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在淮海中路一间洒满阳光的厨房里,赵荣华热起锅子来。案板上的五花肉已经收拾停当。“我爸爸做菜是‘老三篇’,上海传统家常菜,最拿手的就是红烧肉,所以我骨子里面相信上海味道就是红烧肉,两个月必须吃一回解馋。”但赵荣华烧起菜来,已经和父辈大不相同。

他用平底锅爆香青葱和姜片,将五花肉煎到微黄。“猪油煸过以后特别香,而且高温可以封住肉里面的水分,肉质不容易老。但也不能煸太长时间,猪皮会硬。”他往锅里倒红酒——而非上海人家常用的料酒或是黄酒。“我们的红烧肉做得好,就和法国的鹅肝一样,软糯丰腴。

法国人用酸甜果味的东西来搭配鹅肝,找那个味道的平衡点。我做红烧肉也是这样。红酒有果香、有酸度,能够综合红烧肉里的甜味和油腻。”酱油、冰糖下锅,肉在锅里小火焖了三刻钟,眼见汤汁快要收干,赵荣华淋了些日本料理常用的味噌下去:“现在真正好的黄豆酱油很难找了。红烧肉酱香味要浓,味噌正好可以用来提味。”这一份肉,裹着亮晶晶的酱汁,甜得恰到好处,果然如他所说:“配一碗白米饭,一口闷,下饭菜,下得嚇死人。”

一道小时候“外婆常做”的面拖小黄鱼同样被赵荣华弄出了花样。他用全麦面粉和生粉混合做面浆,再向面浆里淋少许油——这是日本天妇罗的做法。锅里油温七成,他提溜着收拾好的小黄鱼,裹上面浆,在油锅里转一圈,用筷子蘸点面浆洒在正在烹炸的鱼上。这也是天妇罗的技巧,使外壳更加蓬松酥脆。

鱼出锅,赵荣华拿出浓稠的黑醋汁,在盘子里勾出线条。“七分意大利黑醋加三分冰糖,小火慢慢熬成,”他解释说,“混搭小黄鱼,味道会更丰富。前几天意大利米其林三星厨师西莫·博图拉(Massimo Bottura)来上海,我吃了他做的菜,其中用到了他珍藏40年的黑醋汁,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灵感。”

不惑之年的赵荣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对上海味道的改造与这座城市的变迁同步。从前,赵荣华家就住在现在上海新天地所在的位置,太平桥。

他记得小时候,家里出门的几条街上遍布小吃摊。一家叫“春园”的铺子有鲜美的小馄饨和黄芽菜肉丝春卷。那时候流行“小笼馒头”,“外面是发酵过的面皮,里面裹肉馅”。他爱吃大汤团,猪油芝麻的馅子,也爱“四大金刚”,呛饼、油墩子、粢饭团和粢饭糕。当然少不了生煎,“下面的底薄而脆,上面的皮薄而有弹性,肉馅结实,大口咬下去都是汤水,一不小心就会溅得一塌糊涂”。

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太多机会上餐馆,婚宴就是盛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场景,在一家饭店二楼,台子上有条很大很漂亮的松鼠鳜鱼。一桌菜好不好,就看一道松鼠鳜鱼。小孩子等着鱼上来,吃完可以下桌玩了。”

1996年,上海开始改造太平桥地区52公顷的旧城。也就是这一年,已经学了4年厨师,做惯了上海菜、广东菜的赵荣华赶上最时髦的一阵风,成了西餐厨师。那以后,意大利菜、日本菜、东南亚菜、美式餐饮他都上过手。他在外滩三号的一家西餐厅做热房主管。一天,一个美国女记者穿着厨师服到厨房里来采访,他负责向她介绍厨房的运作方式。临走时,她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吃顿饭?

