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借湄公河水对付中国#【独家披露:#美这样借湄公河水对付中国#】蜿蜒的澜沧江—湄公河就像一条纽带,把中国和湄公河流经的东南亚五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澜湄合作的良好状况让一些西方国家“坐不住”了,“中国大坝正在摧毁湄公河”“中国大坝造成东南亚地区国家缺水”等论调不断以研究机构“成果”的面目见诸西方媒体。其中,受美国国务院资助的“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自2020年年底启动以来,不断炒作中国大坝对下游地区造成“负面水文影响”。《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由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及水资源检测机构“地球之眼”共同负责运营的项目,正在配合美国政府编织有一条从数据监测到政策影响的完整对华攻击链,而其核心目的就是将湄公河水当成武器,破坏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

“大坝监测”成抹黑中国“证据”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湄公河在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区域总人口约3.26亿。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围绕这条大河,流域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电开发。其中,在湄公河干流上开发的水坝主要集中在上游中国境内,共11座水坝,这些水坝成为了以史汀生中心和“地球之眼”为代表的美国智库、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关注重点”。

2020年12月,由史汀生中心牵头组建、“地球之眼”为合作伙伴的“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正式启动,并在形式上仿照美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为插手南海问题而启动的“亚洲海事透明倡议”。该项目的在线监测平台利用遥感、卫星图像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手段,获取所谓的自然流量,即推算无上游中国大坝条件下的天然流量。该平台收集湄公河流域的水坝信息、流域温度、湿度和降水信息,记录中国澜沧江梯级水库动态,通过美国国防气象卫星监测收集湄公河流域地面信息,并通过算法转化为清盛断面(泰国清盛水文站为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后的第一个水文站)的水位数据。此外,史汀生中心还建设了湄公河流域基础设施项目追踪监测平台,监视的内容主要是能源、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全面信息来源。

“湄公河大坝监测”目前以每周更新的频率发布11座中国大坝的水文水位监测数据,但其所发布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无法真实反映当地水资源可用性的总体趋势。清华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近期对“湄公河大坝监测”发布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着大量错误。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小湾水库水位在2020年三个时间段的监测数据为例,“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所采用的卫星遥感方式监测到的数据,和实测水位的升降情况产生完全相反的结论,误差高至3到10米不等。清华大学研究人员认为,“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对于相关水库水位和储量监测结果与实际水位误差也较大,特别是对于狭长的水库。

虽然存在严重失真,但在“科学研究”的幌子下,“湄公河大坝监测”发布的数据对一些外国政客和媒体而言却格外“好用”,尤其是“自由亚洲电台”“美国之音”等反华媒体,更是将“湄公河大坝监测”的数据和报告作为炒作渲染“中国大坝导致湄公河流域干旱”等话题的“有力证据”。

5个课题编织对华“攻击链”

2020年底启动的“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只是史汀生中心与“地球之眼”相互配合,围绕湄公河水资源问题大打“水舆论战”的一部分,背后则是一场谋划已久、布局广泛的“湄公河大棋局”。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汀生中心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较为知名的国际问题智库。2019年,该中心东南亚项目主任布赖恩·艾勒出版了《湄公河最后的日子》,从葡萄歉收、旅游经济损失、淹没区居民拆迁、流域干旱、居民饮用水安全和河流垃圾增多等多角度无端指责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建坝损害下游国家利益。

这本厚达384页的书也拉开了史汀生中心借湄公河水资源问题对华发起密集攻击的序幕。事实上,在2016年至2019年间,大量国外媒体已经在美国相关智囊机构的引导下不断发布湄公河上游水坝对下游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的报道,但仅限于毫无科学证据的鼓吹。而史汀生中心与其合作伙伴“地球之眼”的入局,为此类炒作和抹黑提供了所谓的“科学依据”。

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湄公河遭受到百年一遇的旱情。借此时机,受美国“湄公河下游倡议”资助,“地球之眼”发布《自然条件下湄公河上游水流量监测》报告,声称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建造大坝影响水位高度和自然流量,并将2019年湄公河下游干旱归咎于中国在澜沧江上的水坝蓄水。紧随该报告,史汀生中心于2020年4月14日在其网站发表了《中国如何关掉湄公河的水龙头》,不仅对“地球之眼”的报告结论大为支持,还提出许多煽动性观点。例如:“在2019年长达6个月的雨季中,中国大坝完全阻止了泰国清盛县测量点的水位上升”;“中国将水资源看做有主权属性的商品,而不是可以与下游国家平等分享的资源”。此后,史汀生中心还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文《新证据:科学表明中国大坝正在摧毁湄公河》,进一步指责中国正在摧毁湄公河下游的水资源供给。

