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印》—“纯印”的真实义

“纯印”的真实义

一百多年前,自带法名的“纯印”来到世间,广度有缘众生,其名号涵有深义。纯即心、即空、即一、即体、即理、即真、即净;印即法、即道。“纯印”之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依纯印示现所修,即可返本还原,当生成就。
纯乃真,印乃法,真法也。纯乃心,印乃法,心法也。实为心心相印,以心传心,大乘佛法也。此法离言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文字,无字经是真经,佛菩萨为度化众生,使令早日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不得已而用有相的文字、言语来引导启迪迷蒙者,由信而解,渐渐依法修持,逐步上达新阶。引迷入悟,须经五戒十善,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六度万行,直趋觉境。
其实,妙法本来自心固有,无须外求。真佛在自心,心外本无佛。心外亦无法,心外亦无道。心生万法,天地归心。空却本来我,实理自心得,真理自心修。法本无得法。无得即是空。未悟此理时,须凭言说、文字之助缘,依指为引鉴,依经典为度筏。待彻悟时,弃指而奔月,抛筏,轻装直趋一真。此时,若仍依言说文字皆成累赘。可谓超生了死是了一,然一亦应了,才是真的解脱。讲说了言语、有相的白纸黑字不是一,乃存一。一既存,非纯净,与心性不相应。若明理,或触类旁通。世人的博学、聪明、智慧、才能是识,是有漏之智。无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后得智。当你空却凡心为佛心时(还本来我),无智无得时,皆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包罗千经万论。空无之真,依外法决不可得。唯有修者、悟者自得。“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道法本无言,非言亦不显。”“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讲经说法,乃是修行的助道之缘,如过江必用舟载。但真正讲经说法,不离自心,非述非法,应向本性下功夫,才能建立万法,法由自心生,法由自心灭,心具万法,万法尽通。一法不立,一法不染,心体本净无住法相故。佛说种种法,皆是助道之缘。因病投方,因人施教,渡人迷津。对下智劣根者,先以小乘形相喻之,导迷入悟,否则难以入教。对于中等根性者,则见机而行,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对较上智者,则阐扬性理、妙理。佛传法是传心,传其固有之心,诱发自己的良知良能。此良知良能,则是我未生以前带来的,良知无所不知,良能无所不能。所以道由心得,不由法得。若依法得,人云亦云,分别教相,心徒增知见,成障智慧的所知障。与道、与心无益。“不取虚空,不依佛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罗蜜妙理。是自性妙慧,不是世慧,是神慧。不在言语。”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天天诵经而不行善,心仍搞贪嗔痴,等于有病不服药天天念药方,但病愈,药与方即须舍掉。犹如过江后,到彼岸就弃舟登岸,再顾恋载渡之舟,即是负担。不能恢复我固有的至清至净的本来面目。纯印老人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是自心,佛是自心佛,非心外所求之佛。悟道之人,自悟本性,了愿了冤,一了百了,自度自得。并非依靠佛菩萨为我了。佛不能度我,全赖依教奉行,依法修行,自己度自己。只要悟得“无心”(破我相我执)、“无法”(破法执、断无明),真空即是自己佛性,何用他求。
纯乃空。空无所不包、无所不示、无所不闻。大道无言,理本真空,性本无为。大道无形而蕴育天地,大道无情而运行日月,大道无名而长养万物……大道默运——昼夜运转而无声。所以谓大道无言,真佛无口,无示无听亦真示真听。
说他大,真是大,宇宙万物心中纳。说他小,真是小,隐于微尘无处找。
法是不学而生,道是不求而得。佛是自家本有,空却见闻觉知,真空之妙心无穷无尽。
“纯印”乃“无心之心法”。学佛人应多行无为的功德,广为国家、社会、民族谋利益,以净化心灵。依慈悲博爱为准则,以己之力造福于人,不建个人功德碑,却广行功德,不得真功则难以立德。多行功德才能了愿,不为修行而行善事,不为成佛而办佛事,不为我而利他,常行常新,死守“无功无德”之心,方能了前生之罪孽。此即佛之心地。“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其学佛应效法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即无我,无我则空。只有在生活中“小善广为,小恶不为。”空却我,还真我,此“我”本不贪不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善无恶,此即不二之法也。如心中想成佛,必有魔来对待。因佛与魔如影随形,永远是分不开的。妄想成佛反作魔。但求无心,修不走心之法,方为真修,此乃成佛之道,纯印之法也!
