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贵州茅台2021年度股东大会侧记:一家人没有什么不能说

“茅台加油!”

“茅台感谢你!”

“茅台,我们一起成长!”

——股东提字祝福茅台、为未来留言。

从“顶流网红”茅台冰淇淋店领取一盒自己中意的冰淇淋,乘坐主办方安排好的大巴去中国酒文化城参观,领略美食美景美文化之后再听董事长“划重点”,这样的股东大会就问你想不想来?

这是6月16日在茅台镇召开的贵州茅台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的“真香”现场。当天,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66位股东或股东代表前来参会。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雄军、代总经理李静仁等高管,更是微笑着与大家围桌而座,整个会场充满轻松的气氛。

会议前夕

茅台高管看望股东

“昨晚,我们管理层去拜访股东时,听到很多股东都在讲,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每天去和‘小茅’见面,到‘i茅台’上去申购。今后我们会努力通过更多数字化方式,创造更多‘智慧’生活的美好体验,让大家感受时代之美、智慧之美、茅台之美。”丁雄军聊家常般的话语亲切而智慧,不时引发阵阵掌声。

就在昨晚8时50分,丁雄军等贵州茅台高管在茅台国际大酒店,用了135分钟走访23个房间,与67名股东、券商、分析师交流听取建议,结束拜访时已是深夜11点。

“我的主业是和冰雪相关,最近看到茅台推出了冰淇淋,茅台既作为奢侈品走向世界,又贴近了老百姓的生活,我们以茅台为荣。”一位来自哈尔滨的股东刚在i茅台上申购到了虎年茅台生肖酒,当丁雄军敲门进来时,她怀里正抱着小茅玩偶,爱不释手。她笑着对茅台高层说,她买的第一只股票就是贵州茅台,从2016年持有到现在,茅台帮他实现了追求幸福的生活,所以对茅台是发自内心的感恩。

“每次来茅台都像回家一样,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感觉非常亲切。”茅台股东刘素英说,这一次茅台给股东的礼品好特别,不仅安排了免费自助餐,还有憨态可掬的吉祥物小茅和人气火爆的茅台冰淇淋,参会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家人般的温馨和温情。

股东永远是茅台的家人

正如贵州茅台一直所强调的,股东永远是茅台的家人。在这场“家庭聚会”上,丁雄军与投资者畅谈美时代和美生活。不过,承载着“家人”的殷殷期盼,自然也是“压力山大”。

虽然目前贵州茅台市值已突破2万亿元,但丁雄军仍坦言,从茅台上市到本世纪中叶,茅台都还都属于中场,应该有一种“渴望美”的姿态,“茅台仍然渴望各位股东的生活越来越美。”

正是抱着这样一种奋进的姿态,从去年9月24日的临时股东大会算起,“五线”发展战略、“五匠”质量观、“五合”营销法开启“美时代”……9个月的时间,茅台在不断建构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时,大动作频频,“i茅台”上线即成“爆款”,“茅台冰淇淋”入市即赢得“俏市”,“茅台1935”等系列新品上市持续热销,系列文化活动引发各方共鸣。

美味、健康、智慧、格调、共美……矢志不渝追求和创造美生活的茅台,在这次年度股东大会上审议了多达15项议案,数量为近16年之最。不仅是议案的增多,其年度报告里确定的15%的增长目标,也创下了3年来新高。

与股东交流中,丁雄军在“五线”发展道路的基础上,用“五个更、五个美”,分享了茅台当下的骄人成绩和未来的美好蓝图:即“蓝线”要更加美好、“绿线要更具美态、“白线”要更兴美业、“紫线”要更富美韵和“红线”要更讲美行。“我们坚信,‘速度+质量’,茅台‘世界一流上市企业’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家人没有什么不能说

提问环节,李静仁笑着说,现在是股东发言或提问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一家人没有什么不能说。股东们情绪格外高昂,大家的发言集中在公司内部决策、产品落地、产能扩建和股票分红等方面。

“我们是茅台股权坚定而长期的持有者,刚才听了董事长所做的‘美时代、美生活’的分享,令人鼓舞,而作为股东,最期待的就是‘美回报’。”一位投资者建议,茅台能否当提高分红比例,分红政策能不能改成季度,“我们期待着茅台能够成为中国的‘股息贵族’和‘股息长跑冠军’。”

丁雄军诚恳地表示,茅台坚持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是一个好的策略,茅台不追求一时的美,而是追求可持续的美、幸福的美。“我们会花很大力气解决改革、创新、发展的问题,绝对额才会做大,我们会持续认真听取股东的意见建议,对于分红的办法,我们会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踩着时代的节奏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沟通效果很好,我们继续看好茅台的未来表现。”一位福建的投资者告诉记者,无论是会前的拜访股东,还是现场的敞开心扉交流,亦或是会议接待体现出的服务股东的价值理念,点滴细微之处,都让投资者看到了一个更加温馨、开放和自信的茅台。

因为疫情防控,此次年度股东会将现场参会人数做了限制,为了让更多投资者了解股东大会情况,贵州茅台分别作了图文直播与图片直播,截至股东大会结束时,直播观看人数达365万余人次。

下午5时,股东大会现场会议结束,不少机构分析师和中小股东将深圳市前海道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陆金海团团围住,问这问那。因连任时间已到六年,陆金海正式卸任贵州茅台独立董事一职。他感慨地说,在茅台任独立董事的这六年,有责任、也有压力,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一生中最荣耀的记忆。

