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金刚前心一至五地菩萨
(第一百八十一段)#初地至五地名金刚前心菩萨#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一、金刚前心初地菩萨:住欢喜地
初地菩萨是金刚前心五菩萨位中的第一位,金刚前心五菩萨位与金刚后心五菩萨位,只有级别的不同,而其所证之金刚心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都证得了不生不灭,永远坚固的无上道心,这个无上道心就是金刚心。所以,不论金刚前心五位或金刚后心五位,都统称名金刚心菩萨。大乘四加行圆满了,就证入金刚心菩萨初位。
佛说:阿难!四加行成就后的善男子,于大菩提(大乘觉智)善于通达,本觉与如来法身相通,尽入佛的常寂光境界,此即菩萨初地:名“欢喜地”。
《华严经》说:”菩萨住欢喜地,成就多欢喜、多净信、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踊跃、多勇猛、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瞋恨。“菩萨得此十多而生大欢喜,是因为菩萨在此地已见无生法忍,永远断除了异生性,也就是永远脱离了六道中时而三善道、时而三恶道的异相轮回性,即便是再来世间度众生,可以化身示现,并无生死之苦,有缘则来、缘尽则去;生死自由、来去随缘,非常自在。所以菩萨生大欢喜,所住之处为实报庄严土:名欢喜地。
菩萨在此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于一念之间,得上百种三昧、亲眼见到一百位佛、并能了知一百位佛的大神通力、能震动一百位佛的国土世界、能顺利通过一百位佛的世界、能以自身光明遍照一百位佛的世界、能教化一百个佛国世界中的所有众生、能在这些世界里随意延长生命一百劫、能知前后际各一百劫中的一切事、能入一百种微妙法门、能示现一百个化身,于一一身能示现一百个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
若是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这些数,如果用一百劫、一千劫、一百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那由他”是无量数的意思。以上即是初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一品根本无明。
二、金刚前心二地菩萨:住离垢地
佛说:一切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人类、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此九法界众生,同性同生:意思是人死后还是变人。同性异生:意思是人死后变为其它六道中众生。异性同生:是从其它道转变为人。异性异生:是在其它道死后还是变为其它道众生。这九法界众生,种性虽异,皆入同一心性,同一心性即是佛性,离此同一心性,同性亦灭,菩萨通达此理,即入第二地菩萨位:名“离垢地”。
《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菩萨住离垢地,以持戒修十善业道,得戒波罗蜜而成就,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如是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能于一念之间,得到一千种三昧、见到一千位佛、知道一千位佛的大神通力、能震动一千个佛国世界、能自在示现一千个化身,于一一身能示现一千位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这些数,如果用数百劫、一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都不能数知。以上即二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二品根本无明。
三、金刚前心三地菩萨:住发光地
佛说:菩萨入三摩地,清净至极,常生大光明,映彻三千大千世界,此即第三菩萨位:名“发光地”。怎样才能进入发光地呢?《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已净第二地、欲入第三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清净心、安住心、厌舍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三地。
此地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震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日月在空,有大威力。其身自在,“天耳”清净,能听到人间、诸天,若近若远的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蚂蚁等微生物类发出的声音都能全部听清,并知其意。
菩萨住此发光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一念之间,得百千种三昧,见到百千位佛,知道百千位佛的大神通力,能震动百千位佛的世界,能示现百千个化身,一一身示现百千位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此数,如果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以上即三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三品根本无明。
四、金刚前心四地菩萨:住焰慧地
佛说:菩萨住三摩地,光明至极,自觉觉他,觉性圆满,此即第四菩萨位:名“焰慧地”。怎样才能进入焰慧地呢?《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第三地善清净已,欲入第四焰慧地,当修行十法明门,何等为十?
