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2021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发布,新沂位列第40名,位居徐州市各县区首位。来到新沂,心旷神怡!
江苏师范大学规划发展部胡仁东教授对记者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这与新沂近年来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心怡营商、赢在新沂金字招牌息息相关。”
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指出:“我们把营商环境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服务市场主体中体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营商环境向更高层次迈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县域样板城市!”

12月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锡沂高新区的中清光伏基地。中清光伏市场部负责人孟梦告诉记者:“你很难想象,这生产基地在9个月前还是一片荒芜。我们从3月份签约,5月21日开工,9月19日组件投产达效,短短121天,我们就能有这样的成果,要归功于高新区服务专班的大力支持。锡沂高新区管委会凡事想在企业前面,统筹市级部门审批服务资源,把项目施工前各项手续迅速办齐,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像孟梦一样要感谢新沂当地政府的大有人在。新凤鸣集团总裁庄耀中表示,项目从交流洽谈到正式签约,仅用了51天,从签约到产业基地揭牌,仅用了49天;推进项目建设的“新沂速度”、服务企业发展的“新沂力度”,更加坚定了新凤鸣落户新沂的信心。
近年来,新沂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坚持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打响了“心怡营商·赢在新沂”的金字招牌。

探索推行重大项目清单式服务,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立“马上办”办公室,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牢固树立“店小二”服务理念,高标准落实“马上办”“拿地即开工”等机制,优化审批服务流程,为项目建设清障提速。重大项目审批手续的实际办结时限比预期办结时限提高了40%以上。
聚焦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积极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制定出台了《新沂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十条”措施》《关于印发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了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12月18日,新沂生态环境局的执法人员正在斯尔克集团门前“扫码进企”,执法人员在监管备案平台监管执法的页面进行备案,登记后现场查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收集处理情况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是否达标。
今年5月,一企业因停水无人维修,通过“扫码进企”信息化系统提出核实处理诉求。新沂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安排有关单位赶赴现场查看,并协调施工方对水管进行维修,及时恢复供水,赢得服务对象点赞。

在新沂,150家营商环境监测点企业在门口挂码,对“来访参观、监管执法、部门服务、企业诉求”这4类来访者扫码即放行,对未进行手机扫码试图进企的人员则有权拒绝。
新沂市营商办主任程科民告诉记者:“我们按照平台赋码、一企一码、社会公布的流程,让进企人员扫码‘云’操作、过程同步‘云’备案、企业主体事后‘云’反馈、效能部门后台‘云’监督,实施全流程大数据监测。”
今年以来,新沂市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营商环境优化力度,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涉企原则,创新实施“扫码进企,监管备案”工作机制,依托一站式“心怡营商”营商环境门户平台,建设营商环境实时监测评价系统。各级服务专员、代办员到企业,按规定扫码备案。建立政企沟通日以及重点企业服务专班、专员制度,全员化、常态化、制度化服务企业;开展服务企业“最少跑一次”活动,督促党委政府及其服务部门按照规定对辖区企业上门服务,了解企业诉求、破解企业难题、开展精准服务。
“扫码进企,监管备案”机制推行以来,新沂坚持逢进必扫、执法必备、违规必究,做到无事不扰、应到必到、有求必应、有责必问,全市各类服务企业包挂人员和执法主体累计走访企业120家,解决问题38个,监管备案263次。通过诉求上报通道和平台大数据分析,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6起,问责9人。

徐州怡景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制造仿真花的企业。为扩大生产,企业需要大量进购原材料,资金短缺100万元。江苏新沂农村商业银行在了解到该企业的资金需求后,组成金融服务专班,对企业从授信调查、信贷审批到贷款发放全程开通绿色通道,3个工作日内该企业就获得了100万元贷款。该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表示:“这100万元资金太及时了,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强力的支持,多亏有‘乡镇园区保’,我们再也不用为担保发愁了。”
江苏苏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沂支行在了解到江苏滋百农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徐州锦虹纺织有限公司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之后,即刻成立信贷服务专组,对企业进行贷前审查,为两家企业提供了400万元贷款,贷款从审批到发放仅用时3天,为企业发展经营送去“及时雨”。