尽管湄公河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湄公河环境资源与能源系统伙伴关系”不久后就指出“地球之眼”报告存在数据选择不科学、模型中的因素太少等问题,导致结论不实,但由于报告为炒作湄公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美国政客和媒体迅速跟进。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就曾宣称,“地球之眼”的报告结果令人担忧,并无端指责“中国上游的大坝运行已单方面改变湄公河流量,对流域沿岸数千万人的生计造成灾难性影响”。

随着2020年12月史汀生中心与“地球之眼”正式开启合作,启动“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一条针对中国的攻击链也逐渐形成。《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只是史汀生中心涉及湄公河的5个研究课题之一,其他4个分别为“湄公河流域连接”“湄公河基础设施追踪”“湄公河政策”项目和“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1.5轨道政策对话”。上述5个课题层层递进,以“湄公河流域连接”作为切入点,以水坝监测和基础设施追踪作为工具,在收集所谓“信息”后,再炮制所谓的“科学证据”,为美国提供反华素材,服务于美国的国家战略,并企图影响区域国家的外交政策。

《环球时报》记者在梳理史汀生中心湄公河项目合作伙伴、资金支持者等方面信息后发现,一个以湄公河相关话题为核心、渲染“中国威胁”的“小圈子”已经形成,其中既包括“地球之眼”、国际环境管理中心、美国国际开发署、亚洲基金会等机构,也吸引了《纽约时报》等新闻媒体和旅居国外的所谓水利专家王维洛、泰国大学老师猜那龙·瑟他赛等人,通过发布偏向性的文章和观点“带歪节奏”。

史汀生中心还与美国东西方中心、“国际新闻机构”等智库或非政府组织合作,为“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宣传造势,在东南亚国家招募所谓“独立记者”,旨在针对大坝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社区问题开展调查报道。每名参与项目的记者,可获得3000美元的补助。

故意制造“湄公河水舆论战”

无论是史汀生中心、“地球之眼”,还是与它们配合紧密的政客、媒体和各类组织,炒作湄公河水资源话题的根本目的从来不是关注相关国家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福祉,而是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介入湄公河地区事务。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及中国在澜沧江进行水利水电开发,美国又开始重视湄公河水资源议题。2009年,奥巴马政府在“重返东南亚”的大背景下高调“重返湄公河”,并于同年与老、泰、柬、越建立“湄公河下游倡议”,2012年美国又将缅甸正式纳入该倡议。2016年3月,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正式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后,美国又开始针对性地调整“湄公河策略”,将水资源列在新调整后的“湄公河下游倡议”中的第一序位、继续炒作“中国水坝威胁论”“中国环境破坏论”。2020年,特朗普政府与湄公河五国、东盟秘书处建立“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虽然特朗普政府时期对湄公河水资源项目的实质性投入不及奥巴马政府,却发动低成本的对华“湄公河水舆论战”。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史汀生中心和“地球之眼”开始“登场”。

2021年2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表示,拜登政府将继续沿用特朗普政府资助设立的各类监测工具,继续关注湄公河上游中国的一举一动。2021年8月24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新加坡时宣称“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是美实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对华进行遏制的重要战略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21年,美国政府向“湄公河伙伴国”提供了超过43亿美元的双边和区域捐赠援助,其中近40亿美元来自美国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大部分流向各类非政府组织。

美国的“湄公河水舆论战”的手段和图谋路人皆知,也引起相关国家的反感。近年来,澜湄六国水利主管部门一直重申要加强协商对话、经验交流、项目合作,增进互惠互信,进一步提升澜湄水资源合作水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就相关问题作出回应——2019年以来,美国不断炒作湄公河水资源问题,故意制造热点,挑拨地区国家关系,破坏澜湄合作气氛。

长期研究水外交与澜湄水资源合作的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美国已将“水舆论战”从早期的经济与生态领域提升至“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并借助智库、媒体与非政府组织“三频共振”,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水舆论攻势”。美国一方面意识到其早年所主导的“湄公河下游倡议”乃至升级后的“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在机制成员构成与发展力度上有所不足,另一方面又心有不甘,欲通过“国际化”湄公河议题,借机围堵和打压中国。张励认为,美国将湄公河打造为“中美对抗新战场”不符合流域六国的共同利益,也无助于水资源问题的根本解决。(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胡雨薇 白云怡)

