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吧山东##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聚焦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担当奋进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继往开来、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山东今后五年发展的新愿景是什么?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李干杰同志所作的报告对此作出响亮的回答:在“走在前、开新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推动综合发展实力、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效能、生态环境质量、管党治党水平实现新跃升。

  与会代表们认为,报告突出“走在前、开新局”,体现了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的坚决态度,彰显了省委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责任担当。

  其时已至 其势已成

  “报告科学把握山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目标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工作举措开拓创新、切实可行,体现了山东优势、山东特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引领性、实践性,必将极大凝聚起全省人民奋发图强的激情和斗志,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5月28日上午,听完报告,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袁红英代表向记者表达了她的感受。

  报告从党的建设、综合实力、动能转换、区域城乡等九个方面总结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发展取得的成就。令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代表倍感振奋的是,这五年,着眼国家所需、山东所能,找准定位、服务全局,我省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强大国内市场,集聚全球要素资源,“九个方面比较优势”加速转化,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势越来越凸显。

  “滨州不断巩固拓展比较优势,培育了‘万亿级’五大产业集群,37项产品产量或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位,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增幅跃居全省前列,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宋永祥说。

  过去五年,山东注重打基础、利长远,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新旧动能转换强势突破。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薄涛代表对此感受深刻:“2017年以来,济钢有序关停650万吨钢铁产能,踏上了全国首家千万吨级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以接续产业、新增产业、未来产业为支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架构。2021年,济钢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体量恢复到钢铁主业停产前的水平,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五年成绩单来之不易。”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马立新代表说,山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妥善处置,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特别是今年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大规模疫情,创新实行纵深防御方法、“5+1”综合防控措施和扁平化应急指挥机制等卓有成效的策略措施,各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经受考验,信仰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与会代表们表示,过去五年,山东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积蓄了强大势能。

  “走在前、开新局”,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山东发展进入全面求强、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站上新的历史节点,报告用‘七个必须’凝练了过去五年工作的深切体会,经验启示弥足珍贵。”袁红英说。

  战略指引 实践要求

  坚决扛起新时代新征程光荣使命,“走在前、开新局”,既是战略指引、又是实践要求。报告对“走在前、开新局”的内涵和要求进行了深刻阐释。

  “报告突出‘走在前、开新局’,科学回答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如何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等时代命题。”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代表深有感触地说,“走在前、开新局”必将成为未来山东发展昂扬蓬勃的主旋律,凝聚起全省上下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信心和决心。

  做好未来五年工作,对实现“走在前、开新局”具有决定性意义。报告明确“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确定未来五年工作总体要求,提出综合发展实力、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效能、生态环境质量、管党治党水平“六个新跃升”的奋斗目标,并展望了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远景目标。

  “报告系统描绘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目标中既有定性表述,也有定量指标。比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等指标,既体现了‘走在前、开新局’的要求,也考虑了外部环境变化和山东发展的潜力韧性。”淄博市张店区委书记郭庆代表表示,认真做好省党代会工作任务落实这道“必答题”,尤其是围绕“综合发展实力实现新跃升”,今后要抓好四个新突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补短板、强弱项上实现新突破,在开拓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最优营商环境打造上实现新突破。

  从狭窄拥挤的房台村,到生活便利的现代化社区,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副镇长、杨庙社区党委书记张麦荣代表,是社区巨变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对于报告提出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跃升”,张麦荣最是期待:“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到‘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稳步增加’,报告中一项项部署让大家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更有信心,也更有底气。”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代表手中的报告,“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跃升”这部分内容被着重圈了出来。“作为位居世界500强第70位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我们既肩负着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使命,也承担着全省乃至国家能源保供的责任。”李伟说,山东能源集团将启动实施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精心研究制订“双碳”行动方案,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从“大而强、富而美”“富民强省新跨越”,到“经济文化强省”,再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强省”一直是亿万齐鲁儿女的孜孜追求。“‘六个新跃升’的奋斗目标,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内在要求,顺应全省人民强省建设期待。”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代表说。