认识赵荣华时,莫云刚刚开始在中国的美食记者生涯。她本就出生在一个跨文化背景的家庭。母亲是上海人,8岁离开上海去西班牙,随后到美国定居。

赵荣华描述岳父母家的厨房:“你能想到的世界各地的任何调味品,都能在那里找到。单单是芥末就有十几种之多。”在莫云记忆里,母亲“从来不会做两道一模一样的菜”。赵荣华赞叹岳母对食材充满想象:“比方做豆腐,她会放奶酪进去,让人意想不到,但是非常好吃。”

爱情在厨房破土,被美食滋养成长。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在上海相遇,一拍即合。

赵荣华在外滩三号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忙碌12个小时以上,但无论多晚回到家里,他都要给莫云做一道菜。莫云对他的手艺充满了赞叹。这让赵荣华大为惊讶:“从前我没有觉得厨师是个什么高尚的职业。我也给我以前的女朋友做吃的,她并不会赞美,甚至在向其他人介绍我的时候会羞于说我的工作。在莫云这里,我第一次感到这门手艺是值得尊重的。”

同样,赵荣华的经验和人脉为初入美食报道的莫云打开了厨房秘密的大门。相处的前10年,两人一起去上海各种餐馆试菜。“每天都去新的餐厅,认识新的厨师。”从5000元一位的分子料理餐厅到广园路菜场对面的灌汤包和辣肉面:“骑着一辆电动摩托车,两个人每天到处跑。”

莫云也爱上海味道,熏鱼、酒香草头、腌笃鲜,胃口好的时候,丈夫的红烧肉她能吃掉一整盘。但赵荣华家的餐桌,从来不会连续两天出现一种风味,那是一桌世界美食的流水席。1年前,赵荣华开了一家潮汕火锅店,那个时候上海吃四川火锅的风头刚过。没想到,一年来,沪上的各个档次的潮汕火锅“开了不下1000家”。生意之好令赵荣华大为意外,第二家分店已经开张。

今天的上海好像赵家的餐桌,在灯红酒绿的林立餐馆中,本帮菜反主为客,成了边缘角色。这倒并不奇怪。曹聚仁在《上海春秋》里回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本来,天下美食佳味,集中在扬州,到了近百年间,才转到上海来。上海本地,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味,可是,这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城市,她就吸取全国的精华,加上了海外奇珍,成为吃的总汇。”

听说我要寻找本帮菜,赵荣华带我去拜访了他的两位朋友。身材瘦削的孙伟轩原本是一位足球运动员,90年代初,他从市级队伍退下来,被安排进宾馆学厨4年,在一些本帮菜餐馆陆续烧了8年菜。他2010年创业做本帮菜馆“弄堂筵”。

2012年店面扩大时,他相中了武夷路附近一处小楼。把店面转手给他的上一位餐馆老板说,这里19世纪中叶的时候就有一家小酒馆,叫“悦宴九馆”。这个故事打动了他。小楼位置僻静,做的是回头客生意。他的顾客绝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上海本地人,拖家带口的来吃家宴。

本帮菜馆大不易,孙伟轩觉得自己是讲情怀的。“上海各类餐饮输入非常多,论本帮菜,好餐馆两只手的指头就数得过来。消费人群年轻化,年轻人讲新鲜口味,喜欢外来的味道。从经营说,火锅是可以标准化的,本帮菜不能。

比如红烧,糖和黄豆酱油的比例怎么放,什么时候放,调料和火候的把控都是需要有功夫的。没有10年厨龄,烧出来的菜完全不能看。有些菜系的馆子可以开得大,可以有中央厨房,完成一道菜的前四个步骤,但本帮菜最多只能完成前两个步骤,只能进行原料粗加工。原料、人员,成本就都上去了。”

