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815年)大唐两位宰相武元衡、裴度同时被刺杀,而群臣却想要皇帝罢免裴度来安抚凶手,唐宪宗大怒:“宰相遇刺,你要朕罢免宰相安抚凶手?朝廷在你眼里,还有没有尊严!有没有纲纪!朕有裴度一人,足以破贼!”

淮西镇历经三个节度使,割据三十余年,元和九年(814年),第二任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自任留后(代理节度使),并上表朝廷要求继任节度使,唐宪宗自然不可能同意,这厮立马就纵兵掠夺周边朝廷治下的地盘,

这朝廷肯定不能忍了,唐宪宗于是派大军征讨,打了近一年,一直没有突破,而旁边的成德、淄青两道节度使鼓动朝中主和派,为淮西声援,要求皇帝撤军。

为此,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出动手下刺客组织,潜入东都洛阳附近储藏军资的仓储——河阴转运院,杀了十多人,烧毁两万斛粮食、三十馀万缗匹钱帛,天下震动,恐慌情绪蔓延朝野。

同时,李师道派说客上京游说宰相武元衡,企图动摇这位宰相的意志,使其放弃战争。那说客狂妄之极,自以为形势对己方有利,出言不逊,被武元衡暴斥撵出,李师道知道,此人志不可夺。

既然威逼、劝说、收买都无效,那么,要解决问题,看来只剩一种办法。

六月三日凌晨,天还没亮,大唐宰相武元衡出了自己的府第车库门,车队沿着道路左侧行进,赴大明宫上朝,

忽然,黑暗之中,有人暴喝一声:“灭烛!”,嗖嗖几声,连弩齐射,灯火顿熄。黑夜里,箭矢乱发,耳边尽是随从惨叫呻吟,和尖锐的破空之声,数十名黑衣人鱼贯而出,迅捷而精准的切入宰相府侍卫队伍,把武元衡孤立起来。

这些刺客都是武林高手,配合默契,侍卫们刚一交手就被打散,而刺客并不追杀,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当朝宰相武元衡。

乱战中,武元衡肩膀中箭,他马上伏鞍疾驰,此时,他虽陷于精心布置的死地,但此处毕竟是大唐皇城,巡防森严,刺客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对抗整个长安的军队,
只要他冲破包围,惊动金吾卫,刺客们必然被迫放弃追杀。

眼见一个黑影逼近,武元衡正想接战,忽然左腿剧痛,被另一个刺客所伤,只此一闪神的功夫,又中数剑,苦战十余步,无法脱身,终于支持不住,堕下马来,最后,被人削去半个脑袋,现场惨不忍睹。

另一边,另一位主战派宰相裴度的车队也遭遇了一群武林高手的行刺,裴度的侍卫跟刺客血战,混战中,裴度被刺下马,一刺客一剑砍向裴度的脑袋,幸亏裴度的帽子厚,没被砍死,刺客还想补刀,被裴度的随从王义死死的拉住,刺客一剑砍掉王义的手臂,再刺裴度一剑,裴度跌到排水渠,刺客以为他死了,也就逃走了,裴度就这样捡回了一条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宰相遇刺的消息迅速传遍长安,警报声传数十里,朝野一片哗然。

当时百官正在等待上朝,“宰相被杀”的消息一路传来,群臣大为惊恐,都不知真假,

唐宪宗的帝辇刚驶进紫宸门,就有太监连滚带爬奔上前,伏倒在地,颤声汇报宰相遇刺消息,宪宗大惊,沉默良久,随即宣布取消了早朝。

宪宗恢复的很快,诏令下达,全国悬赏缉捕刺客,能捕贼者,官封五品,赏钱万贯!他既伤于好友武元衡之死,亦愤恨藩镇嚣狂跋扈,他几乎不敢相信,居然有人胆敢在天子脚下同时袭击两位宰相!