【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3月29日,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西安市市长李明远作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西安实际引进内资3158.1亿元 增长32.9%

3月29日,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西安市市长李明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26.6%,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7.6%,航空集群成为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优胜者。新增减税降费148.96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50.1万个。510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5070亿元、达到年计划的121.8%,实际引进内资3158.1亿元、增长32.9%,实际利用外资87.1亿美元、增长13.5%。

去年西安市进出口总值4399.96亿元 增长26.5%

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4399.96亿元、增长26.5%,入选国家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激励支持名单。自贸试验区7项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成效明显,曲江新区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速,长安号开行3841列,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去年西安新建、改扩建学校143所 新增学位13.04万个

2021年,西安城镇新增就业15.9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新建、改扩建学校143所,新增学位13.04万个,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扎实有效,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13个重点医院、24个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20个区县级疾控机构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落实“房住不炒”要求,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多渠道筹集房源2.2万套(间),超过60万户家庭使用公积金改善了住房条件,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平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6处遗址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平安西安”建设持续深入,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西安财政总收入超过1800亿元 较2016年增长63%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西安取得的成绩。这五年,西安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年均增长6.4%。财政总收入超过1800亿元,较2016年增长63%。在册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69万户,是2016年的3.6倍。培育形成10户产值过百亿元工业企业,建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6700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新增上市企业27家、总数达到8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0家,是2016年的4.6倍。

常住人口1300万,城镇化率达到79.5%。“米”字型高铁网基本成型,“四主一辅”铁路客运站布局加速形成。地铁开通里程达到259公里、在建里程163公里,分别是2016年的2.8倍和1.4倍。

进出口总值是2016年的2.4倍。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较2016年增加73天。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和9.2%。新建、改扩建学校665个、新增学位52.6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新增床位2.3万张。完成2008个老旧小区和599条背街小巷改造,打通断头路144条,建设美丽村庄581个,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建成博物馆42座、总数达到159座,新增5A级景区2家、总数达到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达到4家、居全国之首。

西安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西安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将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紧紧围绕“六个打造”、全力落实“九方面重点任务”,高质量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六维支撑体系”。大力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建设现代化西安都市圈,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均实现产值翻番,产值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18%和20%以上。

加快推进秦创原“一总两带”协同创新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畅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道,科技型上市公司达到1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

聚焦改革开放,激发提质增效新活力。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国际门户枢纽作用更加凸显,进出口总值突破6500亿元。

聚焦绿色发展,塑造生态西安新形象。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全面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铁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渭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单位GDP能耗下降13%。

聚焦以文兴城,彰显城市文化新魅力。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

聚焦共同富裕,增创幸福生活新福祉。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公共服务高品质供给,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聚焦良治善治,构建市域治理新样板。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强化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打造韧性城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安。

今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增长7%


报告指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大力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

报告指出,今年着力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增强区域发展带动能力。科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健全“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推动形成城市空间疏密有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布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拓空间、增韧性。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立“留白留绿”机制,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

全面启动西安东站建设 年内建成蓝田通用机场和外环高速南段

报告指出,今年将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面启动西安东站建设,加快推进西延、西康、西十高铁、机场三期、京昆高速改扩建和国道210西安段等重大工程,开展城市环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年内建成蓝田通用机场和外环高速南段。着力提升供水能力,推进引汉济渭二期、引蓝济李等重点供水工程,启动子午水厂、灞河水厂一期建设,建成西南郊水厂一期二阶段,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提升钟楼—南门、小寨—大雁塔等核心商圈和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易俗社文化街区等特色商业街区品质,推进宜家购物中心、丝路国贸中心等重点商贸项目,加快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西安老字号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美食之都”新内涵和美誉度。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免税经济,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热点,促进消费升级。

今年将加快西安都市圈建设 深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

报告指出,今年将引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快西安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在城乡规划、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促进一体化发展,加快地铁16号线、1号线三期、西余铁路客运化改造和16条主干道路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跨渭河发展,促进主城区与渭北工业区道路连通,加快地铁10号线建设,开展西阎城市快速公路前期工作,推动渭河两岸产业互补、交通互联、深度融合。推动主城区—阎良—富平轨道交通建设,实质性推进西渭融合。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合作办公室作用,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间常态化交流合作。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肖琳 陈团结)