资金一直是中小企业“二次创业”的瓶颈,新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通过发挥“种子基金”“苏科贷”等科技金融扶持作用,帮助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苏科贷”启动以来,累计入库企业93家,目前已帮助企业融资超3000万元。
新沂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通过多举措开展融资培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全市贷款余额达516.58亿元,全面精准滴灌民营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推广运用,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畅通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供了金融活水。
这位负责人表态称,他们将继续鼓励市内金融机构深入研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服务匹配性,提高金融供给质效,助力新沂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更是驱动力。新沂始终把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服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倾力创造更多“发展红利”。新沂市委市政府将“真金白银”减负担、“真招实策”强供给、“真心实意”优环境、“真抓实干”转作风落到实处。
一批人才公寓、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为人才创新创业解除后顾之忧,一项项措施不断提升新沂营商温度。新制定出台5个方面26条惠企政策,建全“帮办、代办、协办”项目服务VIP机制,全力打造体系标准化、流程最简化、服务规范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两年来,共有189个项目落地、105个项目投产,温德水性超纤、中清光伏、上菱智能电器等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至,成为新沂经济调结构、促转型、快发展的有力支撑。

从“呱呱坠地”成长为“有为青年”,已跨越十五届29年历程的中国长春电影节,带领手捧标着“film(电影)”字样胶片盒、从远处跃动而来的“金鹿”,跻身国家级重要电影奖项行列。这份沉甸甸的坚守,使即将于21日启幕的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更受业界关注。正如已故著名导演李前宽曾经所说:“玩实的、捞干的,有动作、有行为,长春电影节把焦点对的很实。”一个“实”字,浓缩了长春电影节及“金鹿奖”评选的厚积薄发与业界影响力。29年间,数不清的电影业内人士心向长春;众多电影佳作欣然赴约;许多电影人在春城成功“猎鹿”……随着长春电影节“把舵”愈发精准、内涵不断丰厚、评奖专业性倍受认可,依托中国电影事业、产业发展而生的业界共识,正在“电影之都”产生回响。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启动“金鹿计划”于不断求索中夯实专业性《金刚川》《长津湖》《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你好,李焕英》《中国医生》《一秒钟》《1921》《悬崖之上》……单就这份“片单”而言,可说基本囊括了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影市场生产的主流佳作。作为本届长春电影节“金鹿奖”的有力竞争者,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佐证着“金鹿奖”的专业号召力。作为国家级电影节,长春电影节的重头戏无疑是“金鹿奖”评选。如何夯实定位于推动华语电影发展的评奖专业性?长春始终在不断求索。例如,依托长影创作优势及吉林黑土地的地域情怀,第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提出“一体两翼”构想,即在评选“金鹿奖”的同时,开办“节中节”,首推农村题材优秀电影“金麦穗奖”评选,演员宋运成、闫妮成为“金麦穗奖”赢家;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首度为45岁以下青年导演增设6个奖项,自觉扛起培育华语电影青年力量的责任;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启动“金鹿计划”,15个项目入围“优秀华语电影剧本”,6个项目入围“正在拍摄制作中的影视项目”,深刻诠释“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主题内涵。无论是沿用至今的奖项传承,还是仅在某一届长春电影节上的“试水”,都在支撑长春电影节专业性“厚度”。在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任素汐凭《半个喜剧》摘得“金鹿奖”最佳女演员奖在摇篮之地培育中坚力量29年时光荏苒!于蓝、王晓棠、张笑天、谢晋、陈凯歌、谢铁骊、吴天明、黄建新、韩三平、霍建起、丁荫楠、斯琴高娃、徐帆……知名导演、编剧、作曲家、制片人、演员等业界翘楚,担任过长春电影节历届评委;王学圻、潘虹、李幼斌、侯勇、梅艳芳、马伊琍、张家辉、惠英红、雷佳音、倪萍、巩俐、徐峥、任素汐等荣获“金鹿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殊荣,成为不同时代语境下中国电影界的中坚力量;电影《秋菊打官司》《重庆谈判》《横空出世》《建国大业》《辛亥革命》《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祖国》《春潮》等影片喜捧“金鹿”,从获奖影片类型不难看出,“金鹿奖”从以往更倾向于主旋律影片,发展为近几年更注重参赛影片思想性、艺术性、市场收益、观众口碑等综合性因素,愈发与电影产业发展所需接轨,进一步加重了奖项的专业价值和含金量。上届长春电影节上开展“电影与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主题论坛,引发业界回响以创新力延续“长春共识”“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这24个字的华语电影“长春共识”,诞生于第十三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那一年,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首度在长举办,真正意义上将业界关注度聚焦春城。“长春共识”不仅为当时中国电影持续健康发展定基调,为中国电影寻求突破集聚力量、指明方向,更为长春电影节及“金鹿奖”评选平添专业内涵。也恰恰秉持着这份“共识”,长春电影节始终未曾忘却引领华语电影走向新高度的重任,不断激发自身创新力。继在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举办影视产业融合高峰论坛、“电影与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主题论坛之后,本届长春电影节将以“云录制”形式在“时光网”(www.mtime.com)平台呈现“中国电影·高峰论坛——百年新时代、电影新征程”和“中国电影·校长论坛——中国影视人才培养前瞻”,既邀请各影业公司负责人论述互联网和新消费场景下院线电影复苏与发展,还邀请4所影视院校校长探讨如何培养、储备优秀电影人才,且线上办论坛更有利于为长春电影节聚焦全国乃至世界华语电影界、影迷圈的目光,进一步延伸长春电影节影响力。(长春日报融媒体记者:毕馨月 摄影:赵滨 毕馨月)

