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演说念佛之无上大利

有人问寿公,念佛有何利益?寿公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1是众生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

2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

3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

4是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

5如十方虚空之无际,是广大一性之圆明。

6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

7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

8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

9即是化佛,即是本师。

10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11诸大善信,但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

12在怀莫教失落,

13念念常现前,时时不离心;

14无事也如是,有事也如是念,

15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

16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

17如是一念分明不失,又何必觅归程。

18所谓,一句弥陀佛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宁不信乎!宁不念佛乎!”

一、众生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

有其因必有其果,五戒为人,十善生天,四禅八定生色无色界天,如是功行已经很难,然尚未出世,还在轮回升沉中,如《正法念处经》言:

无始生死中,业网覆世界;

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

《涅槃经》言:

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若能专称弥陀佛名,则不论圣凡善恶,皆能往生弥陀净土,不但脱离轮回,且能广度人天,岂非出世之妙道(不可思议谓妙),成佛之正因(非邪定、不定谓正),如昙鸾大师言: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法照大师言:

但能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瓦砾”者废物也,指三界凡夫,“金”者黄金也,指成佛作祖。只要念佛,必得往生净土,即得超凡入圣、成佛作祖;无上大利,焉可思议!善导大师言:

誓到弥陀安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

二、三界人天之眼目,明心见性之慧灯

有眼无灯不见,有灯无眼不视,念佛能脱三界业系,功德远胜五戒十善四禅八定,故念佛是人天眼目;若不念佛,则人天如盲,不见出离之妙道。善导大师言:

念佛即是涅槃门。

法照大师言:

念佛成佛是真宗。

故念佛即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慧灯,若不念佛,成佛何期?

是故:能知念佛往生,虽愚亦智;不知念佛往生,虽智亦愚。印光大师言: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

三、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

虽一生未遇佛缘以学佛,未遇善缘以行善,唯遇恶缘以行恶,临终狱火突至,一称名号,火化红莲,诸邪业系不碍,群魔冤亲远避。

可知:念佛音声,如狮子吼,狮子一出,百兽潜迹。

亦如:一灯入室,长暗顿明;一佛当令,群魔退听。

善导大师言: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四、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

一大藏教所说之法,总言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皆纳于一句弥陀名号,弥陀一句,总持八万四千。故弥陀名号是万德之所归,如法然上人言:

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

古德结言: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故弥陀名号是大藏之骨髓,是总持之要门,是出世之妙道,是成佛之正因,是人天之眼目,是见性之慧灯,是三宝之结晶,是万德之所归。印光大师言: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

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脚注。

五、十方虚空无际,广大一性圆明

弥陀名号,名即法体,名体不离,名体相即,且三身即一身,依正一如,故但念佛名,功德如虚空,广大无边际,真如一性之圆明,不离名号故。法然上人言:

至极大乘意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他力难思巧方便,使一称超过众善。知识广赞,猛火为凉风;善友教称,金莲如杲日。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

六、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

人天长夜,宇宙黮暗,唯无量光佛是明灯,念佛可破三界之长夜。

法无高下,对症则良。但念弥陀,虽不断见思二惑,亦出生死,且生涅槃之极乐。故念佛是超凡入圣成佛作祖之良方也;五浊凡愚,无此良方,生死焉脱!

七、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

六道苦海,唯佛能渡。一沙虽轻,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达彼岸。

三界长夜,五戒十善四禅八定,尚未能出;但念弥陀,十万亿程,一念即至,古德谓之径中径又径也。

八、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

禅家极智慧而明心见性,常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然与弥陀及其净土相较,何啻天渊。以弥陀及其净土,乃经五劫之思惟,永劫之熏积;吾人即虽明心见性,尚未三祇百劫,况乎五劫永劫之弥陀!然若但念弥陀,往生其土,则光明寿命,同佛无异。

九、即是化佛,即是本师

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一而二,二而一,名体一如故。

法身无形无声,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为度众生,垂名现形,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之万德洪名。

故弥陀名号,是弥陀化身也,亦是念佛人之本师本佛本尊也;离弥陀名号,何处觅弥陀,何处见本师乎!