弄堂筵打“怀旧”牌,孙伟轩觉得,许多本帮菜馆为了迎合客人,已经将菜品的口味改得离谱了。他的初衷是做“不改良的本帮菜”。但事实上,“改良”似乎不可避免。

传统上,本帮菜用青鱼做熏鱼,但孙伟轩用三两到三两半的小鲳鱼,“肉质好、刺少、鱼身扁,容易入味”。鲳鱼块经过两次油炸:第一次定型,第二次炸酥。出锅的鱼块浸入孙伟轩留了十几年的“老卤”里。他嫌白糖腻,在老卤里放的是麦芽糖和冰糖。做松鼠鳜鱼,他借用了粤菜的糖醋汁,除了茄汁和冰片糖,还加了西餐常用的OK汁和微有辣味的喼汁。

一道油酱毛蟹,蟹下油锅前需要裹淀粉。他试验了许多回,选了一种荷兰土豆粉,“用量小,挂壁裹料作用好,蟹黄蟹膏不会流失”。不过他不会在这道菜里加更多新鲜调味料。毛蟹和年糕炸过之后下锅红烧,只放酱油、糖和水。“高汤都不用。毛蟹本来已经很鲜,放别的东西就抢味了。”孙伟轩最得意的改良,是把梅干菜和上海酱鸭一起烧。梅干菜吸满了浓厚丰润的酱汁,以上海人的标准看,“下饭最好”。

孙伟轩开的是平价餐厅,赵荣华的另一位朋友方元走的是高端路线。“福1088”餐厅在沪上的名头很响。镇宁路上,三栋奶黄色水泥拉毛墙的西班牙风格老宅子并排在一起。门口没有招牌。镇宁路一带是旧上海的富人区。这三栋老宅中的一栋原本是方家的祖宅。

方元的曾祖父方旭东任过张作霖的财政部长,后来专攻铁路地产等实业,攒足钱后来上海定居,买下这宅子。解放后,老洋房里搬进“72家房客”,方家也一直住在这里。20多年前,住户陆续搬离,方家重新收回房子,方元的母亲就着地方开了一家“福园”餐厅。餐厅的招牌菜是一道用硝、盐、酒等腌制的硝蹄。2006年,方家把相邻的两栋宅子也并进来——他们原本属于李鸿章的小儿子和上海阜新面粉厂老板孙多森。

走进今天的“福1088”餐厅和走进“摩登时代”老上海大户人家的宅邸没有多少区别。在一间用于招待VIP客人的房间里,一块“生福轩”的匾额挂在墙上,是书法家谭泽闿民国二十四年(1935)所题。拼花的瓷砖地板在灯光下显出油亮的包浆釉色,一只中西合璧的红木橱柜和一张梳妆台分立在房间的两头。它们都是上世纪20年代的老家具。梳妆台两侧各有一把30年代的单人皮沙发。瓷砖、吊灯、家具都是方元一家从古董商手里收来的。

“专门请人看过,确定是老上海的东西,”方元说,“并不是因为开店才这么做。有这个情结。房间风格的复原依据我爸爸妈妈小时候对宅子的记忆。这是自己的家,所以一切都做得特别细心。”他让我留意一人高的深棕色木质护墙板,房间里那些可能扎眼的电灯开关都小心地藏在了里面。

悉心打造的旧上海迷梦自然需要称得起的菜式。方元推荐一道金黄浓艳的金必多浓汤——20年代起风靡上海滩的海派西餐富贵菜。一条一尺半长的鲥鱼气势磅礴地端上桌来。鱼身上码了火腿片和醪糟,清蒸出一汪鹅黄清透的汤。火腿的咸香和醪糟的清甜衬着鱼鲜。鲥鱼没有去鳞——上海人的讲究,“鲥鱼吃鳞不吃肉”,“鳞片连接的地方有胶质,最美”。

贵价餐厅会在普通食材的菜肴上格外讲究些功夫。酒香豌豆尖,只取豌豆尖最嫩的那一截,确保口感无渣。九块红烧肉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为取到最漂亮的五花,“一大块肚方,修掉一半”。

