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要解“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本来阿难问什么是妙奢摩他路,但佛并没有直说,而是讲了“二种根本”。为什么讲到这里呢?这就是佛的慈悲。佛没有让阿难去修净土宗念佛法门,也没有让他去修禅宗的参禅法门或密宗的其他法门,因为这些法门都是绕弯路。在这里佛是直接指示阿难,因为三摩提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么如何指示呢?只有破妄显真!妄念破除之后,真心就会自然显露。佛悲心痛切,为我们开示了使人们堕落的原因,其目的就是为了破除人们的妄念。

上段经文讲到,人们不识三摩提,枉受轮回之苦是由于人们不知道“二种根本”。所以佛说:什么是二种根本呢?第一,就是无始以来的生死根本。造成生死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五根(眼、耳、鼻、舌、身)一直跟着外境(色、声、香、味、触)转,攀缘不息。由此而产生的心就是攀缘心,就是妄心,即第六意识。唯物主义认为心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物质世界就没有这个心。所以这个心随境而生,随境而灭,没有自体,叫妄心。因为我们大家不知道真心,反而把此心当成是真心,在物境上分别取舍,造业受报,生死轮回,无有了期。这就是“无始生死根本”。我们无始以来,生死不断的根本原因就是把这个攀缘心当成自性。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而妄心是有生有灭,二者不同。因为我们错认自心,所以枉受其苦!第二,就是“无始菩提涅磐,元清净体”。涅磐的意思就是寂灭。可分为四种:

(1)自性涅磐,就是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不生不灭。

(2)有余涅磐。有余就是还有无明,就是指声闻缘觉法见未除而证的涅磐。

(3)无余涅磐。无余就是一切都除干净了。这是佛所证的涅磐。

(4)无所住处涅磐。无所住就是没有一个地方,随处都是涅磐。就是说在生死当中没有生死,不是离开生死以外另有一个涅磐的地方。

释迦佛在涅磐的时候对大众们说:我没有离开你们,就在你们当中。这就是无所住处涅磐。佛无所不在,处处都在。只是我们心里龌龊,妄想颠倒,看不见佛。只要我们心里清净,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佛。“元”就是本来,“清净体”就是没有污染的妙体。所以“无始菩提涅磐,元清净体”就是说我们本来就具有这个不生不灭,没有污染的清净妙体。我们现在能够认识世界,能够随境生心的本体就是“识精”。因为它本来就具足光明,所以又叫“元明”。这个光明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光。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光是相对于黑暗来说的,这还是妄光。我们所说的这个本具的光明,是一个万能体。一切事物都是从它生起来的。没有它就没有一切。唯心主义者说:我们为什么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能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个规律进行发明创造。没有心就没有这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唯心者所说的心与我们大众所认识的心一样还是妄心,不是我们所说的“识精元明”。“识精元明”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心,它将我们大众所认识的心与物统一在一起,而不是将心与物分开,再争论谁主宰谁。在佛教中,真心是唯一的,它主宰一切,创造一切,包括我们一般人所说的物质与心。所以这个真心“能生诸缘”。但它本身并不是由什么东西生产的,而是无始以来本来就具有的。所以真心是绝对的,没有什么与它相对,因而是不能被缘的,所以叫“缘所遗者”。“遗”就是遗漏、忘记了。我们众生本来就具有这么一个无价之宝,时时刻刻都未曾离开过,整日都是这个识精元明的妙用,但大家却不知道,一直认假为真,造业受报,六道轮回,真是冤枉啊!所以佛说,“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这一段经文中的“元明”与“本明”不同。本明说的是识精的体,元明说的是识精的妙用。“遗此本明”就是说众生不知道自己本身就具有这个识精,只要我们息下狂心,就是菩提。禅宗为什么要参“念佛是谁?”就是为了让我们认识自己的“识精”!当我们参这个话头时,疑团凝聚在“谁”字上,不向外寻求,而是回光返照。“是谁”?这一问,念头不行的时候,不是了了分明吗?这不正是识精放光吗!所以要抓住它、认识它,能识得就好,就可以大摇大摆大休息了。一切事情尽管做而不住着,那就潇洒自在了。其实一切法门的目的都是如此,就是让我们息下缘心,缘心息下,识精顿时显现。但现在念佛、参禅或修密的人不知道这个关键,他们向外追求:“我要本明,我要本明。”这样永远无法见到本明。因为这一念要追取之心就是妄心。所以要见到这个识精必须息下缘心!这个真心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能给我显示一下,让我看见就相信了,你不让我看见,我总是半信半凝。”如果能显示的话,释迦佛早就给阿难和大众示现了,可惜不行,无法做到。因为真心“说是一物即不中”,无论你怎么说,无论你怎样描述,都无法表示它。那该如何做呢?只要我们能息下妄心就可以证到。如果修行人不把握这个关键,那么念念修行,念念造生死,永远也解脱不了。修行人要懂得这个道理并按这个道理脚踏实地去做,息下诸缘,就可以证得大道了。

