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年轻人返乡创业记:打工那么苦 不如回家卖“苞谷”】1月的广东汕尾,最高气温依然超过20度。但凌晨两点,凉意渐浓。在一片黑暗的苞谷地里,几缕亮光与重重树影一起随风摇曳,伴随着“嗖嗖”的响声。别怕,那是戴着头灯的农户正在抢收即将通过拼多多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甜玉米。
  这片玉米地的承包者,27岁的黄轩,来自“中国甜玉米之乡”广西横州。作为“农二代”,他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做了几年流水线工人,觉得离“当老板”的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回老家,种甜玉米。与父辈不同,他不仅把甜玉米卖到线上,还把它“发扬”到了广东。
  与之类似,11年前,当横州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逆行者”秦宗暖辞去广东的工作,返乡务农,种起了甜玉米。其间,他牵头成立鑫源果蔬,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包括基地、深加工、青贮饲料加工等在内的全链条产业。不仅生产玉米,他还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售,订单量达到近10万单/月。
  临近年关,香甜脆嫩的玉米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年货之一。但在横州,甜玉米通常一年三造。为承接春节等销售旺季,横州人近年纷纷到毗邻的广东汕尾、惠州、徐闻等地承包土地,种植“第四造”甜玉米。
  甜玉米的故事是横州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之一。依托甜玉米等支柱产业及电商,越来越多横州年轻人选择结束与亲人分离的生活,踏上回家之路。他们的回归,既带回了在外历练的经验与技术,也唤醒了小城发展的活力与激情。

  再见,打工人。你好,新农人。
  两年前,何婷还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Amy时,她每天妆容精致、蹬着细高跟“哒哒哒”地走。这个80后湘妹子的“前半生”是一部小镇青年的奋斗史:考学、北漂、买房、结婚、生子,成为一名家住朝阳区的“朝阳群众”。
  两年后,“Amy”变成了穿梭于玉米地的农妇们时常谈起的“小何”,与秦宗暖一起把甜玉米卖到线上。
  没有很多人离开北上广时的纠结,何婷利索地卖掉北京的房子,欢天喜地回到丈夫家乡、全国的“果篮”广西南宁。她的心情可以用一副药材来形容——当归,应当归来。在这里,老人回归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们承欢膝下,一家人整整齐齐;更重要的是,何婷找到了她创业的灵感——广西那些闪闪发光的农产品。
  去年,当决定做一番农产品上行的事业时,何婷的团队一拍脑门,做了款小程序,搜罗各种广西土货在线售卖,被横州人称作“玉米大王”的秦宗暖是她试图发展的第一个客户。
  最终,何婷没说服秦宗南,反而被他“策反”。近几年,鑫源果蔬一直是华盛绿能等拼多多头部商家的甜玉米供应商,深入了解“拼购+产地直发”模式后,秦宗暖萌生直接触网之心。“直接下场卖玉米不香吗?”就这样,拼多多让两位新农人重新达成共识。
  “以前,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好男儿志在家乡。”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彭楷如此比喻。
  “打工与回家种玉米,各有各的苦,但种玉米赚得多一些。”黄轩称,目前日供玉米超过1万斤,线上线下各占一半,“近两年都得了钱”。
  在彭楷看来,人才回流的迹象正越发明显。“以前,年轻人挤破头要到广东打工,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四千五。而今,家乡的农产品越来越‘得钱’后,大家纷纷返乡,有的做电商、有的搞种植,各展所长。”
  去年5月横州发布的《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年)》显示,该县累计投入创业创新支持资金约5.15亿元,吸纳带动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6万人,累计孵化企业114家。

