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青海 十年看变化#【#青海# 一条河的自述】4月初,海北大地还在酝酿着春的到来,花儿有了小骨朵,草儿零星散落,柳梢已经变得柔软,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迫不及待要叫醒春天。

西海全媒体“春行青海”采访组到达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导航地图上,一道蜿蜒的“蓝色带子”引人注目,这条悠远的蓝色轨迹就是浩门河(大通河),一条养育两岸百姓的母亲河。

和当地老人攀谈,才知道浩门河的故事有很多。

我很美很温柔

我叫大通河,这里的人都叫我浩门河,我可是湟水的主要支流,湟水又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我的源头叫加巴尕当曲,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沙果林那穆吉林岭东端,后流经木里盆地、江仓盆地、默勒盆地、门源盆地,在门源县克图以下逐渐转南东流,再转南流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与湟水汇合,我的长度有554公里。

多少年来,我用清澈的水流滋养着两岸的百姓。因为在门源,我汇集了从附近的达坂山上流淌下来消融的雪水,也汇集了山上、地下渗出来的泉水,所以水质清澈,水流湍急且特别冰凉。水中存活着一些活蹦乱跳的鱼。有鲫鱼,人们也叫它为浩门鱼;有鳟鱼,人们称为花鱼;还有一种鲶鱼,人们称之为狗鱼。

这里有一群活泼开朗的孩子,经常来我这边玩耍,段婷就是其中一位。段婷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是浩门农场学校里的一员。她眼中的浩门河清澈且充满童趣。

“我对浩门河记忆犹新,小时候,尤其在夏天,河边非常美,油菜花灿烂夺目,草场绿油油的一大片,河边的小花有各种颜色,最幸福的就是放学后和朋友们去河边捉鱼,快乐至极。”如今,段婷已经到西宁一所学校任教,她儿时的记忆中,满满都是浩门河的美。

那时候的我,因为水质清澈和水量丰沛,是众多兄弟姐妹中的佼佼者!

我自在我快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我最柔美的时代。那时我的河滩很宽阔,从山脚到村庄有几公里宽,横贯中间的就是日夜奔流不息的我。河道曲曲折折,有些地方偶然分出一些岔河道,但总是走不远又合并到了一起。

河床内卵石密布,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河面宽窄不一,有些地方宽数十米,有些地方只有三五米宽,河岸两侧过去都是丛生的黑刺、沙棘、红柳等耐寒灌木,密密匝匝,盘根错节,非常茂盛。

灌木丛中经常有小型动物出没,常见的有野兔、野鸡、野鸭、蓝马鸡,还有狐狸和狼,早期这里还有一种很珍贵的动物叫“麝”。树丛中最多的还是各类小鸟,有麻雀、喜鹊、布谷鸟,还有翠鸟、画眉和百灵鸟等,它们成群结队在树林子中啁啾,每当我流经一片小树林时,最动听的就是一群群“扑棱棱”竞飞的鸟儿唱歌。

那时候,我见证着这里人们幸福的生活。李浩文是土生土长的门源人,今年49岁。他说:“清澈的母亲河河畔鸟儿特别多,很多鸟我们都没见过,很漂亮。还有河两岸的沙棘,密密麻麻,夏天吃着‘酸蜜蜜’,在河边行走,别提有多自在了。我和你嫂子就是在这河边相识相恋的嘞。”如今,李浩文还在回味沙棘果实的美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见证着社会变迁,我见证着时代发展。

我受伤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的河滩上热闹非凡,一些爱好广泛的人为寻踪鸟儿而来,我的鸟儿朋友们都害怕被捕捉,逐渐离开了我。为此我伤心了很久,我感到害怕和孤单。

再后来,大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人开来了铲车、推土机,朝着我的植物朋友们驶去。他们刨沙子、找红柳根,听说,我的河床里有沙金,黑刺坨做的根雕也很值钱。

