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祛湿方,祛湿鼻祖方,祛湿基础方,祛湿万能方,它是——

原创 文泉杰 文小叔说
 
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

千古第一祛湿方苓桂术甘汤送给你们。

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以上四味药放入两瓶矿泉水,大火烧开,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差不多剩一半的水就可以了。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的时候加热。)

张仲景说这个方子治疗什么病呢?

第一个治疗“心下逆满”。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逆满就是脾胃水湿太多了,有一种上逆的感觉,比如喝点水就想打嗝或者呕吐。

第二个治疗“气上冲胸”。意思就是说湿气太多了,不能气化成津液,到胸部这个位置受到了阻挡,于是就有一种气冲到胸部,很膈应的感觉。

第三个治疗“起则头眩”。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第四个治疗“身为振振摇”。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的。

以上四个症状是苓桂术甘汤主攻方向,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放到今天来说,只要你身体有湿气,尤其是中焦脾胃有湿气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中焦脾胃有湿气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呢?有一条水汪汪的大舌头,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一天到晚没有喝水的欲望,喝点水胃胀,都可以听到水在胃里晃荡发出的声音,至于脸皮浮肿,眼袋大,四肢浮肿那就更不用说了,说明你的湿气已经泛滥成灾了。

张仲景真是无上高明,这个方子妙就妙在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泄,可谓天衣无缝也。

下面文小叔细细唠叨唠叨方子中的四味药。

茯苓。

茯苓可是个好东西,它有多好?据考证,从古至今所有的药方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茯苓。茯苓,九大仙草之一,不温不燥,不寒不热,它的性子很平和,所以慈禧太后天天吃它,还让人发明了一种美味又养生的食品叫茯苓饼。

茯苓祛湿是比较缓慢的,用的是它的甘淡之性,茯苓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茯苓需要重用才有效果,这个方子用的最多,用到了20克。著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擅长当用茯苓来治疗脂溢性脱发,茯苓用到50克。

桂枝。

桂枝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了桂枝,这个方子就平淡无奇。如果说茯苓是所有药方中用的最多的一味药,那么桂枝就是所有经方里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张仲景如此钟情于桂枝,以至于无论寒症热症虚证实证,还是表征里症还是半表半里症,都有桂枝的身影。

并不是说桂枝无所不能,但足见桂枝的神通广大。

小伙伴们问,啥是桂枝?

桂枝就是桂树的枝头,最上面的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可见它的生发之力是很强的。桂枝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先问小伙伴们一个问题,脾胃为啥子有湿气?

因为脾胃睡着了,不干活了,为啥不干活了,因为脾胃太冷了太寒了冻着了。中医有一个术语叫“纳呆”,说的就是脾胃像木头一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所以,我们要把脾胃叫醒。怎么叫醒?绝对不能用寒凉去叫醒,要用温度热度去叫醒。让太阳照进我们的脾胃,让脾胃不再阴霾。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白术。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它的味道很香,它既能够像桂枝一样叫醒我们的脾胃,也能够像茯苓一样祛湿,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炙甘草。

甘草,小伙伴们都知道,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炙甘草在这个方子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调和诸药,第二救津液,因为桂枝白术都比较温燥,又加之大量的茯苓利水,为了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苓桂术甘汤的妙处远不止这些,这个方子还包含了祛湿的三个方法。

中医祛湿的第一个方法——利湿。

利湿或者叫利水或者叫利尿,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下面从小便排出去。这些年我们疯狂追逐的祛湿食材红豆薏米不就是这样的吗?红豆薏米都是利水利湿的食材,刚开始时还有点效果,慢慢地就没有效果了。而且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长期食用会伤害脾胃,反而会加重湿气。

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也是利湿的,茯苓的好处是它是平和的,不伤脾胃。这就是文小叔为何不向小伙伴们推荐红豆薏米,却一直推荐茯苓的原因。

中医祛湿的第二个方法——渗湿。

这个渗湿又怎么理解呢?渗就是慢慢渗出来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样说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这个渗湿就是发汗的意思。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让我们的湿气从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

渗湿需要强壮我们的心阳。有的小伙伴心气不足,心阳衰微,怎么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浃背了,他就是不出汗。这时候要调理心脏了。出汗是我们身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湿气怎么去掉呢?

