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管理就是及时管理!
导读:管理要参透人的心理,选对方法,事半功倍。
管理做得比较好的生产制造企业,都很推崇现场看板管理,尤其是日韩企业。
看板,就是把生产现场的生产计划、产量、质量、安全、改善、库存等信息以数据的形式直接显现在公开看板上,让所有员工清晰可见。
最原始的看板管理发端于日本,起源于丰田,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用电子看板取代了纸质或木质看板,但换汤不换药,功能一点没变。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不能把信息发到个人电脑上,手机上,让每一个人自己看,为什么还在使用这么“土”的看板形式?
别小看这块看板,有时比任何管理措施都管用。因为这种形式具备公开性、及时性和不得不看性(在显眼处矗立)。
譬如,车间现场员工工分看板。
很多企业碰到需要紧急加班赶单时,个个人人有事情,加不了班,于是经常做一些人的思想工作,甚至有些哀求,车间主任、班组长很是头疼;还不行,就索性强制全体加班,双方关系搞得很是紧张。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只要弄清其中问题实质,就可找到解决办法。
有的员工怕自己做多了,被组长杀“富”济“贫”了去。由于没有实时公开,时间久了,员工有的已经记不得具体工时数据了,尤其是别人的数据。工时全靠班组长月底统计一下,这样容易误引起员工认为暗箱操作。
实际上,员工不愿意主动加班,很多是工时绩效制度模糊和实际绩效不公开惹的祸。
如果每天或每个项目结束后,立即将每一个参与人的工时公示在墙上,员工今天干了10个工分,颗粒归仓,明天干了12个工分,也是颗粒归仓,那他后天怎么不奋力干15个工分、17个工分,怎么不去奋力挑战高难度、高紧急项目,加班还需要你去盯吗?
这种干活、这种加班是主动的。让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恢复工作绩效本来面目,这不很好吗?
笔者从事的两个企业,均在一线现场设立班组工分每天上墙制度,从以前请求员工加班,到赶员工早点回去,注意休息,方法一变,效果天壤之别。
看似无解费神的难题,一张看板就解决了,充分借助了看板的公开性和及时性。有些数据一公开展示,会激发同事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的竞争劲头,既利企又利民。
譬如,车间现场质量红黑榜看板。
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每一个企业高度关注的事情,其中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不能私下处理解决了就完了,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广而告之,一是教育责任本人,二是更为了教育其他人,重复犯错是不能容忍的,那么这个重任就落在了看板身上了。
看板和口头上说说不一样,领导上口头上说,话语转瞬即逝,不容易在员工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记不得清晰的原因分析和闭环措施;而看板时时刻刻挂在那里,视觉冲击力较强,也能详细把一件事情说透。
有研究显示,一个人接受的信息90%是通过视觉得到的,可见视觉信息的重要性。
作为生产制造企业,质量看板普遍设立有质量工艺红黑榜,A3报告看板,技能考核成绩看板等。
在一些企业,质检部门在产品检验时,发现质量或工艺问题,不合格单一开,然后立即进入处罚环节,这件事情就结束了。
这样处理事情太孤立,没有彻底的原因分析,没有问5个为什么,没有教育广大其他员工。
但这方面做的好的企业,一方面通过看板公示问题现象和出现频次概率,另外紧跟着用A3报告的形式,分析真正原因,制定闭环措施(修改流程、作业指导书,改进工装夹具等),然后教育、培训所有员工。
为了提升生产过程质量,车间定期开展工艺、工序操作理论和实操培训、考核,张榜公布各班组、所有员工考核成绩,表扬优秀,鼓励落后。
当然考核不合格者,进入再培训、轮岗和待岗状态,质量问题应从这些源头控制,而不是只盯着最后不合格品处罚。
当然质量问题还有研发、供应商、设备等其他环节因素,这儿不展开论述。
质量看板充分借助了看板的公开性、清晰性和荣辱观,数据立在那里比过眼云烟强似百倍。
譬如,车间现场6S看板。
6S管理总有人以为6S就是扫扫地,擦擦桌子,东西放放整齐即可,纯粹卫生阿姨就能干的事情,何必这么重视?
精力还是要花在怎么提升质量、怎样提高生产效率上,这才是利润来源;安全当然很重要,出现安全事件必须要严厉扣罚。
孰不知,6S与安全、质量、效率、士气息息相关,简直像是鱼儿离不开水,植物离不开阳光一样。
看似扫地抹桌子这么简单的事,但是很多企业就是做不好6S,因为没有实行及时反馈管理,没有实行6S看板管理。
首先你得用看板明确公示每一个班组负责区域和6S考核点,扣分或加分项。
其次你得把每天、每周检查的情况用得分、照片的形式公示出来,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限期改进。
最后,每月要有一个各班组6S成绩排名,颁发流动红旗和一点物质奖励,就像游戏打关一样,通过过关、增强装备、收获财富等形式奖励获胜者。
为什么游戏这么吸引人,讲究的就是及时反馈、及时奖励。6S看板天然就具有这种特性!

