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成都是科幻之都#【成都,何以科幻之都】

在科幻作家宝树的短篇小说《成都往事》中,主人公利用时光机从西周穿梭到当代,时间分别停留在公元前807年、前319年、199年、962年、1646年、2058年。在“我”投资兴建的“武侯院”时空实验中心,有应征者准备开始一趟时间旅行,任务是“回到四十多年前的成都待几小时,见证2017年的国际科幻大会,料想即便被发现,也只会被当成会上的特效表演”……

2019年3月,借着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引起的轰动,《城市中国》编辑部奔赴刊载原著小说的杂志《科幻世界》所在地成都,走访了许多科幻从业者和科幻迷。听闻大家感慨中国科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同时,也得知成都上下正全力申办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

2017年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上,“科幻之都”的名号正式亮相,并开始了“申办”筹备工作。再往前十年,2007年世界科幻大会(Worldcon)第一次来到亚洲,主会场是日本横滨。同期在成都,还举办了“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家开始期待Worldcon这一最高级别的科幻节事能来到中国,来到成都。目前这一愿望经过艰苦的努力已成现实:2021年12月18日,成都获得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权。申幻的尘埃落定,成都作为“科幻之都”的名号变得更加不可撼动。

首届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有过一个说法:成都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但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浏览新中国以来的科幻界事件和人物,成都是无法绕开的地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迎来第一次科幻高潮,来自川渝地区的科幻作家分量相当重。1980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科幻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改编自童恩正于1963年创作的同名小说。童恩正本人,是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的考古学家、作家和编剧。

在改革初期的第二次科幻高潮中,中国许多城市都涌现出了代表性的科幻/科普刊物:哈尔滨《科学时代》《中国科幻小说报》、北京《科幻海洋》、天津《智慧树》、成都《科学文艺》。但在1980年代中期的“清污”运动中,各地的科幻报刊停刊,科幻社群被打散。这其中,只有偏居一隅的《科学文艺》幸存下来。1986年,银河奖成立。此后围绕杂志与银河奖,大批科幻作家被挖掘并为人所知,成都也成为中国内地唯一规模的科幻阵地。

1991年,《科学文艺》更名《科幻世界》。同一年,杨潇、谭楷等杂志创始人把世界科幻小说协会年会引进到成都,这是中国科幻和世界科幻的首次面对面接触。1997年,《科幻世界》再次主办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并借机创办了“国际科幻大会”品牌。

此后历经2007、2017年两次国际科幻大会,成都决定把此前每十年一次的大会,变为两年一次,固定在成都举行。这期间,从《科幻世界》出名的刘慈欣,其《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项雨果奖,《流浪地球》改编成电影上映,各种事件和人物相互震荡,科幻之于成都变成一面旗帜。在这些丰富的经验之上,世界科幻大会落户成都显得水到渠成。

从更多元的视角切入,成都之为科幻之都,可能早就埋藏在历史的脉络之中。三星堆为代表的古巴蜀文明,有着相对于中原地区的独特性和神秘性;三线建设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承接了大量的军工和核工业;改革开放初期,《四川日报》最先报道了人体特异功能现象,由此拉开了中国八十年代科学界对特异功能的研究……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累叠起来的地质层,与多元包容的城市气质结合起来,组成了科幻之城的基因。

随着市场的培养,科幻爱好者群体的扩大,成都不再是全国唯一的科幻阵地。同样《科幻世界》在成都也不再孤独,更多的个体和组织冒出来,上下齐进助力科幻事业。作为现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与省科协副主席,吴显奎被认为是官方层面推动成都打造“科幻之都”的第一人。早在2007年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上,“科幻之都”的名号就已经打出,但之后多年无人再提起。直到2017年11月,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上,吴显奎受大会组委会委托发布了《成都科幻宣言》,提出打造“科幻之都”的概念,包括加速推动“科幻城”项目、常设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申办世界科幻大会、“一百年后的成都”征集等工作。