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就可以强壮心阳,解表渗湿。而且桂枝还可以通过升阳来祛湿。湿气本质上是一种阴邪。桂枝就好比天空中的太阳,太阳一出来,地上的湿气很快就会去无踪。

中医祛湿的第三个方法——燥湿。

燥湿,一看这个燥字就与火有关,所以我们借助温补的药材来燥湿。小伙伴们慢慢体会一下这个燥湿的概念,把毛巾放在炉火上烤的时候,毛巾的湿气是不是被蒸发了?然后我们把干燥的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桌子上的水就被毛巾吸走了,这就是燥湿。

谁来燥湿呢?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是燥湿的一把手,白术大哥苍术更是厉害,一般不用。

不过话说回来,见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不然你一边祛湿,另外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你不是白浪费功夫了吗?

怎么治本?中医五行当中谁克水来着?对喽,就是土。这土是什么呢?就是脾嘛,脾属土。所以要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好好健脾。

还有,《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的来源就是脾,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用什么来健脾呢?白术是最佳选择,炙甘草可以来帮忙。

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你看,这个茯苓就相当于利湿,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 这个桂枝呢就相当于渗湿,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可以解表发汗,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这个白术呢就相当于燥湿,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这个炙甘草呢就相当于健脾,牢牢守住我们的脾胃,白术同样也可以健脾。

这个方子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桂枝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炙甘草稳固脾胃。

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汗多了,这正是祛湿的效果出来了。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排便次数多了,排便之后感觉非常舒服,当然了,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了当然舒服喽。无毒一身轻嘛。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长达数年的慢性湿疹。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膝关节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胃胀、水肿等等。

真不愧是千古祛湿第一方啊。张仲景真是高明啊!写到这文小叔对张仲景的敬佩之情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最后说一下这个方子偏温,适合脾胃寒湿的人。

千古第一祛湿方,祛湿鼻祖方,祛湿基础方,祛湿万能方,它是——

原创 文泉杰 文小叔说
 
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才懂,张仲景深谙湿气的本质,于是开出一个方子,成为祛湿的鼻祖方,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这个祛湿方基础上加减而来。

千古第一祛湿方苓桂术甘汤送给你们。

茯苓20克  桂枝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以上四味药放入两瓶矿泉水,大火烧开,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差不多剩一半的水就可以了。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的时候加热。)

张仲景说这个方子治疗什么病呢?

第一个治疗“心下逆满”。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逆满就是脾胃水湿太多了,有一种上逆的感觉,比如喝点水就想打嗝或者呕吐。

第二个治疗“气上冲胸”。意思就是说湿气太多了,不能气化成津液,到胸部这个位置受到了阻挡,于是就有一种气冲到胸部,很膈应的感觉。

第三个治疗“起则头眩”。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第四个治疗“身为振振摇”。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的。

以上四个症状是苓桂术甘汤主攻方向,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放到今天来说,只要你身体有湿气,尤其是中焦脾胃有湿气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中焦脾胃有湿气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呢?有一条水汪汪的大舌头,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一天到晚没有喝水的欲望,喝点水胃胀,都可以听到水在胃里晃荡发出的声音,至于脸皮浮肿,眼袋大,四肢浮肿那就更不用说了,说明你的湿气已经泛滥成灾了。

张仲景真是无上高明,这个方子妙就妙在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泄,可谓天衣无缝也。

下面文小叔细细唠叨唠叨方子中的四味药。

茯苓。

茯苓可是个好东西,它有多好?据考证,从古至今所有的药方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茯苓。茯苓,九大仙草之一,不温不燥,不寒不热,它的性子很平和,所以慈禧太后天天吃它,还让人发明了一种美味又养生的食品叫茯苓饼。

茯苓祛湿是比较缓慢的,用的是它的甘淡之性,茯苓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茯苓需要重用才有效果,这个方子用的最多,用到了20克。著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擅长当用茯苓来治疗脂溢性脱发,茯苓用到50克。

桂枝。

桂枝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了桂枝,这个方子就平淡无奇。如果说茯苓是所有药方中用的最多的一味药,那么桂枝就是所有经方里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张仲景如此钟情于桂枝,以至于无论寒症热症虚证实证,还是表征里症还是半表半里症,都有桂枝的身影。

并不是说桂枝无所不能,但足见桂枝的神通广大。

小伙伴们问,啥是桂枝?

