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圆满菩提不生灭性
(第四十段)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镜,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如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原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详,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佛说:阿难!有些众生,因别业所生妄见,如同得了眼病的人,看灯光就有圆影,就像真实境界一样,这是因为得了眼病才有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眚病造成的错觉,眚病即眼病,是“见劳”所致,不是色影造成的。
“见”是所见、“劳”即烦恼。意为幻相是生于无明烦恼的所见中,不是物质世界和色尘外境造成的。眼病所见之彩色圆影,比喻为五阴十八界,五阴十八界总括为身心内外世界,这身心内外世界犹如彩色圆影,层层叠叠,五花八门,使人眼花缭乱,这眼花缭乱的东西本就虚幻,若误以为实,即是非正确的凡夫知见或外道的邪知邪见。这些妄见,也不能责怪得眼病的人,因他确实不知自己的所见是因眼病所生的妄见。
佛对阿难说:如你今日,以眼观看这山河国土及诸多的众生,这些都是你无始以来就像得了眼病者所看见的幻相,能见之功能与所见之缘,相互作用,就现出了当前这些山河众生等境象。这些境象的出现是因原有的“觉明本性”“心”,被妄见攀缘于病眼,“觉见”就成了眚眼“病眼”,所见一切就都是幻相了。
而原有的“本觉明心”,“本觉”即菩提、“明心”是菩提之用。这本觉明心虽然起了攀缘,但它仍然是觉明心,而不是眚病“病眼”。这比喻众生虽然迷惑颠倒,流转生死,但那不生不死的常住真心却依然存在,存在的真心不是病眼,也并未迷惑。
觉明心虽然生了眚病“眼病”,而此“觉明心”并不在病眼中。此实为真见与妄见,觉明为真、病眼为妄。为什么又称这些真妄名叫:“觉、闻、知、见”呢?“觉”:是感觉、“闻”:是闻听、“知”:是知道、“见”:是能所二见。这些都是妄心所生。妄心所在之处,是因为你而今见到我和你自己,并诸多世间中的,如: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生、无色生、非有色生、非无色生、有想生、无想生等十类众生时,当你还没有明白“众生别业妄见”和“众生同分妄见”的道理时,你就会认为这些都是真实的,其实这些都是你病眼中的圆影幻相,这些所见名为“见眚”,见眚”就是妄见,妄见见到的自然都是幻相。
如果离开病眼所见的幻相,自性“真精”就显现了。“真精”之“真”为一真、“真精”之“精”为一真之体。此体即真如自性、故名“真精”。这时就会明白,真精不是“眚”,因“眚”是病;所以也不名“见”,因“见”是妄。真精不是病、也不是妄,是本来就有的菩提心。
佛说:阿难!如他处众生同分妄见中,有别业妄见,仅限于一人或一患眼病的人,同于一国都生眼病的人,所见圆影皆是眚病所生,他们所见的种种不祥,与同分妄见一样,只有多寡之分,没有所见不同,即一个人与一国人的妄见是一样的。这些妄见都是因宿世“瘴恶”所起。
“障”有“二障”、“恶”有“十恶”;“二障”指烦恼障与所知障。二障是《瑜伽师地论》行派与《法相宗》对贪、嗔、痴等诸惑,就其能障碍成就佛果之作用所作的分类。即:
1、烦恼障:由我执“人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一切诸惑,发业润生,烦扰有情众生身心,使在三界五趣的生死中,而障涅槃之果,故称烦恼障。
2、所知障:由法执“法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诸惑为愚痴迷闇,其用能障菩提妙智,使不能了知诸法之实相及实性,故称所知障,又作智障。
“十恶”:由身体行为、语言行为、思想行为所造。恶者逆常理而行,真妄颠倒,放纵感情于身口意,动则与真理相背,而成此十恶,即:
一、杀生:杀害生命、贪食众生肉。二、盗:偷盗、抢盗、盗取公私财物。三、淫:邪淫。四、妄语:虚诳不实之语。五、绮言:杂秽不正之语。六、恶口:骂詈恼人之语。七、两舌:挑拨离间之语。八、悭贪:悭吝贪着。九、嗔恚 :嗔恚愤怒。十、邪见:暗昧迷理。此“二障十恶”简称为“障恶”。
佛说:这些障恶,从无始劫以来由妄见而生。如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及娑婆世界,并“洎”十方。“洎”拼音“ji”:作“及”解。此为并及十方之意。
佛说:娑婆世界及十方充满烦恼的国家和一切众生,本来同是觉明无漏妙心,只因“见(所见)、闻(所闻)、觉(感觉)、知(知见)”这些见闻觉知,缘于色尘而分别生出的虚妄相,在这虚妄幻相中,和合妄生、和合妄死。如果能远离这些虚妄的“和合缘”与不和合缘,就能灭除生死之因,而圆满菩提道果。
“和合缘”指外尘六境,即:色(物质世界及天地万物等一切众生相)、声(一切从口而出的声及流水等发出的物理之音)、香(香臭等各种气体)、味(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触(接触和触摸等感觉)、法(意识形态)。能和合之因是六根,即:“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和由六根而产生的六个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各一识。六尘是六根六识的“和合缘”;“不和合”是与心王不相应之二十四不相应法,即:
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指有为法)。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息、入息、暖气三者,连持不断。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四、异生性:众生之妄性不同。五、无想定:心想俱灭,外道所修之定。六、灭尽定: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称为名身。指一个单名如太阳,叫名词;三个以上的名词如太阳、月亮、星星,叫名身。
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称为句身。指一句话如:我正在工作,叫单句;三句话以上如:我正在工作,忙得很,分不开身,这叫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称为文身。指构成名词名句的各类字母和文字,可形成文章,称为文身。十一、生:诸法生起。十二、住:诸法未迁。
十三、老:诸法渐衰。十四、无常:今有后无。十五、流转:因果相续,流转不断。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十九、次第:编列有序。二十、时:即时节。二十一、方:即方所。二十二、数:即数目。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二十四、不和合:互相违背。
此二十四法,又名无体,是指离开了自性本体,若人用这些离开自性本体之法,最精进者,可成为高级外道,能证得无想定或无色界定,但这两种定只能延长寿命,不能得究竟佛果。由于其不与色法、心法、心所法、无为法相应,故名不相应行法,是“不和合”之缘。
佛说:“和合”是因缘法,因缘是生灭法;“不和合”是与心王(第八识)不相应法,不与心王相应,就不能成为心王,心王就是佛,如此则永远都成不了佛。如能远离这些“和合缘”与“不和合缘”,就能灭除自己根本上的生死之因而圆满自性菩提,从而回归无生灭性,此无生灭性即是清净本心,是常乐我净本觉常住的清净本位。

