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https://t.cn/E6nS7JH
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中心,有十六个字说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你们讲儒家也好,什么也好,就是这里开始的。所以孔孟思想、老庄思想,统统从上古这里开始来的。

“人心惟危”,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最可怕了,后天的人心是很可怕的。

“道心惟微”,所谓中国文化的最高精神是“道”,儒释道三家最后所代表的,成佛是得“道”,道家成仙也是得“道”,这个道是什么“道”?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中国文化这个“道”,道心是精微得不得了啊!

“惟精惟一”,他的方法是“精”跟“一”两个字。

“允执厥中”,做起来,实行中庸之道。

中国文化的道统,就是包括了儒家、道家,甚至于后来从印度进入的最高文化佛家都在内,原理就是我们祖先的传统十六个字(可以当咒子念)“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连大家喜欢学打坐啊,学密宗,学禅宗,学修身心的道理,大原则,都是从这个地方出来的。——《南怀瑾讲演录》
-----------------------------

讲到圣贤,中国传统三代关于静定的修养。尧传给舜,舜传给禹,把国家交下来,这是公天下。大禹死前也想推位让国,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大禹死了以后,全国人民把他的儿子启推举出来,大禹以后从此变为家天下,一代一代传下来。所以我们中国文化推崇的,是三代以上主张的公天下,你看孔子、孟子,儒家、道家,随便哪一家,都是推崇公天下的。尧、舜、禹三代除了传承国家政权以外,也传心法,这个心法就是我们说的修养,怎么样修心养性,也就是静定的道理,不要看到静定就认为是学佛修道,在中国文化中,修心养性的方法简称叫心法,由唐尧传给大舜,大舜传给大禹。他们传位的心法只有十六个字: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啊,世界上的人心是很危险的,人的心理有善恶,是相对的,不善则恶,所以说“人心惟危”。古文很简单,中国文字几千年保存下来,几个字就包涵了很多的内容。

“道心惟微”,你做皇帝要修养自己。做家长也同做皇帝一样,要先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心性的学问,太难了。“微”,你看不见摸不着的,自己的思想情绪太微妙了,这个微是代表微妙。等于印度释迦牟尼佛的佛经翻译过来,什么叫做微?“不可思议”,你不能想像,也不能讨论,我们这个心性的活动,这个思想情绪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在古文是那么简单的两句话,传位时就告诉继位的人:你注意哦,做国家的领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要找出自己修养中不可思议的那个道德方面的功能。

“惟精惟一”,这是本身内在修养的工夫了,你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到。这个精字解释起来很难,你看到的是精神的精,但什么叫精?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同学们讲笑话,什么是精啊?吃了饭就精嘛,为什么?青字旁边一个米嘛,饭吃饱了就精了,这是小时候我们同学讲的笑话,因为精字很难解释。我们都晓得精细,这个讲起来容易明白,“惟精惟一”,修养方面是惟一,心性自己要专一,要是有一点不小心,我们这个心性就容易向恶,向坏的路上走。后来佛学传过来,古代禅师也有两句话,“染缘易就,道业难成”,社会的环境、外界物质的诱惑,容易把我们自己清明自在的心性染污了,一个人学坏很容易,就是“染缘易就”。“道业难成”,自己回过来想求到惟精惟一这个修道的境界,很难成功,太难了。这是借用佛学的话,解释我们自己上古传统文化的“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对与不对,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是相对的。譬如刚才我来以前,那位李老师给我唸一篇家长的报告,讲做善事、做事业的辛苦。其实,善与恶是相对的,我们没有智慧做事情,有时候因善因而得恶果,做善事变成很坏的结果;有时候无意做了一件不大对的事情,却有很好的结果。这个里头的道理太难了,作人处事,并不是一定说作好人就对了,那世界上好人都对了,坏人都不对了吗?不是这样。治理国家、作人做事、讲自己的修养,都很难,所以要“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把握中道。要治天下,有时候要用看似不善的方法来做,如何用看似不善的方法达到善的目的呢?这个是智慧了。

