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灵魂一定是快乐,一定是透达,一定是畅人心智让人舒展的,一定没有一点儿遮盖与压抑,是彻底的没有一丝蒙蔽的东西,这就是佛教。这一点佛教徒认知的并不是太好,他们以修行、善事,甚至提出以苦为道,那都是埋没人性的。一旦埋没人性,一定出事情了!

极乐世界这个教法就是快乐,阿弥陀佛就是轻松、快乐、平等、如实。净土的快乐是彻底的。苦乐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动不感动得了你自身心智?感动不感动得了群体心智?感动不感动得了一切有情的心智?你能不能让一朵枯萎的花开放起来?如果能,你就是佛。什么叫枯萎的花呢?人苦恼,人就枯萎了。你让她开放起来,你让她有活力了,你就真是佛,你就觉悟了。

所以我到哪儿都讲快乐,你没有意乐,没有快乐,你不要谈佛法!这个快乐是如实的,不是蒙蔽性的,不是占有的,不是阶段性的,它是透彻的,让人感觉到舒展的!

这一次我做出家人,我的愿望就是一定要把快乐传达给一切跟我有缘的人。第一次出家时,我希望大家离苦得乐,但我不知道大家离苦的焦点在哪儿,那时候认为学佛、修行可能有一个焦点性的东西。现在我感觉这不是焦点,而是普及,是你生命的每一刻都应该快乐!

以前真是有焦点意识,所以我鼓励出家、鼓励大家去修行或者鼓励大家避开世俗。现在不,你当下一定要快乐,你当下的快乐就是真正的佛法!大家都需要快乐。

我给大家交流的主题就是一定要快乐,快乐一定要趣向于彻底。你快乐也是一生,痛苦也是一生,为什么要让自己不快乐?面对固执,你用快乐的温度融化它!

不管你在哪儿修行,都要快乐。在世俗中修行也要快乐,工作也要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开极乐法会啊!为什么呢?让所有人都高兴起来,让枯萎的心绽放起来,这可能比宗教名词要好。

我们汉传佛教太衰,衰就衰在不快乐,衰就衰在鬼文化——中国人说死了为鬼嘛,埋在墓壳子里,那是最暮气、死气的东西了,让人不快乐。西方人有天可升,我们有墓可去,这就把中国人给滞住了你知道吗?这个墓文化在宗教、在佛教看来都是太沉重的东西了。

所以为什么中国人一说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就说临终这个话题?就是鬼文化造成的一个沉淀,它折射变形到临终如何如何。你怎么不活人要活鬼呢?你现在要临终,那不是活鬼吗?就是不解决当下问题,总是说死了怎么办!这是我们中国人必须认知的一个大背景,这个大背景是灰色的。所以中国古代经典中偏偏就《乐经》给丢失了,大家不快乐了!我们中国人应该从中唤醒自己,我们这个时代再不走出来,人就得崩溃了。

我们要把欢喜布满人间!要把鲜花布满人间!
我经常有这样的境界,进入一个鲜花的世界。当你的心特别爽快喜悦的时候,闭上眼睛,整个就是鲜花的世界。因为你的心舒展,它就有对应的感知。

人不快乐不行!主要是人生太短暂,我们如果是八万岁,拿出来几百年受受苦也没啥,但现在人寿这么短,很快就没了,你还去受苦?划不来!

这个世间太苦了,所以世尊取灭之前一定要把净土法门这个快乐的法给大家,他说我于一切世间说此快乐的法门啊,没人承担,承担者一定是我的第一弟子!所以我一定要做佛的第一弟子。第一弟子,那是当之无愧的。做什么呢?就是快乐!快乐的修行人是佛的第一弟子,要把快乐传达给有情,这样你面对佛陀你不惭愧啊!

