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10亿元专项资金,将如何解陕南发展之“渴”?】“完善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推进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试点工作……”

“促进陕南系统迈向绿色循环发展,加快把各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综合协同优势……”

“支持陕南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

2022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些内容,为今年的陕南经济社会建设定下基调。6月份,陕西省发改委下达了2022年陕南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将对陕南三市——安康市、汉中市和商洛市的28个县(区)进行全覆盖支持。消息一出,经受疫情冲击的各家企业再次振奋,这为陕南多项建设和项目打上了“强心针”,给经济发展投入了“催化剂”。

长久以来,陕南在自然天堑的阻隔下,与北面的关中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鸿沟。但秦岭之于陕南,既是发展的阻隔,也是其绿色发展的特色根基。如何“绘制”绿色产业,如何扶持县域经济,如何发展中心城市,如何“虹吸”外来人口……众多的发展问题盘萦在前,针对陕南的专项资金又将如何解这发展之“渴”?

陕南发展专项资金的设立要追溯至十六年前,2006年,陕西省发布了《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首次提出:省政府设立陕南发展专项资金,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加大投入力度。

2020年陕西省发改委在《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06号建议的答复函》中透露,截至2019年,“陕南发展专项资金共安排资金68.5亿元,支持三市产业类项目2250个,为陕南经济增速连续11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省政府从2019年起将陕南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再次增加至8亿元,支持“一县一产业”发展壮大的资金打捆下达,由各市自主安排。

从2007年的2.5亿,到2019年的8亿,再到如今的10亿,陕南发展专项资金量持续稳步提升。

这10亿元,会带动出超40倍的价值——以“撬动杠杆”的模式吸引后续投资,2022年所涉及的具体项目为237个,带动总投资将高达420.5亿元。

今年4月,陕西省发改委便公示了陕南发展专项资金涉及到的其中99个项目,包括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4个,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项目55个。这些项目聚焦现代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围绕基础设施、产业链建设、“一县一业”、创新驱动试点等方向展开,意在通过产业集群化推进陕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其中,以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发展推动陕南新旧动能转换的项目不少,汉中市申报了西乡县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商洛市申报了洛南县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等项目,安康市申报了平利县工业集中区(陈家坝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等项目。

例如,作为陕南经济重要组成的中医药产业链,此次将投资扩建的洛南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已经囊括了洛南县多个经济主体。其中的泰华公司医药产业园区,有中成药前期处理及提取、抗肿瘤原料药、天然提取原料药等生产线,及国家级抗肿瘤药物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相关设施。一年可实现产值3.2亿元,上缴税金3000余万元,能解决就业1700余人,其中吸纳了贫困劳动力650余人,对巩固提升全县脱贫攻坚成效,繁荣当地经济起到极大的作用。这片医药产业园区便是在洛南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建成后由泰华公司投资建设的,是小投资“撬动”大投资的生动写照,也是推动洛南县乃至陕南发展的动力模式标杆。

此外,这笔专项资金还将首次用于“汉中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项目中,充分利用集聚效应,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撬动”更多的投资汇聚于陕南,发展于陕南。

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市历史文化悠久,城市发展水平高,是陕西的代表性城市,而在陕南,汉中市则是三市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是陕南的代表性城市。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汉中市与宝鸡、西安、安康接壤,是成渝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纽带城市,也是多地往来的必经之路。

2021年,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指南”正式出炉,汉中市印发了《汉中市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汉中至2025年并远景展望2035年的总体目标、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

今年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指南出台后的第一年,今年的陕南发展专项资金着重倾斜支持汉中市“汉台—南郑—城固”中心城区重点项目,目标以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带动陕南加快发展。

根据《规划》要求,汉中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陕甘川渝4省市交汇的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增强区域生态经济、教育科创、金融服务、人文交流、内外开放、综合交通的引领、辐射、集散功能,形成带动区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城固县是此次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其位于汉中盆地东部,与中心城区汉台区接壤。位于2020年汉中区县生产总值全市第一位,超过南郑区,作为陕南第一经济强县,全省第三大农业县,城固的工业和农业都是可圈可点的。此外,城固交通非常有优势,坐拥火车站,高铁站,动车站(治江站-在建),飞机场,两条高速过境——京昆高速和十天高速,两条国道——G316和G108,是陕南交通最便捷的县。城固经济发展有利,面积大,人口多,与汉台区和南郑区形成了三个发展“热点”,构建出汉中区域中心城市的大致发展格局。

