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祐二十年《施经发愿文》

朕闻莲花秘藏,总万法以拯迷; 金口遗言,置三乘而化众。

世传大教,诚为益民。今《观弥勒菩萨上生经》者,义统玄机,道明至理。

先启优波离之发问,后彰阿逸多之前因;具阐上生之善缘, 广说兜率之胜境。

十方天众,愿生此中。若行十善持八斋,及守五戒修六事,命终时如壮士之臂伸屈, 随愿力即投于天。

宝莲之中得生,弥勒亲自来接;未低头顷, 闻妙法音。发无上不退坚固心,超九十 亿劫生死罪。

闻名号,则不堕黑暗边地聚中;若归依,则入成道受记中。佛言未来修此众生,其得弥勒为之摄受。见佛之奥理功德,故命镂版印经。

谨于乾祐己酉二十年九月十五日,延请宗律国师、净 戒国师、大乘玄密国师、禅师、法师、僧众等,请就大度民寺内,具设求修往生兜率内宫弥勒广大法 会,烧施道场作广大供养, 奉无量施食,并念诵佛名咒语。

读番、西番、汉藏经及大乘经典,说法作大乘忏悔,散施番、汉《观弥勒菩萨上生经》十万卷,并汉《金刚般若》 《普贤行愿品》 《观音普门品》等各五万卷, 暨作斋僧、放生、济贫、喂囚诸般法事, 凡七昼七夜。

以此功德力,伏愿一祖四宗,主坐上宫宝位; 崇考皇妣,上生兜率莲台。帝祚无穷尽,圣宫长吉祥,不谷黄发寿永,四海长 享升平。福德同乎三轮体空,本理当契一真言绝。谨愿。

奉天显道耀武宣文神谋睿智制义去邪惇睦懿恭皇帝谨施。

注:乾祐二十年(1189年)九月十五日,由西夏仁宗皇帝亲自发起的施经法会,多达 10 万卷的西夏文本和汉文本《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同时刊印散施。

#南無阿彌陀佛# 大寶積經述

唐朝議郎行河南府告成縣主簿徐鍔撰
夫日月出矣。而輝耀十方。時雨降矣。而澡漉萬物。況我身常樂。湛虛空之相。
妙覺圓明。融心行之本。唯曒唯昧。不生不滅者哉。是以闢無學之地。聿修迦蘭。啟
息言之津。亶作羅奈。智勝菩薩。起方便之緣。淨居天人。發成就之力。稱謂所絕者
。其第一義乎。自恒星夜掩。仙虹晝爍。青鉢傳其睟容。寶棺現其金臂。法山摧仞。
拂魔箭於危屏。直水橫流。係慈航於彼岸。烏虖妙藏不可以常祕。戒輪不可以終 。
雖雙林下砉示於泥洹。逮一千年。遹被於聲教。龍持貝葉。亟傳摩竭之城。象負蓮華
。遂滿真丹之境。三十七品。慈悲於火宅。一十二經。引喻於沙界矣。大寶積經者。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及今朝玄奘法師。菩提流志等。咸自西天竺所致也。如來昔在
鷲峯。利建平等。金口注海。酌之而不竭。寶言如綸。振之而有緒。烱茲瑞憲。久翳
鴻都。原壑屢非。市朝多變。歷代侚齊之主。競興參譯。跋陀授記之言。罕能丕就。
洎我唐之有天下也。功橫鐵圍。化緜忉利。苑禦千界。提封萬剎。張四攝之扉。廣納
諸有。騁六道之驥。冥濟群惑。太上皇以澤深智海。掌耀禪珠。神皇帝以勛格梵空。
胸懸法印。肅敷玄誥。照灑鴻波。歷選緇徒。明 列寀。博考同異。聿興刊緝。勇振
頹綱。嚴持絕紐。爰有沙門大德思忠。東天竺國婆羅門大首領臣伊舍羅等。譯梵文者
。求善住緣。悟無生忍。博聞強識。精而譯之。復有天竺沙門波若屈多。沙門達摩。
證梵義者。開忍辱場。破煩惱眾。弼諧神侶。明而辨之。復有沙門大德履方。宗一。
普敬。慧覺等筆授者。令聞孔膠威儀不忒。手握仙札。受而字之。復有沙門大德深亮
。勝莊。塵外。無著。慧迪等證義者。國之大師。佛之右臂探諸了義演而證之。復有
大德沙門承禮。雲觀。神暕。道本等次文者。庇影多林。息肩香窟。勤修精進。纂而
次之。復有潤文官者。銀青光祿大夫邠王傅上柱國固安縣開國伯盧粲。銀青光祿大夫
太子詹事崇文館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東海縣開國公徐堅。朝議大夫守中書舍人崇文館
學士上柱國野王縣開國男蘇晉。朝議郎給事中內供奉崔璩等。位列鳳舞。聲流雞圃。
分別二諦。潤而色之。復有銀青光祿大夫守侍中兼太子左庶子兼修國史上柱國鉅鹿縣
開國公魏知古。兵部尚書上柱國郭元振。銀青光祿大夫檢校中書令上柱國范陽縣開國
男張說。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上柱國興平縣開國侯陸象
先等。朝踐瑣闥。夕遊珠域。護持四法。總而閱之。爾乃杖錫之士。端珪之俊。麻列
定筵。林攢樂土。蔭祥雲而演譯。倐換炎涼。吸甘露而勤求。載淹衡晷。大乘章句。
義不唐捐。小品精微。拯無遺溺。能事畢矣。佛何言哉。今所新翻經。凡有四十九會
七十七品。合一十二帙。以類相從撰寫咸畢。以先天二年六月三十日進太上皇。八月
二十一日進皇帝。禁闈曉闢真教上聞。仙宁克怡。宸襟允穆。竦鈞陣於白日。親御靈
臺。落雲雨於彤霄。荐加殊尉。賢愚稽首。以為利見仁王。真俗歸心。以為潛登覺道
。次有清信佛弟子。前少府監丞李式顏等。皇朝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贈侍中隴西公
逈秀子也。復有清信佛弟子。前右拾遺徐鐈等。皇朝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昭文館學

