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距离I型文明并不遥远,可能只差300多年】

//新浪探索 2022-05-08 12:15
//以下文章来源于环球科学 ,作者环球科学

图片来源:pixabay

卡尔达舍夫等级将能利用整个行星、恒星和星系能量的文明分别分为I型、Ⅱ型和Ⅲ型文明。目前人类是0.728级文明,按照以往的能量增长速率,我们大概能在2347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但是,盲目地利用能源可能是个陷阱,野蛮发展带来的气候危机可能是宇宙所有文明的“大过滤器”,为了让人类文明长久发展,我们必须转换自己的能源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将在何时成为I型文明呢?

撰文 | 王昱
审校 | 二七

一个文明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人口、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可以作为衡量文明等级的准绳。但这些方面所代表的往往只是文明的冰山一角,并且难以量化对比。对物理学家这群不想关注细节的“懒人”而言,整个文明的能耗便成了最方便的参数。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文明利用能源的能力,这与整个文明的人口、经济与技术实力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数字,可以量化分析。

这就是卡尔达舍夫等级(Kardashev Scale)诞生的逻辑。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Николай Кардашёв)在1964年提出了这个概念,他用能量级将文明分为3个等级:I型、Ⅱ型和Ⅲ型,这些文明分别可以利用一颗行星,一颗恒星和一个星系的能量。

图片来源:wikipedia

I型文明是行星级文明。这种文明可以充分利用宿主恒星(对人类而言,是太阳)传递到其母星(地球)上的能量,也能充分利用这颗行星自身包含的能量(化石能源、核能等),对应的能耗为10¹⁶W。

Ⅱ型文明是恒星级文明。恒星主要通过发光的方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向外辐射能量的总功率为4×10²⁶W,Ⅱ型文明对应的能耗指标就为10²⁶W。根据E=mc²计算,相当于每11秒,这个文明就能消耗掉西湖水总质量对应的能量。为了收集这么多能源,Ⅱ型文明可能会建造一些能源巨构,比如戴森球。戴森球上可能还有计算功能,为了充分利用能量,这样的结构甚至可能是多层的,一层戴森球的废热可以为下一层戴森球提供能量,形成俄罗斯套娃脑(matryoshka brain)。Ⅱ型文明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非常遥远的科幻级技术,比如正反物质湮灭引擎、制造小型黑洞等。

Ⅲ型文明是星系级文明。银河系的总亮度为4×10³⁷W,考虑到整个星系实在太过庞大,只要整个文明的能耗达到银河系总亮度的2.5%,也就是10³⁶W,我们就能将它称为Ⅲ型文明。对于这种级别的文明,或许连时空本身都能随意操控,它们或许能制造虫洞或超大质量黑洞。这种文明的技术实力应该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我们应该无法想象他们拥有的技术。

卡尔达舍夫等级并不是离散、分立的,它其实可以通过一个对数公式表示。如果一个文明的全部能源消耗为P,那么这个文明对应的卡尔达舍夫等级K可以表示为: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为14 281 889千吨油当量(能量单位,kTOE,kilo ton oil equivalent),大约为1.90×10¹³W。再由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地球上的人类文明目前属于0.728级文明。

过去,人类能源消费大约是按照指数增长的——每年增长的能源消费制造了更多机器,能让我们在下一年消耗更多能源。如果仅仅按照以往的增长率简单粗暴地进行拟合,就能发现我们大约能在2347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在几千年后成为Ⅱ型文明,在几十万年后成为Ⅲ型文明。

能源的陷阱

不过,这只是一个很粗略的估计。它只是根据过去人类能源增长率来估计未来,并没有考虑实际的限制,过于乐观。而且,国际能源署所使用的这个单位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一些不妙的事情——化石能源的环境威胁。虽然只是用石油来等效,但是化石能源现在确确实实给整个地球的环境带来了很多危害。正如美国生物学家艾德华·威尔森(Edward Osborne Wilson)曾说的:“人类真正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拥有旧石器时代的情感,中世纪的制度和宛若神明的技术。”我们的文明也正在面临严峻的气候危机。甚至有人认为,文明在向I型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过滤器”(Great Filter),增长的能源消费会带来剧烈的气候变化,从而导致文明灭亡。因此,没有文明能达到更高的等级——这可能就是“费米悖论”的解释,也是还没有外星人和我们建立联系的原因。

