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

禅宗的六祖惠能禅师,就是因为在街边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激发了他的佛性,后来,他远赴千里去亲近五祖红,五祖专为他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他豁然开悟。

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从深处说,它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而它的根本是讲智慧,因此,不论学佛的人好,还是不学佛的人,《金刚经》都能让你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

下面与你分享由南怀瑾大师解读的《金刚经》40句,希望能让你受益。

《金刚经》最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院里,也会随顺众生的愿望,在法会中供养摩利支天菩萨,来祈愿禳灾除障,而在道教科仪中,则礼敬斗姆元君来祈福解厄。
这又是怎样一段渊源,这种“化太岁”的法事有没有什么道理呢?
这件事,咱们先从二师兄“猪八戒”说起!
1、唐僧绑架了“二师兄”
据《明皇杂录》记载,在唐明皇开元年间,有一位密宗高僧一行禅师,他幼年时家里很穷,常常受到邻居家王姥的救济,才能得以生活成长、博览经史,后来他出家学道,受到唐明皇的礼遇供养,协助善无畏大师翻译《大日经》,并著《大日经疏》。
可在这个时候,他一直想要报答的王姥突然来向他求救,原来她的儿子杀了人,被判了刑,她希望一行禅师能够救他!
一行禅师十分为难,思索再三,只得对他说:“您要是需要金银丝帛,我当涌泉相报,可是君王执法,实在难以情求啊!”
王姥听了,指着他大骂:“我真是认错了人,何必结识你这和尚!”说罢扭头便走。
这位一行禅师出家前考虑再三,想到一个办法——在寺院一个空旷的殿堂里放了一只大瓮,并找来两位侍者,交给他们一只布袋子,悄悄地吩咐他们:“在长安某坊某角有一个废弃的园子,你们去那里潜伏着,到傍晚时候,会有七个小动物跑出来,你们就把他们全部抓起来藏在布袋子里!千万不可以漏掉一个,不然可要挨板子!”
果然到了酉时,七只小猪跑了出来,两位侍者将它们逮住,带回来。一行禅师便将这七只小猪藏在大瓮里,并以梵字封印好。两位侍者见了,完全不知道师父在做什么。
直到皇帝的使者急忙叩门,迎请一行禅师入朝询问:“太史官奏报,昨晚北斗七星全都消失了,可有什么灾异之事?如何才能解救啊!”
一行禅师胸有成竹地告诉皇帝:“这样的天象自古未有,是上天要向陛下预警啊!恐怕百姓流离失所,陨星降临也未可知呀!但是陛下勤修道德,便能消灾免难!而要感化上苍,当知‘嗔心坏一切喜,慈心降一切魔’,依贫衲之见,不如大赦天下!”
唐明皇听从了一行禅师的建议,下诏大赦天下。一行禅师回到寺里,打开大瓮,每天放出一只小猪,天上便多了一颗星辰,过来七天,北斗七星尽数闪耀在夜空中,唐明皇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如此,一行禅师便报答了故人之恩,教化他的儿子忏悔修善。在藏经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所撰写的《北斗七星护摩法》。

