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https://t.cn/R38009W
1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本丹阳人,后迁浙江余航。少时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见鱼虾飞禽等,辄买放生,自己薪俸用完,即用官钱买之放生。后被告发,当坐死罪,押赴市曹处斩。文穆王派人视之,指令监刑人,若见犯人惧怕,即杀之;否则放之。大师临刑镇静自若,面无戚容,云:“我于库钱毫无私用,尽买放生,莫知其数。今死,径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亦乐乎?”文穆王闻而便将大师免刑释放.

被释放后,大师投明州翠岩禅师出家,次参天台德韶国师,发明心要。受法嗣,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

大师常修法华忏,精进禅观,常感瑞应。一日中夜旋绕次,见普贤菩萨像前所供养的莲华忽然在手。大师思忖素有二愿,一愿终身常诵《法华经》,二愿毕生广利众生。忆此二愿,复乐禅寂,进退迟疑,莫能自决,遂上智者禅院作二阄。一是一心禅定阄,二是诵经万善庄严净土阄。大师于佛前冥心精祷,信手拈之,七次并得净土阄。由是大师一意专修净业。诵经三载,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口,从此发得观音辩才。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大师受吴越忠懿王邀请,复兴杭州灵隐寺,次年迁住永明寺(即今天的江浙衢州天宁寺),接化徒众。大师日行一百零八佛事为常课,其中重要的项目有:受持神咒(大悲咒,尊胜陀罗尼咒),念佛,礼佛,诵经(《法华经》,《般若心经》,《华严净行品》),坐禅,说法。每日虔礼十方十佛,释迦,文殊,普贤,弥勒,观音,势至等,每夜施食于旷野鬼神等。

大师发愿求生西方,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日暮时往别峰行道念佛,随从念佛者常有数百。清宵月明之夜,时闻螺贝天乐的声音。忠懿王敬重其德,闻此大为感动,叹曰:“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为大师建西方香严殿以成其志,赐号智觉禅师。

大师住永明十五年,弟子数千。常为众人授菩萨戒,施食放生,泛爱慈柔。一切功德悉皆回向众生,以作往生净土之资粮。劝勉大家老实念佛,以身作则,坐断一切狂慧口舌,解散一切义学藩篱,精行万行,庄严净土。

宋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师晨起,焚香辞告众人,趺坐而化,时年七十二岁。著作宏富,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神栖安养赋》,《唯心诀》,《受菩萨戒法》等六十余部(篇)问世。《宗镜录》一百卷,广大博览,对当时各宗派间之宗旨分歧,持调和态度。高丽王见此书,乃遣使叙弟子之礼,并派国僧三十六人前来学法,法眼之禅风遂盛行于海东。永明可谓一代硕学。

永明大师圆寂后,有一从临安来的僧人,经年绕大师塔,旁人问他何故绕塔?那僧人回答:“我在一次大病中到过冥界,看见阎王殿左边供了一幅僧人像,阎王常在像前礼拜,我私下询问:阎王礼拜的僧人是谁?得到的回答是:“那僧是杭州的永明延寿大师。大师灵逝,未经冥俯,直接往生西方上上品。阎王尊重大师德业故,天天礼拜。所以我来这里绕塔,以示恭敬之心。”

2思想

永明大师集大乘佛法于一身,继承慈愍三藏融通各宗,会归净土的思想,主张祖佛同诠,禅教一体,折衷法相,三论,华严,天台,以禅融合贯通之。大师持律精严,欣求往生,以〈〈华严〉〉一乘为究竟圆妙,以吾人之灵名妙心为万法之本源,以西方净土为最终归宿。后世诸宗渐融趋归净土,以慈愍三藏开其先声,以永明大师为实质开端。大师净土思想略标有三:

(1) 唯心净土不碍炽然求生

有人以禅宗理念诘问大师:唯心净土,周遍十方,何得起欣厌情,兴取舍念,有乖唯心之理,何成平等之智?