6S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它是一种管理方法论;更体现出全体员工的精、气、神,客户看重的不是表面的干净,而是这个企业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做事的态度。
小小6S,起了大作用,不仅管安全,还管质量和效率,更管一线员工的精气神。
尤其是实体生产制造企业,再复杂的产品都起于一个螺丝一个垫片一个动作,起源于干净整洁的制造环境,可以说无6S不制造。
所以你做不好6S,是因为缺少一块持续更新的6S看板。
看板管理就是及时管理,就是视觉管理,就是公开管理,第一时间将第一手信息在车间最显眼处公示出来,今天的信息,明天早上就出来,甚至今天上午的信息,当天下午就出来,然后表扬优秀者,鞭策落后者,问题立即分析、立即闭环、立即教育,这是一种什么管理,这就是游戏打关管理。
丰田就靠这种“土”的看板管理打败了美国信息化武装到牙齿的ERP、MES、PLM等高大上系统,还用说其他的吗。
来源:ERP之家,侵删。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目前尚不清楚马克龙宣布的新投资政策仅涉及升级法国目前的核电能力,还是逆转2011年宣布的政策,随后增加法国的核能发电量。报道称,马克龙提到的小型核反应堆更容易用
  • 各队的首发以及替补大名单如下,厂长无缘EDG替补名单1号种子EDG:首发:flandre、jiejie、Scout、viper、meiko,替补:junjia、
  • #VICTON# #VICTON0523回归大发# 180523【TWITTER】weekidol1更新相关一则#VICTON自拍公开 ②向笔筒尼提问!美貌果
  • 昨晚charming的雨夜… 很喜欢这种淅沥的细雨 内敛而温柔 和康康躺着夜聊通宵的快乐: 关于 对人性的探讨 内心秩序的维持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对伴侣的慕强
  • 记者了解到,作为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首的深圳歌剧院,今年将启动建设,计划2024年底竣工。校园作为网络安全宣传的主阵地之一,由深圳市教育局牵头,深圳市教育信
  • 就是街舞4》舞动天环 华南首展 #探店打卡# 感受真正的街舞文化,为喜欢的战队疯狂打call!!四位高人气明星队长舞艺超群,联合全球街舞精英大神,超强阵容你pi
  • 近日Angelababy带小海绵在三亚旅行的时候被拍当时Angelababy带着小海绵在泳池内游泳,可以看到当时Angelababy穿了一件红色的泳衣,怕晒黑还
  • 此外,各路大咖也在这里分享自己对短视频行业的经验见解。等闲内容引擎合伙人马金虎分享了等闲在微短剧领域的晋级之路;畅所欲言创始人刘畅对“美食短视频如何破圈突破”做
  • !#鲸鱼与洲喵[超话]#最近由于一直没露脸被人说丑女,我就准备露个脸给大家看看,这个时候黄鱼鱼突然搂着我的腰给我来了一个法式热吻,恶狠狠的跟我说,女人,我不允许
  • 昨天做梦梦见自己成了个郡主,逛街的时候看见公主吃剩下的大大大碗关东煮绑在柱子上,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我给吃光了,谁知道这个公主不知道从哪冒出来骂我吃了她的关东煮,我
  • #新洲##武汉地铁21号线# 备受关注的新荣轨道交通换乘工程,有了新进展。武汉地铁集团回复表示,新荣轨道交通换乘工程项目2021年10月已开始施工招标,预计20
  • 通过这条法案的原因是离婚率高这说不通,原因说是冲动离婚,那么冲动离婚之后没有成本的复婚,复婚率高吗?还要算上假离婚买房的呢,人家后悔离婚的夫妻自然会自己去藕断丝
  • 既然大家都在问,那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们10代搜索量第五的女爱豆本月少女金智雨chuu截止今天10.09个人油管播放量5335.5w 订阅85w 上星固综4个 百万
  • 【匠人精神】一旦决定好自己的职业道路就要全身心投入其中你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任何怨言你要穷尽一生 磨练自己的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赢得别人敬重的关键凡事
  • #吃遍大连[超话]# 【筷子餐厅】北京街早市里的筷子餐厅挺有意思,卖大连街独一份(目前没见过别家有)的油条灌鸡蛋,3块钱一根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豆腐脑2块钱,
  • 就很无语,前两天随手发了个小红书,具体有多随手,编辑文案的时候都没想着多打几个字,至于内容,也是我自己个人的看法,我只是想表达,原地不动就是退步,要努力逆生长(
  • 其实,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各自冷静一下是好的,有利于降低冲突浓度,但如果长期冷处理,也不主动联系对方,这就会让觉得伤心失望,即使本来是不想分手的,这样下来,也不愿
  • 我以前一直觉得离开的那个才是孤独的,因为她要远离故土,去一个不太熟悉的地方,面对一群不太熟悉的人,做一些自己不太擅长的事,难免孤独、难免寂寞。可后来慢慢发现,其
  • 生活从来都是它原本的样子,无论你做过多美的梦,无论你看到过多美的风景,你总会走回属于你的街道,吃属于你的牛肉面,生活不会被你的满腔热血所感动,更不会随你的豪情壮
  • 转+评+点赞本条,一等奖:揪5位幸运鹅送品牌日限量周边【帆布包+徽章】+90元代金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