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天髓精解之十一#滴天髓精讲[超话]#

九、干支总论

阴阳顺逆之说,《洛书》流行之用,其理信有之也,其法不可执一。

原注:阴生阳死,阳顺阴逆,此理出于《洛书》。五行流行之用,固信有之,然甲木死午,午为泄气之地,理固然也,而乙木死亥,亥中有壬水,乃其嫡母,何为死哉?凡此皆详其干支轻重之机,母子相依之势,阴阳消息之理,而论吉凶可也。若专执生死败绝之说,推断多误矣。

任氏曰:阴阳顺逆之说,其理出《洛书》,流行之用,不过阳主聚,以进为退,阴主散,以退为进。若论命理,则不专以顺逆为凭,须观日主之衰旺,察生时之浅深,究四柱之用神,以论吉凶,则了然矣。至于长生沐浴等名,乃假借形容之辞也。长生者,犹人之初生也;沐浴者,犹人之初生而沐浴以去垢也;冠带者,形气渐长,犹人年长而冠带也;临官者,由长而旺,犹人之可以出仕也;帝旺者,壮盛之极,犹人之辅帝而大有为也;衰者,盛极而衰,物之初变也;病者,衰之甚也;死者,气之尽而无余也;墓者,造化有收藏,犹人之埋于土也;绝者,前之气绝而后将续也;胎者,后之气续而结胎也;养者,如人之养母腹也,自是而复长生,循环无端矣。人之日主不必生逢禄旺,即月令休囚,而年日时中,得长生禄旺,便不为弱,就使逢库,亦为有根。时说谓投墓而必冲者,俗书之谬也。古法只有四长生,从无子、午、卯、酉为阴长生之说。水生木,申为天关,亥为天门,天一生水,即生生不息,故木皆生在亥。木死午为火旺之地,木至午发泄已尽,故木皆死在午。言木而余可类推矣。夫五阳育于生方,盛于本方,弊于泄方,尽于克方,于理为顺;五阴生于泄方,死于生方,于理为背。即曲为之说,而子午之地,终无产金产木之道;寅亥之地,终无灭火灭木之道。古人取格,丁遇酉以财论,乙遇午、己遇酉、辛遇子、癸遇卯,以食神泄气论,俱不以生论。乙遇亥、癸遇申以印论,倶不以死论。即己遇寅岁之丙火,辛遇巳藏之戊土,亦以印论,不以死论。由此观之,阴阳同生同死可知也,若执定阴阳顺逆,而以阳生阴死,阴生阳死论命,则大谬矣。故《知命章》中“顺逆之机须理会”,正为此也。

任师说:十二长生中的阳顺阴逆之说,其理出自《洛书》。

为什么说出自洛书?

这里插入一个知识点。我们来看一下河图和洛书。

河图揭示了五行的生与成: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洛书揭示了阳顺阴逆,阴阳消长的规律。
我们看洛书最下面中间是一个空心圆圈,是北方一白星,代表着冬至一阳生,阳气开始萌发之时。

图中最上方中间的九个空心圆圈,是南方九紫星,它代表的是阳气发展到最旺的阶段。

从一白到九紫是阳气从开始生发到越来越盛,阴气从最旺到越来越衰,这就是阳进阴退。

阳气盛极而衰,当阳气发展到最旺的阶段是夏至,夏至一阴生,这就是阳死阴生。

那么从九紫顺时针到一白,是阴气从开始生发到越来越盛,阳气从最旺到越来越衰,这就是阴进阳退。

阴气盛极而衰,当阴气发展到最旺的阶段是冬至,冬至一阳生,这就是阴死阳生。

所以任师这里说,十二长生阴死阳生,阳死阴生,阳顺阴逆的理论出自于洛书。

我们在论四柱时,并不是专门用阴阳顺逆的理论,而是需要看日主生在何月何时,四柱的五行生克,从而得出日主是旺还是衰,找到用神,那么吉凶,就一目了然了。

至于长生沐浴这些名称,是形容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长生者,就好比人刚刚出生,生机盎然

