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产业大会#踏月而歌景山公园 AI乐中轴《月满景山》展盛世之美唱历史传奇

为了加快音乐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北京地标音乐新品牌,本届北京国际音乐产业大会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全面升级、创意无限,深入挖掘文化线,打造更有文化、更有底蕴的系列音乐活动。在政策引导、平台孵化及多方支持关注的共同推动下,AI+音乐结合古都北京中轴线文化的创作推广计划《AI乐中轴》在大会期间隆重推出,作为大会音乐+融合计划,音乐+科技发展,音乐+文旅消费的重要项目落地。
总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由元大都时期开始形成,历经元、明、清、民国直到如今。这样一条中轴线,见证了六百年历史兴衰。在中轴线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不同的时代特色。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这样评价北京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如果把北京中轴线比作一曲优美的乐章,那么从永定门到天桥便是中轴乐章的序幕。当景山出现时,乐章正式进入高潮,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旋律,为整个中轴线的乐章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景山作为北京中轴线古建筑极为重要的一员,其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建筑等级最高的宫苑园林之一。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是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处。

中秋之夜《月满景山》,踏月而歌景山公园背后的历史传奇
景山背后的传奇故事可以从其历史上多次更名窥得一斑。据载,景山曾被称为青山、万岁山、镇山、煤山……
从元代,景山被称为"青山"。历经数次更名,直到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景山几经营建、修缮最终呈现出今天高耸峻拔,树木蓊郁的盛景。
如今的景山,南拥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北望巍峨耸立的钟鼓楼,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初时为帝后娱乐游赏之地,后转变为皇室祭祀供奉祖先场所。在这里登高远眺,是观览北京全城景致的最佳处。
乾隆年间,景山五峰上各建一亭,形成一道“五连珠”的胜景。其中万春亭位于景山最高峰,被誉为“京华览胜第一处”,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佳的观景地点。在这里,登临其上,可以俯瞰故宫景色,美不胜收。另外四座亭,分别为观妙亭、周赏亭、富览亭、辑芳亭。
景山不仅见证了明朝的盛世景象,同样也亲历了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这里也上演了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一幕,也意味着明朝276年历史最终结束。为了纪念当年明朝末代皇帝以身殉国之举,现此处立有碑刻两通,分别为:“明思宗殉国处”碑和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
除了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景山公园的自然风光同样为人称道。这里遍植牡丹,令人惊艳。景山公园中有超过500种,两万余株牡丹花,涵盖了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名冠京城。其中,花王“姚黄”、花后“魏紫”、黑牡丹“青龙卧墨池”、绿牡丹“豆绿”、白牡丹“玉板白”稀有珍奇,姹紫嫣红,将古老的景山公园装扮得分外娇娆。
所以,无论从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历史变迁、文化传承、风光揽胜多个角度,景山公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涵义,并在中国明清历史、建筑史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AI音乐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月满景山》活化景山历史文化内涵
在这一场艺术与美的盛宴中,景山将自然风光的秀美,历史文化的跌宕起伏和如今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有机结合。通过AI乐中轴项目,将几种元素重新融合,以科技创新传承历史文化,以音乐之声重新唤起古建活力。
如何创新传统文化表达,利用科技手段创作新作品,《文脉中轴——AI乐中轴》给出了全新的答案。通过科技的创新表达,接地气,聚人气,显灵气,最终让景山公园重新焕发不一样的生机。
音乐创作内核上,通过国风的音乐表达,传递了独有的文化态度和精神。这一次中秋上线的《月满景山》篇歌曲在歌声的部分采用了第三代合成引擎,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可以更加完美的从整体上提升歌曲在音质、音高与呼吸声控制这三个方面的听觉体验。
音质上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最终获得更接近真人声的合成音质量;音高控制方面采用了升级后的连续音乐特征标记法,使得生成的音频质感更加顺滑;补充升级样本后,在转音音高标注准确率上让歌曲在整体音高的呈现效果更为稳定;新版本从模型端解除了气音与静音的依赖程度,加强了对呼吸声的控制,效果更加贴近真人演唱的品质。
在歌词生成方面,通过对百亿级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进行调试升级,确保了生成歌词的流畅性和上下文逻辑的一致性,有效降低了歌词生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主题漂移现象,同时也提升了关键词的相关性,利用预训练模型里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对输入的关键词进行强化扩展和联想,并且在技术上实现了精确的控制来保证生成的歌词行数与字数在确保与曲子的词格一致情况下,最大程度的让歌词产生丰富的画面感,彻底告别流水账式的“口水歌”。创作上不仅加强了《月满景山》中景山公园的古建特色和古今联系,同时添加进中秋的节气特色,更显出“佳期如梦,花好月圆”的温柔沉静之美,从而为景山公园的整体形象增添人文气息的厚重底蕴和浪漫情怀。
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利用智能AI编曲引擎在15-30秒内便可生成一首出版级高质量编曲,实现技术+内容+音乐三种元素的相互碰撞与糅合,重新定义国风音乐。将音乐和科技价值相结合,进一步凸显数字文旅的意义。这首单曲将科技和审美、内容和创意相结合,根据景山古建群历史文化背景,加入对应的古乐器元素,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登高远眺,一览风华;赏国色芳菲,品盛世之姿。
海报设计上,主体突出景山公园万春亭,将建筑艺术的匠心之美与圆月、秋枫、牡丹明艳的自然之美相融合,同时融入了具有祈福之意的孔明灯作为画面点缀。整体设计视觉力图呈现古今碰撞,将中国古代建筑营造特色与现代化设计相结合,在AI音乐的大背景下加入古乐器梆笛,形成不一样视觉张力。从审美艺术的体验中重新定义何为中国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碰撞之美。

