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一个鸡蛋有多少种可能?它可以单打独斗,以水蒸蛋、虎皮蛋的形象撑起门面,也可以与蔬菜同炒,跑个龙套充当荤菜。煎炒煮炸、蒸煎焖炖,几乎所有的烹饪方式对鸡蛋都适用。在物资丰饶的当下,鸡蛋或许从来不是餐桌上的主角,但只要想到冰箱里还有它,就能给人无尽的安全感。

在鸡蛋的无数种吃法中,白煮蛋无疑是最简单的一种。一颗完美的水煮蛋是什么样子?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溏心蛋、半熟蛋、全熟蛋……煮鸡蛋关键在于火候和时间,几秒钟的犹豫也会带来巨大的改变,而对这两者的把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法。

在我心里,一个优秀的白煮蛋,应该有着紧实的蛋白,蛋黄边缘凝固,最内心的部分则流光溢彩,仿佛海上刚刚打捞起来的日出,一半已然轮廓清晰,另一半还湿淋淋地淌着。

白煮蛋有着最温柔的明黄色,当早餐最适合不过,像第一缕溜进房间的阳光,就着睡意下肚,一睁眼,太阳已抖擞精神了。

煮鸡蛋还有个特殊的品种,水波蛋。水波蛋足够好看,紧密的椭圆微微颤动,切开吹弹可破的蛋白,蛋黄便一涌而出。见到水波蛋,马上能明白它如何配得上这样浪漫的名字。水波蛋是在水中涤荡出来的,永远不会单调,即便只是配上白米饭也足够精彩。

将水波蛋盖在饭里,可以起到湿润的作用,与其说是配菜,不如说是酱汁的一部分——蛋白刚刚凝固,明亮流动的蛋黄仿佛给米饭换上金色晨衣。

而关于水波蛋,最著名的当属班尼迪克蛋。将水波蛋置于煎好的芦笋、烤好的吐司,甚至是几片牛油果上,任其放肆成一朵小小的瀑布,只叫人不舍得吃却又想吃得紧。培根、马芬、荷兰酱,也不用太讲究搭配,只要好吃就行。Brunch的慵懒优雅,在小小的水波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足够安慰对于从被窝飘出的灵魂。

炒蛋,是厨房里最万能的搭配,料理界的万金油非它莫属。很多时候,一盘金灿灿的炒蛋便足矣。

与中式炒蛋不同,西式炒蛋会加入牛奶或者淡奶油,再用小火慢炒。这样炒出来的蛋鲜嫩得不可思议,甚至还来不及咀嚼就入喉了,口腔中唯余浓郁的奶香和蛋香,一抹恰如其分的甜蜜诉说着生活的美妙,搭配一块松脆的烤吐司,或是来几片香煎培根或者烤肠,柔软湿润,一个美好的周末清晨,便就此开启。

说起炒蛋,怎么能少得了大中华的国民料理,番茄炒蛋。许多人厨房开荒的第一课就是它。鸡蛋打散、西红柿切块,起锅烧油,一盘色彩鲜明、艳而不俗的西红柿炒鸡蛋就诞生了。西红柿酸甜软烂,鸡蛋蓬松滑嫩,仿佛二八少女的面颊,可别忘了汤汁,若能拿汤汁拌饭,有几碗白米饭也不够的。

煎蛋的出场总是自带噼里啪啦的音效,热热闹闹,莫名有一股令人心安的人间烟火气。每个人对煎蛋最深的记忆,应该是盖在生日面上的那一个。

鹅黄色的蛋黄若隐若现地浮在汤水中,光洁细腻的面条,厚实温润的鸡蛋,寄予了对新的一岁最美好的期许。一个优秀的煎蛋,应该有微焦的边缘,明亮的蛋黄和已经凝固但依然有韧劲的蛋白。当蛋壳被敲开,滚烫的油锅开始滋滋作响,时间和温度开始施展魔法——金黄的焦边,匀称的形状,蛋白光滑平整,蛋黄滑嫩弹牙——每一朵油星炸出的火花都是小日子的滋味。

