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大禹陵庙历史悠久,地位崇高,除受到历代朝廷的祭祀与修缮之外,其位于稽山鉴水的地理环境,旖旎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竞相来此拜谒、雅游、赋诗作词,从而成为禹陵乃至越地历史上一道璀璨而悠远的人文风景线。宋代作为一个文化鼎盛、文人辈出的时代,在禹陵的悠久历史上自然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然而毕竟时隔近千年,宋代留下的遗迹已寥寥可数,因此尽可能从禹陵至今仍存的实物、或者可身临其境的环境出发,去真切体验和感悟宋韵文化,还原一场“千回大宋”的禹陵雅游。
一、千年雅游图

北宋时期,鉴湖面积广阔,水域种植十分普遍,莲藕与菱角的种植量尤其大。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游览鉴湖时题诗,“天风吹到芰荷乡。”①关于芰荷究竟是菱与荷两种植物,还是专指荷的一种类别,当时就有人专门就此物进行辨别,陆游便是其一,“芰,菱也。今人谓卷荷为伎荷。伎,立也。卷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谓之伎荷。或作芰,非是。”②芰,指的是菱;荷,指的是莲。因有一种卷荷长出水面之后十分笔直,便被称作伎荷。但有时被误作芰荷,以致混淆视听了。秦观称越州(今浙江绍兴)为菱与荷的故乡,足见鉴湖等水域种植了大量的菱角与莲藕。南宋绍熙元年(1190),洪迈出知绍兴府(今浙江绍兴),称“会稽镜湖,在唐日广袤三百里。后来贫民盗占为田,今之视昔,不及十分之一也”。③南宋中期的鉴湖已被侵盗得支离破碎,然而荷花的种植面积仍旧很大,“大率越多陂湖,莲最富”。④以鉴湖为代表的越州湖泊大都种有荷花,莲藕的产量极高。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性,盗湖除了种植水稻外,也用于种植莲藕等经济作物。禹陵所处的会稽山脚正是鉴湖南端的湖岸线,禹池也属于鉴湖水域,其中特产一种罗文藕,“它皆不逮,其梢纤细者,可和芥为菹,甚美。”⑤挑选比较细长的罗文藕,可以和芥菜一起制成腌菜,味道鲜美、爽口,是别的藕无法相比的。

同年,秦观游历会稽禹庙,留下了经典诗句,“碧云暮合稽山暗,红芰秋开鉴水香。”⑥时值夏秋之交,禹庙下的鉴湖禹池中正是菱花盛开的季节,傍晚时分太阳渐渐下山,会稽山也变得黯淡,湖面上盛开的菱花,阵阵清香向坐在船上的秦观扑面而来。

这已是诗中有画,这幅千年前的宋韵雅游图,试问谁人不向往呢?机缘巧合的是,千年后的大禹陵景区仍然保留了这一画面。夏季,湖面上开满了“莲叶何田田”的荷花,还有那青黄不一的莲蓬,拗一个下来,不免有辛弃疾笔下“溪头卧剥莲蓬”的悠闲自得。秋天,湖面上早已铺满了碧绿的菱叶,间或点缀着红白相间的菱花。两者竞相生长,俨然仅留下容一条乌篷船穿梭其间的水路。如果坐在乌篷船上,在会稽山的掩映之下,此情此景已然回到了千年前。
二、摩崖、石刻

“窆石”和“梅梁”分别是会稽大禹陵、庙的代名词,秦观在《谒禹庙》一诗中以“一代衣冠埋石窆,千年风雨锁梅梁。”之句将二者作为兴象,凸出了会稽大禹陵庙的悠久历史,用典也十分贴切。
窆石上曾有一处北宋晚期的题刻。“宣和中,杨时有题名。”⑦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世称龟山先生,北宋理学家。杨时四十多岁时,仍励志求学,专程跑到洛阳去拜理学家程颐为师。一天,他便与朋友游酢一起去拜见程颐,但恰巧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当时外面开始下雪,但二人求师心切,便恭敬地站在门外,不言不动。等了大半天之后,程颐才醒过来。这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二人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成语“程门立雪”就源于此,表示求学者尊师重教和虔诚求学的品质。只可惜在后代不断地翻拓与摩挲间,这处题刻已无法辨识。