1、所谓观察众生界(观察十二类众生生来灭去之相状);2、观察法界(观察四圣六凡共十法界);3、观察世界(观察三千大千世界);4、观察虚空界(观察天人世界);5、观察识界(观察阿赖耶识所生种种意识界);6、观察欲界(观察人间和六欲诸天);7、观察色界(观察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8、观察无色界(观察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9、观察广心信解界(观察广大觉心,信解相应);10、观察大心信解界(观察如来大菩提心,信解相应。)菩萨以此十法明门,得入第四焰慧地。
菩萨住此焰慧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一念之间,得入亿数多的三昧、见亿数多的佛,知亿数多佛的大神力,能震动亿数多的佛国世界,能示现亿数多的化身,一一身示现亿数多的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此数,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以上即四地菩萨所修所证和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四品根本无明。
五、金刚前心五地菩萨:住难胜地
佛说:一切法的共性为同、不共性为异,这同与异都不能到达诸法实相处。同名涅槃、异名生死;若认涅槃为同、涅槃即是生死;若认生死为异、生死即是涅槃。故说同异都不能到达处,这同异都不能到达处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一乘任运,诸行自在,此即第五菩萨位:名“难胜地”。
《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进)入。何等为十?所谓: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戒平等清净心;心平等清净心;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于一切菩提分法上观察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菩萨摩诃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得入菩萨第五地。
菩萨住此难胜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一念之间,得千亿三昧,见千亿佛,知千亿佛神力,能动千亿佛世界,乃至示现千亿化身,一一身示现千亿多的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此数,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以上即五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五品根本无明。

《楞严经》小乘四加行与大乘四加行
(第一百八十段)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燃其木,名为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乾慧地和十信位,称为外凡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称为内凡三贤三十位。总计四十一位,称为四十一个菩萨位次,又称作四十一心,圆满了,是菩萨清净行。菩萨至此,已成就了欲界定、四禅八定、三明六通,如来十身灵相等,但诸行未圆,还没有登上菩萨金刚地中的初地乃至十地。
这时只是进入了登地前位,进入了四加行位的修行处。四加行有小乘和大乘之分,了解小乘四加行会更有利于认识大乘四加行,二者相互比照,能进一步明白四加行的意义,下面就小乘四加行和大乘四加行作个简要介绍。
1、小乘四加行:
四加行是加功用行、精进再精进的意思。小乘四加行的修证大致有两条路线,一是依四谛法从小乘七贤位走,加行圆满后证初果须陀洹。二是依大乘唯识学瑜伽法取四种定果色,定果色是修四禅八解脱得到的业果,这些业果有严格的定位和界别,称为定果色。
得定果色加行圆满后,证四果阿罗汉。前者在《心经》论释中作过介绍,这里介绍唯识学中的四加行。唯识学称此四加行为四功德、四善根。在禅定中是对一切法相的名字、意义、自性、异同这四相的领会,这种领会在小乘禅定中分为四种层次,即:
一、明得定:在此定中,寻思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虚妄不实,无所取,是有寻有伺的阶位,介于欲界定至未到禅,名为“暖位”。
二、明增定:在此定中,进一步寻思四相无我,立人、法二种无我,这是无寻唯伺的最后一个阶位,介于初禅或禅中间,是须陀洹的果位,名为“顶位”。
三、印顺定:在此定中,能随顺一切境相不生于心,不再对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种有为相起寻伺之心,不起寻伺,即是无寻无伺,无寻无伺是二禅以上的境界,是斯陀含或阿那含的果位,名为“忍位”。
