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何忘
赋/醉韵儿
此生何望
唯有杜康
何不画思量
不敌千杯
却也能醉人心
知己放声唱
对月当歌
无处话凄凉
我心照明月
奈何风烟映满堂
桃李虽好
莫是我心所向
春色依是拨弄处
人断肠
红颜有几多
我本无望
只娶丹心一瓢
傲梅雪立
与谁诉衷肠
唯有兄弟情高
只爱一瓢
落字千笔
笑看人世间
只求月将美
无非风花雪月只笑谈
浊酒一杯
照万家
孰人清欢
兄弟只一人
一人真心
何惧忧伤
敬酒难以入喉
我本无堪
奈何把酒言欢
恨只恨岁月如逝
换得酒肉
无望 https://t.cn/R2Wxuah

吕有祥教授: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

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

佛教的无常观中阐发了万物人生生灭变化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和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

佛教的因缘说中表达了因果关系的诸种形态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

佛教的中道观触及到认识的相对性问题,

显示了真理的认识是在不断排除独断与偏见中前进的思想,

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对于打破绝对主义、防止思想僵化,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的二谛论是对中道否定性思维方法的发展,

它将否定与肯定、破与立结合起来,

辨证地表达了认识过程中低一级认识和高一级认识之间的关系。

佛教的圆融无碍观涉及到矛盾的同一性问题,

体现了大而容之、

圆而通之的精神和境界。

1 .辩证
2 .无常
3 .因缘
4 .中道
5 .二谛
6 .圆融

在世界性几个大宗教中,

佛教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具有哲学思辩的宗教,

在佛教的哲学思辩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或者说辩证法思想,

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之一,

是佛教对人类认识的贡献。

那么,佛教中蕴涵着哪些辨证思维,具有什么特点呢?

对此,已有学者作过一些论述,但似言犹未尽,

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 、无常观

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

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

当我们用这一观点考察古代中西哲学的时候,

赫拉克利特的 “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老子》的
“ 物壮则老 ”,
“ 反者道之动 ”,

《周易》的 “ 生生之谓易 ” 的思想常被人们所称道,

而佛教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却往往被人们所漠视。

其实佛教关于发展变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全面而有深度的。

佛教对世界的第一个根本看法或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 诸行无常 ”

或 “ 一切行无常 ”,

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迁流无常的。

例如:
《杂阿含经》云:

当观知所有色,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 如是观受想行识,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大智度论》云:
诸法无常,故无住时。

《大般涅槃经》云:
一切有为皆是无常。

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 色 ” 即物质现象,“ 受想行识 ”

“ 心法 ” 即精神现象,

“ 法 ” 指一切现象。

在佛教看来,

不论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不论内部还是外部、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

不论近处还是远处,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常存不变之物,

无物不变、
无时不变、
无处不变,

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

这种变化观可以说是相当全面的。

佛教不仅强调无常变化的普遍性,

而且提出无常变化有两种情形,

即 “ 念念灭 ” 之无常和

“ 相续坏 ” 之无常。

《大智度论》云:

“ 无常亦有两种 :

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

二者相续坏故,名为无常。”

“ 相续坏 ” 之无常,

指一个前后相续的较长过程的完结,

“ 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

相当于渐进过程的中断,

由于这种变化的过程较长而明显,

因而称为 “ 相续断粗无常 ”。

“ 念念灭 ” 之无常,指在一念的瞬间有迅速生灭变化,

佛教常用石火电光作比喻,

一切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特别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更是如此。

佛教明确认识到生灭变化是万物人生的必然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或抗拒这个规律。

《佛说本生经》反覆强调这一道理,

如说:“ 生者在世,安可长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

法当崩败,法应当坏。

欲使不坏,终不可得。”

又说:“ 人生有终,物有成败,合则有散。

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

应当终没。
归于无常。”

又说:“ 法起有灭,
物成有败,
人生有终,
兴盛必衰。”

《法句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经云:“ 譬如陶家延直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驰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这和孔子 “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又何其相似乃尔。

佛教正是基于这种对世界万物及人生的辩证认识,

因而主张不必惧怕死亡,要从容地对待死亡。

《佛说本生经》中叙述了一个父亲因爱子夭亡而精神失常,

后被佛陀教以上述道理而解脱了精神痛苦的故事。

佛教不仅认为每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

而且认为整个世界的变化是按

“ 成、住、坏、空 ” 四大阶段的过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

中国佛教徒还深刻指出事物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如僧肇说:

“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年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

…… 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这与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所说的

“ 今日之江河非昨日之江河 ”、

“ 质日代而形如一 ” 言异而义同。

它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事物每时每刻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处于稳定性与变动性之中,

是自我与非我的同一,

是有与无的同一的辩证法思想。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佛教的无常观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者说是不彻底的,那就是佛教的无常观只适用于世俗世界,

而彼岸世界则是永恒不变的,寂然不动的,

叫作 “ 常乐我静 ”。

《大般涅槃经》说:
“ 一切有为,
皆是无常;

虚空无为,
是故无常,
佛性无为,
是故为常。”

“ 有生之法,
名曰无常;

无生之法乃名常。

如来无生,
是故为常。”

与此相关联,佛教对于动静也有独特的见解。

以被称之为 “ 中国佛教哲学无上精品 ” 的《肇论》为例,

其中的〈物不迁论〉篇,虽然主旨在于论释静为实质、动为假象,

但它反对将动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 岂释动以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 不释动以求静,故虽动而不离静,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

认为事物本身的动静从来是一体不二的,

静止寓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离开运动的静止,

如果把动静分离开来,动是动、静是静,动中无静、静中无动,则是一种惑见。

这种动静一体不二论,与辩证的动静观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二 、因缘说

“ 因缘 ” 或 “ 缘起 ” 说是佛教的又一重要理论,

它是用于解释事物生灭原因和 “ 无自性 ” 的理论根据,

它表达了因果联系和普遍联系的思想。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是某个造物主

( 如婆罗门教的大梵天 ) 创造的,

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自生自灭的,

而是由 “ 因缘 ” 决定的。

《杂阿含经》卷2说:

“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

世间万物的生 ( 集起 ) 灭和变化决定于因缘的有无和变化。

所谓 “ 因缘 ”,狭义而言,

事物生灭的内在的直接原因为 “ 因 ”

又称 “ 亲因 ”,

事物生灭的外在的辅助原因为 “ 缘 ”

又称 “ 助缘 ”;

广义而言,因与缘都是事物生灭的原因,

因而可以互通互用。

事物由因缘而生起,称为 “ 缘起 ”。

印、中佛教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因缘或缘起,

提出了二因、五因、六因、七因、十因、四缘、六缘、十二缘生、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等不同理论,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物和人生的缘起以及因果关系的不同类型。

如《大般涅槃经》讲二因、五因。

二因者,“ 一者生因,二者了因。

……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五因者,
“ 一者生因,
二者和合因,
三者住因,
四者增长因,
五者远因 ”

《阿毗达磨俱舍论》讲六种因:

“ 一能作因,
二俱有因,
三同类因,
四相应因,
五遍行因,
六异熟因 ”。

它为人们多视角地探究事物的原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而龙树归纳的 “ 四缘 ” 最具有普遍意义,

他把因缘概括为四大类:
“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

以是四缘,万物得生。”

“ 因缘 ” 含义如上述;

“ 次第缘 ” 又称 “ 等无间缘 ”,

指意识活动前灭后生,相续不断,

前一意识活动的消亡必然引起后一意识活动的产生,

前者为后者之缘,二者相续无间;

“ 缘缘 ” 又称 “ 所缘缘 ”,

指意识所攀缘的对象;

“ 增上缘 ” 指加速事物生灭的条件。

这四缘可以简要地解释为
内因、
外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加速原因,

是对事物发生原因的高度概括。

中国佛教华严宗把全部世界看作一个大缘起,

世界万物如因陀罗网,珠珠相映,相互摄入,互为缘起。

依此理论,世界中每一物既是被产生者,是他物之果,

又是产生他物之因,每一物与他物联系着,

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见解。

与心紧密相关的两个汉字

一曰,“忙”——我们在生之所依的物质生活中紧急地活着,着急上班,着急赶路,着急挣钱,无时无处不着急,着急应付人生杂乱剧情的过场,在手忙脚乱之中放任岁月匆匆而过,不知不觉弄丢(亡)了心灵,荒废了自己的人生,就这样稀里糊涂活成了盲从的忙虫。