更狂妄的是,金吾卫、京畿各府、县衙门在当天都收到一封传书,上面写着,“胆敢查案,杀光尔等”。

这让整个朝堂陷入巨大的恐慌,即使把升朝时间延后,并安排金吾卫贴身保护,还是有很多朝臣连出门都不敢出,以致于往往天子升朝半晌,班行不能齐。

刺杀事件后,唐宪宗在朝堂之上跟群臣商议对策,有人建议,罢黜裴度宰相之位,来安抚藩镇,唐宪宗听后大骂道:“宰相遇刺,你要朕罢免宰相安抚凶手?朝廷在你眼里,还有没有尊严!有没有纲纪!朕有裴度一人,足以破贼!”

半个月后,裴度带伤复出,毅然接过武元衡生前工作,蹒跚上殿,举朝文武动容,裴度只有一句话,

“今权纪未张,逆贼未平,臣不敢死!”

但是,光有决心是不够的,对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的战斗一直没有进展,宪宗不得不先姑息李师道和王承宗,专心对付吴元济,

到了817年7月,战事已经打了4年,朝廷已经入不敷出,没有钱打仗了,百姓也越打越穷,怨声载道,宪宗也开始动摇了。

这天,宪宗问裴度有何对策,裴度深知战场上各路兵马相互掣肘,互不配合的顽疾,他向宪宗请命,他要亲自上前线督战。

拼命主战的人很多,但是他们都会把大批士兵推向死亡,把大量老百姓推向贫穷,如果你自己只会缩在安全的后方纸醉金迷,你有何面目面对那些战死的将士,穷死的百姓呢?

裴度绝不是这样的伪君子,他在关键地时候敢于置生死于度外,敢于直面刀光剑影。

他告诉唐宪宗,不灭了吴元济,我就战死沙场,绝不会无功而回!

在大臣们因畏避刺客,吓得不敢出门的日子里,裴度依然亲赴前线,直面叛军。

临别,宪宗为他壮行,裴度叩头说道:“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寇一日不平,臣,一日不归!”

君臣热血沸腾,相对流泪,泪光中,映着前人的鲜血,和大唐战魂。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历史[超话]#元和十年(815年),大唐两位宰相武元衡、裴度同时被刺杀,而群臣却想要皇帝罢免裴度来安抚凶手,唐宪宗大怒:“宰相遇刺,你要朕罢免宰相安抚凶手?朝廷在你眼里,还有没有尊严!有没有纲纪!朕有裴度一人,足以破贼!”

淮西镇历经三个节度使,割据三十余年,元和九年(814年),第二任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自任留后(代理节度使),并上表朝廷要求继任节度使,唐宪宗自然不可能同意,这厮立马就纵兵掠夺周边朝廷治下的地盘,

这朝廷肯定不能忍了,唐宪宗于是派大军征讨,打了近一年,一直没有突破,而旁边的成德、淄青两道节度使鼓动朝中主和派,为淮西声援,要求皇帝撤军。

为此,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出动手下刺客组织,潜入东都洛阳附近储藏军资的仓储——河阴转运院,杀了十多人,烧毁两万斛粮食、三十馀万缗匹钱帛,天下震动,恐慌情绪蔓延朝野。

同时,李师道派说客上京游说宰相武元衡,企图动摇这位宰相的意志,使其放弃战争。那说客狂妄之极,自以为形势对己方有利,出言不逊,被武元衡暴斥撵出,李师道知道,此人志不可夺。

既然威逼、劝说、收买都无效,那么,要解决问题,看来只剩一种办法。

六月三日凌晨,天还没亮,大唐宰相武元衡出了自己的府第车库门,车队沿着道路左侧行进,赴大明宫上朝,

忽然,黑暗之中,有人暴喝一声:“灭烛!”,嗖嗖几声,连弩齐射,灯火顿熄。黑夜里,箭矢乱发,耳边尽是随从惨叫呻吟,和尖锐的破空之声,数十名黑衣人鱼贯而出,迅捷而精准的切入宰相府侍卫队伍,把武元衡孤立起来。

这些刺客都是武林高手,配合默契,侍卫们刚一交手就被打散,而刺客并不追杀,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当朝宰相武元衡。

