《佛心古镜今照》破邪显正的功德|圣言量已明示

五台山果戒法师
揭谛 

◎尔时,纯陀复白佛言:“世尊,所言破戒,其义云何?”

佛告纯陀:“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诽谤正法,如是等人名为破戒。”

纯陀复问:“如是破戒可拔济不?”

佛告纯陀:“有因缘故则可拔济。若被法服,犹未舍远,其心常怀惭愧恐怖而自考责:‘咄哉!何为犯斯重罪?何其怪哉!造斯苦业?’深自改悔,生护法心,欲建正法:‘有护法者,我当供养。若有读诵大乘典者,我当咨问受持读诵。既通利已,复当为他分别广说。’我说是人不为破戒。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日出,能除一切尘翳闇冥;是大涅槃微妙经典出兴于世,亦复如是,能除众生无量劫中所作众罪,是故此经说护正法得大果报,拔济破戒。若有毁谤是正法者,能自改悔,还归于法,自念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恐怖惊惧惭愧,除此正法更无救护,是故应当还归正法。若能如是如说归依,布施是人得福无量,亦名世间应受供养。若犯如上恶业之罪,若经一月或十五日,不生归依发露之心。若施是人,果报甚少。犯五逆者亦复如是,能生悔心,内怀惭愧:‘今我所作不善之业,甚为大苦!我当建立护持正法。’是则不名五逆罪也。若施是人,得福无量。犯逆罪已,不生护法归依之心,有施是者,福不足言。
——《大般涅槃经》 第十卷

◎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菩萨若修大慈大悲。具足忍辱建立大乘及护众生。不得专执世俗忍也。何以故。若有菩萨将护恶人。不能治罚。令其长恶恼乱善人。败坏正法。此人实非外现诈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终与诸恶人俱堕地狱。是故不得名为忍辱。
——慧思大师《法华经安乐行义》

◎佛言。菩萨所有殑伽沙数无量行愿。皆应涉入一大愿中。所谓护持正法。护持正法者是大境界。彼经复说。譬如有大力士少触身分为彼损害。佛言。胜鬘。少护正法亦复如是。令魔波旬得大忧恼。我不见余一善法能令恶魔生此忧恼。如是唯少护持正法之者。又云。譬如须弥山王端正殊特。于诸黑山最为高大。佛告胜鬘。如是大乘舍身命财以摄取心护持正法。胜余住大乘者不舍身命财所护一切善法故。如海意经偈云。护持如来正法者。即为胜尊所摄受。诸天龙王紧那罗福德智惠皆能摄。乃至护持如来正法者。所生刹土不空过一切生中见胜尊。见已即得心清净。护持如来正法者。而得宿命大我法出家善利数。能成所修真实清净行。又云。护持如来正法者。得大总持及善利。正使百劫非听闻。由具辩才悉无碍。护持如来正法者。乃至释梵护世等人中复得转轮王。悉悟菩提安隐乐。护持如来正法者。具三十二殊妙相大智庄严喜乐身。随所见者无厌足。护持如来正法者。而不舍离菩提心。波罗蜜行不弃捐。普能摄受多种善。
——寂天菩萨《大乘集菩萨学论》

◎事钞云“涅槃云。犯四重者、生报即受。 若披法服、犹未舍远。常怀惭愧、恐怖自责。其心改悔。生护法心。建立正法、为人分别。我说是人不为破戒。若犯四重、心无怖畏惭愧发露。于彼正法、永无护惜建立之心。毁呰轻贱、言多过咎。若复说言、无佛法僧。并名趣向一阐提道。
——弘一大师《南山在家备览》

◎护持正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在《涅槃经》里面就有提到,假如说一个人犯了一切戒,但他不舍护持正法的心,佛说此人不名犯戒。但护持正法的前提是自己心里要有底,自己首先要有把握,以法为根本,如法破除一切邪教,不讲人情!
——五台山果戒法师《不能随意发挥和更改佛的戒律》

◎我们佛弟子要护持正法。护持正法是对三宝最大的供养。佛在《涅槃经》里说过,假如一个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一旦犯了戒,但他宁死不舍护持正法的心,佛说此人不名犯戒。因此,护持正法的功德不可思议!而那些口口声声称自己是佛弟子的人,把世间鬼神的书往寺院送,告诉别人这就是佛法,他们造的罪远远大于破五戒十善的罪。
——五台山果戒法师《尽量要看古大德的书》

◎我们佛教里有很多人,他们对破邪、反对邪教、破斥邪教,他们很忌讳,或者很难接受,错了!你对破邪教、破邪知邪见的这个理念、观念,如果树立不起来,你想在佛教里得到大乘的成就,没门!这个破邪教、破邪法,它本身就是一个修法。你破邪教、破邪法越彻底,那么你肯定破自己心中的邪知邪见也就越彻底。这样,你绝对能得到佛法的成就。所以说佛法的根本在于破!《楞严经》中说“不必求真,但须息见”,但须息见,息(通“熄”)就是熄灭、消除的意思,见就是我们凡夫外道的种种知见;同时也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这个但尽凡情,就是把邪见妄想全部除得干干净净。
——五台山果戒法师《再讲十乘观法》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每天一点佛法[超话]#
蒼涼的人生
聖嚴法師

