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沥青湖:没有一滴水,沥青储量超1千万吨,足以开采273年
世界上奇形怪状的湖泊数不胜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湖泊大概就是人工湖,或者常见的淡水湖了吧。生活在我国内陆地区的人们看见咸水湖或者盐湖,都觉得是稀有的存在,就更不要说像沥青湖这种奇特的湖泊了。
沥青湖的奇特之处
世界最大的沥青湖又被称为“彼奇湖”。彼奇湖位于加勒比海域,同样也在多巴哥共和国的特立尼达岛之上。特立尼达岛距离他的首都西班牙港大约九十六公里。彼奇湖,这个被高原和丛林所围绕的特殊湖泊,其占地面积达到四十六公顷之多。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彼奇湖中没有一滴湖水,有的却是天然合成的黑色沥青。由此,人们将“彼奇湖”称作为"沥青湖"。
彼奇湖的湖面黝黑发亮,就如一个巨大而又精致的墨色烤漆瓷盆被镶嵌在这片土地之上。彼奇湖的湖面沥青十分平坦干硬,不仅可以让行人通过,还可以骑车通过。湖的中央是一块十分松软的地方,在湖中心地带,有着源源不断涌出的沥青。
由此,彼奇湖也被人们誉之为"沥青湖的母亲"。特立尼达岛上的沥青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沥青产地之一,可以说所发现的沥青湖中没有比得过他的。不但如此,彼奇湖所出产的沥青质量十分好,而且还拥有着"乌金"之美称。
沥青湖的发现史
沥青湖之所以叫“彼奇湖”,是因为沥青湖的英文名叫“Pitch Lake”。彼奇湖只是我们国家为了方便称呼音译过来的而已。关于这个湖,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据当地人说,这个湖泊早在一五九五年就被一位从英国而来的爵士所发现。此后,这个黑色的湖泊就一直吸引着各路探险家,以及一些科学家,还有许多游客的喜爱。来这里的人就曾听闻,当地居住的印第安人也和这个黑色的湖泊有着许多的故事。
传说中这个黑色湖泊是天上的诸神特意召唤过来惩罚这个村子的。诸神原本想要用这个黑色湖泊淹没整个村子,以此来惩罚当地人掠杀捕食了附着祖先灵魂的灵鸟,当时的人们以为会有大的惩戒。但后来这个带有惩罚的黑色湖泊只形成了一个这样丑陋的湖,现在只起提醒这个村的村民以前罪过的作用。
据当地人说,之所以会有许多的村民十分相信这个看起来怪诞的传说,是因为真的有人在这个湖泊周边发现了许多关于印第安人的文物遗迹和头盖骨。在一八八七年,就曾有一个美国商人拿到了彼奇湖四十二年的开采权。正是因为美国商人在这里开采,后来纽约、以及诸多美国东部的城市中第一条柏油马路所用的沥青基本都来自这里,也算是这里的天然沥青发挥出了属于它自己的一个用处了吧。
经过科学家的探查,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许有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样一个沥青湖里一定是没有任何生物可以生存下去的,但实际上不尽然。勘察发现,彼奇湖中的天然沥青里还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群落,相比于那种人工制造出来的沥青,还是有着自己的不一样。
如今的彼奇湖早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受广大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了,不仅如此,在这附近还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沥青博物馆,还有专业的导游带着你来这里旅游,来参观这个湖泊。不过也是,假如没有人带着你来了解这个奇特的湖泊,那么你估计就会认为这里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看起来没什么意思的黑色臭水沟而已。
沥青湖的具体数据
其实,按面积来说,放眼于全球,沥青湖的存在也其实说不上有多么稀奇。很多拥有着丰富矿产能源的国家一般都会有小沥青湖的存在。只是位于特立尼达岛边缘的彼奇湖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它的体积。上面我们就说过,这个湖面积达到大约四十六公顷,这是个大约的数字。在此,我们来具体说一下彼奇湖的具体数据。
通过查阅资料,人们可以得知,彼奇湖是一个占地大约有一百英亩,换算过来也就是零点四平方千米的小湖泊。但是彼奇湖的深度达到了两百五十英尺,大约等于七十六点二米。如此一看,有没有觉得这个湖泊所占地的面积很小,还可能比不上家里小区门口做的人工湖呢?但是别忘了,这个看起来“小小”的湖泊深度却实实在在的有七十六点二米。这样算下来,这个沥青湖中光是天然沥青的储蓄量就会超过一千万吨。
一千万吨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如果每天在彼奇湖里开采一百吨的沥青材料,每天持续开采两百年,都才开采出七百三十万吨而已,距离一千万吨的保守估计值还相差了数百万吨。但是按照这样的开采速度,估计也还是见不了湖底的。
根据计算,假设每年按照每天一百吨的开采量,至少要两百七十三年才可能开采到接近一千万吨的量,更何况彼奇湖中沥青的含量整体的预期储蓄量还可能比估计值更高。所以不得不说,彼奇湖真的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沥青湖泊,尽管它的面积只有小小的零点四平方千米。