我得癌症的时候,天天快快乐乐地吃饭,快快乐乐地睡觉,从那儿开始启开了快乐,因为乃至恶性疾病时都快乐,还有什么不快乐?一下把这个快乐确定了!确定在什么地方呢?一切时处!所以我一回来就给大家受意乐戒,你要快乐!不快乐不行,佛教对人的启发真是只能赞美其不可思议。

我们这个时代不能给人增加一丝的负担了,只能解放人类,修行更不能增加人的负担。本来世俗就是增加负担的,佛教所有的就是揭示一个休息、解放、超越、认知、绽放、回归,没有第二个东西!再有第二个东西就要打个问号了。

徘徊是人类主要的苦恼。二元世界造成了人类的徘徊,天地、男女、善恶、是非、大小、得失等等,造成了这样一个要不断选择的空间。我不选择了,只要快乐,再选择太辛苦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徘徊啊!很多人要离婚搞了一辈子,要结婚搞了一辈子,买房子搞了一辈子,太多了,这是人类共同的一个毛病啊!所以一定要走出徘徊,迈开你坚毅的步伐,走向那无对待的世界!那是个灿烂的世界,令人心智璀璨起来!

以前生病时,他们问我:师父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你得病了啊。我说:高兴是什么呢?高兴是本质在起作用,不高兴是因为你看的是表面现象。人丢失了本质,在表面上去迷失、挣扎、捕捉、衡权,太痛苦了,跳出这个圈子吧!

苦是迷失者的作为,迷失就会带来苦;快乐者是透彻的去向,是轻松的去向,是解放的,是舒展的一个真正表达。快乐不是你喧嚣一个东西、鼓噪一个东西——不是的,是我们宁静的心中流出来的一种光与喜悦,是一种流动。你故意去搞快乐,那太幸苦了对不对?故意搞是不行的,它是从心灵深处挥泛的。

(节选自2011年6月25日慈师在磐陀石畅谈快乐)

慈诚罗珠堪布:自他平等的修法(4)

(二)自他平等的具体修法

即便在出座以后,
当我们看到人或动物的时候,
也要立即如此观想。
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这样反复地锻炼。
这些观想内容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符合事实的,只是由于无明的暗覆,
才使我们不能明见而已。

在此基础上再思维:
既然我是他们的儿女,众生是我的家人,
那么我就有责任
为他们遣除痛苦、创造利乐。
(“利”是指暂时的利益,如在轮回中
享有健康、长寿、无病等福报;
“乐”是指解脱的利益,
如成佛、获得阿罗汉的果位等。
对此也有相反的解释,
“乐”是指世间的圆满,
“利”是指出世间的圆满。)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我非常希望自己能享有幸福,
其他众生也跟我完全一样;
我非常希望自己能远离任何痛苦,
其他众生也跟我一样。
在趋利避害上,我和他们是平等的。
其二,既然所有众生都是我的父母、亲人,
那么我是怎样对待家人的,
也应该同样地对待一切众生。
从今以后,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一
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
而至少要将自己一半的快乐分予众生,
为众生承担一半的痛苦,
这就是自他平等的核心思想。

此后,再加上四无量心的修法。

1.慈无量心

这时要观想:以前,我做的很多事情
都仅仅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幸福;
现在,即使我做不到根本不为自己打算,
至少也要将百分之五十的幸福送给其他众生,
将百分之五十的幸福留给自己。
譬如,如果工作了两天,
就把第一天挣的钱留给自己,
把第二天挣的钱无条件地送给他人。
以此类推,
如果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够这样做,
这就是修自他平等的结果;
在没有达到此标准之前,
如果有心朝这个方向努力,
这就是正在修自他平等。
此时算不算是菩萨呢?
如果具备世俗菩提心,
则也算得上是一个初步的菩萨,
因为不一定所有的菩萨都层次很高。

2.悲无量心

这时又要修知母、念恩、报恩,
并由此深深地体会到一切众生都是母亲。
然后,再按照外加行轮回痛苦的修法,
观察众生的痛苦,从而体会到一切有情
每时每刻都在感受不同层次的痛苦。
这时再思维:
“既然他们是我的母亲,我是他们的儿子,
我就应该为他们遣除痛苦。
无论我现在的能力怎样,
都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
不做是不行的。我有这个责任!”

