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学会事 | 从钱学森故事“读懂”科学家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追梦人”讲座走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学家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为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5月17日,成都市科普研学联盟成员单位一成都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理事、技术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科学普及专家服务团领衔专家、王文华高工应邀走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通信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为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学生党支部2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追梦人”为题作了一场生动精彩的科普讲座。

“求真是为学之道,也是为人之本”。王文华以“讲故事、悟人生”的方式,用生动的小故事,从出国求学到立志报国,讲述钱学森的爱国之情、舍身忘我的报国之志和至死不渝的家国情怀,鼓励大家树立努力向学、立志报国的理想信念。

在讲座结束时,王文华老师讲道:“老一辈科学家用毕生心血阐释了爱国创新的理想信念、求实奉献的价值使命、协同育人的实践品格。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志存高远方能登高远望,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

在科普讲座提问环节,王文华以精彩独到的视角对话新时代莘莘学子,赢得了一阵阵掌声。学生处陈副处长对讲座给予很好的评价:“讲座好不好,会场的秩序已经作了说明,经久不息的掌声已经作了说明。”#科协动态#

#国企高质量发展#
【基建“能”人:敢挑重担 躬耕事业】
  在困难面前,总要有人挑起重任,敢于承担这份责任。有这样一个人,不分昼夜地奔波于施工现场,穿梭于钢筋混凝土之间,不怕凛冽寒冬,也不惧烈日骄阳,用一砖一瓦、心血汗水,躬耕脚下这片土地,立志让祖国北疆的矿山变得更绿、变得更美。
  “基建现场虽然很累,压力也很大,但这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每当有人问他工作累不累时,他总是一本正经地这样回答。
  贾宝鹏,现任锡林矿业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基建工程部部长。自2020年12月被紧急抽调到锡林矿业公司条形储煤场基建现场,他就始终牢记上级领导“组织上安排你来这个项目,不只是看中你的能力,更是相信你的为人”的殷切嘱托,为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他在矿上没日没夜地奋战了9个多月,坚守初心,履行使命。
  (刘慧春/文)
  请点击链接查看全文https://t.cn/A6M5yQ3M

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来源: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肖战顺顺利利 肖战粉丝支持肖战影视综艺代言 我喜欢肖战[心] ​ ​​​-都说秋天适合思念其实更适合见面☕每次见面都还是会哈哈大笑 遇到没水 于是穿着校服邋邋
  • 要事实来证明,那就是,特权并不会使人变的强大,只能让人沉溺于自我感觉良好中,然后,某一天,突然遭到社会的毒打,发现自己竟是个,谁都比不上的彻彻底底的垃圾——当然
  •     【人生建议】    你的八字虽有不利婚恋的信息众多,但是你却不是真正的“克夫”之象,这一点上你可以放下心了,你婚恋感情不顺多半都是因为流年大运走的不好,
  • 医务人员也应对白癜风患者开展及时、必要的心理干预、疏导,传递科学的疾病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引导白癜风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和
  • 2、踮脚踮脚尖的确是个不错的有氧运动,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脏、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有研究认
  • 苏轼想通过道教的炼丹之法来延年益寿,虽然最后没有得道成仙,但是道教神仙信仰影响了他的人生,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一、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太白”二
  • #道教经典# 综观《庄子》全书,从首篇《逍遥游》中提出“无待”到《齐物论》中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无分别”到《养生主》提出顺应自然,忘却情感,
  • 回不去的最为美好让人怀念,但我知道必须珍惜当下。“是我这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我永远都在”如果说,剧播完的感觉是无边无际的落寞。
  • #朴智旻趋势精灵# #朴智旻南韩宠儿# 【211018蓝啾趋势】 Jimtober第十八天的趋势准时上线热潮越燃越烈❤☄️上午朴制作人因为【自作曲Frie
  • 。尺寸不大容量很足,日常背绝对够用!
  • 小区:#南飞鸿十年城# 风格:新中式面积:210㎡硬装造价:23w(人工+辅料+设计:9.6w 主材:13.4w)装修公司:北京今朝装饰西安分公司(陕西今朝装
  • [基洛夫学院2020冬季演出精彩瞬间]“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at circumstances that you cannot ch
  • 正如我们一样在青春的这段时间里可以尽情地放松,享受拥有班服设计logo图案创意的快乐。#班服设计# #毕业班服# #班服#青春如歌,它能奏出一支支激昂的乐典,谱
  • 粉丝见面会已经过去了今天早上打开微博就发现很多小姐妹有分享自己的经历觉得挺好的特别好也看了林一对粉丝说的话特别特别感动虽然没有去,但是也很开心啊昨天北京下雪了呢
  • 救命,自从读了那条知乎回答后每天都觉得承太郎就是星星牌上的圣女,简直圣洁得无与伦比,我边写他被日我边不舍得我就想谁配的上这样的圣女啊谁配的上他这样承担一切的命运
  • 昨晚八点多在家里临时决定出来郊游 立即开展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我和男朋友立刻行动买零食水果自热饭 碳酒精和餐具 叔叔阿姨早起去牛街买肉串儿和炉子 便有了今天幸福的
  • 潮牛帮|大鼎牛杂煲 VI设计全案形象塑造橘红是复古的经典色彩搭配方式牛杂煲作为最流行的一种煲类自然也宠着让设计也更好这个牛杂煲的品牌设计采用用设计高对比的作为主
  • 「头一次剪小短剧素材拼接的 看到这个视频的你们我如果有剪辑不好的地方都可以评论或者私聊我 我下次继续努力!#李明源[超话]#其实上个视频我十五号就剪完了 等了很
  • !。
  • #诗词苑[超话]# #打卡欧阳修《朝中措》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