四、无间定:在此定中,如实证一切法无我,照见四相皆空,这种人我俱空的境界,是阿罗汉的果位,名为“世第一位”。
以上“世第一位”已断除一切欲望,烦恼不生,其状态正如《金刚经》中所说:名第一离欲阿罗汉。“寻伺”在禅修中称为“觉观”,有寻有伺名有觉有观、无寻唯伺名无觉唯观、无寻无伺名无觉无观。这是修三三昧的法门。
“觉”是“作意”:是将思想集中到一处,如集中到念佛处,这是禅修的前方便,是六识心的作用。“观”是观察:观察作意处的思想念头,这些念头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始终做到不随生处生、不随灭处灭,了了常知、如如不动,这就是“观”。“观”是般若智、是如来藏的妙用,超越了有生灭的“六识觉心”。这些是唯识学对小乘四加行的概略阐释。
2、大乘四加行:
《楞严经》是大乘了义教,所用四加行不从小乘的果位上走,而是在十回向位后,起四加行,加行圆满后,依次进入十地菩萨位的修证。大乘四加行所用的法门就是本经的首楞严大定法,即:一、奢摩他:修止见空性、依空性而止。二、三摩钵提:于止处起观、观诸法妙有。三、禅那:是般若中观。观空有不二、性相一如。下面是佛对阿难开示四加行的内容。
佛说:阿难!持戒修一切善法的善男子已圆成了乾慧地、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这四十一个清净心的修证,进入了四加行地,以求证妙觉圆明的菩提果而努力精进,并用此精进依次进入以下四个次第,即:
一、暖地:
此地菩萨以佛的觉体为自己的心体,但还未完全深入到这个心体中去,犹如钻木取火,火花出来了,而木材还未完全点燃,这种欲燃未燃的状况,比喻对登地已做好了准备,但还处于对地上果位证而未证的阶位。此即第一加行位:名为“暖地”。
二、顶地:
菩萨以自己所证之真如心、学佛所得之圆满果行,完全依佛所作之一切佛事而行,并以一切佛事作为依靠,但这样又好像没有一个所依处,如此有所依而又有所不依的状况,就犹如登上高山后,置身于虚空,四面空阔无依,只下面隐约还能看见一些细微的障碍物,这些细微的障碍物比喻清净无染的心地中,还有一些难以发现而障碍中道的微细心念,但已超胜暖地,离中道仅一步之遥。此即第二加行位:名为“顶地”。
三、忍地:
心与佛分之为二、合之为一,菩萨已证得心佛二同并无差别,已得中道之智,并善于运用中道,深明不二法。知有说皆二、遇事当忍,常忍于一念、不敢妄动。在在处处、不怀一尘;时时刻刻、不出一念。于行住坐卧中,不离观照,若有念起,即刻能做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虽未得无生法忍,但已超胜顶地,离登地已近在咫尺。此即第三加行位:名“忍地”。
四、世第一地:
菩萨自性中的十方三世,无量众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一切现象,尽皆空寂,迷与觉、正与邪,善与恶皆是中道,中道者,自性本体之道,于此道体中,所谓善恶二法、正邪二道,并无实义,只是名目而已,菩萨修行至此,以无所忍而得中道实义,已超胜忍地有所忍而所得之中道,并以此中道,即将见实相中的无生法忍,登菩萨金刚地。菩萨得此法,即入第四加行位:名“世第一地”。
此大乘四加行圆满后,见无生法忍,入登地菩萨位。小乘《俱舍论》说:“暖位必定趋向涅槃、顶位不断善根、忍位不堕三恶道、世第一法一定正性离生。”正性即涅槃、离生是离生死。此名出世第一法。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說四品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眾俱。爾時尊者阿難。獨止靜室
。心生是念。世間有情。所有驚怖。乃至災害障難疾病過咎。已生當生者。皆是愚人
所有。智者即無。尊者阿難。思惟如是事已。從座而起。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
禮足。修奉已畢。住立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獨靜室。心生是念。世間所有驚怖
等事。皆是愚人所有。智者即無。惟願世尊。為我解說
佛告阿難。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阿難
。如是世間所有驚怖等事。已生當生。所謂災害障難疾病過咎等。皆是愚人所有。智
者即無。阿難。譬如有人堆積乾葦為火所燃。而彼愚人驚怖等事。亦復如是。阿難。
如是過去未來現在世中。愚人有災害。智者無災害。愚人有障難。智者無障難。愚人
有疾病。智者無疾病。愚人有過咎。智者無過咎。阿難。當知是愚人法。是智者法。
知彼愚人法已。當可遠離行智者法。如是阿難。汝應當學
阿難白佛言。世尊。何名愚人。佛告阿難。愚人者愚為不了。世間愚人。於法不
了。故名為愚。不了者何。不了法境有四品類。所謂不了界法。不了處法。不了緣起
法。不了處非處法。阿難。於如是法。不能了達。是故得名為愚人也
阿難白言。世尊。如是如是。不了四法。得名愚人。又復云何得名智者
佛告阿難。言智人者。於法揀擇。善了是非。故名智人。善了者何。善了法境。
亦四品類。所謂善了界法。善了處法。善了緣生法。善了處非處法。善能了知如是等
法。是故得名為智人也
阿難復白佛言。善了此法。得名智者。而此智者。了何界法
佛告阿難。汝能善問。當為汝說。言界法者。而有多種。所謂眼界色界眼識界。
