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忙碌于《梦华录》内外的两宋女商人】

当下,由杨阳执导、张巍编剧,刘亦菲、陈晓、柳岩、林允等主演的古装电视剧《梦华录》正在热播中,主要讲述的是三位女子——脱离贱籍的赵盼儿、身在乐籍的宋引章以及屠户出身的孙三娘,在东京城演绎的种种故事。

本剧改编自近600年前的名作——关汉卿所著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不过,关汉卿的原著故事在本剧中只构成前面大约六分之一的情节,之后本剧基于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女性的情感及奋斗视角增加了大量的演绎内容,主要讲述了三姐妹在东京城追求爱情和事业自立的故事。

虽然是一部现代视角的古装剧,不过那些曾经在历史上活动于两宋时期的女子,她们在历史上吉光片羽般的印记,也着实在本剧中留下了些许踪迹。本期我们就从剧中的这些印记出发,追溯一下,两宋时期那些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

本剧的主干剧情就是赵盼儿等人在东京城开了一家茶坊,开始了我们现在俗称的“逆袭”奋斗之旅。而在真实历史上,宋代女子经商,算得上是比较常见的事。

一招特色走天下,宋代也有“网红店”

两宋之交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北宋都城汴梁城诸多“网红”名店,其中即有女性开办的“王小姑酒店”“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等。

此后南宋周密作《武林旧事》、吴自牧作《梦粱录》,其中也记录了都城临安内的诸家女子开设的名店,诸如“李婆婆杂菜羹”“陈妈妈泥面具风药铺”等,其中甚至还有一家跟本剧赵盼儿等人是同行,这就是王妈妈家的“一窟鬼茶坊”,这家茶坊开在临安城市南坊北三元楼前的中瓦子,是临安城中有数的名店,乃是“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

剧中赵盼儿等人在与竞争同行茶汤巷的斗茶比赛中,并无绝对实力的碾压,最终以独一无二的手艺风味胜出。特色二字知易行难,本就是两宋女子经商的要诀之一,历史上两宋商贾女子中,最谙此中之道者,首推宋五嫂。

按照袁褧《枫窗小牍》所载,宋五嫂本是袁家婢女,似乎是专司厨膳的,素来烹得一手好鱼羹,后来嫁与汴京城中某酒家老板,成为酒家妇。

北宋灭亡之后,宋五嫂颠沛流离,辗转来到南宋临安城,于钱塘门外开店,主打“宋五嫂鱼羹”。而当她作为汴京昔日故人,被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召见之时,宋五嫂除了与太上皇交流往事之外,还进上了她那原装汴京手艺制作的鱼羹。

一碟汴京味,百种故国情,赵构得以食鱼知味,遂赐宋五嫂金钱十枚、银钱百枚、绢十疋,而得到宋高宗强烈广告推介效应的宋五嫂鱼羹,从此扬名指数飙升,成为临安城里需要排队抢购的网红食品。

宋五嫂凭借特色食品闯出事业的故事是如此传奇,以至于数百年后明朝冯梦龙把她的故事写进了《喻世明言》中,并留下诗评:“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

而在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关于这位女商人成功的圆满结局,是这样描述的:“人竞市之,遂成富媪。”也就是宋五嫂凭借拳头产品鱼羹,终成致富达人。而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句中最后这个“媪”字,按《说文解字》,媪乃“女老称也”。

宋五嫂作酒家娘烹制鱼羹的汴京城,在公元1127年被女真军攻陷,而她得太上皇宋高宗产品推介之时,已经是公元1179年,期间已历52年,半个世纪的江湖漂泊中,宋五嫂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悲欢?历史没有再答。宋五嫂在岁月中留下永恒印记的,只有半个世纪的风雨之下仍不曾改变的烹鱼手艺。

两宋女商兴起,有进步也有局限

剧中赵盼儿等女性在东京城闯出一番事业,其历史背景正是曾经活跃于两宋的众多商贾女子。女性商人在两宋时期的大量出现,由大历史言之,实是自中唐以后两税法实行,中古时期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社会分层变迁所致。诸多历史现实因素汇集之下的直观结果,就是商人在唐宋时期逐渐摆脱“四民”之限,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而唐代坊市空间在宋代被突破后所引发的手工商业繁荣,也为女性商贾活跃提供了历史机遇,当时在汴梁临安等大都市以及沿海、沿运河的港口市镇中,大量女性纷纷从事商业活动,因此才会在两宋文献中留下诸多女性商贾的故事。

