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句话: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人到中年,历尽世间喧闹浮华,才明白克制欲望、回归本真生活的可贵。
精减物质,让心灵富足;
降低过剩的欲望,活得张弛有度;
舍弃无效社交,提升自身的价值。
中年以后,学会过低配的生活,才能内心更丰盈、生活更从容。
当你能克制自身欲望,不受外物影响,才能真正的回归本心,感受生命的真谛。

#推文[超话]#
这一生山高水长,爱字不值一-提,城市拥挤,人来人往,你要我做来去自如的风,可我相思干百回,却只想看你这雪山为我皑皑。

有你常在,我才能在爱里盛开。

任世间鼎沸喧闹,我独最爱在你身边看月落日升,月亮落下,绯色黎明,那时我开始爱你,直至夜幕垂垂,漫天繁星也有你送我的一颗,因为爱你,才爱人间。

——绯色黎明

《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啊啊啊啊啊我哭到心碎 先是看小枫和李承鄞隔了一扇门,李承鄞回忆之前甜甜的那几分钟,我就哭到喘不上来气,然后看顾剑死,我虽然很烦他,但是他万箭穿心那段,把阿渡护
  • 【“四特东方韵杯”全国大学生品酒大赛(江西赛区)初赛火热开启】近日,“四特东方韵杯”2019全国大学生品酒大赛(江西赛区)初赛火热开启。来自江西多所高校的224
  • #山东鲁能# 中文队名 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 外文队名 Shandong Luneng Taishan Football Club 运动项目 足球 角逐赛事
  • 「专家提5年后中国成发达国家 30年后赶超日法」据新浪财经报道,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李稻葵22日在北京发布了
  • #宋词三百首# #卷四·北宋词#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代: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
  • 托付式恋爱,就是说你完全依赖着他,感觉自己是完全依靠着这个男人,只要这个男人离你远一点,你就连安全感都没有了,这种就是所谓的托付式恋爱,这种恋爱,往往是在婚姻中
  • 丑年生人肖牛 子时生人春风吹大地,草长牧牛肥。 丑时生人生平为温称,有志在园林。 寅时生人欲贪岩下草,忽遇虎相遭。 卯时生人芳草萋萋地,闲游在人间。
  • 昨天进行了公司文化培训。对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做旅游体验师的决心 我是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对旅游方面多多少少有些接触。兼职旅游体验师并不是为了提
  • 子平八字,梅花易数,梅花风水玩的好,会有很多人找你合作,或者请你当顾问,吃饭的时候某个房地产开发商说最近小人多,总是找他麻烦,他现在焦头烂额,如果你会易经,你会
  • 【涧河派出所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行动】为坚决贯彻落实分局《公安杏花岭分局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精神,切实开展好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改善我区环境空气质量
  • 【公安杏花岭分局举行全警礼仪队列集中训练启动仪式】 开展大练兵活动是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新时代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是不断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
  • 【为找男友奇葩女子报假警 称男友前妻是“杀人犯”】#太远身边事#太原一对情侣吵架斗嘴,为找回负气离开的男友,女方竟然拨打报警电话谎称男友的前妻是杀人犯。9月8日
  • 新中国外交史本就如同共和国成立一般历经风云变幻,每一次重大事件也都在伟人们的睿智与大局观下变得意义深远。看电视剧#外交风云# 的最直观感受,除了史诗级的宏大视角
  • #合肥领养[超话]# 有偿领养,有意者请私信,因工作原因无法照顾,所以现有偿低价出售,乳色(凯米尔色)美短,稀有色,粘人可爱脾气好,性格软萌听话,十个月大,疫苗
  • 数字化转型当下,企业的可持续生产也迎来了新动力。预测性维护、数字服务平台,数字孪生,3D 打印、机器人等新服务、新技术的应用赋予了企业“降本、节能、增效”的新内
  • #MANLIBRIDE高级订制&品牌# #Nicole + Felicia# SS20 携手Rihanna指定摄影师Dennis Leupold、精灵超模Je
  • 雷摄影招聘:为什么还招聘?是因为无论市场怎么样!雷摄影越来越强! 沙场秋点兵!服务供不应求的市场! 雷摄影需要贤才!期待你的加入!新娘顾问10名,高级摄影师
  • #分手后教你怎样挽回[超话]# 情感心理学男人分手前 一般男人想跟你分手,都会有一些先兆,因为男人天生含蓄,也不喜欢主动提出分手,他们一般都会使用同一种手段,
  • 我​比​较‎喜​欢​的‎美​容​大​师‎之一‎ 日本​的‎美‎容​教母佐伯千津 她在秋‎季​保‎养​中提到‎: 如​果​你​还‎在‎用​卸‎妆‎油的​话,停止吧
  • 一开始看到配图这条心里还想着抽个时间稍微再说一下什么的,结果发现不仅发了这么条po还unfo了我(也好,省得亲自动手删),这是主动给自己打上“同类”的标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