这四句心法就是尧传给舜,舜传给大禹的三代修养的口诀,出自《书经》里头的《大禹谟》,谟就是谋略,也就是现在国家重要的文告。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尧在传位的时候告诉舜,这是天命,不是他尧个人的意思。我们看这句话的内在意义,尧把帝位交给舜,既非自己的亲戚,又非朋友,更非他的子孙,这就是古代的“公天下”。他经过几十年,多少次试验,培养一个人,等到自己真的年纪老了,(根据历史记载,古人比我们活得长久。)百把岁了,于是禅让,表示不是个人私见。历史的精神,就在这里。

“允执其中”这句话也有问题来了。经书上有四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里只引用了一句话,我们讲中国思想,儒家思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都用这四句话。也可以说中国文化讲人的学问修养的中心,教育的中心,都在这里,也可以只说一个字“中”。

“人心惟危”,人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危险并不一定是杀人的危险。凡是人都有欲望,而欲望是一个总称,现代说的“好胜心”、“荣誉心”、“有希望”、“生活有意义”这些都是好事情,归纳起来都是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世界,都是欲望问题。

这里我们说一个阿拉伯文化中的故事。中东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有一个伊斯兰教的老阿訇退休,在山里修道。有一天一位中东的国王,带一批人去打猎,这位国王射中一只麋鹿,这只麋鹿带箭负伤,拚命地逃奔,逃到这位阿訇的身后,阿訇回头见这只麋鹿负伤,知道有猎人在后面追杀,就将宽大的袍襟把受伤的麋鹿掩盖起来,不久国王的一名部下,先追到阿訇的身前,不见了麋鹿,就问阿訇有没有看见,阿訇闭目修道,理也不理;这名部将问几次都是如此,就说要杀掉阿訇,阿訇张开眼睛请问部将是什么人?这名部将报告了国王的名号,阿訇说:你的国王是我的奴隶的奴隶,这位部将听了大光火,要把阿訇杀掉。这时国王正好赶到,问明原因后,转问阿訇知道不知道犯了罪。这位阿訇说事实上你是我的奴隶的奴隶。

国王说:你的奴隶又是谁?你讲得出来,可以无罪。阿訇说,你不要生气,坐下来慢慢听。我以前给欲望当奴隶,现在我修道了,已经懂了,再不会听欲望的指挥了,我可以指挥欲望,所以欲望变成了我的奴隶。而你虽然当国王,却充满了欲望,连一只麋鹿都不放过,可见你还是听欲望的指挥,做了欲望的奴隶,所以你是我奴隶的奴隶。这位国王一听恍然大悟,马上拜这位老阿訇为师,追随他学道了。这是伊斯兰教流传的故事,这也就是人心惟危的一个例子,思想领导自己正就正,领导自己坏就坏。

我们现在说,思想形成了一个观念,如戴有色眼镜看东西,所看的统统不同,当我们怀疑有鬼,汗毛就竖起来了。佛经上就说,不必真的站到悬崖,自己坐着闭上眼,心想处身于万丈悬崖,如跌下去会没命,脚就会酸软起来,事实是这个现象。这就说明心中欲望的可怕。如果要把这种欲念平静下去,变成道心,那就太难,微妙得很,不可思议。怎样才是道心?我们中国文化中讲了几千年,四书讲道心,宋明理学家也讲道心,佛家、道家、老子、庄子一概讲道心,都微妙得不得了,怎样做到这个道心的境界?要“精”、要“一”,最后“允执厥中”,就是这一句话。

什么叫“中”?如果我们做知识的研究就很多了,如“中庸”就讲中道,在物理世界,讲一个茶杯的中心点,那是假定的。一个人站在房子的中间,说他是中,那是对四周而言;实际上还是边,因为在某一边看是中,在另一边看,他是站在左边或右边,或前边或后边,所以还是边。没有绝对中的。这是物理上的中,思想上的中更难确定了。自己脑子能够想的,停留在中,这个中在什么地方?力量均衡了就是中,拿一支筷子来说,不要以为筷子两端间的中心点就是中,筷子两端的粗细不同,重量不一样,将一支筷子搁在手指上,使筷子保持水平,两边均衡了,这筷子与手指的接触点,才是中。所以在思想上可以持平的才谓之中。