现在,意识到气候危机的人类正在尝试限制自身的碳排放。比如,我国就提出,到203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全国实现碳中和。而欧盟诸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的几十年,人类整体的能源结构也许将面临巨大的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各种能源的变化,重新计算人类成为I型文明的时间。最近,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政策和建议,以及国际能源署(IEA)对未来几十年能源消耗的预测,开发了一个更详细的影响模型,估计人类在此框架下成为I型文明的时间。他们的结论是,如果人类将主要能源转换为清洁能源,大概能在2371年左右成为I型文明。

转型的考验

模型显示,如果全球各国都履行自己的承诺,那么在2040年代,人类将会快速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到2050年左右,化石能源的消耗会迅速降低到相对很低的水平。

(a)、(b)、(c)分别为人类对煤炭、天然气和原油的消费,黑色为指数模型,红色为影响模型,蓝色为国际能源署历史数据。
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化石能源快速衰减的同时,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将会基本维持指数发展模式,甚至会加速发展弥补减少化石能源带来的漏洞。

而还有一种不容忽视却颇受争议的能源——核能。国际能源署表示:“从历史上看,核电一直是全球无碳电力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并且具有帮助电力行业脱碳的巨大潜力。”过去50年中,核能减少了55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几乎相当于人类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总和。

从1971年到2018年全球核电供应量。
图片来源:原论文

但在多数人心中,核电始终是可怕的存在。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1986年后,全球核电增速减缓,2011年全球核电发电量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倒退。就算核电是非常安全的能源,发展速度也不得不受此影响而放缓。按照国际能源署安全数据表(Safety Data Sheet,SDS)的最理想估计,未来核电的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2.47%。

不同条件下的核能发展情况。黑线为已有数据、红色虚线为不再建设新的核电站、蓝色虚线为只建设规划中的核电站、绿色虚线为按照国际能源署安全数据表规划、建设核电站。
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这种限制下,可再生能源总量将达到核电的两倍左右。

红色为可再生能源、黑色为核能。图片来源:原论文

在这样的估计下,全人类的能源消耗反而可能会在2030年左右下降,在2050年左右到达最低值。这是能源转型的阵痛,但却是我们阻止全球变暖,不让人类陷入“大过滤器”的唯一办法。之后,或许人类的能源消费能回归指数级别增长,在用20~30年完成能源转型的情况下,在2371年左右,我们或许能就能安全地成为I型文明。

对人类文明等级的预测。图片来源:原论文

虽然卡尔达舍夫等级是个非常直截了当的限制,但它只是故事的一半。我们固然需要大量能源,但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样重要。在倡导绿色节能的今天,越来越多低能耗的技术被开发了出来,用更少的能源,实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或许,只有当我们不需要仅仅依靠支配的能源来评判文明的标准时,我们的文明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

详情:https://t.cn/A6XGieOx

【中信证券】医药2021&2022Q1业绩总结:疫情加速产业趋势分化 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 

2021 年,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4.1%,较2020 年增速(+7.8%)有所提升; 而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 净利润同比+62.8%, 较2020 年(+41.6%)显著加快,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来看,排除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的整体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产业分化和趋势加速,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与疫情相关的板块(疫苗、ICL、医疗器械抗疫相关)以及医药创新(Biotech、CRO、CDMO)板块景气度较高。其中2021 年疫苗、ICL 板块、Biotech、CRO、CDMO 的收入增速均超过30%,是收入及利润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主要系疫苗重磅产品放量,与疫情相关的仪器、检测试剂需求激增,海外客户需求加速国内转移,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等有关。此外,2021 年经营表现同样亮眼的科学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美板块收入增速均超过30%。血制品以及中药大健康板块经营趋势向好。医疗器械板块则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21 年业绩增速放缓,但国产化趋势加速。pharma、医疗零售主要系集采与医保谈判以及疫情对医院端诊疗人数、药品销售影响较大,经历了2020-21 两年的业绩波动,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以及医药零售2022 年有望迎来稳态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Pharma: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2.41%、-9.94%,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的影响,pharma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增速同比有所放缓,利润端出现较大下滑。虽然pharma 中创新产品/新上市产品的收入贡献逐步提升(如恒瑞医药2021 年新上市3 款创新药、总数达到10 款),但集采与医保覆盖药品等的降价影响仍在消化过程中,业绩阶段性承压。但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加速创新转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集采影响对整个药品行业在2022 年可能仍将持续,但是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在集采后市场格局稳定后依托产品的刚需性有望赢来业绩的稳健恢复增长,值得关注。

