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对历史兴趣很深的人,他也曾以“敏而好古”作自己的考语。他尽力考究了三代制度之后,觉得周代吸取了前二代的精华,文物灿备,不禁说道:“吾从周!”除了一些小节的修正,像“行夏之时,乘殷之辂,……乐则韶舞”等等以外,他对于西周盛时的文物典章全盘接受,并且以它们的守护者自任。他盼望整个中国恢复武王周公时代的旧观。

他的理想怎样实现呢?照他不客气的看法,只有等待一个“明王”出来,用他弼辅,像武王之于周公。手把大钺的周公,那是他毕生憧憬着的影像。在晚年他还因“不复梦见周公”而慨叹自己的衰颓。不得已而思其次,若有一个霸主信用他,像桓公之于管仲,他的理想也可以实现一部分。

“假如有用我的,仅只一周年也可以,三年便有成功。”他说。但是谁能拔用孔子呢?鲁昭公不用说了,他十九岁即位,“犹有童心”,况兼是个傀儡。孟孙氏大夫孟懿子是孔子的门人,但他还是个后生小子。三家之中,季氏最强,大权独揽,但他便是曾以僭用天子礼乐,致孔子慨叹“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不久,更不可忍的事发生,昭公被逐,孔子便往齐国跑。

他到齐国,大约是避乱的成分少,而找机会的成分多……孔子在齐七八年,虽然养尊处优,还是(用他自己的比喻)活像一个葫芦,被人“系而不食”。这是孔子所能忍耐的么?乘着鲁定公即位,鲁国或有转机,他便回到祖国。

他归鲁后约莫三四年而阳虎的独裁开始。眼光如炬的阳虎就要借重孔子。他知道孔子不会干谒到他的,却又不能屈身去拜候一个穷儒。依礼,贵臣对下士若有馈赠而他不在家接受,他得到贵臣门上拜谢。于是阳虎探得孔子外出的时候,送一大方熟猪肉给他。孔子也探得他外出,然后去拜谢。可是他们竟在途中相遇,阳虎劈头就说:“来!我和你说句话。怀着自己的宝贝,却瞒着国人,这可谓仁吗?”孔子只得回答道:“不可。”“喜欢活动,却坐失时机,这可谓智吗?”孔子只得答道:“不可。”阳虎道:“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岁月是不等待人的!”孔子只得回答道:“是,我快出仕了。”

但他没有出仕,而阳虎已倒。这时他机会可真到了。他的门人孟懿子因为发难驱阳虎的大功,在政府里自然争得相当的发言权。季孙氏一方面为收拾人心,一方面感念孔子不附阳虎,便把司寇一席给他。这时孔子有五十多岁,距郑子产之死有二十多年。

孔子受季氏的真正倚任也只有三个月,虽然司寇的官他至少做了三年(从定公十至十二年)。

前五年(定公十年)孔子辅佐着定公和齐景公会盟于夹谷(齐边地)。孔子在鲁司寇任内所经历的大事,除了夹谷之会,便是前四九八年的“堕三都”运动。所谓“三都”就是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邱邑和孟孙氏的成邑;“堕三都”就是要将这三邑城郭拆除。三邑之中,费、郈都是旧日家臣叛变的根据地,而费邑自南蒯失败后,不久便落在另一个家臣公山不狃之手。不狃是阳虎的党羽,阳虎既倒,他还屹然不动。

“堕三都”一方面是要预防家臣负隅作乱,一方面亦可以削弱三桓。二者都是和孔子素来的政治主张相符的,故此他对于此举,极力赞劝,虽然主动却似乎不是他,而是他的门人子路,这时正做着季氏的家宰。子路的发动此事原是尽一个家臣的忠悃。此时费邑已成了季氏腹心之患,非堕不可的。季孙氏地广邑多,毁一城满不在乎。但叔孙和孟孙二氏各毁一大城则元气大损,这也是于季孙氏有利的。叔孙氏犹有侯犯之乱可惩,至于孟孙氏堕城,好比一个无病的人白陪人家吃一剂大黄巴豆,完全是犯不着的。所以堕城议起,他一味装聋,后来定公率兵围城,没有攻下,便把他放过。但郈、费到底被堕了,堕费最费气力,孔子受季孙氏三个月的倚任就在此时。