结语
位于多巴哥共和国的特立尼达岛拥有着全球第一大天然沥青湖泊,湖中天然沥青的储量超过一千万吨,保守估计开采两百年都不会见底。沥青湖虽然蕴含着数量惊人的沥青,但是也是会有开采用尽的一天,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一定要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沥青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即使能人工合成沥青,但是上文也提到过,人工的沥青比不上天然沥青,唯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能珍惜爱护自然资源。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种把碎肉加入淀粉里制成一个粉坨的熟食,在我的家乡冀中平原,叫肉焖子,媳妇快餐,村长可见,流传却不止百年。按主材的不同,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猪肉焖子,焖子里的碎
  • 有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认为就是男主爸爸本人,男主外公却能在和女主的相处中发现女主的人格魅力并指点男主。 在女主和男主感情发展和男主的成长过程中,男主外公对男
  • 刘宇宁 你站的方向风吹过来都是暖的。简单真实的摩登兄弟刘宇宁,让我们越来越爱,我愿用余生去守护。
  • #刘宇宁追光者片尾曲追光# #刘宇宁宁远舟# #摩登兄弟[超话]#宁哥,你要永远眉眼带笑,时光会给你最好的温柔[抱一抱]@摩登兄弟刘宇宁 禁止快转,快转必拉黑摩
  • 所以min是kron的表姐……non是min的弟弟,但他叫cheewin伯父,因为他是tawan跟rut的儿子。4.小女儿Ai和儿子Non因为是渣爹的孩子就一直
  • 无论过得如何,假如你翻回了这篇微博,请你记得——你要爱自己,要旅游,要有自我,要自力更生,同时你要爱你身边的他和孩子,因为那是自己的选择。我们渴望学生可以在我们
  • ”这话触及杨先生的心灵,当头棒喝,良心发现,回想起每次所钓的鱼,都是扯裂了鱼嘴唇,撕烂了鱼口腔,此时深有同感,甚感内疚。 所有目睹这恐怖情景的亲友,就很自然地联
  • 比如剧中赵盼儿等与茶汤巷的斗茶情节,从点茶的输赢标准到惊艳的茶百戏,都让人把更多目光转移到两宋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的斗茶之风——北宋蔡襄《茶论》:“茶少汤多,则云
  • 再不想创新,熟悉的套路再多用两遍就不work了~等着看下一步南海篇(话说16集真的不觉得太短了…)#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山西气象的网友朋友们:你们好!小编
  • 没有白看的论文 白查的资料 白的类and我和室友是两个极端———英语数学&专业课忠实粉丝的二元对立哈哈哈哈ps今天看到了期中政治学论文的评语(我一直以
  • 小沈阳说:对,我必须得熟了以后还行,就打个例子吧,别人要跟我照相的话,我可能表现得不是很好,但是我内心我是什么样的呢? 小沈阳说:对,我必须得熟了以后还行
  • #粗糙试色# Nars唇蜜nympho,无闪灰感乌龙茶冻!照片拍出来有点灰粉的感觉,实际我肉眼看着真的好乌龙茶完全没有粉调更加没有玫瑰红棕感,它是因为皮肤底色有
  • 本周追剧﹉反派男友看完了,后面挺好看的,仔细想来大概从10集左右就是男主动心开始剧情就好玩了[喵喵],除了大结局最后几分钟所谓的拉回现实,剧情算近几年比较新的,
  • 也许你刚踏入交易的大门,也许你已犯下大错难以翻身,也许你正顺风顺水战绩斐然,请思考一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句话,希望能对你有所增益。[并不简单]高峰低谷都担
  • 原局只有时柱壬申为命局用神,可以说这个时辰对整个命运的帮助是比较大的,组合进来尤为关键了,如果遇到大运能够来助金水之力,那么就能够有发达的机会,当然,如果遇到
  • 降水预报:15日20时至16日20时,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将有大到暴雨,其中台湾岛东部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20毫米)。大风预报:15日20时至16日20时
  • ​​因为你‮持坚能‬做早餐这件事,就‮越超‬了早餐本身,朋友圈‮看友好的‬到的是你‮生庭家对‬活的经营,对‮生先‬和孩子的爱,‮背这‬后一定是你‮幸的心内‬福感
  • 【5年后#韩国重启世越号调查# 前总统朴槿惠或被起诉】据韩媒报道,韩国“世越号惨案特别调查团”11日正式成立,时隔五年重启调查。(@中国新闻网 )【5年后#韩国
  • ”嗑真情侣很满足 他们太爱了 两个清醒的恋爱脑 一边自由独立一边却又在清醒的沉沦 很羡慕小狗的性格 他真的可以做到不在乎其他人言论 只专注自己爱的人 他一直保持
  • 有没有豪宅,有没有名车,所谓的身份地位,这些不用比,你的神态,你的穿着,你的脸色,你的双手,会早早将你出卖。男人四十,如果活得不开心,那估计是要把这份不开心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