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揽四海英才 聚创新动力—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②】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两年,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着眼未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如何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好具有山东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智慧资源汇聚齐鲁,招才引智必须出新招。

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快引育集聚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近期山东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是启动了省首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介绍,突出“领军人才”,我省还将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聚焦现代海洋、高效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更加精准地培育壮大一流领军人才队伍,同时深入实施“筑峰计划”,培育更多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我省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人才汇聚山东的态势持续增强: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2021年通过“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

突出这一“源头活水”,我省将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建立青年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机制,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实招,在服务上用真情。”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透露,我省将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力争实现每位来鲁博士后都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还将统筹省市县人才培育资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接续培养机制。

突出“开放交流”是招才引智的方向所在。近3年,济南市走进沿黄省份,共组织22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兰州、郑州等高校开展政策推介和人才对接21场(次),共引进青年人才2500余人。

“加强黄河流域人才合作,应在加强沿黄城市人才引进、加强沿黄城市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奏响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壮说。

用好“两个阵地”,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

做好人才工作,要引才更要育才。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我省提出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

“山东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全国第一,但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少竞争力、影响力。”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志晓认为,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切中了育才的关键。

目前,我省在数学、海洋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优势学科数量不够充分。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我省将创新“双高”建设机制,推动政策倾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精准培育一批高水平学位授权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不仅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还需要大规模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行动,通过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山东要用好这一‘金字招牌’,让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全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用好职教阵地,我省去年出台22条“硬核”措施,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培训企业新型学徒3.7万人。

“深化‘技能兴鲁’行动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济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贺永红说,学校联合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新组建了我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两年多来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各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主体作用,坚持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紧跟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承接社会化培训,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才能让已来的人才心里踏实、高兴,让还未来的人心动、向往。

人尽其才,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2020年,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推动实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包干项目不需要编制预算,不再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这一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改革举措,被一线科研人员形象地描述为“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高雯,两度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没有包干制之前,经常为预算列支问题感到头疼,当时项目经费要分为设备费、耗材费、测试费、差旅费、劳务费等项目,每项经费都被条块分割、互不交叉,一些类别还有额度限制。”

“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部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占全部项目总量的95%以上。”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据了解,我省今年包干制还将进一步扩展到社科类和人才类创新项目中去。

我省还即将出台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意见,对竞争性科技创新工程,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以外,不再要求提供经费明细,无需编制预算科目,这一放权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加快出台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服务管理更优、让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的新举措,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省财政厅将全面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改革落实落地。

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谁揭榜挂帅。“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去年,威海市以“英创会”为平台,在新材料领域“小试牛刀”,集中发布首批18项、总额6660万元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榜项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6个项目顺利揭榜,兑现项目研发经费1310万元。

“我省提出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既为广大企业跃迁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空间。今年,我们计划将‘揭榜挂帅制’扩大到威海七大产业集群,与工信、科技等部门联合征集‘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坚决破除‘四唯’,给各类人才平等竞争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威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大众日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 赵 丰)

山东如何构建人才“引育用”创新生态圈,请看深度解读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与以往的“开年大会”比较,这次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要从巩固拓展比较优势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要通过创新,把短板补齐,把弱项变强。要把社会和市场的创新活力尽量多、尽量快地释放出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等“十大创新”。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十大创新”,大众日报将连续推出十组报道。今天刊发第二组报道,聚焦山东“人才引育创新”,请看全文——

揽四海英才 聚创新动力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②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赵 丰
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两年,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着眼未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如何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好具有山东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智慧资源汇聚齐鲁,招才引智必须出新招。
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快引育集聚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近期山东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是启动了省首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介绍,突出“领军人才”,我省还将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聚焦现代海洋、高效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更加精准地培育壮大一流领军人才队伍,同时深入实施“筑峰计划”,培育更多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我省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人才汇聚山东的态势持续增强: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2021年通过“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

