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论语》的曾用名、别名及简称】

  两千多年来研究《论语》的著作不计其数,而《论语》书名问题却很少有人深究。其实,《论语》书名的复杂性,远超任何一部经典。《论语》书名有曾用名、别名以及全称、简称,不下十余种;循名责实,还牵涉《论语》的版本和流传问题,确实值得探讨。

  《论语》书名最早见之于《礼记·坊记》。《坊记》传说为孔子的孙子子思(孔伋)所辑录,如果此说成立,则可证孔子去世后不久《论语》即已成书并被命名。这大致合乎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班固点明了《论语》的编纂者也是命名者,而命名“论语”的理由是对“弟子各有所记”的文本资料做了一番“论纂”的工作。这看上去很有道理,考诸事实又并非如此。

  《论语》书名在战国时期的传世文献以及出土文献中仅《坊记》一见,按孤证不立的原则,这还不能完全证明战国时期已有《论语》这个书名。《论语》的编纂,不是一人完成的,而是由多人组成的编纂团队完成的。《论语》的编纂团队,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组成,而领衔主编的又有仲弓、子游、子夏、曾子、子思等数种说法;此外,这个编纂团队,还有战国时期的邹鲁学人和西汉文景时期的博士两种说法。这反映了《论语》成书的复杂性。无论是哪个编纂团队完成的,也无论是谁领衔主编的,都无证据表明《论语》甫一成书即被赋予《论语》书名,否则,以战国时期儒墨的“显学”地位,以孔子“声名洋溢乎中国”的背景,孔子编撰的六经连书带名广为人知,而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其书名又岂能默默无闻而仅在《坊记》中有一见?

  周秦古书的命名,有成书之时随即命名之例,也有成书甚久之后命名之例。《论语》属于哪种情况?东汉王充在《论衡·正说》中给出了一个《论语》第一次命名的时间,即:汉武帝时期在孔安国那里“始曰《论语》”。此说显然有违事实。且不说《坊记》提及《论语》书名,比孔安国年长二十几岁的董仲舒在其著名的“贤良对策”中已经提到了《论语》其书其名,并且引用了《论语》原文。在这里,似乎不能说王充犯了一个孤陋寡闻的低级错误,而只能说另有原因,即:孔安国以前,《论语》书名鲜有人知,自然也就几乎无人提及,以至于连王充也不得与闻。孔安国之后,《论语》书名开始广为流传。汉昭帝、汉宣帝都学过《论语》。司马迁作《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引用了大量的《论语》原文,并且注明孔子弟子的名姓采用《论语》的说法。

  从《论语》编纂成书到西汉孔安国时代大约近三百年时间,《论语》书名极其罕见,人们不禁要问一个为什么,是不是因为《论语》另有书名而不被人知?

  清代学者翟灏对《论语》书名颇有研究,他认为《论语》一成书就题写了《论语》这个书名,除此以外,《论语》还有一个曾用名《孔子》,一如孟子之书称《孟子》。翟灏此说在清代乾嘉考据学盛行的时代似乎没有引起什么重视,直到二百余年后,才被现代学者赵纪彬发现、附和、引申、发挥。他在其《〈论语新论〉导言》(载《中国哲学》第十辑,三联书店1983年版)中进一步断言“《孔子》为先秦的旧名,《论语》乃汉代所新创”,换言之,“今名《论语》之书,在先秦本名《孔子》”。为了证明《论语》又名《孔子》,翟灏、赵纪彬前赴后继,二人合计搜集了三十七条文献证据。据此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论语》的确有一个曾用名《孔子》。

  但是,赵纪彬提供的十九条证据中,竟无一条能够证明“《孔子》为先秦旧名”。这说明赵纪彬言过其“实”,“实”是全部证据都是两汉的,无一条是先秦的,从证据上说,《孔子》作为《论语》的曾用名,不是出现在先秦而是出现在两汉。《论语》书名的考据,应该把握精准的时间节点,赵纪彬在这点上有所疏忽。

  晚周诸子书命名似无定例。大多数的诸子书是以作者的姓氏加子的方式命名,如老子书称《老子》、墨子书称《墨子》之类;也有以作者姓名命名的,如《李克》;以号命名的,如《商君》;以字加子命名的,如《子思子》;以姓名加子命名的,如《韩非子》《公孙龙子》等。以上几种命名情况都与作者的姓、氏、名、字、号有相应的关联,让人一看书名即推知作者。当然,也有例外。老子五千言既称《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两名,这和翟灏、赵纪彬所说的《论语》《孔子》同为一书的情况类似,而命名方式又有差别:《道德经》是根据书的上下部分“道经”“德经”合在一起命名的,《论语》是根据编纂者分析梳理“弟子各有所记”使其整齐有条理的工作命名的。