【[中国赞]泉州:项目起势 发展胜势】12月7日,随着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泉州站在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启动建设,福建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正式落地。这是泉州项目建设“进行曲”中的一记振奋音符。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今年以来,泉州市结合推进“产业链招商季”活动,深入开展12个“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找准找实项目支撑和工作抓手,将各种优势和积极因素兑现为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的澎湃动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抓征迁交净地、抓创新促应用、抓招商要落地、聚城畅通、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一个个专项行动满弓劲发,大项目好项目全面起势,拼出泉州发展胜势。

“三服务”
项目攻坚拉动投资40多亿元
征收拆迁向来是项目大提速、区域大发展的“先手棋”。今年8月,一场“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在全市迅速铺开,分扫尾清零、集中攻坚、启动征迁三类精准施策,剑指攻破47个征迁项目“堡垒”,腾挪出600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

何以清障?一线征迁故事里涌动着“三个服务”的泉州秘诀。

干部服务群众,“一户一策”解民忧。鲤城区爱国路周边片区安置房及通政小学北校区扩建项目仅耗时5天征收签约率达92.98%,13天完成100%签约任务量,刷新了该区项目征迁的最快速度。这背后离不开征收工作组数轮摸排,入户解读政策近千次,深入了解汇总被征迁户信息,做好图纸复核、附属物清点、产权确认、初步结算等前期工作,为签约启动打下的良好基础。“除了解决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我们还主动联系房屋中介、银行进驻指挥部提供现场服务,‘一站式’帮助群众解决后顾之忧。”工作人员林菲坦言,“居民家里的狗还会不会吠你”早已成为干部入户工作到位与否的衡量标准。

政府服务企业,“工作专班”巧破题。毗邻泰禾广场,靠近市行政中心,这样的区位优势吸引不少企业扎根丰泽区东海后埔片区,仅规上企业就有8家。企业主动搬迁意愿不强、证照不齐、配合度不高……面对种种难题,征收指挥部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职能部门及街道干部参与其中的企业工作专班,针对企业搬迁遇到的“新用地审批”“历史遗留”等困难开展各项帮扶措施,为企业提供暖心服务,在集中攻坚阶段就一举攻下了42宗。

机关服务一线,“跨区协作”啃硬骨。泉州大桥及接线扩改工程的前期征迁涉及三个地区,协调难度大、区域范围广。以专项行动为指导,三地政府拧做一股绳:鲤城多部门协同实地踏勘、修改征迁方案,数次登门耐心动员,赢得宝海庵同意迁建;丰泽运用司法力量,最大力度保证群众的合法利益和诉求;晋江积极协调群众在征地补偿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让施工队进场,最大程度交叉推进项目争分夺秒建设。如今,该项目施工提速,年底前有望完成桥梁水面的4个水中承台、2座水中墩柱建设,施工进度已优于预期。

抓征迁交净地势如破竹,截至11月底,47个攻坚项目已累计征迁497.46万平方米,完成总任务的八成以上,其中35个项目完成攻坚任务。得益于此,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包括泉州大桥及接线扩改工程、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等在内28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建,拉动投资40多亿元,实质性推进了城市建设。

快时代
“聚城畅通”打造环湾30分钟生活圈
一座城市的聚集度,与交通路网密不可分。

去年开始,泉州梯次实施19个“聚城畅通”项目,加快古城与新城、环湾各组团间的快速连接。项目在服务中心城区内部交通的同时,可以快速疏解中心城区向外交通,实现中心市区和环湾集聚发展。

今年10月,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立足城市现状,站在更高站位强调实施“聚城畅通”工程的使命——“泉州城市组团加速破散促聚,最急迫的就是,以高速快速一体化带动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优化。”

