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76章[作揖][鲜花]

文 / 乐樵山人

【1】禅宗十牛图

宋代廓庵禅师《十牛图颂》,乃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十牛图》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在禅林影响尤深。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之过程和在各个阶段之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之心路历程,此即为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体现以禅入诗、以诗寓禅之理趣。禅宗假借牛为心之意象,牧牛犹如牧心,即找回迷失之自我本性。

自宋代以降,此一主题作品甚多,然以清居、廓庵、自得三人,最为著名。廓庵思远,乃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孙,曾在常德梁山为住持,属临济宗一脉。廓庵禅师约生活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前后。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从粗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

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其理也,已尽根源;其法也,尚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

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以寻餐,依海虾而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廛。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廛,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荒唐,试为提倡。”

【2】廓庵和尚《牧牛图颂》

一、寻牛

【序曰】

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
家山渐远,歧路俄差。
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颂曰】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石鼓夷和尚【和曰】

只管区区向外寻,不知脚底已泥深。
几回芳草斜阳里,一曲新丰空自吟。

坏衲琏和尚【和曰】

本无踪迹是谁寻,误入烟萝深处深。
手把鼻头同归客,水边林下自沉吟。

二、见迹

【序曰】

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明众金为一器,体万物为自己。
正邪不辨,真伪奚分?
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颂曰】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石鼓夷和尚【和曰】

枯木岩前差路多,草窠里辊觉非么?
脚跟若也随他去,未免当头蹉过他。

坏衲琏和尚【和曰】

见牛人少觅牛多,山北山南见也么?
明暗一条来去路,个中认取别无他。

三、见牛

【序曰】

从声得入,见处逢源。
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颂曰】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石鼓夷和尚【和曰】

识得形容认得声,戴崧从此妙丹青。
彻头彻尾浑相似,仔细看来未十成。

坏衲琏和尚【和曰】

蓦地相逢见面呈,此牛非白亦非青。
点头自许微微笑,一段风光画不成。

四、得牛

【序曰】

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
顽心尚勇,野性犹存。
欲得纯和,必加鞭楚。

【颂曰】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石鼓夷和尚【和曰】

牢把绳头莫放渠,几多毛病未曾除。
徐徐蓦鼻牵将去,且要回头识旧居。

坏衲琏和尚【和曰】

芳草连天捉得渠,鼻头绳索未全除。
分明照见归家路,绿水青山暂寄居。

五、牧牛

【序曰】

前思才起,后念相随。
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
不唯境有,惟自心生。
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颂曰】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石鼓夷和尚【和曰】

共分山林寄此身,有时亦踏马蹄尘。
不曾犯者人苗稼,来往空劳背上人。

坏衲琏和尚【和曰】

牧来纯熟自通身,虽在尘中不染尘。
弄来却得蹉跎力,林下相进笑杀人。

六、骑牛归家

【序曰】

干戈已罢,得失还无。
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
横身牛上,目视云霄。
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颂曰】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石鼓夷和尚【和曰】

指点前坡即是家,旋吹桐角出烟霞。
忽然变作还乡曲,未必知音肯伯牙。

坏衲琏和尚【和曰】

倒骑得得自归家,箬笠蓑衣带晚霞。
步步清风行处稳,不将寸草挂唇牙。

七、忘牛存人

【序曰】

法无二法,牛且为宗。
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
如金出矿,似月离云。
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颂曰】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石鼓夷和尚【和曰】

栏内无牛趁出山,烟蓑雨笠亦空闲。
行歌行乐无拘系,赢得一身天地间。

坏衲琏和尚【和曰】

归来何处不家山,物我相忘镇日闲。
须信通玄峰顶上,个中浑不类人间。

八、人牛俱忘

【序曰】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
两头不着,千眼难窥。
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颂曰】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石鼓夷和尚【和曰】

惭愧众生界已空,个中消息若为通。
后无来若前无去,未审凭谁继此宗。

坏衲琏和尚【和曰】

一锤击碎太虚空,凡情无踪路不通。
明月堂前风飒飒,百川无水不朝宗。

九、返本还源

【序曰】

本来清净,不受一尘。
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
不同幻化,岂假修治?
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颂曰】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石鼓夷和尚【和曰】

灵机不随有无功,见色闻声岂用聋。
昨夜金乌飞入海,晓天依旧一轮红。

坏衲琏和尚【和曰】

用尽机关费尽功,惺惺底事不如聋。
草鞋根断来时路,百鸟不啼花乱红。

十、入廛垂手

【序曰】

柴门独掩,千圣不知。
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
提瓢入市,策杖还家。
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颂曰】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石鼓夷和尚【和曰】