  《论语》取材于孔子弟子的随侍见闻记录。弟子各有所记,汇集起来数量相当可观,据说有“数十百篇”之多。后来,这“数十百篇”的原始记录,由于某些今人不得详知的原因,形成了若干个不同的文本,以篇或书的形式流传于世,只是这些篇或书的名称不可详考而已。

  到了汉代,早先的原始《论语》演变成几个大致固定的传本,广为人知的有《齐论》《鲁论》《古论》,鲜为人知的是《河间论》。《河间论》发现于河间献王刘德征收的民间藏书。这几个传本当时各有其名,刘向、王充、班固有时指其简称,如《论》《齐》《齐论》《鲁》《鲁论》《古论》《河间》等;有时言其全称,如《论语》《鲁论语》《齐论语》之类。除此以外,《论语》还有别名,被研究者经常提及的有《经》《传》《语》《记》四种;这四种别名能否成立,还要做些具体考察与分析。

  检索战国至两汉文献,以“经”“传”“语”“记”的名义引用的名言名句,其例达数百处;其中,以“经”的名义引用的,出自《尚书》《诗经》《春秋》《周易》《论语》等;以“传”的名义引用的,出自《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孝经》《公羊传》等;以“语”的名义引用的,出自《论语》《尚书》《孟子》《慎子》《黄帝四经》等;以“记”的名义引用的,出自《论语》《礼记》《管子》《史记》《三略》等。古人对于“经”“传”“语”“记”的区分不是十分严格,经常混用,两汉文献引用《论语》语句,分别称“《经》曰”“《语》曰”“《传》曰”“《记》曰”,就出现了混用的现象。这种现象足以证明“经”“传”“语”“记”不是《论语》一书专用的别名,而是若干经、子、史一类的典籍共用的别名。就共名而言,认为《论语》在汉代有《经》《传》《语》《记》的别名,自然可以成立,因为《论语》毕竟分享了这些共名;而从严格区分共名与专名的意义上说,认为《论语》在汉代并无《经》《传》《语》《记》的别名,亦有理可据,因为《论语》并没有独享这些专名。在这里,做全面的、综合的考察分析,不做攻其一点、不顾其余的简单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撰文:姜燕;来自:《光明日报》)https://t.cn/A6XGCodq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神志病的研究》