沐浴者,就好比孩子出世后第三天要洗澡。

冠带者,形气渐长,就好比人快成年了

临官者,由长而旺,就好比人的青壮年,可以出仕的阶段

帝旺者,壮盛之极,就好比人的中壮年,最成熟有为的阶段

衰者,盛极而衰,事物进入衰退期

病者,比衰更严重了,就好比人病了一样的状态

死者,如人之气绝了

墓者,人之一生完了,盖棺定论

绝者,前气已绝,后面的气将要萌发

胎者,后之气开始生发,就好比怀孕结胎

养者,就好比人在母腹中慢慢发育成型

就像这样反复循环。由生到死,由死到生。

论四柱八字,日主不一定要月令逢禄逢帝旺。

即使月令休囚,只要年日时中,有长生禄旺,日主便不为弱,哪怕是逢库,也是有根。

那些说四柱见墓库必须逢冲,墓库开了就好的,是俗书之谬论也。

古法只有四长生寅申巳亥,从来没有子、午、卯、酉为阴长生之说。

水生木,申为天关,亥为天门,天一生水,即生生不息,所以木长生在亥。

木死在午,午火为火旺之地,木至午发泄已尽,故木死在午。其余的可类推矣。

五阳都是育于长生方,盛于本气旺方,死于泄方,尽于克方,是有道理的

五阴生于泄方,死于生方,是没有道理的

子午之地,终究没有产金产木的道理;寅亥之地,终究没有灭火灭木的道理。

古人取格,丁遇酉以财论,乙遇午、己遇酉、辛遇子、癸遇卯,以见食神泄气论,都不以遇长生论。

乙遇亥、癸遇申,都以见印论,不以见死地论。

己遇寅岁中丙火透干,辛遇巳藏之戊土透干,也是以印论,不以死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阴干阳干是同生同死,如果执意按十二长生中的阴阳顺逆,阳生阴死,阴生阳死的理论去论命,则犯了大错。

所以《知命章》中“顺逆之机须理会”,也有此意。

那十二长生不用在判断五行的旺衰,用在什么地方呢?据我所知,民间盲派经过大量实践,对十二长生确实有应用,主要用十二长生的这十二种状态进行类象,有对人的类象。也有对事物发展过程的类象。它和五行生克论命不是一个系统。

乾造:丙子  己亥  乙亥  丙子

大运: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任氏分析:乙亥日元,生于亥月,喜其天干两透丙火,不失阳春之景。寒木向阳,清而纯粹,惜乎火土无根,水木太重,读书未售;兼之中年一路水木,生扶太过,局中火土皆伤,以致财鲜聚而志未伸。然喜无金,业必清高。若以年时为乙木病位,月日为死地,岂不休囚已极,宜用生扶之运?今以亥子之水作生论,则不宜再见水木也。

任师说:此命造是乙亥日元,生于亥月,喜其天干两透丙火,不失阳春之景。

寒木向阳,清而纯粹,八字用火。

可惜的是火土无根,水木太重,所以读书未售;

兼之中年一路水木,生扶日主太过,局中火土皆伤,导致财不聚而志难伸。

喜其局中无金,品德还是纯洁高尚的。

如果以年时子水看做乙木的病位,月日亥水为死地,那日主不是休囚已极,走帮扶之运好?正确的应该是按亥子之水作生论,印旺用食,则不宜再走水木运。

乾造:戊午 乙卯 癸卯 癸亥

大运: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任氏分析:此春水多木,过于泄气,五行无金,全赖亥时比劫帮身。嫌其亥卯拱局,又透戊土,克泄并见,交戊午运不寿。若据书云,癸水两坐长生,时逢旺地,何以不寿?又云“食神有寿妻多子,食神生旺胜财官”,此名利两全,多子有寿之格也。总以阴阳生死之说,不足凭也。

任师说:此造癸水日元生于,春天卯月,地支木旺,日元泄气太过,局中无印,金不见,日元身弱,只得用比劫帮身为用。

不好的是亥卯拱木,又透戊土,日元克泄并见,交戊午运财杀齐来克身,不寿。

如果按十二长生来论旺衰,癸水两坐卯木长生,时逢旺地,日元身旺,遇戊午运怎么会不寿呢?