窆石上还保留着一处高四十四公分,宽八公分的隶书阴刻,“会稽令赵与陞来游,男孟握侍。”赵与陞,嘉兴府(今浙江嘉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赵孟握,绍定二年(1229)进士。赵与陞是宋太祖的第十世孙,与宋理宗同一辈;其子赵孟握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与书法大家赵孟頫同一辈。南宋中后期,当时在会稽县任职的赵与陞带着儿子游览会稽禹庙,在窆石亭驻足良久,最终写下此句刻于窆石上。

位于禹庙宰牲房旁的山脚下,有一处隶书阳刻“菲饮泉”三字的摩崖石刻,高二十六公分,宽六十二公分。“大禹寺在县南一十二里……西偏有泉名菲饮,有亭覆之。绍兴中,王编修钰题名大字刻泉上。”⑧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由负责文史修撰工作的编修官王钰题写,至今保存完好。

“菲饮”二字出自《论语·泰伯篇第八》。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认为,禹是无可挑剔的:吃得很节俭,祭祀祖先却很丰盛;穿得很朴素,礼服的衣帽却很华美;住得很简陋,农田水利却尽力修好。孔子以夏禹为榜样,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标杆。
三、咸若亭

现在“大禹陵”碑一侧的咸若亭,年岁由来已久。置身青松翠柏之间,同时在蓝天绿竹的映衬之下,此处意境之高雅,实在是别处无法媲美的。

古代设立放生池的做法十分普遍,咸若亭则是其配套建筑,宋代也不例外。在越州设立放生池的历史,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天宝二年(743)贺知章乞求设立。随着岁月的变迁,鉴湖被不断蚕食,以致宋代重大节日期间放生没有固定场所。隆兴二年(1164),朝廷允许在绍兴府东南一十里划出二百七十顷作为放生池,并在池边修建咸若亭一座,并由陆游的老师曾几写文章记录这件事情。⑨绍兴末年,曾几迁居到绍兴府城内的大中禹迹寺,过着十分清雅朴素的生活,平时就在寺内种些竹子,看书赋诗,作诗曰:“手自栽培千箇竹,身常枕藉一床书。”此外,亭楣上还有两处题刻:一处“咸若古亭”,另一处“好生遗化”。大意是万物都能够尽享生命;牢记前人教化,爱惜生命,不杀生,转而放生。

无独有偶,淳祐八年(1248),肇庆府(今广东肇庆)也在放生池处修建了一座亭子,并撰写文章记录了这件事。“其后役起,重阳而落之,腊题曰咸若,谓万物无不蒙被帝泽,非止斯亭岁所放者也。”⑩九月初九日亭子落成,十二月题名“咸若亭”,寓意天地万物都处在皇帝的恩泽之下,不仅限于在咸若亭放生的动物。

禹陵内的这座咸若亭,从石工及保存的程度看,上层屋檐部分为清代中后期风格,宋元时期风格的六根六边形石柱以及基座部分的年代暂时无法确定。虽有一部分为后代修缮,但从历史源流的角度讲仍属于宋代建筑。这与今位于绍兴城内的八字桥、广宁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后代多次修缮,但仍将它们视作宋代桥梁。
四、禹陵宋韵传千年

宋代距今已千年,多少宋代遗迹已堙没在过往的岁月中,因此仍保留在大禹陵庙内为数不多的南宋遗迹,便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既可以坐在乌篷船中,观赏禹池内的荷花与菱花,也可以到咸若亭处抚松听竹,或者观摩窆石宋刻、“菲饮泉”摩崖。禹陵宋韵的故事在古籍经典中更是俯拾皆是。大到朝廷、官府对大禹陵庙的告祭、修缮,小到乡野百姓拜禹王、逛庙会等等,不胜枚举。亲身感受之余,静静聆听那一段史实往事,不经意间使这段穿越之旅的意境得到了升华,犹如置身于那高贵典雅,又不失人间烟火气的岁月当中。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俨然是一场集可观、可玩、可品、可悟于一体的穿越千年的“禹陵宋韵游”。

[参考文献]
①(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游鉴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38页。
②(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北京:中华书局,第126页。
③(宋)洪迈:《夷坚志》己卷8《镜湖大镜》,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64页。
④(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4《果》,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139页。
⑤(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7《草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030页。
⑥(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谒禹庙》,第340页。
⑦(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1《石》,第6909页。
⑧(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7《寺院》,第6830页。
⑨(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0《池》,第6899页。
⑩曾枣庄、刘琳等编:《全宋文》卷7943《肇庆府放生咸若亭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0页。