然而对于掌握不好火候的厨房小白来说,拨开油烟,往往看到的是两面焦黄。为了掩盖这个败笔,不如做成味好色靓的糖醋荷包蛋吧。糖醋荷包蛋的做法很简单,将煎好荷包蛋倒入由番茄酱、白糖、白醋和淀粉调成的糖醋汁中,熬至汤汁浓稠即可。糖醋荷包蛋在灯光下闪着琥珀色的光,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入口是恰如其分的酸甜,均衡而饱满,与外酥里嫩的口感相得益彰。再舀一勺浓厚的汤汁,淋在香喷喷的大米饭之上,糖醋汁裹挟着米饭在舌尖变幻出魔法,脂香和米香四散,给大脑传递令人愉悦的信号。谁能拒绝一份糖醋荷包蛋呢?

都说油多不坏菜,若是舍得放油,螺蛳粉的灵魂——炸蛋便闪亮登场了。鸡蛋打散,宽油,高油温,用类似打蛋花的手法将鸡蛋打散。再接触油锅的一瞬间,蛋花就会开始起泡凝结成蛋饼,逐渐翻滚出层层叠叠丝丝缕缕的焦黄酥脆金边,比普通煎蛋有着更加丰富细腻的气孔。

将被高温烘托得脂香暗透的炸蛋浸入汤汁中,泡进碗里每一个气孔都吸满了汤汁,抓住时机捞出,表皮依旧酥脆蓬松,而内里相当湿润柔嫩,当真是一口入魂。

同样是 “炸蛋”,若是将鸡蛋搅成絮状,撒点细碎葱白爆香,再把大豆酱汁倒进锅里,与蛋絮融合,变幻出的就是东北鸡蛋酱。东北人把“香”这个终极定义给了炸鸡蛋酱。

在东北,鸡蛋酱是家家做的寻常之物,虽说家家味儿不同,但都是一样的“香”:搅拌中,蛋香和酱香扑鼻而来,这味道氤氲不绝,在下肚之前,慢慢填满饥饿的嗅觉。掠过双唇的温润,咽入口的妥帖,可蘸、可包、可卷、可拌,鸡蛋酱对东北人来说,是最长效的精神补剂,仅需一小碟,就可唤醒被喧嚣所掩埋的味觉,最普通的吃食,都能吃出满汉全席的气势。

鸡蛋这种食材,实在是太常见,以至于我们都快忘了它能变幻出多少魔法。圆润光滑的白煮蛋朴实妥帖,嫩滑弹牙的蛋羹柔情似水;太阳蛋在锅中煎得吱吱冒泡,水波蛋在漩涡中迅速成型;层层卷起的是厚蛋烧,加入各种丰富配料的则是欧姆蛋……

它能与各种食材完美搭配,又能独自撑起一道菜而毫不怯场,鸡蛋料理的每一个瞬间都美得浑然天成,勾人食欲。小小的鸡蛋,变幻出无限的可能,似乎能让日子精致起来——有了盼头,有了希望,有了期待。

《打个蛋下锅,幸福感就上来了》文 | Adria

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22年100本读书计划# 98内向优势:性格内向者的潜在竞争力
神农祐树
84个笔记

◆ 前言

>> 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非常容易疲劳,无法同时处理大量工作,也不善于逢场作戏。

◆ 过去的时代需要外向的人

>> 内向不是软肋。内向和外向之分,正如性别之分一样,没有孰优孰劣之说

◆ 意识到自己的内向

>> 缘木求鱼,只会徒增他的烦恼。

◆ 第二章 内向者的大脑特征

>> 内向者的特征是对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思想和幻想)感兴趣

◆ 内向的人有何特征

>> 内向的人还有一个特点:他们很容易在精神上感到疲惫

◆ 内向者的大脑特征1:脑回路更长

>> 内向者的大脑更活跃,情感更丰富

◆ 内向者的大脑特征2:对多巴胺高度敏感

>> 内向者的另一个特征是对多巴胺高度敏感

>> 因为外向者对多巴胺的敏感度较低,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多巴胺。由于多巴胺是通过刺激来释放的,所以外向者比较活跃,喜欢寻求刺激。