但是,就跟剧中赵盼儿选择开办的茶坊一样,文献中所记录的两宋商贾女性,在历史上从事的商业面其实还是很窄的,基本就局限于餐饮、住宿以及手工业(诸如药铺)等行业,绝少涉及大宗货物、高价值商品交易等。这些女性惯常从事的商业,特点就是规模小、收益少,《史记》中记载的先秦“巴寡妇清”那种富可敌国的女性豪商在两宋时期是不存在的。这也是两宋女性地位社会经济在上升的同时也存在局限的一种反映。

除了现代视角下的事业奋斗这一主线外,本剧中还呈现了不少两宋时期的大大小小的历史印记,以管窥豹之下,对于宋史爱好者别有一番滋味。比如剧中赵盼儿等与茶汤巷的斗茶情节,从点茶的输赢标准到惊艳的茶百戏,都让人把更多目光转移到两宋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的斗茶之风——

北宋蔡襄《茶论》:“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北宋陶谷《清异录》:“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两宋之交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至今仍是研究两宋民俗的重要参考。

孟元老在其序中如是说:“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回首历史文献中的两宋故事,我们既能看到那时社会的人间烟火,也能够看到宋代女性留下的身影。在这一番溯源中,历史再一次显现出无穷的魅力。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三联美食#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从高邮到昆明,从沙岭子再到北京,汪曾祺吃了、做了一辈子顺民菜;写食物,他笔下有风土,心里是乡愁。

1950年,汪曾祺从故宫右掖门搬到东单三条,即是今天的协和医院后身儿,豫王府地。暂别了筒子河边卖艺、修头的手艺人,一下子落入北京的平民市侩。住在这里的人,始终围绕着东单菜市场奔生活,那时候的东单,是一片低矮的灰色旧砖民房,其间是几栋1949年前留下的苏式建筑,显得宏伟,又突兀。

此前的汪曾祺对北京多少是有些不适应的,他说北京寻不见葵,贸然间兴起一种叶片尖小,且带紫色的木耳菜,让没见过“世面”的北京人趋之若鹜。北方人终究是不懂得吃的,甚至从未听闻“藠头”,食品商场偶尔从南方运来些新鲜的薤,排队抢购的南方人让拎着菜篮子的老太太产生出一种莫大的好奇,凡是品尝过藠头的北方同志,闭着眼睛咀嚼不久,便会皱着眉头说:“不好吃,这哪儿有糖蒜好哇。”这会让汪曾祺感到一种失落。

汪曾祺所写的北京菜,大多是用来下饭的家常菜,小菠菜、五香烂蚕豆、扁豆、炒疙瘩、羊蹄、麻豆腐、北豆腐、臭豆腐、鲤鱼,总能让他挑出点儿刺儿来。可唯独对豌豆,他好像情有独钟。

那时的北京四九城,熏炒货摊子林立,堪比今天五步一现的咖啡馆。《异秉》里的王二,也是靠着熏烧生意发的家,炒豌豆和油炸豌豆,是老少咸宜的零嘴儿,二十文、几分钱,便可换来一小包,撒点盐花,边走边嚼,到了家门口,也就消灭干净了。

写了没几段,他便夸耀起南方的豆子来,云南的豌豆尖、四川的豌豆颠、厦门的荷兰甜豌豆是如何在汤中起到去腥提鲜的作用云云;接下来便是吴兴人与日本人画的豌豆,嫣然可爱,美不可言云云。

当然,汪曾祺对于北京豌豆的喜好,更多的是因为“宫廷豌豆黄”,豌豆熬烂,去皮,澄出细沙,加少量白糖,摊开压扁,切成长方形小块,再用刀割出四小方,装盘上桌。人们用牙签扎着吃它,仿佛老百姓也分到了这宫廷里的一杯羹一样。

上世纪80年代前后,汪家搬至甘家口,五口人挤在单元楼两间房里,睡觉要支折叠床。不爱逛街,偏爱菜市场的汪曾祺,在西四的菜市场里恢复了元气,也开始了一段长达十余年的写作高峰,数十篇关于食物的杂文,便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

他若发现市面上没有爆肚可买,就干脆买回生牛肚自己做,手撕筋膜,洗去污物,在碱、醋里浸泡良久。不料,下锅后发现,仍然咬不烂,全家人放下筷子,唯有他自己吃得津津有味。

