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

或许我们应该是中国第一代从小受欧美文化熏陶的一代了。从90年代开始,各种大片里的高楼林立,摩登现代,纸醉金迷的场景把一个让人感觉富可敌国几乎没有一个词可以准确形容它的好的小岛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那时候中国还很穷,不说我生活小城市,哪怕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种现在看起来和发达国家无二样甚至更漂亮的的顶级大城市里超过20层的高楼都是让人仰望称奇的东东,因此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曼哈顿岛上那一望无际的摩天大楼群带给人的震撼,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人类科技,工业文明的伟大。因此,从小我就有了一个莫名的小心愿,长大了要去看看纽约,要去看看曼哈顿,要去看看那些老一辈人挂在嘴边的资本主义的腐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在随后的成长岁月里,曼哈顿一直在各种电影和新闻里保持着在我眼前出现的频次和热度,911时,还不由得感伤了一下,很遗憾的想…….就算以后去也看不到著名的双塔了。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2012年,经过了12个小时的飞行,我终于踏足了这个从小心驰神往的地方:纽约。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前前后后去了4次纽约,甚至还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曼哈顿岛从上到下用脚量了一遍,屏幕里的纽约,记忆里的纽约和现实中的纽约终于融合在了一起……关于纽约,我终于有了一个直观全面的认知。

纽约是座“老城”

纽约给我的第一个颠覆性认知是这居然是一座“老”城,在小时候的认知里,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纽约作为这个国家的象征,一切都是新的,想象中的纽约应该是摩天大楼扑面而来,地铁公交窗明几净,一切都应该是现代的,新潮的,甚至应该是超时代的。但当我真正踏足这里,走进纽约地铁Penn station的换乘站,走进中央火车站,走进纽约公共图书馆,我的认知就被颠覆了,这些地铁,建筑,装饰可以让人在1秒钟的时间里穿越到欧洲的那个鎏金时代。看看这些建筑的历史,不由得让人心生感叹,原来当我们还在半封建半殖民的时代里挣扎的时候,纽约就已经如此的美轮美奂了。特别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简直可以用人间值得来形容,1895年始建的它结合了古典和现代的美,结合了艺术感性和知识的理性,漫步其中会有一种不停在穿越的错觉,既像走在宫殿里,又像走在书店里,既像身处教堂的祈祷房,又像坐在大学的自修室…….以至于走出这里,我对纽约市民产生里一种莫名的羡慕嫉妒恨的情绪,真羡慕他们能在这里,借书,读书…….

纽约是座“文化之城”

小时候看过的各种电影中,仿佛都存在着一种鄙视链,美国人的形象就是粗鄙的,没文化的,与欧洲贵族的那种优雅,文艺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因此纽约在我脑海中的人设应该是处处透着暴发户气息,全是LV,香奈儿那种奢侈品,与艺术,文化毫无瓜葛。但当我真正踏足这里,纽约又一次颠覆了我的认知。这里简直是一座博物馆之城,尤其是大都会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比起卢浮宫和蓬皮杜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你还可以去林肯中心听一场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去百老汇看一场现代艺术歌剧演出,总之,在几站地铁的范围里,纽约的文艺氛围就可以轻易平复任何一个文艺青年那颗躁动的心。

纽约是座“奇幻之城”

半跑题多话说了这么多,忽然想起了若干年前一个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纽约最大的特点,你会说什么?” …….其实纽约给我的种种颠覆感,都不是它给我最深印象的东西,如果非要说纽约是个什么样的城市,我想我会用“奇幻之城”来形容它。
首先,就算在曼哈顿岛,你只需要坐地铁从50几街坐到120几街,你就可以轻易的完成从一个美国大都市到一个中东或非洲三线小城的穿越,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若干年前当我从125街地铁走出来,看到路边歪七扭八的躺着一堆吸嗨了的流浪汉的街景的奇幻感,让我瞬间想起了一部我看过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这里跟5公里之外的上西区上东区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反差大到甚至会让人有种出戏的脱离感。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奇幻点则从纽约SOHO区的地名可以轻易理解,这里的地名大多都是在国名前面冠一个“小”字,比如“小意大利”“小韩国”“小俄罗斯”等等,在这里你只需要步行5分钟,穿过一个街区,你就能看到完全不同国家的风情。走在“Little Italy”,仿佛走在一个意大利的小街,你看到的到处都是意大利饭馆,意面,pizza等等甚至街边的招牌都是意大利文和英文并存的,而转过街角,走进“China town”,路边的招牌,商店又让你瞬间穿越回1980年的香港小巷,不只是中餐馆,甚至还有用敞口麻袋装着摆在街边卖花椒,辣椒面等各种调料等杂货铺……满耳朵听到的也是粤语,潮汕语的掺杂……这种奇怪的设定,会让人瞬间忘记自己身处的年代和地点,仿佛置身于一个4D的电影院一样,一国一时代的体悟着。嗯,也许是我文字功底太差了吧,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这种体验,词语匮乏到只能想到“奇幻”这个词。