◆ 内向者的大脑特征3: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

>> 遇事冷静,不容易兴奋

◆ 不是反应迟钝,而是深谋远虑

>> 内向者想得太多了

>> 考虑得很多,可能是因为我的脑回路太长的缘故。

◆ 需要时间来集中注意力

>> 一旦集中注意力,内向者的能力就不容小觑

>>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处于能够集中注意力的环境时,你总能超常发挥,有时连自己都会惊叹不已?这个特征在工作中尤为重要,我们在后面再讨论。

◆ 容易消耗精力

>> 经常感到精神疲劳

◆ 喜欢独自沉思

>> 独处能让内向者避免过度紧张

◆ 沉浸于喜怒哀乐之中

>> 长久的悲伤和深度的幸福

◆ 内向的人像空调一样

>> 不会“两只手弹钢琴”

◆ 内向者的自趋力

>> 对不感兴趣的事提不起干劲

>> 但这位销售人员是一位内向者。所以我建议他寻找工作的意义,并用他认为合适的方式开展工作。于是他改变了工作方式,不再事无巨细地向老板汇报,转而把自己的目标改为提升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只想着完成任务,最后他自然而然地希望提高自己的营业额。

◆ 不会闲聊可不是我的错

>> 善于内省

◆ 独处就能满血复活

>> 对于外向者来说,他们会从外界寻求很多刺激,且认为与他人接触很重要,也很开心。但对于内向者来说,与他人接触太多会让他们疲惫不堪,仿佛身体里储存的体能和精神能量因为与他人的接触而消耗殆尽了。这是因为社交对内向者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刺激。

>> 内向型性格的人感到疲惫时,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独处。这会让他们从人际关系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精力也会迅速得到恢复。

◆ 也有疯狂的时候

>> 如果你是不处于内向模式就无法进行深刻自省的人,那么偶尔做一个外向者,果断采取行动将是非常有益的

◆ 创造安静的工作环境

>> 工作前,排除不必要的刺激

>> 内向者有“自我节奏”。这意味着,当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工作时,他们就会超常发挥。

◆ 如何分配时间

>> 要尽量拥有一段完整的时间

>> 番茄工作法的确很实用,但对内向者来说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对时间的过度细分。

◆ 如何分配任务

>> 完成一项工作之后再开始下一项工作

◆ 拒绝多余的工作

>> 做最重要的事

>> 你在安排工作时,要把资源集中在那重要的20%上。而对于另外的80%,要么放弃它们,要么想办法减轻负担。

◆ 忙≠酷

>> 放弃无价值的忙碌

>> 你不必为自己的日程安排少而自惭形秽。不妨想一想“二八法则”。内向者比外向者更能享受自己的日程安排。无论你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可以享受的人生总量都是一样的

◆ 内向者的极简主义

>> 减少选择,追求极简生活

>> 我们不必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选择和形成规律化来减少对穿衣和吃饭等日常琐事的担忧。

◆ 拖延症是对内向者的致命打击

>> 如果你无法完成你已经计划好的事,那就制订一个新的计划,类似“下次什么时候做”这样的计划。这样一来,任务就从拖延的状态变成了计划,你就可以把它从大脑中清除了。

◆ 独处的时间

>> 通过冥想恢复精力

>> 除了冥想,我还会在咖啡馆里放松,在大自然中散步,或者做一些缓慢的伸展运动。 这些活动都能让我的大脑得到休息,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会更高效。

◆ 更小的工作颗粒度

>> 细分工作,减少预热时间

◆ 准备一项热身工作

>> 用简单的小任务唤醒你的工作状态

>> 对于内向者来说,最好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早上完成。而到了晚上,做一些不需要思考的简单工作。内向的人基本上都属于“早晨型”的人。