我人來此世間之時的最初之際,只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未帶半分財產,也沒有半個同來的朋友,即使有雙生的姊妺兄弟,可能也是出生之後的偶然相遇;即使曾是相約投胎的,但在改頭換面地重新做人之後,也難憶及過去。

出生之後,如果父母並不歡迎嬰兒的光臨,繼續生存的可能性便很少,但天下父母,只要身心健康的,沒有不愛護兒女的道理。因為父母之愛護兒女而予以撫養成人,也正是為要填補他們的蒼涼之感。

人於初生落地之後,總以為父母是最可靠的人,故其每遇困難痛苦或恐懼之時,便會想起父母,呼喚父母,以期父母來為之解救保護,除了父母之外,一切的事物都以為是靠不住的,除了父母之外,自己也是絕對蒼涼的。

年事稍長,知識稍增,思想稍微有了自覺自察的能力時,又覺得父母雖然愛護我,但並未真正地瞭解我,我的興趣,我的嚮往,我的祈求,父母並不能全部知道,全部給予最大的同情和扶助;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父母即使全心全力的愛護我,但是父母不能不死,並且絕對多數的父母,都是先兒女而去世。

於是,當我察覺父母與我時代與身心之間的距離時,我又感到孤獨的蒼涼了;當我想起父母會先我而去,或者已經先我而去時,我更感到孤獨的蒼涼了!

但是人總是不甘寂寞的。即使自己並不知道什麼叫作人生的蒼涼,但此人生的蒼涼境界,不因為我不知道,而就不來找我(其實是我去找它)。

成年之後,我有一個強烈的要求,除非我去出家,而將自己的生命,接通另一條超然於物質之外的源流,否則我的此一強烈的要求,必盼求其實現,以慰此一蒼涼的人生。此一強烈的要求便是男女之間的相互求偶,男女的結合,屬於生物方面的自然趨勢,但也更是填充蒼涼之感的一大傾向。

事實上,男女的結合,屬於肉體方面的成分,遠較心靈根源的投契者更多。當然,道德或良心的責任,亦恆使得男女的婚姻關係,維繫至於終身。

但在婚姻關係的聯結過程中,除了新婚熱戀的期間,同床異夢,乃是不可避免的現象,雖然很多人都不肯承認。

因為夫婦的知識水平,生活的情趣,以及對於各種事物所抱的觀點,往往是不能一致的,因此也就會覺得我的對方並不真的瞭解我,甚至可說並不真的全心愛著我。

於是,當我對自己的配偶感到乏味,而對另外的男女感到興趣乃至傾慕時,這便告訴我,我在感到人生的蒼涼了。

因為無人真的愛我,我不甘寂寞,所以我想另找一條出路來安慰我的蒼涼之感。

再有另外一個角度,有人說︰「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無憾。」事實上,人之處世交遊,無不希望朋友把我當作朋友看,乃至把我當作他自己一樣,像愛護他自己一樣地來愛護我。當然,這也是安慰蒼涼之感的一條出路。

可是不幸得很,人多數是自私的,我固希望他人把我當作他自己看待,我卻並不能夠也把朋友當作我自己一樣的看待。人在苦難時,為了搶救自己,不難同舟共濟,一到苦難的因素消失之時,為著自己的利益,便不能沒有自己的打算。

即使對於過去患難期中的難友,給予幫助,也不能像對待自己一樣地去對待難友;同時,如能全心一意地去協助難友,難友本身,也會因其自尊或自卑感的作祟,覺得接受這種協助,乃是出於彼此間的萬不得已!

於是朋友以為我沒有把他當作自己看待,我也覺得朋友沒有體諒我的真心相待。

因此,我人在世,並不會有知己的朋友,除非是聖人與聖人之間,即使是聖人與聖人,也要他們的聖格相等,所謂「唯佛與佛」出世的聖人才能求得絕對的和諧一致。一般的凡夫,是不能沒有其孤獨蒼涼之感的。

再說,人之有生必有死,人生短短數十年,從出生落地,便在片刻不停地奔向最後的一站。當生的時候,便已決定了死的命運,雖然大家都怕談到死的問題,但是死的安排,並不因為我怕,它就不來向我接近,這是大家非常清楚的事實。

如果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便有一個現實而以為是可靠的要求,要求我的下一代,以此下一代的存在,而來補充我的必將不存在;彌補我的空前絕後的蒼涼之感。

所以一般以現在或以人為本位的學者們,尤其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都以傳宗接代──即使是廣義的包括了人類文化與民族精神,為其永生的安慰寄託。

事實上,子孫傳代,子孫的肉體固因由我而來而得存在,但是子孫的事業不是我的事業,子孫的成就不是我的成就;尤其是子孫的思想及其由思想所產生的一切行為活動,雖或帶有若干成分的遺傳色彩,但卻絕對不能代表我的一切行為活動。再說,子孫之懷念父祖先人,也不能如父祖先人之希望於子孫的那樣熱切。

真正要求自己能夠不蒼涼、不孤單,並不是去要求外力來彌補自己和安慰自己,而是以自己的力量去彌補他人的蒼涼與孤單,唯有把我自己的蒼涼感徹底忘掉,自己才會從蒼涼的痛苦中得到解脫。

顯然,以常人的看法,即或人格崇高如聖人,他們亦當有其蒼涼之感與悲切之情,並且較諸常人更為深沈,常人少有相互通契的朋友,聖人當更少有相互通契的朋友,因為聖人的胸懷,常人對之,總是莫測高深;相反地,道高魔也高,如果真是一位以救人救世救眾生為本懷的聖人,必也會有很多人把他當作敵人來攻擊!