看完了北斗七星的故事,我们不禁想问,这和“化太岁”有什么关系呢?且回到一开始,我们说到“摩利支天菩萨”,造像有一个特点——骑着一头猪,或者坐在七头(九头)猪拉的车上!
这怕不就是被一行禅师藏起来的那七头猪?
北斗七星化作七只小猪的故事不仅流传很广,而且影响了后来小说《西游记》的创作。当然,猪八戒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密教说供养的护法神祇。
但元代杨景贤创作的杂剧《西游记》中,“猪八戒”即是“摩利支天御车大将军”下凡,到了明代小说中才变成了“天蓬元帅”——天蓬也正是北斗第九星“右弼星”之名。
搞了半天,原来是“二师兄”被“唐僧”绑架了啊!
2、“火影忍者”的本尊是谁
而“摩利支天菩萨”又是何许人也?“摩利支”是梵语的音译,其意为“阳炎”——因为光线折射而产生的蜃景,如同空花水月一般。因为摩利支天“不可见,不可捉,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如阳炎故也”。
也就是说,这位摩利支天有一种“隐身”的神通,是超胜于诸天的!所以日本的“忍术”,其实就是以此天为本尊,修持“摩利支天隐身印”而成就了隐身术。
这么说来,《火影忍者》里的许多高手亦是密法的传人呀!更有传说,密宗高僧不空三藏传授给唐明皇的第一个密法,便是摩利支天法,就因为如果修成即可隐形护身。
摩利支天菩萨多有灵验,譬如宋代苏东坡寓居黄州时,因为自己的侄子持诵《佛说摩利支天经》得以旅途平安,逢凶化吉,便手抄此经一部,并记录此事——“侄安节于元丰庚申六月大水中,舟行下峡,常持此经,得脱险难。明年十二月至黄州,见轼,乞写此本持归蜀。眉阳苏轼书。 ”
现今流传更广的,则是不空三藏所译的《摩利支天经》念诵法:
南无释迦牟尼佛(十声)
南无摩利支天菩萨(十声)
我弟子(某甲)归命三宝摩利支天菩萨。
愿护我身无人能见我。无人能知我。无人能捉缚加害我。无人能欺诳责罚我。无人能债我财物。不为怨家能得其便。即说最上心真言曰。
唵 摩利支 娑缚贺(或百声或千声)
王难中护我。贼难中护我。失道旷野中护我。水火刀兵中护我。鬼神毒药难中护我。恶兽毒虫难中护我。一切怨家恶人难中护我。佛实语护我。法实语护我。僧实语护我。天实语护我。仙实语护我。一切处一切时愿常护我。弟子(某甲)娑缚贺。
诵时想菩萨作天女形。璎珞庄严坐莲华上。左手执天扇。右手垂掌向外。作与愿势。若欲见天真身求胜愿者。诵满十万遍佛言。此天常行日月前。日月所不能见。我因知此天名得免一切厄难。
从此经中,我们可知摩利支天神通自在,对于化解妖星彗孛、星宿变怪等障碍简直小菜一碟,千百年来流传甚广,更对道教的“斗姆元君”信仰有所影响。
有人说“斗姆元君”是摩利支天菩萨化身,来摄受道教的信众,也有人说他们本就是一个人在不同宗教的两个身份。
这并非我等凡夫俗子所知,但有趣的是道教典籍《先天斗姆奏告玄科》中,即称其为“虚无妙道十极高真梵龙汉天君紫君紫光金尊至德天后摩利支天大帝”,或许对这种说法有所印证。
3、“防不胜防”的“烦恼系缚”
至于“化太岁”,则是中国的民俗,根据“岁星”的运转周期来推测不同时间出生的人有什么福祸灾祥之事。
这种将人的命运和星辰的运行联系起来的方式在世界各地都有拥趸,一行禅师修述的《梵天火罗九曜》亦详尽此理,据称“一生吉凶,万不失一”。
在佛教的《大方等大集经》中,则讲到有十二兽:
昼夜常行阎浮提内,天人恭敬,功德成就,已于诸佛所发深重愿。一日一夜常令一兽游行教化,余十一兽安住修慈,周而复始。七月一日鼠初游行,以声闻乘教化一切鼠身众生,令离恶业劝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复还行,如是乃至尽十二月。至十二岁,亦复如是,常为调伏诸众生故。
这与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相暗合。
足见持诵摩利支天菩萨的圣号与真言,对“流年不利”的有情而言,确有禳灾除障的加持。然作为正信的佛弟子,更当深明“善有乐报,恶有苦报”的因果至理。
《大方等大集经》中说:
众生暗行,著于颠倒烦恼系缚,随逐如是星宿书籍。仙人!星宿虽好,亦复生于牛马狗猪,亦有同属一星生者,而有贫贱富贵参差。是故我知是不定法。仙人!汝虽得禅,我是一切大智之人。何故不问解脱因缘乃问是事?
也就是说,有的人属相、属星甚至生辰八字都一样,可是贫贱富贵还是不同,由此可知,一个人的命运是他个人所造作的善恶业所决定的,岁星与生辰八字的影响则是次要的助缘,是“不定法”。
有的人一听说流年不利,便心有戚戚,求符念咒来化解,其实,“临时抱佛脚”总不如“勤修戒定慧”来得有用!
尽管说“临时抱佛脚”能让人暂时的断恶修善、忏悔罪业,但许多人不能认识“自作自受”的道理,仍然抱着迷信的心态,即使到了寺院虔诚拜佛,回到家中继续造作恶业,岂不是前功尽弃?应了那句“如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若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而不论是哪个宗教,其初心都是成为漫漫长夜中的灯塔,给人带来光明与温暖,更不应当以“岁星”来吓唬自己、恐吓信众。
听人说,原来明年我也“破太岁”,心里不免紧张起来,但是转念想一想,算上害太岁、冲太岁、刑太岁,再加上水逆、星座、八字、风水,这一生还真是“防不胜防”,没完没了了!
所以佛在开示星宿灾异的化解之法以后,便智慧的追问一句:“你虽得禅,面对正遍知的如来,怎么不问解脱法门,反而问这种星宿命理之事?”岂不是舍本逐末,耽误修行解脱的大事!
佛说“有漏皆苦”,只要还有贪嗔痴烦恼的系缚,就有生死大苦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三灾八难绝不可能避免,必然持续受苦!
不仅仅是《摩利支天经》,诸多佛教的典籍和法门,都有着“恶梦蛊道,五星诸宿,变异灾祸,一切恶事,消灭无余”的奇效。
但密法的本怀,并不是世俗的消灾免难而已,而是通过供养、持诵,来帮助我等忏悔罪业,积聚资粮,身口意业与摩利支天菩萨等大士相应,成就与诸佛菩萨同等的功德,这才不辜负佛祖出世苦口婆心的摄化!
岂不闻禅门常说“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何不安住正念,自有诸佛护念,百福庄严! https://t.cn/R2dUbTD

