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永远迎着光走。
02、热爱是不会降温的。
03、浪漫世界值得孤身。
04、被爱令人情绪稳定。
05、人都有各自的月亮。
06、永远怀揣浪漫情怀。
07、浪漫不死,爱意永存。
08、眼盛星河,心向远方。
09、熬过低谷,花期不远。
10、近城远山,都是人间。
11、去发光,不是被照亮。
12、各有归舟,各有渡口。
13、我和我的日子都会发光。
14、愿星河徜徉,一路有光。
15、试炼的终点是花开万里。
16、细腻美好藏在生活各处。
17、想和你望尽所有的夕阳。
18、碎碎念念变成岁岁年年。
19、我会再变得闪亮一点点。
20、运气是计划之外的东西。
21、生活不是选择而是热爱。
22、攒满想念,期待下次再见。
23、温柔和浪漫都藏在晚安里。
24、现实如山,而我浪漫如云。
25、委曲求全不是公主的作风。
26、时间会融化掉所有的尖锐。
27、热爱的事情都要不留余力。
28、开心点,你是人间的月亮。
29、往事不回头,未来不将就。
30、想要飞行,想要落在屋顶。
31、山水总相逢,来日皆可期。
32、致富路上请务必身体健康。
33、再忙碌也要捕捉日常快乐。
34、好坏都忍住,也算是进步。
35、要努力呀,为了想要的生活。
36、每天的坏心情在睡前都清零。
37、以过客之名,祝你岁岁平安。
38、别认输,天黑过后就是日出。
39、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40、沿着星河轨迹踏遍人间春秋。
41、突然的早睡永远代表着不开心。
42、暂时还承受不起任何人的爱意。
43、因为除草麻烦,所以不再种花。
44、于过往岁月里,见过朝阳初升。
45、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46、你所见即我,好与坏都不反驳。
47、没有销声匿迹,我在热爱生活。
48、能让你开心的人都值得被珍惜。
49、有趣的人生就要一路撒野狂奔。
50、愿你历遍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51、最黑的那条路总是要自己走完。
52、路过了学校花店,荒野在海边。
53、现在月亮安好,星星慢慢发光。
54、没有期待的日子反而顺顺利利。
55、勇于面对让你感到焦虑的事情。
56、只谈乾坤风月,莫论人间是非。
57、愿所有的不安,都是虚惊一场。
58、就算步伐很小,也要步步前进。
59、愿我喜欢的人都能被好运照顾。
60、愿所有的遗憾都是惊喜的铺垫。
61、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62、重要的人要干干净净的放在心上。
63、自卑溢出来就变成了安静和温柔。
64、愿你有坚定立场穿过风沙和迷惘。
65、不摘别人的花,只陪对的人长大。
66、朝朝暮暮,沉淀过往,迎来新光。
67、想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里溢出欢喜。
68、我昨天不太开心,今天一定努力。
69、温和纯粹的小孩是永远的彼得潘。
70、空有一身热爱,却入不了这山海。
71、收起烦恼,挂起月亮,睡个好觉。
72、最大的安心是自律温柔和爱自己。
73、在这个夏天,和更好的自己碰面。
74、不期望被谁拯救,我们一起上岸。
75、总有人笨拙得想把所有温柔给你。
76、平凡且认真的生活总会变得可爱。
77、关于明天的事后天我们就知道了。
78、觉得力不从心的是因为在走上坡路。
79、日落里有间小商店贩卖橘黄的温柔。
80、皱巴巴的生活需要适时的熨烫一下。
81、希望有人觉得认识我是件幸运的事。
82、爱世间温暖事物,沿途为晚霞驻足。
83、必要的时候,把一些人留在昨天吧。
84、先做一个浪漫的人就从爱自已开始。
85、没有回音的山谷,不值得纵身一跃。
86、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
87、愿你在散碎腐朽的岁月里闪闪发光。
88、流浪的月亮和繁密的星辰姗姗来迟。
89、想在你的宇宙里,走私很多的浪漫。
90、在一切破旧褪色中,请你永远闪烁。
91、愿岁月再无波澜,愿余生没有遗憾。
92、想像每场日落那样让人惊喜和灿烂。
93、那就祝你我有数不尽的鲜花和浪漫。
94、今生可爱与温柔,每一样都不能少。
95、期待生活有惊喜,盼望事事有回应。
96、所有的快乐,都来源于生活的心动。
97、南来北往,不辜生活,不迷失方向。
98、我们逃走吧,日暮银河,别在梦里。
99、爱与被爱同时发生才是值得炫耀的事。
100、理想主义的少年永远不会被现实招安。

