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知识

弘一大师:
佛法与迷信,区别就在这五点,大多数人混为一谈了

“你有见过佛吗?去过西方极乐世界吗?
念几句佛语,人就真的能发财转运了?信佛都是迷信,谁信谁傻。”

如今,忽视了佛教中的哲学部分。

现在很多人认为去寺院烧香拜佛,就能求佛祖保佑自己,实现一切愿望。这样的佛法,是不正确的。

要想了解正确的佛法,首先要懂得佛法与迷信的区别。

弘一法师针对这种现象,曾专门做了一场开示,其中就指明了佛法与迷信的五点区别。

【一】礼佛
佛教信徒在拜佛时,总会拿香、花、灯烛等供品在佛像前进供。很多人觉得这是在拜偶像、是迷信。
因为那些佛像就是纸、土、木、石做成的,根本没有生命,更不可能有神力加持。

对此,弘一法师说:
佛像表示佛菩萨的形象,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可以直接对他表示恭敬。
现在释迦佛已入涅槃了,还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萨都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得不用纸画、泥塑、木头、石块来雕刻他们的形象,作为恭敬礼拜的对象。
那为何还需要拿供品进供呢?
法师认为,一方面用这些东西来供养佛以表示虔敬,一方面即表示从佛得到光明清净。
不是献花烧香使佛闻得香味、点灯点烛佛才能看到一切。而是这是宗教中的共同仪式,就像基督教用十字架作为敬礼的对象一样,表达的是一种恭敬之心。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通过看照片,看视频,来缓解心中对家人的思念,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礼佛拜佛,不是拜纸、土、木、石做成的佛像,也不是迷信,而是恭敬、尊重佛所代表的道。

【二】礼忏
《忏悔偈》中有一句话: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世人都说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而忏悔却是佛门中的一味后悔药。对此,一些异教徒及非宗教者也常常误以为这是迷信。
事实上,“礼忏”的确是一味后悔药,只是如今很多人的用法错了。所谓“礼忏”,即向佛菩萨忏悔自己的罪业。通过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心发愿改往修来,消除自己以往的业障。
不过,这所有的忏悔过程,都需要自己本人由心而发,而不是请高僧替自己忏悔。

弘一法师表示:
专门请出家人来为自己礼忏,不明佛法本意。为了铺排门面,为了民间风俗,只是费几个钱请几个出家人来礼忏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无忏悔恳切的诚意,那是失掉忏礼的意义了。
忏悔主要是自己,如果自己真真切切的忏悔,甚至是一小时的忏悔,也是超过了请许多人作几天佛事的功德。

所以,忏悔不是能让过去的错事不存在,而是勇于面对、承认过错,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显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积极向上、改过自新的行为。

【三】课诵
学佛的人,早晚都会诵经念佛,在佛教里面叫课诵。很多不了解佛的人,看见了诵课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说这是迷信。
然而,真正了解课诵含义的人则知道,早课是提醒自己,这一天都要以觉正净为原则,不要忘掉。
而晚课是反省自己,今天一整天,待人接物有没有颠倒是非,有没有起烦恼、做错事。如果有,就要忏悔、改过自新。天天坚持反省,长此以往,就能渐渐顿悟。

正如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省的人,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不断超越自己。

此外,也有些一些居士,早晚在家做功课,一做就要一两个钟头,导致没有时间管理家里的事情。旁人就会误会佛教为老年有闲的佛教,非一般人所宜学。

对于这个误解,弘一法师表示:
早晚课诵并不是一定诵什么经、念什么佛,也不一定诵持多久,可以随心所欲依实际情形而定时间。从前印度大乘行人每天六次行五悔法,时间短些不要紧,次数不妨增多。

总之,课诵不只是念诵仪规,而是一种自知,一种自我提升。当然,在家学佛的居士,也不能因功课繁长而影响家庭的工作。要知道,诵读在于诚心,不在于时间长短。

【四】烧纸风俗非佛教
在清明、除夕等一些祭祖的节日时,很多地方都会有烧纸给祖先的风俗。古时,是烧焚帛、绸缎。后来改用纸来代替,做成钱,元宝、钞票,甚至于扎房子、汽车来焚化。不少人觉得这也是佛教的礼仪,其实并不然。