南无阿弥陀佛

53. 七处征心之一:我们这个心是在身体之内吗?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53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祇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这一段文,阿难就不是直心答出来的,这是弯曲心。怎么说呢?阿难被佛这么一问:“心在什么地方?眼睛在什么地方?”啊,这时他手足无措,不知怎么答好!但是不知怎么答好,也就照着现在的状况来讲啰!
阿难白佛言:世尊:于是阿难对佛说:“世尊哪!”相信这时候,阿难说话的声音是很小的,不会很大的。为什么?他自己没有把握,不知道是对不对。不过他就知道这么样子,就照这么样答;好像又想要说,又不敢说的这样。你想一想,当时的情景一定是这样的!
一切世间,十种异生:这世界所有十类不同的众生,就是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是《金刚经》上说的,本来是十二类的众生,那么现在就单单讲这十类异生。这在后面的文分析得很清楚,所以现在先就这么讲一讲。
同将识心,居在身内:这十种的众生,他的心都是在身里边。什么叫“识心”?就是生灭心,就是分别心,分别计度。阿难不说他自己,而说十类众生,因为恐怕:若是和其他众生不同呢?
所以他说:“这十类的众生,都是这样子嘛!不是单单我阿难一个人!”这里边,就包藏着一种狡辩的性质,说:“这不是谁都知道吗?这个心就在身内嘛!”
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纵观”,就是纵目远眺,往远了看一看。我现在把头抬起来望一望,详细看看,世尊!您这青莲华眼,也在佛的脸上。
佛的眼睛生得光明修广,很长的,好像青莲华,所以叫“青莲华眼”。这无形中阿难就是驳嘴,说:“这怎么还要问我呢?这眼睛在脸上,心就在身里边,都现成在这儿嘛!”但是他没敢正式公开这么讲。
阿难说是:世尊!您的青莲华眼,也在您的面上,那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祇在我面:我阿难现在观看眼、耳、鼻、舌这四种东西,也只是在我面上。“此”,就是这个。什么呢?眼、耳、鼻、舌这四种;它们是在外边,在面上,很显明的可以看见,所以叫“浮根四尘”。
如是识心,实居身内:我现在再想一想,我这个分别的识心,能知道好丑善恶的识心,实实在在地,是住在我的身里边。这是阿难这么样答覆佛所问。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
佛告阿难:佛听阿难说他的心在身里边,眼睛就在面上。佛先不答覆他这个问题,又问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你现在在佛的讲堂里坐着,你看一看战胜太子这个树林子,现在在什么地方啊?佛不答覆他“心在内”对不对,反而又来征问他,这是佛设的问难,来更正阿难的思想。
阿难听佛这样问他,就答覆了。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重楼曰阁,就是在房里头再加上一层;广东话叫“阁仔”,正式的文言,就叫“重阁”。
这栋大的重楼,这么干净的大讲堂,在给孤独长者这座园子里边。今祇陀林,实在堂外:现在您所说祇陀太子这树林子,确实在这讲堂的外边。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释迦牟尼佛听见阿难说,他的浮根四尘──眼、耳、鼻、舌这四根,生出色、声、香、味这四尘,就在面上,证明他这个识心在身里边。
佛就问他:“你现在坐在这讲堂里边,那祇陀林在什么地方?”阿难就答覆佛:“这个清净讲堂──我们大家住的这栋楼阁,在给孤独园里边;祇陀太子这个林,是在讲堂外边。”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佛就又对他说:“你现在在这堂里边,首先看见什么?”这是问他,因为他说心在身内。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就答覆佛:“我在这讲堂里边,首先看见的就是佛──世尊您!其次我又看见大菩萨、大阿罗汉这些听众。我像这样地看,先看里边,然后再向外边一看,才看见外边这个祇陀林和给孤独园。”“瞩”,是望,也就是看见。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佛问阿难:“你见这祇陀林和给孤独园,是怎么看见的?为什么你看见?你说!”这好像佛一趟比一趟不讲道理,但是这里头有深意啊!我们若往深的一研究,就知道了。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阿难又答覆佛说:“这大讲堂,因为门也开着,窗也开着,所以我在堂里边,就看见外边的东西──看见这祇陀林和给孤独园。”“户”,就是门;“牖”,是窗。“开”,是开开;“豁”,就是豁然通达。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园林。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这一段,就是佛设一个问答,来反问阿难。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佛告诉阿难,假如就像你所说的这样,这个身子在讲堂里边,因为门、窗都开着,才能看见外面的祇陀林和给孤独园。