  突出重点 精准发力

  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报告从十二个方面提出各领域重点工作和重大举措。

  “十二个方面工作既是‘走在前、开新局’的重点任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主攻方向,涉及多重目标、多重路径。每个方面都聚焦强省建设,明确了新的发展要求和创新性举措,体现了对山东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部署。”袁红英说。

  实体经济是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报告提出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落实“三个坚决”,壮大“十强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1年潍坊“四新”经济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较2018年提高7.04个和9.6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8%。“这几年,我们深切体会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持之以恒抓、更大力度抓。”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运代表说,潍坊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现有企业、传统产业,做大做精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盯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高质量“双招双引”,抓牢科技创新、抓活金融生态、抓强数字赋能、抓实产教融合、抓优制度机制,为未来五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塑成优势”贡献力量。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地。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引领区,其中对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有专门论述。山东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代表说,近年来山东港口积极对标世界先进港口,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已跻身全球最强港口集群,接下来要继续坚持内部改革与一体化改革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强省建设提供更强蓝色动力。

  无论是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还是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必须统筹兼顾、一体推进。与会代表们表示,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扎扎实实把这些工作落实好,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大作为。

  矢志不渝 接续奋斗

  实现未来山东发展目标任务,关键要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报告无论是总结工作、还是谋划思路举措,都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并专门用一部分,对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部署、提出要求。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强化政治监督。泰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程远军代表说,泰安拓展运用“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聚焦黄河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发现和纠正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保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报告就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部署。当前,淄博市正在开展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专项调研,坚持知事识人、以事察人,为干部精准画像,让关键时刻冲得上、敢于担当抓落实的闯将干将脱颖而出。淄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褚振东代表说,淄博将围绕树导向、强素质、优结构、促担当,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广大干部在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扎根基层一线18年的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代表,对报告提到的“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有体会。近年来,该社区通过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家庭服务点”四级工作机制,把群众一户不少地凝聚起来,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我们将持续开展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攻坚行动,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与会代表们表示,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彰显了省委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政治责任,必将汇聚起广大党员干部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大众日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 刘兵 报道)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2017年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三新一高”导向,紧扣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开局,在甘肃发展史上书写了崭新篇章、留下了厚重印迹。
  新时代,在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甘肃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西北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陇原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作为国家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功能定位愈加凸显,一幅壮美画卷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新时代,甘肃初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发展动能加速转化,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大见成效,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发展后劲正在不断积蓄迸发,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实现量质双升
  2017年,甘肃省提出,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五年来,甘肃坚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5.12个百分点、达到56.42%。
  2021年12月,甘肃省提出,要紧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导向,大力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统筹经济和生态,统筹城镇和乡村,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
  今年,甘肃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抓机遇、强作为、求实效,经济运行实现起步稳、开门红。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9.1亿元、同比增长5.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是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近年来,甘肃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难解困,不断强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办事更便捷。全省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减至1项,取消1107项涉税资料报送,新办企业半天内可领发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办证慢、多头跑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兰州新区推行“独任审核”,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
  服务更到位。在各市州和县区设立101个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代办服务网络。积极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振企业投资甘肃的信心。
  支持更实在。“不来即享”举措不断升级,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键即享、直达快享。落地实施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74亿元,同比增加86亿元。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企业来甘肃投资兴业的信心倍增。截至2021年底,全省市场主体累计达203.27万户、同比增长8.87%。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发展支撑不断强化
  近年来,甘肃深入实施交通提升行动,努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五年来,建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2443公里,新建铁路1408公里,累计通航城市111座,执行客运航线239条,逐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民航、普通国省干线为补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引洮供水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线建成投运。当下的甘肃,基础设施“先行官”的作用愈发突出,发展空间持续拓展。一个个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2021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208个省列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2059亿元,较2020年增长306亿元,增幅17.43%。
  深化改革亮点纷呈,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初步实现“一号响应”,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初步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中小微企业在线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甘肃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亮点纷呈、成效显现,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出台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三大空港”“三大陆港”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兰洽会、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加快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目前,甘肃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3个境外商务代表处,41家企业累计在境外设立121个国际营销网点。2021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达224.4亿元、同比增长30.5%,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5.7%。
  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绿色发展成效显现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甘肃肩负的重大使命。甘肃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精准治污,守护绿水青山最美底色。近年来,甘肃省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十三五”时期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如今的陇原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多措并举,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甘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甘肃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排查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的入河排污口,持续改善河湖面貌,“母亲河”清水长流,黄河流域甘肃段呈现勃勃生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初步构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组织对7大行业重点控排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全省“十三五”时期碳强度累计下降率达35.4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甘肃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一起来,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增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新篇章。