堕费之役孔子虽然立了大功,但不久(前四九七年),孔子便辞职,他辞职的直接原因,有人说是祭余的烧肉没有照例送到,有人说是季孙氏受了齐人的女乐,三日不朝。孰是孰非,无关宏旨。总之,季孙氏的势力完全恢复了以后,再没有可以利用孔子的地方了,再不能维持向日对孔子的礼貌了;鲁国再没有孔子行道的机会了。他只好再到外国去碰碰运气,虽然他不存着怎样的奢望。

但是到什么地方去呢?齐的韶乐虽然值得孔子再听,齐景公却值不得他回顾。卫虽小国,地理上和政治上却最与鲁国接近。恰好这时子路的僚婿弥子瑕甚得卫灵公的宠信。去职的次年,孔子便领着一班弟子来到卫都帝丘(在今河南濮阳西南)。这时距卫人第一次避狄迁都——从朝歌(在今河南淇县)迁到楚丘(在今河南滑县)有一百六十多年,距卫人第二次避狄迁都——从楚丘迁到帝丘,有一百三十多年。当第一次迁都时,朝歌的遗民男女合计只有七百三十口。经过长期的休养生聚,新都又成了熙熙攘攘的大邑。孔子入境,不禁叹道:“好繁庶呀!”给孔子驾车的弟子冉有忙问:“既繁庶了,还要添上什么呢?”孔子答道:“添上富。”“既富了,还要添上什么呢?”“添上教。”

但此时卫灵公正被夫人南子迷得神魂颠倒,那里有闲心去管什么富咧,教咧,只照例用厚禄敷衍着孔子。孔子居卫些时,觉得没味,便又他去。此后十多年间他的行踪,记载很缺略,而且颇有参差。我们比较可以确知的,他离卫后,到过宋、陈和楚新得的蔡地,中间在陈住了好几年。在这长期的奔波中,孔子不独遇不着一个明君,而且遇了好几次的生命危险。

在旅途中孔子曾受过不少隐者的讥讽。有一次他使子路去向两个并耕的农人问渡头的所在。甲说:“在车上执辔的是谁?”子路答道:“是孔丘。”“是鲁孔丘么?”“是的。”甲说:“这人便知道渡头的所在了!”子路只得向乙请问。乙说:“您是谁?”子路答:“是仲南。”“是鲁孔丘的徒弟么?”“是的。”“满天下都是洪水滔滔,一去不返的。谁能改变它呢?而且您与其跟随到处要避人的志士,何如索性跟随避世的隐士呢?”乙说完了,不断的覆种。子路回去告诉孔子。孔子说:“鸟兽是不可与同群的。我不和世人在一起却和谁在一起?假如天下有道,我便不去改变它了。”#每天读国学#

#日行一善[超话]# "❤ #每日一善# ❤ #阳光信用#
人生一辈子,不就是生死而已吗?生,就好好地活;死,就从容地走。除了生死,其它都是闲事。人间的功名利禄,生带不来,死带不走,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暂借的,总有一天还须连本带利还回去。不如活得自在、随缘、放旷,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世间万物皆遵循阴阳之道,彼此和谐相对。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

正所谓:“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若过分追求圆满,反而过犹不及,把握好分寸,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话说太满,招来事端

《道德经·第九章》中讲:“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老子告诉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适可而止,才能长久。

与人相处同样如此,话说太满,只会让自己骑虎难下,招惹祸端。

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说话留余地,给自己留退路。

从前,有个叫李达的樵夫,生性张狂,爱说大话。
一次,他与几位好友一同饮酒。

酒过三巡,便与好友炫耀道:“那日,我上山砍柴,遇到一只猛虎,他恶狠狠地向我扑来,我只用了几拳,便将其打死。”