日前,《泉州市2021年“聚城畅通”重点项目专项攻坚季活动实施方案》印发,对“聚城畅通”工程给出了更为具象的着力点,交通、市政城建、铁路等三大类共53个项目即将大会战,推动泉州迈向环湾“快”时代。

思想引领实践,蓝图指引行动。一年来,泉州按照项目推进、问题协调、目标任务“三张清单”,梳理难点堵点问题,一个个“聚城畅通”项目攻坚推进,取得重大进展。截至12月底,泉州大桥扩宽改造工程完成六成路基;二重环湾快速路(晋江段)新建工程一期工程已完成路基工程的75%,预计明年完工;兴泉铁路泉州段所有隧道全部贯通,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计划明年通车运营……

在徐徐铺展的便捷交通网络中,一重环湾快速路无疑最引人关注,作为泉州城市快速路网的核心环线,一重环湾快速路是“聚城畅通”工程的重要支撑。在一重环湾快速路石狮段,记者看到,工人们或在预制梁场制作箱梁,或进行雪上沟桥下部结构施工,整个项目已完成近六成工程量;晋江段也已经进入基础施工阶段。明年,随着石狮段和晋江段通车,一重环湾将全线贯通,快速串联环泉州湾区域经济组团,带着城市感受交通快的利好。

在规划的蓝图中,泉州将构建“三环湾+中环城+多向放射线”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形成环湾30分钟生活圈、市域60分钟畅通圈和省域90分钟通达圈,快时代正在到来。

求创新
研发投入增速高于全省及全国10%以上
“十三五”以来,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创新高地,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加速汇集泉州,为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动能,“泉州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保持年均约15%的快速增长”就是最好的例证。

成绩固然喜人,然而面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泉州并没有“小富即安”,止步不前。瞄准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科技人才总量较少等软肋,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四个倍增”科技赋能计划,一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旋即在泉州大地拉开帷幕,剑指到2025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科研平台、高层次人才团队等4项倍增指标。

循着路线图指引,泉州大地劲掀“抓创新促应用”热潮。

“抓创新”,依托大院大所突破尖端技术。去年年底,在位于泉港石化科教园区的清源创新实验室,一项名为“高浓度CF显影液”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等7位专家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突破了国外对显影液材料的垄断,建议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促应用”,打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不久前,泉州师范学院自主研发的“海蛎壳高值化利用技术”成功完成中试,该技术通过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高效结合,实现对海蛎壳的高价值利用,目前已与企业达成项目合作,即将实现产品批量生产。“这些年,我们一些研发技术快速走出实验室,落地到市场应用。”泉州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戴聪杰说,“这得益于泉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环境的优化,不仅打破了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而且很多激励政策在为科研人员加油鼓劲。”

这样生动的故事绝非个例。来自泉州市科技局的消息,“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统计局10月份公布的2020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数据显示,我市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142.08亿元,同比增长17.4%,领先于全国10.2%、全省11.8%的平均水平。在高企培育方面,今年全市共推荐申报高企916家,同比增长51.4%,按往年约80%通过率测算,预计今年通过认定高企720家,有望完成新增500家目标任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京东27亿收购北京翠宫饭店100%股权;《流浪地球》获IMAX国产片最高票房
  • 四大洲赛:隋文静/韩聪双人滑夺冠
  • 迪士尼前CEO去世,曾创造无数影响世界的动画人物
  • 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沪蓉高速多车连环相撞原因找到了
  • 硬汉!汤普森手指变形请求队医掰回继续比赛
  • 传滴滴亏损109亿是怎么回事?
  • 拒绝流浪地球 地球比20年前更绿
  • 女子5天吃掉6斤车厘子 一夜“血便”20多次
  • 苹果春季发布会确认/iOS13发布时间曝光 大量新品将会推出
  • 热播剧中现真实手机号 机主起诉侵权获赔3.5万
  • 小米9来啦!王源代言!
  • 杨幂刘恺威“官宣”离婚!杨幂方正式回应,网友:难以置信
  • 周琦被裁,哈登没心情,公开发文回应!火箭无一人送别,冷落无情
  • 波什不再尝试复出 球衣退役日将正式宣布告别NBA
  • 贝索斯全球首富遭勒索 冰箱藏房客内脏
  • 卖弄需谨慎!翟天临学术不端话题发酵,背后涉及6家公司和24个代言
  • 国足前主帅逝世 享年90岁
  • 湖北春节接待游客 量突破1000万 达2665.8万人次
  • 苹果再遭集体诉讼原因是什么 苹果为啥又遭集体诉讼
  • 北影成立翟天临事件调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