纯乃空,但真空含妙有,真空无为而无不为,不是“顽空”。顽空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它不能生妙有。真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虚空含山河大地、宇宙万物,所以不空。但宇宙万物确存在,是有。虽有乃是心生、缘生、幻生,本非实有,非有则空,此即真空生妙有。真空在天曰“理”,赋人曰“性”,蕴育天地,人生曰“道”。人若能空却五欲六尘,无知无见、无想无念即返本还原,便是佛。凡夫欲成佛成菩萨,必须要革心、洗心、转心、变心,与世人所求、所想、所行、所为相违悖,此即纯印老人一生的示现。“事事无心事事行,心不存事,看开放下。”心中除一声佛号外,别无一物,此即无为。道不求而得,学其不学,不学之学,为真正之学。此学真正之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此知是我身本有的良知,良知被后天尘劳所昧,必以佛号启之、洗涤,这就叫修道、悟道、行道、了道、证道。证道不离身心,身外无道,心外无法。各宗教无不是我体之分相也,信仰上,众生有分别、有选择,但佛性没有分别,此即“心佛众生一性也”。此性必以无为、无贪、无著、无得而证。欲达此性,最稳妥最方便莫过于念佛法门。此即纯印来娑婆度众生之愿也。
一百多年前(一八八七年),自带法号的释纯印来到人间,非一般因缘。旨传佛的心法。纯,是不生不灭、不坏不离的,非一非异的金刚心。学佛人若能洞彻此心性,便得道果。佛讲的金刚经,即是金刚心,此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一切善恶都出于这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的主(支配者),身是心的用(被支配者)。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造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心正成佛,心邪成魔。一切惟心造,可见心是一切祸福的种子。
此心无定,非邪非正,亦非佛魔,因其善变故。纯印老人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何者是佛呢?见性是佛。性在何处?性本无时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始无终地在作用。性在作何作用?为什么人们看不见呢?性无体无相,犹如虚空无有内外,无有实体。非空非有,非有非空,大到虚空法界,小到微尘,性无不在作用。怎奈迷人不觉不识,难察觉性的体性。性是如何在作用呢?广说无尽,略说有以下诸方面:
性入胎而成身形,出胎出世而称人。称形体不同之名;性在眼曰见;性在耳曰闻;性在鼻曰辩气味;性在口曰谈论发声;性在手执捉运用;性在脚奔波交替相用。性若展开遍现时,涵十法界。性若收摄时,不出微尘。悟者知此即佛性,又称妙明真心(纯印)。迷者将此性称灵魂(非灵乃魂)。
世间有形有相的诸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可感觉到;所以人们容易接受了解。唯佛的心法(纯印),极难使人相信和了解,更少有人会运用。所以纯印老人住世一百多年,为表此心法,在生活中运用与修行。至往生前十天,方向其犟牛子告知她名字的来历。可见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通过纯印老人体传口教,可结论为: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解时舍识用根,迷时根识合用。世人若识此心,无一动念。无知无见,无想无念,是名正觉,即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人为什么得道悟道证道者甚少呢?因有知见故。此知见无不是由自己而发,即我相。如能做到纯印老人那样,逢苦不忧,遇乐不喜,逆境不馁,顺境不兴,辱而不恼,为无我相,不见己故。己若能亡,钱财、亲眷怎能看不开,放不下呢?此即纯印老人说的看不见的心。若能悟此心,把得住,看得定,能作心的主人,六根对六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被心所支使,身、口、意不造恶,常修善,就是佛的行持,佛的行愿。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修行,必定成佛。
可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无不是从自己的清净心中流出。
纯印之义,即佛的心法印,以心传心之意。悟此心即佛,迷此心即凡夫。佛心,众生心,无二亦无别,一念心生十法界。
从“纯印”二字可顿悟如来圆顿心法,在语默动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上,能契理契机,法法自在,法法一如,直趋觉路。明了,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大道无言,全靠心悟。
修行人若不悟解心性之理,犹如镜中索物,水中捞影。宇宙万物,唯人有智灵,生于世间,有苦有乐,最易修证。智灵是心之性,亦万物之性,物性则空,何以故?无形无相,目视不见影,思之又非遥,无见而非无。世人若明此理,永断纤疑,圆成大信,即得纯印法。
境立映心有   心无境不生
若将心系境   心境各盲盲
心境各随住   两者即恒清
悟净心无起   迷心境自非
若迷心与境   心境两茫茫
悟境心始净   知心境亦清
净心无染境   了境心无形
心空实无境   眼障耳不闻
真性涵宇宙   意净天无云
自性如虚空   真妄在其中
彻悟本来我   一通一切通