大师针对这类发问,首引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之说:智者求生净土,而了达生之实体不可得。须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理事圆融。《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极乐佛土。”可见空有相资互成。若信力未充,心散浮动,观行浅薄者,必须发愿往生,以仰仗阿弥陀佛愿力增上缘,速成菩萨道,尔后倒架慈航,救济苦难众生。故了达唯心净土之理念,正须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否则,便属邪见谤法人。

(2) 往生净土之因

大师以持戒念佛自行化他,重视戒律,尤重菩萨戒。认为发心受菩萨戒,信受大乘,即使因烦恼力强而导致破戒,然念佛忏悔,亦可往生。若受戒又造恶业,以过去持戒力,听闻大乘善根力,临终念佛,遇善友开示,又因善业弱,恶业重,但以菩萨戒,成为往生必要条件,故以菩提心为往生净土之正因。

大师佐证恶人临终十念往生,临终时,心力能胜终身业力,是时少许,心力勇猛,如火量随小能作大事。由于临终之心决定勇健,能胜百岁行力,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得以冲出重围,此为临终十念法门之神效。

(3) 禅净四料拣,修持之龟鉴

料拣是衡量抉择的意思。大师以禅宗法眼宗祖师与净宗祖师的双重身份和资质,诠释禅宗与净土的内在联系,为后世修行人建构了禅净理智抉择的参照系,影响后人甚大。印光大师对四料拣极为推崇,赞云:“夫永明料拣,乃大藏之纲宗,修行之龟鉴。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大师四料拣是: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对四料拣的诠释,诸家多有不同,兹谨依印光大师之说,略敷陈之。要理解四料拣的含义,首须详知,禅是什么?净土是什么?“有禅”指的是什么?“有净”指得是什么意思?印祖认为:禅与净土两个概念,是从理体与教义的角度而言;有禅与有净,是从对机与修持两角度来立论。从理教的角度来看,禅净无二无别;然从对机与修持的角度判言,禅宗与净宗却大有悬殊。修持门径不同,所证理体并无异致。

何谓禅?即吾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何谓净?即信愿持名,求生安养,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而言。何谓有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何谓有净?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净土之事。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恳切,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由此,可将大师四料拣简译白如下:若人明心见性而又念佛求生净土,其人威猛犹如带角的老虎;现世堪为人间导师,来生即可成佛作主。若人未能开悟但念佛求生净土万人信愿念佛万人得以往生成就;彼土花开面觐阿弥陀佛,又何愁不大彻大悟?!若人明心见性而不念佛求生净土,十人中便有九人将会蹉跎耽搁;假若临命终时中阴身现前,随其业力重者受生于相应的善恶道中。若人既未开悟又未念佛求生净土,临终现出地狱的铁床与炽热的铜柱,于中经受万劫与千生的剧苦,无有善业感召他人来作救助。

大师四料拣,言简义丰,立意精当,无论何种根机的众生,均能从中获得无穷的受用。上跟利器无妨禅净双修,中下根性自应稳守净宗阵地,老实念佛,总以西方净土为最后指归。大师身体力行,理事双修,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如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早年修禅悟道,每谓:“永明禅师乃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况今末法,允宜遵承。”于是专修净土,弘扬莲宗。近代圆瑛法师,早年修禅,三十岁后,受永明大师启发,亦归心净土,自谓“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综上所述,永明大师的净土思想与实践,颇具特色,以法眼宗第三代祖师的身份导归净土,并由此成为净宗第六祖。一身双任两宗祖师,诚为稀
有,其作禅净料拣亦最具资格。大师会宗各家导归净土的思想,延至今日尚有生命力。足证大师乃德业与学识俱皆卓著的净宗祖师。