赵荣华最爱一道清炒豌豆:“小时候吃豌豆,我爸会先打招呼:‘给你炒个豌豆,时令货!’”方元的豌豆自然不同于家常货色。“豌豆太老的发干,太嫩的里面是一包水,我们只取恰到好处的那些。40斤云南豌豆,只能挑出10斤豆子。”小豌豆油亮亮、绿莹莹,小玉籽一般盛在瓷调羹里,放进嘴里,像鱼子酱一般崩裂开来,满口清甜。

“福1088”虽然走老上海的步调,但菜肴已经不完全局限于上海菜了。方元一方面觉得,传统本帮菜做不出太多花头,没有新鲜味道客人不会买账。另一方面他也曾试图去上海周边郊县发掘一些“老味道”,但又嫌加工方法“太原始”,“农家菜,上不得台面”。

毫无疑问,本帮味道在变。就像他小时候记忆里的那些东西:“从前的馄饨皮是碱水皮,发黄的”;现在最红的生煎“吃上去就是和小时候的完全不同。难吃谈不上,就是不对劲”。方元的坚持,是在厨房里无论如何要有土生土长的上海厨师:“真正的上海厨师长已经很少了。本帮菜的厨师算到现在已经有第五代。”

他提到84岁的本帮菜泰斗李伯荣:“李伯荣算第二代,他吃过第一代本帮菜大师的菜。他的徒弟又以他为蓝本,然后是第四代、第五代。”真正的本帮传统味道是什么?那好像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遥远想象了。“据说,李伯荣黄金时代的手艺真的是非常好。”方元喝一口茶,幽幽地说。

《在上海,什么才是真正的“本帮滋味”?》作者 / 徐菁菁

古时有个寡妇,在路边号啕大哭。过了很久,她擦干泪回家拿出全部积蓄,到集市买鱼,买肉,甚至带回一壶酒。寡妇做了儿子最爱的红烧肉和鱼汤,随后,她将“断肠草”汁混入酒内,和儿子一同将酒全部喝光。

妇人名叫青兰,十几岁便嫁给丈夫贺山林,成亲后,两人感情深厚,恩爱有加。

他们所住的村子坐落在一座大山脚下,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村民们大多以打猎为生,贺山林也不例外。

青兰每天在家操持家事,在院子里种些菜,贺山林则经常上山打猎,顺带采些草药,增加点收入。

贺家的日子虽算不上富裕,但吃饱穿暖还是不成问题的。

成亲两年后,青兰怀孕,小两口都很开心。九个月后,青兰顺便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取名贺家旺。

贺山林欣喜若狂,时常乐呵呵地说:“如今我有儿子了,就算要我死,我也没有遗憾了。”每次听他这么说,青兰总笑他傻。

自从儿子出生,贺山林比以前更加勤快,每天早出晚归,甚至进入深山,因此打到的猎物比往常都多,采到的草药也更名贵,渐渐地,一家三口的日子越来越好。

青兰知道贺山林的不容易,时常叮嘱他多多休息,一定要注意安全。

然而贺山林总是笑着答应,实际上仍旧早早起床,收拾好猎具,向深山走去。

直到有一天,贺山林一早出门,到傍晚还没有回来。

青兰十分担心,请村民帮忙寻找,却在山坳处发现贺山林的尸体。贺山林遍体鳞伤,身上有明显的抓痕。

青兰伤心欲绝,在村民的帮助下处理完贺山林的后事。

此时的她年纪尚轻,家旺也只有两岁,邻居妇人都劝她改嫁,也有不少男子上门提亲,然而青兰不愿再嫁,决定独自一人抚养儿子长大。

平时,青兰除了要照顾家旺,还要种菜,为了贴补家用,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仍坚持上山采药。

就这样,青兰母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勉强度日。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十二岁的家旺很懂事,时常帮青兰干活,有时甚至和她一起上山采药。