吴显奎的前任董仁威,则尝试开拓一个能团结业界大多数人的共同体,于是在2010年与《科幻世界》的主编姚海军,时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吴岩共同发起了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并设立“科幻星云奖”。不同于“银河奖”的官方背景,“星云奖”是由民间发起、自筹资金的奖项。但凭借发起人的号召力和众科幻作者和爱好者的支持,“星云奖”的声势逐渐壮大。最近几届在重庆的举办,可以算是成都的资源溢出,在川渝间产生的联动效应。

紧接着“星云奖”出现的,还有诞生于四川大学科幻协会的“未来科幻大师奖”。2011到12年,时任川大幻协会长的孙悦,筹备发起了“高校幻想类社团联合征文”,旨在发掘和培养新人科幻作家,后来发展为“未来科幻大师奖”,目前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短篇原创奖。

2015年,《三体》英文版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极大刺激了国内科幻业界,创业公司不断涌现。孙悦与合伙人创立了赛凡科幻空间,并落地了国内第一家科幻主题空间。原《科幻世界》副主编杨枫,也选择了自主创业,成立“八光分文化”,以策划出版为基,挖掘国内科幻作家,和英美科幻界进行深度合作,并与其他机构共同发起以青海荒原为背景的冷湖科幻文学奖。至此,成都已经形成了从上到下,方向各异的奖项矩阵。https://t.cn/A6XoGDyT(作者:城市中国杂志)

太多人问,从我个人的角度试着回答下:

1.画面是真的吗?是真的,但是画面的收集工作耗时不长,所以穿帮bug比较多(比如说舒适的大巴后面停的是大公交啊,比如竖拇指点赞的和后面比心的仔细看其实都是一个人啊之类的),都理解下,仓促下可以了;

2.郭向晖说的是真的吗?可能是吧,毕竟也是刚看到,以前也不轻清楚,那应该知情吗?应该知情……吧;

3.王伍说的是真的吗?是真的,前面是实情,后面可能聊嗨了,把崇高的理想也一块聊了,有事实、有适当的延展,挺好的;

4.有什么没说到的吗?也有,也就是一天一夜的无数细节,上面说的下面做的、下面做的上面总结公布的,太多不对称,摸索阶段,过程比较多元复杂繁琐,内容篇幅有限,考虑到大众的阅读感受全省略了直接上结果也未尝不可,哦,是直接上理想;

5.报道是在什么时间?21日晚,经历了前一天从15:00持续到凌晨的大规模聚集混乱迁徙,以及第二天一整天的第二轮操作之后的晚上的风平浪静时;

6.进行沟通劝导了?进行了,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部分居民反馈是简单粗暴甚至威胁,就比如“你要是不走回头XX就来抓你把你买到山里啊!”那种小时候都听过的,第二阶段比较形式主义,敲门问走吗,不走,然后问的人也不废话就走了,最后一个阶段会有人来问不走的理由,三个阶段都没有强制,都是“自愿”的原则;

7.服务保障工作非常精细?嗯,后来算是吧,居民最大的情绪来源就是工作人员貌似基本没思考就开始执行,居民什么都不知道才会恐慌、抗拒,所以精细在哪了?报道上的精细倒是看到了,“家里的水电气热是否安全”似乎没看到有人确认,说不走就停水停电的倒是听到过(也有居民反馈确实这么办了),停水停电所以能确保水电气热安全?倒是说得通;报道里着重加粗的“对于老人、病人,由120急救车开展转运”?说老人走不了就背下去,要么就轮椅担架抬出去,“确认”工作没感觉到,执行力度倒是感觉到了,确实使命必达,不过也想问问:多老算老?多病算病?120对于什么标准的老人、病人开展转运?反正我知道的大部分我认知中的“老人”都是自己坐大公交转运的;还有着重加粗的对于宠物的安排,一开始根本不管,就说人必须走,宠物必须不能走,后来闹的人多了才安排,虽然是被动的,倒也算得上是越来越精细了;

8.等车前还为居民提供面屏、N95等基础防护物资?看照片吧,网上已经太多了,但是要说的是,第二天开始确实开始有了,猜测:一开始因为组织工作不够“精细”导致人员瞬间大规模长时间聚集,物资保障资源的需求瞬间爆炸,因此在没有准备足量的情况下只能采取“不提(假装没这事儿)”的策略——你要就说没有,你使劲要也没有,你强悍的玩命要没准就有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第二天开始剩下的人逐渐少了,开始有序撤离,而且很多人因为头一天没有所以自己买了备上了,需求量开始大幅度下降,你问他要就会给你,到了晚上所剩无几的需求那基本就是标配了;