渐渐的,汪曾祺也迷上了北方的韭菜花。从前在科班里学戏,韭菜花、青椒糊、酱油,拿开水在大木桶里一沏,这就是菜。熬一锅虾米皮大白菜,佐以一碟韭菜花,或臭豆腐,或卤虾酱,就着窝头、贴饼子,在北京的小家户,就是一顿不错的饭食。90年代初,市面上散装的韭菜花几乎不见了,玻璃瓶装的韭菜花,要卖到一块多一瓶,即便如此,汪老认定那是吃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调料。

韭菜花进了玻璃瓶,便说明涮肉馆子多了起来,市面上的生肉自然也敞开供应了。在《肉食者不鄙》中,他逐一写到镇江肴蹄、淮安菜的狮子头、苏州松鹤楼的名菜腐乳肉、上海的腌笃鲜、苏杭的东坡肉,等等。

他还给《中国烹饪》投稿,自创油条塞肉: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猪肉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如加少量榨菜末或酱瓜末、川东菜末,亦可;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通,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他形容这菜“嚼之酥脆,油条中有矾,略有涩味,比炸春卷味道好”,并称“这道菜是本人首创,为任何菜谱所不载。很多菜都是馋人瞎琢磨出来的”。

汪曾祺尤爱烤肉,将烤肉、烤鸭、烤白薯,聚称为“三烤”。他喜欢松木或果木的香气,又喜爱劈柴时的豪爽,当然,他也无法抵御肉的滋味,或许在烧烤之间,他更沉迷于那袅袅的烟火之气。

不出意外,他也喜欢观瞧烧烤的人。“老北京人吃烤肉都是自己动手,或焦或嫩,吃一斤还是两斤,全凭乐意。”因为炙子颇高,只能站着烤,或者一只脚踩在长凳上,若是火旺,男人就脱得只穿一件衬衫露怀,解衣盘礴,一边大口吃肉,一边大口喝酒,此情此景很是剽悍豪迈。可如今,“斯文”的烧烤店越开越多,汪曾祺笔下的“武吃者”几近灭绝,他的这一记录,可以刊登在“中国的红色美食名录”上。

汪曾祺也把北京人最常吃的面,写到了点儿上。他在101路公共汽车站旁边,结识了一位闲人老头儿,这位大爷中午吃抻面,晚上吃“拨鱼儿”,他每天的佐料,就是炸酱——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

再后来,随着《闹市闲人》的刊登,汪曾祺搬到了蒲黄榆,彻底远离了胡同生活,不过他仍旧喜欢下厨,做北京菜。由文章可见,他的京菜,也是带有一点儿南方口音的。

19岁离家,直到数十载后才回到家乡,仅凭着记忆和偶尔的探望,汪曾祺写下故乡的食物。高邮的咸鸭蛋是琐碎记忆中的一篇,也是关于故乡记忆中,最活灵活现的一文:孩子兴挂“鸭蛋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这是一种富足的象征,也是童年趣味,不似今天的咸鸭蛋,是偶尔想起的一道辅食而已。

“我走过不少地方,所食鸭蛋多矣,皆不能和高邮的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他又写道,“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在汪曾祺的谈吃中,人们见识到了吃醋的山西人,爱吃甜食的广东人,无尽逐臭的长沙火宫殿,金华的竹叶腿,又读到了四川的叙府糟蛋,宁波的瓦楞明蚶,却远不比家乡的炒米、焦屑、咸鸭蛋、咸菜茨菇汤、河鲜、水鸟有滋味,有关马齿苋、蒌蒿、山野的菜,他试图用家乡话来表达一种有关眷恋的情愫。

从最早的科普式小品文,到最后的杂文,汪曾祺前后写了近50篇关于饮食的文章。有关面茶、豆汁的文字,大概是他人生中最后几篇关于吃的文章,刊登在《南方周末》上。所写的食物,也回归简朴。面茶、豆汁,大概是居住在北京有了些年月,才会尝试着与之和解的小吃吧。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味道,汪曾祺锅里的菜,不卑不亢,他笔下的菜,也毫无抱怨。在今天看来,那些有关滋味的文字,也不会过时,或许那些美文都是永恒的。