  Biotech:2021 年收入增速为108.23%,收入端维持较高增速,主要来自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其中的核心产品信达生物、百济神州PD-1 单抗2021 年销售额分别同比+35.44%、+56.17%),但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2021 年、2022Q1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1.89%、81.85%),2021 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 年,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和艾力斯首次实现产品收入,biotech 公司多年研发投入逐步进入兑现期,有望持续实现收入及利润端的高增长。根据动脉橙数据,2021 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1113.58 亿元,较2020 年增长26%。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情有望为biotech 公司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持。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6.64%、11.08%,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具体而言:1)POCT 板块:业绩受疫情带动明显,2021 年在2020 年的高基数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随着后续防控政策放开,我们判断,抗原检测需求有望再次迎来一波放量。2)常规IVD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放缓原因是2020 年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基数较高,2021 年新冠核酸检测持续降价。集采预期加速进口替代,22Q1 有所反弹。3)低值耗材板块:高基数下增速回落,内部高度分化,主要是在疫情早期2020 年以口罩和防护服需求为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转移到核酸检测采样管等产品。4)高值耗材板块:受疫情影响随着手术量下降而放量趋缓。展望2022 全年,随着局部疫情的缓和,手术量和高值耗材使用量有望逐季向上。5)医疗设备板块:2022Q1 受局部疫情影响装机量增速放缓,但全年业绩无需担心。

  CRO :高景气度持续,在手订单饱满,人员加速增长(2018-2020 年CAGR约为25.86%,2021/2020 年同比增速为36.28%)趋势下单产持续提升。2021营收/利润呈现明显加速趋势,2022Q1 收入增速达到66.44%,扣非净利润增速81.03%。整体来看,尽管医疗领域投融资额存在短期波动,但国内CXO 公司仍明显获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以及国内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临床阶段的强劲研发需求,头部公司新签/在手订单饱满,并驱动了CRO 板块公司人员招募的加速;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和业务结构的持续改善,带来了CRO 板块公司人均创收和创利(扣非)的稳步提升。

  CDMO:新冠疫情催化下,资本投入和业务都迎来加速成长期。2021 年收入增速为45.52%,2022Q1 为68.74%,呈明显加速增长态势,同时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我们判断这和整体行业高景气度下产能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部分公司所公告的大订单的规模效应有关。此外2021 及2022Q1 期末,板块应收和存货同时大幅增长,则进一步反映了需求的高景气度,以及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CDMO 公司资本投入加速明显,特别是小分子CDMO 为主的公司(2021 和2022Q1 很多公司资本投入同比接近翻倍),且大部分公司ROIC/ROE、周转率处于稳步提升态势(详见后文分析)。中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的提高,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市占率天花板有望随之提升。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高基数效应下2021Q1 业绩稳健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考虑到部分板块如生物制药设备、IVD 检测试剂原材料等受益于新冠疫情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科学服务板块2021 收入增速为34.93%,2022Q1 收入增速30.02%,高基数下仍实现快速增长。结合2022Q1 应收(YOY+66%)和存货(YOY+95%)的高增长,同时考虑到该板块内众多公司是近1-2 年内IPO 新上市或(拟)进行新的融资,在大额募集资金对于产能和人员投入增长的有力驱动下,我们预计板块2022 年的高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突破上游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是长期大势所趋,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领域是未来3-5 年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望孵育一批优质国内企业,市场/市值空间广阔。