十、最尊最上妙门,无量无边功德

《大经》言: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阿弥陀佛,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小经》言: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十一、诸大善信……

五浊恶世,皆是恶人,以有三毒故,所修善行,皆不真实。

《地藏经》言:

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昙鸾大师言:

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印光大师亦言:

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唯有念佛,《小经》赞言:

善男子、善女人。

《观经》赞言: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十二、在怀莫教失落

念佛人与佛同在同行同出入,念佛人与佛机法一体不离。善导大师言: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

《观经》言:

佛入我心,我入佛心(取意)。

是故念佛人,念佛是其生命,是其人生,是其生活。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既是念佛人,即如善导大师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一向”与“专”,显示“不兼余”,亦即不兼念余佛余咒以回向,不兼修余行余法以求生。

无论何时、何地、何缘,闲忙顺逆,苦乐生死,悉皆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步步、声声、念念,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大师言: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印光大师亦言: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

十八、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但能专念弥陀,不别杂行杂修,则净土莲华日灿,金台身影常辉。

已非娑婆凡夫,已是极乐圣数;一旦报谢娑婆,弹指即生西方。(转载.)

修德积善,是解决修炼中诸多魔障的唯一方法!
1、依丹道修炼学说而言,人的真性乃先天祖炁所来,而先天祖炁,乃大乙鸿蒙一炁所分,乃天地宇宙万物共有之道体具体在吾人身之德性。因此说,人之先天祖炁,人之真性原本是氤氲一团,乃太和融融之物,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与天地相合,与万物相生,相融相通,何分彼此。
待人下生之后,因形体结构之局限与制约,使吾之先天祖炁、先天真性,分散为各种后天神识作用,分散为各种后天气质之性。如:五脏六腑各有其不同之特定作用与秉性,耳眼鼻舌身意各具有其功能与特性。

且各功能秉性,后天神识皆以“已”为出发点,各逞其性,失其团结和善之机,更由于外界各种物质之诱惑,刺激吾之感官,触动其心神,使其产生各种欲望、妄想,刺激各种神气欲加各逞其性,背道而驰,相互戕害,使吾先天祖炁消散愈快。

而修炼丹道之目的在于清虚自守,使吾之五脏六腑之气氤氲纽作一团,能相生相化,使神气合一,阴阳相调,水火既济,使五官混合为一;使吾之后天神气终究化为一炁,而不分彼此,凝结一团,终归于先天状态,最终与先天一炁,遂感而通,盗取天地之机。

由上可知,炼丹贵在一个和合凝聚,而后天物欲之性乃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各逞其性,主旨在于分,在于离,在于发扬各自之个性。因此说,修德乃丹道修炼之重,此并非徒唱调之事,而是实修实证之结果。因为修德也就是培养太和生机,于已身内而言,就是要五贼各忘其个性,不以“自我”为出发点,团结一起,相生相化。如此,自然神气合一,终究化为一炁而天人感通。若不如此,五贼皆以“自我”为出发点,各逞其性,互相戕害,岂不使神气愈加分离,而终被天地所夺。故此于自身内在实修而言,修炼者要修德,必须使各感官之性浑然忘却,混然为一方可也。《道德经》云:“天道不亲,恒于善人”至哉乎!斯言!

《黄帝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究其内涵实质,这一切内在气机之变化,莫不是人之各种神识之性,因受环境之影响而各逞其性,未能合一之结果。故此说,从大的全局要用和善之诀,要修德。也就是说要用忘我合一之法,使其后天气质,各种识神之性,归根返本,互生互化,不各逞其性,互相戕害也。修炼者要修德,这并非言语理论上的事,而是实实在在之功夫。真所谓德正心安,心安气顺。只要心中有一股太和之气象,则修炼易于反掌。