  丰产从“计划生育”开始
  作为农业大县,横州拥有两张名片,茉莉花与甜玉米。在黄轩的记忆中,读书时,家家户户种玉米。丰收时节,到处都是采收者,空气中都是玉米的清香。
  横州种植玉米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彼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率先培育出全新的玉米品种——“超甜20号”。在选择试种地时,一位老教授背着70斤玉米种子来到了横州市校椅镇。“甜玉米最宜生长的温度是24度,而横州当时的历年平均气温是21.6度。”彭楷说。
  “超甜20号”后来成了我国大陆甜玉米的当家品种。参与试种的校椅农民也成为横州甜玉米产业的拓荒者。
  “初来乍到”的甜玉米1984年仅有50亩,去年达到25.06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首位,年产鲜苞26.88万吨,鲜苞产值7.08亿元。
  这一飞跃,源于当地对甜玉米实行了“计划生育”——玉米秆只留下最优秀的苞。与北方玉米一年一熟的种植周期不同,横州甜玉米一年三造,每造生长周期最长78天,故“集中资源,一秆精养一苞”。
  为更好地“优生优育”,当地农技人员还提倡变“直接播种”为“育苗移栽”。彭楷解释,“以前,农户只管扔种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无法统一采摘。改良后的做法是,首先统一育苗,再挑选壮苗进行移栽,采收时一步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目前,横州甜玉米已形成“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的种植技术体系,平均每造亩产也从600斤大幅攀升至2300斤。
  比起“好不好种”,劳动者更关心“得不得钱”。2007年后,甜玉米的赚钱效应凸显,价格从每斤几毛钱上涨至2元多,2017年甚至卖出2.8元/斤的高价。市场对脆甜爆浆的甜玉米的偏爱,反映了当地政府对错峰竞争的精准把控。广西甜玉米的竞争产区包括海南、云南等省,集中在3月上市,横州的第一造玉米五月中下旬才开卖。
  与此同时,电商也成为当地甜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玉米不耐储存,从保温袋、泡沫箱到冰袋、发泡膜,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最后发现还是保鲜膜效果好。”秦宗暖说,近两年,伴随物流设施及保鲜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种植大户开始为线上平台供货。
  更大的市场需要更多玉米,但横州土地有限。于是,掌握种植技艺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流转土地,供应元旦及春节的全国市场。广东的汕尾、徐闻等地也因而出现了横州新农人与甜玉米的身影。

  家门口的奋斗,才是生活
  当一座小城同时拥有支柱产业与新鲜血液,它开始变得既时髦又活力十足。“你知道小红书上的‘乡村超模’陆仙人吗?他就是我们横州人。”“你知道某某明星吗?她就给我们的‘网红玉米’带过货。”
  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当地的新农人不再满足于只做隐藏在供应链里的“玉米大王”。去年以来,在拼多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速上行的过程中,他们顺势而上,通过产地直发,让家乡的鲜玉米直连千家万户。
  除了鲜食玉米,当地新农人们还“挖空心思”,将玉米“吃干榨尽”,甚至发展出了生态农业——先卖玉米笋,再卖玉米苞,玉米花做凉拌菜,玉米秆喂牛,牛粪种蘑菇,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
  “我们工厂主要负责收购社员及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秆,经过加工后,销售到贵州、海南、云南等地的奶牛场、养羊场。”鑫源果蔬合作社社员老谢说,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可以做到近百万的利润,让他彻底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头。
  围绕玉米产业,横州目前正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做电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搞种植、加工等;六七十岁的老人则发挥余热,是分拣、打包的能手。他们日薪最低150元,最高300元,旺季甚至可以月薪过万。
  在黄轩看来,种玉米虽然苦,奔波于两广及云南等地的他“两天就要跑掉一箱600元的油”,但这7年,“玉米让我买房买车”,过上了农村人向往的生活。
  横州市电商办副主任黄振武告诉记者,目前,横州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可为全市企业提供冷链仓储、农产品集中分拣配送等公共服务,解决了小宗农产品运输问题。目前物流服务已辐射233个村点,快递服务费用处于全区县域较低水平。“我们的快递可以每天上门服务,哪怕店铺拼单量只有几件,快递小哥也会准时取件。”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横州市网商数量5257家,带动就业创业1.68万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34.54%。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正带动当地甜玉米产业提质升级。此前,当普通应季甜糯玉米线下批发价每公斤4元时,横州生产的“白甜289”和“中国红”两款精品水果玉米在线上就卖出了单个8-10元的售价。
  “强农必须走品牌之路。”彭楷认为,横州的甜玉米要抓住拼多多年货节等机遇,推动产业从“成吨卖、称斤卖”的粗放模式向“论个卖、精深加工后再卖”的精品模式转变。