P. 2

士高平公子也。咸屬彼穹。降禍私門墜構。陟遙岵而崩心。瞻冥途而獻福。於是胠篋
探笥。檀波羅蜜。廣疊簡牋。首崇書寫。不變槐火。遽盈苔袟。然後裝之鏤軸。綴以
瓊籤。羅綵簟而霓舒。播珠函而錦縟。方使猛風吹嶽。長存妬路之文。劫火燒天。不
壞多羅之典
大寶積經三律儀會第一之一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佛教诸乘诸宗,
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

忏悔又分事忏、
理忏。
  
事忏,
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

诚恳坦白发露过错,
表示悔过,

“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 金光明经 》卷二 )。
  
大乘《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

如《 法华忏法 》、
《 金光明忏法 》、
《 药师忏法 》、
《 华严忏法 》、
《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
《 梁皇宝忏 》、
《 慈悲水忏 》、
《 大悲忏 》等,

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

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
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

诵念其
“ 百字名 ”
( 咒语 )
而忏悔,

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
“ 四加行 ”之一。

事忏忏至罪障消除,
有严格标志,
称“ 见罪净相 ”。

依《 准提陀罗尼经 》所说,

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
光明,

或梦见听闻佛法,
吐恶食,
或吐或饮乳及酪,

或梦见日月、
空行母、
猛火、
水牛、
黑色人、
僧尼、
乳树、
象、
牛王、
山、
狮子座、
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
又名“ 实相忏悔 ”、
“ 无相忏悔 ”,

即依佛法真理,
观业从心起,
由自心妄想而生,
妄想依缘而生,

即生即灭,
无实自性,
本来是空,
如空中风,
无所依止。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偈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
因与绝对真理 ——

本来空性相契合,
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 、对治现行力。

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
如读诵大乘经,

观空、
无我,

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

及以虔敬心、
忏悔心塑画佛像、
供养佛和佛塔,

礼佛、
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
密乘经典中,

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

如《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经、
思第一义甚深空法,

“ 一弹指顷,
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 金刚经 》说
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

《 观无量寿经 》说
临终者至心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一声,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想佛的形相、
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

《 大悲心陀罗尼经 》说
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

“ 得无量福,
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

持诵此菩萨
“ 大悲咒 ”,
一宿满七遍,

“ 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

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


“ 一切重障恶业,
并皆灭尽,
更不受三恶道报,
常生佛前 ”,

然“ 唯除一事 :
于咒生疑者 ”。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

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与众生虔诚敬仰心、
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 、遮止力。

