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念佛?

李炳南老居士:
 
念佛的利益及方法

念佛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號,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過去的)。

  二、一句佛號,能息除人生煩惱,消災延壽得福慧(這是現在的)。

  三、一句佛號,能跳出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永遠長生不滅(這是將來的)。

  問:念佛不就是用嘴念嗎,還要注意什麼呢?

  答:有些人,口裡雖然不停的念,心裡卻盡是胡思亂想,那樣念法,是沒有用的。必須口裡念佛,心裡想佛,心口如一。除了一句佛號除外,什麼事也不想,什麼念頭也不起,這就叫作一心不亂,然後才容易成功。

  問:那不是很難嗎?

  答:你看,你一會兒嫌念佛太容易,一會兒又嫌太難。實在說,念佛這個方法,說容易極容易,說難也很難,不過不管難易,只管耐住心多念,日久天長,心自然就不亂了。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就怕心不專,便是這個意思。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念佛的時候,要使每個字都從心裡經過。心裡想得清清楚楚。每個字都從心裡發出來,再聽到心裡去,一個字也不把他放松。這樣時間久了,心自然不自散亂。這是頂要緊的一個方法,千萬不要忘記。

  問:念佛應該在什麼時候念?

  答:應該在每天早晚兩時,定一個課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幾百聲,或幾千聲,可以按各人的情形來規定,無論忙閒,非念完此數不可。此外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可以念。越念的遍數越多,越好。念的時間越長,越好。

  問:在工作的時候,也能念佛嗎?

  答:搬柴挑水的時候,可以念佛,刷鍋洗碗的時候,可以念佛。耕種割草的時候,可以念佛。不論行坐睡眠,以至上廁所的時候,都可以念佛,總之,除了用心的事情,其余的工作,都是礙不著念佛的。

  問:念佛要大聲念,或是小聲念呢?

  答:大聲念也好,小聲念也好,口裡不念心裡默念也好。只有睡在床上的時候,和不干淨的地方,只可心裡默念,不可念出聲來。念出聲,就不恭敬了。但是遇著危急的時候,無論何處,都可出聲念。

  問:學佛要供佛像嗎?

  答:可以供一張阿彌陀佛像,或是西方三聖。(阿彌陀,觀世音和大勢至兩菩薩,叫作西方三聖)

  問:佛像供在什麼地方合適呢?

  答:有閒屋,收拾一間,最好。如果沒有,就供在自己住的屋裡也可以。總要收拾的干淨些,並且在像的上面遮以黃布,不念佛時,把黃布放下來,這樣就不至亵渎了。佛像最好向東,念佛的人向西,對著佛像。如果不能這樣。就是隨便向那邊,也都可以供佛。

  問:實在沒有合適的地方,不供佛像也可以嗎?

  答:若實在不好辦,都只要誠心,不供佛巷也可以。或是念佛時,朝西方,也好。

  問:供養佛,要用些什麼東西呢?

  答:通常用的,有香、花、燈、清水、瓜、果,等物。如果不現成,缺幾樣,或全沒有,都行。但決不可供養葷菜,更不可在佛像前燒紙錢。

  問:對佛應該行什麼禮呢?

  答:隨便,可以磕頭,可以作揖,可以鞠躬,可以合掌。(把十指伸直,兩個手掌並在一起,放在當心的地方,叫作合掌)但以磕頭禮拜最為恭敬,最能滅罪求福的。

  問:念佛的時候,應該跪在佛像的面前嗎?

  答:也不一定,跪著、站著、走著,都可以念,不過要誠心就是了。能跪更好。

  問:您說早晚二時念佛,要立一個課程嗎?