《纯印》佛书

“纯印”的真实义

一百多年前,自带法名的“纯印”来到世间,广度有缘众生,其名号涵有深义。纯即心、即空、即一、即体、即理、即真、即净;印即法、即道。
  “纯印”之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依纯印示现所修,即可返本还源,当生成就。
  纯乃真,印乃法,真法也。
  纯乃心,印乃法,心法也。
  实为心心相印,以心传心,大乘佛法也。此法离言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文字。无字经是真经,佛菩萨为度化众生,使令早日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不得已而用有相的文字、言语来引导启迪迷蒙者,由信而解,渐渐依法修持,逐步上达新阶,引迷入悟,须经五戒十善、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六度万行,直驱觉境。

  其实妙法本来自心固有,无须外求。真佛在自心,心外本无佛。心外亦无法,心外亦无道。心生万法,天地归心。空却本来我,实理自心得,真理自心修,法本无得法,无得即是空。未悟此理时须凭言说、文字之助缘,依指为引鉴,依经典为度筏,待已悟时,弃指而奔月,抛筏轻装直驱一真。此时若仍依言说文字皆成累赘。可谓超生了死是了一,然一亦应了,才是真的解脱。讲说了言语、有相的白纸黑字不是一了乃存一。一既存非纯净与心性不相应,若明理,可触类旁通。世人的博学、聪明、智慧、才能是失,是有漏之智,无知是根本智,有知是后得智,当你空却凡心为佛心时(还本来我),无智无得时,皆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包罗千经万论。空无之真,依外法决不可得,唯有修者、悟者自得。“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

  “道法本无言,非言亦不显”。佛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讲经说法,乃是修行的助道之缘,如过江必用舟载。但真正讲经说法,不离身心,非术非法,应向本性下功夫,才能建立万法,法由自心生,法由自心灭,心具万法,万法尽通,一法不立,一法不染,心体本净无住法相故。佛说种种法,皆是助道之缘,因病投方,因人施教,渡人迷津。对下智劣根者,先以小乘形相喻之,导迷入悟,否则难以入教。对于中等根性者,则见机而行,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对较上智者,则阐扬性理、妙理。佛传法是传心,传其固有之心,诱发自己的良知良能。此良知良能则是我未生以前带来的,良知无所不知,良能无所不能。所以道由心得,不由法得。若依法得,人云亦云,分别教相,必徒增知见,成障智慧的所知障,与道、与心无益。“不取虚空,不依佛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罗蜜妙理,是自性妙慧,不是世慧,是神慧,不在言语”。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天天诵经,而不行善,心仍搞贪嗔痴,等于有病不服药天天念药方,但病愈药与方即须舍掉。犹如过江后,到彼岸就弃舟登岸,再顾恋载渡之舟,即是负担,不能恢复我固有的至清至净的本来面目。纯印老人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是自心,佛是自心佛,非心外所求之佛。悟道之人,自悟本性,了愿了冤,一了百了,自渡自得,并非依靠佛菩萨为我了。佛不能渡我,全赖依教奉行,以法修行,自己渡自己。只要悟得“无心”(破我相我执)、“无法”(破法执、断无明),真空即是自己佛性,何用他求。