《规划》强调加快推动汉台—南郑—城固交通运输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布局中央文体区、中央商务区、中央金融区、中央创新区“四大中央区”,打造综合服务功能板块。以汉江为轴线,打造汉江生态文化廊道;以108国道为轴线,构建绿色制造产业带,串联南北方向的高校、产业园等,打造科技创新服务轴,形成“一带一廊一轴”功能布局。

《规划》支持城固加快推动沙河营、博望、莲花、三合一体化发展,形成城市东部强劲增长极。到2035年,形成中心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可承载200万人口的“双200”大城市。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汉中市布局了36个重大平台,谋划了18项重点工程,包装了7大类25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705亿元,形成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坚实支撑。陕南发展专项资金将在其中带动投资,加快发展,促进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城市的发展全速推进,县域的发展也不遑多让。陕南地处地大物博的秦岭,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具有极强的“天赋”,但要将天赋挖掘出来,利用出来,同样需要资金的倾斜支持与全方位的管理和规划。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陕西79.8%的土地面积、55.2%的常住人口、40.8%的经济总量都在县域。今年的这10亿元陕南发展专项资金,也包括县域高质量发展专项,这是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陕西省县域经济实力、竞争力和城镇建设水平而设立的。

陕南县域高质量发展,少不了“一县一业”的精准投资发展战略。在推进“一县一业”的过程中,如何打造县域产业集群,推动县域传统产业向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认为,打造“一县一业”,要借鉴我国在创建产业开发区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创建特色明显和优势突出的县域产业园区,并创新和完善县域产业服务功能。这样有助于形成促进龙头企业成长的经营环境,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布局集中化的县域经济竞争格局,并持续、系统地拉动乡村产业兴旺。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与76个县(市)政府逐一确定首位产业,促进发展“一县一业”。76个县(市)中,32个县(市)首位产业确定为工业,27个县(市)确定首位产业为现代农业(三产融合),17个县(市)首位产业确定为文化旅游产业。

以陕南三市中的安康市为例,宁陕县为生态旅游业,镇坪县为生猪产业,石泉县为蚕桑产业,旬阳县为烤烟产业,紫阳、平利两县为茶饮产业基础,岚皋县为魔芋产业、白河县为木瓜产业、汉阴县为油脂产业。将全县力量集中于一种产业,更有利于该地特色产品“突围出圈”,走出陕西,迈向全国,形成有力的竞争态势。

其中,石泉县作为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金蚕之乡”。因其水热同季的鲜明特点,既不象南方那样潮湿,也不象北方那样干燥,桑树旺盛生长的需求完全得以满足,养蚕环境优于南北方蚕区。丝绸产品拥有雍容华贵、飘逸轻柔的质地,市场需求常年旺盛,本不愁销路。但曾经,石泉县的桑果利用率低,分散的农户没有统一规划的生产和销路,造成了大面积优质桑叶桑果资源的浪费,在投资建立了多个产业园后,石泉县有效解决了蚕桑产业中富裕桑叶桑果资源的浪费及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难题,为农民们致富增收,为石泉县打造了优质特色的品牌。

“一县一业”既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是贫困山区摆脱经济滞后的必由之路。陕南三市是我国典型的山区城镇集群,更是要通过把握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陕南发展专项资金亦是以此为目标展开运转的。

总而言之,陕南的发展脉搏需要靠规划和投资引势蓄能。无论是从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还是“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不难看出,陕南的发展路线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高度契合,陕南发展专项资金更是撬动发展“锁芯”的“钥匙”。陕南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重振山区城镇经济的“持久战”,重视陕南的发展,不止是有利于陕南千万群众的立身大业,更是陕西经济“蛋糕”做大做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陕南又将有怎样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端牢“中国饭碗”守好黑土地】

三江碧水奔涌,润泽黑土粮仓。5月下旬,行走在黑龙江三江平原,一块块水田倒映着蓝天白云,一株株秧苗正茁壮地生长。黑土地经历一冬的休养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曾经,人们用“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来形容黑土地之肥沃。经历几十年的开发利用,黑土地正在变薄、变瘦、变硬,情况不容乐观。