大乘菩萨必须要有责任感,
这是最关键的。
如果看到众生的痛苦不生悲悯之情,
看到佛菩萨的功德不起羡慕之心,
没有任何责任感的话,
就不是大乘菩萨。

比如说,有些居士听到一些禅宗公案,
就说这个不能执著,那个不能执著,
连放生也不能执著。
可是,作为凡夫,如果什么也不执著,
什么都无所谓,就会没有责任感;
如果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动力,
就不会积极地修行。
这样一来,人家肯定会说佛教是消极的。
因为你这也不做,那也不做,
什么都不做,觉得这也没有意思,
那也没有意思,什么都没有意思,
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当然是消极的。

大乘佛教认为:
并非世间的一切作为都没有意义,
只有一切都为自己打算的,
类似于争权夺利等等之类的做法,
才是没有意义的;
而为了利益众生,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是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去做的事情。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打坐观想时,
一定要感觉到“我有这个责任”,
即使在出座以后,
我们也要培养这样的责任感。
平时,在看到任何众生时,
都必须想到:
“他是我的母亲,我是他的儿子。”
从世间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
儿女有没有责任
来减轻、断除母亲的痛苦呢?
肯定是有责任的!
这是最起码的道理,任何人都知道。
不过,一般世人却只重视这一世的父母。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很讲究孝道,
但其所要孝顺的对象,
却仅仅是这一世的父母而已,
并未涉及前生后世。
而大乘菩萨却把父母的概念
扩大到前世、后世,乃至生生世世,
这样推理的结论是一一
所有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
这个结论是有根有据,一点儿也不过分的。
如果对现世的父母应该孝顺的话,
那么对生生世世的父母,
为什么不该孝顺呢?
为什么可以没有责任感呢?
所以,必须要有责任感!

现在我们有没有责任感呢?
这很难说。
如果有人能够做到完全不为自己着想,
只为众生打算,愿意承担
为众生减轻痛苦、创造幸福的责任,
那么他就是菩萨。
但是,如果再严格一点儿来看,
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
比如说,一些基督教徒
建立了很多慈善机构来利益大众,
虽然这也属于无自私的奉献,
可是其结果却并不理想,因为这样做
只能帮助对方减少一些人世间的痛苦,
却根本无法解决最关键的生老病死之苦。
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责任感,
而且要以佛陀的智慧来利乐有情,
这样,利益众生的层次和范围就大不一样了。
当然,即使现在我们不能立即
或在短时间内全盘接受菩萨的所有行为,
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我们要有往这方面努力发展的决心,
要向往、羡慕菩萨的境界。

(未完待续) https://t.cn/RJA5Rbb

心境清清明明,无挂无碍,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不受任何的干扰。

不管是什么香,不管是哪阵风: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都能见相非相而安忍于如如不动的止息境界。

