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 未央在行动# 致敬逆行者 | 不惧生死 43天里她从死神手中抢下100条人命

疫情来临,4.2万医务人员将白衣作甲支援武汉。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这个国家的荣耀,他们用责任与担当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其中有一位未央女性,至今仍坚守在疫情形式最严峻、病人情况最严重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是她的誓言,她用勇气同死神抗争、用专业同病魔较量,她的名字叫张丽。

扬战旗 敢与死神搏斗

2月8日中午一点半,张丽和战友们在西安交大二附院门诊综合大楼前整装集结誓师,在党旗、国旗下与同事挥手、同家人道别。他们携带医疗器械登上飞机,飞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在经过一整天的紧急临时培训后,2月10日,张丽正式战斗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在抵达武汉之前,她心中总有些忐忑不安,担心工作做不好、担心千里之外的家人、担心对环境难以适应。可在踏入病区的那一刹那,张丽的心头只剩下一个想法:“我是学医的,我要尽我所能让这些病人重获健康。”

2月17日晚上十点,巡查病区过程中,张丽发现一位85岁的女性患者已无法配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吸氧,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很有可能熬不过当晚。而想要挽救患者生命就必须切开气管插管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可手术过程中一定会有含大量新冠病毒的液体飞溅到空气中,怎么办?

张丽立即向医疗队通报了患者情况,并在病房里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简单的紧急会议后,医疗队做出决定,冒再大的风险也要挽救患者的生命!在去除患者原有呼吸面罩,主刀医生准备手术的时刻,病房里最清晰的声音便是患者的呼吸声。在张丽的密切配合下,手术进行的很顺利,而当有创呼吸机代替原辅助呼吸手段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也逐渐趋于平稳。

“1月29号我发烧了,去医院检查。有个39度的患者,还没做检测,直接晕倒在门口,当时我真的害怕极了。社区把我带到隔离点,2月10号那天,我突然呼吸困难,话都说不出,感觉自己快要死了,等救护车时在手机上写了遗书。我被确诊患了新冠肺炎重症,经过医院的救治,终于康复。治疗期间,住院、吃饭国家都是包的。通过这次经历,我最大感受就是,幸亏我是个中国人。”
[话筒]观学院邀请到了在武汉感染新冠的小伙、b站up主蘑菇鸭,以及在一线日夜奋斗、从死神手里抢人的江苏医生尹江涛。
明晚7点半,我们将直播讲述一线抗疫经历,还原与病魔抗争细节,向不曾放弃的医生、患者、每一位自觉在家隔离的你们、以及武汉这座英雄城市致敬![心]

【女子车祸导致“头颈分离” 同济医生助其劫后重生 8人抬上手术台 失之毫厘即是生死之别】#致敬疫情前线医护人员# #疫情期间有哪些感人的事#
“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下,骨科收治了一位车祸伤导致的“头颈分离”的罕见存活者,正是通过医生和自己的共同努力,获得新生。如今,她康复顺利,即将出院,成为众人眼中的奇迹。

九死一生的罕见病人:收还是不收?

陈女士今年49岁,黄冈人。2019年12月8日,她不幸遭遇车祸后昏迷不醒,被立即送往医院。当地医院诊断为寰枕关节脱位,脑外伤,下颌骨骨折,舌骨骨折,肋骨骨折,肺挫裂伤等。经过治疗,陈女士慢慢清醒,已经可以不依赖呼吸机进行自主呼吸。但若不及时开展手术,陈女士就只能卧床,连翻身都不行,而且病情随时可能加重。
由于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无法开展手术。1月4日,家人带着她的资料来到了同济医院。接诊的骨科关邯峰副教授了解患者情况后,大吃一惊,不禁被陈女士顽强的生命力震撼。
关邯峰介绍,寰椎,取自希腊神话中背负着地球的泰坦巨神阿特拉斯。寰椎(泰坦巨神)与头颅(地球)上的枕骨构成寰枕关节,我们人类硕大的脑袋就是依靠这小小的关节跟颈椎相连的。
陈女士的情况,通俗来说,就是外伤导致了关节的分离,头部和颈部仅靠软组织保持着连接。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在颈椎外伤导致死亡的病例中,有大概1/3都是因为寰枕关节的脱位导致的。但是这种外伤,对医生来说却是非常罕见的,即便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因为寰枕关节脱位很不稳定,绝大多数这类病人,或者是受伤当场死亡,或者在搬运过程中,关节发生进一步错动,对脊髓中的生命中枢产生压迫和拉扯,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正所谓生命中无法承受的“分离”。
因此陈女士能实现自主呼吸实属不易,相当于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如果不手术,陈女士可能挨不过多少日子。”关邯峰几乎毫不犹豫地就答应将其收治入院。