因此中是一个抽象的名称。也可以说是一个实际的东西,如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中心,这就是圆的道理,也就是太极的道理。并不如后世的解释中庸为滑头,而是要懂得持平的中心点。这个学问研究起来太难了,并且涉及人格的修养,所以我们作人处世要持平,真能做到平,则一个人平了就没有话讲,“水平不流”、“人平不语”。“不平则鸣”,一不平就乱起来了。为政的道理在持平,可是求平很难,所以中国人讲究天下太平,太平实在难求。“平”就是“中”的道理,个人修养,作人处世也如此。

尧告诉舜要“允执其中”,“允”字有两个意义,一是信,一是平。就是告诉舜要坚持把握住公平的原则,不能有偏私,不可动摇,如果不把握这个原则,天下国家,四海之内,人也好,物也好,都会垮的。在尧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国家还没有建立完成,还有水灾,大禹治水之后,黄河、长江未开发,整个国家在水患中,还痛苦得很,是最艰困的时代,如果为政不能持平,整个国家就完了,假使做得不好,就“天禄永终”。这四个字可作两面解,做坏了不得好死,做好了上天给你的禄位,永远有好的结果。古文的美感在这里,讨厌难懂之处也在这里。“天禄永终”四个字是凌空的,每个角度看都是圆满的。所以好的古文用白话一作解释就完了,美感就破坏了,等于好的图画,没办法加一笔,也没办法减一笔。

这是引用当时尧舜禅让交接的时候,尧把中国文化政治思想的中心交待下来。等到舜也老了,大禹治水成功了。在中国文化史中认真讲,文化开创的功劳,首推尧舜;至于国家建设的奠基,则大禹的功劳最大,自他以后,固然政治上变成家天下了,但在他个人的功绩,真是千秋万载,由他建立了以农立国的基础。——《论语别裁》

----------------------------

《尚书》载尧舜十六字心传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所谓危者,即如佛法所称人欲无明的贪瞋痴等妄;所谓微者,即如佛法所称的微妙真心;惟精则须戒慎,即如佛法所称的戒学;惟一则须慎独,即如佛法所称的定学。

至于允执厥中的中字,明文记载,自未下一确定界说。寻绎中庸之旨,则与此十六字心传,可相贯串。后来朱熹批注中字,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以中庸位于独立不偏易之位,而显中道之义,可与佛法相埒无差,以显先圣之言道,早有明训,不独佛法擅长也。其立意固为高远,惜犹未尽其妙,何如明取佛法心要,以释其义,更易明了。

若依理学的诠释,其论中道义者,不但大逊于佛法,且亦不能尽先圣的心传,何以故?不偏不易方谓之中,则偏易皆非其中矣!而曰:“道并行而不相悖”,岂非自语相违?

若以“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为中之大用,显中字的体性,则有中庸末章之旨,自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依此,经文自为贯串相注,则学庸孔孟之言,恰如佛说并无二致,何则?无声无臭为天之载体,此谓之至善,则原为“诸法空相”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谓之明德,则为法界重重无尽藏也,以此比类发明,则阐扬古代儒学,当尤胜于理学家所发见。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
------------------------------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上古在轩辕黄帝以后,唐尧、虞舜、大禹这三代,除了传国家以外,也传心法。有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呀,人心太危险了,坏的太多了。