真正契入缘起的止息,

就能在五浊恶世里面打滚。

虽然辛苦,

但是无执无我的喜、随缘慈悯的舍、

济世利人的悲是传承佛陀的这一脉慧灯。

希望有缘都能契入佛陀出世的本怀,

传承佛法这一缕正明,

真正的普利世人,福泽众生。
——《缘起的止息》读书摘选

小记:人生最大的成就不在于创造了多少财富,获得了多少褒奖,而在于当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内心有多少的淡定和从容。所以正如书中所言:不管是什么香,不管是哪阵风都能不受干扰而见相非相安忍于如如不动的止息境界。[微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是精华,但是质地很轻薄,油皮姐妹也不用担心用起来有负担,非常好吸收 ❗ [求关注] 【拍5件24.8】芭米.牛轧饼干5盒折合一盒才4.96! 这歀口红也太好
  • 浴佛的意义浴佛的意义在于净化个人的身口意,当手持净水沐浴悉达多太子像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唱颂“我今灌浴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
  • 还有一个植村夜市也在旁边很多小吃[抱抱]《去广州南站十多分钟,去天河半小时》民水民电 一个月加上水电不超过1500#合租##广州合租##广州番禺#开妆预告[春游
  • 僕が演じた⽥中 のように『好き』を⾃分の柱にしてない⼈物もいたりと、1 つの映画の中でもいろんな表 情がある作品なので、幅広い世代の⽅にそれぞれの楽しみ⽅で観て
  • 也就说,要将原先单纯的旅游融入故事、情景以及一些喜剧元素,从而达到文化、旅游、感情等多方的融和。而按照这次双方合作的内容,这一个栏目是想要做成微短剧的形式,这也
  • 我纵羡慕,想从前将来,都不会有这样的纵驰经验,惟记得偌大雪城中,曾有三个幼小的身影,跟在一个中年妇女身后,绕着环城路漫跑,以发散喝了参须汤后的药力。那一年我回家
  • @摩登兄弟刘宇宁 #向死而生 -摩登兄弟刘宇宁[音乐]##热辣滚烫 -摩登兄弟刘宇宁[音乐]#刘宇宁开始推理吧[给力]刘宇宁燕子京[给力]刘宇宁珠帘玉幕 刘宇宁
  • 有人在百度上发文章,题目是:::薛宝钗显摆红麝串,贾母大怒,连出三招薛家败下阵。。 你就不知道:贾府是谁的。。甄府是谁的。。 贾府是贾母的长相的贾府。。。宝钗
  • 热点《苏心璃长渊》苏心璃 长渊小说(完整版全章节经典小说)全文阅读 请+ 即可取全文 书名:《苏心璃长渊》苏心璃 长渊 主角:《苏心璃长渊》苏心璃 长渊 部分文
  • 轻薄清爽柔软舒适丝光凉爽手感重工工艺设计光泽光彩更为靓丽动感青春活力不失身份适应任何场合单穿内搭都是极为出秀的效果,码数:M-3XL新巴利小白鞋鞋码 巴利男鞋鞋
  • \n鞋面饰涂珐琅金属三角形徽标\n\n大底原版开模厚底2厘米防滑\n凹凸鞋底花纹\n11个色\n码数35---41昨天在地铁上遇到一个猥琐男,一直盯着我,然后旁
  • 生命有限,请浪费在更美好的事物上快乐的秘诀是停止胡思乱想(•̀ᴗ•́)و ̑̑今天风挺大的,本来想回家,结果给我吹到奶茶店来了,Food. | 火锅进行时¨̮
  • 用户的兴趣爱好反映出他们是一群典型的科技数码控, 对带有“科技、智能、时尚” 标签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与偏重“智能化” 的产品定位契合。 由此得出各车型车主画像: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
  • 这是一款能被身边所有朋友都称美的包华而不俗仔细看每一根纱线都是用心血编织出来的真的希望得到你们真心的喜欢Size:款号大号:1112.尺寸25cm款号小号111
  • 如果许鞍华导演是香港民生琐记的悲悯关怀者,那么郑保瑞导演则是香港秩序“合法性”议题的观察者,只是这次他将目光投向的是香港向何处去的问题,他借由对香港这段历史的
  • 仔细倾听万物的声音,阳光、风、树都在和我们说话,即使是小小的红豆,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才能熬出美味的红豆馅…树木希林真是让人敬佩的演员,她的镜头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
  • 和自己说说话,整理一下糟糕的情绪,调适一下俱疲的身心……飞机已开始下降,不论愿不愿意,都要面对下机后的热闹妈妈呀好喜欢好喜欢洋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洋儿一下飞机
  • 如果你发的是大心,不为自己,我为苦难众生,要发这个心,命里没有的,你也会得到,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老人言:【为苦难众生发愿,命里没有的也能得到】《佛菩萨的愿力是
  • ◆チケット料金¥2,500(税込)【フード・デザート&ドリンク】◆フード・デザート・BATTLE OF TOKYO 超東京2段重プレート(通期:東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