黑龙江作为黑土耕地资源大省,拥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2021年,黑龙江全省粮食总产量1573.54亿斤,比上年增加65.34亿斤,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位,这是黑土地的无私馈赠。如何保护利用好黑土地,事关“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唤醒“沉睡”黑土

“黑土地太金贵了!这里以前是采煤沉陷区,多复垦1亩黑土耕地,每年就多产1000多斤粮食,就为粮食安全多出一份力。”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集成工贸公司董事长张彪指着眼前正在复垦的黑土地激动地说。

双鸭山市是黑龙江东部四煤城之一,大大小小的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在双鸭山境内形成了多个采煤沉陷区,就像大地的疮疤,无法还耕于农,煤矿每年还要承担着不菲的土地补偿费。同时,煤矸石越积越多,如何治理矸石山也成为难题,风一刮,漫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睛。

“去年,公司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开展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集成工贸公司被‘点了将’。”张彪说,他们没有经验,从没干过黑土地复垦,就专门请来哈工大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经过反复推敲论证,首创了“条带式土石方挖填施工工艺”:取土完成后进行矸石回填、碾轧,先夯填黄土,黄土上面再回覆黑土,最后进行翻耕。

5月28日,记者来到双鸭山矿业公司新安煤矿采煤沉陷区,2个因采煤沉陷形成的水塘正在向外排水。500米开外,1个4米多深的水塘已排完水。只见翻斗车拉着煤矸石来回穿梭,向坑内回填矸石,推土机、压路机分工配合,把矸石压实平整。2台钩机在已经夯实的黄土层上进行黑土回覆平整,复垦的黑土和黄土总厚度超过了1.2米。

如今,“野泡子”变成了黑土耕地,放眼望去,与周围的庄稼地浑然一体。大伙都说,沉睡的黑土“复活”了。“黑土确实是个宝。哪怕在水中浸泡了几十年,排出水在风吹日晒后,那土质依然松软、油润、细腻,而且肥力更加充足。”张彪说。

煤矸石回填地下,会不会造成污染?技术人员解释说,所有回填地下的煤矸石都需要采样化验。煤矸石作为一类固体废弃物,不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回填地下不会造成任何污染,更不会对庄稼生长造成影响。煤矸石回填地下,减少了矸石山,有利于生态环境修复。

记者又来到集贤煤矿矿区北侧地块,这里是四方台区太保镇双丰村的600多亩农田,过去20多年饱受采煤沉陷的困扰,良田变成了招人嫌弃的“涝洼地”。当地集中连片的旱地流转费用每亩800元,但采煤沉陷区的地块每亩500元也没人愿意“包地”。

“这片采煤沉陷区影响的地块有300多亩,大小分布不均匀,最低洼处有1米深,以前长满了荒草、芦苇,种不了地。”双丰村党支部书记张洪文说,由于土地不平整也不连片,村里人只能靠小农机和人工耕种。

土地复垦,让双丰村村民有了盼头。记者采访时,2台钩机正忙着不停地进行黑土回覆,6月下旬就能完成该地块的复垦工作。“现在村民们迫不及待地想早日种上这片地。瞅着那地表60公分高的黑土层,地力肯定足,能多打粮食。”张洪文说。

土地变得“会呼吸”

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土地肥力长期透支。秸秆则在黑土地保护中发挥了大作用。黑龙江探索出的黑土地保护水田“三江模式”、旱地“龙江模式”,都离不开秸秆还田这一重要内容,既解决了秸秆禁烧问题,又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不板结、透水、透气,地力增强。

“我就是黑土地保护的受益者。”在佳木斯富锦市万亩水稻科技园区内,水稻种植大户刘春和记者唠了起来,“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土壤不再板结,地也更有‘劲’了。以前一垧地要上1400斤左右化肥,现在化肥能减量200斤左右。今年这化肥多贵呀,种地成本下降了,水稻产量不降反升,这不是收益是啥”。

今年,刘春继续在稻田中养蟹、鸭、鱼,还准备尝试养虾。他相信科学种养不仅有利于黑土地保护,还能让自家的水稻卖上好价钱,养殖的蟹、鸭、鱼也能增加不少收益。

在牡丹江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秸秆除了直接还田以外,还被用作有机肥的原料。全村有1200多亩有机水稻种植地块,全部施用的是有机肥。