二曰,“悟”——我们要努力在心之所向的精神生活中收获快乐,要在酒神愉悦的宴席上诗酒趁年华,举起酒杯向一切重要而美好的事物致敬,无论是爱情亲情与友情,诗与美与智慧,还是深居着神明的星空田野与大自然,这样才能守望着“我”(吾)的心灵照亮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与意义。 https://t.cn/RJAbVn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岁月 ,或近或远,总有一些美丽深深的烙印在心底,总有一束明媚,曾经温暖了一段历程。总有一段时光,谱写了曾经的辉煌人生。
  • 噪音、交通、卫生、秩序……没一个能幸免的,全是居民隐忍降低生活品质在买单。!
  • 哥哥弟弟都是特别努力的人,这部剧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地帮他们宣传他们会越来越好,会被更多人看得到。对四字弟弟的喜爱程度 已经达到想穿越到未来
  •     众所周知,犹太人也是世界上最珍视智慧的民族之一,在他们中间,便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但其为人处世却非常的低调,尤其喜欢
  • 涮菜的话,鲜虾活蟹等海鲜,也是必不可少,他们家有个海鲜池,所以海鲜的品质可以保证。!
  • #杨九郎[超话]# #杨九郎0717生日快乐# 九郎呀~生日快乐。谢谢你出生在这个地球上,谢谢你十年来为相声所做的坚持。在我生命中的一切变化之中因为有你的出
  • 我爹回茶馆觉得逗逗可能渴了,用手掬水给逗逗,果然,喝了整整四捧自来水,我爹说行了走吧,逗逗像听懂了一样主动走在前面回包厢。我爹遵循了给狗狗吃人的食物要少盐少油,
  • 17日结业式结束后,18日开始我要移动去别的部队接受驾驶兵训练了!没想到我会在那个我流着汗水,清扫过,并接受训练的礼堂上表演呢kk没想到我会在这个流汗 清扫 接
  • #法国# #法国旅游攻略# #法国旅行# #法国旅游攻略# # 葡萄酒爱好者的五大梦乡:法国博纳# #醉美勃艮第# #带上微博去旅行# #有想法就走吧##法国
  • 到了的时候我说让他放楼下就可以,我自己下去拿,他一直很怕给别人拿走了(大半夜的都一点了)我就说没事你放在哪里哪里没人看得见的。后来我下去的时候他一直在给我打电话
  • #牛超[超话]##牛超0714生日快乐# 他有着森林迷雾一般的神秘轻易探不进他的内心他沉浸在艺术的世界天马星空光怪陆离但他的努力和汗水写进了每一个守护的丘比特心
  • 正如子欣的父亲说的,“现在女儿已经找到了,我还是希望能回归平静,让我的家人尤其是父母不被打扰。现在女儿已经找到了,我还是希望能回归平静,让我的家人尤其是父母不被
  • !#王诗龄[超话]# #黄多多[超话]# #alaia[超话]# #李嫣[超话]# #NorthWest[超话]# -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闺蜜 况且叫她苏小姐吧
  • 所以当我收到敷衍的托词的时候,真的很愤懑。也没有什么比家庭再珍贵的东西能让我失去了。
  • ”#一只叫小叮当的猴纸# 补上周…买大了两个码,终于给小猴子又大又宽又厚的胖脚丫穿上了同款猫咪拖鞋~胖嘟嘟好可爱,哈哈~周六下一天的雨,午睡起来正好雨停了,小猴
  • 真的覺得沒有比較就不會知足原來我的兩個兒子比很多孩子好帶很多帶過了雙胞胎才覺得單胎寶寶肯定很容易搞掂快四個半月了一路走來媽咪和老公一直鼓勵我再怎麼辛苦一次性辛苦
  • 3.而且我一直有慢性胃炎这是在开学之前我在市人民医院做胃镜后医生给出的疾病诊断,而且我跟她说过我父母也跟她说过。然后我又来到了学校医务室(其实我昨天上午也来过了
  • 打完夜射回来 谜一样在抖音看抓娃娃看到现在本人至今抓娃娃战绩非常荣耀 是一次也没抓上来过 在家好不容易爬出这个坑说再也不碰 这两年外出每回去电玩城碰都不碰一下娃
  • #薛之谦[超话]#“女孩子不要大老远跑来看我,太危险了,不安全,在你们城市等我,我去找你们。” ——薛之谦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一条分割线 虽然我只陪
  • 西北分公司2019年“送文化 送清凉 送安康”郑州航美项目行2019年06月21日   来源 : 清风网清风网讯(中建二局二公司西北分公司:杨健)清凉慰问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