好友纷纷称赞他英勇无比。

次日,李达打死猛虎的事,传遍了整个村落,从此他便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打虎英雄。

一日,山上真的出现了猛虎,还咬伤了几位村民。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打虎英雄李达,李达本想逃跑,但在大家的簇拥下,还是壮着胆上山了。

不料,猛虎没打死,却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话到嘴边留三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

正如《道德经》中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口若悬河,张狂跋扈,而是心中有尺,口中有度。

要知道:逞一时口舌之快,最易惹出是非祸端,让人深涉险境。

话不说满,留三分余地,保持对未知的敬畏,对生活的谦逊。

这样才能进退自如,不给自己惹麻烦。

情绪太满,伤人伤己

《庄子·天下》中讲:“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人活于世,总会执着于一些烂事之中,从而导致情绪爆发。

要知道:情绪太满,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斤斤计较大发雷霆,而是懂得不争辩是非,学会与俗世和平共处,活得从容自在。

宋朝有个传奇的宰相叫吕蒙正。

他出生贫苦,为了生存,甚至当过乞丐。

在他进入官场后,经常有人在背后议论他之前当乞丐的事情。

一日,有人故意在他和朋友经过的时候说,“现在官场的门槛可真低,连乞丐都能上朝堂做官,真是荒谬!”

听到此话,朋友十分愤怒,转身便要过去理论。

可吕蒙正却连忙制止,拉着朋友离开了。

朋友不解的问道:“他们出言不逊,为什么不找他们理论?“

吕蒙正却说道:“我之前确实做过乞丐,我没觉得有什么丢人的,他们也只是说说罢了,没必要太过计较。“
《道德经》中讲:“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人世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

无论你过什么样的生活,总有人对你指指点点,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总有人看不起你。

若事事都要被情绪操控,便会被怒气冲昏头脑,造
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最后伤人伤己。

为人处世,赢在宽宥,死在情绪。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控制情绪,不让情绪太满,这样既是保全别人,更是保护自己。

欲望太满,失去退路

《道德经》中讲:“知足者富。”

世间纷繁,诱惑颇多,欲望这种东西,是毫无止境的,只会让人越陷越深。

求而不得、得而不知足,人生的痛苦都源于此。

人,只有懂得满足,欲有所止,才会永远富足。

在一座小镇上,有一年轻人,从小体弱多病,靠着给地主打工维持生计。

整日抱怨命运不公。

一日,他在与人抱怨时,有一位云游四方的道长路过,听闻他的遭遇,心有不忍,便帮助他医好了疾病。

数月后,道长故地重游,看到年轻人还在抱怨,道长问道:“你的身体早已痊愈,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年轻人说道:“我身体虽然好了,可别人晚上都睡在屋里,而我只能睡在马厩。“

道长听了,于心不忍,便帮他置办了一件睡觉的屋子。

可一年后,道长又遇到了年轻人,他一看到道长,便跑过来冲着道长说到:“别人都有仆人伺候,我却还在打工,你再给我找几个仆人伺候我吧。”

道长听后,摇了摇头,不但没有给他仆人,把之前睡觉的屋子也收了回去。

而年轻人又回到之前睡马厩的生活。

老子言:“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贪婪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欲须有度,过则易灾。克制住欲望,戒得了贪婪,才能不迷失自己。

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人活一世,只有放下求而不得的贪欲,才能令内心丰盈,富足,方可收获幸福、美满的人生。

《道德经·第三十章》中讲:“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度,是一种有分寸的智慧。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人生在世,话说太满,容易招惹祸端;情绪太满,
则会伤人伤己;欲望太满,便会迷失自己。