【陕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新举措——构建“秦创原”科创平台】2021年,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6%,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2.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研发投入强度增幅超过此前4年的总和……创新发展亮点多多,科技创新施工图效果初显,与2021年3月起陕西举全省之力推进的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密切相关。

借力平台释放潜能

秦,是陕西的简称,谐音勤奋执着;创,就是要创新、创业、创造、创优;原,是指要像白鹿原等黄土台地那样高高耸立,成为科创源头、创新高地。在位于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秦创原生态科创岛展示大厅,古今交融的图片和简洁鲜活的文字对秦创原进行了阐发。

这个别出心裁、陕味浓浓的名字,散发着老秦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那股拧劲、闯劲。陕西聚集了10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在陕两院院士有72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蛟龙”潜海、“嫦娥”奔月、“天问一号”等都有陕西贡献。同时,陕西人清醒地认识到,当地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够高,科技成果转化还不够多,创新优势变为发展优势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创新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把创新驱动这篇大文章做好。”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国中表示,要进一步做优秦创原平台,提升聚合力、辐射力,加速催生一批科创企业、科创产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为创新驱动加力加速,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秦创原,由此应运而生、迅速成势。陕西明确秦创原的总窗口设在西部创新港和西咸新区,当地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各市都可参与其中,并致力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打造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有助使创新资源成为发展优势,让科创企业和科创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静认为,秦创原肩负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使命,将带动陕西从科教强省迈向科技强省,助力追赶超越。

根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当地自主创新能力将明显增强,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将不断壮大,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将持续优化,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完善机制促进融合

走进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只见一台台运转中的机床不停发出嗡嗡声。该研究院是在秦创原平台上,由西咸新区管委会、西安交通大学与秦川机床集团共同打造的创新研发平台,以齿轮磨床性能提升为突破口。这里主要进行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化能力建设等工作,同时还为孵化新型项目公司储备核心技术。

“企业有需求、有资金,高校有人才、有研究,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能带来新的突破。”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赵万华说,要实现新的突破,就要构建新的利益机制,形成可持续的链条。具体而言,由教授及其团队占股80%、当地创促中心占股20%成立研究院,再由研究院占股30%、秦川机床集团占股70%成立陕西秦川高端齿轮装备有限公司。

“我们不是一时头脑冲动,而是基于多年的研究和观察,借助秦创原契机搭建两链融合的桥梁。融合不等于相互取代,必须各展所长。”赵万华说,研究院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如瞄准如何用好机床,成立加工工艺技术中心;瞄准如何造好机床,成立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瞄准如何改善高端机床动态性能,成立驱动与伺服技术中心;瞄准如何掌握高端机床核心技术,成立系统与控制技术中心。

据介绍,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已签约,计划于3月至年底建设研究院、装备公司、实验平台、中试基地等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秦川集团作为陕西省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带头作用,通过打造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构建高档数控机床集团化产业集群。

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近日,秦创原总窗口2022年一季度产业项目及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行业500强企业3家,总投资额达860.46亿元。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土生土长的西安企业,一直专注于光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于2021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兴胜说,搞硬科技最重要的是人才,陕西出台了许多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公司正积极参与秦创原,与平台上的企业加强互动,促进研发资源共享。他认为,秦创原是一个平台,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有助于大家更好互动、促进创新。

市场与政府同发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陕西希望通过秦创原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努力构建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作为政府搭建的平台,秦创原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其实现成效的关键。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科介绍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按照“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要求,加力加速推进工作。在抓好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发挥“春种”基金等作用,精准挖掘、对接、培育一批高质量科创项目;并精心遴选近几年有望上市的33家企业,通过项目、平台、人才等给予重点支持,加速推进科技企业上市进程。在发挥人才主力作用方面,引进培养一批企业亟需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快“科技经纪人”“新双创”和“科学家+工程师”这三支队伍建设。

2021年以来,西咸新区发布了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等系列优惠政策,启动建设金湾科创区、科创生态岛等科创载体93个,持续打造人才聚拢、资金聚纳、服务聚集、要素聚合、发展聚变的总引擎、大平台。去年8月成立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作为线上线下服务的联结点与承接实体。在该中心,设置有商事服务、政策服务、科技政务、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共5大类18个服务窗口,实现商事服务一体化、技术要素共享、政策咨询兑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创新活动等核心业务功能,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务。

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孝表示,深化专业服务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当地建立了企业服务需求库,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服务。特别是打造“秦创原小程序”科技型企业服务总入口,确保新引进科技型企业通过小程序享受全流程服务。