胆胃大小肠膀胱和三焦,都是干嘛的?

原创 木子左 药自学 

经常讲五脏六腑,五脏大家都知道,而六腑有的人就不知道了,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六腑的生理机能是传化物,通俗说就是装东西的,但能装进去也要能排得出来,所以六腑的特点是实而不能满。

既然要装进去还要排出来,所以六腑之气有通降下行的特点,六腑必须适时地排空,如果排出不畅就会出现问题。

贮存排泄胆汁,主决断的胆。胆汁是肝血化生的,胆汁化生后贮藏在胆腑里,通过肝气的疏泄作用适度地排出,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如果胆汁排泄不正常,影响脾胃运化就会出现腹胀厌食、腹泻等症状;湿热蕴结肝胆,胆汁外溢就会出现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等;胆气不降,气机上逆就会出现口苦、吐黄水等。
肝主疏泄,胆主决断,思虑的过程是肝主导的,而做决定和判断的过程则是胆主导的。我们平常会讲胆子大不大,其实是胆气足不足。
肝与胆相表里,肝气疏泄促进胆汁排泄,胆汁排泄促进肝的疏泄;肝气郁滞或胆有湿热,则出现肝胆气滞或肝胆湿热,郁而化火形成肝胆火旺。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胃分三个部分:上脘中脘和下脘,上脘包括贲门,上连食道;下脘包括幽门,下通小肠;上下之间的部分则是中脘。

胃能受纳水谷,也就是胃能接收进入的食物。有的人食欲好,有的人吃不多或吃一点就饱,就是胃的受纳功能虚弱。

胃还负责腐熟水谷,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吸收精微物质并由脾传运全身,而没有被消化的则下传小肠进一步消化。

胃气通降,胃气只有向下走才能接纳水谷,才能消化食糜,才能把食糜下传到小肠,并保持大便通畅。胃气不降就会出现胃部胀满、没有食欲、大便秘结等;胃气不降反逆,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胃的特性是喜润恶燥,胃里津液充足才能腐熟水谷和保持下行通畅。所以用药时也要注意保护胃气。

我们平常讲一些药伤胃,有的是直接损伤胃黏膜,比如非甾体抗炎药;有的是损伤胃的津液,比如苦寒的清热解毒药,所以没事少泡点金银花菊花。

脾与胃相表里,体现在三方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脾运化失常则出现食少腹胀、泄泻等;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气机失调则出现腹胀腹泻、呕吐呃逆等;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湿胃燥则出现腹部痞胀,排便异常。

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接受胃传下来的食糜,食糜在小肠进一步消化,并分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如果消化不好就会出现腹胀、腹泻、便溏等。

小肠主液说的是小肠吸收精微的同时还吸收大量水分,由脾传输到全身,并通过肺的肃降把代谢后的浊液传到肾和膀胱;而其中部分水液则和食物残渣一起传到大肠。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有火可以下移小肠,出现尿少尿黄、尿痛尿血等,参考导赤散,淡竹叶,莲子心等;小肠有热也可上走,出现心烦、口舌生疮等。