“道心惟微”,你做帝王的,要修养自己的心性学问,思想情绪太难,太微妙,看不见摸不着的……https://t.cn/E6nS7JH

《【梁启超说佛】佛曰:因缘-和讯网》宇宙何以能成立?人生何以能存在?佛的答案极简单——只有一个字(词)——“因缘”。因缘这个字(词)怎么解呢?佛典中的解释,不下几百万言,今不必繁征博引。试用现代通行的话解之,大约“关系”这个字和原意相去不远。佛自己解释“因缘”最爱用的几句话是:“有此则有彼,此生则彼生;无此则无彼,此灭则彼灭。”(这几句话《四阿含》里头不下百数十见,今不必注出处)这几句话又怎么解呢?他是表示宇宙一切现象都没有绝对的存在,都是以相对的依存关系而存在。依存关系有两种:一同时的,二异时的。异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此为因而彼为界。同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为主而彼为从。但是,从某一观点看,固可以说此因彼果、此主彼从;换一个观点看,则果又为他现象之因,因又为他现象之果。主从关系亦然。所以不惟没有绝对的存在,而且没有绝对的因果主从,一切都是相对的。由此言之,所谓宇宙者,从时间的来看,有无数之异时因果关系;从空间的来看,有无数之同时主从关系。像一张大网,重重牵引,继续不断,互相依赖而存在。佛教所谓“因缘所生法”,就是如此。https://t.cn/EfwL879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
  [能见是一,所见不一之相],能见就是每一个人的见性;所见就是千差万别。[咸在一见之中,故曰咸看此诸变化相]。咸看意思是你要用平等心去看看,同时看。[相以变化称者],为什么相是以变化称?因为它是生灭、是无常;它是缘起、是缘灭。[自无而有],释迦牟尼佛讲了一句话,是特别特别的重要!什么特别重要?诸法从毕竟无,变为毕竟有。就是说:我们用现在的语言,随师父的语言,一直退回去你就知道,什么是诸法从毕竟无,变为毕竟有。我们现在是一个人;我们退回十年前、二十年前,再退回去父母还没出生我们之前。好!再退回到一百年、一万年、一亿年;再退回四十六亿年,往前,没有地球的。四十六亿年前,没有地球的。这个地球是太阳系爆炸散开来,星球再不断的撞击在一起……因为引力的关系。那么,其它的地方就射向月球。你看月球的表面为什么坑坑洞洞?就是几十亿年前,它这个陨星一直撞。地球也是这样,一直撞击,熔岩一直加大,撞进来的时候高温,地球就加大。地球不是本来有的,是太阳系初构成,本来是碎片,碎片撞击在一起,因为旋转的力量,再经过四十六亿年的风化、切割越来越大,变成椭圆形,变成今天地球的风貌,我们还以为真的有山、有水、有树林,不知道这是从物质的世界演变地、水、火、风,四大融合再继续演变,到今天变成这样子地球的面貌。我们还一直误认为,这个地球是真实性的,叫做自无而有。而我们人类也不过是百年,就是刹那之间,他就会消失。众生就是:本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一切相;现在缘起,就变成什么相都有。[谓之变,虽有若无,谓之化,显其不实也。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以上八相,各有所因,本因何处而来,还之何处]。
  [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