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也有一种的众生,他在这讲堂里边,看不见如来,单单就见到堂外边这林园,有没有这么个道理呢?“亦有”,就是也有。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就回答:“如果有人在这堂里边,看不见世尊,而单单见堂外边的树林子和泉井,没有这样子的,不会的!他若身在堂里边,一定就会看见佛的。看不见佛而能看外边,这是不对的,没有这个道理。”这很决定地就答覆了!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
阿难!汝亦如是:阿难这样答,说这不对的。佛就告诉他:“阿难!你就是这样!你就像这个众生,在这堂里边看不见佛,只看到外边。”佛说“汝亦如是”,就因为知道阿难还没领会到真心的本体是什么样子,还是在妄想心、识心上用功夫呢!所以佛就又说这一段文。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你的心灵,一切都明了。说“人为万物之灵”,这心为人的万物之灵;“汝之心灵”这个“心灵”,还是那个识心。
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假如你现在所明了的这个心,你说它实实在在,在身内的话。尔时先合了知内身:这个时候,你先应该知道你身子里边怎么样。
“内身”,就是身内,身子里边。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颇有”,就是能不能有。什么样呢?有没有这样的众生,先看身里边的东西,然后再看外边的东西呢?这又问阿难了。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你说你这个“心”在身内,“见”在眼睛上,那你应该眼睛看见,心里就知道。那么你心在身内,也应该知道你的心、肝、脾、胃是怎么样,你应该看得见!
即使你看不见里边的心、肝、脾、胃,那么外边这个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爪”,就是指甲。“发长”,是“长”(音掌)的意思;不是“长”(音常),不是长发披肩的,任它一天比一天长长了。
这个指甲每一秒钟生长多少,这个头发每一秒钟生长多少,甚至于你这个筋转动、脉动弹,也都应该知道的。可是你为什么不知道呢?为什么你里边看不见?外边这些爪生、发长、筋转、脉摇你也看不见?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你一定说是里边不知道。那么你的心在里边,里边的事情都不知道,你怎么又知道这外边的事情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是故应知:“是”,因为这个;“故”,所以。因为这个,所以你应该知道。知道什么呢?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你说:“能觉察、分别、思量、明了的这个心,是在身子里边。”
你这个理论,是不对的,是立不住的。佛用种种的比喻、理论来形容,然后现在才正式答覆阿难:“这个心在内,是不对的。”
【编按】以下节自一九八八年五月三十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现在这是讲“七处征心”。真心是无在、无所不在的,它没有一个处。所以你说它在内也不对,在外也不对,在中间也不对,在什么地方都不对;可是在什么地方都对。
有人说,这有点冤枉阿难了。佛对阿难这个问,只差一点点,就把阿难问得理短辞屈了,“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
在这个时候,佛看来好像强辞夺理,可是你仔细研究,佛说的话里头有真理!我们这是显现真心,显现这个本有的智慧。
阿难尊者一向多闻,而不在定力上、戒力上、慧力上用功夫,就善于博闻强记,所以佛在这个地方,就是追,所谓“赶尽杀绝”,教他:“你记得那么多,到时候看你有什么用?”就是在这一点!
佛对阿难说,你说你先见我如来,次观堂外;那么你应该把你心、肝、脾、胃也都看见了,可是你不能看见。那么不能看见,外边的事情,你也应该知道。
现在又提出这个发怎样长的,指甲怎样生的,筋络──这血脉怎么样跳动,怎么样流转,为什么你也不知道呢?
所以这就是追!追他干什么?这就是要追得他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到这个时候,就“绝处逢生”,这也叫“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就逼得他“理穷辞尽”,理论也没有了,辞也没有了,说不出来了!就用这个方法,来逼着阿难开悟。