一天,青兰母子又一同进山采摘药材,竟发现一棵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人参。

青兰观察了很久,随后说:“这人参的个头不小,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只可惜长在悬崖上。”

最终,青兰打消采摘的念头,准备离开,却见家旺已经将绳子系在腰上,准备下去采摘。

青兰想了想,仍让家旺放弃,然而他却坚持。于是,青兰只好叮嘱他多加小心,并帮他将绳子系到旁边的一棵大树上。

别看家旺年纪不大,爬山采药比青兰还厉害。

只见家旺顺着绳子慢慢滑落到人参旁边,小心翼翼地用工具挖着土,悬崖陡峭,没有落脚点,他的身子在空中不断来回摆动。

然而,母子俩谁都没发现,绳子的一处,被悬崖的一块凸起来回摩擦切割着。

家旺最后用力拔出人参时,绳子突然断裂,就这样,他跌落悬崖。青兰惊慌尖叫,找到家旺时,他已经不省人事。

青兰好不容易将家旺背回村里,请来郎中医治。家旺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他摔断脊椎,从此只能躺在床上。

此后,青兰除了要忙活生计,还要照顾瘫痪的儿子,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

又过了十年,青兰年近四十岁,却是满头白发,面容憔悴。家旺已经二十多岁,母亲的艰辛他都看在眼里。

家旺知道母亲一直都很自责,但他从来没有责怪过她,因为是他自己坚持要采摘那棵人参。此时的他只恨自己没办法减轻母亲的负担。

一天,青兰正在干活,突然咳嗽不止,咳了很久才缓过来。青兰没有在意,只当天气干燥,喝了碗水后,又继续忙碌起来。

到了夜里,青兰再次咳嗽不止,这一次,她竟然咳出血来。

几天后,咳嗽越来越严重的青兰才到郎中那看病,却被告知患了“肺痨”,时日不多了。

从郎中家出来后,青兰魂不守舍地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她突然号啕大哭起来。

丈夫去世,儿子需要她的照顾,因此她坚持了下来。后来儿子瘫痪,更需要她的照顾,她咬牙坚持到今天。如果她也死了,谁来照顾她的儿子?

青兰哭了很久才停下来,随后,她擦干眼泪,回家拿出全部积蓄,往集市走。

很快,青兰从集市买回一条鱼,一大块肉和一壶酒。

青兰回到家便在厨房忙活,她做了家旺最喜欢吃的红烧肉,还炖了他最喜欢喝的鱼汤。

青兰烫好酒,便将“断肠草”的汁倒入酒壶。

母子二人大吃了一顿,将酒喝得一滴不剩。

没过多久,青兰虚弱地将家旺搂在怀里,像小时候一样,用手轻轻拍着家旺的后背,哼着小曲,两人缓缓闭上了眼睛。

古时有个寡妇,在路边号啕大哭。过了很久,她擦干泪回家拿出全部积蓄,到集市买鱼,买肉,甚至带回一壶酒。寡妇做了儿子最爱的红烧肉和鱼汤,随后,她将“断肠草”汁混入酒内,和儿子一同将酒全部喝光。
妇人名叫青兰,十几岁便嫁给丈夫贺山林,成亲后,两人感情深厚,恩爱有加。
他们所住的村子坐落在一座大山脚下,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村民们大多以打猎为生,贺山林也不例外。
青兰每天在家操持家事,在院子里种些菜,贺山林则经常上山打猎,顺带采些草药,增加点收入。
贺家的日子虽算不上富裕,但吃饱穿暖还是不成问题的。
成亲两年后,青兰怀孕,小两口都很开心。九个月后,青兰顺便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取名贺家旺。