突出这一“源头活水”,我省将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建立青年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机制,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实招,在服务上用真情。”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透露,我省将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力争实现每位来鲁博士后都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还将统筹省市县人才培育资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接续培养机制。
突出“开放交流”是招才引智的方向所在。近3年,济南市走进沿黄省份,共组织22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兰州、郑州等高校开展政策推介和人才对接21场(次),共引进青年人才2500余人。
“加强黄河流域人才合作,应在加强沿黄城市人才引进、加强沿黄城市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奏响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壮说。
用好“两个阵地”,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
做好人才工作,要引才更要育才。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我省提出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
“山东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全国第一,但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少竞争力、影响力。”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志晓认为,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切中了育才的关键。
目前,我省在数学、海洋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优势学科数量不够充分。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我省将创新“双高”建设机制,推动政策倾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精准培育一批高水平学位授权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不仅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还需要大规模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行动,通过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山东要用好这一‘金字招牌’,让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全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用好职教阵地,我省去年出台22条“硬核”措施,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培训企业新型学徒3.7万人。
“深化‘技能兴鲁’行动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济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贺永红说,学校联合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新组建了我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两年多来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各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主体作用,坚持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紧跟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承接社会化培训,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才能让已来的人才心里踏实、高兴,让还未来的人心动、向往。
人尽其才,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2020年,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推动实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包干项目不需要编制预算,不再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这一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改革举措,被一线科研人员形象地描述为“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高雯,两度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没有包干制之前,经常为预算列支问题感到头疼,当时项目经费要分为设备费、耗材费、测试费、差旅费、劳务费等项目,每项经费都被条块分割、互不交叉,一些类别还有额度限制。”
“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部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占全部项目总量的95%以上。”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据了解,我省今年包干制还将进一步扩展到社科类和人才类创新项目中去。
我省还即将出台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意见,对竞争性科技创新工程,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以外,不再要求提供经费明细,无需编制预算科目,这一放权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加快出台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服务管理更优、让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的新举措,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省财政厅将全面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改革落实落地。
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谁揭榜,谁来挂帅。“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去年,威海市以“英创会”为平台,在新材料领域“小试牛刀”,集中发布首批18项、总额6660万元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榜项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6个项目顺利揭榜,兑现项目研发经费1310万元。
“我省提出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既为广大企业跃迁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空间。今年,我们计划将‘揭榜挂帅制’扩大到威海七大产业集群,与工信、科技等部门联合征集‘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坚决破除‘四唯’,给各类人才平等竞争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威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天津:科技创新,未来重点在哪里?】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创新发展,始终是天津发力的重点。市领导近期先后到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调研,就加大科技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培育做强产业链等听取意见,了解企业需求,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

图片

在位于滨海高新区的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领导再次强调,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聚焦人工智能、信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同在这一周,《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两万六千多字,全面描绘未来五年天津科技创新蓝图。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科技创新给予空前重视,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

对于天津来说,科技创新更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命运。天津资源禀赋决定,未来要靠实体经济、靠制造业立市。制造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或者科技创新活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便难以实现,未来新的城市竞争力便难以形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目标便会难以企及。

《规划》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天津找准自身定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津报观察”选取三个角度,带您一窥天津“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发力方向和重要抓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天津工业产业门类齐全,把技术创新“图纸”转化为现实的工业制成品,是天津的优势。在京津产业协作中,天津作为“成果转化基地”的特点,近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强实业,做强工业,是天津发力方向。

国家赋予天津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也使得天津必须在工业制造方面发挥优势,锻造长板,打造若干优势产业。《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强调“以用立业”。用一句天津经常说的话讲,即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比如,《规划》提出,天津着力推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8个大类。如果对照《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天津重点构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除不属于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其他领域是存在广泛对应关系的。制造业重点发展哪些方面,科技创新就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产业的发展,说到底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规划》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科技创新成果,如果只是束之高阁,那便是巨大的浪费。《规划》提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成果转化产业化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通成果转化中的堵点难点,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流动等。

这些努力,正是要尽可能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天津实体经济发展。可以说,务实、求效是天津推进科技创新的鲜明特点。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天津强调“以用立业”,不代表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重视。相反,随着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卡脖子”问题凸显,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天津也一再强调,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在围绕产业链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规划》指出,强化科技前沿基础研究布局,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支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基础研究的优势学科、优势领域、优势团队,自主布局基础研究。围绕本市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需求,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源动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尤其需要发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引擎带动作用。实践表明,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高科技人才的引力场,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的策源地,也是新兴产业的摇篮。

《规划》强调,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源头和底层理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重大创新平台“筑巢引凤”作用,聚集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图片
(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吸引全球优秀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来这里共同工作。)

目前,天津正在建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平台。积极争取创建合成生物、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手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创建国家先进操作系统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

《规划》中,关于筹划已久的重头戏——海河实验室,发展方向更加清晰:“高标准筹建海河实验室,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河实验室,并根据国家实验室布局情况和实际工作进行推动。”

根据《规划》,筹建中的海河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现代中医药、细胞生态等5个重点领域,可以说集结了天津科技创新的优势,也与天津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高度一致。

天津对建设海河实验室一直很重视。今年6月,市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实验室筹备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和建设方案,全力推动实验室建设。会上,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都作了发言。

——积极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天津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三地科技、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资源,在区域分工协作的大系统中去谋划。

《规划》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具体包括积极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雄安新区创新发展,共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共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承接北京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在本市应用转化。推动京津冀高校院所、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等。

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具体包括与北京市、河北省技术转移机构实现互联互通,吸引国家级大院大所高水平成果来津转化,推动技术要素跨区域融通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带动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的跨区域跨领域协作攻关。

《规划》也强调,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推动从北京中关村到天津滨海沿线各区形成布局合理、要素密集、环境卓越、活力强劲的科技创新发展带,加快高校和科技园等重要节点的创新发展,建设京津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东丽、津南、北辰、静海等区打造京津微创新中心。深化“通武廊”科技合作。推动北京、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联动发展。