者汉亲从异类来,分明马面与驴腮。
一挥铁棒如风疾,万户千门尽击开。

坏衲琏和尚【和曰】

袖里金锤劈面来,胡言汉语笑盈腮。
相逢若解不相识,楼阁门庭八字开。

弘安戊寅仲秋之后一日书于十牛图后。

#南無阿彌陀佛# 大寶積經述

唐朝議郎行河南府告成縣主簿徐鍔撰
夫日月出矣。而輝耀十方。時雨降矣。而澡漉萬物。況我身常樂。湛虛空之相。
妙覺圓明。融心行之本。唯曒唯昧。不生不滅者哉。是以闢無學之地。聿修迦蘭。啟
息言之津。亶作羅奈。智勝菩薩。起方便之緣。淨居天人。發成就之力。稱謂所絕者
。其第一義乎。自恒星夜掩。仙虹晝爍。青鉢傳其睟容。寶棺現其金臂。法山摧仞。
拂魔箭於危屏。直水橫流。係慈航於彼岸。烏虖妙藏不可以常祕。戒輪不可以終 。
雖雙林下砉示於泥洹。逮一千年。遹被於聲教。龍持貝葉。亟傳摩竭之城。象負蓮華
。遂滿真丹之境。三十七品。慈悲於火宅。一十二經。引喻於沙界矣。大寶積經者。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及今朝玄奘法師。菩提流志等。咸自西天竺所致也。如來昔在
鷲峯。利建平等。金口注海。酌之而不竭。寶言如綸。振之而有緒。烱茲瑞憲。久翳
鴻都。原壑屢非。市朝多變。歷代侚齊之主。競興參譯。跋陀授記之言。罕能丕就。
洎我唐之有天下也。功橫鐵圍。化緜忉利。苑禦千界。提封萬剎。張四攝之扉。廣納
諸有。騁六道之驥。冥濟群惑。太上皇以澤深智海。掌耀禪珠。神皇帝以勛格梵空。
胸懸法印。肅敷玄誥。照灑鴻波。歷選緇徒。明 列寀。博考同異。聿興刊緝。勇振
頹綱。嚴持絕紐。爰有沙門大德思忠。東天竺國婆羅門大首領臣伊舍羅等。譯梵文者
。求善住緣。悟無生忍。博聞強識。精而譯之。復有天竺沙門波若屈多。沙門達摩。
證梵義者。開忍辱場。破煩惱眾。弼諧神侶。明而辨之。復有沙門大德履方。宗一。
普敬。慧覺等筆授者。令聞孔膠威儀不忒。手握仙札。受而字之。復有沙門大德深亮
。勝莊。塵外。無著。慧迪等證義者。國之大師。佛之右臂探諸了義演而證之。復有
大德沙門承禮。雲觀。神暕。道本等次文者。庇影多林。息肩香窟。勤修精進。纂而
次之。復有潤文官者。銀青光祿大夫邠王傅上柱國固安縣開國伯盧粲。銀青光祿大夫
太子詹事崇文館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東海縣開國公徐堅。朝議大夫守中書舍人崇文館
學士上柱國野王縣開國男蘇晉。朝議郎給事中內供奉崔璩等。位列鳳舞。聲流雞圃。
分別二諦。潤而色之。復有銀青光祿大夫守侍中兼太子左庶子兼修國史上柱國鉅鹿縣
開國公魏知古。兵部尚書上柱國郭元振。銀青光祿大夫檢校中書令上柱國范陽縣開國
男張說。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上柱國興平縣開國侯陸象
先等。朝踐瑣闥。夕遊珠域。護持四法。總而閱之。爾乃杖錫之士。端珪之俊。麻列
定筵。林攢樂土。蔭祥雲而演譯。倐換炎涼。吸甘露而勤求。載淹衡晷。大乘章句。
義不唐捐。小品精微。拯無遺溺。能事畢矣。佛何言哉。今所新翻經。凡有四十九會
七十七品。合一十二帙。以類相從撰寫咸畢。以先天二年六月三十日進太上皇。八月
二十一日進皇帝。禁闈曉闢真教上聞。仙宁克怡。宸襟允穆。竦鈞陣於白日。親御靈
臺。落雲雨於彤霄。荐加殊尉。賢愚稽首。以為利見仁王。真俗歸心。以為潛登覺道
。次有清信佛弟子。前少府監丞李式顏等。皇朝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贈侍中隴西公
逈秀子也。復有清信佛弟子。前右拾遺徐鐈等。皇朝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昭文館學