贺山林欣喜若狂,时常乐呵呵地说:“如今我有儿子了,就算要我死,我也没有遗憾了。”每次听他这么说,青兰总笑他傻。

自从儿子出生,贺山林比以前更加勤快,每天早出晚归,甚至进入深山,因此打到的猎物比往常都多,采到的草药也更名贵,渐渐地,一家三口的日子越来越好。

青兰知道贺山林的不容易,时常叮嘱他多多休息,一定要注意安全。

然而贺山林总是笑着答应,实际上仍旧早早起床,收拾好猎具,向深山走去。

直到有一天,贺山林一早出门,到傍晚还没有回来。

青兰十分担心,请村民帮忙寻找,却在山坳处发现贺山林的尸体。贺山林遍体鳞伤,身上有明显的抓痕。

青兰伤心欲绝,在村民的帮助下处理完贺山林的后事。

此时的她年纪尚轻,家旺也只有两岁,邻居妇人都劝她改嫁,也有不少男子上门提亲,然而青兰不愿再嫁,决定独自一人抚养儿子长大。

平时,青兰除了要照顾家旺,还要种菜,为了贴补家用,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仍坚持上山采药。

就这样,青兰母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勉强度日。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十二岁的家旺很懂事,时常帮青兰干活,有时甚至和她一起上山采药。

一天,青兰母子又一同进山采摘药材,竟发现一棵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人参。

青兰观察了很久,随后说:“这人参的个头不小,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只可惜长在悬崖上。”

最终,青兰打消采摘的念头,准备离开,却见家旺已经将绳子系在腰上,准备下去采摘。

青兰想了想,仍让家旺放弃,然而他却坚持。于是,青兰只好叮嘱他多加小心,并帮他将绳子系到旁边的一棵大树上。

别看家旺年纪不大,爬山采药比青兰还厉害。

只见家旺顺着绳子慢慢滑落到人参旁边,小心翼翼地用工具挖着土,悬崖陡峭,没有落脚点,他的身子在空中不断来回摆动。

然而,母子俩谁都没发现,绳子的一处,被悬崖的一块凸起来回摩擦切割着。

家旺最后用力拔出人参时,绳子突然断裂,就这样,他跌落悬崖。青兰惊慌尖叫,找到家旺时,他已经不省人事。

青兰好不容易将家旺背回村里,请来郎中医治。家旺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他摔断脊椎,从此只能躺在床上。

此后,青兰除了要忙活生计,还要照顾瘫痪的儿子,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

又过了十年,青兰年近四十岁,却是满头白发,面容憔悴。家旺已经二十多岁,母亲的艰辛他都看在眼里。

家旺知道母亲一直都很自责,但他从来没有责怪过她,因为是他自己坚持要采摘那棵人参。此时的他只恨自己没办法减轻母亲的负担。

一天,青兰正在干活,突然咳嗽不止,咳了很久才缓过来。青兰没有在意,只当天气干燥,喝了碗水后,又继续忙碌起来。

到了夜里,青兰再次咳嗽不止,这一次,她竟然咳出血来。

几天后,咳嗽越来越严重的青兰才到郎中那看病,却被告知患了“肺痨”,时日不多了。

从郎中家出来后,青兰魂不守舍地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她突然号啕大哭起来。

丈夫去世,儿子需要她的照顾,因此她坚持了下来。后来儿子瘫痪,更需要她的照顾,她咬牙坚持到今天。如果她也死了,谁来照顾她的儿子?