13.南无阿弥陀佛;各位菩萨吉祥,欢迎光临佛音講堂聆听阿弥陀佛法音。
同时用您的爱心转发有缘大众。 随喜赞叹各位菩萨法布施。
●诸位,今天继续介绍道绰士师判。
昙鸾大师释圣道难证的原因已极详尽,道绰大师则择其纲要,结示圣道门之难有二由一证。二由即:一去大圣遥远,二理深解微。一证即:《大集经》证。
●略申其义:
◎一、去大圣遥远:此难意显末法众生,上离大圣佛陀至为遥远,难得护念摄受之益。近则生处五浊炽盛之际,障缘倍增,知识难逢。以末法修道者多,成就者稀,所谓「亿亿人修道,未有一人得者」也。《付法藏经》云:「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既无人得道,则无缘亲近善友知识,智为能度之圣道门,何由得入?此明无外缘成就菩萨道,是以故难。
「去大圣遥远」一句,义含鸾祖「五重之难」,因五重之难是说「于五浊之世,无佛之时」。佛才入灭,即是无佛之时,何况去大圣遥远!至于「五浊之世」,也因去大圣遥远而更明显,以时愈下而浊愈增故。故知五难,乃至百千万难,一言以蔽之,即归根于「去大圣遥远」。此即「无他力持」而甚难之反证,意显他力于解脱道之重要。
◎二、理深解微:此有二义:一明圣道法义甚深,二显众生根机陋劣。末法虽有经论住世,但智慧浅薄之机,无择法眼,不能自辨佛法修学津要。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解」也。故于甚深之法,悟解甚微。「解」尚甚微,「行」自无由起,「证」更勿容论。此彰内因不具,是以故难。此难正显「唯是自力」之局限,以此导归他力救度之法。
●以上二义,摄内外一切因缘。因缘不具,昙鸾大师所言第一难尚不能过,况后三难!道绰大师已敏锐地感受到末法众生于圣道之「信、解、行、证」四门中,但具信门,解门已希,行门则已由「难行」而至「无行」矣。一无大乘之行,二无小乘之行。若论大乘,则于「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若论小乘,则于「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欲界之欲贪、嗔恚、身见、戒禁取见、疑五烦恼结,除五上色界无色界之色贪、无色贪、掉举、慢、无明五烦恼结,无问道俗,未有其分。」甚至于能持五戒十善者,亦甚希少矣。若论起恶造罪,则无异暴风驶雨。此义非唯绰公独唱,亦是他宗所同感,
●如《法华玄赞》云:
佛正法时,教、行、证皆具足;
像法时,唯有教、行,无证果者;
末法时,则唯有教,而无行、证。
窃思法本无三时之分,机则有深浅之别,故有正像末之异。具教行证,名为正法;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余,则为末法矣。道绰大师立足于此,特作圣净之判,以明圣道一法,不契末世,净土一宗,通于三时。
为显圣道之难证,道绰大师初言大乘「曾未措心」,次言小乘「无问道俗,未有其分」,最后言人天乘亦「持得者甚希」。由大乘而至小乘,最后降至有漏人天乘,可谓善法步步退,退至无可再退之地(何有行门可言)。论及造恶,则如异峰突起般说:「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如是正反比较,自给人触目惊心的震撼(机深信)。此正是「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的原因。然末世凡夫,随顺佛意,乐归净土者鲜。或自负上根,妄以大乘自命;或独善其身,妄欲自了;或执人天小善,不希解脱。如是众机,外似贤善,内总虚假,难与圣道一法相应;若不别归净土一门,自必随业流转,永无出离之日。此即吾等无始劫来虽值多佛,仍未解脱之原因。如是造罪众生,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以有「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愿故(法深信)。大师为唤醒沉迷之人,故言「一切众生,都不自量」、「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但能归心净土,则「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造罪凡夫唯一出离之缘,显彰无遗。
●此段要文,短短数语,一贯而来,如江河决堤,似海潮奔涌。大师意甚明了,悲甚殷切!有缘闻此痛快直捷之言者,当善自思量,选择念佛,乐归净土,方不负大师一片婆心。
●为显末世凡夫无由自力证果之事实,大师引《大集经》「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之圣言以为的证,彰末世凡夫之有心无力,可谓一针见血,不容置疑(《安乐集》广引经论说明末法时代「白法隐滞,多有诤讼,微有善法得坚固」之理甚详,文繁不录)。前有理证,今有经证,事证更不待言,人各悉知。向下文长,付已来日。
●善导大师总是讲:
念佛,易得往生!
念佛,定得往生!
念佛,必得往生!
念佛,即得往生!
念佛,皆得往生!
念佛,莫不往生!
念佛,莫不皆往!
敬请各位同修:
时处诸缘不忘称念:南無阿彌陀佛!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通关文(修道五十关)

——刘一明祖师

自序:

修真大道,窃阴阳,夺造化,了性命,脱生死,为超凡入圣,成仙作祖之大事,非尘世一切草霜水泡,忽有忽无,虚而不实之小事可比。

奈何天下道人管窥蠡测,以大事为小事,以小事为大事,重其假而轻其真。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所以古人谓学道者如牛毛,成道比如麟角。

吾曰:“今人学道者如牛毛,闻道者如麟角。”
何言之?
古人闻道者多,而成道者少;
今人学道者多,而闻道者少;
今人学道之数,倍于古人学道之数;
今人闻道之数,少于古人成道之数。
以致今人学道者如牛毛,而闻道者如麟角矣!