历经六百年沧桑,景山公园在歌声里重焕青春
站在景山公园万春亭上俯瞰紫禁城,聆听着《月满景山》,我们或许能从这样的视角中,感受到祖国锦绣江山的一隅。而仅仅是这俯瞰紫禁城的一角,都会让人感受到“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血脉相传,风骨犹在。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景山历经六百年沧桑,依然屹立如初。这中间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信仰和传承。
《月满景山》的歌声将景山历史演变背后的朝代更迭,历史兴衰,文明传承娓娓道来。在这里,景山不仅增加了中轴线的制高点,还进一步丰富了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如今,秉承着这份历史古建带给我们的精神启迪,以文脉中轴为基点,立足传统文化背景,将打造优质视听体验和新时代年轻群体的审美偏好相结合,从传承古建筑的角度,呼唤起公众的文化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最终令传统文化重获新生。
随着音乐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与2021北京国际音乐产业大会的同步推进,未来,我们将以AI乐中轴系列为切入点,利用数字化的新手段、新模式、新方案将多元的音乐内容与文脉中轴IP有机融合,创新表达中轴线沿线丰富的古建筑文化,助力文化遗产重获新生。
今天,在中秋月圆之夜,在景山公园登临远眺,让我们在《月满景山》的歌声中,重新感受“江山临胜迹,我辈复登临”的豪迈胸襟,体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温柔隽永,品味对月清歌,浅斟低唱的《月满景山》,感受科技和音乐相结合的盛世之美!
在北京国际音乐产业大会的支持下,《AI乐中轴》系列将会继续保持应用灵活多元的音乐内容为公众阐释中轴线古建筑背后的故事,阐释中轴线沿线丰富的古建筑文化,利用数字化的新手段、新模式、新方案助力文化遗产以新声焕新生。也将继续完成年度AI音乐+北京中轴线文化创作推广计划,完成第6首原创音乐作品钟鼓楼《雪寒钟鼓》篇。通过贯穿全年的持续深耕与推进,助力音乐+融合计划,推动音乐+科技创新发展进程。
另外,从9月起,北京国际音乐产业大会将会举行超百场音乐公益演出,不断挖掘音乐带动消费的辐射效应,提高内需增长潜力,不断提升城市文化供给水平,以此活跃音乐城市氛围,推动音乐产业繁荣发展,引领高品质音乐消费,打造音乐城市新名片。#音乐V力量#

今天,我们为什么强调“十四年抗战”?#勿忘九一八##为什么要强调十四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轨道,嫁祸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占领沈阳。东三省逐渐落入日本殖民者手中。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回望历史,警钟长鸣。

围绕这段历史,我们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彭鹏进行了交流。

以下为采访全文:

观察者网:九一八事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每到“九·一八”,我们都会看到许多普通民众自发纪念这一事件,呼吁“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为什么90年前的这场事变至今仍能引发广大民众的共情?