◆ 了解工作的意义

>> 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动力

◆ 成为专家

>> 内向的人要集中注意力会很慢,可一旦集中了注意力却是不输于任何人的。

>> 比起成为一位综合型人才,他们更适合在某一个领域做到极致。

◆ 内在激励

>> 不必量化你的目标

◆ 正确评估风险

>> 内向者完全可以通过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他们也有思虑过多的时候。

◆ 把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

>> 固定一部分工作程序

>> 某些事情上,内向者如果提前做好计划,工作起来就会更有效率、更轻松。依靠工作现场的氛围和直觉来做事,似乎更适合外向者,在日常社交中也是如此。

◆ 花费更多时间输入信息

>> 总结
1. 不要盲目追随外向者的脚步,要形成适合内向者的工作风格。
2. 如果能创造一个适合内向者的工作环境,他们就可以表现得和外向者一样好,甚至比外向者更好。
3. 重视休息的时间。

◆ 放大内向优势:成为“冥想族”

>> 我有时会一边散步一边冥想

◆ 内向≠害羞

>> 内向≠害羞

◆ 放弃你的社交偏见

>> 只有一个好朋友也很不错

◆ 放弃无效社交

>> 你可以任性一点

◆ 及时升级自我保护系统

>> 就像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你也应该呵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当你想独处时,这可能预示着你的内心已经开始疲惫了。

◆ 建立“一对一”的人际关系

>> 当内向者想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时,最好建立最基本的“一对一”的关系

◆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 倾听也很重要,你恰好擅长这个

◆ 倾听是一种非语言社交

>> 你能敏锐地察觉对方的心声

◆ 关注少量信息

>> 内向者看似不够活跃,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戏剧。内向者的思想活跃程度绝不亚于忙忙碌碌的外向者。

◆ 社交辞令不适合你

>> 社交辞令不适合内向者。

◆ 制订一个“零计划”

>> 把恢复精力的时间放进计划表里,这就是“零计划”

◆ 【工作篇】

>> 向来不擅长演讲,但我却能通过使用PPT来克服这个问题。我尽量保持PPT内容简洁,并插入图表、图片来直观地传达信息,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口头说明了。

◆ “禁欲式”工作

>> 耐

>> 得住寂寞,能持续努力

◆ 擅长长时记忆

>> 记忆力好,认识事物深刻

>> 擅长长时记忆是内向者的优势,无论是独立思考,还是与他人交流都能体现这种优势

◆ 巧用通勤时间

>> 更多深度思考的时间

◆ 内向的人也可以成为领导者

>> 内心坚定,不会轻易受外界的影响

◆ 复盘失败

>> 内向者往往会沉浸于过去,但反过来说,这也可以看作其“反省能力强”和“抗逆境能力强”的证据。

◆ 舍得自我投资

>> 我建议内向者用手头的流动资金给自己投资。与其把钱花在购物或娱乐上,还不如把钱花在提升自己的“内涵”上,比如提高技能、培养兴趣等,这样你会感到更加幸福。

◆ 只设定一个目标

>> 专注与执着

◆ 学会自我控制

>> 放松是常态

>> 这种时候,要有意识地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占主导地位的时间,让身心得到休息。冥想、轻度拉伸、沐浴等都是有效的办法。

◆ 安静解压法

>> 保持安静就很满足

>> 内向者可以通过在安静的环境中独处来恢复精力。我们要记住“聚会解压”并不适合性格内向的人。

◆ 别低估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 你不是一个不会沟通的人

>> 当她遇到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时,她就能表现出较强的社交能力。

>> 在兴趣相投的人面前,她就能谈笑风生。

◆ 你也可以独当一面

>> 不要强迫自己和很多人交朋友

◆ 55分贝,身心不累

>> 戴上耳机

◆ 食物也有刺激性

>> 内向者要尽可能避免甜食和其他让人成瘾的食物。在

◆ 人每天要做大约35000次抉择

>> 内向者可以将书柜装上帘子以防看到书名,这样可以减少视觉刺激。

◆ 写晨间笔记,清理大脑

>> 晨间笔记法”,非常适合要精确掌握想法的内向者

◆ 了解自己,树立自信

>> 注意,要写自己“快乐的事情”,而不是“成功的经验”

◆ 结语

>> 内向者难道不就像这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角丑小鸭吗?我们被错误的执念所困扰,认为自己不如周围的人。