乱战中,武元衡肩膀中箭,他马上伏鞍疾驰,此时,他虽陷于精心布置的死地,但此处毕竟是大唐皇城,巡防森严,刺客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对抗整个长安的军队,
只要他冲破包围,惊动金吾卫,刺客们必然被迫放弃追杀。

眼见一个黑影逼近,武元衡正想接战,忽然左腿剧痛,被另一个刺客所伤,只此一闪神的功夫,又中数剑,苦战十余步,无法脱身,终于支持不住,堕下马来,最后,被人削去半个脑袋,现场惨不忍睹。

另一边,另一位主战派宰相裴度的车队也遭遇了一群武林高手的行刺,裴度的侍卫跟刺客血战,混战中,裴度被刺下马,一刺客一剑砍向裴度的脑袋,幸亏裴度的帽子厚,没被砍死,刺客还想补刀,被裴度的随从王义死死的拉住,刺客一剑砍掉王义的手臂,再刺裴度一剑,裴度跌到排水渠,刺客以为他死了,也就逃走了,裴度就这样捡回了一条命,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宰相遇刺的消息迅速传遍长安,警报声传数十里,朝野一片哗然。

当时百官正在等待上朝,“宰相被杀”的消息一路传来,群臣大为惊恐,都不知真假,

唐宪宗的帝辇刚驶进紫宸门,就有太监连滚带爬奔上前,伏倒在地,颤声汇报宰相遇刺消息,宪宗大惊,沉默良久,随即宣布取消了早朝。

宪宗恢复的很快,诏令下达,全国悬赏缉捕刺客,能捕贼者,官封五品,赏钱万贯!他既伤于好友武元衡之死,亦愤恨藩镇嚣狂跋扈,他几乎不敢相信,居然有人胆敢在天子脚下同时袭击两位宰相!

更狂妄的是,金吾卫、京畿各府、县衙门在当天都收到一封传书,上面写着,“胆敢查案,杀光尔等”。

这让整个朝堂陷入巨大的恐慌,即使把升朝时间延后,并安排金吾卫贴身保护,还是有很多朝臣连出门都不敢出,以致于往往天子升朝半晌,班行不能齐。

刺杀事件后,唐宪宗在朝堂之上跟群臣商议对策,有人建议,罢黜裴度宰相之位,来安抚藩镇,唐宪宗听后大骂道:“宰相遇刺,你要朕罢免宰相安抚凶手?朝廷在你眼里,还有没有尊严!有没有纲纪!朕有裴度一人,足以破贼!”

半个月后,裴度带伤复出,毅然接过武元衡生前工作,蹒跚上殿,举朝文武动容,裴度只有一句话,

“今权纪未张,逆贼未平,臣不敢死!”

但是,光有决心是不够的,对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的战斗一直没有进展,宪宗不得不先姑息李师道和王承宗,专心对付吴元济,

到了817年7月,战事已经打了4年,朝廷已经入不敷出,没有钱打仗了,百姓也越打越穷,怨声载道,宪宗也开始动摇了。

这天,宪宗问裴度有何对策,裴度深知战场上各路兵马相互掣肘,互不配合的顽疾,他向宪宗请命,他要亲自上前线督战。

拼命主战的人很多,但是他们都会把大批士兵推向死亡,把大量老百姓推向贫穷,如果你自己只会缩在安全的后方纸醉金迷,你有何面目面对那些战死的将士,穷死的百姓呢?

裴度绝不是这样的伪君子,他在关键地时候敢于置生死于度外,敢于直面刀光剑影。

他告诉唐宪宗,不灭了吴元济,我就战死沙场,绝不会无功而回!

在大臣们因畏避刺客,吓得不敢出门的日子里,裴度依然亲赴前线,直面叛军。

临别,宪宗为他壮行,裴度叩头说道:“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寇一日不平,臣,一日不归!”