渐渐的,我的鱼儿朋友也少了,两岸的灌木丛中见不到悠闲散步的朋友了,树林里动物朋友的身影也少见了。

我流下了眼泪,我变了颜色,我不美丽了。发现我变了的,还有这里的村民。“看到曾经那么美丽的浩门河变了样,我很伤心,这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掉。”53岁的马文奎是门源县麻莲乡下麻莲村党支部书记,看到受伤的浩门河,他忧心忡忡。

我们彼此守护

这样的伤心大概持续了5年,保护我的人来了,短短几个月,他们查看了我所有受伤的部位,把伤害我的人全部赶了出去。

保护我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我身边安装了防护栏,重新种上了树木。6年前,一名护林员来到我身边,垃圾没有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的团队,我的朋友越来越多。

“我们是浩门河畔的护林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保护河边的环境,有垃圾及时清理,同时还要做好防火安全。”下麻莲村村民马得财今年50岁,他有了一份保护生态环境的固定工作,和他一起的村民还有十五六名,大家共同守护着浩门河。

他们就是帮我赶走开挖掘机的人,为了从源头治理浩门河,门源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没日没夜驻守。

“当时,我们联合各部门开展打击乱采乱挖和偷采矿产资源行为。清理私采乱挖石料窝点54处,清理整顿沙石料40.25万立方米,完成回填治理2.52万立方米,清理无主沙石料堆2.89万立方米,查扣沙石料33.86万立方米,有效打击了私挖滥采沙石资源的违法行为。”门源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马学平说,2017年,门源县对69个违法图斑按违法主体进行并案,并案为22宗,已立案22宗,结案22宗,收缴罚没款共计442.2797万元。

从2017年起,门源县以“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为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规范化建设、14处无主废弃矿山治理、大通河流域和11条支流环境整治与生态功能提升、门源县污水处理厂原位提标改造与截污纳管等项目,大通河流域及周边村庄174平方公里的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和优化,水绿岸美、河畅山青的自然画卷美不胜收。

我的美丽重现,我的好朋友们都回来了,还多了新的朋友,比如黑颈鹤,沙棘丛也日渐茂盛。

人不负我,我定不负人

看到了朋友们的守护,我想,一定不能辜负朋友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领略着我的芳华,有些村庄开始发展生态循坏农业,打造了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民俗体验、野营露宿、高原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服务产业。

珠固乡东旭村、浩门镇头塘村、苏吉滩乡苏吉湾村、泉口镇腰巴村、仙米乡大庄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从西到东亮丽而生,以生态绿色为主基调的旅游服务产业正在发展壮大。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门源县基本形成以食用植物油、青稞系列产品、牛羊肉制品、奶制品、蜂产品、饲草、香菇、蕨麻初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链条,建立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两个。“门源青稞”“门源小油菜籽”获农产品地理标志,“门源县小油菜籽”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潺潺的河水流经了孩子们曾经捉鱼的地方,又流过了一个个富足的村庄,讲述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悠远流长。(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李皓 郭红霞)

【中国天眼的青年力量:那时,他们二十郎当岁】今年,中国天眼(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43岁,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孙京海38岁,机械组组长姚蕊37岁……

为了把自己纳入“青年人”的行列,他们翻遍了国内外对“青年”的年龄界定,最后姜鹏笑着说:“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说,16到44岁都算青年!”

在刚加入FAST团队时,他们从没纠结过这个问题,那时,姜鹏31岁,孙京海22岁,姚蕊22岁……

如今,FAST建成了,他们也快要走出“青年人”的范畴,但是他们不苦恼,因为他们的青春写进了历史,因为新生代们也正在如他们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继续为中国科技事业而奋斗。

△ 青葱岁月的苦与甜

早先参与望远镜建设的人,常津津有味地追忆十多年前的日子。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测量组组长于东俊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夏天,于东俊毕业后入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3个月后就被派到FAST现场。第一次出公差、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山清水秀的贵州……种种美好想象在于东俊脑海中反复出现。然而,现实给他泼了盆冷水:当时的大窝凼里,没有手机信号,吃住在临时板房,还要忍受各种蚊虫叮咬。