《金刚经学记》第13章(中)•大愿法师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这一段也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佛陀开示要破除三种心病——我执病、法执病、空执病。

前面的经文已经讲到要无我人四相,无法相,无非法相,这段佛陀进一步开示说:“为什么要空掉诸相呢?”

因为如果心有取相,就是执著于迷识四相,是我执病。如果取法相,就是执著于迷智四相,就是法执病。那么,更进一步,空掉我执、法执,还是不究竟,连空相也要空掉,所以说〔若取非法相〕就是指虽然不执著于我,不执著于法,已经了达我空法空,但还是有一个空相,这个空法未离,还是执著于迷智四相,这一种佛经上称之为顶堕细障,修行已经去到一个高度了,但还是没有见性。禅师说:“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要证我空法空还容易,要能并空亦空,证得俱空就不容易。

长沙景岑禅师就有一首偈子说:“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法未为真。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刹土现全身。”所以有句俗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源头就是景岑禅师这首偈子。是说一个人空掉一切,他立足点只是一根竹竿上面那一点点了,你要叫他站的那一点也不要了,百尺竿头重进步,这一点也把它跨出去。

一般人还有一点执著,凡夫心总要抓住一点东西,他担心这一脚跨出去什么都没有了,掉下去就粉身碎骨,其实是什么?我空了,法空了,还是会执著有一个空相,放不下。还有一个法碍执,执著于这个境界,所以要叫我们“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刹土现全身”。并空亦空。

所以这一段经文里有三个取字〔若心取相〕、〔若取法相〕、〔若取非法相〕就是指众生的三种心病,我执病、法执病,就是要用我空和法空之药来治疗。空病是执著于药所成,病好了药也要把它扔掉,才是真正的实相般若全体显露,真如佛性全体现前,才是真正的十方刹土现全身。

所以说要明心见性,不能着相,不能离相,不能执著于万法实有的相,也不能执著空无的相。所以说不著相不离相才容易见性。

凡夫众生执著于我,二乘执著于有个法,乃至于法空以后还会执著于有一个空相,还有一个法碍执,这些都是有执著。修行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不执著,不能着相,不能离相。