  纯乃空。空无所不包、无所不示、无所不闻。大道无言,理本真空,性本无为。大道无形而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而运行日月,大道无名而长养万物,大道默运,昼夜运转而无声。所以谓大道无言、真佛无口,无示无听亦真示真听。

  说他大,真是大,宇宙万物心中纳。

  说他小,真是小,隐于微尘无处找。

  法是不学而生,道是不求而得,佛是自家本有,空却见闻觉知,真空之妙心无穷无尽。

  “纯印”乃“无心之心法”。学佛人应多行无为的功德,广为国家、社会、民族谋利益,以净化心灵,依慈悲博爱为准则,以已之力造福于人,不建个人功德碑,却广行功德,不得真功则难立德。多行功德才能了愿,不为修行而行善事,不为成佛而办佛事,不为我而利他常行常新,死守“无功无德”之心,方能了了前生之罪孽。此即佛之心地“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其学佛应效法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即无我,无我则空。只有在生活中“小善广为,小恶不为”,空却我还真我,此“我”本不贪不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善无恶,此即不二之法也。如心中想成佛,必有魔来对待,因佛与魔如影随形,永远是分不开的。妄想成佛反作魔。但求无心,修不走心之法,方为真修,此乃成佛之道,纯印之法也!

  纯乃空,但真空含妙有,真空无为而无不为,不是“顽空”。顽空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它不能生妙有。真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虚空含山河大地、宇宙万物,所以不空。但宇宙万物确存在是有,虽有乃是心生、缘生、幻生,本非实有,非有则空,此即真空生妙有。真空在天曰“理”,赋人曰“性”,蕴育天地、人生曰“道”。人若能空却五欲六尘,无知无见、无想无念即返本还原,便是佛。凡夫欲成佛成菩萨,必须要革心、洗心、转心、变心,与世人所求、所想、所行、所为相违悖,此即纯印老人一生的示现。“事事无心事事行,心不存事看开放下”。心中除一声佛号外,别无一物,此即无为。道不求而得,学其不学,不学之学,为真正之学。此学真正之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此知是我身本有的良知,良知被后天尘劳所昧,必以佛号启之、洗涤,这就叫修道、悟道、行道、了道、证道。证道不离身心,身外无道,心外无法,各宗教无不是我体之分相也,信仰上众生有分别、有选择,但佛性没有分别,此即“心佛众生一性也”。此性必以无为、无贪、无着、无得而证。欲达此性,最稳妥最方便莫过于念佛法门,此即纯印来娑婆度众生之愿也。

境立映心有,心无境不生。
若将心系境,心境各盲盲。
心境各随住,两者即恒清。
悟净心无起,迷心境自非。
若迷心与境,心境两茫茫。
悟境心始境,知心境亦清。
净心无染境,了境心无形。
心空识无境,眼障耳不闻。
真性涵宇宙,意净天无云。
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
彻悟本来我,一通一切通。