#人物#【#周恩来的“高考”落榜日记#“ 今年我已经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著名的自励诗出自当时只有19岁的周恩来之手。

1917年,周恩来报考了清华大学,但因严重偏科导致落榜。后来,他得到朋友资助自费到了日本的语言学校复读,以期望能考上日本的大学。然而,他报考了多所学校均以落榜告终。

无奈之下,周恩来回国在刚成立不久的南开大学注册了学籍,却终因未曾上过一天课被自动除名。后来,他虽到法国勤工俭学,却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文凭。所以,他的最高学历只是高中。

周恩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其过人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及综合能力素质,却远胜常人。以下摘选周恩来1918年旅日求学日记,其间的心路历程,对于今天的人们将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今年我已经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佛说报恩为无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么能够成佛呢?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以安他们的心,也不枉人生一世。(1918年1月1日)

晨间起来后,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地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的二十六年,那时候母亲才十五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十年了。不知还想着有我这儿子没有?(1918年1月2日)

早晨没起来的时候,觉得天气较往常冷得多,越怕冷越懒得起来,一直等到十点多钟太阳都已上窗了,才忙着穿衣裳起来。想我来日本已经三个多月了,只因为不入学校预备,自由,有时候便学懒了,较起我在南开(中学)时的活泼样子实在差得多,从今后须要把我这懒病除去方好。(1918年1月3日)

晚间我又拿起梁任公的文集来看,念到“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如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几句诗,我的眼泪快要下来。忽然又想到任公做这诗的时候,不过二十七八岁,我如今已痴长十九岁,一事无成,学还没有求到门,竟真正是有愧前辈了。(1918年1月23日)

我们现在来到这里求学,第一样事情,就得炼铁石心肠、钢硬志气,不为利动,不为势屈,才能有效。要是连自己还信不着自己,那就莫如快死为妙。(1918年1月26日)

人要是把精神放在是处,无处不可以求学问,又何必终日守着课本儿,叫做求学呢?我自从来日本之后,觉得事事都可以用求学的眼光,看日本人的一举一动、一切的行事,我们留学的人都应该注意。我每天看报的时刻,总要用一点多钟。虽说是光阴可贵,然而他们的国情,总是应该知道的。古人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话实在是谋国的要道……(1918年2月4日)