  数据来源: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2017年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三新一高”导向,紧扣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开局,在甘肃发展史上书写了崭新篇章、留下了厚重印迹。

新时代,在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甘肃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西北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陇原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作为国家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功能定位愈加凸显,一幅壮美画卷正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新时代,甘肃初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发展动能加速转化,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大见成效,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发展后劲正在不断积蓄迸发,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实现量质双升

2017年,甘肃省提出,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五年来,甘肃坚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5.12个百分点、达到56.42%。

2021年12月,甘肃省提出,要紧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导向,大力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统筹经济和生态,统筹城镇和乡村,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主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

今年,甘肃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抓机遇、强作为、求实效,经济运行实现起步稳、开门红。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9.1亿元、同比增长5.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是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近年来,甘肃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难解困,不断强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办事更便捷。全省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减至1项,取消1107项涉税资料报送,新办企业半天内可领发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办证慢、多头跑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兰州新区推行“独任审核”,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

服务更到位。在各市州和县区设立101个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代办服务网络。积极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振企业投资甘肃的信心。

支持更实在。“不来即享”举措不断升级,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键即享、直达快享。落地实施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74亿元,同比增加86亿元。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企业来甘肃投资兴业的信心倍增。截至2021年底,全省市场主体累计达203.27万户、同比增长8.87%。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发展支撑不断强化

近年来,甘肃深入实施交通提升行动,努力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五年来,建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2443公里,新建铁路1408公里,累计通航城市111座,执行客运航线239条,逐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民航、普通国省干线为补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引洮供水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线建成投运。当下的甘肃,基础设施“先行官”的作用愈发突出,发展空间持续拓展。一个个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2021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208个省列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2059亿元,较2020年增长306亿元,增幅17.43%。

深化改革亮点纷呈,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初步实现“一号响应”,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初步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中小微企业在线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甘肃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亮点纷呈、成效显现,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出台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三大空港”“三大陆港”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兰洽会、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加快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目前,甘肃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3个境外商务代表处,41家企业累计在境外设立121个国际营销网点。2021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达224.4亿元、同比增长30.5%,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5.7%。

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绿色发展成效显现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甘肃肩负的重大使命。甘肃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精准治污,守护绿水青山最美底色。近年来,甘肃省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十三五”时期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如今的陇原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多措并举,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甘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甘肃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排查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的入河排污口,持续改善河湖面貌,“母亲河”清水长流,黄河流域甘肃段呈现勃勃生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初步构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组织对7大行业重点控排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全省“十三五”时期碳强度累计下降率达35.4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甘肃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一起来,持之以恒推动创新型、绿色型、效益型增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新篇章。