此文原创:柳哲霖 转发至绍兴市大禹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寻美绍兴# #寻美浙江# #寻美中国# #绍兴风景看不停#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南阳武侯祠内一座大型砖雕龙门照壁 寓意考生“鲤鱼跳龙门”】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一年一度的高考,就是一次鲤鱼跳龙门。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武侯祠内,有一座大型砖雕照壁,讲的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这座清代顺治年间的照壁,原立于南阳府文庙前,上世纪60年代府文庙拆除,龙门照壁就移到了当时的南阳市博物馆所在地武侯祠内。

照壁又称影壁或照墙,是我国古建筑中用于装饰、遮挡的墙壁。这座照壁由青色空心砖雕饰而成,正反双面雕。雕刻内容和造型设计浓缩了不同朝代的多个历史典故,也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缩影。它高6米,宽7米,厚0.7米,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顶为庑殿式,上盖灰色铜板瓦,灰瓦叠脊,装饰古朴。

照壁的主题画面是鲤鱼跳龙门。在照壁的中心部位雕凿了三个拱形透空的门楼,门楼之上雕饰三条腾云驾雾的巨龙,这三个门称龙门。龙门下是巨浪翻滚中奋力向上跳跃的几条大鲤鱼。中间龙门之下的一条鲤鱼已被浪花托起,跃出水面,奋力向最大的龙门跳去。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流传已久,清代李元的《蠕范·物体》里写“鲤……黄者,每发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传说中的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东北,黄河至此,惊涛骇浪,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每年春季,黄河鲤鱼游集在此争跳龙门,跳过龙门则化育成龙。

“鲤鱼跳龙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比喻为逆流向前、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也寓意经年努力,一朝成真,就会飞黄腾达,中举升官。“龙门”也是科举试场正门的代名词,所以有“欲到龙门看风雨,一登龙门声誉十倍”的感叹。

这座照壁雕塑的三个龙门大小相次。中间门洞最大,左边次之,右边最小,隐喻金榜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可谓独具匠心!

在龙门两侧,左边雕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上有两只逗趣玩耍的猴子,树枝上挂一方印和几只围着蜂窝打转的小蜜蜂,暗喻科举高中后,可赐爵高升“封侯挂印”。

龙门右侧雕一重檐楼阁,阁旁有一只俯首向下的大象和一名拱手作揖的官吏。这组雕塑,反映的是明代科举高中后“入阁拜相”的故事。

照壁左右两侧,各雕刻一组盘龙浮雕柱,龙柱内侧刻有一副楹联,上联:化育谁克独参尚歧宫墙瞻美富;下联:文明从兹大启会看庠序起风云。

照壁的最顶端,雕刻了孔子立于大成宝殿中。孔子雕像两旁,以横卷的形式,雕刻了唐代故事“十八学士登瀛洲”。故事出于《新唐书·褚亮传》,唐太宗李世民为网罗人才开文学馆,以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分为三番,每日六人,讨论典籍、评研时政以谋治国良策,号十八学士。他们功成名就,为天下人所向往,称之为“登瀛洲”。

“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山。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也就是说,学子们通过不懈努力进取,就可以达到像十八学士那样的理想境界——学而优则仕!

照壁背面的主题画面,同样是“鲤鱼跳龙门”。不同的是,龙门顶端横卷上是神话故事“八仙过海”,老子居中坐。画面上八位仙人各持法宝,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显示法力,寓意莘莘学子要像八仙过海那样,各显神通,施展才华,以求得功名。

在照壁背面的左侧,也雕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五只鸽子安详地落在枝头,这是“五子登科”的故事。《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全部登科。这组雕塑隐喻望子成龙、光耀门楣。

照壁背面的右侧,雕刻了一座七级宝塔,塔顶一行飞雁成倒“人”字形,生动地表现了唐代“雁塔题名”的历史典故。唐朝新中进士均在西安大雁塔内刻名,故“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