   https://t.cn/z8AE4Cn

#省庵法师# 省庵法师语录11
然指问辩
客有问于省庵曰。然指一法。起于释氏。从上诸师或赞或毁。好恶不一。是非莫定。愿吾子一言以决其疑。省庵曰。善哉问也。斯固有关于佛教。而人情之所易惑者也。不克论其所以然。则是非邪正。何由决了。好恶赞毁。未免偏颇。今为子统括古今。备陈差别。略有六种。唯吾子察焉。所谓六种差别者。一内外邪正差别。二儒释立教差别。三大小开遮差别。四诸师宗趣差别。五圣凡因果差别。六心行是非差别。知此六种六别。则是非邪正。皎如指掌。不复生疑惑矣。夫迷缘起之正理。执断常之邪见。投灰事火。五热炙身。用此苦因。冀招乐果。外道所以为邪也。内修理观为正行。外假苦行为助缘。或爇一香。或然一指。以此坚其誓愿。大其心志。身见既破。我执亦忘。内教所以为正也。儒教主乎治身。身为父母遗体。固宜全受全归。一有毁伤。便名不孝。释教主乎治心。心为万物之主。身乃四大假合。以之供佛。则破执灭罪。保此偷安。则虚生浪死。此儒释立教之所以差别也。小乘律中。然指犯吉罗。大乘明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盖小乘但期自利。故须奉法全身。大乘贵在利人。是以忘身为法。此大小开遮所以差别也。南山律师依大乘宗。深加讚歎。义淨三藏据小乘宗。横生贬斥。至若荆溪永明慈云法智。或辩论阐扬。或躬行履践。后学取信良无惑焉。唯近世云栖大师。独不许可。盖恐末流狂妄。易流邪僻。故为权说以救之。一抑一扬。各有所以。此诸师宗趣所以差别也。法华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顿捨一身。复烧两臂。发誓愿竟。两臂还复。此得忍大士之现果也。梵网明新学菩萨千里远来。师应如法开示苦行。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此初心受戒之远因也。此圣凡因果之所以差别也。今人果能内发大心。外缘三宝。期心破障。刻志菩提。则罪灭福生。功无浪费。如其内负我人。外贪名利。以之鼓惑庸愚。招致供养则有过无功。不可不慎。人固有事同而心异者。不可不察也。此心行是非所以差别也。客曰。如此差别。可得融通否。曰。可。夫由外以知内。则外为内助。因邪而入正。则邪为正缘。经云。外道所说。皆是佛语。是以徧行胜热为善财师。调达善星皆如来伴。如此邪正融通。奚不可之有。儒释两教。观其迹则异。论其理则同。是以泰伯断髮。孔子称其至德。比干剖心。鲁论美其为仁。则儒释未始不同也。大小三乘。均佛所说。随机不同。或开或制。然小从大出。权自实开。非实则权何所开。无大则小不自立。理无二致。正不待融通也。宗趣不同。自是人师异见。何关理教差殊也。如二人见月。一东一西。各随人去。月无二向。见有东西耳。圣凡虽有差别。然因该果海。果彻因原。因果本自融通。亦何差别之可论哉。至于心正则事正。心邪则法邪。邪正在心。非由事相。然翻掌覆掌。初无异手。得念失念。岂有二心。正不必融通也。如上所陈同异。不可偏执。苟执其异。则适起诤端。苟执其同。则漫无分别。然则如之何则可。必也知同异皆由一心。一心本非同异。虽非同异。同异宛然。夫是之谓正解。愿吾子究心焉。客曰。快哉论也。闻所未闻。然尚有馀疑。望为解释。吾闻烧身臂指。乃得忍大士所为。非初心境界。则如之何。答曰。梵网所明行法。本为初心。故经中但云新学菩萨。不云得忍。盖新学大士。誓愿未坚。心志未广。故藉师长为开道。苦行为鞭策。以成受戒增上缘因耳。若必期之得忍大士。则出家受戒者鲜矣。今人受戒。莫不然香供佛。盖本诸梵网。以然香然指。同一苦行。第小大不同耳。若初心不许然指。则亦不许然香。不许受戒矣。有是理乎。客曰。如上所论。谨闻命矣。未审出家之士宜何所先。为当必烧。为复可缓。设使不烧。是犯戒否。答曰。出家之士。宜先明理观。后及事行。则趣向有方。功无虚弃若理观不明。但行苦行。欲冀功勋。终无实益。烧与不烧。各随人意。经虽劝人。亦不结罪。但不可故违佛语自生异见。致使妨碍行门。阻人胜善。初心之士。又不可不知也。客于再拜而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我省1人1集体被授予奖章】5月3日,秦小布从团省委获悉:在建团百年到来之际,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广大青少