9.住宿方面没问题吗?中肯的说,天差地别,有很好的(四五星水平),也有极差的(就是你想的很差的那种),居民戏称开盲盒,当然还有开出隐藏版的,比如被送去正常营业的(非隔离)酒店,结果被前台“像狗一样(居民自己描述)”轰出来(因为天热时间久,居民开始脱防护服,就集中在街边,居民、酒店、路人,三方全慌),所以,住宿这事全凭运气(四五星酒店使用中央空调,所以全都封死不能用,反倒是低端一些的酒店是房间独立安装的空调,所以谁说条件好就一定舒服?);

10.居民满意吗?满意……吗?报道通篇没有采访居民的内容,只有单方面叙述,可见一斑,猜测情绪一定有—— 第一天15:00通知17:00挨家挨户敲门让下楼上车,无保障、无差别对待,没有解释,一系列问题没有答案更别说方案,只有被命令(第一波走的基本都是不养宠物、没有任何牵挂、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以及了解内情的人),夜里一直折腾到凌晨2:00,手段为上门咣咣敲门和大喇叭对着放,注意刚才说的,这时候没走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幼病残孕,这么折腾没事也得给折腾出事来了吧?(还有好不容易下了楼上了车,然后说今晚没酒店了又让回家的)这里有几个点,居民对这种所谓“集中隔离”的目的以及一系列的谜之操作不理解,疾控明确说“这种整栋楼(还别说一个小区)集中隔离需要下发文件,但出管控文件的领导说没这个事,这是街道行为”,事实上也确实有居民反应,在被送去的隔离点,工作人员说没接到命令,要求送回小区;现在是信息时代,以上所有居民的真实经历必然会在各种居民群和其他渠道中同步,还没走的就更不敢走,并且情绪是复杂的(不仅仅是愤怒,应该还有无助、恐慌、难过等等)。

昨天有没走的老人一直在家中惴惴不安,怕被遗弃,打过几次电话,到最后说“干脆我们现在下楼吧,谁谁谁都走了,楼里没人了,巴拉巴拉的”,我说您放松点,您先想想,您是不是觉得在家里是最安全的,就算酒店也安全,那风险是不是来自出家门到酒店的整个过程以及不知道去的酒店是否就符合防疫安全标准(有居民反应去的酒店特别脏,咨询前台说确实没消毒,但他们这儿一直营业不是风险区所以肯定不会有问题,呵呵,难道消毒不是酒店的日常操作?),如果说不用去酒店了在家隔离就可以,那不是您希望的吗,如果非让您去不可,那也得等工作人员来找您,但至少要确认三点:第一要明确告诉工作人员自己的年龄、病情(有人出主意说在家不出声,被当做没人贴上封条,自己偷偷在家隔离,我不赞成,一定要让工作人员知道家里有人),和工作人员沟通最好不要从熟悉的安全的环境离开,就居家最好,第二如果打死也要动,去哪要告知,怎么做好保障要告知,至少要有明确的回复,并且要录音(鉴于太多的前车之鉴,问题该提出还是要提出的,食言不食言保证不了,但至少留个证据),第三在转移过程中必须要提供防护服防护物资,穿戴好再出门(别听他们说没事没风险绝对安全,要真这样他们穿什么防护服),所以别着急,踏踏实实的,如果没人来问就好好居家隔离,有人来那就如上三点,所以着什么急自己跑出去?