在龙门照壁的背面,雕刻有两只引颈长鸣的彩凤,凤头顶雕有小太阳,凤尾处雕刻牡丹花卉,表现瑞祥吉兆“双凤朝阳”,暗喻学子们考取功名可一鸣惊人享荣华,功成名达,亦即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座立于卧龙岗武侯祠内的砖雕龙门照壁,出自明末镇平民间艺人秦德川之手。整座照壁构思巧妙、设计高超、布局严谨、疏密得当。雕塑家把不同的历史题材融为一体,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极具文化内涵。照壁画面雕刻技法娴熟,用笔洗练,将写实与夸张、比喻与想象、透雕与浮雕穿插,塑造出了各种艺术形象,给人以豁朗洞达、清晰逼真之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龙门照壁,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构图安排都非常成功,充分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想象力,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其内容博大精深,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历史题材,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通讯员 王玉君 文/图)#带你看南阳# #喜迎二十大豫讲豫精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才是#梦中的那片海# 最让人期待的重头戏,期待看到肖春生的蜕变,期待他破茧而出,不再为他人的人生冲锋陷阵,而是活出真正的自己的人生。#梦中的那片海[超话]#
  • 那年我妈妈也才十二三岁啊,成绩优异的她那一年没有学上了,一直被宠爱着的她那一年开始过着寄人篱下,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了,那一年她没有最疼爱她的爸爸妈妈了…… 妈妈
  •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 但也可能原本就该是这样——一个破洞再怎么缝缝补补也还是看着破烂的,它只有被认为是正常的存在,被人接受和喜欢的那一刻,才会真正脱离滑稽和突兀。他自己的内心能量强大
  • 纵横宇宙里的城市做得好漂亮,虽然已经在很多影视作品里见过这种城市全景,但每次看到还是觉得心潮澎湃,我最喜欢看这样的片段……格温飞跃过色彩绚烂的建筑群,晚霞中顶楼
  • 告诉我昨天英语测试98分,超过对手了(96)然后就洋洋得意的样子说,想换个强一点的对手,譬如金昃煜啊。-good eveninggoodb…这个好像不是一二单元
  • 文章伊始,忐忑,因为这本的叙事风格和描绘手法,在我主观指使的排斥心理下看来,简直与之前我所了解到的她毫无分别,当然,这不是一种贬义,只因我在近两年的一些时刻里隐
  • 祖辈流传的 “养生” 方法: 1、早不酒,晚不茶。 2、睡前泡脚,胜吃补药。 3、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4、五谷加大枣,胜吃灵芝草。 5、头要凉,脚要暖,肚子
  • 云无心以出岫,乌倦飞而知还。引壶觞以自酌,庭柯以怡颜。
  • 。。
  • #星落凝成糖# 这个青葵我真是太太太喜欢她了[抱一抱] 对于人好的角色有很多,但普遍都没有什么印象感,感觉都是很老套的老好人角色……可能也正因为她有这种反
  • ——网易云音乐热评《画》8.对我来说,风光无限的是你,跌落尘埃的也是你,重点是“你”而不是“怎样”的你——墨香铜臭 《天官赐福》9.想和你有个像你一样的儿子这样
  • #李泽言[超话]#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get到这个,特别温馨! 他开完会已经很晚了,放轻动作开门。布丁还没睡,扑过来扒李泽言裤腿张开嘴就要喵,李泽言冲着布丁比
  • 是觉得他一路走来还不辛苦吗,他心里最在乎的就是陪着的人,就是粉丝对他来说同样是家人,是朋友的存在,所以善待他一下好吗,他希望喜欢他的人,陪伴他的人都一起进步。她
  • 底层逻辑:有钱才好养家,没工作没钱,不努力即使一时碰着死耗子回头还得丢,而且我不相信现在还有多少姑娘能像我这样眼瞎[黑线]扯的有点远,我只希望孩子爸爸把心思多给
  • 之前的熙地港四楼的餐饮有1/3都处于闭店状态,没想到一个鲜风超市带来了那么多的客流,这个超市被称为开封版的胖东来,首先是它的商品很特别,能看到不同于传统超市的商
  • 】⭕️ 画重点:让自己努努力去够一够更高更好的东西,而不是总俯身去捡自己不喜欢的。让自己努努力去够一够更高的东西,而不是总俯身去捡自己不喜欢的。
  • 生活是自己的,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开心怎么活,别总是太为难自己,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花会沿途盛开的,路也是,你永远猜不到,生活会在哪个路口突然就
  • 在深夜被一方小小书桌束缚的你被一堆杂乱文件淹没的你被一堵无形高墙锁住的你是否也曾想起那自由如风的日子没有恐惧没有焦虑只有一颗最澄澈的心听自然间最悠久的回响看晨光
  • #城阳事# “羽”动青春 逐梦前行——#第25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丙组)在青岛城阳圆满收拍!#2023年泰国羽毛球公开赛# 进入第二天,首轮赛事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