  佛陀在解释无还的道理。说:是什么本因呢?本因就是原因,来自于何处。阿难!这种种的变化就以明相来讲,明相是来自于太阳,所以回归,把它归还太阳。所以,无日不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明相了。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把它归还。[上科云:诸相各有本因;此科征释本因,谓明相当还日轮,以日是明相本因,以是之故,还之于日]。因为日就是明相的本因。
  [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士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
  暗还黑月,为什么会暗?因为黑月,没有光线。通是因窗户和门;壅是因为墙壁、四周围;[缘]就是能见的见缘,见缘还分别心,[缘]上面加一个字:[见]缘还归于分别心;分别就加一个[心],这个意思就更清楚。顽虚还空,为什么有顽虚?是因为虚空的同相。郁士孛还尘,[郁]就是气屯积;[士孛]就是灰沙飞扬。就是因为还尘。因为有尘,所以有郁士孛;因为有郁士孛,所以有尘,还归于尘。清明还霁,雨过天晴就是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此中顽虚还空,郁士孛还尘],郁士孛就是现象,尘就是体。[足证前之体相颠倒,其余例上可知。以此八相类推,则诸世间,一切眼家所对之色尘,皆有可还,不出斯类。三备彰八相皆还竟]。把这个种种的八相,回归到它本来的位置,见精无所还。
  [未四 独显见性无还]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
  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完全是无字天书,根本就完全听不懂,非常困难!根本就不了解尘自生灭,自性本空的道理,因为他实在没有办法理解跟体会是什么。说: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八种就是八种之相,但是,同时见精明性当欲谁还?被你看到的八种之相,同时有存在能见的见精明性,这个见精明性,是欲还哪里呢?意思是说:你看到了这八种相的见精明性,要还谁呢?为什么?见精明性,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把笔放下来,注意听:这句弄清楚,后面就方便了。现在文殊讲堂有电灯,开着灯光,对不对?对!看得到明相、看得到师父、看得到佛像。现在眼睛不必闭起来,如果我们把电灯全部关掉,你看到什么?看到暗。如果说:我们这个见精明性,是因为明亮而存在,那么现在亮的时候有见精明性,那灯光关掉以后,见精明性就会随明跑掉,对不对?因为见精明性如果是因为明而有,就会受到明影响。我们清净自性,如果受到光线影响,就变成光线有,才会明心见性嘛;可是,明心见性无关于光线、黑暗。所以,光线亮的时候,我们明心见性,见性一样在作用;当电灯全部关掉时候,你见性见到什么?见到暗,明跟暗都没有关碍我们的清净自性。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还于明就是跟明跑掉了,用现在的语言就是说:如果说我们的见精明性是来自于明亮,那么,明亮没有了,跟明跑掉了,暗的时候来,就看不到暗。说: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所以,明心见性无关于明暗,如果这个见精明性是跟明跑掉了,暗来,你看不到。所以,我们电灯开,看到亮;电灯关掉,我们也一样可以见到暗。如果见精明性跑掉了,暗来,你怎么会看得到暗?所以,清净自性无关于明暗,明心见性、见精明性也无关于明跟暗。所以,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精、见无差别。[见]就是见性,我们的见性根本就没有差别。因此我们不要在假相里面,分来去、生灭、增减、分大分小、青黄赤白,见性没有这个东西。
  [此正显见性无还,乃为真主人。谓汝能见八种之相,此见之精,即是妙明真性,无来无去,不生不灭,当欲从谁以俱还乎?谁字,即八相中随举哪一相。何以故起,是征释。设若见精还于明相,已随明相而去,则不明时,应无复见暗?汝今不然,虽明去暗来,通去塞来,异灭同生],[异]就是异相,异相灭了,则同相生,要不然这异灭同生,谁看得懂呢?异相灭了,则同相随之而生。[浊灭清生],浊相灭了,清相就产生。[所见之相,任从种种,千差万别,而能见之性,湛然盈满,如明镜当台,有物斯鉴,明来见明,乃至清来见清,昭然不昧],就是明显的样子,很明显的,见性不因为明暗。[凝然不动],这凝然不动就是心如如不动,心神专注的样子叫做凝然。所以,你修行一定要抓住重点,就是放下、无所住,无关于假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是告诉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个见性,就无关于任何的大小、长短、方圆、色泽,完全无关!也无关于来去、生灭、增减,完全无关!也无关于明暗、通塞、统统无关!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要进入佛的菩提里面,就必须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叫做进入[无差无别,无往无还。本科独显见性无还竟。并前二如来力为破显竟]。慧律法师《楞严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是疲劳感十足,白天,除了有事外,均想躺下睡觉。主要还是最近闲的……VIVI来家里了 她比我更闲 哈哈哈哈哈哈9月5日 星期四 21:07分 今天是我的17