  答:說到課程,原是該個人依著自己的忙閒來規定。你既然找我,只好寫一個最簡單的儀式給你看。倘若你有功夫,肯加緊的行持,彌陀經、往生咒、贊佛偈、大發願文,都可以加入。這幾件,有禅門日誦一書,記載的很完全,流通佛經的地方,都有。早晨起床之後,晚間就寢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像前焚香獻水。合掌恭敬,或跪著,或站著,用至誠心,照著下面的次序念。

  1.南無十方常住三寶。(要念一聲拜一拜)

  2.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要念一聲拜一拜)

  3.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要念一聲拜一拜)

  4.南無阿彌陀佛。(要念百聲、千聲、數千聲越多越好,隨各人忙閒而定數,只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

  5.南無觀世音菩薩。(要念一聲拜一拜)

  6.南無大勢至菩薩。(要念一聲拜一拜)

  7.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要念一聲拜一拜)

  8.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八句,叫作回向偈,念完以後拜三拜,就行了)

以無邪見故,
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
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
一切塵勞愛欲境界,

自性皆不能染著,
名眾中尊。

若修此行,
是自歸依 」

( 見《 懺悔品 》)。
 
眾生的心中具足般若性,
具足佛性,

只因無明煩惱執著,
而使得眾生沈淪於生死流轉之中。

所謂修行,
只是消除眾生心中的無明煩惱執著,
開發般若性。

一旦撥雲見日,
悟到般若性,
也就是見性成佛了。
 
四 、無相、
無住、
無念
 
無相、
無住、
無念是般若法門修行的三大要領。

在性空,
無所得理念的指導下,
契入諸法實相。

實相,
是無相的。

如《 金剛經 》說 :
「 實相者,
即是非相 」。

又曰 :
「 離一切諸相,
即名諸佛 」。

由認識到實相之無相,
生起無住行。

《 金剛經 》說 :

「 不住色生心,
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

又曰 :
「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

由無住達到無念的境界。
 
《 壇經 》
也以無相、
無住、
無念,

作為禪者的修證要領。

經中說 :
「 善知識!
我此法門從上以來,
先立無念為宗,
無相為體,
無住為本 」。

何為無相?

《 壇經 》說 :
「 外離一切相,
名為無相,
能離於相,

則法體清淨,
此以無相為體 」。

無相是離相,
不住於虛妄差別之相。

何為無住?

《 壇經 》說 :
「 念念中不思前念,
若前念今念後念,
念念相續不斷,
名為繫縛於諸法上,

若念念不住即無縛,
此是以無住為本。」

無住,
是-個念頭上保有智慧的觀照,
不住著於六塵境上。

何為無念?

《 壇經 》說 :
「 於諸境上心不染著曰無念,
於自念上,
常離諸境,

不於境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
念盡即絕,
一念絕即死 」

( 見《 定慧品 》)。

無念並非什麼都不接觸,
或者什麼都不想,
而是在接觸外境時,
心不染著境界,

如同明鏡,
物來則現,
物去則無。
 
般若的開發,
明心見性,

是從無住、
無念的修行中取得。

《 壇經 》說 :
「 智慧常現,
不離自性,
悟此法者,
即是無念。

無憶無著不起誑妄,
用自真如性,
以智慧觀照,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
即是見性成佛道 」

( 見《 般若品 》)。

能時時具足智慧的觀照,
於一切塵勞境界中,
不取不捨,
便是見性成佛道。

又說 :
「 若開悟頓教,
不執外修,
但於自心常起正見,
煩惱塵勞常不能染,
即是見性 」

( 見《 般若品 》)。

內心中能夠常起正見,
不為煩惱所染,
便能見性。

無念的成就,
也就是般若的成就。

《 壇經 》中說 :
「 善知識!
悟無念法,
萬法盡通。

悟無念法,
見佛境界。

悟無念法,
至佛地位 」

( 見《 般若品 》)。

又曰 :
「 若識本心,
即得解脫。

若得解脫,
即是般若三味,
即是無念 」

( 見《 般若品 》)。

這都是顯示了在修證中,
成就無念的重要意義。

所以《壇經》中,
有行思,
懷讓,
永嘉, 
三人,
參見六祖,

因為他們深契無住,
無念之旨,
而得到六祖的認可。

( 見《 機緣品 》)。
 
在日常修行中,
禪宗的修行也體現了無住的風格。

如對於坐禪,
以往坐禪,

禪者都非常注重坐相,
並對打坐姿式及用心都有一定之規。

而《 壇經 》中
卻呵斥坐相。

經中記載 :
「 有神秀弟子參訪六祖。

祖問 :
汝師何為開示?