还有理论说“食神有寿妻多子,食神生旺胜财官”,那么此造就是名利两全的命造,多子有寿的格局了。

所以用十二长生阴生阳死,阳顺阴逆的是理论来论旺衰,是不行的。

#谷雨#
【24节气说制香—谷雨】开到荼蘼花事了
二十四节气中,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此刻“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说,谷雨是春天在不舍远离,是夏季在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着来临。

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群芳谱》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
谷雨花信: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

酴醾,又作荼蘼花,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苏轼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于是《红楼梦》便有了“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花过后,春天便不再了。
宋代著名女词人吴淑姬写道:“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欧阳修在《渔家傲》里写:“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

牡丹和荼蘼花,似乎便成了谷雨时期的固定搭档,一个国色天香,一个小家碧玉,一个雍容华贵,一个清雅脱俗,一个绚丽无比色彩纷呈,一个不争妍不斗艳,却依旧霸占赏春人的一缕视线,明明云泥之别的境遇,却同样为春天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相传宋人范镇,每到暮春时节,便在荼蘼花架下,设宴饮酒。微风拂过,荼蘼花像白雪般纷纷扬扬,落于谁的杯中,“浮一大白”,谁便饮尽杯中酒,谓之“飞英会”。

《宋书·礼志》也记载了宋时有一种制作荼蘼酒的方法。先把一种叫做“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细末,投入酒瓶中,然后将酒瓶加以密封。
到了饮酒的时候,开瓶取酒,酒液已经芳香四溢,这时再临时在酒面上洒满荼蘼花瓣,酒香闻来正如荼蘼花香,几乎难以分辨二者的区别。
这一做法,是受了“飞英会”的影响。于是,浮着片片荼蘼花瓣的酒杯,便成就了宋人在暮春里的一场场欢会。

《香乘》收录了一个名为“玉华醒醉香”的方子,归入卷十九《熏佩之香》中,即用来熏衣和佩戴的香品。
“玉华醒醉香”最早出现在陈敬《陈氏香谱》中:“采牡丹蕊与酴酴花,清酒拌,浥润得所,风阴一宿,杵细,捻作饼子,阴干,龙脑为衣。置枕间,芬芳袭人,可以醒醉。”
此香以牡丹花蕊与荼蘼花为主材制作,将牡丹花蕊与荼蘼花瓣用清酒拌匀,晾一夜,然后捣成花泥,制成小饼,最后在外表沾染一层龙脑香末为衣,此香有解酒醒酒的功效。

牡丹花蕊气味芬芳,荼蘼花亦芳香袭人,经过清酒的浸润,制成小饼后再裹一层清凉、芳香开窍的龙脑香,闻之确实让人瞬间清醒,不知几百年前,是怎样的制香人,用了这般玲珑的巧思,制给何人醒酒解醉。

牡丹花蕊制了“玉华醒醉香”,摘下的花瓣也不要浪费,可以可用来制香。《香乘》收录有一个“李主花浸沉香”的香方:沉香不论多少剉碎,取有香花:若酴醾、木犀、橘花(或是橘叶亦可)、福建茉莉花等,带露水的花一碗,用磁盒盛之,纸封盖,入甑蒸食顷取出,去花汁浸沉香,日中曝干,如是者数次,以沉香透烂为度。或云皆不若蔷薇水浸之最妙。
混合了花香之气的沉香,在熏焚时香炉会中花香浓泛,张元干《浣溪沙》:“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这种把香木与香花一起熏蒸的“花蒸香”一度非常流行,宋杨万里《和仲良分送柚花沉三首》中用柚花与沉香薰制:“薰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周紫芝《刘文卿烧木犀沉为作长句》中用木犀与沉香薰制:“海南万里水沉树,江南九月木犀花”。

许是沉香一度“一片万钱”,聪明的古人又想出了很多奇思妙想,《陈氏香谱》中“花熏香诀”记载,只用橘叶与竹片也可制作出不俗的熏香,其做法是:将橘叶捣烂,与旧竹篾片一起密封在瓷罐里,放入蒸笼中蒸制,然后把熏入橘叶气息的竹片当做香料。

以花、叶熏蒸竹片为香并非个例,元代《居家必用》记载了一种“百花香”,所用材料也是竹片与香花:用篱头烂竹片穰劈作片子,遇四时花开时,摘花头与竹片层层相间,装在薄白瓷器内至满,油单纸封,蒸笼上蒸一时许,经宿,去旧花,再摘新花,依上蒸三次。自春首至岁终,但有香花依上蒸,焚之,极风韵可爱。