那若巴尊者曾经说过:“显现不会遮障,执著会成障碍。”万法的一切显现并不会障碍我们。金钱不是问题,对于金钱的执著就会障碍你;世间的一切都不是问题,对于这个的执著才会成为问题;名利也不是问题,对名利的执著会成为问题;情感也不是问题,对情感的执著也会成为问题。所以要知道,显现不会遮障,执著会成为障碍。

莲花生大师也说:“外境本身并无过错,因为执著才成障碍。你若了解那执著于外相的念头就是自性,此念当下解脱。”

•第二个重点,要能破除疑惑。为什么〔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前面有一个我见,当然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我们好理解。为什么有这个法相?也会有我、人、众生、寿者呢?

法相:就是执著于法是实有,就属于法相,是增益谤。禅宗里指导人参禅,说要离四句,绝百非。离四句就是不能有增益谤,不能有减损谤,不能有相违谤,不能有戏论谤。你执著于法相就是增益谤,增益而有的遍计所执。

非法相:执著于法空无,就是属于非法相,是减损谤,是减损而有的遍计所执。《首楞严》上批评说:“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还是一种遍计所执。

那么,“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执著于法是实有的。那么有能取的法就是著我相;有所取的法的境界就是著人相;所取种种法相,丛生繁复,不断滋生就是著众生相;种种法相相续不断就成为寿者相。

所以说,能取呢,取法相,就有我相。所取就有人相,相丛生就是众生相。相不断就是寿者相。

•第三个重点,解释〔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是什么意思呢?

“是故”就是所以的意思,所以真正行持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人,不应取法,不应堕于有法的执著,不应执著于万法实有的相,也不应执著于空无的法相。

《中观四百论》说:“愚宁起我执,非说无我理。”就是说对于智慧不够的人,宁可让他们有我执,千万不要对他们讲无我空性,让他起一种空执那就更麻烦,那个病就更难治。

有些人根机不够,他空腹高心,读了两句《金刚经》、《坛经》就到处夸夸其谈,老是说什么都不要执著,其实他就是取非法相,妄谓不著戒相。不知全堕破戒相中,妄谓不著福相。不知全堕众罪相中。他认为自己是修般若法的人。

有些人佛法没有学通,老是在佛教里找很多的理论来作为自己的挡箭牌,作为自己懈怠、懒惰、不肯好好持戒、不肯好好修福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这样会让自己堕落啊。

没有证悟空性,讲那些空头理论是著非法相,就说“小小戒可舍”。不是这样的,要能生惭愧心。如果没有真正证悟空性,开口闭口都是说不著戒相,就是堕在破戒相中。开口闭口就说我是修般若的人,不需要去做那些事相上的供养,不需要去执著于这个福相,就是堕在罪相之中。

所以我们要知道,“空”本来是对治我法二执的药,如果执著于空,药就反而成为空病,那就非常难以医治了。比如百丈禅师度野狐的公案,野狐几百生以前曾经也是一个禅师,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他答一句:“不落因果。”便堕落野狐之身,后来还是百丈禅师给他下一句转语:“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这个野狐豁然大悟,才能真正脱离野狐之身。因此不可以取非法相,说不落因果就是堕在非法相里面了。

所以永嘉禅师在《证道歌》里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古德也开示我们说:“宁可著有,如须弥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许。”如果是著有来好好地持戒修福,终有一天他清净了,有机缘能闻到般若法,能解脱,起码还能在人天善道之中,将来还有机会再闻佛法。但如果著空,取非法相,那糟糕了,堕落了。