對曰 :
常教海大眾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祖曰 :
住心觀靜,
是病非禪,
常坐拘身,
於理何益。

聽吾偈曰 :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過 」

( 見《 機緣品 》)。

從般若法門的無住前提看,
禪者假如住著坐相的修行,
本身就是住相。

因為道是無相,
道遍一切處,
自然應然從行住坐臥的一切舉動中去體驗。
 
又如坐禪的用心方面,
小乘禪觀講究從六根門頭攝一而入,
繫心一境。

而《〈 壇經 〉
叫我們坐禪,
要心無所住。》

六祖曰 :
「 此門坐禪,
無不著心,
亦不著淨,
亦不是不動。

若言著心,
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
故無所著;

若言著淨,
人性本淨,
由妄心故覆障真如,

但無妄想,
性自清淨,
起心著淨,
卻生淨妄,
妄無處所,
著即是妄,
淨無形相,
卻立淨相。

言是工夫,
作此見者,
障自本性 」

( 見《 定慧品 》)。

這是從見性,
觀實相入手,

以無住為方便,
定即是慧,
定慧一體,

與小乘禪觀的由定而慧,
顯然不同。
 
五 、在生活中修行、
解脫
 
般若法門以無相,
無住,
無念為修證要領,

因此,
它並不規定許多修證的儀規,
讓你去做特殊方式的修行,
而是重視生治中的修證。

打開
《 金剛經 》,
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世尊很平凡的生活。

所謂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坐而坐。

別看很簡單,
但卻是真正的修行。
 
《 壇經 》
繼承般若法門的修證方針,
同樣也重視生活中的修行。

《 壇經 》中說 :
「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見自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渡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暗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免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是世間,
邪正具打卻,
菩提性宛然 」

( 見《 般若品 》)。

道在那裏,
道在世間,
不離世間。

凡夫無智,
充滿妄想執著,
故不見道。

倘能以智慧觀照世間,
自然能與道契合。
 
《 壇經 》
還有一段,
六祖為在家居土開示的修行法要。

經中說 :
「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參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
遊泥定生紅蓮。

苦口定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此依法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

( 見《 疑問品 》)。

所謂持戒,
參禪都在生活中,
而不是離開生活,
另有修行的方式。
 
對於往生西方淨土,
通常人們總是執著十萬億國土外的西方,
而忽略自心的淨化。

針對於此,
《 壇經 》
也提出了心淨國土淨的思想。

愚人不識自淨其心,
終日願東願西,

有智慧的人,
應該從自心入手,
消除內心的不清淨因素,
十惡八邪,

當下便是西方淨土了,
何必去追求十萬里之外的西方呢

( 見《 疑問品 》)?
 