“以前老百姓田间除草,拔一天手生疼,原因就是土地板结。现在,拔一天草手也不会疼,土壤松软得很。农业专家一看我们的地,就知道上的是有机肥。夏天天热时,水中还会冒气泡,变成了‘会呼吸的土地’,其实就是土壤孔隙多了,而且秸秆也在分解腐烂变成肥料。”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褚丽娟说。

在上官地村一片开阔地上,记者见到了有机肥堆场。“先铺上一层秸秆,再铺牛羊粪,再喷洒腐熟菌剂,再覆盖一层清理鱼塘的淤泥,反复叠加堆积。经过夏天3到4次倒垛腐熟,秋天有机肥就能向地里投放。”褚丽娟告诉记者,没实施黑土地保护前,村里土地有机质含量不到2个百分点,经过20多年施用有机肥养地,有机质含量达到了3个百分点。

“地力不断上升,有机水稻的亩产从2008年的30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700多斤。有机大米每斤能卖到30元至50多元不等,最贵的能卖到每斤100多元,多数是订单销售,老百姓的种植收益大幅提升。”褚丽娟说。

“常年施用化肥和农药,让原本富得流油的黑土地出现板结,甚至出现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保护黑土地,就要让土地得到休养生息。”黑龙江大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隋德才对有机种植情有独钟。早在2017年,他所在的公司就制订了“三年土地休耕计划”,通过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在2020年完成了1500亩土地的有机转化,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际有机种植标准。

“打造现代化生态农牧循环全产业链,走有机绿色发展之路,让老百姓能够吃到放心、健康、安全的食品。”隋德才说。

从“吃山”到“护土”

黑土地保护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除了化肥、农药会对黑土地造成伤害外,风蚀、水蚀对黑土地的破坏作用也不小。风吹走表层土壤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水土流失对黑土地的破坏更直观可见。

在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太保镇靠山村,山坡上整齐种植的榛子树、沙棘树、高钙果树等经济林成为当地一道新兴的风景线。昔日,靠山村“靠山吃山”,在山坡地种粮,产量不高。如今,靠山村“靠山护土”,种起了经济林,不仅收益提升了,山上水土保持住了,山脚下黑土地也免受了急水冲刷的威胁。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就是山坡地。一下大雨,雨水不断冲刷地表,形成一道道比较浅的水沟。如果任由其发展,就容易形成比较深的侵蚀沟,对黑土地破坏也更加严重。”靠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传君指着眼前的山坡地说。

退耕种植经济林进行黑土地保护,靠山村尝到了甜头。“前些年退耕还林种的是松树,产生不了效益。现在,通过种植榛子、沙棘、高钙果等经济林,种植效益比种玉米高出好几倍,老百姓都愿意种。村里还投资兴建了高钙果罐头厂,销路很好,也带动本村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陈传君说。

从更大范围而言,加强黑土地保护,关键要建设更多的高标准农田。2021年,黑龙江投资12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24.55万亩,亩均增产10%至20%。目前,黑龙江已累计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9141.05万亩。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困局得到缓解,实现了重灾少减产、轻灾保稳产、无灾多增产。

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十九管理区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千余亩水田被划分为几十个整齐的方格,规整对称,颇为壮观。2021年,七星农场推进本田标准化改造1万多亩。通过土地平整、削埂扩池、清淤扩渠,打造平均面积10亩以上的大网格高标准农田,增强了农田抗灾能力,保水保肥,为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我们在本田标准化改造基础上,从节肥、节水、提高水稻产量、减少人工支出等方面出发,引导种植户实施标准种植、节本种植新模式。”七星农场农业发展部副部长姜灏说,格田扩大、土地平整后,便于应用无人驾驶或辅助直行插秧作业,减少了生产用工费用支出。通过应用变量侧深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实施精准施肥、高效用肥,减少无效施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品质。

从黑龙江全省来看,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全省黑土耕地质量等级平均为3.46等,比东北黑土区高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到36.2克/千克,秸秆翻埋还田或深松地块耕层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不过,由于长期高强度利用,加之耕地面积大,保护投入有限,黑土地质量退化趋势仍然严峻,水土流失问题还比较突出。

“黑土地保护要坚持长期投入,要引导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黑土地保护意识,不能片面追求产量、重利用轻保护、重产出轻投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韩晓增说,要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从而保护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来源:经济日报