陆金海至今还记得,2016年刚任职茅台独立董事时,原本不喝白酒的他,专门花了几个月时间,天天在家品各种茅台酒,为的就是研究茅台酒与其他烈酒的区别,从产品端入手了解他服务的企业。

“在我看来,茅台酒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它的韵味,从香气到入喉,都带来非常美妙的感受。”六年时间,陆金海成为了最忠实的茅粉,谈起茅台各系产品来,头头是道。他自豪地说,今后我也会继续宣传茅台,当好茅台文化的传播者。”

股东近距离触摸茅台

茅台辉煌七十年回顾展

这次股东大会,茅台还特地为股东开设了“美时代美生活:贵州茅台辉煌七十年回顾展”,通过一件件尘封已久的文献和实物,让股东近距离触摸茅台这艘巨轮的曲折与浪潮。

“从品尝茅台冰淇淋到游览中国酒文化城再到参观茅台七十年回顾展览,茅台真正做到了让所有参与的股东,切身感受并了解被它投资的企业,这让股东们更能读懂茅台,也更加信任茅台。”来自江苏的股东张先生说。

展馆内,工作人员在桌上摊开一卷长长的宣纸,邀请股东提字祝福茅台、为未来留言。

绝大多数股东将祝福送给了贵州茅台,将希望留给了大家。

来源:天眼新闻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也让人太惊讶了吧,第一次见这个中国汉字也太有魅力了突然发现眼前的英语单词没有那么复杂了。别说外国人了作为一个堂堂的中国人我也得emo了感觉这不是一个字,而是一
  • 曾部长的安慰有一丝作用但不多 一想到又要卷一年就想紫砂 但愿明年能考的和今年一样[跪了][跪了]“路星河喜欢耿耿”[泪][泪][泪]#图像小说[超话]# 「漫画
  • ★玩游戏,但豹子头零冲【嚎叫】希望的 ☆来个人跟我一起磕zucest吧…… ☆克服懒癌多少产点粮(进度0%←完全没有希望) ***随时更新,因为发现2.0版
  • 人的运势会受到压制,才能难以发挥#婚姻##多彩生态贵州·卫星视角下的美丽乡村# ——册亨县高峰村,风起麦田千层浪,美丽乡村入画来。【周边游玩】1.万重山景区,位
  • 听闻你二十四岁生辰已至,便愿你未来健康安生,变成更喜欢的自己,不负漫长岁月的每一刻光辉,生日快乐呀!#韩庚[超话]# [心]#街舞5总决赛打卡挑战##这就是街舞
  • 爱上一个人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就好像害怕会有人突然冲进房门指出这是个错误,你根本不该住的那么好。爱上一个人就像搬
  • 喜光是设定上的到死都是处男()同委员会的后辈吉二郎对他有一点爱慕的感情 喜光应该察觉到了但没有做什么喜光病到快不行了的时候是冬天 蝶之介带吉二郎去看喜光 那天下
  • 这款睡衣相信由你来穿绝对完美,好物配美女,你值得拥有。看来我们这款梦蝶睡衣不火都不行但从设计来说采用是我们当下最流行的青色,专业名词“湿地青”与脏玫瑰两种颜色,
  • [给力]今晚0点,先领卷+车![给力]今晚0点,先领卷+车!
  • 有你我快乐容易,真爱拥有才幸福!时光能缓笑靥花,我们爱俩情相悦!
  • 今天也去拜拜了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让外带香火进去佛祖真的会因为你上的是小镇阿姨卖的香火而不保佑你吗 会因为苦难的人没有钱买香火而不保佑他吗 不会的 佛说众生平等
  • ——太宰治《人间失格》7.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木心 《琼美卡随想录》10.你的身边也许会有许多许多的人
  • 这种举动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正常的很,但对一个天天盘算如何搞好家庭经济工作、张罗吃喝拉撒健康工作的我,简直是改天换日,颠覆往昔,内心却有种野生的兴奋和罪恶感。人生的
  • ”[酷]小作文[给你小心心]真的 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呀[给你小心心]今天出去换裤子拉链,导航导到了一个小区里面就停了,咱也不知道到底在哪,可是咱敢问呀。嘻嘻嘻
  • 如果到了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掉痂期,皮肤刚刚经过一场“狂风暴雨”的洗礼,脱去了老旧皮肤,新生的娇嫩皮肤是我们最需要呵护的,防护的重点就是防晒,不管是晴天阴天和雨天遮
  • 嗝~吃的我好撑[二哈]我不吃油腻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里面有没有你们中意的食物呀[笑而不语] 配着米饭吃再合适不过了!
  •  关于色号 适合亚洲皮肤的新色 强烈推荐 #110 #112 110适合皮肤白皙 偏冷偏暖的白色都可以用,我是黄一白,平常我会选择比我白一个度的色号,我觉得用这
  •   3 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医宗金鉴》有“乳 岩 有 肝 脾 两 伤,气血凝结而成”的论述,《外科正宗》亦指出:“忧郁伤肝,思虑伤
  •   《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河有了支流,你出嫁了,离开我。
  • ✅购:【¥69】芒果tv会员12个月年卡(现在就能拍秒到账)✅购:【¥50】微博会员年卡(下拉商品页领10元补贴卷)✅购:【¥128】爱奇艺黄金vip视频会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