以上不可能穷尽所有,权当其中一个侧面的主观的角度作为参考。疫情来的突然,会面临很多的第一次,我觉得在探索的道路上有任何问题都正常,复盘、提升就好,但是混淆视听就不那么好了,事实是什么是必须要做个澄清的,如果连正视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就根本谈不上问题的解决。前两天刚说过,现在有一部分媒体人的素养和基本功如此随便和低劣,更别谈所谓的媒体责任社会责任了,做事先做人。这篇报道我就不说什么了,也曾经是新闻工作者,我懂,但这水平……

最后,南新园小区疫情逐渐升级不是居民的问题,是社区管理和防疫工作引发的问题,理解突如其来的情况导致工作量、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上的需求爆炸,但要不是众多民间志愿者自发帮忙,可能社区第一天就直接崩溃瘫痪了——事情总会过去,也总会好起来,但咱得实话实说、得有良心,农夫与蛇的故事都听过,就别演了,谁也不是傻子,做事先做人,还是要引用《三体》里的那句话,要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很多人在各个环节都正做着努力不要歧视任何人,不要事不关己,咱们没什么不同。否则昨天的上海,今天的南新园,就是明天的整个北京,后天的其他各省市。

军事强权的可持续性

本来表面上看,军事力量是很讲究传统积累和硬件实力的,因此在军力上后进者追赶先进者应该是个更困难的事情。但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数量上的差距是最主要的,但其实关键问题却并不在此,军力追赶最难的是体系建设。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提一个概念,那就是武器装备的寿命,而这又分为技术寿命和常规寿命,用不坏的东西是没有的,一颗卫星在轨服役十几年甚至几年后报废,一条现代军舰使用30年后退役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现代军队里的武器更新换代却越来越多是因为技术寿命,这个概念说的是装备的技术能力已经无法在其所处的战场环境里担负起为其设计的任务。比如我们很熟悉的1905年“无畏”舰的诞生,当英国人把这种大吨位、厚装甲、主炮口径一致、可以进行有效远程齐射的战列舰造出来后,之前的那些各种款式的战列舰一瞬间全都成为过时货。短短十年时间内,各个海军强国争相打造出“无畏”舰和“超无畏”舰,来组成舰队主力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那些前“无畏”舰则都退居二线执行次要任务。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德国通过不断追赶的造舰计划迅速拉近了和英国之间的距离,而如果还是18世纪风帆战舰时代,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你必须从头开始建造各种风帆战舰并准备充足的技术熟练的水手。1765年下水的英国“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在1805年依旧是作为纳尔逊的旗舰参加了特拉法加海战,技术状态毫不显落后。而在当代显然就不是这样了,苏联在80年代建造的“光荣”级巡洋舰、 “现代”级驱逐舰等毫无疑问是当年中国的军迷们心中的“高大上”,但短短二十几年过去,随着中国自己的隐身盾舰开始服役,连进口这种军舰来改装的想法都会引来普遍的质疑或反对。原因就在于按照新世纪战场环境的标准来衡量,那些老装备缺少了太多全新的重要品质,已经难当大任或者效费比不佳。在这种状况下,一支军队要想持续保持其军力地位甚至于持续提高,就不能依靠囤积老装备的数量,而是需要以较快的速度研发部署新装备。
因此一个后起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军力,既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容易,也不是用数字计算得那么难。因为先进国家的武器数量和军队人员是无法简单累加的,它必须不断退役掉那些装备寿命或者技术寿命到期的装备,比如说美国人现在有60多艘“伯克”级驱逐舰和20余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但是很快就要有一批战舰到寿退役。如果有哪个后来者保持和美国同样的盾舰新建速度,就好像1905年之后的德国和美国在“无畏”舰上所做的那样,那么10年后就会渐渐发现舰队规模会在不经意间逼近美国。而假如美国遇到什么国内问题而导致新建舰艇数量萎缩,那么这个过程还要加快。类似事情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身上就见识过一次,1991年的苏联海军显然是中国完全不能望其项背的,那时的“红旗”舰队可以说战舰如云,而中国只有可怜的若干条“旅大”级驱逐舰强撑门面。但之后短短20多年后的今天,俄罗斯敢说超越中国海军规模的基本只有核潜艇部队了。而这背后就是此消彼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崩溃,20多年里完全失去了更新战舰的能力,而中国则稳步研发并装备了各级战舰。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类似电视机从显像管到液晶的转变一样,技术先行者利用技术进步的优势率先转向和跃升,从而拉大与追赶者的距离也是一种可能,甚至是更加现实的可能。历史中这样的先例也屡见不鲜,比如F-22的问世本质上已经让其它国家的战斗机部队一夜之间过时了,只不过现在是和平时期,大国互相之间都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大家对此并没有太切肤的感受而已。但如果现在就开始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话,落后者根本无法通过投入更多资源来改变力量对比,因为不管是俄罗斯还是别的国家,现在就算动员再多的人力、物力,也只能生产更多的苏-30、苏-35等战机,而美国则在产出F-22和F-35等新一代隐身战机,作为对手即使在数量上超过美国也无法遏制双方军力差距愈加拉大的变化趋势。