在发展目标上,陕西省会西安也提出了秦创原“一总两带”建设总格局,即以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向东南横跨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的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向东北横跨经开区、渭北新城、阎良区的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西安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军表示,西安将坚持把秦创原建设作为两链融合的关键环节,作为推动西咸一体化的创新示范,努力打造全域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新生态。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唉后来啊,他们两个红了以后我才知道,一个未红的时候被泼动物血,带血的衣服寄到公司,所以他怕黑,怕鬼。一直当 CP 粉,如果真正有一天他俩官宣了不是彼此,那我就转
  • slon面膜采用了日本海岸松素➕刺槐豆胶,天然叶绿素➕桧木油、玻尿酸等成份给肌肤提供营养,去除角质,修复和重组被紫外线晒伤的肌肤,让肌肤更健康,更好的吸收化妆品
  • 老哥哥们一口一个活该,他们当年的选择也好做法也罢,也许走到今天能唱一声活该。可是灏明真的不是活该,那么好那么好的一个人,觉得很难过。
  • “紧急通知”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仙村下村.徐宏华利用村长职务,将村林地变为住宅利用地:法律上未经审批,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还回被蒙骗消费者村民资金 希望政府部门给
  • #苍兰诀##苍兰诀大结局##苍兰诀#这个夏天结束了 都结束了 感谢棣棣和欣欣 感谢苍兰诀整个剧组 真切感受到爱是盔甲 爱不是负累 好伟大的一部剧 夜里哭了好几次
  • 明星同款!价格巨便宜!
  • (所以有没有周中晚上可以约饭的宝儿,我周末实在是太忙了哎,能约上的概率太低了[泪])美团买药,真社死啊!吃不完就攒着~又想到我在美团加班,一天30餐补,吃了很多
  • 每天被叫醒的不是闹钟,而是阳光和希望、要想干成点事,第一件事就是钻出被窝,开始行动,无论你是跑步,健身,或是打坐,看书,朗读,做什么都可以、把自己做的事发照片证
  • 而且我看有很多人会在网上留言,把自己关于自己青春的情感的故事,也在这首歌的下面跟王琪一起来分享……所以今天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也要在王琪的歌声当中,共同来感受这样
  • 高兴,终于不用在手机上玩游戏了祝我的男孩23歲生日快樂 遇見你真的是三生有幸 我英文不好 但你唱的英文歌曲我會背 我不喜歡歷史 但是關於你家鄉的歷史我會讀 我
  • 着光寒之不掩兮,九霄不点而柔钰;玉凤金龙傲还兮,偏偏百花争香靡。彩凤归之姑射兮,明珠不惹凡尘玉;凝霜冷之决绝兮,寒冰最是长生曲。
  • #地铁微提示# 【失物招领②】2022年9月20日1、2号线首期昆明火车站捡到一个黑色包(内含社保卡、银行卡等,姓名:陈阳彩)。⚡⚡⚡#天娱传媒2022全国艺人
  • / ❤️宝贝最近看到饺子视频一直念叨想念外婆的饺子 趁宝贝午睡后备好料 娘俩开始忙活 孩子很喜欢帮忙擀饺子皮 好像在玩橡皮泥的快乐 形状擀的溜圆 包到一半忍不住
  • 记一次晚十加班 太多感触可能是突如其来接到要加班电话后的吐槽可能是只想着赶紧昨晚下班的我可能是看到病人时什么想法怨气都烟消云散的我可能是看到血红蛋白只有6的报告
  • 当然,自己可以主动减少暴露在这些不良影响中的时间,所以变老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你能对抗一部分不代表变老就不是时间决定的。
  • 巧合的是,在金德生处我见到近四十年未见的朋友柳凤斌,他原在哈尔滨市作协工作,后来不知去向,现在搞文化活动策划。 为更好做好这项工作,二十二日,我又带马立明
  • #杨紫17把乐带回家#作为90后小花中的演技担当,杨紫对于自己的演艺之路一直有着自己的想法,凭借精湛的演技,在电视剧网播量艺人榜中排名第二,腾讯白皮书电视剧演员
  • 警方下午2時半,在銅鑼灣截停兩名36歲女子,在她們隨身物品搜獲寫有「民族自強 香港獨立」標語的印刷品。另有一名電單車司機下午近3時半在車上插「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
  • 11月25日晚,章子怡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晒照为继女小苹果庆生,还非常用心地卡点11:25分写道“我们的大女儿16岁了!章子怡与汪峰相爱后,就对小苹果十分疼爱与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