急转直下后又看见曙光

就这样,第二天下午5点陈女士从黄冈转到了同济医院骨科病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6%左右。
“当时病人呼吸功能受损,四肢已经瘫痪,躺在病床上只能轻微动弹手脚,由于做了气管切开,患者无法说话。”但入院后两个小时,陈女士情况稳定,大家却一刻都不敢放松。
“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0%左右”,7点左右,陈女士开始变得呼吸困难。
“血氧饱和度已经到了75%左右……”,9点半,情况继续恶化。
“立即转到ICU!”关邯峰当机立断。凭经验,他估计是病人转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一个颈椎外伤的患者,陈女士如果无法自主呼吸,很可能难以恢复,所以大家心里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当晚,关邯峰彻夜难眠,“我当时甚至后悔为什么把她转过来,至少她在当地,还能躺着……”
第二天,抱着一丝希望,关邯峰来到ICU病房。让他想不到的是,陈女士竟然清醒过来,因为用了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也好了。
“当我说眨眼的时候,她能配合我的话,手脚也可以轻微动一下,这简直又是一个奇迹”,关邯峰回忆起那天的情形,依旧激动不已。
当时陈女士的四肢肌力大概为1+,如果能尽快手术神经功能的恢复理论上还是有希望的,而且肌力就算只是部分恢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患者发烧,我们该手术吗?
可是,手术风险不言而喻。
从理论上来说,陈女士的手术方案是寰枕关节复位+枕颈融合,也就是按照解剖结构将头部和颈椎的关节进行复位。但是对这样的病人,几乎所有的骨科医生都只是听说,很少有人遇见过。
国外有过这种病例的报道,但是具体细节不得而知:手术前如何翻身、手术中会否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国外文献也语焉不详,患者的恢复也有好有坏。
手术团队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老天放了她一马,接下来我们能赌赢这艰难的一局,帮助陈女士化险为夷吗?
患者如何上手术台,避免搬运过程中出现关节错位是最难的问题。
“可否定制一个保护性的支具?通过现场快速成型,可以贴合、固定陈女士的头部和上半身,起到基础性的保护作用?”骨科熊伟教授向康复科支具室的专家提出了难题。
手术时间定在1月10日,康复科关云飞老师将工作室“搬到了“ICU”,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在床边为陈女士专门制作出了专用支具,大家都严阵以待。
可是当天,陈女士就发烧到38度。而此时,新冠肺炎已经在武汉张开魔爪。
大家的担忧可想而知:患者气管切开后卧床已经一个月了,肺部感染在所难免。病人此时发烧,是否也有可能感染上新冠肺炎?
无奈之下,当天手术取消。

疫情之下的手术,我们看见顽强的笑脸

幸运的是,通过床边胸片检查、抗生素控制感染,排除了陈女士患新冠肺炎的可能。1月15日,手术按照计划进行。
“1、2、3,起!”平时只需要两三个人配合的动作,这一次为了更稳地将病人转到手术床上,8个医务人员一齐上阵。因为寰枕关节平面椎管内是颈段脊髓起始部位,毗邻延髓呼吸中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脊髓的二次损害。
更难的是——手术时,病人必须趴在手术床上,所以病人还必须要翻身。这意味着要移动并旋转头部180度,即使头和颈部在这个过程产生很小的水平或旋转移位,都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的康复,因此在转动头部时要非常轻柔,大家所有的步调都分毫不能差。
“她比普通高位截瘫患者更难的是,她还有恢复的可能。所以我们一刻都不敢放松。”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喻红辉说。
对主刀医生熊伟来说,枕颈融合其实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手术。但是针对这类病人,没有提供成熟的手术技术细节。“这样一位经历了九死一生,还在与命运抗争的患者,不能因为我而功亏一篑。”加上手术预后具有不确定性,熊伟有着无形的责任和压力。
19:00,手术正式开始。
熊伟教授只能靠经验通过精细地操作进行复位固定。手术过程中多次出现生命体征的波动,无法判断原因,只能停下操作,等情况稳定后继续调整。
3个小时后,手术结束,病人自主呼吸逐渐恢复。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1月16日上午,陈女士虽然依旧插满各种管子,全身还是瘫痪状态,虽然面部严重浮肿,但看到医生来查房,竟然绽放出一个顽强的笑脸。让一度后悔的医生们也似乎看到了希望。