彭鹏: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放弃奋斗,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敌人血战到底。我想,这种在危难关头全体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是至今能引发广大人民群众共情的主要原因。

观察者网:要讲好“九·一八”前后的历史,首先要梳理清楚事件的背景。在讲述“九·一八”背景的时候,您觉得有哪些历史维度是必须要突出强调的?

彭鹏:首先是当时的国际背景。一战后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内部埋藏了很多隐患。德国对这个条约体系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德国的束缚。日本也对其中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军备限制不满,认为抑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一战和二战之间并不是真正的和平,而仅仅是休战。所以这种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本身具有很多不稳定因素,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和日本上台后,加剧了这种不稳定。九一八事变就是在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发生的。

其次就是日本国内的情况,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也是全世界经济危机较为严重的时期。1929到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本也是如此。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日本国内底层民众和精英阶层的矛盾非常尖锐,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对外扩张成为日本政府高层的选择。

况且在一战中,日本通过出兵太平洋和中国山东,获得了原来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这使日本尝到了侵略扩张的甜头;在国内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再次扩张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而扩张的目标直指中国东北。

还有一个维度是日本为什么会选择东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满洲”。 这是因为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 “满洲”就享有特殊权益,1906年日本以与清政府共同修建铁路为借口,在东北成立了 “满洲铁路株式会社”,以“满铁”为中心,对“满洲”开展了一系列侵略活动,希望控制东北地区的内政、外交、经济等等。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也提出了“满蒙生命线”的论调,将东北地区作为日本的战略要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早有布局和谋划的。

观察者网:正如您提到的,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日本对东北就进行了诸多层面的渗透和经营。这是否也是日本能在极短时间内、以极小的代价占领东北的重要原因?

彭鹏:刚才提到的“满铁”,成立之后便在东北地区紧锣密度地展开活动,其活动涵盖范围非常广, 是日本的综合性情报机构。它对中国的内政、外交领域都有染指,做了很详细的调查,也扶持了一些日方势力。有了前期的这些铺垫,日本入侵东北的过程便进展得更为顺利 ,这是一方面原因。

还有一方面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带领的正规军在抗日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也是日本能够那么快占领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观察者网: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在历史教材中强调“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从1931到1937,这六年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彭鹏: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的这段时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北地区;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抗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所以,从1931年到1937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段,是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是在地域上实现了从东北地区抗日到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更是在人心方面形成凝聚,由此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方针,七七事变后这一方针得到落实。中国各种力量就是在这六年之间逐渐凝聚起来, 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也是在这六年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无论是从人心方面,还是抗日战争的战局发展方面,1931到1937年的这六年时间都非常重要,应该纳入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当中。

这六年也让我们看出国共之间战略眼光的高低。面对民族大义,中共能够抛弃国共之间的隔阂,把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这种民族使命放在首位。这体现了中共的战略前瞻性。

此外,“十四年战争”的概念在日本学术界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认可,认为“大东亚战争”也是以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日本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武力扩张是开始于中国东北地区。这也更加印证了我们“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

观察者网:在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引入了国际视野,李顿调查团也是一个被频频提及的历史名词。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李顿调查团?