2、修德也就是摒弃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也就是忘我,也就是助人为乐。唯有助人为乐,方可在生活日用之际亦可做到忘我之境界。多做好事,与众人合一,以期培养自己柔弱、不争、谦虚、仁慈、祥和、善与人同的合一思想。这样,通过如此种种外在手段,使吾人心死而道心生,使吾一股太和之生机充盈于胸中,身内自然神气合一,进而性命合一,天人合一,与道合一。

内在之修炼于外在之变化有微妙相连之关系。外在若修德存善,有合一之思想,内在神气自然亦合为一体,五贼归根返本,归于先天祖炁,凡修炼至一定层次境界者,均可知在静定功修中,均可体验到吾之身心与万物默默相连、相合、相融、相生之生机。万物与我本是一体,万物尚且与我同为体,不分彼此,又何况与我相同之人类乎?因而,可以知晓在争名夺利中损人利已亦是愚蠢之事。

《易》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默契上文所言,当知此语真义。又常见丹经言修德在修炼中之重要性。张三丰祖师云:“丹道以阴功为本,德行为基”。徒知炼丹,不知积德,终是舍本逐末,无济于事。所谓道基深厚,或言根基深厚者,其实乃是言其人德行如何,若生性仁慈,充满一股详和之气,自然,也有好为人善之德,为人处事,皆以与人“合和”点出发,浑然忘我,使我与人与天地万物浑同一体,此时已暗合丹道修炼之天人合一思想。

故此,道功易进而少魔障阻挠。而有一些修炼者,修炼很长时间,功夫仍是停滞不前,此皆乃缺乏功德缘故。因为丹道修炼于内修而言,必使吾各种后天神识,后天气浑合一体,归于身内阴阳二炁,阴阳二炁合为一体归于先天祖炁,于外修而言,必使吾先天祖炁与天地万物相融、相合。若你自私、自利,必定使自我各五官六识之后天神识各逞其性,以“己我”出发,不能相融。故此,功修难进也。

3、同时,丹道修炼是以老庄哲学为指导,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大家皆知,丹道修炼主要是天人合一,天人连成一炁,使自我可以盗取收集太虚之元气点化身之阴质。而修德,就是浑然忘我,与人为善,与物为善,故此暗合丹道修炼天人合一思想。若不能修德,皆以自我出发,隔绝了与万物相连相生之生机,如此又何谈天人合一。天人本是连成一体的,无论不炼丹或炼丹,无论坏人或善人,大家皆是生活在大道所主宰的天地宇宙之中,故曰:“天道无亲。”而修炼者以德为基,清虚自守,无为而化,自然可利用天人缕缕相连之生机而升华自我,而未修德者,以自我为出发,自然断绝了天人缕缕相连之机,而自毁前程,故《道德经》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非天道有亲疏之分,实乃善者自然有得,不善者自毁生机也,诸同好悟之!

现再进一步而言,丹道修炼,一方面在于跳出五行之外,不受造化所制,在于超脱红尘,因此暗暗隐藏着为己之思想,分离超脱于同类,分离超脱于万物之上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始终行“合一相融”之法诀,吾与同类合一,吾与万物合一,吾与天地太虚合一,因此,又暗暗隐藏着舍已之思想,以上两个极端不免互生冲突,有难以调和之矛盾。故此修炼之人必定在修炼中有诸多魔障患难,而解决此冲突唯一之法,就在于修德积善。

凡功修进一步,即吾异于世俗一步,超脱世俗一步,故又必须行善忘我,以期调和分离超脱之矛盾。这样,功修进一分,德亦须进一分,如此功精进,日有新进。历史上很多高真大隐每患德行不够,故不敢修炼。如三丰祖曾患家贫无财,不足以广积善德而自危。后得火龙真人外丹炉火,黄白之术而广积阴功,伍冲虚未内修丹道之先,即精研外丹之道,烧外丹近六十余次,丹成乃点石济世,广积阴功。很多祖师在未内炼之先皆积功累行,直至做到吾无欠于世人,世人亦无欠于我,坦坦荡荡,无牵无挂,遂下手兴工,以了生死大事。