法师解释说,佛教由印度传来中国,为适应中国,方便与念经礼佛合在一起。在儒家“送死为大事”及“厚葬”的风气下,不免产生了铺张浪费,烧得越多越好的观念。这也引起了很多近代人士的批评,而佛教也被认为迷信浪费了。

由此可知,烧纸风俗并非源于佛教,而是古时人们不忘记祖先恩德,表达自己孝意的一种方式。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大家以后就不要再到寺院里烧纸钱了,因为佛教里并没有这些。

【五】抽签、问卜、扶乩非佛教
此外,现在有些佛寺中,有抽签、问卜甚至有扶乩等举动,也引起社会的讥嫌,指为迷信。

弘一法师告诫世人,这是投机取巧的下劣作风,纯正的佛教不容许此种行为。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真正学佛之人,只相信因果。过去及现在作有恶业,绝不能靠趋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
修善得善果,作恶将来避不了恶报;要得到善的果报,就得多做有功德的事情。只有多做善事,才是一切事情如法合理的做法。

听完弘一法师的开示,我们理应懂得:真正的佛法是引导人看到内在真实的自己,是师道,而非宣扬无所不能的迷信之道。

佛法与迷信的区别,就在于以上五点,切不可将其混淆。我们学佛之人,一定要正确区分哪些是与佛法无关的事情,从而避免一些低级的宗教行为,让人误以为学佛就是迷信。 https://t.cn/RiDXmd9

弘一大师:佛法与迷信,区别就在这五点,大多数人混为一谈了

“你有见过佛吗?去过西方极乐世界吗?念几句佛语,人就真的能发财转运了?信佛都是迷信,谁信谁傻。”

如今,“信佛就是迷信”这个观点,可以说是普遍存在。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因为他们将佛教和妖魔鬼怪联系到了一起,忽视了佛教中的哲学部分。

甚至有人认为去寺院烧香拜佛,就能求佛祖保佑自己,实现一切愿望。这样的佛法,皆是不正确的。

要想了解正确的佛法,首先要懂得佛法与迷信的区别。弘一法师针对这种现象,曾专门做了一场开示,其中就指明了佛法与迷信的五点区别。

法师出家前,是赫赫有名的李叔同。生前集艺术家、革命者、与苦行僧为一体的他,智慧超群、桃李满天下。他的这场开示,可以说是对“佛法与迷信”的完美解答:

【一】礼佛

佛教信徒在拜佛时,总会拿香、花、灯烛等供品在佛像前进供。很多人觉得这是在拜偶像、是迷信。因为那些佛像就是纸、土、木、石做成的,根本没有生命,更不可能有神力加持。

对此,弘一法师说:佛像表示佛菩萨的形象,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可以直接对他表示恭敬。可是现在释迦佛已入涅槃了,还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萨都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得不用纸画、泥塑、木头、石块来雕刻他们的形象,作为恭敬礼拜的对象。

那为何还需要拿供品进供呢?法师认为,一方面用这些东西来供养佛以表示虔敬,一方面即表示从佛得到光明清净。

不是献花烧香使佛闻得香味、点灯点烛佛才能看到一切。而是这是宗教中的共同仪式,就像基督教用十字架作为敬礼的对象一样,表达的是一种恭敬之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通过看照片,看视频,来缓解心中对家人的思念,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礼佛拜佛,不是拜纸、土、木、石做成的佛像,也不是迷信,而是恭敬、尊重佛所代表的道。

【二】礼忏

《忏悔偈》中有一句话:“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世人都说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而忏悔却是佛门中的一味后悔药。对此,一些异教徒及非宗教者也常常误以为这是迷信。

事实上,“礼忏”的确是一味后悔药,只是如今很多人的用法错了。所谓“礼忏”,即向佛菩萨忏悔自己的罪业。通过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心发愿改往修来,消除自己以往的业障。