彭鹏:李顿调查团确实是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主要得益于新材料的发掘 。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李顿调查团采取的是对日绥靖政策,对其评价也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李顿调查团并未实际的解决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对华侵略问题。作为维护国际正义的组织,国际联盟所派出的调查团并没有发挥其功效,在对日制裁方面力量非常薄弱。与之前国际联盟所标榜的“维护国际和平正义”的宗旨相差甚远,这也是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李顿调查团评价不高的原因。

李顿调查团和当时的国联面临的一个困境在于,他们实际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国际联盟,它致命的缺陷在于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并不具备制裁主权 国家的军事能力。这也是二战以后成立联合国时,一定要设安理会和维和部队的一个原因。

近年来随着材料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瑞士日内瓦一部分有关国际联盟的原始档案资料被带回国,学术界对国际联盟的研究可以说更广泛深入。有关李顿调查团的评价也更多元化,比如也有学者认为李顿调查团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是对中国更为有利, 从报告书的内容看对九一八事变的调查较为公正。此外,日本因为对国联调查十分不满,最终退出国际联盟,其实也是从侧面反映了国联调查并未过分偏袒日本。

我想随着更多资料的解密和发掘,我们对李顿调查团,甚至说对国际联盟的评价会更加多元化。

观察者网:在抗战初期,华北曾有一些势力打着“新民主义”“王道主义”甚至“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旗号美化日本的侵略行径,宣扬不抵抗思想。而这些历史故纸堆里的谬论至今仍为日本右翼所坚持。对此,我们该如何与之展开话语斗争?

彭鹏:其实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就有过类似的宣传,打着“文明”的旗号,声称对中国的侵略是“文明”征服“野蛮”,以此来获得国际社会的舆论支持。这种披着“文明”外衣的侵略是想要磨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让沦陷区的人民甘心当亡国奴,同时也是应对国际社会谴责的一种手段。

所谓“先进”征服“落后”“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类观点实际上就是为侵略 、殖民做辩护。现如今也有一些日本右翼在宣传美化侵略,其实是与尊重国家主权的主流观点为敌,与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为敌。

观察者网:在东三省沦陷之后,东北民众并未放弃抵抗。除了我们熟知的东北抗联外,还有哪些团体、抵抗力量值得今人铭记?

彭鹏:当时,在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正规军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东北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很多力量是在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进行抵抗的,因此遭遇了不少挫折。

而以马占山为首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在嫩江桥地区有力抵抗了日本的侵略,这次行动被称为“江桥抗战”。这次战役是东北人民第一次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自卫战争。

这场战斗激起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观察者网:当下,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追忆这段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彭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一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我们为什么强调“十四年抗战”?#勿忘九一八# #为什么要强调十四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轨道,嫁祸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占领沈阳。东三省逐渐落入日本殖民者手中。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回望历史,警钟长鸣。

围绕这段历史,我们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彭鹏进行了交流。

以下为采访全文:

观察者网:九一八事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每到“九·一八”,我们都会看到许多普通民众自发纪念这一事件,呼吁“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为什么90年前的这场事变至今仍能引发广大民众的共情?

彭鹏: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放弃奋斗,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敌人血战到底。我想,这种在危难关头全体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是至今能引发广大人民群众共情的主要原因。

观察者网:要讲好“九·一八”前后的历史,首先要梳理清楚事件的背景。在讲述“九·一八”背景的时候,您觉得有哪些历史维度是必须要突出强调的?

彭鹏:首先是当时的国际背景。一战后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内部埋藏了很多隐患。德国对这个条约体系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德国的束缚。日本也对其中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军备限制不满,认为抑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一战和二战之间并不是真正的和平,而仅仅是休战。所以这种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本身具有很多不稳定因素,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和日本上台后,加剧了这种不稳定。九一八事变就是在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发生的。

其次就是日本国内的情况,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也是全世界经济危机较为严重的时期。1929到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本也是如此。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日本国内底层民众和精英阶层的矛盾非常尖锐,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对外扩张成为日本政府高层的选择。

况且在一战中,日本通过出兵太平洋和中国山东,获得了原来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这使日本尝到了侵略扩张的甜头;在国内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再次扩张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而扩张的目标直指中国东北。

还有一个维度是日本为什么会选择东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满洲”。 这是因为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 “满洲”就享有特殊权益,1906年日本以与清政府共同修建铁路为借口,在东北成立了 “满洲铁路株式会社”,以“满铁”为中心,对“满洲”开展了一系列侵略活动,希望控制东北地区的内政、外交、经济等等。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也提出了“满蒙生命线”的论调,将东北地区作为日本的战略要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早有布局和谋划的。

观察者网:正如您提到的,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日本对东北就进行了诸多层面的渗透和经营。这是否也是日本能在极短时间内、以极小的代价占领东北的重要原因?