君臣热血沸腾,相对流泪,泪光中,映着前人的鲜血,和大唐战魂。 https://t.cn/R2WxRd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效果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基本半年到1年,漂红的效果可能就会没有,要进行反复治疗;#私密健康科普# 3、现在有人用激光进行小yin唇整形手术治疗,把它作为二
  • 《泰晤士报》则援引军方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这些行动可能涉及一些“政治上危险的”的任务,例如训练南海地区各国的海军,使其更充分地为击退英国媒体所谓的“中国敌意”做
  • 宝子们[赢牛奶]本本来啦~我们决定召集5位热爱护肤的体验官们共同感受来自#泊本洗面奶# 不一样的洁面新体验#敏感肌# 如何选择洁面一直是个大难题清洁力足的却不够
  • (想象一下常常cos文艺的我会用怎样的语气)结果我的表情都没舒展开,这人来句“哦~我还可以买别的牌子啊”[哼][哼][哼]【& Other Storie
  • #林孝埈[超话]# 给小林分享一个私心认为目前去过的最美丽的地方 年保玉则 汉语意思是尊严的玉石之峰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呼日麻乡境内 是巴颜喀拉山
  • 最后还表示,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允悲]看网友的反应,感觉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应对方式,许多女生表示,自己男朋友就是这样[捂脸]现在看来,就像郑恺说的,只要动动脑筋
  • 最近开始地铁上班,发现总有位大爷早早的站在扶梯口中气十足的提醒人们抓好扶手,有位大妈戴着手套专业的给过往行人发报纸。[打脸]美月的话和我一样读生科,可是很意外特
  • 众神之王里面的NPC智商都很高,要是和他们相处久了,你甚至都会产生一种错觉,他们也是和你一样活生生的生命。众神之王里面的NPC智商都很高,要是和他们相处久了,你
  • 一个向神祇祈求恩惠的凡人应该呼唤他所要祈愿的那个神的某种具体属性 ,如果他的祈愿全部实现了的话,那么他甚至可能会建一座神庙来供奉神祇的这种属性。因此宙斯既是闪电
  • To:努力xi 追光者的歌词就是我最想对你说的话,多么渺小一个我,因为你有梦可做。#蚀#很久没看到这么压抑的电影了,对于最后的结局只能叹息,女主角死得很冤枉,她
  • 那种渴望,像燃烧的火焰一样,在灶台里盛放,土灶仿佛有一种魔力,将我的这份思乡之情恰到好处地控制在热烈的胸腔里,而不会打破这种限度。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比
  • #盐城师范学院[超话]#[给力]#高考加油# 距离2022年高考还有30天啦[中国赞],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可爱]小薇在这里希望所有高三学子得偿所愿
  • ▲51WORLD数字孪生电网架构 方案从以下三个方面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电网管理能力: 01 基础支撑,主要是融合GIS、BIM、倾斜摄影等空间矢量数据,搭
  • #舍不得卸的妆容# # 漂亮纹绣# #纹绣# #无处安放的魅力# #南宁# #纹绣# #南宁# #化妆前化妆后# #南宁热点# #时尚纹绣# #女孩子们会懂的
  • 顶部放量,这是主力出货的标志,当个股处在相对很高的位置,此时放出高量柱,尤其是三倍以上的高量柱,多是主力在此位置大量派发筹码,同时该价位卖出欲望强,所以此位
  • 李白特有的想象和夸张,把蜀道的高峻写得让人快要窒息,更要命的还是把蜀道的阴森险要写得让人胆战心惊,开辟之初“地崩山摧壮士死”还只是遥远的传说,沿途“悲鸟号古木”
  • (来自@懒人听书微博,带你#解放双眼,畅听世界#)七月里来天气凉,家家窗前裁衣裳皮衣单夹都做到,孟姜女的家中是空箱八月里来雁门开,孤雁足下带书来喜良身上衣单薄
  •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心]莎莎能走到现在,离不开你们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心]
  • [酷]平时看着再高冷的男神,到杨紫这也能变成暖男和逗比,不服不行男神们是真的一见她就笑啊,那是根本压抑不住的欢乐啊,这小姐姐就有这招人喜欢的劲,自然不做作,也没
  • 建川博物馆 #安康身边事# 【平利两老人7年间以死威胁霸占卖掉的房子】2018年4月20日,平利县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被执行人郑某夫妇非法居住的八仙镇靛坪村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