不过,这所有的忏悔过程,都需要自己本人由心而发,而不是请高僧替自己忏悔。

对此,弘一法师表示:专门请出家人来为自己礼忏,不明佛法本意。为了铺排门面,为了民间风俗,只是费几个钱请几个出家人来礼忏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无忏悔恳切的诚意,那是失掉忏礼的意义了。

忏悔主要是自己,如果自己真真切切的忏悔,甚至是一小时的忏悔,也是超过了请许多人作几天佛事的功德。

所以,忏悔不是能让过去的错事不存在,而是勇于面对、承认过错,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显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积极向上、改过自新的行为。

【三】课诵

学佛的人,早晚都会诵经念佛,在佛教里面叫课诵。很多不了解佛的人,看见了诵课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说这是迷信。

然而,真正了解课诵含义的人则知道,早课是提醒自己,这一天都要以觉正净为原则,不要忘掉。

而晚课是反省自己,今天一整天,待人接物有没有颠倒是非,有没有起烦恼、做错事。如果有,就要忏悔、改过自新。天天坚持反省,长此以往,就能渐渐顿悟。

正如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省的人,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不断超越自己。

此外,也有些一些居士,早晚在家做功课,一做就要一两个钟头,导致没有时间管理家里的事情。旁人就会误会佛教为老年有闲的佛教,非一般人所宜学。

对于这个误解,弘一法师表示:

早晚课诵并不是一定诵什么经、念什么佛,也不一定诵持多久,可以随心所欲依实际情形而定时间。从前印度大乘行人每天六次行五悔法,时间短些不要紧,次数不妨增多。

总之,课诵不只是念诵仪规,而是一种自知,一种自我提升。当然,在家学佛的居士,也不能因功课繁长而影响家庭的工作。要知道,诵读在于诚心,不在于时间长短。

【四】烧纸风俗非佛教

在清明、除夕等一些祭祖的节日时,很多地方都会有烧纸给祖先的风俗。古时,是烧焚帛、绸缎。后来改用纸来代替,做成钱,元宝、钞票,甚至于扎房子、汽车来焚化。不少人觉得这也是佛教的礼仪,其实并不然。

法师解释说,佛教由印度传来中国,为适应中国,方便与念经礼佛合在一起。在儒家“送死为大事”及“厚葬”的风气下,不免产生了铺张浪费,烧得越多越好的观念。这也引起了很多近代人士的批评,而佛教也被认为迷信浪费了。

由此可知,烧纸风俗并非源于佛教,而是古时人们不忘记祖先恩德,表达自己孝意的一种方式。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大家以后就不要再到寺院里烧纸钱了,因为佛教里并没有这些。

【五】抽签、问卜、扶乩非佛教

此外,现在有些佛寺中,有抽签、问卜甚至有扶乩等举动,也引起社会的讥嫌,指为迷信。

弘一法师告诫世人,这是投机取巧的下劣作风,纯正的佛教不容许此种行为。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真正学佛之人,只相信因果。过去及现在作有恶业,绝不能靠趋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