综上所述,修炼丹道必须积德之原因大致有三。其一:于自身内部而言,修德可使内五贼和合为一,不各逞其性而能够相生相化,此谓内天机而言;其二:于修炼者与外在因素而言,修德可以人心立死,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能够天人相通,天人合发,隔碍潜通也,此谓外天机而言;其三:通过修德,可以调和超脱与合一,为己与忘我之间的矛盾,此为内外阴符而言。 https://t.cn/RxmhQma

修德积善,是解决修炼中诸多魔障的唯一方法!#传统文化#

依丹道修炼学说而言,人的真性乃先天祖炁所来,而先天祖炁,乃大乙鸿蒙一炁所分,乃天地宇宙万物共有之道体具体在吾人身之德性。因此说,人之先天祖炁,人之真性原本是氤氲一团,乃太和融融之物,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与天地相合,与万物相生,相融相通,何分彼此。

待人下生之后,因形体结构之局限与制约,使吾之先天祖炁、先天真性,分散为各种后天神识作用,分散为各种后天气质之性。如:五脏六腑各有其不同之特定作用与秉性,耳眼鼻舌身意各具有其功能与特性。

且各功能秉性,后天神识皆以“已”为出发点,各逞其性,失其团结和善之机,更由于外界各种物质之诱惑,刺激吾之感官,触动其心神,使其产生各种欲望、妄想,刺激各种神气欲加各逞其性,背道而驰,相互戕害,使吾先天祖炁消散愈快。

而修炼丹道之目的在于清虚自守,使吾之五脏六腑之气氤氲纽作一团,能相生相化,使神气合一,阴阳相调,水火既济,使五官混合为一;使吾之后天神气终究化为一炁,而不分彼此,凝结一团,终归于先天状态,最终与先天一炁,遂感而通,盗取天地之机。

由上可知,炼丹贵在一个和合凝聚,而后天物欲之性乃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各逞其性,主旨在于分,在于离,在于发扬各自之个性。因此说,修德乃丹道修炼之重,此并非徒唱调之事,而是实修实证之结果。因为修德也就是培养太和生机,于已身内而言,就是要五贼各忘其个性,不以“自我”为出发点,团结一起,相生相化。如此,自然神气合一,终究化为一炁而天人感通。若不如此,五贼皆以“自我”为出发点,各逞其性,互相戕害,岂不使神气愈加分离,而终被天地所夺。故此于自身内在实修而言,修炼者要修德,必须使各感官之性浑然忘却,混然为一方可也。《道德经》云:“天道不亲,恒于善人”至哉乎!斯言!

《黄帝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究其内涵实质,这一切内在气机之变化,莫不是人之各种神识之性,因受环境之影响而各逞其性,未能合一之结果。故此说,从大的全局要用和善之诀,要修德。也就是说要用忘我合一之法,使其后天气质,各种识神之性,归根返本,互生互化,不各逞其性,互相戕害也。修炼者要修德,这并非言语理论上的事,而是实实在在之功夫。真所谓德正心安,心安气顺。只要心中有一股太和之气象,则修炼易于反掌。

修德也就是摒弃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也就是忘我,也就是助人为乐。唯有助人为乐,方可在生活日用之际亦可做到忘我之境界。多做好事,与众人合一,以期培养自己柔弱、不争、谦虚、仁慈、祥和、善与人同的合一思想。这样,通过如此种种外在手段,使吾人心死而道心生,使吾一股太和之生机充盈于胸中,身内自然神气合一,进而性命合一,天人合一,与道合一。

内在之修炼于外在之变化有微妙相连之关系。外在若修德存善,有合一之思想,内在神气自然亦合为一体,五贼归根返本,归于先天祖炁,凡修炼至一定层次境界者,均可知在静定功修中,均可体验到吾之身心与万物默默相连、相合、相融、相生之生机。万物与我本是一体,万物尚且与我同为体,不分彼此,又何况与我相同之人类乎?因而,可以知晓在争名夺利中损人利已亦是愚蠢之事。