把竹子劈成小巧薄片,与香花层层叠叠放入瓷罐中,用油单纸密封,在灶上小火缓蒸一时许后,静置一夜,第二天更换新采集的香花继续蒸制,这样蒸制出来的竹片就会沾染上各种花香。
除了水蒸草木为香,当时人们还喜欢把各种花草蒸馏成纯露,顾仲《养小录》记载:“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水部”中收录了各种药露:薄荷露,鲜薄荷蒸取,气烈而味辛,能凉膈发汗,虚人不宜多服;兰花露,此乃建兰花所蒸取者,气薄味淡,食之明目舒郁。

最痴迷以花草为香的人,当属明末时期的董若雨,他与黄庭坚一样自喻有“香癖”,董若雨《欸乃曲》言:“老翁平生有香癖,柏子拈灸树根炉”。
董若雨喜欢采集各种花草制香,但有些花草不适合火焚,为此董若雨发明了以水蒸草木为香的“非烟香法”。《非烟香法》共有六篇:非烟香记、博山炉变、众香评、香医、众香变、非烟铢两、博山变。《非烟香记》中云:“焚香不蒸香,俗太躁,不可不革。”。

《博山炉变》中,亦详细描写了他研制的蒸香器具,蒸香完全没有火焚的烟燥之气,有了蒸香的上好炉具,春天的玉兰花瓣,冬天的梅花坠瓣,都被董若雨采来当作香,《非烟香记》:顷偃蹇南村,熏炉自随,摘玉兰之闭蕊,收寒梅之坠瓣。花蒸水格,香透藤墙。
把采集的鲜花放在水格上蒸,水汽袅袅中,不一会儿就香透了藤墙。

蒸香不仅能芳香居室,不同植物的香味,也给董若雨带来了各种与众不同的想象性的嗅觉体验。他在《众香评》中,描写了不同草木蒸香所带来的体验:蒸柏子如昆仑玄圃,飞天仙人境界也。蒸梅花如读郦道元《水经注》,笔墨去人都远。蒸玉兰如珊瑚木难,非常物也,善震耀人。

焚香或是蒸香,不仅仅只是用作消闲娱乐之用,以香疗病养生也是董若所追求的。他认为“养生不可无香,香之为用,调其外气,适其缓急,补缺而拾遗,截长而佐短”,为此,董若雨专门撰写了一篇《香医》,洋洋洒洒地总结了自己所蒸植物为香的功效。
言:消暑宜蒸松叶,凉膈宜蒸薄荷,辟寒宜蒸桂屑,又宜荔壳,解吞酸宜蒸零陵,酸者肺之本味也,金来乘木,肝德不达,故肺味过盛而形酸,以甘补肝,以辛治肝,故又宜蒸木香......

借由此“花蒸香”法,我们可以尝试着组出模拟牡丹馥郁浓烈花香的“悠悠牡丹香”香方:老山檀10克,与牡丹花瓣熏蒸三遛,后小火焙干,降真香2克,牡丹皮2克、安息香2克、青木香1克,右为末,炼蜜和匀,丸作鸡头米大,裹干牡丹花瓣细末为衣,可与干牡丹花瓣同窖藏月余,熏爇如常法。

牡丹香窖藏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牡丹花瓣的香气,更添一份牡丹花馥郁却迷人的气韵。