  • 本书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西北地区半山—马厂文化(公元前4650—前4300年)的彩陶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从陶器形态和花纹装饰两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古
  •  “顺势阳吞没”的形态:首先要确认的是就是趋势,一定要是确立是多头的上涨趋势,在趋势的中段出现了一个调整确认的阳包阴形态,而在这个阶段,整个上涨的多头趋势并未受
  • 预下载开放时间:2022/05/27 11:00(2.7版本更新前) 移动端进行预下载,会提前下载部分新资源,加快版本更新后在登录界面的资源下载进度,减少资源下
  • 天蝎座:时常让人觉得捉摸不定天蝎座的女人个性精明,做事情意志坚定且忠于自己的欲望,经常能够察觉事情的真相,对事物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虽然对于爱情用情很深
  • 河南省政府决定成立信保基金后,该行第一时间承担3亿元配投资金和16亿元授信,占首期规模的38%,稳住全省金融和资本市场“基本盘”;全年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24只,
  • 所以,我家宝宝其实不太挑食,身高体重都处在一个正常状态[胜利][胜利][胜利]喂自由小程序的工具板块里也有很多关于营养均衡的相关知识与内容推荐,保证你看完不后悔
  • 我们的主要工作范畴: 从前期项目方案的调研、设计、定位分析,再到项目的设计规划研讨、 设计创新、功能原理探讨、结构工艺分析,中期详细的图纸设计绘制;后期项目加工
  • #公众号运营##文案##写手# 招聘【文案、写手】【办公方式】远程自由办公【签约方式】按月签约情感方面文案写手,必须对LGBT群体(同性恋、双性恋等)有了解的运
  • 我:嗯,你怎么了?小杨和我居然都没去过市内的动物园,于是决定开开心心的出发啦!
  • Amit Peled & Aviv QuartetAviv Quartet - Schubert: String Trio & String Q
  • 其意为在每月的特定的日子,有特定的天神下界巡检,在斋日持斋念佛可获不堕何种地狱、以及免劫的功德。其意为在每月的特定的日子,有特定的天神下界巡检,在斋日持斋念佛可
  • 还有一种,仅在裙子的臀部出现同一方向的褶裥,这些褶裥一般沿侧缝垂直排列,但也有例外,即底摆余量全部集中在前中线处(立体裁剪可以显示这一效果是如何得到的)。用一整
  •  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之前被老板,老婆,老妈安排得明明白白,现在突然没有了约束,生活就像积木,轻轻一碰就散了架。动态黑色音符动态黑色音符三月是属于风的季节它吹走了
  • 讲座题目:城市设计作为基础的理论讲座简介:介绍空间形式理论、现代城市功能理论、自然生态设计理论等讲座时间: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104 785 743;深圳大学致
  • #一条问答[超话]#步韵修远《怒责武立之先生》感寄 君去护兰非我差,君归怨剩两三芽。 得诗百首乃吾事,何必风流先惜花。 步韵修远《怒责武立之先生》再寄 只缘节气
  • 11.没有销声匿迹,我在热爱生活。 3.这世间欠你的一切温柔 ,我来还。
  • 这件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也有说4800年)的国家一级文物酉瓶,是1971年在甘肃省陇西县吕家坪被当地一位农民发现的。本期亮相党代表是来自滨州的山东省齐鲁
  • 起租日期:5月下旬租期:长租优先考虑对承租人的要求:爱护房子,有责任心,经济条件稳定,男女皆可#无中介费真房源##北京租房合租##北京求租##个人房源合租##北
  • 所以,资金充裕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如此才不会在交易时产生杂念,例如:我如何找钱支付房租、吃饭、看电影。把一些交易获利变为生活所需,这恐怕是最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