相比于生活条件的简陋,技术挑战才是最熬人的。

图1:青年科技工作者常年待在大山中,有时对未来也存着迷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2009年,姜鹏博士毕业。一张招聘启事偶然出现在他面前:“一个500米直径的索网,能变形,抛物面可以在它的不同的部位形成,而且要求控制精度达到毫米级……”“500米”“变形”“毫米级”,这些让姜鹏觉得“不可思议”。带着好奇,他加入了FAST工程项目建设团队。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工程技术举步维艰。

当时的一大“痛点”是索疲劳问题。FAST是个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口盛满了水的锅,够全世界所有人喝一天。什么样的索网,能30年不坏、分毫不差地撑起这口大锅?

当时,姜鹏等人从市面上知名厂家买来十根钢索,然而,在疲劳实验中,所有钢索都失败了。这件事很快在天文圈里传开,很多人都说FAST要完了。顶着压力,姜鹏等人用两年时间没日没夜地钻研,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才像做梦一般研制出一款适用于FAST的成品钢索结构。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但大家乐在其中,“经常能遇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也能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潘高峰说。

那段日子很苦,再回首时却都变成了甜。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主任李辉,这样评价那段日子对自己的意义:“通过努力,我亲眼见证了FAST的成长,这样的大型项目给我提供了丰富自身经历的机遇,这种机遇无疑是一种财富,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图2:2009年9月22日,姜鹏和同事在密云安装反射面板进行试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难点”最终成“亮点”

FAST的骨干们,在刚加入团队时,都只有二三十岁。在老一辈科学家的信任与呵护下,他们身上的闯劲和创造力,让FAST一次次逆境翻盘。

在望远镜调试之初,孙京海遇到了一个难题:采购的高压滤波器定制产品寿命短、可靠性不满足需求,因为全世界都没有像FAST这样的特殊需求。如果用采购的产品,设备有失效甚至爆炸的风险;如果不用,望远镜观测质量得不到保证。怎么办?

琢磨了一段时间后,孙京海发现,问题出在元器件的选型和制造工艺上。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发方案,从元器件开始做。可是,孙京海既非电气电子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设计经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幸运的是,包括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在内的前辈们,支持他干下去。

于是,孙京海和同事一起,从头开始学。书本上的设计方法不好用,他们就创造新方法。通过几轮的测试、改进,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提升。到了调试阶段,他们坚定的用了自己设计研制的产品,实现了工程所需的效果。

姚蕊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望远镜建设期间,她主要负责馈源舱研制。馈源舱相当于天眼的瞳孔,起到聚焦的作用。建设阶段,为了解决馈源舱的超重问题,姚蕊等人抛弃了多年的馈源舱设计方案,大胆地对馈源按照观测进行分组,并将馈源舱的圆柱体变成了“钻石三角形”。

姚蕊忐忑地把新设计方案递给南仁东:“南老师,这样设计会不会不好看?”南仁东看完方案,沉默些许后说:“也不难看。”至今,姚蕊都不知道南仁东是不是真的喜欢馈源舱的新造型,但他的支持让这个创造性的方案最终得以实现。

忆及过往,每个人心里都感慨万千。“我们这一辈人接过FAST的工作,就要尽自己的力,发一份光。”科学观测与数据部科学观测组组长钱磊说。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甘恒谦也感慨:“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自主创新,历时二十多年,攻克众多建造技术难题;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FAST运行维护好,以高质量观测数据、重大科学成果回馈社会。”

图3:现场工程师常年在台址驻守值班,家人带孩子探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图4:调试组历尽艰辛后终于实现望远镜联合观测,成员留影纪念(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大窝凼里的新气息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开放运行。又一批新生代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帮助FAST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标迈进。

2012年,20岁出头的孙纯加入FAST,如今,作为工程师的她,主要的工作是给每个项目安排合理的观测时间。望远镜每一秒的观测时间都很宝贵,而每天等待观测的源就有几千个。不浪费观测时间,是他们安排观测计划的主要原则。每天,孙纯都要对计划逐一核查,一旦两个特殊要求的源出现观测时间冲突,她就要耐心地做协调,按规则给每个待观测源排好队。