凡事都需要张弛有度,说话留三分,情绪留三分,欲望留三分,将满未满,才是人生最大的圆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爆笑公交车上的十二星座 日子如流水一般悄悄的流过。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直到有一天星座GGMM上了公交车,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于是,世界上就从此多了几分笑声!一
  • #13# 我猪昨晚很乖乖哦,鉴于前两天我回家不跟他玩,然后他就知道自己冷落到本贵了。嘻嘻哈哈,今儿是2.4啦,爱你我的宝贝猪[羞嗒嗒][羞嗒嗒]说实话这个生日礼
  • 普洱古摄影有着先进的专业摄影器材,采用全数码拍摄及后期制作,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精美婚纱艺术照片既然婚纱照一生只照一次,何不对自己好点呢普洱古摄影:只用客照说话#
  •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社团# 也许我们未曾相见 也许我们不曾相识 也许我们曾擦肩而过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 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 看过的电影,听过
  • 感恩節晚餐 補幾張週四的感恩節晚餐,從小就很珍惜每年的感恩節,很感恩我們一家人能一起慶祝並享用美食,今年我用了烤春雞來代替火雞,甜點的部分我用了混合的紅莓、黑莓
  • #王源[超话]# 日子总是平淡稀松 念及昨夜的星空 念及南方的大海 念及梦中的少年 应是我渴望点缀的生活 星空尚有繁星闪烁 记录匆匆天地过客 海洋仍是广阔无边
  • 旁边的大爷一盘子的量顶我三天的早餐)也是因为觉得这些饭菜特家常,所以没有拍照。意大利的船,每天中午会有披萨,初见这家伙鄙视半天,啥料都不给啊。
  • 九丰,是寿光的农业企业,专门在全国各地与当地农民合作搞规模化农业的,具体就是农民签合同把地给九丰,九丰则给农民租金,盈利了分红,农民在九丰打工,女的每天八十块,
  • 说起来 也不过是一个寻常的故事 你只是搬了地址而已 却仿佛搬空了这个城市 南湖的灯火明灭似乎是在告示 你看啊 我的年轻就到此为止 多谢你成为我平凡一生的导
  • 君,就是心中有天下的人,如果你心中只有自己,那你很小,叫做“小人”·····所以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繁荣和昌盛,是因为我们致力于把自己的一切服务于这个社会,服务于
  • 但如果要有在世高僧的排名的话,那么龙婆碰绝对可排在四面神加持的前三位了,历史上的排名我个人认为:也可是前五之内的,很多人都认为龙婆碰的四面神,比现今被炒的最热的
  • [我今]就是抓住当下这一念。#正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佛陀住世时期的公案——听经闻法比赚钱重要 佛陀的姨妈为佛陀做了一件金缕衣,佛陀却要姨妈拿这件金缕衣去供养众僧
  • 因为工作原因,我有两个微信,昨天 11点说完晚安之后,他没有回复我,第二天早上跟我说早,然而我下午用工作微信发现他凌晨0点50发了朋友圈,然而我的生活微信被屏蔽
  • sosin__你知道一个曾经与伴侣动物合作过的人。许多这些孩子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并且龙文化的视角,龙
  • 修缮一新的仿古风格小镇,规划整齐,管理服务统一,让人在这座长城脚下的小镇玩起来更安心。古北水镇上有几家不错的温泉馆,品质和管理都比较有保障,泡个汤舒缓一下身体,
  • 陈哲宏: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韩国男子偶然中认识了一名迪拜男子,并借给对方3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1800元)结果一周之后,迪拜男子要他的银行账户,这名韩国
  • 金沙洲下午五點前有一吉位,其他店已客滿 春節播報萌梨莎新年必做清單 ✨每日大量發布春節款啦~~~~✨ 你~~~ 在等美美的新年款嗎? 選擇困難症發作嗎? 在等
  • 又老公说现在还有一键卸妆软件,专治各种状况,一键还你黄脸婆~我表示好吧,好吧,洗洗睡了吧,新兴人类,我理解个大概,还是继续做我的老古董吧#时光留夏# 蛮无聊随便
  • 直到现在我都清楚记得,她带了一支牙刷,一小袋洗衣粉,一床被子,穿一身衣服(印象太深刻了,估计是忘不了了)其它所有的东西,就用我的,用就用呗,其实也没什么,正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