大肠主津,传化糟粕。

小肠传下来的含有水液的食物残渣,大肠吸收其中的水液,并燥化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大肠的排便和多个脏腑有关,比如胃气的通降促进大肠排泄;肺气的肃降促进大肠的排泄;脾气的运化有助于大肠吸收水液;肾气的蒸发和固摄有助于大小便的排泄。

如果大肠吸收水液失常,就会出现肠鸣、腹痛腹泻等;大肠有热或大肠津亏,就会出现便秘;大肠湿热就会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帮助大肠排空,大肠排空又有利于肺气肃降。如果肺气不降可导致肠燥便秘,而肠道有热又影响肺气肃降,出现胸满咳嗽等。

贮存和排泄尿液的膀胱。

人体的津液经过利用,代谢产生的浊液经过三焦输送到肾和膀胱,其中一部分清的重新再利用,浊的则变成尿液排出体外。

膀胱能贮存和排泄尿液依靠肾和膀胱的激发和固摄作用,如果这个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或者尿频尿急、小便失禁等。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弱影响膀胱的开合,可出现尿少闭尿或尿失禁;膀胱湿热也影响肾气的蒸发和固摄,出现小便异常。

通诸气,运水液的三焦。

三焦听起来很抽象,有两种说法,作为六腑的三焦指的是腹腔中的肠系膜和大小网膜等组织;一种是部位三焦,把五脏六腑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三焦的生理机能可以理解为五脏六腑之间的道路,这条路主要是气和水液来走,还有水谷精微也走这条路。

比如肾的元气从下而上走到胸中,胸中的宗气从上往下走到肾脏,这些气都是通过三焦这条道路来走的。

比如全身水液的代谢是肺、脾、肾等共同完成的,但水液的上下输布都要走三焦这条路。气和津液运行过程中,气要依附于津液来运行,而津液又靠气的升降为动力。

还有一种部位三焦的划分,上焦归属心肺以及头面;中焦归属脾胃和肝胆;下焦归属大小肠、肾和膀胱、女子胞和精室等。

还有一种说法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 òu),下焦如渎(dú )。上焦如雾说的是来自脾胃的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起到营养滋润的作用,就像雨雾一样滋养润泽。中焦如沤,沤是长时间浸泡的意思,指的是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化生气血的作用。

下焦如渎,渎有水沟水渠的意思,指的是肾和膀胱,大小肠等有分清泌浊的作用,把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总之,五脏主藏而不泄,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所以六腑一定要保持通畅并不断排空,不然会出现很多病症。

五脏六腑的理论很枯燥,但了解这些东西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症状是怎么来的,而看到那些症状也能判断是哪个脏腑引起的原因,有利于药物的选用。#陈易玄##中医养生#

肾养好,年轻20岁不是梦,想肾好一定要做到这几点

第一点:适当的节欲
中医讲肾藏精,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气不要随便地乱泄,不要过度的外泄。
这是决定延年益寿的关键。
第二点:不要憋尿
有尿就要及时地排出去,憋尿可以影响泌尿系统的功能,长期憋尿还有可能导致感染,容易滋生细菌,产生下焦湿热,就会产生尿急、尿频、尿痛等问题。
第三点:注意饮食和睡眠
肾中的精气为先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需要后天之本来滋养,所以要把肾精养好,所以需要补充一些养身的食物。像是山药、鲤鱼、鲫鱼、栗子、枸杞子对肾精有比较好的作用。
第四点:适当的锻炼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注重适度运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eBay起诉亚马逊 指控后者挖走其卖家
  • 发电站泄洪未提前通知 800余师生被困小岛
  • 广东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提至每人每月148元
  • 秦岭最大违建“陈路别墅”细节:仅狗舍面积就达78 平方米
  • 陈晓陈妍希同框,陈晓面容沧桑,两人无交流,有谁注意这个小动作
  • 辽宁盘锦、山西大同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 白宇军训照曝光皮肤黝黑,判若两人
  • 巨丰投顾:谁是沪指跌破2500点重要推手
  • 蔡卓研大秀身材 美臀相当吸睛
  • “搅黄”了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的不雅饭局事件 处理结果来了
  • 李嘉欣与爱子合影汤唯首晒一家合影 胡歌评论区被催婚
  • 上海寓见公寓爆雷,我爱我家前副总警告:年底迎来长租公寓爆仓高峰
  • 围观充气震断脚踝 武汉21岁小伙遭飞来横祸
  • 又一轮股东炮轰 要求扎克伯格退出董事长
  • 宋喆获刑6年 王宝强律师晒照 宋喆后悔和马蓉相爱
  • 养母枪杀华裔子女是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什么
  • 胡歌评论区被催婚场面十分搞笑:老胡 啥时候结婚呢
  • 冒充记者勒索被拘 男子冒充央视记者
  • 杨颖回应演技争议态度诚恳:所有批评都虚心接受
  • 李连杰谈被死亡:要以正常心态去看待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