  生物疫苗:受到新冠疫苗销售放量的影响,生物疫苗板块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95.24%、+179.59%,持续经营向好,其中二类苗销售恢复性增长趋势良好,预计有望延续到下半年。2021 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主要系净利率较低的新冠疫苗占比提升增加。各项费用率均保持下降趋势,规模化效应日益显著。我们持续看好疫苗板块的投资机会。按照目前的重症率推演,Omicron 大概率会成为泛流感化,参考流感疫苗市场,加强针疫苗的需求具备一定的永续性,疫苗板块估值有望得到重塑。时间催化剂方面,关注康希诺的吸入剂型,以及沃森mRNA 三期的中期分析数据。同时建议关注潜在的大品种,例如百克生物(国内首个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获批)、瑞科生物(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三期在研、重组九价HPV 疫苗三期在研、优秀的佐剂系统)等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血制品:疫情后行业稳健修复,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强。随着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消除,血制品行业2021 年迎来恢复性增长,血制品板块2021 年收入增速为16.99%,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 吨,较2020 年增长约13.4%,较2019 年增长约2.7%。中长期来看,新冠疫情下血制品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有望加速国内浆站建设,从而缓和长久以来血制品资源紧缺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考虑到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采浆量受到冲击,血液制品进口供给收缩,给国产替代和海外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国内血制品企业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中药大健康: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3.33%、+25.91%。中药大健康板块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谷底的迷茫期和困境期,2022 年有望迎来困境反转;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的审批准则也在不断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下迎来增量逻辑;在医药整体板块估值回调大背景下、中药板块作为低估值以及政策避风港等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截止到2022 年4 月29 日,目前中药板块平均PE 为29.87X,仅高于器械(受压于集采)和商业流通板块,部分核心龙头OTC 企业估值只有15-20X,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中药大健康板块2021 年收入和利润端呈现经营向好趋势; 盈利能力保持平稳态势,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疗服务: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31%、68.0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预计可选消费属性强的医院业务(如爱尔眼科的屈光、视光业务、通策医疗的种植牙、正畸业务等)受新冠疫情各地散发的影响或将有一定程度波动,但后续疫情管控结束后收入增长有望迎来逐季加速。预计医疗服务板块后疫情时期盈利能力将维持稳健。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提升,回款能力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美: 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6.82%、43.4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7.96%、12.70%,虽新冠疫情各地散发,患者进院呈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行业龙头效应已现,华东医药“少女针”Ellansé销售于国内市场爆发,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板块隶属消费升级赛道、需求将在防疫精准化趋势下延迟释放,后续有望长期保持快速成长。

  医药零售: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79%、4.58%,收入端增速有所放缓,利润端增速明显承压,主要受各地防疫政策限制、医保系统切换、新建店盈利周期拉长等影响。2022Q1 收入端增速有所提升,利润端所受局部疫情阶段性影响仍有延续,但我们预计Q2 起,随着防疫趋于精准化、集采全国推动,以及去年相关扰动因素的消除,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加速(3-4 月同店销售增速已出现明显加速态势),估值修复值得期待。2021 年行业板块的应收账款同比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同比小幅提升,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2021 年集采全国推进下行业处方药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随着防疫精准化趋势下,预计2022 年全年客流也有望快速提升,带动全年同店销售增长率的快速恢复。

  ICL: 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均高速增长, 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得益于:①2021 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常规医学检验业务恢复良好; ② 新冠核酸业务持续开展, 为业绩带来增量。2022Q1,ICL 板块的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由于春节返乡以及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导致新冠核酸业务量激增,显著增厚业绩。随着疫情防控以及全民核酸检测逐步进入常态化,预计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驱动ICL 行业的业绩增长。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0.07%,跑输沪深300 指数1.01 pct,化学原料药跌幅最大当前,医药板块2022 年预测市盈率约26 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4.24%。本周A 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09 亿元,合计减持0.51 亿元,其中辰欣药业增持较多,增持0.05 亿元;蓝光发展减持较多,减持0.49 亿元。本周A 股医药板块,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69 亿元,其中翰宇药业交易额较大。

  风险因素:医保控费降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和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公司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惠泰医疗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山东药玻和九洲药业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锦欣医疗、海吉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6)疫苗产业链上的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H)、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中信证券】医药2021&2022Q1业绩总结:疫情加速产业趋势分化 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 