  图1:甜玉米“喘气快”,农户要赶在日出前赶紧采摘,避开高温,锁住鲜甜。刘威|
  图2:玉米本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甜玉米实验成功,其身份又多了蔬菜和水果两个标签。松仁玉米、玉米烙、玉米排骨汤等都是时常出现在年夜饭上的传统菜肴。刘威|摄
  图3:甜玉米产业从校椅镇扩展到两广地区,成为养育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仅横州石塘镇就有3万人从事甜玉米相关工作。刘威|摄
  图4:过去,农民要处理废弃秸秆,秸秆收割粉碎机创造了新商机。老谢的玉米秆饲料厂目前年产饲料3万吨。钟天一|摄
  图5:这一望无垠的苞谷地让横州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希望与未来。秦宗暖|摄

未来十年十大趋势之四:所有企业都应成为客户运营商

第四个趋势是,随着新的消费人群崛起,消费者决策链路、决策模式变化,供给端也应随之而变,直接地说,在消费者主权崛起的时代,所有企业都应该成为客户运营商。

什么叫客户运营商?就是能够实时洞察客户需求,实时满足客户需求。

一百年前福特有一句名言,叫作“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只有黑色,想要红的,想要白的,没有,只有黑色。”到了2019年,欧莱雅(中国)总裁说过一句话,“22年前我们进入中国时,美妆行业是千人一面,而今天是一人千面。”

面对一人千面的市场需求,企业不能不转型,那什么叫转型呢?要做出什么样的转变呢?我们认为转型可以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1. 要真正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
2. 要实现从拍脑袋、拍胸脯的经验式决策演变成基于数据加算法的数据智能决策;
3. 要具备一种能力,就是实时感知消费者需求,实时响应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4. 要从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开始,最终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谈到智能和实时,我们可以思考当下的种种智能,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等,到底什么是智能?

英国大学者伯特兰·罗素说过一句话,对我们理解什么是智能会有启发,这句话是“智能始于征服恐惧,那人们恐惧什么呢?人们恐惧不确定性”。

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有一部著作叫作《智能原理》,书中下了一个定义,一个主体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能力就叫智能,这个主体可以是车间、机床、机器人、立体仓库、研发团队、企业等,无论什么主体,衡量智能的重要标志就是它对需求的变化能否做出响应。

我们就从智能这个视角,去看智能制造、工业4.0、工业互联网,去探寻它的逻辑起点。

记得五年前,我们曾去德国考察,希望德方找一家最能体现德国工业4.0发展理念的公司,德方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没听过的公司,名叫elster。

这是一个家族企业,有一百多年历史,而且它是一个生产仪器仪表的公司,欧洲有很多小国家,标准各不相同,所以这家公司面对的是高度碎片化的市场。

elster董事长说:“关于工业4.0,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是,它能如何帮助我们建立极少量定制化产品的生产体系。”

工业4.0是德国提出的概念,那么哪一个德国企业离工业4.0最近呢?可以说有两个企业,一个是西门子位于中国成都的工厂,一个就是这个elster公司。

我也曾跟西门子的专家交流,想知道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工业4.0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西门子专家说,工业4.0就是建立定制化产品的生产体系,这是德国人的理解。

我们再看美国怎么理解智能和智能制造,美国有个机构叫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研究院衡量智能制造的标准是要看能不能解决3个基本问题:第一是更小的生产批量,第二是不可预知的供应链的变化和中断,第三是差异性更大的定制化服务。

所以把德国和美国在智能制造问题上的看法归纳起来,共同的逻辑就是,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对需求变化做出响应。

由此可以再次思考,当消费者主权崛起之后,当需求变得碎片化、场景化、实时化、互动化时候,我们的企业能不能做出响应。

我们当下的企业,在数字化投入问题上经常会感到困惑,会说“我投入了那么多资源,好像跟我预期的收益有比较大的差异。”

事实上,如果把国内最优秀企业的投入与绩效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数字化如何投入,跟收益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平行线,只有数字化跨越了某一个临界拐点之后,收益才能呈指数化增长。

企业的数字化投入或者发展,最初是单项应用,配置OA、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购买智能生产线,都可以认为是单项应用。

之后是企业级集成,就是研发设计和制造、经营管理、业务与财务系统、供应链系统、营销体系以及分销体系等彼此打通。后续还有产业链级的集成,最后的终点是构建出生态系统。

然而,如今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对于当下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甲方企业来说,乙方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都是碎片化解决方案。