话到此处,也想用一个当下流行的词儿去形容一下汪老的文字,那就是“治愈”,那些句子治愈的不只是他的读者,或许也包括三起三落的他本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日本贵妇cpb长管隔离最好用的隔离霜[强]没有之一,白富美必备,CPB钻光隔离 PF20 PA++ 瞬间修饰细纹毛孔肤色不均匀,带润色效果,如果不化妆的就擦这一
  • CMIMC 开始于2015年,每年1月举办,特色是把计算机信息的内容融入到比赛中。 最后给出2016年CMIMC几何部分的第1题,让大家开开心。
  • 《第七天堂》现已上线欧洲体育,这部两个小时的纪录片,记录了罗尼·奥沙利文的职业生涯,他重新回顾了关键时刻,从1993年17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崭露头角,一直到今年
  • 都可查经常被有心人盯着针对…! !上面几个ys还挺多的重新看看我更的其他ys情况如今想找ys的料越来越难了,很多人利用不真实的和各种高P和盗来的图来吸引我们,要
  • 网飞动画《赛博朋克:边缘行者》正在热播,这部动画自 9 月 13 日上线以来口碑爆棚,IGN、GameSpot 等游戏媒体纷纷给到了 9/10 的高评价,称它是
  • 现在在车上 又想起了昨天阿宋发的小视频真的会很羡慕标妹 有阿宋这么好的粑粑一直陪着她~ 标妹能够出现在我们的世界 也是缘分我会时常感叹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阿宋这么美
  • 真的让我有他在了许多年的错觉。老板:“今晚这个麦序 梦回15年了都”艾艾:“大家好久不见”花花:“我还是那个我 不太会说话”时隔四年重新下回yy 就碰到有生之年
  • 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女子春睡图,女子被惊扰,娇慵倦怠的可怜模样让人忍不住怜爱,待醒转过来,看着花苞未来的花草,就忍不住抱怨,一把古老的琴,想要拨弄谁的心弦,心爱的
  • 3Y+10M天天就喜欢听人体大冒险,还让我买了一本有大肠的书,给我讲十二指肠和小肠大肠的故事[doge]我真的,还挺讨厌生物的,为了孩子准备拾起来今天有个很搞笑
  • 也正因为如此,九天监生司的诸神,他们既可以超度那些陷沉血湖地狱之中的亡魂,又能引导这些亡魂托胎化人、顺产安平,正如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所曰:“谨请九天监
  • #张若昀[超话]#DAY28 以前的我会害怕一不小心就说错话,会让别人不开心,我会想很多很多很多,导致我不会轻易在网上随便吐露心声,因为你,开始慢慢勇于表达,甚
  • 云南省博物馆2022年9月13日[星星]昆明动物园尊敬的游客:根据我市疫情防控最新政策,为了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切实保障广大游客身
  • 一号早上七点等了一个半小时等到了升旗下午起床之后小刘就在做饭了,点了两杯奶茶还有一个小蛋糕吃着吃着突发奇想来重庆,说走就走,立马买票,从想到出发只花了半小时来了
  • #结婚有必要买房吗# 人心是最难懂的,即使我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内心,压抑住心中的欲望,一旦我们被负面情绪主导,此时我们将会一事无成,这才是导致挽回一个人失败的最
  • [赞]哈哈哈哈哈今年体育选修终于选上了羽毛球课,真的巨开心,我的青春和快乐又回来啦啦啦啦啦不得不吐槽的是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竟然给自己弄了一外套的油,真的超无语[
  • 不管不顾的奔赴,为什么不是发生在你结婚前为啥要顾及所有人的感受,为啥会对我们的感情感到自卑,若那次聚会她没来,没看到你细致入微的照顾,我会大闹你的婚礼嘛8年,本
  • #摩登兄弟[超话]#[月亮代表我的心]#刘宇宁一念关山# [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刘宇宁宁远舟# [月亮代表我的心]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 我曾梦见一场旅行,最美的不是朝阳,不是落日,不是海风呼啸,不是巴山夜雨,而是你。我曾梦见一场旅行,最美的不是朝阳,不是落日,不是海风呼啸,不是巴山夜雨,而是你。
  • 时间真的过的好快阿 感觉昨天才被爸爸妈妈接回家 再过两天就又要走啦 刚刚妈妈陪我一起收拾行李 一起叠床单 突然好温馨 好舍不得 到了真要走的那一刻还是希望时间可
  • 到时为了去库存,盘活资金,救活这些房企,会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只要你买房,说不定到时开发商直接把首付都给付了,别不信,拭目以待!到时为了去库存,盘活资金,救活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