数据来源: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惜绿萝在古城内连住了两晚,每每都是闭园之后才回,没能看到璀璨灯火下的绝美夜景,更是错过了中秋节期间的游园会,略遗憾[微笑]#秋游季##亿点曝光计划##潮流生活
  • ——浪到飞起之后,危野有些担心地问系统:“这些碎片回归你身上之后,你不会也爱上我吧?每天抱着手机写这些无聊的记录,屁大点的小事都要记一下,没干什么都觉得充实起来
  • 腾 今天记录的有点晚啦 记录完我就睡觉噜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个高温天了 过了今天 明天就开始普遍降温啦 真好 终于可以开始穿长袖了 不过不知道我会不会穿长袖穿久了
  • 在中医里边有这么几味药很独特,我们经常说它是滋阴的,滋阴的药一般说应该是凉的,但是比如说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它药性都是温的,其实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像熟地、枸杞
  • 此段中的“至精感激”、“真一运神”是作为说明元气产生的原动力,至精即道,元气由道而生,人禀元气而生,无道则无生,同样,无元气则无生,人与天 地同禀元气而生,但人
  • #中国赞[超话]#农历六月二十二,星期三,7月24日壬戌日,小吉平日,星宿:参水猿宜:结婚,结网,打鱼,结网生肖运势:属兔,属马,属虎,属蛇,属猪的人好运。宝宝
  • #每天摸鱼打卡#游戏《孤独的鸟儿》彩爷今天离开我啦,虽然看了攻略说过几天会刷新出一个,然后孵化成新的鸟儿,但是之前的数据都会被覆盖,所以我的彩爷其实永远离开我啦
  • 【万松堂大肚子茶油切袋泡茶刮油乌龙茶】草本减肥,源于自然,草本特性,好原料,好配方。【劵值】5【券后价】 15淘囗令¥xwfy01i0dMj¥长按全选复制全部,
  • #早安心语[超话]##阳光信用# #熊猫守护者# #愿你遇到的人都是温暖的# 这个世界的生活,永远比你想得更精彩的,每天日子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趁你还有
  • 乙基胺这块,下游主要也是农药,部分医药,去年 9 月份开始 VC 产能增加,这一块市场带来大 的需求扩张,本来国内三乙胺产能就是 10 万吨左右,去年 9 月
  • 就是有种自己养了好久的人给自己戴了绿帽的感觉。我们脱饭有一部分原因是胖迪小姐姐,主要还是,鹿晗是靠什么火起来的你们也知道。
  • マリウス:虽然情况不一样,我觉得我们如何接待外国来的人,会影响他们对日本的看法。虽然我一直很感兴趣,但是看了二宫君饰演落语家立川谈春先生的电视剧《红鳉鱼》后心情
  • 给我整笑了,原来大家都这么容易满足的吗,在我看来漏洞百出的文案大家都在夸好棒好棒,那是不是比如绘旅人群鸟篇、泷夜叉姬长cg那种真正不错的文案那种大家就会【看不懂
  • H型的连衣裙对梨型身材来说不是禁忌,但也不建议,瘦梨形可以尝试一下版型挺阔的H型连衣裙,胖梨形就还是不要了~材质选择:选择下摆材质硬挺一点的连衣裙,毕竟我们是想
  • 又到红叶赏秋季,南江光雾山,汉中留坝,秦岭山野,秋意正浓,游客正兴,去了一趟万源鱼泉山,也许还没有那个寒度,也许山上土质薄,乔木少灌木多,也少有核桃呀梨的果子可
  • !!
  • 最近其实想通了蛮多东西的,我觉得每个人有梦想是一件好事情,有这个梦想才会为之努力,你才会给自己一个目标,有目标就有动力,然后你就会为之付出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然
  • #小张和小张恋爱日记# 2022年10️8日囍好事多磨❤️终于嫁给了陪伴我整个青春男孩一年多没有生病结婚前大病一场婚礼前两天上火差点说不出话由于婚前各种焦虑还导
  • 寄希望于工作的成功给自己带来快乐,但又被过荷的工作压抑的更加糟糕的心情,恶性循环很久了。总是会有杂七杂八的事情影响平静的心情,然后又会抑郁很久才能恢复常态。
  • 还说性格和她想象的很不一样 看照片以为很“严肃”的[坏笑][坏笑][坏笑]结果很可爱很有趣嘛[坏笑][坏笑][坏笑]开心的一天![求脱单][姜饼人][炸鸡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