青兰哭了很久才停下来,随后,她擦干眼泪,回家拿出全部积蓄,往集市走。

很快,青兰从集市买回一条鱼,一大块肉和一壶酒。

青兰回到家便在厨房忙活,她做了家旺最喜欢吃的红烧肉,还炖了他最喜欢喝的鱼汤。

青兰烫好酒,便将“断肠草”的汁倒入酒壶。

母子二人大吃了一顿,将酒喝得一滴不剩。

没过多久,青兰虚弱地将家旺搂在怀里,像小时候一样,用手轻轻拍着家旺的后背,哼着小曲,两人缓缓闭上了眼睛。

#历史故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各自媒体平台都在鼓励原创,原创作者也在寻找合适的平台,这使得平台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平等,这是共生,也更促进创造力。平台+创客的职业形式,少了个人对组织的依赖
  • 现在的她已经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大家对她也很照顾,都希望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最近预热就很火的综艺里也有她,希望姐姐可以更好的发展,她的路人缘一直特别好,相信节
  • --今天很累 但是也有开心的事[牛年大吉] 我的鱼丸罐面没有现成的熟丸子了 阿姨没有不了了之[泪]给了我最后两个丸子又和我说欠我两个过一会儿叫我[泪]然后给我用
  • 作为闪迪的老用户对于这次的升级版本非常满意,经典耐用的硅胶外壳不止拥有极佳的触感,更是增加了外部的保护性,一如既往的熟悉和贴心。能达到1050MB/s的读取速度
  • ”-✅家,一个最柔软的地方,一个可以做回小孩的秘密基地。这也太有爱了吧看到买家秀的时候,没忍住感叹:这才是家的样子啊,是我理想的生活-来自@ 不***7的真
  •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还有许许多多像代小武一样舍弃小我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战斗的医务人员,他们都是一群很普通的人,他们也有父母要尽孝、妻儿要照顾
  • ”另外,吴某称他联系了微信好友帮自己解封微信账号但未成功,还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腾讯公司申请解封,都未成功,并提供了相关证明。因微信被封,双方对簿公堂腾讯主张是涉嫌
  • #张哲瀚[超话]#zzh#张哲瀚0511生日快乐# 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希望你被簇拥包围,你走的路要繁花盛开,要人声鼎沸。所以,肖先生,你是我久居深海的沉溺,是
  • ”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有严格的药品准入机制,为了缩短研发时间、利用名牌效应,梁某和“杜博士”选择制假售假,其根源是医美市场蕴含的巨大商业利益。  成立公司层层
  •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让我们一起变成更好的人吧,成为彼此的骄傲春杪夏首为爱聚,真诚如初历千帆。让我们一起变成更好的人吧,成为彼此的骄傲。
  • #UCG新闻# 将于今年春季登陆NS的打怪恋爱系列新作《符文工厂5》今日公布了与前作《符文工厂4 豪华版》的联动特典。NS中有《符文工厂4 豪华版》的存档便可获
  • 2020年8月,TCL华星全球首发基于Mini-LED on TFT的MLED星曜产品,也是全球首款采用a-Si驱动MiniLED阵列产品,目前已经具备量产准备
  • 仁和区大龙潭乡大龙潭村脱贫户 高汝辉:我是2017年脱贫的,现在住上了新房子还是很高兴的,就连门口的院坝都是水泥地,真的很感谢王书记,他平时对我们的关心太多了,
  • 曾经的不如意只是一种经历,日子不可能永远是苦的,我们要学会往自己的生活里加点甜,用积极的心态过好现在。 从热衷于呼朋引伴,到喜欢上独处时的清净; 从一个标准的大
  • ——白居易《梦微之》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4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父母反对怎么挽回同性恋网恋军恋姐弟恋如何修复拯救婚姻关系?!
  • 基于糖尿病缘于气阴两虚及兼挟瘀血、痰浊的认识,我治糖尿病,常用自拟“四桑汤”为基本方(桑叶、桑椹、桑白皮、桑寄生)加减治疗。主治:慢性咳嗽19.补血合剂:党参1
  • 听证会消费者参加人报名条件为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听证会讨论相关事宜的基本情况,熟悉
  • 你们吃苦的很少,很少明白王才福英,因为你们根本没了解过农村是个什么样的穷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农村,农村也是好农村,农村是在改变到了王才福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路,路选
  • ⚠️腰围是高腰围哦,大家买的时候量好高腰围和臀围就可以啦。⚠️小肚子明显的穿上也会明显哦,因为这个裙子上半部分是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