【为端牢“中国饭碗”守好黑土地】

三江碧水奔涌,润泽黑土粮仓。5月下旬,行走在黑龙江三江平原,一块块水田倒映着蓝天白云,一株株秧苗正茁壮地生长。黑土地经历一冬的休养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曾经,人们用“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来形容黑土地之肥沃。经历几十年的开发利用,黑土地正在变薄、变瘦、变硬,情况不容乐观。
黑龙江作为黑土耕地资源大省,拥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2021年,黑龙江全省粮食总产量1573.54亿斤,比上年增加65.34亿斤,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位,这是黑土地的无私馈赠。如何保护利用好黑土地,事关“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唤醒“沉睡”黑土
“黑土地太金贵了!这里以前是采煤沉陷区,多复垦1亩黑土耕地,每年就多产1000多斤粮食,就为粮食安全多出一份力。”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集成工贸公司董事长张彪指着眼前正在复垦的黑土地激动地说。
双鸭山市是黑龙江东部四煤城之一,大大小小的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在双鸭山境内形成了多个采煤沉陷区,就像大地的疮疤,无法还耕于农,煤矿每年还要承担着不菲的土地补偿费。同时,煤矸石越积越多,如何治理矸石山也成为难题,风一刮,漫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睛。
“去年,公司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开展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集成工贸公司被‘点了将’。”张彪说,他们没有经验,从没干过黑土地复垦,就专门请来哈工大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经过反复推敲论证,首创了“条带式土石方挖填施工工艺”:取土完成后进行矸石回填、碾轧,先夯填黄土,黄土上面再回覆黑土,最后进行翻耕。
5月28日,记者来到双鸭山矿业公司新安煤矿采煤沉陷区,2个因采煤沉陷形成的水塘正在向外排水。500米开外,1个4米多深的水塘已排完水。只见翻斗车拉着煤矸石来回穿梭,向坑内回填矸石,推土机、压路机分工配合,把矸石压实平整。2台钩机在已经夯实的黄土层上进行黑土回覆平整,复垦的黑土和黄土总厚度超过了1.2米。
如今,“野泡子”变成了黑土耕地,放眼望去,与周围的庄稼地浑然一体。大伙都说,沉睡的黑土“复活”了。“黑土确实是个宝。哪怕在水中浸泡了几十年,排出水在风吹日晒后,那土质依然松软、油润、细腻,而且肥力更加充足。”张彪说。
煤矸石回填地下,会不会造成污染?技术人员解释说,所有回填地下的煤矸石都需要采样化验。煤矸石作为一类固体废弃物,不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回填地下不会造成任何污染,更不会对庄稼生长造成影响。煤矸石回填地下,减少了矸石山,有利于生态环境修复。
记者又来到集贤煤矿矿区北侧地块,这里是四方台区太保镇双丰村的600多亩农田,过去20多年饱受采煤沉陷的困扰,良田变成了招人嫌弃的“涝洼地”。当地集中连片的旱地流转费用每亩800元,但采煤沉陷区的地块每亩500元也没人愿意“包地”。
“这片采煤沉陷区影响的地块有300多亩,大小分布不均匀,最低洼处有1米深,以前长满了荒草、芦苇,种不了地。”双丰村党支部书记张洪文说,由于土地不平整也不连片,村里人只能靠小农机和人工耕种。
土地复垦,让双丰村村民有了盼头。记者采访时,2台钩机正忙着不停地进行黑土回覆,6月下旬就能完成该地块的复垦工作。“现在村民们迫不及待地想早日种上这片地。瞅着那地表60公分高的黑土层,地力肯定足,能多打粮食。”张洪文说。
土地变得“会呼吸”
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土地肥力长期透支。秸秆则在黑土地保护中发挥了大作用。黑龙江探索出的黑土地保护水田“三江模式”、旱地“龙江模式”,都离不开秸秆还田这一重要内容,既解决了秸秆禁烧问题,又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不板结、透水、透气,地力增强。
“我就是黑土地保护的受益者。”在佳木斯富锦市万亩水稻科技园区内,水稻种植大户刘春和记者唠了起来,“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土壤不再板结,地也更有‘劲’了。以前一垧地要上1400斤左右化肥,现在化肥能减量200斤左右。今年这化肥多贵呀,种地成本下降了,水稻产量不降反升,这不是收益是啥”。
今年,刘春继续在稻田中养蟹、鸭、鱼,还准备尝试养虾。他相信科学种养不仅有利于黑土地保护,还能让自家的水稻卖上好价钱,养殖的蟹、鸭、鱼也能增加不少收益。
在牡丹江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秸秆除了直接还田以外,还被用作有机肥的原料。全村有1200多亩有机水稻种植地块,全部施用的是有机肥。