《规划》中明确的我市“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辰京津医药谷。

《规划》也明确,天津“十四五”要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创新标志区,包括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氢能小镇、中医药谷、先进计算大数据创新集聚区、智慧城市国家级标杆区、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区、设计之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创新标志区,也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空间。

整体来看,“十四五”天津科技创新将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围绕天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有针对性地推动基础应用研究,强调开放协同,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来源:津云·津报观察工作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近年来,辱华事件越来越多,似乎快要变成非常规的营销手段了,某某品牌辱华一下,红了,某某歌星球星辱华一下,关注度提高了……在我们遭受歧视和侮辱时候,除了要怼回去之
  • ”儿子晃来晃了小脑袋笑了,呵呵……儿子或许不能完全理解读书的真正含义,但是至少他会明白,读书是件快乐而有趣的事情,可以让他遨游其中,解决他的“十万个为什么?生活
  • 营业总收入: 314.83亿元 同比增长9.1%净利润: 5.46亿元 同比下降11.7%每股收益:0.22元每股净资产:3.76元入场信号:【cci入场信号】
  • 最近一些生活碎片:进了BBA,生活有了空闲.时间慢下来了,开了个闲鱼账号帮有需要的人优化和翻译简历➕面试前辅导,佛系收费.昨日份小确幸来自一个前司同事(虽然不认
  • 10✨✨✨我是陪你走过最长的路的人,却不是和你牵手到白头的人,也许我的陪伴太过廉价吧11✨✨✨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1、“睡吧,今夜星光月夜皆归你,我也归
  • #泰国事儿#【勇医生:泰国很有可能出现猴痘疫情,但传播范围远小于新冠】6月5日,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医学院临床病毒学专家勇医生通过个人脸书账号发帖,称自5月份以来,
  • #2021考研##北服艺术设计考研# 更多北服考研经验可私信索取我们能教出500多位北服硕士,一定可以帮助你[爱你]#服装考研[超话]# 2021/22秋冬男士
  • 前段时间我真的丧到极点,是真的有认真在难过,我并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正确,又能影响多少人,我发出来的东西,就是表达了那个时间点我内心真实所想,不求能引起共鸣,只
  • 这个秋天,我轻倚着季节的暖,漫步在浅秋的清韵里,任风吹起我的长发,轻吻我的脸颊,在淡淡菊香的沉醉中翩然起舞;于浅秋的姹紫嫣红中暗自妖娆,将一份久违的牵绊,书写成
  • 杰哥,我从08年读小学时候,很偶然看到同学书本里夹着你的照片,就一眼喜欢上你了,当时没有任何的“网络工具”能看到你或听到你唱歌,于是在家里只能守着电视机,还得冒
  • #易道论人生##善心善意善行# 缘分就是‮不你‬找我我肯定不会主动‮你找‬,你不努力去‮有找‬缘的人‮也他‬不会站在你面‮,前‬你想走出困‮就境‬要努‮的力‬迈
  • 这次我希望爹爹也能好好的,再活10年吧,不行就5年,让我们好好的孝敬孝敬碎碎念念终于见面说好了吃火锅 没啥胃口没去 兜兜转转走到小毛驴没电[汗]最后恒力源那里吃
  • 美国人追逐时尚的用力过猛,在当下“Less is more”的穿衣方式下,这样繁杂的搭配方式确实容易冲击大家的审美。剧里的时尚度吸引一大批人关注,特别是女主Em
  • 腰部相比常规短裤稍稍加宽 ,会有点拳击短裤的感觉,并且无论正反面都有一块腰封,三角固定不影响抽绳工作又保证了质感(白色面腰封设计了胶质字母)橡筋搭配抽绳和调节扣
  • #今日马鞍山·身边事# 【为拾金不昧的好司机点赞】七月二十日(星期六)晚上,翟女士八点四十分左右从老市里峰玲饭店乘坐做皖E88176出租汽车至润泽家园下车时,不
  • 【端午节】 粽叶再厚,裹不住思念;五彩绳再长,缠不住童年;其实端午节,不是想念粽子的味道,而是想念家的味道! 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每年都能吃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每
  • 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父母多么有钱、多么优秀,亦或是如何牺牲自我,只要时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就是在给他们注入破土而出的力量。父母一味的用成人的思维,去
  • 龙华到罗湖一个小时车程感叹路灯之亮,车道之清晰看来大理的黑暗路及混开车道给我留下了极大的阴影[泪][泪][泪]任再美的大丽高速也改变不了了昨天跟某人吐槽云南不是
  • 好痛苦,做金属章有点子太难了 完全没学过画画,两个小时搞出来了个奇怪的东西 衣褶全是乱画的 对不起咻宝,我觉得有点乳你了,还对不起站姐的漂亮图图,我是罪人[泪]
  • 《如懿传》《上阳赋》《千古玦尘》播出的时候,3个男主都神隐了,吐槽火力全都集中在女主身上,也是奇了…… 《如懿传》因为周迅第一集里的少女扮相,从开始吐槽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