指严格遵守以
“ 防非止恶 ”
为旨的佛教戒律,

谨言慎行,
不作诸恶,
奉行诸善,

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 、依止力。

指皈依佛法僧三宝,

发普度、
普利一切众生的
“ 菩提心 ”,

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

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

随心转、
消,

但是否转、
消,

须具严格条件。

如前所述,
事忏须修到
“ 见相 ”,
方算见效;

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
与空性真实相契,

《 永嘉证道歌 》曰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
指明了自心佛性,
证见空的本面,
其境界相当高深,
非可轻易达到。

若不能
“ 了 ”,
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
偿还宿世所欠的债。

可消可转之业,

主要指非决定心作、
作已有悔的
“ 不定业 ”。

《 优婆塞戒经.业品 》说 :
  
“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
是业可转,
或果报定应后受者,
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

佛典中说,
以佛力之大,
亦难卒灭定业,

但也非绝对不可灭,
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

智者大师
《 法华文句 》卷十说 :

“ 若其机感厚,
定业亦能转。”

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

可以转、
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
虽可奏效,

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
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
两者大有区别。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说,

若破犯杀、盗、淫、妄( 语 )的
“ 根本戒 ”
( 性戒 ),

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
重新受戒,
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
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

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

僧尼戒条规定,
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

( 僧团不接受其悔,
非驱逐不可 )的。

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

“ 今天先尽情作恶,
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 ”
等副作用。

附 :

野孤禅 ”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
流传着一则著名的
“ 野孤禅 ”公案
( 参禅故事 ),

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

故事说 :
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每日上堂,
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
听毕随众僧散去。

有一天,
众僧散去后,
老人独自留下来,

百丈乃问 :
“ 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

老人回答 :
“ 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
曾住此山为大禅师,

有学禅者请教 :

‘ 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
( 被因果律束缚 )吗?’

我答 :
‘ 不落因果。’

因为答错,
遭受恶报,
堕为野狐,
已经五百生,
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

百丈说 :
“ 你只管问。”

老人便问 :
“ 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

百丈答 :
“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告辞说 :
“ 金也脱野狐身,
住在山后,
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

百丈乃命维那师
( 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 )
敲钟召集僧众,

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
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
( 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
  
迦叶佛
( 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 )时的一位大禅师,

因为答徒众所问,
一字之差,
修行一世,

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
此事的确发人深省。

这禅师答错的,
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 :

依佛法修行,
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

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

禅师的答案,
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说他答错了,

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

“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

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
因果律,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
是铁的自然规律,

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
不得随意超越。

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
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

受“ 金枪马麦 ”

( 被木片伤足、
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 )之报,

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

尽管已证阿罗汉,
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

被人打死、
杀死。

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

《 优婆塞戒经 》说,

依佛法修行,
只有修到阿那含果
( 第三果 )

和阿罗汉果,
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

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
轻业不受,

不是一修行便可转、
消业报。

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

忽略了可转、
消宿业的条件,

未能将真、
俗二谛统一

( 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 ),

堕于
“ 恶取空 ”的边见、
断见,

会起使人纵心放任、
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

令学人智眼不明,
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
因此应堕于畜生道,
受痴暗无智之报。

然毕竟善根不浅,
五百世后,
得遇百丈禅师说法,
当下解脱。

百丈回答
“ 不昧因果 ”,

与“ 不落因果 ”
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这个“ 昧 ”字非常关键,
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
只能如实认识,

“ 不昧 ”,
与常人的
“ 不明 ”有别,

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 现前心通,
前后生事犹如对见 ”

(《 传灯录 》卷二八 )。

据说摩诃目犍连、
狮子尊者,

不是不知宿业果报,
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
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
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
《 证道歌 》所说的

“ 刹那灭去阿鼻业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

是从真谛的角度,

肯定证会实相
( 空性 )
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

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
修行者观修实相,
当达见道前
“ 四加行位 ”的第二位
“ 忍位 ”时,

便已转、
消重业,

不堕恶道,
继而入见道位以上,
便永断恶道之因,
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

禅宗说的
“ 证实相 ”与
“ 了 ”,

一般指见道,
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
若未达“ 了 ”,

对不起,
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
去偿还宿债。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大乘的菩萨,
则于初僧祇之终,
终四善根之加行,
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
  • 十二星座护内排行榜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