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
識界。如是十八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
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六界。所謂喜界樂界苦界捨界煩惱界無明
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六界。所謂貪欲界瞋恚界不瞋界殺害界不
殺界出離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四界。所謂受界想界行界識界。
如是四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三界。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是三界。彼智
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三界。所謂下界中界上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P. 1

復有三界。所謂善界不善界無記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三界。所
謂有學界無學界學無學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二界。所謂有漏界
無漏界。如是二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二界。所謂有為界無為界。如是二界
。彼智慧者。如實了達。阿難。如是等界。諸有智者。善能了達。阿難白佛言。世尊
。彼智慧者。如是了達諸界法已。又復云何。了達處法
佛告阿難。言處法者。謂十二處。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
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此十二處。智慧之者。如實了達
阿難白佛言。世尊。智者如是了達十二處已。又復云何了緣生法
佛告阿難。智者應知。十二緣法。從因緣起。由因緣故。即有諸法。因緣者何。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
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即一大苦蘊集。若了如上緣生之法。
因緣性空。緣聚即有。緣散即無。緣法無故。即無諸法。所謂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
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
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即一大苦蘊滅
。如是生滅之法。智者應當如實了達
阿難白佛言。世尊。彼智慧者。於緣生法。如實知已。復云何了處非處法
佛告阿難。非處法者。謂身口意造不善業。而獲所樂善果報者。無有是處。若身
口意造諸善業。而復獲於不善報者。亦無是處。言是處者。謂身口意造諸善業。而獲
所樂勝妙果報。斯有是處。若身口意造不善業。而獲所感不善果報。亦有是處
又復阿難。言非處者。謂身口意造不善業。如所希求殊勝之果。由此因緣。命終
之後。若生人天。無有是處。若身口意造於善業。墮惡趣者。亦無是處。言是處者。
謂身口意造諸善業。生人天者。斯有是處。若造惡業。墮惡趣者。亦有是處
又復阿難。世間若有二佛出世。無有是處。一佛出世。斯有是處。又復世有二輪
王出。亦無是處。一輪王出。斯有是處。如是若有女人。為轉輪王。治化世間。乃至
為彼四王天主。忉利天主。大梵天王。及成緣覺無上菩提者。如是等事。無有是處。
若有善男子。具大人相。福慧莊嚴。為轉輪王。出於世間。乃至得成無上菩提。斯有
是處
又復阿難。若正見人。殺父害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造於如是五
逆業者。無有是處。若異生凡夫愚癡邪見。造五逆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正見人。受具戒品。自犯戒已。於阿闍梨。而生毀謗。作如是言。
此阿闍梨。不善戒法。亦復不能受持禁戒。我當揀擇別阿闍梨。受學戒法。作是言已
。詣餘沙門婆羅門所。選擇師受彼人。或見沙門婆羅門。作諸戲論。不律儀者。依稟
於彼為阿闍梨。而求寂靜出離三有。無有是處。如是等事。若愚癡邪見。作此求者。
斯有是處
P. 2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根本煩惱。及隨煩惱。由煩惱故損減善根。障礙智慧。覆蓋
涅盤真寂靜法。彼人若了四念處者。無有是處。若人斷除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善能
了解四念處法。求趣涅盤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煩惱。善了四念處。能證七覺支。趣向涅盤者。無有是處。