《金刚经》诸相具足即非具足
第二十四段(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佛说:是何缘故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这里说的“色身”是什么意思呢?色身就是父母所生的肉体之身,此身外表被皮肤包裹,皮肤有颜色,由颜色可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故名色身。有生命活力的色身是由五个基本元素所构成的,这五个基本元素必须要蕴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有生命的色身,所以这个色身又称名“五蕴身”。那么是哪五蕴形成的这个色身呢?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形成的,其形成状态如下:
1、色蕴:色蕴总括形成色身的五根及外尘五境,扩大点说,包括整个物质世界。色义为质碍,有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是指有形质之物互起障碍;变坏是指转变破坏。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名色。五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根;五境是指色、声、香、味、触境。色蕴为眼耳鼻舌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2、受蕴:受是对一切事物外境的接受和领纳,是识心的作用。一般将有所接受分为三领纳,三领纳都是通过触景生情来表现的,即:一、乐:乐是快乐,快乐是一种非常愉快的心情,从心想事成的满意中获取。二、苦:苦是痛苦,是一种非常难过的心情,来自于意外的灾难或失意的情景。三、不苦不乐:既不感觉苦、也不感觉乐,是一种非常短暂的无对境的觉受。
这三领纳在身心上表现为六种受,名六受身。即眼触所生受、耳闻所生受、鼻嗅所生受、舌尝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想所生受。此三领纳与六所受聚合在一起,名受蕴。
3、想蕴:想能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生想象,是识心的作用。想就是思想,指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想能取像为体,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于此加以分别,成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想身,此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
4、行蕴:行能对其他之境,如贪嗔等善恶诸法起造作,是一切心的作用。是指除了色受想识这些没有造作功能的四蕴以外,余下的就是有造作功能的一切行为,行为是通过身口意的造作来完成的,因为内心涉及外境,就能产生行为,一切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也是行的作用。造作有为法之因缘而迁流于三世,三世中所有的行为聚合在一起,名为行蕴。
5、识蕴:识是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有了别、识知的作用。识有八种,即眼耳鼻舌身意各一识,加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共计为八种。其中阿赖耶识为心王,能生一切法,前七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所生之前五识仅有能见能听等功能,而有分别认知等作用的则是第六意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第六识的作用。第七识只有执取一切事物景象的功能,作用都是靠第六识来完成。心王不仅是一切心识的王,也是天地万物之王,是我们要认识的永恒不灭的自我真心。心王所生之法有种种差别,这些差别集于一所,故名识蕴。
“色身”就是由这五蕴所构成,五蕴为因缘所生,因缘聚则生、散则灭,故知色身为生灭之身,生灭之身不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不生不灭,涅槃妙心,也就是八识心王。学佛之人的所有修行,都是为了找到八识心王这个真实的自我,那么怎么做才能找到呢?需破除五蕴色身即可找到。怎么破呢?首先要对色身生厌离心。怎样才能生厌离心呢?可修不净观等法门。
首先是观自身不净:观肉身是因四大缘识,和合而成之五蕴身,内有烦恼业因的不净种子、外有父母精血的不净种子,在母胎中十月不净,由此几不净,形成了体表与体内各有十二种不净物、体表有“皮、肤、血、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这十二种不净物;体内有“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这十二种不净物;外相有“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这十二种外相不净物。还有人死后特别是水淹死后,尸体胖胀臭烂的究竟不净相等,这所有的不净,都是起观处。
由此观而知我不净,从而领悟生死无常,一切法毕竟无我,对此虚幻不净之身,生起厌离,离此虚幻不净之身,而回归真实的清净自性,进而将这些不净作他观,观他不净,就不会对对方的姿色、美貌、情爱等产生贪欲和触乐,以伏灭心中的欲望和淫念。继而修白骨观、白骨流光观、白骨生肌观、至灭尽定,最后修成三昧真火,灰身灭智,到此已破除五蕴色身,色身即破,法身现前,烦恼不生,生灭永灭,得自在解脱。