  • 养好小猫是一件好难的事哦.乐乐每天太淘气.除了睡觉吃饭拉屎就是玩.喜欢咬人挠人.不粘人.陈师傅说都是我惯着她惯着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要好好教育她了.乐乐已经
  • 有的人好好的话不会说总是让人生气[裂开]加班这么晚够郁闷还要被打电话一顿子发牢骚 问我上的什么破班不知道该说是太把自己当自己人还是太不把自己当自己人难过一阵还
  • 我眼看着这里的租户的变迁,最早似乎确实有“艺术”往后还有小情小调的植物水景店,前些年还搞搞“艺术学术讲座”小屋子里放映《八月》最终留下来的只有广告公司和婚纱店,
  • 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关注此类由平台及后台编审人员自我立场不坚定而操弄舆论的乱象,尤其是利用舆论审判权为敌对势力、境外势力、犯罪分子保驾护航的可怖行为!202309
  • 3.我知道被爱如同被阴翳遮蔽,在那样的瞬间时心怀感激,但总有时刻是未被遮蔽之时,脑子里的时间与真实的世界并不同一,我感到与他者相触碰时的孤独,起码我看见了是成长
  • 自从又开始佛系追星让我觉得很开心 不参与粉圈吵架不搞数据 只汲取我需要的、最快乐的部分就行了[你好] 偶尔买点小卡 现在在祈祷我担能来这开演唱会 and我担一个
  • 晚上,舅舅打电话问我:“你一个月赚30000元,为什么不能给你妈妈3000元?”我说:“我给她的钱,她全部给了我弟弟和弟媳妇。”舅舅说:“你给你妈给钱是你的孝顺
  • 于是我们通过雕刻和髹漆贴金的方式,制作了这副对联在吧台里:▪️“蓉城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在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发现了一种鼍鼓,已经
  • 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木塔感慨道:“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搭,绝对的无法抗拒的,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
  • 我的较真同事(跟极度较真的人相处也会超级累的[春游家族])我现在都不理解被别人说坏话或者被人讨厌有啥好气。试着去找到生活中的所有美好吧,因为只有那样,才是真正的
  • 悲凄中,总有一份释怀,春时飞花,夏时快雨,随风去了,归云去了,世相万千,随秋水寂了。悲凄中,总有一份释怀,春时飞花,夏时快雨,随风去了,归云去了,世相万千,随秋
  • 如果一个人让你不停的内耗自己,那一定是错的人!从心里不想改,他就烂泥扶不上墙了,再怎么也改不掉的,所以改不掉就是他自身的问题,想不想要看他自己的愿意,如果他自己
  • 老小区加装电梯本身就是有背市场常理,欣赏了风景,老了爬不动了还能卖个好价钱,底层的人当然不服气。要记住学佛修心做功德,都要做在心里,大家都会感谢你. 要学佛菩萨
  • 韩国赛丨石宇奇携手陈雨菲进四强 梁伟铿/王昶速胜晋级【每日赛程丨直播链接:】北京时间7月21日,2023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1/4赛赛果出炉,国羽本日共出战9场,
  • 1、父母健在,说明自己的福报很大,很多人不知道,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孝顺父母,其实,是父母在给我们机会,让我们积功累德,去消受我们的苦难。缘分本来就稀薄寡淡,相伴
  • 《林北星傅征》今日热推小说‼全章节无弹窗阅读笔趣阁(林北星傅征) 阅读请到公-仲-呺【爱阅读屋】发送一个主角名即可! [给力]书名:《林北星傅征》 [给力]主角
  • 肖战与“雪姨”王琳的母子对手戏演得太好了,真实自然,真挚感人,我被最好的妈妈和最好的儿子戳哭了,跟着盛妈一起掉眼泪。盛阳从妈妈的反常表现(换着花样做好吃的,说话
  • 已经3202年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搞萨拉x有利[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阴柔的月亮和温暖的太阳,好磕,一个是满心权谋最擅长利用人心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茶气国
  • (当然解约了那就太完美了)而且无论是TFBOYS队长王俊凯,演员王俊凯,还是歌手王俊凯,他都做的很棒,他对得起所有人,但我一直都觉得他得到的回报不应该只有这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