彭鹏:刚才提到的“满铁”,成立之后便在东北地区紧锣密度地展开活动,其活动涵盖范围非常广, 是日本的综合性情报机构。它对中国的内政、外交领域都有染指,做了很详细的调查,也扶持了一些日方势力。有了前期的这些铺垫,日本入侵东北的过程便进展得更为顺利 ,这是一方面原因。

还有一方面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带领的正规军在抗日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也是日本能够那么快占领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观察者网: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在历史教材中强调“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从1931到1937,这六年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彭鹏: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的这段时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北地区;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抗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所以,从1931年到1937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段,是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是在地域上实现了从东北地区抗日到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更是在人心方面形成凝聚,由此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方针,七七事变后这一方针得到落实。中国各种力量就是在这六年之间逐渐凝聚起来, 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也是在这六年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无论是从人心方面,还是抗日战争的战局发展方面,1931到1937年的这六年时间都非常重要,应该纳入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当中。

这六年也让我们看出国共之间战略眼光的高低。面对民族大义,中共能够抛弃国共之间的隔阂,把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这种民族使命放在首位。这体现了中共的战略前瞻性。

此外,“十四年战争”的概念在日本学术界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认可,认为“大东亚战争”也是以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日本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武力扩张是开始于中国东北地区。这也更加印证了我们“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

观察者网:在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引入了国际视野,李顿调查团也是一个被频频提及的历史名词。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李顿调查团?

彭鹏:李顿调查团确实是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主要得益于新材料的发掘 。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李顿调查团采取的是对日绥靖政策,对其评价也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李顿调查团并未实际的解决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对华侵略问题。作为维护国际正义的组织,国际联盟所派出的调查团并没有发挥其功效,在对日制裁方面力量非常薄弱。与之前国际联盟所标榜的“维护国际和平正义”的宗旨相差甚远,这也是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李顿调查团评价不高的原因。

李顿调查团和当时的国联面临的一个困境在于,他们实际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国际联盟,它致命的缺陷在于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并不具备制裁主权 国家的军事能力。这也是二战以后成立联合国时,一定要设安理会和维和部队的一个原因。

近年来随着材料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瑞士日内瓦一部分有关国际联盟的原始档案资料被带回国,学术界对国际联盟的研究可以说更广泛深入。有关李顿调查团的评价也更多元化,比如也有学者认为李顿调查团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是对中国更为有利, 从报告书的内容看对九一八事变的调查较为公正。此外,日本因为对国联调查十分不满,最终退出国际联盟,其实也是从侧面反映了国联调查并未过分偏袒日本。

我想随着更多资料的解密和发掘,我们对李顿调查团,甚至说对国际联盟的评价会更加多元化。

观察者网:在抗战初期,华北曾有一些势力打着“新民主义”“王道主义”甚至“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旗号美化日本的侵略行径,宣扬不抵抗思想。而这些历史故纸堆里的谬论至今仍为日本右翼所坚持。对此,我们该如何与之展开话语斗争?

彭鹏:其实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就有过类似的宣传,打着“文明”的旗号,声称对中国的侵略是“文明”征服“野蛮”,以此来获得国际社会的舆论支持。这种披着“文明”外衣的侵略是想要磨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让沦陷区的人民甘心当亡国奴,同时也是应对国际社会谴责的一种手段。

所谓“先进”征服“落后”“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类观点实际上就是为侵略 、殖民做辩护。现如今也有一些日本右翼在宣传美化侵略,其实是与尊重国家主权的主流观点为敌,与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为敌。

观察者网:在东三省沦陷之后,东北民众并未放弃抵抗。除了我们熟知的东北抗联外,还有哪些团体、抵抗力量值得今人铭记?