#美国记者揭露美式新闻自由#【从前《纽约时报》记者到“俄罗斯宣传分子” ——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美式新闻自由”】#美记者被纽约时报解雇就职RT# 随着乌克兰冲突的持续,美国加强了对言论的审查。“今日俄罗斯”美国分部前主持人克里斯·赫奇斯(Chris Hedges)就是受冲击的对象之一。乌克兰冲突爆发后不久,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的美国分部就被关闭。据称,这是以审查“俄罗斯宣传”为名的行动,但真正的目的是让像克里斯这样的批评者保持沉默。巧合的是,克里斯在 17 年前离开了《纽约时报》,彼时他的职位是该报中东分社社长,而原因是他公开反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在发表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公开演讲后,他收到了东家《纽约时报》的谴责信

3 月初,俄罗斯官方媒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旗下美国新闻频道“RT America”被迫停止运营,并解雇大部分员工。克里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他早在 2017 年看到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时,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明显,‘今日俄罗斯’是一个目标。我看了时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在国会作证时的情景——当他谈到‘今日俄罗斯’时,他显然非常愤怒。该报告是关于所谓的俄罗斯干预 2016 年美国选举的,其中有7页专门针对‘今日俄罗斯’。这个报告真正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今日俄罗斯’以及指责‘今日俄罗斯’在进行俄罗斯宣传。”克里斯说。

克里斯告诉《环球时报》,那份报告引用的所有例子都与俄罗斯宣传无关,而是与“今日俄罗斯”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活动家、反水力压裂法采油的活动人士、第三政党候选人和“黑命贵”活动家提供空间表达反对美国政府的观点有关。美国一直在等待可以出于某个原因关闭“今日俄罗斯”美国分部的机会。而普京对乌克兰的行动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这不是克里斯第一次感受到美国的“新闻自由”。2005年,他因为反对伊拉克战争离开了《纽约时报》。在那之前,他曾经是《纽约时报》中东分社社长,他在中东待了 7 年。他说,由于现在“显而易见的所有原因”,他直言不讳地反对美国占领、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及其他任何地方。他认为任何在该地区有经验的人都明白这是一场灾难,但歇斯底里使任何形式的讨论,甚至是像他这样在该地区有多年经验的人对战争的讨论都变得不可能,尤其是在“ 9·11 ”之后。

所以克里斯在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演讲时被下面的观众嘘了。右翼媒体抓住了这一事件,每天、每小时对他进行人格损毁。《纽约时报》给了他正式的书面谴责。根据工会规则,当员工进行特定活动时,会受到书面谴责。如果他们再次从事该活动,可能会被解雇。克里斯在被解雇之前离开了。他说,那时他走进办公室,手机里的信息充满了死亡威胁。

“我说出的是一个我非常了解的现实,但你不能质疑乔治·W·布什所推崇的神圣事业。媒体是战争中最糟糕的啦啦队长,”克里斯说。

批评者的声音日渐边缘化,“大多数美国人竟然认为北约是防御性组织,这太可笑了!”

2016年,克里斯加入了“RT America”。和在《纽约时报》做记者不同,在“今日俄罗斯”做访谈节目是一种意见交流,克里斯主要采访作家和批评者,包括美国著名黑人文化批评家科尔内尔·韦斯特、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斯洛文尼亚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等知识分子。

克里斯说,当时“今日俄罗斯”给他递来橄榄枝,他要求自己掌握全部的编辑自由,而“今日俄罗斯”答应了他。在克里斯看来,“今日俄罗斯”做到了当初的承诺。

克里斯说,他的节目中没有任何关于俄罗斯的内容,而是一个基于观察美国和美帝国主义的节目,仅此而已。

“这给了他们机会去审查甚至关闭我的节目。但我不认为他们真的认为我在传播俄罗斯宣传,除非他们认为批评美国社会的弊病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这当然也是今日俄罗斯给我这个平台的原因。但在一个拥有新闻自由的正常运作的民主国家中,这正是新闻界的作用。我们不是宣传员,政府有足够的宣传人员。”克里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克里斯称自己为反战、反帝国主义人士,然而这类声音在美国正在被边缘化。克里斯认为,责任在于美国媒体。