修善得善果,作恶将来避不了恶报;要得到善的果报,就得多做有功德的事情。只有多做善事,才是一切事情如法合理的做法。

听完弘一法师的开示,我们理应懂得:真正的佛法是引导人看到内在真实的自己,是师道,而非宣扬无所不能的迷信之道。

佛法与迷信的区别,就在于以上五点,切不可将其混淆。我们学佛之人,一定要正确区分哪些是与佛法无关的事情,从而避免一些低级的宗教行为,让人误以为学佛就是迷信。

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者:此句最关紧要,须加详释。先将字义辨清。皆生者,无有何法,不是生此心中。]任何一法,都是我们心的问题,也就是说,简单讲:我们今天都是要摆平外境,不摆平我们的内在;如果我们摆平我们的内在,外境自然就平等,这就是圣人跟凡夫不同之处。无有何法,不是生此心中,就是[当知是诸幻生于心中,不是心生诸幻,]也就是一切幻化都影现在我们的心中,你只要不着,这些影现的东西对你没有作用!但是,我们人因为业力而来,有这个肉体之后,从小就一直执着这个[我]的存在,为了我们这条生命,造无量的业;为了我们的生存权力,我们一直排斥别人。为了保护自己,结果造无量无边的业,为了保护自己,要毁谤别人、攻击别人,这个由拉拢朋友就看得出来。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是有这种情形,我跟他本来是好朋友,他要拉拢我们这个好朋友,当然我就要讲他的坏话,这个好朋友才不会跑掉。我如果要拉拢你这个人来跟我做朋友,就要先破坏你们两人的感情,才有办法把你拉拢过来。所以,众生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友情、为了自己私有的欲望,不惜一切,一直拼命造恶业,结果做到最后,两脚一伸,双手一摊,什么都带不走!我们今天,虽然说:人是天地万物之灵,其实讲起来是一种很悲哀的动物!中国有句俗话:我们今生今世是无量生的一世;但是,可以掌握的也只有今生今世。

佛法也是劝你:无量亿劫来并不值得回忆,值得回忆的只有今生今世。你就是要掌握这一生;你这一生如果没有掌握,讲起来是很悲哀的!你如果叫她来修行,她就说:唉!我这辈子没办法了,我是一个女人,我还有病苦,还有两个小孩子,嫁了人身不由已啊!我告诉你:那个不影响!你要这样想:我这辈子不解决生死,何时才要解决呢?换我问你啊!离一切幻,虚妄的东西就将它放下。因为是幻化的东西,在我们心中影现,影现叫做投射、投影,它并不能合、跟本性卡在一起;如果本性跟这个无明卡在一起,那这个本性就永远不能成道,没有作用啊!正因为无明卡不住本性,无明只是遮住而已。所以,《大乘起信论》最大的毛病,就是觉跟不觉和合,这是开悟、大彻大悟的众生、每一个悟道的人都知道,《大乘起信论》这一点是讲不通的,就是说:生灭跟不生灭,真如跟生灭,生灭又分觉跟不觉,觉跟不觉怎么能够配合呢?这是《大乘起信论》最无法解释的一点。如果说:这个觉配合着不觉,叫做和合,那么,觉将来就会变成不觉;不觉,无缘无故就会变成觉悟,所以,这样讲是讲不通的。这里讲就对了,诸幻是产生在我们的心中,并不是我们的心会产生诸幻。所以,它不影响,是因为你不了解,根本卡不到我们的本性。

所以,[如空华生于空中,]空华生于空中,根本是因为你的眼睛痛,就看到虚空中产生花,其实没有。所以,这个花怎么可能与空和合呢?“空”就是表示觉;“华”就表示无明,这个觉根本就不可以和合这个不觉,根本就不可能![不是虚空生出空华。]虚空怎么可能产生空华?是因为我们错觉。[空华本无生处,]我们以为空中产生花,其实不是,我们如果眼睛痛,看虚空当中,就认为空中有花,其实不是,因为是我们的眼睛有问题。所以,空华本无生处,也就是,我们今天是因为[病目妄见,]注意听!病目,没有正知正见,没有般若的空慧,妄加执着,强加分别,产生业障,我们今天就是可怜的动物,强迫自己痛苦!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因为病目妄见,病目就是愚痴的人的心,因为无明所看出去的这个世间,所以,虚妄一直见,一直看到的东西,所有看到的,都是虚妄的东西,叫做错误的东西,却拼命一直造业,妄上再加妄,所以,本钱加利息,利息加本钱,还不完!他不了解是虚妄的,就拼命一直造业啊。一直造业,今生欠你,来世换你欠我,欠来欠去!有智慧的人则随缘尽分,淡泊名利,一切境界无碍。