聚焦到今天,我们会注意到一些新技术正在加速走向成熟,如网电攻击技术、激光武器技术、电磁武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必然会让未来的军事装备体系有着质的变化。就以被认为技术进步最迟缓的陆军为例,随着技术进步,大批无人机、机器人,精确打击火力的使用,会使得传统上衡量军力的数量等指标变得失去意义,事实上即使是当代那些还不是很先进的军队之间的作战也已经在体现这个特点。发生在东乌的战事就是这样,交战双方都在尽力利用炮兵火力作战,前方设置传感器,后方远程精准火力打击,中间以信息网络加以沟通和组织,成为新的战场常态。很显然,在这个技术体系不断进化和变革的时代,任何试图以积蓄来保持军事优势的算盘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想不被迎面的水流冲到深潭中,就必须自己时刻把握住技术进步的方向和脉搏。

治大国如烹小鲜

对于大国来说,什么样的军队就需要什么样的国防工业基础,而国防工业基础则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基础。因此想要始终保持在强国的位置上,需要的是整个国家的可持续,那么到底哪些因素需要小心呵护,以确保作为一个大国不在诸强的竞技场上败下阵来呢?

首先,人口结构要小心保持,无论任何国家,如果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小到一定程度,都必然会陷入经济的停滞。日本幸运的是在跌入老龄化之前,底子打得足够好,经济体系足够发达,那么即使失去了二十年后还可以仍然维持发达经济体的层次。当然,说保持确实也很难,因为曾经分析过,女性的最佳生育期在35岁后就已经迅速衰退了,而现代社会里女性如果接受高等教育并从事职业,那么最多就只剩下不到10年的适宜生育年龄,整个社会的生育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高。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等全部都掉入了低生育率的泥潭。

其次,社会必须要维持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不止是在民族层面,还要在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组织层面。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的20多年间的发展失败,很大程度也是内部没有方向感,任何有益的社会变革都无法推动。