天地清道夫

2021-11-28 10:41

       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神志,医学教育网上解释为,神志,又称神明,精神。志为情志,亦属于神的范畴。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观点,认为神的含义有三,其一,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狹义的神。人的神志活动主要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两个方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神志是研究意识形态及心理、感觉方面的学问。人体精气神,人类物质的肉身活动,受气驱使,气受意识主宰,身不由己,是因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即是神,神志即是精神,精为物质的肉体,神为形而上的能量,主宰物质的意识为魄,主宰能量体的为魂,所以中医才有附精者为魄,附气者为魂,神为魂,志为魄,神志病的研究,其实就是魂魄学的研究,精神类疾病,是当今疾病主要的成因。一切疾病皆由心生,所以对于神志病的研究,决定了人类是否能健康的问题。
       世界上的医疗界,西方科技还在物质上研究,把人体结构肉体,(精)的部分,研究到了极至,基因、DNA、量子、超弦、上帝粒子。中国中医中的下医,把气的部分也研究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但是当今的医疗界,还是无法解决人类的健康,原因何在?因为客观的人体精气神是无法回避的。精为舍,形乃生之舍也,物质的肉体,不过是灵魂的房舍;气为生之充也,气无非是灵魂的身体;神为生之制也,灵魂才是真正的人类。人类为神,气为人体,肉体为人类的房子。在肉体之内之人,非是正常人,乃是病人,所以才在房子内,修复灵魂,叫正心,正心才是修身,此身为灵魂非指肉体。天为神,人为魂,天人相应,是神形同在,天人合一才是形神统一,是人类追求最终的结果。天人感应是凡夫俗子,人与自然天人合一,才是超凡入圣,成圣成道成人的结果。
       中央知道此理,二0二0年九月二十八号,七大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完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的意见。其实如果真的去挖掘研究神志,医疗的宝库即刻打开。上工上医及白衣天使,会大批出世,上工守神,上医治未病会全国开花,中国中医会一带一路走出国门,让天下知道中医,让中医挽救天下,疾病会消失,疫情会结束。因为在量子科学的角度来看,物质都是能量,能量受控于心识,心为神,识为志,是神志组成了大千的世界,没有物质,没有肉体,世界上又何来疾病?相由心生,病由心成,无肉体,又何来疾病?肉体为房舍,房舍如屏幕,屏幕之像,是投影源之影,投影源为神志,中国古人讲疗人之心,讲上工守神,葛洪更直接的告诉我们,人无贤愚皆知已身有魂魄,魂魄分去人则病,尽去人则亡,故魂魄分去,术家有拘录之法,魂魄分去,即叫失魂落魄,拘录之法,即为招魂复魄。可惜今天人们的无知与自保,无知的是魂魄即是精神,即是神志,即是意识,神为统称,魂魄为五神之一,也是阴神阳神的别名,更是神志病落地可实操实用不可回避的必经之路。离开了魂魄,神志病无法落地,无法操作,无法治疗。比如医疗服务是服务于病人的,但是男患者,女患者不准治疗,除了男女,何来病人?神志病就是魂魄病,不准提魂魄,又何来神志呢?
       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也有意识,也有能量,所以精气神皆在,大到宇宙,小到细胞、细菌、病毒,又有什么区别?癌症攻克不了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在物质上的切割毒杀,在神志上没有解决,物质切除了,癌症的意识与能量还在,再附着于其它的细胞之上,这就叫扩散、转移。今天的生物工程无非是利用意识不同的生物,相互厮杀,魚翁得利,可是战争在人体内发生,最终战争会毁灭人体的。
       今天的精神类疾病,本来应该在精神上解决,即神志病在精神层面解决,精神是形而上学,是意识形态的问题,精神分裂、忧郁症、恐惧症等等等等都是魂魄分去、失神、失魂落魄所至,中国古代叫失心疯,即是心魄受损,修复心魄,招魂复魄,病立杆见影即好。可惜今天医者无知与自保,无知者不知道神志即是魂魄,精神即是魂魄,魂魄就是具体的神志与精神。可怜可悲,中国一个中医界的高官,在中国中医神志研究的大会上,不准谈论魂魄,还有在中医大会上提魂魄者,被医院处分的医生。神志病随处可见,神志病专家无处不在,但是神志为何物?人人闭口不谈,无知者不懂,知道一点者,怕涉及封建迷信不科学而回避。黄帝内经说魂魄毕具方为人,离开了魂魄,即人失神,失神者死,在尸体上研究,如何能解决活人的神志病?如何能治好病?谁能为中医代言?谁敢为中医说话?如何让一亿多精神类疾病患者康复?全球人类都在受神志病困扰,上网一查魂魄词语随处可见,上医疗网一查,古箱经典魂魄都有记载,为什么我们要回避?面对千千万万人因病死去,我们医者良心何在?大家都知道得神者生,失神者死,一切疾病皆由心生,神乃生之制也,上工守神,上医治未病,未病即是病因,肉体之病,原因在心,所以上古之医知疗人之心,今天的神志病科,就应该走上古上工上医之路,守神,治未病。
       可惜利益最大化的思想,人人都知道神志、心神、意识决定人的健康,可是现实中呢,就是回避神志而治疗肉身,房舍。
       精神层面是意识形态上的感觉,神经是物质肉体上的感受。今天神志病,本应该在感觉中去寻找原因,找回魂魄,化解因缘,解决神志问题,恢复正常,这才是扶正祛邪。但是这些非庸医下医可为,望而知知谓之神,望是可视无形的魂魄的,古代神医皆会外视内观;闻而知之谓之圣,闻可听到鬼神之声,望闻非是今天下医庸医所理解的看什么舌胎,什么气色,问什么病情。真正的医生,望闻即知一切。今天精神病、神志病、意识形态的问题,都当神经病来治疗,都在神经上作文章,把一个疯了鼓弄傻了,让敏感的神经,变为迟钝,或者干脆切除。