关键是要破执著,如果不执著,有相也不妨碍。如果是起执著,执取空也成为障碍,所以说“有是即空之有,空非离有之空。”本经处处说不取著,不能执著,同时也处处都在说要不断灭,于法不说断灭相。

https://t.cn/Eb6uQep

[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刘宇宁燕子京|刘宇宁珠帘玉幕刘宇宁魏劭|刘宇宁折腰刘宇宁书卷一梦|刘宇宁南珩|刘宇宁离十六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宁哥|
  • #云海YunHai[超话]# 【娱公告】 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与“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三周年,缅怀逝者,大爱长存。 请大家务必谨
  • 每日一文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象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
  • 在药剂师的询问之下,小女孩的妈妈只好忍住眼泪解释,女儿是肺动脉高压患者,吃了药可以救命!在药剂师询问之下,小女孩的妈妈只好忍住眼泪解释,女儿是肺动脉高压患者,吃
  • 我被他突如其来的质问搞得火大,不由冷斥:「陈砚,请你注意言辞,我没有装失忆,跟你也不会有什么未来!等他走近了,我决绝而坚定地开口道:「陈砚,你就当我假装失忆了吧
  • ❤️推荐几家喜欢的银座甜品店 (图1-2)第一家:OEZ LOUANGE TOKYO le musée :東京都中央区銀座1-9-5↓営業時間 10:00-19
  •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征稿期刊类别:SSCI审稿周期:3-5个月出版时间:2024年12月ISSN:2
  • 作为韩彬的中国粉丝,从bp赛时到现在,由于公司从不处理这些内容,于是anti们便愈加放肆抹黑他、数次联动几十个营销号同时发布他的谣言一步步到现在,而这些澄清竟然
  • 你们看过那种视频吧,有的老人看孩子,心思敏感,总怕自己是被支使,自己是被利用的,自己的劳动是免费的,给你许多情绪垃圾,你不知道要怎么用物质补偿他们,不知道要怎么
  • 到底谁说作品不好了 一个个的粉丝没有应激我看是你们这群路人最应激 白嫖听几首歌拿自己当盘菜了在这里指点江山散发die味年少看过各种言情小说晋江文学都是长大以后的
  • 小轩中烹茶且听风雨,乱嘈嘈急切切,时缓时急,合心意处只做是天上曲,过耳遂生出无尽意。虽说但不是很合我胃口吧但我也吃太撑了然后扫了个小黄车骑到了钟楼街听歌儿去了,
  • 作为新一代的妈妈们,早已不是碎碎念、沧桑等的代名词,不说个个都是辣妈,对于时尚也有自己的品味理解,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八一八五位时尚萌妈对于时尚必需品腕表的搭配,
  • 英德以下是山高水窄的浈阳峡,本身就是易集难泄的漏斗地形,就算浈阳峡下游的飞来峡水坝闸口全开,全力泄洪,远水救不了近火,也难解英德之困。真到了万不得已,保珠三角的
  • (17年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人听田馥甄的版本,所以人都在听张杰的嗯……两三年之后,张杰又带火了一首神曲的原唱)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期的其他所有歌曲,播放量达到张杰的
  • ”        哼,傲娇小齐,就知道他超爱的,于是你又默默环上了他的腰,如果这时去看齐司礼的脸,便能看到某人得逞之后得意的笑。” “我看是某人一直心心念念,
  • 例如:He stood among the crowd. 他站在人群中。Among 也有相同的用法:They finished the work among t
  • ➡️(25-18,25-18,21-25,25-21)个人技术统计:松下黑豹:▪️西田有志21分(35中19、1失误、1拦1发、成功率54%)▪️杰斯克18分(
  • 他婚后发现生活并非想象中美好,而在外面的世界,他又遇到了风情万种的孙柔嘉。他们渴望在新欢身上找到不同的体验,打破生活的单调,重新点燃内心的火花。
  • 西铁城作为一个通过日本腕表的石英改革而飞速发展起来的腕表品牌,它的石英表具有着出色的性能,下面我们就将一款喜帖城的石英腕表介绍给大家。伯爵石英表机芯图片[腕表时
  • 8️⃣:胖猫被原生家庭吸血吸到失望,遇见谭以为是遇见了光,全身心的付出,但谭竹某地女人应付不了这么复杂的家庭状况提出分手,导致了胖猫绝望,胖猫把最后的钱留给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