大凡天下的人,有真正本事的,必定是能涵养,能虚心,看定一种事情,应该去做的,就拼命去做,不计利害;不应该做的,便躲着不出头,或是极力反对。这样子人总是心里头有一定主见,轻易不肯改变的。成败固然是不足论事,然而当着他活的时候,总要想他所办的事成功,不能因为有折磨便灰心,也不能因为有小小的成功便满足。梁任公有一句诗:“世界无穷愿无尽”,我是很赞成的。盖现在的人,总要有个志向。平常的人,不过是吃饱了,穿足了便以为了事;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老实着说,活着一天,吃还能有完的时候吗?穿还能有完的时候吗?至于国家社会的事,那更是无穷无尽的了;所以世上人的志向,也是永远没有足的了。(1918年2月6日)

我们家中有句俗语:“大年初一不高兴,一年晦气。”现在又是大年初一了,叫我高兴我从哪里高兴起;叫我不高兴我的不高兴的事情可多了。守着家规暂把那不高兴的事情不去想它。先乘着今天是元旦(旧称大年初一为“元旦”),立个这年内应行的方针……我先把它写出来,做个旧历元旦的开笔篇吧: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距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1918年2月11日)

前几天,因为预备考高师的缘故,精神过于疲倦。今天起来就打算到外边走走。山兄劝我到日比谷公园去。我听他话,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坐电车去。到了园子里头,东走西看,果然是一个好公园。风景虽然多半是人工做的,但是看去很觉幽雅。最叫我动(受)感动的就是一帮男女学生,成群结伴到这园子来,看书的看书,游戏的游戏,运动的运动。无论做什么事,总含着点教育兴味。我走到一个地方,看见两个小女学生蹲在地上堆土。我以为她们是和中国小孩子玩土一样子的意思呢。等到走到面前看,原来是从他处将些无用的草移来种着玩儿。我这么一看,才知道日本小学的教师真正有教育本领。要是中国的小孩子玩泥,一定是要拿他的尿当水,来和泥了。小孩子没有知识,这种指点全仗着家长、教师去告诉他去做。中国人开口便说“东洋褴褛之邦”,仔细想来,日本何尝是褴褛呢。

举一反三,我想起日本的国民无怪他瞧不起中国人,他的知识实在是从小儿就练出的。中国人一知半解,哪能够讲到开通呢。(1918年3月9日)

我自从考完了师范后,心里头非常的着急,以为七月里考第一高等,功课若不豫(预)备好了,定然没有取的希望。要打算取上,非从现在起起首用功,断然没有把握。昨天我到日比谷公园的时候,一路上想着我从今后用功的方法,想了一阵心中就渐渐地起了一个腹稿。今天拿起笔来,按着昨天所想的写了一个功课表,打算从明天起首去做。我想我从入学校到现在已经七年了,除了学校定的课程以外,我向来没有自己定过课程表。今天忽然破了我的例,做了我没有做过的事。我想这个课程一定可以成功的,并起(且)我也很盼它成功的。(1918年3月10日)