“比如,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北约是一个防御性组织。这对任何在中东的人来说都是可笑的。他们知道北约是一支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力量,它已经扩展到几乎俄罗斯的边界,违背了里根政府、撒切尔夫人和德国政府当年对戈尔巴乔夫做出的不超出统一德国的边界的承诺。克林顿政府后来承诺不会在中欧或东欧驻扎北约军队,但现在中东欧有数千北约军队。然而美国公众对此一无所知。”克里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在反战的路上,克里斯从未放弃。3月离开“今日俄罗斯”后,他依然活跃于社交媒体上。当被问及是否会担心自己的安全以及未来时,克里斯说,他知道会付出什么代价,但他愿意付出代价,那是正直的代价。

一边妖魔化他人,一边视自己为世界的道德仲裁者,“美国正变得更加孤立”

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舆论把这场冲突描述为一场“民主”和“专制”的对决,把北约东扩包装成“对专制的对抗”,给反对谴责乌克兰的国家贴上“反对民主”的标签。克里斯认为,这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

“每次我们开战,无论与谁——萨达姆·侯赛因还是普京,敌人都会被描述为‘新的希特勒’。美国在玩一个非常愤世嫉俗的游戏,所以他们向乌克兰输送数量惊人的武器,并在波兰训练乌克兰军队,因为他们想制造一个泥潭,创造另一个车臣或阿富汗。这个想法是让俄罗斯流血,但真正流血的是乌克兰人——当你不断引进那么多数量的武器,乌克兰人就没有动力去谈判任何形式的和平协议。我报道战争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并没有在善与恶之间分裂。那是在卡通片里才会出现的场景,然而美国媒体正在向公众传播这种认知。”克里斯告诉《环球时报》。

在克里斯看来,这种幼稚不仅体现在对“今日俄罗斯”的封杀,还体现在乌克兰危机以来美西方对俄罗斯实行的一系列“取消文化”。在国际上知名的一些俄罗斯艺术家成为目标,被要求选边站,甚至不得不辞职,连俄罗斯的猫都成为被制裁的对象。

克里斯提及,2003年,因法国反对美国主导下的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炸薯条(French fries)被美国种族主义者称作自由薯条(freedom fries)。

“民族主义的病与自高自大有关。这就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但民族主义的另一面总是种族主义。从他们诋毁普京和诋毁俄罗斯的方式中,你会看到这一点。这是非常令人不安的,但这肯定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克里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有非常正当的不满。它和在中东的人们一样非常清楚,北约是一个侵略性的实体,而不是一个防御实体。这从它在台海和南海对中国的挑衅就可以看出。

“美国正变得更加孤立无援。如果我们要建立任何类型的真正对话,我们必须了解其他人如何看待我们,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妖魔化他人并将自己提升为世界的道德仲裁者,我们只会使冲突长期存在。”克里斯说。(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王雯雯)

#遇到喜欢的人要勇敢表白吗#

去年年底我在某瓣上收到一条私信。写信人是个小姐姐,她说很喜欢看我写的故事,自己也是个经常乘坐地铁的上班族,有时候会在车厢里、站台上碰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一开始我并没有过多关注,因为在我看来,她那些见闻真的太普遍了,作为地铁民警,我还真是见怪不怪呢。

直到后来她跟我说,其实写私信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唠家常,是因为她陷入了一个迷思。这些天坐地铁上班时,她会经常遇到一个很心怡的男孩子。虽然男孩子戴着口罩,但她仍然能看出那是张很清秀的脸,而且身上的穿着和细节也是她非常喜欢的风格。

如果只是偶遇也就罢了,但可能因为对方也是上班族的原因,他们总能地铁里碰面。于是日复一日地,这种邂逅就越来越有了缘分的味道,她也冒出了想要认识一下对方的想法。

她又说是自己其实是有点儿社恐的,也怕惊扰到对方,于是思来想去,想了一个有点儿土,但相对安全的方式,便是写一张自己基本情况、微信号和表达心意的纸条,每天揣在衣兜里,期待再次碰到他时递给他。

有这种介质在,场面应该不会太尴尬。

然而殚精竭虑地书写了纸条,缘分似乎又消失了。那纸条放在兜里都皱了,她也没有再碰到他。她有时甚至会特意在换乘和下车的地方多等几分钟,却还是一直没有看到那个日思夜想的身影。

她这样形容到道:“没想到2021年还有我这样的人呀,就像歌里唱道的那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见到你容颜。’”

私信的内容就截止到这里。

我想了想,回复道:“那就祝愿你再一次碰到他哟,不过打招呼要显得自然一些哟,不要吓到他哈哈哈。”

她很快回复:“哇警察同志居然回复我了!我也希望能再遇见!如果有好消息再给你分享呦!”