若人斷除煩惱法已。了四念處。證七覺支。趣向涅槃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煩惱。而了四念處。證七覺支。盡苦邊際。趣向涅盤。成緣
覺菩提。乃至無上正等正覺者。無有是處。若斷煩惱。了四念處。證七覺支。盡苦邊
際。趣向涅盤。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正等正覺者。斯有是處
佛告阿難。智者如是如實了達處非處法。汝等應當如理而學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聞如是未曾有法。得甘露味。深自慶快。世尊。當
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佛告阿難。是經名為四品法門。亦名法鏡。亦名甘露鼓。
亦名多界。如是名字。汝當受持
爾時尊者阿難及諸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P. 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朝廷法度竟然围绕着一个女人兜转,起于贵妃一句无心感叹,终于贵妃的一声轻笑,以至于上行下效,劳民伤财,荒谬至极。李善德历经千帆,
  • 世传神仙白日飞升之类则无,若闲居山林,保形炼气,以延年益寿,则有之。桃花者,天地生,乃灵精之化。
  • 之前一直觉得家里的两只小猫调皮喜欢捣蛋,但其实它俩真的是很乖很乖的小猫了,不挑食不生病,性格也很温顺不会乱咬人挠人,挨揍了也不记仇,之前的喵喵会有点不亲人,对老
  • ”文化和娱乐在那英表情管理失败后,来了一次意外的碰撞,热梗不断,早已沉睡百年的慈禧太后肯定也没想到,百年之后自己还能和娱乐圈扯上关系:“吾辈当自强!先是爆出多位
  • 转至网络#左凌峰[超话]# 哥,生日快乐[哈哈],过去两年你有被好多好多人看到,二喜的某某某就是最帅的,今年许下一个愿望,希望你身体健康,自在随风,有一个且一个
  • 把你的知见、你的看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你就一定会活得很痛苦,见到什么都执以为胜,执着自己所见到的为殊胜,这个是很可怕的!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你不要想要改变对方,
  • .:* 自由貝斯手×mfy青年企業家 兩位笨蛋#你在池边奏响的歌# 其他‖量產系 老公奴 狗狗 碎碎念 努努₍ᐢ..ᐢ₎會發家裡小狗和努努的照片!小狗叫可樂—
  • 第219章 遮羞布  陆柯嘉原本想再缓缓,但是方高寻的性子他也了解,不出来跟他见个面说清楚,恐怕他这几天都要寝食不安了。  自己的好朋友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 人生在世,学着做一个“冷淡”的人,敢于放手,看清自己,才能拥抱真正的美好。对自己的社交圈冷淡一点,精简自己的圈子,有三五知己,不开心的时候可以畅快地聊天,就够了
  • 《正气歌》 ——宋代 · 文天祥 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
  • (来自财联社APP)中超第十一轮全部赛完,上海海港继续砍瓜切菜,成都蓉城也终于触底反弹,令人意外的是申花客场闷平津门虎。#山东泰山[超话]#黄金触底反弹虽迟但到
  • 打开新浪我—粉丝头条—选择最热的帖子去做推广,大约花30块钱能涨100来粉,花的越多涨粉越多,他们都是活粉,有可能以后成为你的铁粉。为了钱犹大连上帝都可以出卖,
  • 是缘分,更是你的努力,你的选择,你的勇敢,让我至此在坑底躺平。曾经在平台上看到你,当时火爆出圈的贾廷没把我带进坑,是某天看到了你生活中小女生的样子,是陈丽君这个
  • 曾经出现在梦里,后来看到你的冷漠你的讨厌你的不尊重你的不堪,我的睡眠也好了,梦以内的地方,我也不会见到你了。办公室还是那些人,一切回到原来的样子,可是我的心里没
  • 而且亲友们是在自己破窗入屋后,打开房间门进来的,自己作为屋主,有权邀请亲友来家里做客,这并不违法。金朋辩驳,自己和雷丽是夫妻,出租屋的承租人是自己,租金也都是自
  • _苏晗鸢玄烨 我知道只有他们需要我身的东西时,才会对我流露出这样的情。_苏晗鸢玄烨 旁的苏父见此情景默不作声,双眸沉的看着桑念柔,不知在想什么。
  • 那天跟李锋躺下来,我说感觉生活好没意思,活着真没意思,没有自己的生活,更没有追求,每天的日子跟死鱼一样,就当我感叹人生的时候李锋说,已经两点半了,你明天八点的闹
  • 宾伦手表品牌告诉你在极纤薄的空间中置入各式微小的零件,甚至是复杂的机制或模组,而成为超薄的性能表,也有以镂雕的技艺呈现,这是钟表工艺的最高表现,更是收藏家梦寐以
  • 大清早人还是困的[哼]就开启了拉练模式今天回家买的8:20的票,7:57下的地铁,本来时间很充裕可以慢悠悠的去搭车,但是我在地铁上点了个麦麦,下地铁要取餐的时候
  • 像113/114就是其中的经典款式,它们没有采用自产机芯,但了解沛纳海的朋友都知道,沛在改造别人机芯方面是一绝。聚力时男表最后,为大家推荐一款对表,为时代元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