早赴一高作试验,上午考英文、物理、化学。下午会话,余会话成绩甚劣,更没有被取望矣。我们必须鼓足勇气,去面对那些小困难。否则这些小困难就会扩大成大的困难。贯穿在他漫长一生中的是自我牺牲精神,这种精神使他更为光荣,出类拔萃!那些拥有最好的家庭、社会、法律、政府,最先进的科学和艺术,最纯洁的信仰,最美好的道德和最优秀的智慧的民族,才是最有分量的民族。时间宝贵!(1918年7月3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贾旺:在肌肉神经无法重新再生的情况下,利用脑机接口从脑子里面把这个命令取出来。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贾旺:在肌肉神经无法重新再生的情况下,利用
  • 成都交响乐团奏响《命运》动听旋律凝结成一份春天的礼物3月26日晚,成都交响乐团2022音乐季·乐季音乐会《命运》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成都交响乐团奏响《命运》动
  • 2011年相识 2013年缘起 2014年磨合 2015年相惜 2016年历劫 2017年重生 2018年陪伴 2019年蜕变 2020年沉淀……九辫儿未来可期
  • 冲上来咬我的土豆【我的狗的名字】还好我连人带跑得快【bushi】?[思考]【好了不止150了[哇][哇]】农历的生日国历发之碎碎念真的真的真的太忙了一天天,也不
  • 转身,光阴渐深,阳光藏起了四溢的光热,落叶一片一片,载着岁月留痕的脉络悠悠飘落着……仿佛朝暮之间,四季就完成了一个轮回,凝眸深处,季节这端已然是冬天的模样。那些
  • 从12年开始算全职研究股市也有十年了,可以说80%的股票基本都分析过;任何一只股票,你跟说一下名字,我就知道该股的代码,属于什么板块行业,大体K线走势是怎么样的
  • 发现了好吃的锅盔明天还想吃。菜市场,哇,感叹艰难啊,今年的菜也太贵了吧!
  • 这个事件反映出三个问题:1-持双重国籍的艺人,逃离俄罗斯甚至没有“背叛国家”的心理负担;2-长期居住海外的“明星”回俄罗斯只是为了赚钱;3-没有祖国庇佑的艺人,
  • ”州长在上周的州情咨文中承诺,将钱“放回”因油价大幅上涨而备受打击的加州人的口袋里,此后,他一直在与立法机构合作制定减税方案。”信中还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认
  • 挽回前任靠的不是说什么而是做什么,能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改变与提升,那么ta心中自然会重新有你的位置。不论是工作事业,还是婚姻家庭,都比较顺利,不会有太大的起伏,尤
  • #上海领养猫咪[超话]##上海领养[超话]##上海领养# 宝山地区猫咪找领养,朋友单位门口一直喂的流浪猫妈妈生了三只奶猫,现在41天,小橘已被领养,剩下两只橘白
  • ——佛学课堂#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阳光信用#[[]累的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压抑的时侯,换个环境深呼呼吸;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去去思考;犹犹豫的时
  • 浩南发文斥责二子爷:全互联网最下贱,最不要脸的主播没有之一,你老聊你吗个b的闲呐,给你比脸你不要,你像狗皮膏药似的![允悲]原文:全互联网最下贱,最不要脸的主播
  • 2、分析性格,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的大小,婚姻家庭的成败等3、祖业的分析,看年柱和相对的六亲星的位置,是起的什么作用。9、子女方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中国人
  • ”原来,早在窦唯和王菲结婚之前,窦唯和高原就已经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了,在被王菲撞破后,窦唯更是不加收敛甚至亲口承认高原是自己的爱人。趁着王菲不在北京,俩人
  • 可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海盗电台的故事依旧流传,创始人Ronan O’Rahilly为了自己相信的事,选择与权威斗争。2009年电影《The Boat That Ro
  • 八四给混了 其他衣服也染色了 一整个新潮流了 晚上训练的时候 人来的可多了 梦回大一的感jio 下训之前跑了一个奇奇怪怪的折返跑 人没累 头晕掉了 二哥
  • #江肆[超话]#『编辑一个置顶』欢迎各位关注江肆超话1.江肆,晋江小说《银河坠落》男主,生日8月202.作者微博指路→@曲小蛐 3.不开放周边车授权,任何形式的
  • 我这次买的苹果真的好好吃,有冰糖心呢,再抽一箱吧 坚果每天都要吃一点点哦[偷笑]洽洽 罐装每日坚果450g*3 ¥99,黑卡金拍下只要¥96.03都是去壳的坚果
  • 后来几天,我们在医院门口为进来的人们测量体温和检查健康码行程码。浓烟中,洪某未积极灭火,未报警处理,也没有通知邻居逃离,而是选择一人打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