“以前老百姓田间除草,拔一天手生疼,原因就是土地板结。现在,拔一天草手也不会疼,土壤松软得很。农业专家一看我们的地,就知道上的是有机肥。夏天天热时,水中还会冒气泡,变成了‘会呼吸的土地’,其实就是土壤孔隙多了,而且秸秆也在分解腐烂变成肥料。”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褚丽娟说。
在上官地村一片开阔地上,记者见到了有机肥堆场。“先铺上一层秸秆,再铺牛羊粪,再喷洒腐熟菌剂,再覆盖一层清理鱼塘的淤泥,反复叠加堆积。经过夏天3到4次倒垛腐熟,秋天有机肥就能向地里投放。”褚丽娟告诉记者,没实施黑土地保护前,村里土地有机质含量不到2个百分点,经过20多年施用有机肥养地,有机质含量达到了3个百分点。
“地力不断上升,有机水稻的亩产从2008年的30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700多斤。有机大米每斤能卖到30元至50多元不等,最贵的能卖到每斤100多元,多数是订单销售,老百姓的种植收益大幅提升。”褚丽娟说。
“常年施用化肥和农药,让原本富得流油的黑土地出现板结,甚至出现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保护黑土地,就要让土地得到休养生息。”黑龙江大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隋德才对有机种植情有独钟。早在2017年,他所在的公司就制订了“三年土地休耕计划”,通过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在2020年完成了1500亩土地的有机转化,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际有机种植标准。
“打造现代化生态农牧循环全产业链,走有机绿色发展之路,让老百姓能够吃到放心、健康、安全的食品。”隋德才说。
从“吃山”到“护土”
黑土地保护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除了化肥、农药会对黑土地造成伤害外,风蚀、水蚀对黑土地的破坏作用也不小。风吹走表层土壤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水土流失对黑土地的破坏更直观可见。
在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太保镇靠山村,山坡上整齐种植的榛子树、沙棘树、高钙果树等经济林成为当地一道新兴的风景线。昔日,靠山村“靠山吃山”,在山坡地种粮,产量不高。如今,靠山村“靠山护土”,种起了经济林,不仅收益提升了,山上水土保持住了,山脚下黑土地也免受了急水冲刷的威胁。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就是山坡地。一下大雨,雨水不断冲刷地表,形成一道道比较浅的水沟。如果任由其发展,就容易形成比较深的侵蚀沟,对黑土地破坏也更加严重。”靠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传君指着眼前的山坡地说。
退耕种植经济林进行黑土地保护,靠山村尝到了甜头。“前些年退耕还林种的是松树,产生不了效益。现在,通过种植榛子、沙棘、高钙果等经济林,种植效益比种玉米高出好几倍,老百姓都愿意种。村里还投资兴建了高钙果罐头厂,销路很好,也带动本村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陈传君说。
从更大范围而言,加强黑土地保护,关键要建设更多的高标准农田。2021年,黑龙江投资12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24.55万亩,亩均增产10%至20%。目前,黑龙江已累计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9141.05万亩。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困局得到缓解,实现了重灾少减产、轻灾保稳产、无灾多增产。
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十九管理区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千余亩水田被划分为几十个整齐的方格,规整对称,颇为壮观。2021年,七星农场推进本田标准化改造1万多亩。通过土地平整、削埂扩池、清淤扩渠,打造平均面积10亩以上的大网格高标准农田,增强了农田抗灾能力,保水保肥,为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我们在本田标准化改造基础上,从节肥、节水、提高水稻产量、减少人工支出等方面出发,引导种植户实施标准种植、节本种植新模式。”七星农场农业发展部副部长姜灏说,格田扩大、土地平整后,便于应用无人驾驶或辅助直行插秧作业,减少了生产用工费用支出。通过应用变量侧深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实施精准施肥、高效用肥,减少无效施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品质。