想着这纽约的日子,写了半天,结尾时又想起一个老友的趣事,实在忍不住要记录下来。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去纽约,为了感受纽约的繁华,特意选择去了一次哈德逊河夜游。在一个全玻璃的游船上,听着驻唱歌手的钢琴,小提琴表演,喝着红酒吃着牛排,看着河两边灯火辉煌的摩天大楼,实在是一种特别的感受…… 哈哈哈哈,忍不住要笑出声,因为我想起了当时坐我对面的@ yt,他老人家从上船开始,倒头便睡,怎么都叫不醒,一直睡到下船我说:“yt,我们结束了,要回去了。” 把哈德逊河夜游活脱脱变成了一场哈德逊河梦游,哈哈,想来都觉得有趣的经历。
随笔就写到这吧,一句话,纽约真的是个很有趣的城市,值得去走走,去看看。“因为有句话说的好:纽约即使天堂又是地狱……能承受世人的爱与恨……”

电影改编自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第一次看完,想写一些粗糙的文字。曾经高中的时候看了很多郁达夫散文、小说还有一些古体诗,可是那时候只是简单的看一些忧郁的气质的文章、明艳简单(赞美美人美景与回归自然)的诗,记得他的风格。

与看他主观世界里的个人视角与个人主义的文字与情怀不同的是,电影里是存在客观的场景与事件的,能够以更直接更近的方式感受作者所处的困境挣扎与包含脆弱与焦虑、痛苦的思想与感受之美,能够更客观地体验到封建婚姻对各主体的迫害,与社会对底层人的剥削与压榨,这是电影镜头语言的优势,当直观形象的苦难以具体的形式呈现眼前时,视野被定格在局部有限的镜头里,随即带来的感受是那样触目与真实,反而比文字有更强大的表现性与冲击力,赤裸裸的直击人的神经系统。 电影里的对话台词是小说原文字,风格与小说比较相像,质朴、真实,贴近真实的人与生活。

在此部小说里郁达夫将抒写个人命运与家庭的视野扩大到了社会现实与其中的个体命运上。于文朴作为东洋留学归来的失业落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倍受歧视与欺侮,弱小、无力、温和,回到老家面对父母之命的妻子却成为了暴君,而妻子只是一个忍气吞声的旧社会的牺牲者。主人公本人作为知识分子对每个人所遭受的苦难都是彻底清楚的,他厌恶妻子的忍耐与不反抗,为其的悲惨境地(丈夫冷漠、没有地位、婆婆责骂)感到可怜,还包括对自己境地的反思。看到这部分时想到,社会中压在每个个体身上的一切沉重的压迫与力量,其实并不是个体自愿选择在平时压抑去维护社会秩序与粗暴的环境,压抑是不存在的,压迫永远转向更弱者——那些在当时代最没存在感、最没价值、最不受关注的部分,而在战乱、灾难面前,现有秩序完全崩塌的时候,会出现的一切反人类行为与表现,都不是压抑、反抗与破坏的结果与表现,那就是人本性的、最真实的表现。感情与爱国主义在电影里表现得也很棒,三妹作为底层人物的坚毅、努力、反抗与友善、纯朴,桂花与莲妹的纯洁天真、迟桂花与人生、革命的明喻,在情节设置上比较有张力,看完仍留有余味。

略论书法
/李泽厚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的消息11月3日晨传出后,有关他学术著作与生平回忆的内容也在网上纷纷浮起。以下刊发李泽厚先生关于书法的些许观点以为纪念。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几年来书法热和美学热同时并兴,平行发展,持续不衰。但两者的联系却又好像看不出。为什么?我不清楚。联系不密切似乎说明用西方美学原理(我国的现代美学来自西方)来解说中国的独有艺术,大概还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二热同时兴起,似乎又点明美学与书法有着走向未来的共同基础。
马克思早说过,人们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而到共产主义,人人可以是艺术家。今天,明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自觉地追求美的规律,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捉笔舞墨,写意抒情。书法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游戏的艺术。从离休退休的老干部到年方几岁的小儿童,如今不都在手握巨笔,率性挥毫么?这大概是历史上尚未曾有的事。