桂枝就是桂树的枝头,最上面的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可见它的生发之力是很强的。桂枝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先问小伙伴们一个问题,脾胃为啥子有湿气?

因为脾胃睡着了,不干活了,为啥不干活了,因为脾胃太冷了太寒了冻着了。中医有一个术语叫“纳呆”,说的就是脾胃像木头一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所以,我们要把脾胃叫醒。怎么叫醒?绝对不能用寒凉去叫醒,要用温度热度去叫醒。让太阳照进我们的脾胃,让脾胃不再阴霾。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白术。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它的味道很香,它既能够像桂枝一样叫醒我们的脾胃,也能够像茯苓一样祛湿,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炙甘草。

甘草,小伙伴们都知道,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炙甘草在这个方子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调和诸药,第二救津液,因为桂枝白术都比较温燥,又加之大量的茯苓利水,为了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苓桂术甘汤的妙处远不止这些,这个方子还包含了祛湿的三个方法。

中医祛湿的第一个方法——利湿。

利湿或者叫利水或者叫利尿,通俗地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下面从小便排出去。这些年我们疯狂追逐的祛湿食材红豆薏米不就是这样的吗?红豆薏米都是利水利湿的食材,刚开始时还有点效果,慢慢地就没有效果了。而且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长期食用会伤害脾胃,反而会加重湿气。

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也是利湿的,茯苓的好处是它是平和的,不伤脾胃。这就是文小叔为何不向小伙伴们推荐红豆薏米,却一直推荐茯苓的原因。

中医祛湿的第二个方法——渗湿。

这个渗湿又怎么理解呢?渗就是慢慢渗出来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样说小伙伴们应该明白了吧?这个渗湿就是发汗的意思。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让我们的湿气从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

渗湿需要强壮我们的心阳。有的小伙伴心气不足,心阳衰微,怎么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浃背了,他就是不出汗。这时候要调理心脏了。出汗是我们身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湿气怎么去掉呢?

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就可以强壮心阳,解表渗湿。而且桂枝还可以通过升阳来祛湿。湿气本质上是一种阴邪。桂枝就好比天空中的太阳,太阳一出来,地上的湿气很快就会去无踪。

中医祛湿的第三个方法——燥湿。

燥湿,一看这个燥字就与火有关,所以我们借助温补的药材来燥湿。小伙伴们慢慢体会一下这个燥湿的概念,把毛巾放在炉火上烤的时候,毛巾的湿气是不是被蒸发了?然后我们把干燥的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桌子上的水就被毛巾吸走了,这就是燥湿。

谁来燥湿呢?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是燥湿的一把手,白术大哥苍术更是厉害,一般不用。

不过话说回来,见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不然你一边祛湿,另外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你不是白浪费功夫了吗?

怎么治本?中医五行当中谁克水来着?对喽,就是土。这土是什么呢?就是脾嘛,脾属土。所以要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好好健脾。

还有,《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气的来源就是脾,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用什么来健脾呢?白术是最佳选择,炙甘草可以来帮忙。

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你看,这个茯苓就相当于利湿,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 这个桂枝呢就相当于渗湿,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可以解表发汗,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这个白术呢就相当于燥湿,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这个炙甘草呢就相当于健脾,牢牢守住我们的脾胃,白术同样也可以健脾。

这个方子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桂枝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炙甘草稳固脾胃。

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汗多了,这正是祛湿的效果出来了。有的小伙伴用了这个方子排便次数多了,排便之后感觉非常舒服,当然了,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了当然舒服喽。无毒一身轻嘛。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长达数年的慢性湿疹。还有的人用这个方子治好了膝关节积液、胸腔积液、脑积水、胃胀、水肿等等。