彭鹏:当时,在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正规军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东北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很多力量是在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进行抵抗的,因此遭遇了不少挫折。

而以马占山为首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在嫩江桥地区有力抵抗了日本的侵略,这次行动被称为“江桥抗战”。这次战役是东北人民第一次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自卫战争。

这场战斗激起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观察者网:当下,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追忆这段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彭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一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所有人都可以说他名字,唯独我不行,凭什么呀,明明我才是那个应该提他名字最多的人!所有人都可以站在他身边,唯独我不可以,凭什么呀,明明我才是那
  • 谁都想和互相喜欢的人,在每一个日薄桑榆的海边看黄昏坠落,但是要记得哦,错的人不值得你浪费时间,你的爱很珍贵,要留给值得的人。估计是怕我难过,又补了一句,我现在只
  • ”- 如果你喜欢的话,那就太好了。如果你当时把你的玫瑰送给我,也许就不会那么无意义了。
  • 大佬需要花三三这样的狐狸精 很多东西需要包装和伪装的 包括呀这种爱笑 唧唧向上的状态 像我喜欢的博主说的一一句话 达到目的就好 你管什么方法呢 重点是终点成为
  • 「我想吃我们大学附近的馄饨,还有煎包,毕业后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了,总觉得味道不对。」现在和那会是同样的季节,还隔了那么远的距离,带过来只会更难吃。
  • 演讲中,通过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推介“5·8”众筹项目,讲述“红十字故事”广泛传播健康、科学、文明的生命理念和人道价
  •   金主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明显带了几分怒气,低沉的好像带着寒冰,“周行,我敬你一分叫你三爷,那也是看在周老的份上,不要给脸不要脸。”“林风,认清现实吧!你穷的
  • #南京hero3750事件重演#南京Hero久竞,电竞圈自己的缅北选手来俱乐部这几年跑商务打比赛还没让你赚够吗,无畏粉丝的你赚少了吗?@南京Hero久竞 选手在
  • 成名在望播放的时候我站起来大喊这个MV是易烊千玺演的,激动的拿着小四四的照片和大屏幕打个卡,但是我意识到即使我再拍易烊千玺也不会突然出现,我没办法通过不努力的随
  • 每次洗头时,享受到洗发水带来的香气和舒适感,让我感觉自己被呵护得无比周到。但是,看到身边朋友使用后头发变得柔顺亮泽,我心动了。
  • 如今在海马系列的基础上这款欧米茄海洋宇宙232.58.38.20.01.001女士腕表便是继承了海马系列经典的元素而设计出来的一款专业的潜水腕表。1948年,在
  • 关导不动声色的看了过来,咳嗽一声,道:“年轻人,你真的想要演白衣剑神?这样吧……”关导大声的说道:“你现在就当着我的面演,如果你演的好,这个角色就是你的了!
  • 请查收D-BAND成员档案D-BAND主唱 郜雅电商创业者,方程豹车主无论是在音乐的道路上,还是在创业的旅途中,她都勇敢地追逐内心的梦想。请查收D-BAND成
  • 适合任何场合穿着尺码:29-42 【Burberry巴宝莉】2024最新品,专柜同步有售,原单狠货,时尚休闲圆领短袖,进口原版高支铜蚕丝棉面料,唯一可以做代购级
  • 如何增強在FIREFLY的曝光率 精心完善的個人資料不僅能夠增加您在FIREFLY的可見度,還是獲得「新星認定」專屬New標籤的必要條件喔 1、新星認定 完善你
  • 那时候五常娃先退了,吒就是毛,nj 芙 炽里nj登顶希望最大,炽日本在手吃穿不愁,芙的话可能会一直被压,但是张元英,安宥真就算没有团也能过得很好,应该就是这种格
  •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
  • 追剧日历主演张国立 / 王刚 / 张铁林 ​长大,越勇敢,因为现实不是童话,总是会有惊喜出现,有一些坎猝不及防,学会自己去迈过;越长大,越要看开,因为结局不遂人
  • 以一个简单的产品动画来举例,前期和客户沟通需求,了解客户要展现的产品核心卖点、技术点再通过三维技术展示出来,仅仅做外观展示,系统展示,没有涉及重力计算,特效方面
  • 啊 睡到一点四十… 昨天定的特技狂人的电影票 真爬不起来感觉心脏有点闷的感觉❤️‍ 真的不能熬夜 对身体太伤处理萤火虫图片 黑麻麻的 就有点像以前在小黑屋冲洗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