为了实现观测任务的高效安排,2020年初,孙纯参与开发出了观测项目管理系统。2021年3月31日起,FAST正式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她又参与开发了英文及观测项目申请评审系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申请、创建、安排、执行一条龙服务,保障FAST能产出更多成果。

与孙纯一样,工程师黄梦林也常驻FAST现场,为天文学家们提供数据服务。2014年,她来到这里,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那时,FAST还没有数据中心。他们一步步开展需求分析、招标、上架安装、配置环境、提供服务、后期运维工作。接着,机房多起来了,设备多起来了,数据中心的人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一步步走到今天,黄梦林充实而自信。

每次忙到快要崩溃时,黄梦林总会抬头望向窗外。综合楼的门旁,南仁东的雕像矗立着。看着南仁东的雕像,她会想起与他相处的点滴,也由此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能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这辈子就值得了!”

所有成长在中国天眼里的青年人,都有他们的大理想和“小心思”。正如姜鹏所说:“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是要做一台好用的望远镜,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景是希望后来者们用好这个设备,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们也终将是过去时,如果说我们还有点奢求的话,那就是希望不会被忘记。”
https://t.cn/A6cdFs9U

【中国天眼的青年力量:那时,他们二十郎当岁】今年,中国天眼(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43岁,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孙京海38岁,机械组组长姚蕊37岁……

为了把自己纳入“青年人”的行列,他们翻遍了国内外对“青年”的年龄界定,最后姜鹏笑着说:“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说,16到44岁都算青年!”

在刚加入FAST团队时,他们从没纠结过这个问题,那时,姜鹏31岁,孙京海22岁,姚蕊22岁……

如今,FAST建成了,他们也快要走出“青年人”的范畴,但是他们不苦恼,因为他们的青春写进了历史,因为新生代们也正在如他们和他们的前辈们一样,继续为中国科技事业而奋斗。

▲ 青葱岁月的苦与甜

早先参与望远镜建设的人,常津津有味地追忆十多年前的日子。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测量组组长于东俊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夏天,于东俊毕业后入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3个月后就被派到FAST现场。第一次出公差、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山清水秀的贵州……种种美好想象在于东俊脑海中反复出现。然而,现实给他泼了盆冷水:当时的大窝凼里,没有手机信号,吃住在临时板房,还要忍受各种蚊虫叮咬。

相比于生活条件的简陋,技术挑战才是最熬人的。

图1:青年科技工作者常年待在大山中,有时对未来也存着迷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2009年,姜鹏博士毕业。一张招聘启事偶然出现在他面前:“一个500米直径的索网,能变形,抛物面可以在它的不同的部位形成,而且要求控制精度达到毫米级……”“500米”“变形”“毫米级”,这些让姜鹏觉得“不可思议”。带着好奇,他加入了FAST工程项目建设团队。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工程技术举步维艰。

当时的一大“痛点”是索疲劳问题。FAST是个庞大的射电望远镜,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口盛满了水的锅,够全世界所有人喝一天。什么样的索网,能30年不坏、分毫不差地撑起这口大锅?

当时,姜鹏等人从市面上知名厂家买来十根钢索,然而,在疲劳实验中,所有钢索都失败了。这件事很快在天文圈里传开,很多人都说FAST要完了。顶着压力,姜鹏等人用两年时间没日没夜地钻研,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终才像做梦一般研制出一款适用于FAST的成品钢索结构。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但大家乐在其中,“经常能遇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也能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FAST 运行和发展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潘高峰说。

那段日子很苦,再回首时却都变成了甜。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主任李辉,这样评价那段日子对自己的意义:“通过努力,我亲眼见证了FAST的成长,这样的大型项目给我提供了丰富自身经历的机遇,这种机遇无疑是一种财富,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图2:2009年9月22日,姜鹏和同事在密云安装反射面板进行试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难点”最终成“亮点”

FAST的骨干们,在刚加入团队时,都只有二三十岁。在老一辈科学家的信任与呵护下,他们身上的闯劲和创造力,让FAST一次次逆境翻盘。

在望远镜调试之初,孙京海遇到了一个难题:采购的高压滤波器定制产品寿命短、可靠性不满足需求,因为全世界都没有像FAST这样的特殊需求。如果用采购的产品,设备有失效甚至爆炸的风险;如果不用,望远镜观测质量得不到保证。怎么办?

