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次就上品下生位中。亦先举。次辨。后结。即有其八。

一从上品下生者已下。总举位名。即是大乘下善凡夫人也。

二从亦信因果下至无上道心已来。正明第六门中受法不同。即有其三。

一明所信因果不定。或信不信。故名为亦。或可亦同前深信也。又虽信不深。善心数退恶法数起。此乃由不深信苦乐因果也。若深信生死苦者。罪业毕竟不重犯。若深信净土无为乐者。善心一发永无退失也。

二明信虽间断。于一切大乘不得疑谤。若起疑谤者。纵使千佛绕身。无由可救也。

三明已上诸善似亦无功。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此义第三福中已明竟。

三从以此功德已下。正明第八门中回前正行向所求处。

四从行者命欲终时下至七宝池中已来。正明第九门中临终圣来迎接去时迟疾。即有其九。

一明命延不久。

二明弥陀与诸圣众持金华来应。

三明化佛同时授手。

四明圣众同声等赞。

五明行者罪灭故云清净。述本所修故云发无上道心。

六明行者虽睹灵仪。疑心恐不得往生。是故圣众同声告言我来迎汝。

七明既蒙告及即见自身已坐金华之上。笼笼而合。

八明随佛身后一念即生。

九明到彼在宝池中。

五从一日一夜已下。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时节不同。

六从七日之中下至皆演妙法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不同。

七从游历十方下至住欢喜地已来。正明他方得益。亦名后益也。

八从是名已下总结。上来虽有八句不同。广解上品下生竟

赞云。
上辈上行上根人。求生净土断贪嗔。
就行差别分三品。五门相续助三因。
一日七日专精进。毕命乘台出六尘。
庆哉难逢今得遇。永证无为法性身。

上来虽有三位不同。总解上辈一门之义竟。

△十五就中辈观行善文前总料简即为十一门。
一者总明告命。
二者正明辨定其位。
三者正明总举有缘之类。
四者正明辨定三心以为正因。
五者正明简机堪与不堪。
六者正明受法不同。
七者正明修业时节延促有异。
八者正明回所修行。愿生弥陀佛国。
九者正明临命终时圣来迎接不同去时迟疾。
十者正明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十一者正明华开已后得益有异。

上来虽有十一门不同。广料简中辈三品竟。

蕅益大师:【示刘今度】
上品上生三种人。首云慈心不杀具诸戒行。盖戒为万行总都。而慈心不杀。又为戒行先务。以此圆发三心。何土不净哉。三心者。直心正念真如。名至诚心。显法身德。乐集一切功德。名深心。显般若德。弘誓无尽。名回向发愿心。显解脱德。戒亦有三。摄律仪戒。无恶不断。卽成法身。摄善法戒。无善不满。卽成般若。饶益有情戒。无生不度。卽成解脱。慈亦有三。生缘慈。不杀生缘。观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兄弟六亲眷属也。法缘慈。不杀法缘。观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也。无缘慈。不著我缘。观现前一念佛性。无所不徧。十方三世有情无情。同一觉体。无二无别也。念念修此三慈。卽净三聚。三聚戒净。三心卽具。上品上生无疑矣。又观行三心。能生上品凡圣同居净土。相似三心。生上品方便有余净土。分证三心。生上品实报庄严净土。究竟三心。生上品寂光净土。永嘉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金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之谓也。
选自《灵峰宗论》

净土五经重刊序
印光大师 著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若论大机所见,肇始实在华严。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然则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 法也。此殆大机所见,二乘尚不见闻,况具缚凡夫乎。迨至方等会上,特为专说净土三经,俾一切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便已彰明校著。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在舍卫国,给孤园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诸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复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此三,乃专谈净土之经。而阿弥陀经,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各宗,咸皆奉为日课焉。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故将此章,列于三经之后,而以普贤行愿品殿之,以成净土法门之一大缘起。令诸阅者,知此一法,大畅佛怀,校彼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以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金陵净土四经板,已经模糊。修净业者,苦无最清爽之读本。因为铸板,以势至念佛圆通章,附于三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若论法门缘起,宜以无量寿经为首。今为便于读诵,故以阿弥陀经为首。阅者谅之。(文钞续编卷下净土五经重刊序(民国二十二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贾乃亮:“感情里只有宠错的,没有宠坏的”
  • 一周美图|小S董洁昆凌,辣妈献清纯杀
  • 拯救中分秃头女纸的技巧!
  • 安东尼加盟火箭只待官宣 已口头承诺签约
  • 丧周二 | 新的一天,新的绝望,从挤地铁开始
  • “神婆”莫小棋再逆天!曾预测高云翔有秘密桃花…董璇还相信他么?
  • 过年相个亲,我和相亲对象的女朋友竟成了好闺蜜……
  • 相亲对象和闺蜜好上了,还希望她能祝福?
  • 《听雪楼》热血预告 秦俊杰袁冰妍激荡水墨江湖
  • 《流星花园》回忆杀:以前喜欢花泽类,现在更爱道明寺!
  • 秦俊杰工作室辟谣,否认张雪迎插足与杨紫恋情,只是手滑了而已
  • 新疆多地持续降雪!更多震撼雪景你未曾见过......
  • 转发这个杨超越,网申面试全都过!
  • 你不知道的《甄嬛传》,除了甄嬛,华妃、安陵容也穿过纯元旧衣
  • 今日最佳:“中国海关提前祝您七夕快乐!”
  • 谈谈女友卸妆后的感受,你敢形容女友卸妆后真实样子吗?
  • 富察·容音:我这一生,是雪落下的声音
  • 《武动乾坤》林动变身表情包,这样的杨洋是你的菜吗?
  • 小奶狗VS大狼狗
  • 疑似毛晓彤爸爸聊天记录,看了节目才知道其中内幕如此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