原其故:
皆因学人一身偏病,满腔邪气,所以感不动师友,以致空过岁月,枉劳跋涉耳!
余自得 龛谷仙留 之旨 , 不敢自私,大公为怀。
因将所得于师者,尽发泄于“阐真”、“会要”、“直指”、“会心”、“原旨”、“指南”、“悟道”、“破疑”、等书之内,以结知音,吾愿足矣!
然犹恐学者舍近求远,不知先尽自己之事,而即妄想他人之事。
因着通关文一书,为学者助一炬之明。
先学个弃病好人。
自卑登高,由近达远,庶乎明师得遇,良友得逢,大道可闻。
书内节目虽小,关事甚大。言辞虽鄙,益人甚多。虽曰通关,而性命修持之功,亦由此进步,见者甚勿以小节鄙言而弃之。
若夫上智高明之士,原自大路开通。一遇明师,不难得真。通关之功,无所用之也!
嘉庆十七年岁次壬申冬至日
悟元子刘一明着 门人张阳全较阅

孝道

孝者,人道也,非仙道也。
然欲学仙道之长生,必先修人道之孝行。人道未了仙道难全。人仙合道,参而行之,圣凡同肩。
谁无父母受形受气?
况夫孝者,
德之基也,天之心也,地之程也,人之本也;
立德之基,体天之心,全地之程,固人之本。
人道如是,仙道亦何尝不如是?
如是则可以为人,即可以为仙。
不如是则不能成人,又焉能成仙?
以是求道,何道不得?
以是修道,何道不成?
昔有杨无名者,业农好道。家贫,竭力养亲,奉以甘旨。一日闻蜀中有无际大士,得仙道大成。辞亲往访之,途遇一僧,问何所之。
曰:“欲见无际。”
僧曰:“见无际不如见神仙。”
曰:“神仙安在?”
曰: “汝但归去,遇着某色衣履者,即神仙也!”
遂归。途无所遇,夜至家扣门。其父母闻声喜甚,即披衾倒屣出户,乃向所言神仙状也。
无名大悟,知父母为至尊之神仙,不用远慕。由是孝道弥笃。年九十,阖家飞升。盖一念之孝,神自知之;一事之孝,神自敬之。孝子之家,孝云常绕,吉神远照。不孝之家,凶鬼在堂,戾气冲天,可不惧哉!

悌道

天下有不悌之兄弟,古今无不悌之神仙。
兄弟者,手足也。
无手无足何以成人?
未能成人焉能成仙?
仙道莫要于形气之学,兄弟固与我同形而同气者。
不和不睦,则身外之形气已丧,又安能全身之形气哉?
三茅君者,伯仲季三人也。
伯名盈,字叔申;
仲名固,字季伟;
季名衷,字思和。
盈生秉异操,不闻荣达,独味清虚,爱二弟,二弟亦爱之逾恒。年十八入恒山,读周易老子,饵术以为食,师西城王君得道。
时二弟俱贵显,尝谓人曰:“真仙道隐,不应表光曲饰,动耀视听。吾所以不得默遁潜举者,盖欲以此道劝诱二弟也。一本同气,冷热异趋。二弟之二千石,固不足为贵。即吾之真术,亦未足为重矣。”
固与衷闻其言,乃各弃官还家,渡江求兄,遂得相见。
盈授以上道,并九转还丹一剂,各拜服之,白日登仙。