六 、結論
 
縱觀
《 壇經 》的
般若思想,
是以性空,

無所得為基礎,
開顯般若性。

一切眾生心中具有般若性,
只因無明,

妄相、
執著,

而不得顯現。

在認識到心中具有般若性的前提下,
時時保持智慧的朗照。

以無相、
無住、
無念的修證方法,

明心見性,
成就般若。

能言善辩,却不愿轻易伤人的三大生肖,第二名,这个生肖,爱说、会说,在与人交往时,绝对不会少说,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他们经常是在跟人辩论、讲道理,是尝试让别人信服、接受自己的理论,吐槽模式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没有开启。因为他们更想用言语让别人喜欢自己,而不是远离自己!他们就是生肖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实际上,对于上海地区的经营状况,Q房网近日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案。在记者获得的来自深圳云房的一份声明中,深圳云房对Q房网在上海地区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解释。
  • 隔离日记day3今天迎来了给开门的日子,欢天喜地也仅仅是因为能吃一份外卖,就算配了一次捅鼻子也愿意。一直在阴天,有了一次难得的采购机会,激动的一下想不起来要买什
  • 对此现象有群众提出质疑:“像香河县交通运输局这样连续几年招标,中标的单位都是“上下级”存在“管理关系”的单位中标,这种现象正常吗?在被问到是否坚持自己对威少的看
  • 虽然不舍得你长大,但这一天总是要来长大没有什么不好,这意味着你将会拥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去往更大的世界 如果留不住时间,那就收拾好行囊,带着笑容(小括弧)勇敢地
  • 如果你想体验当地的文化与美食,这儿的古建筑和纯天然,原滋味的当地美食都在等待你的到来哦。期待与你一起再次冒险~想了解更多关于本次更新的详细信息请戳链接:在#元宇
  • #iKON-金知元Bobby##延南洞可爱鬼金知元# 220306 BOBBY Weverse 回覆评论x7 原博 翻译:芝麻&大田 资源:汤元 @
  • 这次我用的~肥鹤[吃瓜]单独冲泡我都觉得他像个豆奶粉 没有奶香味 没给橙子喝过 都是老母亲自己喝[笑而不语]因为我的烤箱比较小 我用最小火83度烤了半个小时 拿
  • 详情戳 【正确掌握果酸在皮肤医疗美容中的应用】果酸美容可以说是医疗美容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美容实践检验的不断深入,果酸美容的真实疗效、副作用以及一些有待规范的
  • 当你经历风雨,在太多的悲欢离合中看穿了世态炎凉,却不说穿,难以割舍时,却又不得不割舍的时候,你也就是成熟了。看时光来去,曾经就是回忆,过往就是云烟,有些东西无论
  • 双方要抓住邦交正常化50周年重要契机,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两国关系,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政治共识转化为现实,这是时代赋予双方的历史使命。50年前,
  • ”在龙川小学开展的“心中有雷锋,时时学雷锋”雷锋月启动仪式上,高雁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从一个人做志愿服务,到影响一群人践行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据
  • 宠物美容业务量激增21日上午,记者来到上海路冠宠俱乐部,看到几只小狗正在做美容项目,有的在洗澡,有的在修剪毛发,一旁的宠物美容师正在快速地工作。“我们店的宠物寄
  • 一个女人爱上什么样的男人,她往往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所谓“跟好人学好人”。 如果男人脾气暴燥,整日不是狂风暴雨,就是“零下一度”女人一定憔悴无光;如果男人
  • #才子废话日常# 3.11 星期五记「1」一个很适合我打这个游戏心情的头像「2」瑞幸的『粉樱气泡咖啡』快跑wc!「3」今天吃西北拉面的肥牛拌面wwww「4」六点
  • 来了 又是深夜微博三天见两面真的很幸福呀虽然说待在一起没有干什么而且第二次离别会更让人难过因为这次可能真的不好再见面了(虽然说这第二次见面也很让我意想不到)但是
  • ”王一博拿起那本《齐魏要术》翻到北帝玄珠那一页:“我没你想的那么厉害,我只是看到了我兄长的字迹,所以,真的是诈一下你,碰碰运气……”“你……”天通道长没想到自己
  • 真实情况很可能是这样——自己内心里的丑恶,也许比自己一向以为的别人内心里的丑恶更甚。当美好的东西,成为了他人的囊中之物时,人们便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 《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大儿子贾珠十四岁就进学了(“进学”即考中秀才)和清朝末年考中秀才的平均年龄24岁相比,贾珠考中秀才比一般人大约早10年,这也说明贾珠是一个
  • 上车后我看着手机地图,注意到司机其实根本不按照站牌停靠,没有人说下车,司机就保持一个行驶速度嗖嗖的在国道奔驰……眼看快到下车站了,我上前去问师傅下一站十里铺停靠
  • #转发赠书[超话]#冬奥会期间琦琦小朋友陪我看了几场短道速滑比赛⛸妈呀,简直要配上救心丸很惊喜的是过了几周之后她竟然还能认出书上的短道速滑不得不说,小朋友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