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我们的父亲节:每张照片都“爸”气十足 】父爱沉默又深刻,粗犷而深远,而你又如何向父亲表达爱意?晚报官方微博此前发起了“爸爸的时光机”父亲节征集活动,众多网友参与,一张张老照片,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展露满满亲情。父亲节,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美好和感动。

“父亲,我们一直铭记在心”【小标题】

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记忆中只有父亲一点儿模糊的身影,对父亲的印象来自于后来母亲的转述,教我父亲在世时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父亲特别爱孩子,母亲说,当年我哥哥调皮,母亲让父亲在外屋打他,听着虽然咚咚响,实际只是用脚踹了几下灶台,哥哥也很乖的听话,不再调皮了。

父亲是个商人,过去开了一家酱油厂,后来公司合营变成国家的了,父亲在厂里负责生产。这张照片大约是父亲40岁时候拍的,六五年父亲得了白血病,那时的医疗条件还不行,刚进入老年就过世了。想对父亲说:母亲转给我们的一些您为人处事的方法,我们一直铭记在心照着做。 @谢合康

“父爱是火车上枕一路的手臂”【小标题】

值得骄傲的是,我的童年从不缺少父爱,依稀记得,幼儿园放学后,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大梁上,穿行在铁道旁的小路,我似乎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也永远都有数不尽的故事。回到家,妈妈在准备晚饭,他总会带着我去附近的小竹林,亲手给我做竹笛,教我打水漂。儿时的我是个淘气的孩子,有一次为了玩游戏偷拿家里的钱,爸爸暴怒后,送给我一副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此这副字一直贴在我床头,伴我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阶段中,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的心里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小时候觉得父亲是天,无所不能;年轻时会觉得父亲落伍,无法沟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又恢复了对父亲的理解和崇拜。于我而言,爸爸在我心里一直都是温暖且睿智的那个人,他的慈爱就像是送我上大学时,火车上让我枕了一路的那条手臂。

如今我已过不惑,代替我跟在父亲身边玩耍的,是他10岁的孙子,每次看到这一老一少的身影,都似乎看到了儿时的画面。

如果可以,请让他不再变老,我就可以一直陪在他身边;如果可以,请让我变回20岁,我就可以让他在那时拥有一个不那么叛逆的儿子…… @冬

“难得的父子照”【小标题】

我属于不善于跟老爸表达情感的人,长大后到工作再到娶妻生子,都很少再跟他拍合影。前几年朋友做活动,请我协助拍个父子照,当时虽然老爸受脑血栓的影响,在我试探着去问他老人家能不能出来拍的时候,他还是一口答应了,然后陪我到摄影棚冒着高温拍下了这张照片。 @老周

“父亲的自行车,承载三代人的亲情与回忆”【小标题】

因为母亲工作一直繁忙,从小到大与父亲相伴的时间格外地长。在这四十多年里,要说哪一件物品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爱,那就是父亲的自行车。

说起父亲的自行车,还是受孩子的启发。正读初一的大儿子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写过一篇作文。当时孩子就跟我说,他写这篇作文时把自己都写哭了,作文的题目就是《姥爷的自行车》。一句话勾起我的回忆。

从记事起,就记得父亲会在自行车大梁上绑一个小座,每次出门把我往里一放,安全又稳当;等稍大点了,能自己坐在大梁上,时不时还帮父亲按个车铃铛;再大些就“长”在了父亲的自行车后架上。那时觉得父亲的自行车好快,简直“风驰电掣”。

等上了中学,我自己有了自行车,但父亲的自行车依旧“闲”不下来。父亲每日四趟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单位和家,只为让我吃上口热乎饭。上大学时赶上“非典”,当时和我一样被封在学校里的还有我的堂弟堂妹们。为了孩子们不“受屈”,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给我们带的“补品”,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北到城南,辗转四所大学,挨个儿把好吃的送到我们手上。

后来父亲退休了,也想给他买个电动车,省劲。但父亲执意不肯,说又不赶时间,骑自行车还锻炼身体。为了不让我们工作分心,父亲承担起帮我接送孩子的任务。虽然大儿子小时说的“坐在姥爷的自行车上我都能睡着”,成为一家人“笑话”父亲的话柄,但我知道孩子们心里是清楚父亲对我们的爱的。就像前两天,二儿子在由我接送了几回后,突然对我说:“我今天想让姥爷送,我想坐姥爷的自行车了。”

一辆自行车承载着三代人的亲情与回忆。@咕噶

“惟愿您安康快乐”【小标题】

1978年,父亲在新疆当兵,当时还是个23岁的小伙儿,回家探亲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拍下了这张照片。时光荏苒,转眼父亲已过花甲,盛年不在,挚爱不减,父亲节,惟愿您安康快乐!@张洁