琢磨了一段时间后,孙京海发现,问题出在元器件的选型和制造工艺上。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发方案,从元器件开始做。可是,孙京海既非电气电子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设计经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幸运的是,包括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在内的前辈们,支持他干下去。

于是,孙京海和同事一起,从头开始学。书本上的设计方法不好用,他们就创造新方法。通过几轮的测试、改进,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提升。到了调试阶段,他们坚定的用了自己设计研制的产品,实现了工程所需的效果。

姚蕊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望远镜建设期间,她主要负责馈源舱研制。馈源舱相当于天眼的瞳孔,起到聚焦的作用。建设阶段,为了解决馈源舱的超重问题,姚蕊等人抛弃了多年的馈源舱设计方案,大胆地对馈源按照观测进行分组,并将馈源舱的圆柱体变成了“钻石三角形”。

姚蕊忐忑地把新设计方案递给南仁东:“南老师,这样设计会不会不好看?”南仁东看完方案,沉默些许后说:“也不难看。”至今,姚蕊都不知道南仁东是不是真的喜欢馈源舱的新造型,但他的支持让这个创造性的方案最终得以实现。

忆及过往,每个人心里都感慨万千。“我们这一辈人接过FAST的工作,就要尽自己的力,发一份光。”科学观测与数据部科学观测组组长钱磊说。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甘恒谦也感慨:“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自主创新,历时二十多年,攻克众多建造技术难题;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FAST运行维护好,以高质量观测数据、重大科学成果回馈社会。”

图3:现场工程师常年在台址驻守值班,家人带孩子探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图4:调试组历尽艰辛后终于实现望远镜联合观测,成员留影纪念(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 大窝凼里的新气息

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开放运行。又一批新生代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帮助FAST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目标迈进。

2012年,20岁出头的孙纯加入FAST,如今,作为工程师的她,主要的工作是给每个项目安排合理的观测时间。望远镜每一秒的观测时间都很宝贵,而每天等待观测的源就有几千个。不浪费观测时间,是他们安排观测计划的主要原则。每天,孙纯都要对计划逐一核查,一旦两个特殊要求的源出现观测时间冲突,她就要耐心地做协调,按规则给每个待观测源排好队。

为了实现观测任务的高效安排,2020年初,孙纯参与开发出了观测项目管理系统。2021年3月31日起,FAST正式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她又参与开发了英文及观测项目申请评审系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申请、创建、安排、执行一条龙服务,保障FAST能产出更多成果。

与孙纯一样,工程师黄梦林也常驻FAST现场,为天文学家们提供数据服务。2014年,她来到这里,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那时,FAST还没有数据中心。他们一步步开展需求分析、招标、上架安装、配置环境、提供服务、后期运维工作。接着,机房多起来了,设备多起来了,数据中心的人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一步步走到今天,黄梦林充实而自信。

每次忙到快要崩溃时,黄梦林总会抬头望向窗外。综合楼的门旁,南仁东的雕像矗立着。看着南仁东的雕像,她会想起与他相处的点滴,也由此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能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这辈子就值得了!”