从黑龙江全省来看,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全省黑土耕地质量等级平均为3.46等,比东北黑土区高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到36.2克/千克,秸秆翻埋还田或深松地块耕层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不过,由于长期高强度利用,加之耕地面积大,保护投入有限,黑土地质量退化趋势仍然严峻,水土流失问题还比较突出。
“黑土地保护要坚持长期投入,要引导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黑土地保护意识,不能片面追求产量、重利用轻保护、重产出轻投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韩晓增说,要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从而保护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陆向海[超话]#ylxh #陆海一周年# 关于陆海,源于灵溪初遇,始于沙坑,终于小海最后离开…陆海是潜移默化的让我入了坑,我也是看到最后小海真的离开了后,才
  • 【三官庙遗址】位于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三官庙村,是全国范围内除二里头遗址之外发现同时期铜器最多的地点,也是中国考古历史上单次发掘夏商之际铜器数量最多的一次。作为全
  • ”文中提到的“模勒”就是雕版印刷,当时雕版印刷已经出现市井中,可见到九世纪初,雕版印刷术的应用已由最初的佛教咒语扩大到民间百姓的文化方面。雕版印刷术:印刷史上的
  • ”文中提到的“模勒”就是雕版印刷,当时雕版印刷已经出现市井中,可见到九世纪初,雕版印刷术的应用已由最初的佛教咒语扩大到民间百姓的文化方面。雕版印刷术:印刷史上的
  • 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札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静坐着观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
  • - [柾国] 我没有为了记录而做音乐,以前是这样,以后也会这样。- [Q] 肯定也有累的时候吧 这时候保护自己的方法是?
  • 今明两天南方进入到雨水间歇期,大部分地方都是晴或多云,对于出行是非常有利的。这股冷空气到南方的时间是从15日开始,所以在此之前,今明2天南方大部的天气还是相当不
  •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 [2021年2月5日]#待播剧景气指数#TOP20锦心似玉(谭松韵51% 钟汉良43%)、且试天下(赵露思48% 杨洋44%)、叛逆者(朱一龙77% 童瑶12%
  • 能够与大家相会♪#ゆる感 2ndシーズン最終回ご視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あっという間でしたが、配信を一緒に盛り上げてくれた皆さんに感謝!でお会いできる事を楽
  • •vlinkage艺人媒体指数、vlinkage电视剧播放指数、微博剧集榜均登顶第一。•vlinkage艺人媒体指数、vlinkage电视剧播放指数、微博剧集榜
  • 4、按摩、散步、减压对付睡眠紊乱和疲劳在假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任意妄为,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出现睡眠紊乱。5、放松心态,转移目标假期结束后很多人不想工作,
  • 高铁是改善民生的项目,可大批量加速人员流动,大力度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短期赢亏来衡量。同时,高铁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整个国家发
  • 向日葵有一个很好的花语,就是永远向着光生长,而你要做的就是永远向着你喜欢的那个人,不断变得成熟稳定。神明可以收取你的胆怯,但可以让你的青春变得轰轰烈烈。
  • #肖战最好的你[超话]# #肖战斗罗大陆# 肖战斗罗大陆❤️#肖战唐三# 肖战唐三❤️ 肖战正能量艺人肖战三观正肖战礼貌待人肖战尊敬前辈肖战劝学肖战演技好肖战
  • #老Bob年榜#揭晓一下创意工坊鼠年最牛的九个皮肤,大家全都见过或用过吗?哪一款是你心目中的全年最佳呢[打call]1P Tom & Jerry(Tom),by
  • #早安##初六# 有人在微博上说:“越长大越觉得,谁都不想再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的确如此。
  • 好久没听新歌了就选择系统的推荐歌曲,刚好播到一首明明我从来没有收藏过但是很熟悉 熟悉到我都跟着唱了,循环播放着歌曲看着歌词努力回忆……是以前我经常在B站看霹雳的
  • 有以上这五种原因,受果报的时候,就会作下贱人,或者给人家做奴隶,或做婢使的人,很不自由的。这不是便宜事,你负债逃避不偿还,等来生也就贫穷下贱了;因为你欠人家的钱
  • 不求暴富,但求积累型人生早起 少吃外卖 永持拥抱心态[求饶]2020是我的一个劫数吧,过往我把所有的时间 金钱 善心都用尽全力维护着我的亲情 友情,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