我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毕竟这不是小说嘛。然而第二天晚上我翻看私信时,发现她又给我发来了大段文字,说真的很神奇诶,昨天刚跟我聊完,她在今天早高峰的地铁里又碰到他了!

她鼓起勇气打了招呼,然后把纸条递给了他。
对方一愣,缓缓接过。

她迅速逃离。那一刻心脏就像一盒炸裂的沙丁鱼罐头,满腔浓烈,充满释放和解脱,又后劲十足。

我脑中立刻有了画面,心跳竟然也随之加快了,赶紧接着往下看。

“但是,就没有但是了。呜呜呜。”

她等了一天,也没有接到微信好友验证。字里行间,自带emo。

唉……人间真实啊。我觉得她可以换一句歌词来形容这段经历了:“若说没奇缘,今生怎又遇见他?”

我也有些怅然若失。不过我又想,至少也是没有遗憾了吧。

私信却并没有结束。我向下拉,发现还有这样一段:
“警察同志,等了一天,我终于,我收到他的微信验证消息了。”
附带一张截图。申请框里,这样写道:

“非常感谢你在茫茫人海中发现我,不过抱歉啦,我有相爱的人了,希望你很快也有,就不必通过验证啦,祝好呀~”

我愣了愣,问道:“你验证了吗?”
“没有,得尊重人家呀。”
“其实还是挺好的,他还很礼貌地跟你说明了情况,可见是个负责任的人。”

“蛮好的哈哈哈,祝他幸福咯!也算是一段浪漫的期待。”
“我也觉得挺美好的,感觉你俩都是很暖的人。”
“介意我把这段经历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嘛?”
“不介意,匿名就好啦。”

过了两天,她又给我发来了一条私信,依旧是兴冲冲的口气:“警察同志,我看到一个跟我经历严重雷同的帖子!”

那是一个小组讨论链接,点进去,看到楼主是一个大四姑娘,讲她在图书馆看到了一个很喜欢的男孩子,她想要认识对方,便写了一张带有自己微信号的纸条偷偷放在男孩桌上,晚上时终于等到了好友验证。验证消息里,男孩说很抱歉这么晚才回复,但自己有女朋友了,怕她介意所以就不用添加好友了,也祝楼主今后一切顺利。楼主也很礼貌地拒绝了申请,并在拒绝消息里祝男孩天天开心。

我的那位小姐姐在私信里给我打了一大串“哈哈”,然后说:“原来大家都这么可爱!”

确实啊。

我意犹未尽,又翻回去看那帖子底下的评论,发现了这样一条:

“温柔的人被温柔以待,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微博新知博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流浪地球破45亿 6天才涨1亿,被三个外国影片全面压制
  • 无人机执法引争议,网友:拍到个人隐私算不算违法?
  • 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平民太空旅行即将成真
  • 98岁奶奶成网红 最爱吃火锅和可乐 98岁奶奶成网红具体是怎么回事?网友留言:我也要做个可爱的小老太太
  • 高伟光方否认恋情,没有去男方家,更没有过夜,和朋友一起去唱歌
  • 特斯拉关首批门店 逐步线上销售,大幅度降价,消费者不高兴反而拉横幅维权?
  • MLGB商标被驳回,李晨潘玮柏的这个行为疑似打擦边球
  • 高圆圆被曝怀孕后终于公开露面,脸肿鼻大被指孕相明显
  • 北约多国年度军演怎么回事 其真正目的是什么?
  • 郭富城谈婚后生活 花粥回应抄袭事件王思聪深夜做面条
  • 胜利夜店承认行贿是什么情况?还原事件始末
  • 周洁琼否认恋情后又有新料?疑长相与王思聪很像的男子接机照曝光
  • 贵州茅台总市值突破万亿
  • 一点资讯CEO辞职,由谁接任?
  • 黄毅清发文向刁磊前妻道歉,后者亦发文称赞何洁勇敢
  • 清明上河图将再次展出
  • 6岁弟弟拉着姐姐火场逃生,每一步都堪称“自救教科书”!
  • 上思一业主购买车位“缩水” 告开发商获赔万余元
  • 李冰冰为任泉庆生称最亲爱的,网友:你们能在一起就完美了
  • 【3.4】五个关键词,“印巴冲突”的渊源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