《易》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默契上文所言,当知此语真义。又常见丹经言修德在修炼中之重要性。张三丰祖师云:“丹道以阴功为本,德行为基”。徒知炼丹,不知积德,终是舍本逐末,无济于事。所谓道基深厚,或言根基深厚者,其实乃是言其人德行如何,若生性仁慈,充满一股详和之气,自然,也有好为人善之德,为人处事,皆以与人“合和”点出发,浑然忘我,使我与人与天地万物浑同一体,此时已暗合丹道修炼之天人合一思想。

故此,道功易进而少魔障阻挠。而有一些修炼者,修炼很长时间,功夫仍是停滞不前,此皆乃缺乏功德缘故。因为丹道修炼于内修而言,必使吾各种后天神识,后天气浑合一体,归于身内阴阳二炁,阴阳二炁合为一体归于先天祖炁,于外修而言,必使吾先天祖炁与天地万物相融、相合。若你自私、自利,必定使自我各五官六识之后天神识各逞其性,以“己我”出发,不能相融。故此,功修难进也。

同时,丹道修炼是以老庄哲学为指导,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大家皆知,丹道修炼主要是天人合一,天人连成一炁,使自我可以盗取收集太虚之元气点化身之阴质。而修德,就是浑然忘我,与人为善,与物为善,故此暗合丹道修炼天人合一思想。若不能修德,皆以自我出发,隔绝了与万物相连相生之生机,如此又何谈天人合一。天人本是连成一体的,无论不炼丹或炼丹,无论坏人或善人,大家皆是生活在大道所主宰的天地宇宙之中,故曰:“天道无亲。”而修炼者以德为基,清虚自守,无为而化,自然可利用天人缕缕相连之生机而升华自我,而未修德者,以自我为出发,自然断绝了天人缕缕相连之机,而自毁前程,故《道德经》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非天道有亲疏之分,实乃善者自然有得,不善者自毁生机也,诸同好悟之!

现再进一步而言,丹道修炼,一方面在于跳出五行之外,不受造化所制,在于超脱红尘,因此暗暗隐藏着为己之思想,分离超脱于同类,分离超脱于万物之上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始终行“合一相融”之法诀,吾与同类合一,吾与万物合一,吾与天地太虚合一,因此,又暗暗隐藏着舍已之思想,以上两个极端不免互生冲突,有难以调和之矛盾。故此修炼之人必定在修炼中有诸多魔障患难,而解决此冲突唯一之法,就在于修德积善。

凡功修进一步,即吾异于世俗一步,超脱世俗一步,故又必须行善忘我,以期调和分离超脱之矛盾。这样,功修进一分,德亦须进一分,如此功精进,日有新进。历史上很多高真大隐每患德行不够,故不敢修炼。如三丰祖曾患家贫无财,不足以广积善德而自危。后得火龙真人外丹炉火,黄白之术而广积阴功,伍冲虚未内修丹道之先,即精研外丹之道,烧外丹近六十余次,丹成乃点石济世,广积阴功。很多祖师在未内炼之先皆积功累行,直至做到吾无欠于世人,世人亦无欠于我,坦坦荡荡,无牵无挂,遂下手兴工,以了生死大事。