再次,要始终保持社会经济的活力,让社会自己具有跟踪和探索新技术体系的能力,而这只靠政府集中社会财力兴建各种大的工程是无法实现的,还是以中国厂商投巨资收购国际上的显像管生产线为例,这种方式只在技术完全停滞时才会有正面的效果,当抄无可抄,连山寨都不需要时,靠集中资源确实可以塑造某种优势。但可惜这种状态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成为现实。诺基亚曾经多么辉煌,结果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因为智能手机革命而被推落神坛。国家也一样,日本曾经在模拟技术上风光无限,但是却因为美国人在数字技术上的大发展而被超越。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核心的一点在于,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的力量和饭量是辩证统一的,想要整个社会稳步上升逐步达到发达水平,需要的是我国老子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精神,体恤民力,精心调整每一个政策和变革的效果。有人钟情于短时内以运动的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建设来增强国力,这或许在某些情况下,如短时间内会有外敌入侵时,会是个可行的选择,但在没有终点的国家间竞争中,靠这个不可能真正取得领先和优势,除非国家体量足够大,以至于靠数量优势就可以压倒任何对手。很显然,你现在能集中资源去大规模建设的,必然只是些技术已经高度成熟的项目,因此建的越多,在先进性上过时的就可能越快,一个社会最佳的解决方法是把每一个现有领域的价值充分榨取,然后投入到对新领域的探索上以保持领先。显然这需要社会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而这又必须依赖于制度和文化上的保障。打造出一个强国很难,而保持一个强国也一点不容易,不知不觉中一个国家就可能在一个领域或者整体上失去了原有的优势,想要成为长盛不衰的大国着实不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行情依旧呈现少得可怜的星点赚钱效应,但今天捷荣和龙州的反核做了一个比较好的表率,下午很多此前无抵抗走A的个股也开始反弹了一些。 今天复盘因为还是没有什么方向
  • 各种果酒度数都不高 对女生很友好.热热的 喝起来很爽口!#重庆美食 #重庆探店 #重庆新店 #宝藏小店 #时代天街  作为一名本土岛民 对海南菜的热爱超乎想象即
  • #新年新展望##时代少年团 肆载驰夏正风华# 时光辗转又一年周岁 愿岁岁皆平安暨欢喜其实每次隔着屏幕看到每次线下活动到现场的粉丝/站子发的东西 都会又急切想知道
  • #每日一善[超话]#[微风]#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更
  • 徐开源老师5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先后塑造出各种形象100多个,给四川乃至全国的观众留下了川剧艺术家的风采。徐开源老师5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先后塑造出各种形象10
  • 杭州#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停电# 】今晚18:30左右(12月21日)有网友爆料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停电,记者从杭州拱墅供电公司核实,由于极寒天气,部分商户超容
  • 以及cyc给我画的今天端突然晚上给我点了奶茶喝,是我喜欢的芋泥芋圆奶绿,暖呼呼的,甜甜的只能说我又幸福了端对我真的很好,好到我有点愧疚,因为觉得自己本质是一个自
  • 你小子还有多少种我不知道的声线赤井和安室透讲电话那里我嗑到了[阴险],卖得好卖得好,举着电话的柯南像证婚人,看这段的时候听到电影院里好多人小声笑,你们也嗑到了吗
  • 最后一次用它好像是某年想仿宋智雅[允悲]丢掉蛮不舍的,放一起又怕传染给别的盘[单身狗]它的存在意味着那时和现在的我哪哪都不一样了,想法环境心境身边的人:(当年有
  • 有些小店遗迹(不是)也留下了没水的水池,看形状想是用来冲黄瓜的无疑[二哈]然后我本次北伐的唯二噩梦之一就来了,山腰是最冷的,石阶山路结冰了!王猛台其实在山脚,但
  • [赞][赞][赞]别的男的都看的出她热爱雌竞素质低,唉~就你这个盲人上帝,瞎的特别一点,男人虎躯一震她就马上舔,连忙道歉不好意思我也是路过随手一评,完全没有评论
  • 22年,这一年,你首次无缘季后赛 ,你哭红双眼“我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而有好多人却在等着看我失败”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突然很想哭,原来你也会迷茫,也
  • 记得​一起的第一个圣诞节​好冷好冷 你送了我情侣围巾然后​整个冬季我每天上学都在戴前一晚洗了 第二天早上还没干就用吹风筒狂吹​记忆中的圣诞都是你​充满你的温度和
  • 人生有太多苦涩,爱而不得最苦我不知道你会在我心里住多久,或许是一辈子吧[微风]感情里最心酸的事,就是很爱很爱一个人,却与他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
  • 好吓人 昨晚抱Dustin差点抱不起来了了它刚来的时候还那么那么小,天天早上趴在床沿上不来,现在在屋里称王称霸,跳完沙发跳上床,屋里都不够他起步的,刚起步就得刹
  • 《说不出的味道》【】和自己的孤独脆弱拉扯到极致,眼泪簌簌而下,循环了很多个夜晚,听着入眠。然而臭美之余还是冻耳朵所以又买了卡通耳罩[哈哈]不记得往年有这么冷吖,
  • 对比一下两个的包装包材容量,配方,然后一个叫“净颜修护”一个叫“舒颜修护”就真的很像[doge]喜欢至本的应该也会喜欢这只,再来看看价格,平价的平替hhh”“能
  • 好爱这家瓦香鸡,比别家的多股辣椒的鲜香味,又不太油[干饭人]这家麻辣烫也不错香菜折耳根狂魔[干饭人]好油特别油超级油的豌杂面,还是早上吃的,吃完肚子疼半天[怒]
  • #财经##四度牛股实战[超话]#看了看自己的朋友圈2023我真的过得很幸福[抱一抱]以后怀念过去的时候,再加上一个2023吧这一年见了很多朋友,有了第一次一个人
  • #阳光信用# [打call][打call] 勇于挑战自己的弱点并战而胜之,不断地超越自己,才真正是人生最大的挑战和最为痛苦的过程。提醒自己:不必总与他人较短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