2021 年,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4.1%,较2020 年增速(+7.8%)有所提升; 而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 净利润同比+62.8%, 较2020 年(+41.6%)显著加快,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来看,排除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的整体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产业分化和趋势加速,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与疫情相关的板块(疫苗、ICL、医疗器械抗疫相关)以及医药创新(Biotech、CRO、CDMO)板块景气度较高。其中2021 年疫苗、ICL 板块、Biotech、CRO、CDMO 的收入增速均超过30%,是收入及利润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主要系疫苗重磅产品放量,与疫情相关的仪器、检测试剂需求激增,海外客户需求加速国内转移,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等有关。此外,2021 年经营表现同样亮眼的科学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美板块收入增速均超过30%。血制品以及中药大健康板块经营趋势向好。医疗器械板块则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21 年业绩增速放缓,但国产化趋势加速。pharma、医疗零售主要系集采与医保谈判以及疫情对医院端诊疗人数、药品销售影响较大,经历了2020-21 两年的业绩波动,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以及医药零售2022 年有望迎来稳态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Pharma: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2.41%、-9.94%,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的影响,pharma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增速同比有所放缓,利润端出现较大下滑。虽然pharma 中创新产品/新上市产品的收入贡献逐步提升(如恒瑞医药2021 年新上市3 款创新药、总数达到10 款),但集采与医保覆盖药品等的降价影响仍在消化过程中,业绩阶段性承压。但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加速创新转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集采影响对整个药品行业在2022 年可能仍将持续,但是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在集采后市场格局稳定后依托产品的刚需性有望赢来业绩的稳健恢复增长,值得关注。

  Biotech:2021 年收入增速为108.23%,收入端维持较高增速,主要来自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其中的核心产品信达生物、百济神州PD-1 单抗2021 年销售额分别同比+35.44%、+56.17%),但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2021 年、2022Q1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1.89%、81.85%),2021 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 年,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和艾力斯首次实现产品收入,biotech 公司多年研发投入逐步进入兑现期,有望持续实现收入及利润端的高增长。根据动脉橙数据,2021 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1113.58 亿元,较2020 年增长26%。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情有望为biotech 公司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持。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6.64%、11.08%,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具体而言:1)POCT 板块:业绩受疫情带动明显,2021 年在2020 年的高基数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随着后续防控政策放开,我们判断,抗原检测需求有望再次迎来一波放量。2)常规IVD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放缓原因是2020 年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基数较高,2021 年新冠核酸检测持续降价。集采预期加速进口替代,22Q1 有所反弹。3)低值耗材板块:高基数下增速回落,内部高度分化,主要是在疫情早期2020 年以口罩和防护服需求为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转移到核酸检测采样管等产品。4)高值耗材板块:受疫情影响随着手术量下降而放量趋缓。展望2022 全年,随着局部疫情的缓和,手术量和高值耗材使用量有望逐季向上。5)医疗设备板块:2022Q1 受局部疫情影响装机量增速放缓,但全年业绩无需担心。

  CRO :高景气度持续,在手订单饱满,人员加速增长(2018-2020 年CAGR约为25.86%,2021/2020 年同比增速为36.28%)趋势下单产持续提升。2021营收/利润呈现明显加速趋势,2022Q1 收入增速达到66.44%,扣非净利润增速81.03%。整体来看,尽管医疗领域投融资额存在短期波动,但国内CXO 公司仍明显获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以及国内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临床阶段的强劲研发需求,头部公司新签/在手订单饱满,并驱动了CRO 板块公司人员招募的加速;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和业务结构的持续改善,带来了CRO 板块公司人均创收和创利(扣非)的稳步提升。

  CDMO:新冠疫情催化下,资本投入和业务都迎来加速成长期。2021 年收入增速为45.52%,2022Q1 为68.74%,呈明显加速增长态势,同时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我们判断这和整体行业高景气度下产能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部分公司所公告的大订单的规模效应有关。此外2021 及2022Q1 期末,板块应收和存货同时大幅增长,则进一步反映了需求的高景气度,以及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CDMO 公司资本投入加速明显,特别是小分子CDMO 为主的公司(2021 和2022Q1 很多公司资本投入同比接近翻倍),且大部分公司ROIC/ROE、周转率处于稳步提升态势(详见后文分析)。中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的提高,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市占率天花板有望随之提升。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高基数效应下2021Q1 业绩稳健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考虑到部分板块如生物制药设备、IVD 检测试剂原材料等受益于新冠疫情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科学服务板块2021 收入增速为34.93%,2022Q1 收入增速30.02%,高基数下仍实现快速增长。结合2022Q1 应收(YOY+66%)和存货(YOY+95%)的高增长,同时考虑到该板块内众多公司是近1-2 年内IPO 新上市或(拟)进行新的融资,在大额募集资金对于产能和人员投入增长的有力驱动下,我们预计板块2022 年的高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突破上游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是长期大势所趋,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领域是未来3-5 年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望孵育一批优质国内企业,市场/市值空间广阔。