真不愧是千古祛湿第一方啊。张仲景真是高明啊!写到这文小叔对张仲景的敬佩之情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最后说一下这个方子偏温,适合脾胃寒湿的人。#中医养生##陈易玄#

周朝简牍,之八。
“十医九道”,中医莫大悲哀!有人为之开脱,说“医道同源”。却不知,这是打医圣张仲景的脸。医圣致力于救死扶伤,撰写《伤寒杂病论》。从“自序”中,不难看出,他痛恨巫祝、凡医。其言:当今居世之士,“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

如果说,《伤寒杂病论》没有散佚,可透视出先秦质朴医学。从流传下来的古医用语,可见中医并非晦涩难懂。如“五藏六府”,不是“五脏六腑”,是说人体如住家,厅堂打理吃穿,仓房储藏食物。故而,五藏为阴,六府为阳。再如,“气穴三百六十五”,为何?周天365,“以应一岁”。

河有堵,脉有淤,一针一灸,使血气流通起来。这就是古医书所讲“十二经水”,即:

足阳明,外合于海,内属于胃;
足太阳,外合于清水,内属于膀胱,而通水道焉;
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
足太阴,外合于湖水,内属于脾;
足厥阴,外合于渑水,内属于肝;
足少阴,外合于汝水,内属于肾。

手阳明,外合于江水,内属于大肠;
手太阳,外合于淮水,内属于小肠,而水道出焉。
手少阳,外合于漯水,内属于三焦;
手太阴,外合于河水,内属于肺;
手心主,外合于漳水,内属于心包;
手少阴,外合于济水,内属于心。

古医术,其理念,源自大禹治水,不应是笑话。而古医学,其思想基础为“阴阳论”,则有据可考。医圣“自序”,言:“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显然,“阴阳大论”,为《伤寒杂病论》重要篇章,也表明“阴阳论”乃古医学的基石。北宋林亿等人校正医书,顺从前人说法,仍认为“自序”所言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平脉辨证,指古医书名。也不想想,“撰用素问”之素,与“余宗族素多”的素,字义会不同吗?素,素来。素问,素来提问。“撰用素问”,撰写《伤寒杂病论》采用古医书一问一答方式。

医圣对《黄帝内经》十八卷不感冒,而看重《扁鹊内经》九卷,也就是实实在在的八十一个问题。怎见得?“自序”起头一句话,可见证,即:“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那么,何以知道《黄帝内经》十八卷不实在?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之自序,这样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显然,皇甫谧认为,他所见《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就是《黄帝内经》十八卷,欠缺可操作性。

皇甫谧生于东汉、卒于西晋,他的话,有可信度。《黄帝内经》十八卷,之所以散失无名,与黄巾起义脱不了干系。范晔《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有言:“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由此可见,张角多少懂医术,否则难以哄骗百姓。想想看,黄巾义军被剿杀,谁愿保留全本《黄帝内经》,而惹祸呢?

皇甫谧久病成医,将《针经》九卷、《素问》九卷,连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编辑成《针灸甲乙经》。他在序中言:“皆黄帝岐伯选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方治。要皆浅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读《针灸甲乙经》,可辅助明朝张世贤《图注难经》。其所注《难经》,称“卢国秦越人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据史料,卢国曾归齐国地界。也就是说,二书所言秦越人,有可能指同一人。