【以下备选】

“我在他面前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小标题】

父亲是退休教师,今年八十多岁了。他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从收音机、手机收听收看各种医学讲座。他非常勤奋认真,光笔记就写了好几本。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竟然无师自通,俨然成了一个“经验老到”的医生。他不仅给自己开药治病,还经常给我这个已经当了二十多年医生的人“诊断”,对我的病情提出诊疗意见。有趣的是我这个真医生还必须听他这个假医生的,哪怕好多时我只是做个样子。只因我在他面前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总觉得我不成熟,对我病情这样的大事情他要亲自把关定夺,才觉得放心。@马啸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周报丨江苏富滤盛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证书;华为推出智慧加油站解决方案,加油无需下车,支付自动化周报热点1、途虎养车携手省汽摩后市场协会赋能汽修服务2、
  • #手相预测#手肉肉的加上小指过三关,不愁吃喝穿,手厚实饱满,财运是相当不错的,且手指无指缝还很会理财,事业运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吃香,但是需注意不要被感情所
  • 其实中超需要跟国内球员水平相差没那么大的球员,也就是类似莱昂纳多这种类型的体系球员,他可以辅助国内球员迅速成长为体系球员,外援踢的也比较适应,这种提高是潜移默化
  • #成都就是棒棒糖# 据说在成都做地产相关工作的,只要多说两句南面有多好,大多数会被扣上一个帽子:南吹!正如那天有为常年混迹一二环的成都土著老哥给我发了条信息,表
  • 中国诗歌报第三临屏创作室优选诗评作品作者 子燕赏析 梓君一张椅子文/子燕(山东青岛)喜欢郊游时在公园或林荫小径寻一张木椅子闻着它的体香落坐欣赏它的横条竖直稳
  • 3月1日六安市退役军人“红耀江淮”红星应急救援队来到城北幼儿园与全体师生齐聚操场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后志愿者向师生们介绍了国旗国歌的历史教育孩子们要做
  • 股权拿不到手,22亿元流动资金也被暂时扣在了红塔公司一方,这让陈发树感到非常憋屈。自此,陈发树已经花费了1000万的打官司费用,面对这样的结果,陈发树的律师表示
  • #杉果商城每日动态# 《外星蜘蛛》杉果商城限时促销中,-86%off,现售价 ¥5。 在与好搭档弗吉失去联系后,我们无畏的蜘蛛小英雄驾驶着太空船来到了地球,
  • 上海春秋季初高三一二模春考自招中高考英语老师!#上海高考##上海高考英语##上海中考英语##上海中考# ​​​#上海春考英语##上海雅思老师##上海等级考##
  • 作为妈妈,还有什么比听到这样的坦白更难过的呢。在外人看来那么成功能干的妈妈一定也因为想念爸爸而哭过无数次,因为孩子的不理解而独自承受着压力和痛苦。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51、我喜欢田野,而我愚笨。
  • 还有对肠胃很好的专利益生元组合,好消化还不上火,老母亲表示欣慰~他们家正好有品牌新客开卡领8折优惠券的活动,千万别错过哦#被冬奥闭幕式上的这些细节戳到了#【“双
  • 第二类:外资重仓的,过去一段时间,老赵一直在提示大家,注重外资的节奏,外资看好的个股我们都可以跟一些的,而如今这个道理必须要反过来,在这里老赵重点提出的原因是让
  • 而不是在错误的路上浪费时间和力气[开学季]当然,不排除很多人“发腮”是既胖又松[可爱]毕竟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脑小血管卒中(梗阻、出血)临床表现及预防来自我是大医
  • #2022你最想实现的愿望##新的一年你有什么美好愿望##董欣天然护肤品招代理# 这‮年几‬疫情‮意生‬的确难做 连大企业集团也纷纷‮员裁‬ 经历过几次‮
  • 这里不多做解说了,佐野さん解说过好几遍了,而且我们双vo的嗓音真滴很棒~ 今天的活动中,志愿者们使用了爱心企业"四川看看龙泉视力矫治中心"捐
  • 要调整的地方还有很多继续加油吧,我是真的不想看见牛排了,他的合同到底签到了哪一年阿哎虽然今天比赛很精彩但输了我还是不开心极致的防守输给了极致的进攻好可惜小红的封
  • 8083 福州女 88年 本科 程序测试所在群:福州3群0.哪年:881.身高:1552.学历:本科3.体重:45kg4.职业:程序测试5.现居:福州6.月入:
  • 『201·部门介绍 | 主持人部』立于舞台中央既为绿叶衬红花朵朵亦为枢纽融万种风情于平静之时,以连珠妙语展舞台风韵于混乱之时,以渊识作侃解燃眉之急无畏,初始于话
  • 1982年初涉影坛,相继主演《投奔怒海》、《法外情》、《天若有情》、《暗战》、《无间道》、《盲探... >>>像更深的了解华仔,请进入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