  生物疫苗:受到新冠疫苗销售放量的影响,生物疫苗板块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95.24%、+179.59%,持续经营向好,其中二类苗销售恢复性增长趋势良好,预计有望延续到下半年。2021 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主要系净利率较低的新冠疫苗占比提升增加。各项费用率均保持下降趋势,规模化效应日益显著。我们持续看好疫苗板块的投资机会。按照目前的重症率推演,Omicron 大概率会成为泛流感化,参考流感疫苗市场,加强针疫苗的需求具备一定的永续性,疫苗板块估值有望得到重塑。时间催化剂方面,关注康希诺的吸入剂型,以及沃森mRNA 三期的中期分析数据。同时建议关注潜在的大品种,例如百克生物(国内首个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获批)、瑞科生物(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三期在研、重组九价HPV 疫苗三期在研、优秀的佐剂系统)等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血制品:疫情后行业稳健修复,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强。随着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消除,血制品行业2021 年迎来恢复性增长,血制品板块2021 年收入增速为16.99%,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 吨,较2020 年增长约13.4%,较2019 年增长约2.7%。中长期来看,新冠疫情下血制品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有望加速国内浆站建设,从而缓和长久以来血制品资源紧缺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考虑到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采浆量受到冲击,血液制品进口供给收缩,给国产替代和海外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国内血制品企业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中药大健康: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3.33%、+25.91%。中药大健康板块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谷底的迷茫期和困境期,2022 年有望迎来困境反转;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的审批准则也在不断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下迎来增量逻辑;在医药整体板块估值回调大背景下、中药板块作为低估值以及政策避风港等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截止到2022 年4 月29 日,目前中药板块平均PE 为29.87X,仅高于器械(受压于集采)和商业流通板块,部分核心龙头OTC 企业估值只有15-20X,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中药大健康板块2021 年收入和利润端呈现经营向好趋势; 盈利能力保持平稳态势,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疗服务: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31%、68.0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预计可选消费属性强的医院业务(如爱尔眼科的屈光、视光业务、通策医疗的种植牙、正畸业务等)受新冠疫情各地散发的影响或将有一定程度波动,但后续疫情管控结束后收入增长有望迎来逐季加速。预计医疗服务板块后疫情时期盈利能力将维持稳健。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提升,回款能力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美: 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6.82%、43.4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7.96%、12.70%,虽新冠疫情各地散发,患者进院呈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行业龙头效应已现,华东医药“少女针”Ellansé销售于国内市场爆发,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板块隶属消费升级赛道、需求将在防疫精准化趋势下延迟释放,后续有望长期保持快速成长。

  医药零售: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79%、4.58%,收入端增速有所放缓,利润端增速明显承压,主要受各地防疫政策限制、医保系统切换、新建店盈利周期拉长等影响。2022Q1 收入端增速有所提升,利润端所受局部疫情阶段性影响仍有延续,但我们预计Q2 起,随着防疫趋于精准化、集采全国推动,以及去年相关扰动因素的消除,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加速(3-4 月同店销售增速已出现明显加速态势),估值修复值得期待。2021 年行业板块的应收账款同比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同比小幅提升,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2021 年集采全国推进下行业处方药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随着防疫精准化趋势下,预计2022 年全年客流也有望快速提升,带动全年同店销售增长率的快速恢复。

  ICL: 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均高速增长, 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得益于:①2021 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常规医学检验业务恢复良好; ② 新冠核酸业务持续开展, 为业绩带来增量。2022Q1,ICL 板块的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由于春节返乡以及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导致新冠核酸业务量激增,显著增厚业绩。随着疫情防控以及全民核酸检测逐步进入常态化,预计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驱动ICL 行业的业绩增长。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0.07%,跑输沪深300 指数1.01 pct,化学原料药跌幅最大当前,医药板块2022 年预测市盈率约26 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4.24%。本周A 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09 亿元,合计减持0.51 亿元,其中辰欣药业增持较多,增持0.05 亿元;蓝光发展减持较多,减持0.49 亿元。本周A 股医药板块,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69 亿元,其中翰宇药业交易额较大。