P. 2

士高平公子也。咸屬彼穹。降禍私門墜構。陟遙岵而崩心。瞻冥途而獻福。於是胠篋
探笥。檀波羅蜜。廣疊簡牋。首崇書寫。不變槐火。遽盈苔袟。然後裝之鏤軸。綴以
瓊籤。羅綵簟而霓舒。播珠函而錦縟。方使猛風吹嶽。長存妬路之文。劫火燒天。不
壞多羅之典
大寶積經三律儀會第一之一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有批示的行政承诺,但都江堰市规自局及玉堂街道不仅对他们S记所签批、承诺的内容不闻不问,敷衍塞责,反而针对我们迫于生计、需.要维持家庭在当地基本生存条件的情
  • ” ​ #每日一善[超话]#[哈哈]#每日一善# [哈哈]#正能量# 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你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另一些;失去的无须过悲,没有什
  • 白天很快乐晚上一半快乐一半悲伤啊 快乐就要趁早记录 我现在悲伤的已经忘记了快乐[泪][泪][泪][泪][泪]回忆一下快乐:见到了朋友吃到了火锅。第一次买千玺线下
  • 就因这些事都出现了人命,老天爷请善待这一家人吧让老人能安享晚年,别带着遗憾离开,别像老伴走的时候死不瞑目呀还是何小六有人,普通百姓就应该自认倒霉吗?就因这些事都
  • 总部位于南京,是国内起步最早的二手名品及奢华品专业交易机构之一,为消费者提供名品鉴定、估价、保养、买卖等综合体验服务,为行业客户提供金融、物流、培训等专业服务。
  • 众生依经所言,如法持咒,可以得知一切成就不成就事,可以疗救恶疾,摆脱魔业鬼怪,消除伤病痛苦,获得无畏勇气;令水土调顺,家国富饶,求子者得子,不乐者得乐……乃至“
  • 其實啊 見了面 思念才像湧泉一樣 源源不斷才體會到了 沒有最思念 只有更思念 這種事真的 好想再跟你走走 沒有目的地也好就是能彼此放下所以有煩事的走著這 就是一
  • 这一构想为人类研究龙的真身提供了新的方向,如果在早期,人类生活将蛇视为图腾存在的话,那么蛇喜欢潮湿之地,这些地方通常是阴雨频发的地区,人类将这呼风唤雨的迷信添加
  • 而那些轻而易举只要一个电话号码就给你办会员的都是一些小发廊,小店铺之类比较low的地方,就算同样是超市一些高端的如麦德龙,山姆会员店也是跟我们环保超市一样身份证
  • 就像画家竹久梦二说的:“总是挂在嘴上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人总是很容易被自己说出的话所催眠,我多怕你总是挂在嘴上的许多抱怨,将会成为你所有的人生。2.和优秀的人
  • 马浩汉这个角色悲情中带着幽默,他很努力的生活,可是又是一个生活中的失败者,绍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最接地气马浩汉。马浩汉这个角色悲情中带着幽默,他很努力的生活,可是
  • 陈太太:“你冬瓜汤里为什么放了豆腐?”陈太太:“我说要吃豆腐…你就这样烧…你怎么不香菜拌榴莲呢?
  • 我羡慕她在茫茫的撒哈拉沙漠能够生活那么长时间;我羡慕她遇到了荷西那样懂她的伴侣...... 但同时我也明白,我不可能做到三毛那样勇敢,那样不惧世俗的眼光,那样
  • 辛巳年出生的人,为人十分有计谋,遇事能随机应变,可成大事,一生衣食足用,命中会有贵人扶助,中年和顺,老年则运财发福大,乃有长寿之命。为人酒食不少,福禄有余,凶中
  • 参与答辩的八个社团分批准时到场参与本次考评,经过细心的准备工作,他们在答辩的过程中挥洒自如,尽显新时代学生社团的优秀风采。 此次答辩会不仅展现了江海大社团的风
  • 《生活在别处》既是一部现代心理成长小说,又是一名诗人的人物传记。他的风格似乎基于连环漫画,而画的角色要么是拟人化的东西,要么是人类,总是充满活力又色彩缤纷,独特
  • 晚安[月亮]我想变成一朵云,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是孤单的,身边的云和我没有差别,大家都是一样的。运气好的话,能在日出日落时赶到太阳身边,我能变成金色或者粉色,运气再
  • #光遇陪玩[超话]# 混团来吗宝贝 不是新团!#光遇陪玩[超话]# 混团来吗宝贝 不是新团!
  • 2018年8月,我来到南赵村时,村里已经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淀粉加工企业和粉皮加工厂,但是村里的粉皮产业也面临着如何通过新产品打开新市场等瓶颈。今天工作人员过来
  • 甲亢真实的例子,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但是美乐家的营养素我一直都在吃,持续六年了,基础营养:钙镁片,女士多维,绿茶片、栀子、益生菌、辅酶Q10,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