劫后余生,却再三发烧

1月23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武汉封城。本准备在ICU病情稳定后转回当地医院的陈女士一家又陷入困境。为了避免ICU内的院内感染风险,骨科陈媛护士长亲自到ICU评估了陈女士的护理难度,将其转回了骨科病房,回骨科病房后陈女士的情况好转得比预期中还顺利。
谁知,2天后陈女士发烧到39.5度,这一次,大家的神经高度紧张起来了。此时新冠肺炎已经在医院内有传播,而病人由于气管切开,整个肺处于更加暴露的状态,比常人感染的风险要大很多。考虑到这些因素,病房将她单间治疗,医生很早就跟陪护家属强调,一定要呆在病房,不要离开病房,以免感染新冠肺炎。
而陈女士痰液非常多,护士每天都要不停地为她吸痰。吸痰时,病人刺激性咳嗽,气流喷薄而出,如果陈女士是新冠肺炎感染者,那么护士也很容易被感染。
但即便如此,相关的护理工作依旧在坚持着。医生对陈女士的治疗、关心和鼓励也一直没有间断。
所幸陈女士做了肺部CT,只是细菌感染,并没有发现有病毒肺炎的表现。这样的情况在后来的半个月又出现了两次,但每次检查,都不是新冠肺炎。
每一次医生们甚至比陈女士更开心。
现在,陈女士已经逐渐脱离危险,四肢肌力都达到了4+,气管切开的位置已经封闭,可以讲话了。“谢谢你们”,这是她这些天对医生护士说的最多的话。
尽管患者下颌骨骨折还亟待手术处理,以后康复的路还很长,但陈女士和家属一直在努力。
“过两天,她就可以开始走路了”,大家都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他们也相信,疫情之下,只要坚持,大家的希望也都会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姆巴佩:我确实抱怨过内马尔在场上不给我传球,但是我们没有隔夜仇不是说姆巴佩自私,三叉戟都是这样的,不断加强配合才能1+1+1>3,但是你不能上4个啊,你要么迪玛
  • 减肥第十五天 48.8kg早饭:️加餐:黑咖啡午饭:大列巴抹花生酱➕奇亚籽麦片➕牛奶晚饭:圣女果➕黑咖啡今天又是享受周末的一天 一睁眼就九点半了 真不戳[goo
  • 活动现场还为苏州之友荣誉奖和纪念奖获得者颁奖,为10家苏州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代表授牌,为70家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企颁奖。作为四川省唯一连续三次
  • "ᵐᵃᵏᵉ ᵃ ᵖᵃᶜᵗ ᵗᵒ ʷᵒʳᵏ ʰᵃʳᵈ ᵗʰⁱˢ ʸᵉᵃʳ. "“约定一下 今年一定要努力” ᴳᵉⁿᵗˡᵉⁿᵉˢˢ ⁱˢ ᵗʰ
  • 其实爱就在身边,只要把刺儿收起来,用心感受,自己得到的真的太多了。我爱这样的自己!
  • 雪姨表情严肃的说:这是我的直播间,你要是299元,我就卖,如果不能就拿下去吧,今天我不卖了! 他说他要开会,我就觉得很好笑,他都爬到分管领导的位置了,开的是他自
  • 平时是个空间点赞小能手,偶尔碎碎念[羞嗒嗒]es大楼推人,最近比较喜欢小彩,是个温和派杂食人,不喜欢吵架撕逼,可以给我塞安利,只要吃到香香饭,就有可能爬墙(!想
  • 1.大宝29岁“天天快乐”小宝23岁“祝你永远快乐,不止今日”;2.大宝30岁“希望以后你能有更多自由闲暇的时光,看一场演出,一部电影…”小宝24岁“更希望你有
  • 跌跌撞撞已经年纪不小了一路走来我们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往后余生看淡点 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谁也不能把自己的自由卖了 换成柴米油盐谁的生活又不是一地鸡毛
  • 最近有没有发现一些恶劣的造谣和狙商务的又多了起来,一开始也不知道为啥,直到,我想说的是大家一起用正确的方式来保护宝的商业价值,我们向阳而生,学不会某些人的阴谋手
  • 公园里有一座水塔,听说是设计于 1892 年,但在五十年代就停用了。如今,旅居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的王三言后裔已超过200人,泰山楼成为安溪铁观音走向世界的历
  • 而且也是我的朋友。人生真的是一期一会的事谢谢您,出现在我这样普通的小小的世界我把大一上课记的师语您说的改成了绿色希望您的博学精神,永远和万年长青的松柏一样,在我
  •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信息,在于2014年9月23日公布的“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就明确说明“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
  • #青海旅游##青海旅游#「旅行是另一种生活生活是一场旅行‍♂️行进的脚步永不停歇的捡拾生命的美好与苍砣‍♀️让旅行多了生活的意义让生活多了旅行的心境最近线路推荐
  • 在之后的座谈会上,吴总一行与掌印官科技领导一致认同传统落后的印章管理方式是引发企业印章风险的主要诱因,掌印官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和应用
  • 比如有次跟母亲聊天的时候我说,你们那一代人也是真惨,小时候父母管得严,也没啥好玩的东西,年轻时候都得干苦力,而且大部分人都不能完整的上学,甚至很多人都没有上过学
  • 总还是很容易被这类宏大叙事所震撼,因为宏大格局下是真实的历史以及真实的个体。我向往他们民主自由的学风,敬佩他们的学识和抱负,喜欢他们的真实和可爱。
  • 昨天和zzp下课回来路上闹脾气了 一起吃椰子鸡 我什么话都不说的时候 他还是给我舀汤 夹我爱吃的部位 但我还是不说话 回来把他电话拉黑 开始一连串的冷暴力 直到
  • 所以我讲“双碳”和科技、气候变暖是一个逻辑。那次在大理古城聊天,我很兴奋,我提出来当时几个最热门的概念,全球化肯定是最热门的,互联网肯定是最热门的,气候变暖大家
  • 即使在孤独也不会觉得空虚,因为虽看不到你,心中都装满了你……铁肺女王#胡艾莲# 这首《等你》歌曲旋律舒缓,歌词深情,不仅唱腔更趋成熟,对细节的处理也更为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