所有成长在中国天眼里的青年人,都有他们的大理想和“小心思”。正如姜鹏所说:“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是要做一台好用的望远镜,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景是希望后来者们用好这个设备,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们也终将是过去时,如果说我们还有点奢求的话,那就是希望不会被忘记。”
https://t.cn/A6cdFs9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疫情期间国内上网课,后期是否入境马来西亚就读看中留服要求#曲阜师范大学[超话]##江西师范大学考研[超话]##翻译硕士考研[超话]##青岛大学[超话]##马来西
  • 从他大运走势看,真正危及婚姻的应该是57岁后的戊辰大运,因那时劫财很旺克到正财,为克妻运,好在年龄大了,婚姻应该无碍,多半是妻子健康差。46岁到56岁他走乙巳大
  • ”张诚说,雨越下越大,埋在房子下的孩子也没了哭声,他们不管怎么呼喊,也没有回应。“救援队到的时候,侄女就已经不行了,如果能早一个小时,我侄女儿也许还有救。
  • 小喇叭花自己可能也并不觉得哪里不对,甚至可能会想小树我一定要和你永远在一起,给你遮阳挡风,緾緾绵绵生死相依;而小树也许也并不觉得如此是不对的,它只想着哇小喇叭花
  • 今日问答→家长提问:孩子从小就是很明显的这种容易焦虑担心的性格,遇到生病、打针这些事焦虑症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建议带孩子去医院需求专业的帮助吗?海英博士回答:可
  • ◆工信部会同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于3月16日、3月17日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会议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
  • 我是个大人了……虽然我不承认自己是大人,但是手上的本命年红绳,以及工作时总有人叫我姐姐阿姨,还有肩负起的房贷诸如此类,都提醒我,我是一个大人了,我要收敛我的情绪
  • La Chine a annoncé les dix plus grandes découvertes archéologiques faites en 202
  • 主要活动轨迹:3月15日17时50分乘坐网约车到光明中街1号楼,20时乘车返回住处。3月12日13时至14时从朝阳区住处步行至小饭馆大厨师(甘露园店)就餐,步行
  • 也就是说,如果没在打听留学经验的时候被人说“自己没意愿会后悔”的话,她完全没觉得自己担不起大家的期待,大家一高兴,她就立马风风火火地开始行动了——你这不是压根没
  • 但在《西游记》原著里,猪八戒出场时,是这样的:“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猪八戒形象比较明显的转变,可追溯到1940年,在万籁鸣、万古蟾兄弟创作的动画
  • 根据2019年的数据,亚马逊在西班牙的在线销售额占该国在线总销售额的15.5%,紧随其后的是速卖通(4.4%)和El Corte Inglés(2.7%)。5、
  • [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接着上一次的提问我们再来抽奖,这次评论区随机选择幸运玩家,[送花花][送花花]抽出小贝珍藏多年的[春游家族]【滑稽盲盒】[春游家族
  • #去年河南离婚人数全国第一##2021年离婚登记人数大降43%#孤寂好似一场雨.它迎着黄昏,从海上升起;它从遥远偏僻的旷野飘来,飘向它长久栖息的天空,从天空才降
  • 7.吟风于春,薄酒夜夏。7.吟风于春,薄酒夜夏。
  • 一、形成无论是火星还是地球,它们形成的原因和过程都是很相似的:大约50亿年前左右,太阳系中只有一团炽热的星云物质(也有理论说是冷的星云物质,我们不考虑这些争议,
  • 】“想着解封后去贴壁布,结果一进门满地都是污水,橱柜下面沉淀了一层污油.....”3月31日,市民赵先生向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反映,自己在宝鸡市陈仓区盛世华庄东区
  • 这些年,从部队到抚顺石化公司,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心中那份责任;从军装到工装,变的是衣服,不变的是初心以及为国家为企业奉献的决心。部队的训练是艰苦的,但在艰苦之
  • 3. 但是就像上面提到的,不同动物的感染性存在很大区别,在香港这个仓鼠传播的预印本研究当中,宠物店和仓库中被感染的都是叙利亚仓鼠(syrian hamster)
  • 快来看这部电影,《寻找薇薇安·迈尔》真的感悟很深!她是一位保姆,一辈子未嫁,没有家,没有亲人,性格孤僻,独来独往,憎恶男人......她作为保姆从一个家庭漂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