“周朝简牍文本”所关注的,是先秦医学。《黄帝内经》十八卷没了,可代之以《针灸甲乙经》十二卷。从林亿等人注本看,书中正文,混有《素问》、《九卷》、《难经》等书名及引文。三个书名,当去掉。《素问》、《九卷》引文,当去掉。《难经》引文,当保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昆丁怂恿会员“坦诚”写下他们的“璀璨人生”但本就真假参半的传记素材,还先后受到了芙蕾尔和昆丁爵士的“艺术加工”。后来,芙蕾尔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手稿被昆丁盗走,虚构
  • #麻团# 昨天微云提示再不登陆就要注销了 晚上睡觉前就下载登陆了 结果一打开就翻照片到现在 里面存了好多高中时候的照片 也找到了很多麻团小时候的照片 麻团小时候
  • 不能大范围活动的话我们就可以在当地的一些特色民宿,约上好友一起享受惬意的时光。当时觉得灵魂才是我自己,肉体只是一个陌生人,我只不过是附着在了一个陌生人的身上,陪
  • 我们知道寅午半合火局,为火旺,同样寅巳相刑也就是寅巳半合火局的意思,故寅巳相刑也为火旺,也必须和寅午半合火局的要求条件一样,即寅和巳两支必须有一支透火,即丙寅与
  • #金泰亨为爱而生# #金泰亨天生焦点# 金泰亨 零宣传自作曲『Sweet Night』119个iTunes一位❄️再度刷新世界纪录队内sᴏʟᴏ曲唯一空1⛴
  • #画江湖之不良人[超话]#今天不良人4结局了,我本人不止是个剧粉,还是若森的粉丝,若森我是从侠岚开始一直到不良人再到画江湖各个系列至今没有结束,其实之前对不良人
  • ”余华在访谈中说,在创作过程中,《文城》是一部最接近完成又最难完成的作品,他想在写作中尝试“写一个善良到极致的人是什么样子”。《活着》是写实主义的叙述,《文城》
  • NO.3 双子男一直以来双子座的人就有一种非常热情又捉摸不定的感觉,而且双子座向来好奇心非常重,在生活中双子座男生对于那些看起来非常高冷的异性,总是充满了很大的
  • 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就是被人尊重的资本。 ​​​我们要怀有一种健康而活泼的心情,善待自己的生命!
  • #樱桃护肤评测[超话]##医美#某人昨晚没睡好早早休息啦,留我一个人看⭐️⭐️⭐️⭐️《狙击手》前段时间看了几部国外的同类型,说实话这部片子相比之下故事性偏弱,
  • ​​蘅芜冷香/那年那月那午后​#王一博[超话]##王一博给上海捐赠防疫物资# wyb #王一博正能量艺人# 酷盖85#王一博转型演员的自我博弈# 王一博眼神是特
  • 早啊 睁眼是妈妈牌人工闹铃 锅里冒着的白气 是一定要吃一点才让出门的惦记 客厅的暖光 茶几上的香蕉皮 妈妈提醒遗忘的眼镜 五点的凉城 天边泛起的白边 车窗外的雾
  • 【Louis Vuitton上海虹桥机场店正式开业】11月28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正式登陆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这是路易威登在全球的第11家
  • 他们根性不相同,你有能力辨别根性,你讲的叫听众皆大欢喜,个个人尊重你、佩服你,活的,不是死的。自己明白之后,再看看古人的注解,原来一样的,这就给你证明,你这个悟
  • #王源线上演唱会#阿源真是实力宠粉,你说《夏野了》专辑还没有为我们完整的表演过,想要弥补我们的遗憾,于是你就自己找乐队为我们免费表演,因为《一些悲伤又美好的事》
  • 早安[太阳] 推广健康是我的责任,选择是您的权利,只是希望朋友们远离西药,远离抗生素!为什么那么多的美容院,养生馆,理疗店嫁接我们的中药铺灸,用传统手法做身体太
  • 11、我要的幸福很简单,有你在,有你爱,对未来有所期待。该不该相信缘分呢当你向我说起我们每一次相遇的时候,我信了大概现在的你会让我转头就有目光,跌倒就有拥抱,在
  • 【2022考研英语大纲词汇(215)】sudden a.出乎意料的,突然的sue v.控告,对…提出诉讼,起诉suffer v.(from)受痛苦,患病;受损失
  • 清朝的抄手砚式又有新的变化,除了延续 玉堂之风外,还在砚上增加了雕饰纹样,其图案也是多样化;最大的区别是其抄手的形制随之消失,替之以平底和四边留沿、中间凹下为附
  • ❤​也愿自己能一路走来,十几年后也是像清风【“宠物扑杀令”被“扑杀”提醒科学防控精细防控】在特殊时期,应有效地帮助饲养宠物的居民解决后顾之忧。观察这份“扑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