但是,凡為一個真正的聖人,他們的心境是非常平靜的,他們把一切眾生的痛苦看成自身的痛苦,除瞭解救眾生的痛苦,沒有別的要求可言,因他們徹底忘卻了自身的利害,所以看一切眾生的事等同自己的事;唯有在這樣的心境下,他們才真能超越了蒼涼的人生之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XDY个人)大渡口香港城公交站旁盈利餐馆转让26791.店铺位置:新山村香港城公交车站旁《义门白家》2.店铺面积:38平方米,租金:8000元/月,转让费:16
  • 护理手段:冰敷、纱布条覆盖伤口0-3天术后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多做睁闭眼动作,有利于双眼皮的形成,可正常用眼。8-10天拆线后48小时后可正常洗脸碰水风险30-1
  • 好了……可以继续梦去了……有些事情其实没必要想太多,就像后院的那棵树,平日里根本不记得时时给它浇水,只偶尔兴致来了给它浇灌上半桶,所以也没奢望它能在合适的时候开
  • 人没有理由不更好地活着,即使处于卑微之中,也当开花、播种,为天地留下一点美丽。人没有理由不更好地活着,即使处于卑微之中,也当开花、播种,为天地留下一点美丽。
  • 面条的口感为了契合食客的偏好,又有“硬面”、“烂面”之分,这指的是面条煮的时间长短,时间短的称为硬面,多煮一会的称为烂面。重青和免青即是漂在面汤上的葱蒜的多少。
  • 据悉,吉利旗下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了这些卫星的研制,其CEO王洋表示,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制定的计
  • (东日瀛能 SK/MIC-800-VC-Y 便携式氯乙烯浓度检测仪)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氯乙烯气体所引起的神经、消化、呼吸等系统病变以及导致肢端溶骨症或肝血管肉
  • #三亚约拍[超话]##三亚##三亚旅行##三亚自由行全陪地接##带着微博去旅行##爱上这座城##怀化# 一位名叫西蒙-席维尔特森的挪威人发明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飞行
  • 3月13日,6:00到小区西头进行核酸检测,返家后未再外出。3月10日,上午居家,13:00左右到楼下进行核酸采样,其他时间未外出。
  • 8.人间六月,不过想你的日日夜夜。7.你的六月好运正在派件,请保持好心情。
  • ”[酷][ok]为什么又可以长篇大论了呢?晕晕好像单纯当朋友关系的男女生真的没有的感觉好像自己的热情 错过了一个欣赏的男生吓跑人家可能就是缘分还没到或者是我把他
  • 久居喧嚣的城市中,不妨寻一处避世隐居宝地,来一段放松心灵的野奢之旅~️惠州——不出国门体验非洲风情的沙漠度假 「诗莉莉漫戈塔」酒店距离深圳市区仅需1.5h车程,
  • 公园就没有继续逛了(有点小可惜吧,但这天气也实在不适合出游)在4公里外,找了一家点评网四星半的餐馆——竹筷子松江味。景区其实挺大的,但8月的上海实在是太晒了,刚
  • 我依然喜欢你只是没那么喜欢了;原来意料之中的事也会难过许久;以后没有结果的事就不要弄得人尽皆知了;人声鼎沸人烟嘈杂但我的心里想的却只有你;所以你只是心动过并没有
  • 原以为盗版商是低调、闷声发“财”的一群人,没想到已经猖狂到不仅要搬运作品,还要作家“心甘情愿”的被搬运[允悲] 借这个契机我去整理了一下网文盗版的10086种方
  • 醒来时发现自己……《穿越西元3000后》讲述的是一位生活在西元2011年的少女叶冰瑶(女主)在一次学校露营时,好友小桔发现一个山洞中好像闪出丝丝绿光便准备去看看
  • ​ ​​​#苏州房产[超话]# 有一个网友,加了我,问:自有600万元想买改善房。我说,园区。
  • “三品种一起挂牌上市,充分说明我国期权市场已进入了快车道,未来发展速度可能超乎大家的想象。金天南还称,近两年来,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品种创新方面有着重大发展和突破,
  • 在一些榜单中,成都成为了“低碳骑行”最活跃的城市,天府绿道功不可没。年初,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一级绿道——100公里的成都绕城绿道全环贯通的时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不
  • 一个人的嘴,就是他的风水,管住自己的嘴,就是锁好了自己的风水,愿我们说好话,行好事,把日子过得风雨顺遂,让人生变的温馨安宁。做人要方,做事需圆,小事涂,大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