书法如此广大的群众性和前景给美学提出了一大堆问题。美学属于哲学,而哲学,根据现代西方学院派的观念,是分析语言的学问。书法界关于抽象、形象的激烈论辩,倒首先在这一点可以联系上美学—哲学:如不对概念进行分析、厘定,不先搞清“形象”、“抽象”等词汇的多种含义,讨论容易成为语言的浪费,到头来越辩论越糊涂。

何谓“形象”?我想一般是指生活中各种现实存在的或幻想变形的具体物像:山水花鸟、人物故事、体貌动作以及妖魔鬼怪等等。何谓“抽象”?则大概是指非此类具体物象的形体状貌,如线条、色彩、音响等等。足见,“抽象”也者,并非无形体无物质结构之谓。园林里的怪石耸立,寺庙中的香烟缭绕,沙丘风迹,屋漏雨痕……均为有形之物,而与形体全无的思辨抽象不同。思维抽象也有其物质载体的形状符号,书法与它们的不同在于:作为思维抽象的物质形体的符号、记号(从大街上的红绿灯到纸上的数学公式、化学方程……),指示的是一些确定的观念、意义、判断、推理……而书法及其他作为艺术作品的“抽象”却蕴含其全部意义、内容于其自身。就在那线条、旋律、形体、痕迹中,包含着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非符号所能传达、说明、替代、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意味。

这“意味”经常是那样的朦胧而丰富,宽广而不确定……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这“形式”不是由于指示某个确定的观念内容而有其意味,也不是由于模拟外在具体物象而有此意味。它的“意味”即在此形式自身的结构、力量、气概、势能和运动的痕迹或遗迹中。书法就正是这样一种非常典型的“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

书法一方面表达的是书写者的“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韩愈),它从而可以是创作者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的全部展露;另方面,它又是“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同上),它可以是“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的宇宙普遍性形式和规律的感受同构。书法艺术所表现所传达的,正是这种人与自然、情绪与感受、内在心理秩序结构与外在宇宙(包括社会)秩序结构直接相碰撞、相斗争、相调节、相协奏的伟大生命之歌。这远远超出了任何模拟或借助具体物象具体场景人物所可能表现再现的内容、题材和范围。

书法艺术是审美领域内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统一的一种典型代表。它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整个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身(从指腕神经到气质性格)心(从情感到思想)的各个方面……

前面所引韩愈的话主要讲的是人的自然化方面,即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自然的人化则表现为在审美捕捉和艺术物态化这个同构中无意识地积淀着社会性时代性的宽广内容。汉碑晋帖,唐法宋意,明清个性……同样的“忧悲愉佚”,同样的“日月列星”,却又仍然有所不同。它们仍然是积淀着不同社会时代特色的韵味风流。那么,在今天,新的韵味风流,新的书法创造又该是些什么呢?这不正是向书法热和美学热共同提出的问题么?

新时代的书法艺术是否一定要离开汉字去创造呢?曰:唯唯否否。那样的确可以更自由更独立地抒写建构主体感受情绪的同构物,实际上它约略相当于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但是,获得这种自由和独立的代价却是:(一)失去了继续对汉字原有结构中的美的不断发现、发掘、变化和创新;(二)失去书法艺术美的综合性。

如前所说,书法的美本是独立的,并不依存于其作为汉字符号的文字内容和意义;所以,断碑残简,片楮只字,仍然可以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不过,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却总是趋向综合,小说里有诗词,画面中配诗文,诗情又兼画意,戏曲更是如此:集歌、舞、音乐、文学于一炉;即使手工艺品,也以古董为佳,因为除欣赏其技艺外,还可发思古之幽情。

总之,似乎在各种艺术的恰当的彼此交叠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审美愉快。书法何不然?挂在厅室里的条幅一般不会是无意义的汉字组合,而总兼有一定的文学的内容或观念的意义。人们不唯观其字,而且赏其文,品其意,而后者交织甚至渗透在前者之中,使这“有意味的形式”一方面获得了更确定的观念意义,另方面又不失其形体结构势能动态的美。两者相得益彰,于是乎玩味流连,乐莫大焉。