诚道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不离之道贵乎诚,能诚则大道可学,大道可知,大道可成。
不诚则心不纯,心不纯则疑惑生,疑惑生而妄念起,妄念起则脚根不实,一行一步入于虚伪,一举一动俱是烦恼。
隔绝大道,闭塞灵窟,而欲明道,不愈远乎?
夫诚者,淳厚也,专一也,老实也,无欺也,不隐也,不瞒也。
善用其诚者,返朴归淳,黜聪毁智,主意一定,始终无二。
昔赵真人学道时,奉师命外出,遇色不迷,见虎不惊,悬崖取桃,陡壁舍身,卒能感动天师,传授心印;
邱真人学道时,因自己福缘浅薄,狠力下功,饥饿不怕,生死不惧,感得空中神人报信。
如二真人者,皆能诚者也。
诚之一字,乃修道者终始不离之物,安危不计,一心向前。
出言无伪诈,行事不怪异;
随地而安,遇境而就;
到安乐处不为喜,逢困难时不为忧;
择善固执,顺守其正,至死抱道,永无变迁;
有过即改,遇善即行。
如是用诚,纤尘不生,万物难移;
内念不出,外念不入,三尸遁迹,六贼灭踪。
而大道之基址,于是乎立;
大道之金丹,亦于是乎成矣。
诚之一法,夫岂曰小补之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推进消防执法改革任务落地、落细、落实,真正让企业有获得感,焦科龙紧盯企业办事最烦最难的领域和环节,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最大限度优化营商环境。焦科
  • 奈何桥,你转头回望,三世情缘,终是离殇,斩断了谁的梦一场,回眸,笑颜带着泪光; 彼岸花,花叶念断肠,两两错过,心已苍凉,浮华三千花叶同葬,低眉,眸中带着沧桑;
  • 而在等福报到来的时候,有些人会觉得烦恼,觉得时间怎么这么长,浪费时间;有些人在等的过程中叫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好像“我没有做什么事情,在等报告,其实我天天念经、许
  • 这次的深色模式2.0将会覆盖42个用得最多的应用,支持一个叫非说线性反色算法的新技术,我个人感觉应该是针对深色模式切换的时候会有一个更自然的过渡,看起来更舒服。
  • #景哒哒扫文##言情小说推荐# 「破烂姐妹收容所」今日更新她好似那块鳞甲一样,护着他的心「九鹭非香」合集来袭➕不问三九《刺青》《燎原》成熟男人间的爱……我不配拥
  • 你跟真正适合自己的人谈恋爱就会知道了,恋爱很简单,不需要你非常努力去改变和挽留什么,因为他本来就属于你,是你的meant to be啊。我以前喜欢一个人,为他做
  • 被我姐说明明有捷径可以走 偏偏选一条最累的路干嘛 说我脑子里是一团浆糊 折腾也折腾过了 安稳下来不是很好吗 emmmm 好烦好迷茫 白白浪费了三年青春 好想回
  • 实际上,这个海报是德克萨斯威科市的营销和广告企划公司“Hornet Signs”的“杰作”。#2020博鳌国际旅游奖# #我欠2020一场旅行# 受新冠肺炎影响
  • 「万一」Everything and Nothing本次展览共展出青铜器、瓷器、佛像、唐卡、拓⽚等16件中国古代历代艺术珍宝,同时将呈现白杨、查理·希尔德、陈筠
  • 做人,一定要舍得,千万别舍不得,舍不得,便得不到、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只要舍得付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舍,也许会失去一些东西,但你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
  • 「国内有很多演员是很厉害的,近来看了一部电影,我很喜欢的叫《集-结-号》但与朋友倾谈后,发觉有一些可改进的地方,结尾其实可拍得更惨,但他没有,就会想,为何他
  • 若诸师自严自重,各精进不放逸,置规约于无用之地,则弥善也。念佛亦尔,专念彼佛,一心求生,念之既切,佛实不来,我实不去,自然得生。
  • 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发宣传了(带购票链接的宣传)11月27日【长春站】1和同事多谈一谈比较好。然而前半年看到其他人都能随意发商业链接,觉得不花钱就可以滚出微博了。
  • 有的人认为八孤指的是,除辰戌丑未四辰为五行之墓外,其余八辰,凡与孤虚而临干墓地, 即为“八孤临于五墓”。损益之道,是由六甲而推之,或者以空亡作为天地虚脱之辰,六
  • 分明店中无有这般药,她却跟人说全部齐备。有一个叫蔡天一的道士认识,那位仙子就是何仙姑也。
  • 和nijia看了数码宝贝 熟悉的音乐一起 就会感动 二十多岁看的数码宝贝多了一些现实感看完后去nijia住的地方坐了一会聊了一会她是一个很棒的女生 很替别人找想
  • 从一开始支支吾吾的18分钟,到现在我可以向文森特问一些问题的27分钟文森特说我是个很大胆的姑娘因为我声音很大并且从来不害羞(在他印象中,中国姑娘和外国人讲话容易
  • 北大法学院同斯坦福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搭建长期学术交流平台,重视加强中国特色研究成果的海外推广,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立法和决策的制定工作。希望凉山与英国相关城市、组织
  • 莫泊桑说过的一段话:“生活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
  • 二十不惑二十周岁的这一天终于到啦,虽然“惑”确真真实实的伴我许久啦,这段不长不短的几个月里,甚至有半年吧,有过想要放弃,结束生命,甚至就把自己的人生当娱乐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