  风险因素:医保控费降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和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公司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惠泰医疗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山东药玻和九洲药业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锦欣医疗、海吉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6)疫苗产业链上的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H)、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女人的世界里,每天最关心的无非就是自己体重的增长了,哪怕是多一斤都会觉得难受~老听见有些女生说自己胖,明明看起来瘦的要死却硬要把自己归类于微胖界,你们知道微胖
  •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苑)#中国[超话]#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虽然首次“触
  • What we think, we became. [月亮]#阳光信用# [抱一抱]#每日一善# 总有一天,你的棱角会被这个世界磨平,你会拔掉身上的刺,你会学着
  • 2023年的想做的事:戒奶找工作练车健身读书旅行一次白羊座的脾气也是火相星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Ta们本身也是像小太阳一样的存在Ta们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炽热的光会
  • 酒蒙子的日常饮酒记不得不说每天来一杯特调酒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允悲]给大家推荐一些我爱喝的酒精小饮料#我也觉得不错# 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一号选手:野格小姐之前
  • 食神为用食神主心慈人善,感恩回报,他们做事很少抱怨,明白一个人的成功是靠别人来成就的,感恩戴德的心,汇聚了许多贵人,人才的聚集,创造出了辉煌的人生。没有合格的黑
  • 二、大道至简,艾灸是最简单的疗法,它集物理药物于一身,是其它中医疗法不能比拟的,它的活血化瘀的功效堪称第一,现代人多寒凝气滞,气滞则血淤,艾灸疗法确是首选,所以
  • #这就是中国风##玉石#《没锁的钥匙》——《没钥匙的锁》终于集齐[赢牛奶] 平凡的每一天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有专属记忆的 和的这组设计,我的个人理解也反映了聪
  • 今晨惺忪,不知你的城是否也如我的城,露刚醒,光初展;风渐渐,云淡淡;没有嘈,没有杂,一念随缘起,一念随意生,剩一念随自然。今晨惺忪,不知你的城是否也如我的城,露
  • 】10月21日,“宅”家也精彩系列兴趣公开课 —— “舞蹈《鸿雁》节选”[爱你]资深舞蹈教师宝勒尔为我们带来舞蹈《鸿雁》节选[憧憬]扎实沉稳的马步,灵活舞动的双
  • 在东洲区机关1号楼的LED电子屏幕上,滚动的大字赫然入目:“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时刻提醒着经过这里的东洲人每
  • No.284 趣味牛羊·烧烤酒肆NEW&YOUNG人均100+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被小红书的照片骗去的所以如果是被xhs图片种草,建议就别去了,或者看看我拍
  • 但是游戏内环境极差,哪怕你不骂人,没有在世界频道说过一句话,都会被疯子追上来骂可能是他嫉妒我的头像框太好看了吧【盲目攀比的娱乐圈,何时才能安静下来】娱乐圈的世界
  • 3、每天自我反省;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
  • 1914年,曾旅居澳大利亚的侨商黄焕南曾两次到上海实地调查和具体筹备,向业主雷士德洋行租赁地皮10亩,于此建成一座新式座北朝南的五层大楼。当日,附设之东亚旅馆
  • 谢谢魈宝谢谢魈宝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我永远爱你[泪]今天的我是魈吹,先对不起卢老爷一天了(#霜降来了# 今天是霜降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
  • 愿你所喜爱的,都能一直带给你快乐与慰藉,做你湛蓝天空里的星星,做你汹涌海面上的灯塔。属龙、蛇、牛的朋友投资之路颇为顺利,所遇之人均能为你指引出不错的赚钱之路,但
  • 天气越来越冷,吃点藕粉当早餐就很舒服呀 【拍2件43.9】三家村 藕粉380g*2盒 里面小料好多吃起来又糯又脆 记得一定要用开水才能成功哈,要是
  • 还没有护垫凑数[憧憬]洁婷樱花卫生巾104片 (¥59.9) 一定要先加车,24号晚8点开始付定!洁婷这个樱花系列反馈不错,轻薄柔软哒,透气性也8错,颜值还很少
  • .搞布置的生日店口味真的都不咋样,今年生日我就请朋友们吃家好吃的苍蝇馆子叭!.蹭到隔壁百天小孩儿的生日物料给安妮庆生~-:前一天笑得很灿烂的曹老师第二天住进了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