>> 内向不是弱点,而是一种力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时空中的绘旅人[超话]#评论抽一张月卡秒屏了,这些人是注册人亲友团实锤啦[馋嘴],还是发图给大家看看某超话里的人是怎么把大超里不喜欢女主党的全部打成梦女三然后
  • 再次,在连载「亀カメラ」取材时向龟梨桑传达了LIVE的感想,他高兴地展开笑容“我虽然还没有什么自信,但是我有经验。演唱会前的亀カメラ的采访时,龟梨桑说“这次的控
  • 很开心,能再次见到冰冰姐@李冰冰 ,她的演绎自然而然,感情充沛,十分打动人……2月儿保记录60cm 5.5kg成功成为小胖妞成功摆脱-2SD成为身高1+SD,
  • 没想到这次的约定居然能这么快兑现,我以为我们两穿情侣装得N久之后了,甚至怀疑是遥不可及的梦,哈哈哈,总之他近期的陪伴与表现总体让我很舒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 这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在四零后至六零后之间比较多见,有些人家就算是自己全家都不够吃,也会用尽心思和力气为国家做出奉献,在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等等各种税收上面
  • 有觀塘區的超市的職員表示,今日所有貨已補充上架,但一開門,市民就往廁紙貨架,大批搜購,有人一手拿4條裝,有人裝滿一車購物車,貨架不消一個鐘已被掃走七成貨。有觀塘
  •   2年来,从自治区创新驱动的统领性举措,到国家东西部科技合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兴蒙”行动蹄疾步稳、纵深发展、全面开花,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 【GUIDI | 无门槛7.5折】£897收经典PL1 全场折扣升级 腿精女孩必备短靴 : #本君特选穿搭# :Guidi家的靴子不用我在多介绍了吧!【直播间
  • 我信,所以我坚定持有$小米集团-W hk01810$ ——#小米# 概念:智能制造 + 自研芯片 + AI + 智能家居生态 + 新零售 + 手机 + OS+在
  •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始终被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和战争包围,这真的是进步吗?但人类真正的天敌则是不在乎生死的环境,因为环境不在乎生死,所以在乎生死的人类必须敬畏
  • 昨天练的腿和核心 今天酸的不行不行的然后今天就改成练背和胸 整个人都要废了[二哈] 给我放松的时候 我的脸已经不受我控制 太酸了在路上买了一个布丁味和一个珍珠
  •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
  • 本人为了答谢各位粉丝的支持,特举行有奖问答,凡是答对问题的朋友绝对重奖(奖品由本人提供)答错只需微信支付给我两元。一等奖:奥迪R8二等奖:50万三等奖:翡翠项链
  • 如果脸上出现暗疮、粉刺等瑕疵,贪靓的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科技昌明对注重仪容的人的确是一个喜讯,但要治本,可针对问题尝试一些中药食疗,有兴趣不妨一试。苦茶只是中药
  • 第七:如果以上几点你都做到了,但还是瘦不下来,就要找专业医生进行中药调理,控制胰岛素分泌,调理你的身体体质,从源头解决你的肥胖问题,不再反弹。#石河子[超话]#
  • (内附玄门放生咒)道教的理念是仙道贵生,主张慈爱一切,不伤物命,因而强调“慈心于物”方面,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放生的本意,是将被捕捉的动物放回到其本来生存的
  • 七夕 纤霞耀空,雀桥盈露 银河深邃难渡 转即又七夕,伤情如潮袭 渴盼与伊人相惜 痛自身凡力渺小 恨王母霸道划簪 怨天地相隔甚远 驾牛角飞渡 携儿郎相聚 金风玉
  • 今日趣事分享:难得的休息日,于是我就走路溜达去武康路那边和咖啡☕️。刚刚坐下,一个带着口罩的中年男子就过来跟我说:咱俩上次是不是见过,你上次不是买过什么柠檬茶。
  • 在京主要活动轨迹:2月28日,9:00步行到单位上班,12:00在单位食堂食乐餐线4与同事一起就餐,22:20下班,乘丈夫私家车前往三个大叔烤羊肉串西三旗店就餐
  • 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人的痴想。做欢喜事,念所念人,心中踏实,脚下安稳,便是最好的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