综上所述,修炼丹道必须积德之原因大致有三。其一:于自身内部而言,修德可使内五贼和合为一,不各逞其性而能够相生相化,此谓内天机而言;其二:于修炼者与外在因素而言,修德可以人心立死,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能够天人相通,天人合发,隔碍潜通也,此谓外天机而言;其三:通过修德,可以调和超脱与合一,为己与忘我之间的矛盾,此为内外阴符而言。 https://t.cn/Evk4ev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超话]##易烊千玺二十又一盛意相与# 现在是11月27号的22:24 突然想对你写一些话 也是攒了很久一直没有说的话好久没写过这种长文字了 上一次写
  • #每日一善[超话]#[小雪人]#阳光信用# [小雪人]#每日一善# 静静一个人,寻一处清幽,觅一处份静谧,默默听风,静静听雨,让那烦扰的心事,在风中飘散,在雨中
  • 愿我们所有人一生都有善友相伴,做着赤诚的梦,收获遍野的烂漫。       若水的时光里,最美的相逢在心灵。
  • ”张冬锋说,家里以前就是开餐厅的,但当时的他对餐饮行业不太了解,直到退伍后,自己在饭馆里帮忙,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他对餐饮行业有了基本的了解。”张冬锋回忆,因生
  • 工作对接客户比谈恋爱还要难从最初的拒绝私下沟通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困难重重错误百出到今天为止不间断私下可以无障碍沟通相互理解文化差异当收到客户圣诞祝福那刻莫名的心
  • 昨天和今天的快乐(和阳哥 和➕➕)虽然上班挺累的但是也有很多乐趣一开始也很好奇我一学保险的为啥让我每天研究那么多医学知识现在想想挺实用的今天临时被cue做工作汇
  • 如果弄懂了分时图的这两条线或许能帮你判断股票进场和离场的关键时机,今天就把这七个分时做T技巧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所有股民,建议抓紧收藏,白线是当天的实时价格,也叫分
  • 不可能让世人看到袋子里装什么,所以让很多人看明白你,你立世的能量就会少。✨ 提前告别以前的自己,以后就叫岚佑乐啦 笔名岚佑乐,是个文手 会在长佩写一些原创
  • 因为成为情侣后,我们一直在解决问题,他似乎喜欢揪着前面发生过的 隔阂和矛盾,不放过我,也不放过那段感情,他无法不提旧帐,让我觉得这个人太有自己主见,在一起我们不
  • #凛遥[超话]#刷个微博是真无语,明明是凛遥/遥凛的场合,每次都有zl/zy党在下面ky,就这么可怜吗,一定要去对家那里抢糖吃[泪][泪]明明是运动番总有人吵着
  • —❀❀❀❀❀╭︻︻︻︻︻︻︻︻︻︻︻╮ ╰︼︼︼︼︼︼︼︼︼︼︼╯平安喜‮,乐‬得偿所愿—#圣诞节[超话]##圣诞节##圣诞节九宫格##九宫格##平安夜圣诞节快
  • 我好像一直停留在至少五年前的时光里,我依旧会被一些小事情影响心情,爱哭爱委屈爱发小脾气,也依然会被身边美好的一切所感染,嘻嘻哈哈爱闹爱笑,喜怒哀乐在我的身上自然
  • #谭小V的千天晨跑两公里计划# 视频打卡之前用的都是佳速度APP里的数据,既然佳速度APP暂时崩了,那就等它修复好了再发视频打卡吧[喵喵]#平安夜圣诞节快乐#今
  • 你毕业之后,本来进入医院工作是最好的,但是因为你的错误选择耽误了美好的前途,从侧面也反映了你的事业运势是不好的,加上命局伤官见官的,说明人际关系不好,易犯小人的
  • 用无滤镜的图片来呈现和记录风景,你会发现,和旅游博主去的好像不是同一个地方似的。关于爱情:双向奔赴,有你的地方才是我的港湾#日行一善[超话]#[给你小心心]#阳
  • 高血压患者不能生气,那么快乐就是减压的良方,血压对于情绪变化特别敏感,助人为乐,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从而降低血流的压力。纠结于不快乐的理由,忽视
  • 嘉慧多謝前輩胡鴻鈞在拍攝過程幫她不少,但又經常藉故作弄她,說:「今次我獻出熒幕初吻,但拍攝時他仍整蠱我,一直講爛gag,問我舒不舒服,他的嘴好不好錫,我都緊張到
  • 尽管她17岁进入演艺圈,在34岁时就完全息影了,但是她所留给大众的荧幕经典形象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威武][赞][中国赞](来源:木子班副)#历史##历
  • 如今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不可避免,如何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形态,化解风险、避免矛盾,协调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当下需要直面的问题。有些人觉得“沉没成本”反而会套牢自己
  • 所以说,现在的乘用车市场应该是竞争更激烈了,日系车加快了销量增长的步伐,而德系车的赢面依然在,并且越来越追求高质量。也正因此,8月份的豪华品牌销量已经飚到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