病目妄见,[故谓之幻。如来二字,不指住世诸佛,乃指妙心,不变随缘二义。]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的意思。[如,是不变之体,湛然常住;来,是随缘之用,无为寂灭。]我以前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那边,研究《般若心经》,这句话每天都在听;但是,不知道它的究竟之义为何?我当时的观念就是说:我们另外还有一个不变的本体,这个本体能够随缘,所以,把这个“如”跟“来”二分法。所以,我以前对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一直无法了解这个意思。虽然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你认为很简单,不然换我问你,我现在问你,注意听:什么叫做缘?这四个字很难的,你不要认为这四个字很简单,缘,你讲给我听听看,什么叫缘?我跟你有缘,你跟我有缘,那个人很“投缘”,缘叫做条件的凑合,有增有减叫做缘。那么我问你:本性随缘,随着这个增减的东西,随缘就是条件构成,你眼睛所看出去的东西,哪一样不是因缘法?如果说:本性随缘,本性随这个缘,那本性也是生灭法,本性随这个色身,这个色身也是生灭法;随这个桌子,桌子也是生灭法,那到底什么是本性?你搞不清楚!搞不清楚,你不要以为你很厉害,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你能听得懂,你根本就听不懂,你也不知道在讲什么。不然你用手指出来给我看看,你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哪一样东西不是缘所构成的?你指出本性给我看看。墙壁,墙壁是生灭法,那你是求生灭,不是求本性,本性是不生不灭,来!你指啊,你指给我看看!随缘就不可能不变;不变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随缘。所以,在这当中,就缺少悟道人的凑合,悟道人,他要彻底的把这个不变随缘解释。这四个字是没有什么过失;但是,因为文字不能表示心境的东西,所以,我就必须补充解释,你才能了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意思。不变,当下就是随缘,随缘当下就是不变,这还没解释完。因为没有办法形容,只有把这四个字连在一起。

再来,缘的东西当下就是生灭,生生灭灭,当下无所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无所住,这样无所住生其心,无所住这颗心,就是不变的东西,这样才能解释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道理。缘是生灭法,随这个生灭法,一定是生灭法的东西。所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在大藏经里面从来没有看过,也就是因为这句话,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东西,印度经典传到中国,中国强加把它解释。因为强迫解释,落入文字上的东西;落入文字上的东西,他无法去解释这种不生不灭的涅槃的体,所以,只好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是这样解释。所有大藏经里面、经典,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讲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道理,从来没有看过!中国人就是这样,太厉害,以致变成把它解释成这样。这样解释,如果你没有悟道,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讲什么。

我们现在开示、看经典,都会跟人家开示说:一切都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如果遇到我,你就完了!换我问你:缘是什么?缘是生灭法,生灭的东西,怎么会不变呢?我师父都这样讲啊!哑口无言,一句都答不出来!所以,如,是不变之体,湛然常住,注意!不变之体,不离随缘的东西,不离当下这个缘,不是这个缘以外,另外有一个不变的体。来,是随缘的作用,无为寂灭。[体虽不变,用恒随缘,]为什么?[用虽随缘,]当体即空。所以,[体元不变,]为什么?无所住的东西,你要变化什么?当下这一念就是空性,本无身心、宇宙、一切境界,一切生灭法都无所住,这就是本来的面目。