以上所说,即是认识色身的意义,认识色身的意义在于正确理解须菩提回答世尊的问话时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因为如来应化来世,是托胎而来,具足肉体色身,但这个肉体色身不是如来真身,如来真身是无形无相的法身,也就是说:色身不是法身,只有见到法身才能见到如来,要见到法身,只能在心内见,心外见到的如来都不是真如来。所以,须菩提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佛说:须菩提!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也就是说: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色身,不是真实之身,是五蕴聚合而成的假我之身,正是这个假我之色身,障碍了自己真实法身的显现,致使一切众生沦落生死,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具足色身不是具足色身的道理,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领悟到,具足色身,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毫无实义。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佛说: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所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那么什么是诸相具足呢?诸相具足的如来有哪些相呢?粗说有法报化三身相、灵身十相、三十二相;细说有无量多的相,因为如来可化现三界六道十二类众生相,十二类众生有无量无边之多,如来都可以各现其相,这些各现之相都集于如来一身,此名诸相具足。
如来虽然具足诸相,但所有的相都是变化无常的,无有一相是恒常不变的。如果说如来的法身相是恒常不变的,那么法身这两个字已落文字相了,落文字相的法身就不是真法身,岂有不变之理!
这变化无常的无量无边多的相里,哪一个相是如来呢?这是无法确定的,无法确定是因为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既然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就不能在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所以须菩提回答如来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诸相具足,不是诸相具足,所谓的诸相具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没有实义。
认识“色身”和“诸相”的目的,就是要破色身、见法身;离诸相、见实相。由此而悟入中道实义,开悟自性,实取涅槃,涅槃在自心,如囊中探物,又何愁道不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石家庄整牙医院推荐,做牙齿.矫正的医生,隐适美牙套的优势,石家庄纠正牙齿一般多少钱?石家庄整牙医院推荐,做牙齿.矫正的医生,隐适美牙套的优势,石家庄纠正牙齿一般
  • 【四川邮政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6月25日,四川省邮政分公司党委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
  • 是迫不及待要去吃饭了嘛!她有一大半抄的我的!
  • 7日内有本土阳性感染者且有社会面传播风险或7日内有中高风险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市)的旅居史人员,落地后进行1次核酸检测。7日内有本土阳性感染者且有社会面传播风
  • 最近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 總覺得很多事差距太大太大了, 某種程度上,發現自己適應能力還算可以吧! 畢竟不是自己熟悉的地盤[微笑] 只是好幾回都會問自己是不是選
  • 在今年的文明城市创建期间,蔡师傅工作团队更是主动请缨加入社区“创文”大军,整治环境,上户宣传,处处都能看到老人们的身影,成为一张行走的文明“名片”。虽然都是琐碎
  • 在营造理想的空间氛围时,灯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起来看看灯光在空间中的多彩转换[可爱]#滴滴被处80.26亿元罚款#作为曾经的滴滴司机,我想说罚的好,虽然滴滴的
  • 我们最近出现了人员短缺,也有很大的压力,但我们今天踢出了精彩的比赛,我要为球员们鼓掌。这是我第一个职业赛季,还没有踢过主客场,我很期待回到主场,和球迷们一起战斗
  • 是最不挑人的,三点定位完全是根据你的脸型来决定的,将眉峰和眉尾做出后,眉尾自然下垂,收住眼尾的长度,这样不管什么脸型都能十分的match,想要上镜显瘦,怎么可以
  • 赶在落日前回家今天也是收获满满宜得利的低反发靠垫很实诚抱起来很有有份量又追加了两个靠垫套对这种刺绣的无法不爱终于把买的漫画开封准备慢慢看完赶在4月播动画片前看完
  • #三亚身边事# 【三亚新建商品房网签销售量同比增长71.46%[威武]】今年以来,三亚市商品房销售套数、销售面积、销售总额均大幅增长,增长幅度为五年来最高值。【
  • 双鱼座2022下半年到来让双鱼座的人掌握了很多话语权,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贵人,指点了自己的方向,让自己变得更好,下半年的双鱼座告别了上半年运气不是很好的境遇,在之
  • 虽然我一直有喜欢的事在做,但是空闲的时间就变成了一种煎熬,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我又做了两份兼职,每天把工作排得满满的,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持续了两年,我感觉自己走进
  • 他们曾对比尔进行了考察,勇士就像这样:'嘿,我们能不能做一笔关于比尔的交易?他们曾对比尔进行了考察,勇士就像这样:'嘿,我们能不能做一笔关于比尔的交易?
  • 七:下巴过尖 地阁方圆与天庭饱满一样重要,为了通俗便于理解,这里用现代语“下巴过尖”来描述它,这也是种不太好的面相之一。二:耳朵薄而露骨 其实传说中反骨耳并不可
  • 结构化1:如果你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下面很吵闹你会怎么做?是不是意思就是我没答到重点,要挂掉的节奏?
  • #早餐##咖啡##365天早餐不重样##天天晒早餐##银川美味##慕容探店##银川美食探店##银川美食##银川探店寻食##银川餐厅发现# 宋校长家的披萨店
  • #阴阳怪气幼儿园[超话]#属性:b站up主花少北娃名:星北(是一心向北的意思)性别:男孩子身高:20cm出生厂:Q宝当前状态:二样普入中群:106/349/88
  • ”悠然逞强地说完走向客厅,带着余恨未了的忧伤训斥丘比几句,然后在客厅唱道:“我们都是好孩子,异想天开的好孩子……” 我的心被悠然的歌声唱得发堵,甚至神思恍惚,但
  • 联合中国国家地理景观推“城市名片”出行皮肤 线上感受城市之美7月15日起,用户在活动期间,上支付宝搜“昆明发布”可在活动页面每日可随机抽取两款“城市名片”系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