原载《中国书法》1986年第1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随着电视剧改变的,首先是人们家里的酒柜,烧刀子、特区、女儿红,在80年代末变成了清一色的人头马,这些酒几乎都不为喝,名义上是为了招待贵客,实则是为了装点。记得小
  • 乙木七杀虽透天干,但难抵三己旺势,反有埋木之虞,又不见食伤流泄日主,个性刚烈,行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坚持己见,个性十分男性化,难与人和谐相处,兄弟朋友虽多,但知心
  • 配合五时,佛陀对具有高深教理知识的众生说《华严经》令其顿悟究竟教理,为顿;佛陀对教理知识较差的众生渐次说《阿含经》(鹿苑时)、《大方等大集经》、《大般若经》使其
  • 其他什么都行,越多越好,我真的很怕被骗[苦涩]其他的具体要求就后续再说叭~散打喊话天道有不测我必挡他前面 天道和美密码是底线散打发长文:天道大小号、所有徒弟都
  • 将马尾绑的很紧,头皮很明显,这样的扎法视觉上会显得发型扁塌、发量少,一点都不洋气。头顶的位置一定要蓬松一些,不建议大家用梳子梳得太整齐,用手从前往后抓取,可以形
  • 看着两个受难的家庭归于平静,贾荣荣很是欣慰,贾荣荣常说,看到案件当事人心平气和地离开法院,每次始于冲突的案件都能归于平静,是她干好工作的动力。 由于办案量大,时
  • (就人中那两条浅浅的线)这两项导致他人中加嘴巴那一块连着看就很平面没有起伏感。可即便这样,他侧面看嘴唇也没超过鼻子,所以我觉得他不突嘴;而嘴唇薄也不是主要原因
  • 现在,要是有病了,不花个倾家荡产你就别想出院!现在,要是有病了,不花个倾家荡产你就别想出院!
  • 看到价格这么便宜还以为是临期的呢,没想到它是可以用到25年的✌,平时两百多可舍不得买呢[泪]【105】拿下黛珂 防晒隔离乳它是防晒+隔离+亮色+遮瑕四合一,sp
  • 所以要对肝脏小心呵护,以上介绍了一些降肝火的中药茶方和饮食疗方,长期肝火旺盛的人要注意常饮用或食用这些茶饮和食物帮助平肝降火,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和规律作息,多管齐
  • #张艺兴[超话]##wedgwood品牌代言人张艺兴# ll#张艺兴秋季银发# zyx#张艺兴续约街舞大使# T໌້ᮨh໌້ᮨo໌້ᮨs໌້ᮨe໌້ᮨ ໌້ᮨw
  • 位于汕头市澄海区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便是典型的潮汕传统民居,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侨宅,还有着“潮汕小故宫”的美称。11月初,著名学者冯骥才来到潮汕地区
  • 谁能想到,刚上地铁,就发现坐反了!深夜派单都是4公里的司机,活活喂了十几分钟蚊子我好苦我好饿我好渴终于快到家了#辣鸡雪追梦日记#
  • 假如,你的八字中有同气的喜用纳音,依年、月、日、时为序,又一柱比一柱纳音质量强大,说明你的事业可以越做越大;反之,则可能越做越小了。如果只是日干得时,当然主通过
  • ①在这里宝说现在是中宝,然后所有人都在逗宝但是当宝说完以后再说吧之后其他人就不逗宝了,可是我们小极却非要继续说老宝呢,宝还是一样的回答,这种情况的话一般普通朋友
  • 现代诗填空(来自抖音评论,都是我喜欢的) 旧事归尘埃,相思葬山海。 再无相见日,天涯两无猜。 半山听雨抚琴声,满腹惆怅满腹恨。 陈情往事不堪恋,一别从此不相
  • 说真的打开猫耳看见周年庆活动,突然就想哭,想起来猫耳第一届声优见面会,那些感动和搞笑的瞬间好像还在眼前,去了的没去的都在疯狂期待下一届,毕竟那么多好的剧还没有上
  • 我们会继续给你们看好看的!我爱你#黄寅烨# #nflying[超话]# #车勋[超话]# 【NFLYINGCN20220831IG更新相关】@ btob.ki
  • 」洪荐禅师说:「狮子是兽中之王,佛陀是人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皆惊,佛陀说法,众生都能得益,因此佛经常以『狮子吼』比喻佛陀法音的力量。佛教常把佛陀说法比喻成狮子
  • 2.社会政治实践3.科学文化实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不是新的实践基本类型);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