       其实人类的发展,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通向神明,一条是通向黑暗,通向神明者,求内,求道,求德,追求祖先的智慧,相信自己的祖先,相信祖先是神,是圣,是龙,只有见到祖先,一切都可以明白,只有神才可以代来光明,正为德,道才大,只有正大光明才是正道。
       还有一条黑暗的道路,求外,追求名利,追求享受,一切都可以人造,神志可以用芯片替代,人类追求享受一切都可以智能化,意念会控制一切,元宇宙的出现,让人类更加享受,人生如梦,正道是让人觉悟,早点醒来,黑暗是让人在梦中再加一梦,叫梦中梦,人类更无法觉醒了,最后黑暗的势力会用芯片替代人类的意识,使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灭亡,先满足人类的贪婪,再替代人类的意识。
       所以说神志病的研究,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在生死存亡面前,我希望大家可以放下一切,面对客观的人体,面对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我们医者应该客观公正的面对。挖掘传承,弘扬,让中医出世,让天下无病,让世界和平,让宇宙统一,让人人天人合一成圣成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2.3.16.等了好久的回答,终于还是听到了,我猜中了结局,终究是我自己一厢情愿,那句你放不下的她击败了我最后的防线,你还是那样冷血,不管是什么时候,那样
  • 《天涯有梦,伴你天涯》 始终相信,最深的懂得,无需太多的表白,只是一个眼神就可以让遥遥无期长成彼此的山清水秀。十月的故事,值得用情去倾诉,一枚果实的香甜,温暖了
  • 很神奇的一点是,虽然我不喜欢肖战,我室友喜欢肖战,而且她又喜欢在群里刷屏,平时我都划过去了,除了今天那个“战必胜”我确实反驳了一句(我反思)还好腾讯会议预订的国
  • 我收获一双The Row,一条TRAVE,巴巴也有小礼物,真好~晚餐杀入成都最混乱地带之一,终还是没来得及在泉州小馆易主之前打卡,转战柴头哥,我和巴巴吃得不亦乐
  • 2.我生来即平凡,虽惊艳不了时光,也感染不了岁月,但我仍然想凭借自己的绵薄之温柔去温暖这生活,就算是努力弥补我这平凡出生,想让未来的我也有闪闪发光的一天。14.
  • 那么谢谢你 愿意相信这样的我,承受着这眼泪和伤痛,那么谢谢你 愿意成为我生命的光,愿意成为花样年华中的那朵花,没关系 来 说声‘一 二 三’之后就忘掉吧,把悲伤
  • 幸运的是黄金不只存在于地核,实际上在整个地球都分布着这种贵金属,科学家们经过计算,认为地球表面黄金的平均体积丰度大约是0.0031ppm,看起来确实稀少。当这些
  • 对于系统级设计人员,它们还显著减少了尺寸、总拥有成本和上市时间。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将组件选择、优化和布局从设计人员转移到器件,从而减少了设计迭代。
  • [哈哈][哈哈][哈哈]#江南惠山文学社#贝贝们的感情#Irene裴珠泫##red velvet# 小姐姐作为leader,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表现的都很稳重,但在
  • 身处全国各地的业主代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开发商代理人就房屋质量、交房时间、办证费用、物业费的收取等问题进一步交换了调解意向。 而业主这边表示,并不是钱的多
  • 用色彩主宰你的家这个房子的业主是一对夫妇带着孩子,他们在这里已经住了很多年,但总是觉得这房子住起来太无聊了,想增加一些趣味性。装修真的太累人了 休息一天 活生生
  • 我这只小书虫想了想,觉得大家之所以在美好时光能找到友情和爱情,可能首先就是因为这里没有利益关系。”我直接告诉他,不仅是要有杂志,还应该有书,很多书,最好单独弄一
  • 提到佛寺,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是诚心祈祷、祈福的地方,广州就有一座大佛寺,除了是善信聚集之地外,也是一个打卡热点!邀请小伙伴们一起参加~活动详情请戳➠#让世界
  • 现在的郝蕾,有子万事足,被各大文艺片导演当作好使的配角,也参与一些商业片客串,比如《胜者为王》和《春娇与志明》但只要她正经演戏,三金提名就是没跑的,让她的影迷多
  • 从此前汪小菲表现出的态度来看,他对这段婚姻还是心怀不舍,毕竟在大S之前喊话离婚的时候,他也曾再三挽留,而在一起的这么多年,他折返北京与台北几百次,只为与大S和孩
  • 当你看破了,也就不执着了。人得知足,人的手掌就那么大,握不住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放下才是真正的幸福。
  • 超级上头[抓狂]三得利乌龙茶14瓶只要 23.9元真的惊呆到我了!再加上糯叽叽的外皮,软糯酸甜,狂炫两个都不过瘾hhh[鼓掌][鼓掌]P7-9 百吃不腻的盒马瑞
  • 白落梅说:如果可以,我只想做一株遗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老去的渡口,和某个归人,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当我们老去,回看这一生,借着夕阳的余光,你我相视一笑没
  • 张柏芝在天天向上里也推荐她,她家两个儿子都用它[偷笑]号称断奶神器,超逼真的母乳实感奶嘴!新生儿或断奶宝宝都十分推荐~摔一万次都不会坏哦两个size自己看!全球
  • #第贰大学##注会##cpa##CPA[超话]##CPA[超话]#税法要结课啦,接下来就是带小丝瓜开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滴课程~我这一年也坚持完成了会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