[是之谓如来。具此如来二义者,其唯圆觉妙心也。]在座诸位,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作佛;但是,我们最起码要做君子,君子随缘。所以,君子断交,不出恶言。我们今天好朋友来结善缘,很好;万一有一天,我们两个无缘,我们不要在背后批评对方,不要讲人家屁股后面的话。国语就这样讲!对不对?我们不要在背后批评人家,那是很没有修养的人才会这样,非常没有修养的人!断交就断交,没有来往嘛,你讲人家的坏话做什么?所以,我们人就是为了自己好,我如果不讲对方的坏话,他就不会过来我这边,为了拉拢信徒,或是拉拢朋友,就是这样。我告诉你:我们如果碰到利害关系,包括师父都攻击,照样如此!再好的朋友、父子、母子、师徒,照样如此,现实的利害关系如果起冲突,什么话都讲得出来,深深能够体会出来。我们因为没有妙用,我们如果要有妙用,很简单,一切法无常。世间的君子要离开尚不能出恶言,既然我们是一个学佛的人,反而执着一个因缘法的东西?因此,我们圆觉的妙心要拿出来,我常常劝他们:将本性拿出来。慧律法师《圆觉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人生是在进行着无数次入围与淘汰的比赛,无论入围还是淘汰,都应该有一份超越自我心,挑战自我之心,战胜自我之心
  • 五桂山【泮庐度假山庄】 江南水乡园林 传承徽派建筑 青山绿水皆堪赏 碧瓦朱甍典中藏 ✨ 超50%绿化率 仅0.6容积率✨ 139-319平方绝版中式臻
  • 脱粉回踩那位我真找不到词骂了 拿鸣人当挡箭牌,一边嗑鸣雏一边骂雏田,舔着博人向日葵,不喜欢雏田不喜欢蝇哥不喜欢佐助。腆着个大脸说自己是鸣粉 鸣粉个锤子,你要真膈
  • 「箍牙案例」分享来自@牙齿矫正仙女酱 (找博主多对比了解才能找到最适合的牙医) [飞机]牙套前:别人相机里的我笑起来是那么丑 [猪头]矫正效果:从大脸老
  • 《每个生命都重要》,这是一部让人久久难以平静的动物科普随笔,语言的优美程度足以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媲美,其探讨生命、生死的主题又像散文版的《天蓝色的彼岸》。生命
  • 变废为宝的设计——#新奇特创意产品# 木头组灯,秉着物尽其用的东方人文思维,重新阐释木头的边角余料,让生命的美好能续存永生,照亮我们的生活。微微光线中,有着动人
  • #比特币行情分析[超话]# 每天分享不只是操作参考,不定期更新币圈操作方法,实用知识早知道。本人也一直赞成边学边成长,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的理念! 说一说币圈
  • 本期「心理微课堂」我们邀请到了资深心理咨询师、婚姻情感专家王莹老师,与大家共同走入婚姻关系中的“爱恨情仇”,看看如何可以从出轨、离婚、分手、家庭冲突等,这些会给
  • 如果有人“祝你今天快乐”,这句话就隐藏了一个让你可能不快乐的因:只要情绪有逼迫性,必然就是苦。你执着于每天一定要快乐,那么些许的不如意,就会毁了你一定要快乐的心
  • 【随rua随摸软妹小花找家啦~~~~】 楼下有只断腿的小流浪,每天拖着腿在地上磨都磨烂了,实在看不过去就捡了回来,去医院以后才发现怀孕了而且快生了,于是就让她生
  • #胖哥论坛[超话]#郑强履新已满岁,太原理工大学综合实力提升!开启120周年校庆—— 2020年4月22日,年近60岁的郑强从浙江大学副书记任上赶赴山西,出任太
  • #广州阿玛施眼科医院[超话]# 之前都是客人分享术后感受,今天是我自己[Chuckle],手术真的一点儿都不痛啊,也很快,全程手术一分钟就做完了,根本就不用紧
  • 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九日 辛丑年 壬辰月 戊申日 道历:四七一八年 南斗下降 南斗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微正曜,南极都曹。主司阳官,宰
  • 洪晃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接受采访,直接把记者领去了自己家里。[挤眼] 她当时的男朋友(和娃),就因这次猝不及防的采访,被曝光在了大众视线![挤眼] 之后,母亲章含
  • 1复制这段内容1₰QTh1X2Omw0f/:/ 后打开淘宝即可领券下单 有姐妹吃过泡菜拉面吗?来说说! 不倒翁 泡菜拉面120g*10包【¥39.9】 +
  • 在丽江,有很多个角度可以一睹玉龙雪山的面容。比如在古城里,忠义市场和狮子山上都能见到。而在距离雪山更近的束河古镇和白沙古镇,更是看得清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
  • 前一阵“被迫”把5月的几个周末安排满了, 在这4月的最后一天 临时又把6月的几个周末安排满了,开始盼望着6月的到来,希望都如约而至[抱一抱] 就好像我小姨妈
  • 【#超200家粉丝后援会呼吁理智追星# 】近日,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提到将规范粉丝群体网络行为,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对此,多家明星
  • #赞就丸了[超话]#[亲亲]#赞就丸了# 【最甜cp进行时】 Good morning!相信大家都已经收到了我们第一的好消息了吧~只一个晚上就完成反超任务,t
  • 1、大家应该我们的脑除了思考与分析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功能就是收集资讯。从一出生,我们的脑部就开始接收各种资讯,累积知识与经验,接受有关鬼怪的讯息,其实鬼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