所谓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两化深度融合,尽管概念体系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解决一件事情,就是如何从碎片化解决方案发展到企业集成、产业链集成以及构建产业链生态。

以这一逻辑去思考,我们可以推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面临各种问题,其中一个基本矛盾就是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数字化解决方案碎片化供给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的挑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企业来说,面对消费互联网崛起,无论是汽车、手机、服饰、化妆品、3C、家电等等,所有消费产品都可以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来做出相应经营决策。

当这样的经营决策不能实现时,出现损失就是确定的,其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市场失焦,不知道客户是谁,客户在哪里,客户喜欢什么,客户体验如何,如何做出反馈,所以也不知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采购多少,这叫市场失焦。

发生市场失焦时,还会面临营销失语,不知道对谁讲,在哪儿讲,讲什么,如何讲,讲的效果怎么样。

更加糟糕的是,当企业系统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处于数字化解决方案碎片化供给的状态时,也会面对系统失灵,生产、财务、库存、新产品开发跟不上需求变化,还会面临前后、上下、虚实的管理失衡,最终导致增长失速。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不去进行数字化转型,出现这样的损失是确定的,是不可能解决市场失焦、营销失语、系统失灵、管理失衡、增长失速的一系列问题的。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今天讨论数字化转型问题,逻辑起点是要面对消费者主权崛起,需要重构企业能力和优势,要转型成为客户运营商,实时洞察需求,实时满足需求。#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尼日利亚究竟是如何孕育出诺莱坞的#
在2018年多伦多电影节期间,Netflix购买了由Nollywood明星Genevieve Nnaji导演的喜剧电影《Lionheart》(中文译名:狮心女孩)全球独家发行权,这是第一部在尼日利亚制作完成的Netflix原创电影,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世界第一大流媒体平台与非洲电影产业之间新的开始,将开创非洲影视制作的里程碑。
《Lionheart》讲述了女孩Adaeze Obiagu想要替代自己生病的父亲来管理企业,而父亲想要将企业交给儿子Godwill,最终Adaeza和Godewill共同努力挽救公司于债务危机的故事。
随着非洲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的非洲大陆上,影视制作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早在几年前Netflix就开始关注尼日利亚的电影业(也就是众所周知的Nollywood),从上线非洲电影内容到注资制作原创内容,这些投入给了了非洲影视制作行业巨大信心,人们对非洲的视频业务充满了遐想。
然而好的电影品牌不仅包含投资人,还包括演员、导演、制片方、以及遍布全球的发行网络。无论是Nollywood电影,还是非洲的影视业务,这些依旧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工作在尼日利亚,感受到最近几年内尼日利亚影视业务的飞速发展,因此想要以内容制作、分发为出发点思考未来在非洲大陆上将要发生的视频业务挑战与机遇。
用非洲人的方式讲述非洲故事的Nollywood无疑是正在升起的明星,潜力巨大。
20世纪70年代末期,尼日利亚从石油繁荣中获得大量财富,同任何新晋中产阶级社会一样,尼日利亚对于娱乐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观影文化成为了尼日利亚人民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关商业也随之兴盛起来。但是,随着尼日利亚由于腐败引发经济危机,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强迫其执行“结构性调整项目”。这导致尼日利亚货币(奈拉)迅速贬值,尼日利亚社会也因为这些严厉的紧缩措施而遭受重大打击。企业迅速倒闭,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必需品进口几乎不太可能。盗贼和恶棍肆虐街头,人们害怕得不敢出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在约鲁巴移动剧院(一个尼日利亚民间艺术团体)有过拍摄家庭录像带经历的肯尼斯·奈步(KennethNnebue)为了摆脱累积的VHS磁带库存,决定在磁带上刻上内容。1992年他聘请克里斯·奥比·拉普(ChrisObiRapu)导演撰写剧本,指导拍摄一部低成本电影。他们在VCR上编辑,直接在VHS磁带上配音,并且给电影起了一个非常时尚的英语片名:《奴役中的生活》。这部质量低劣的电影据说卖掉了750,000张碟片,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启发了无数电影人及演职人员按照这种低成本的制作和发行模式进行电影制作。
大量的电影开始以类似的制作与销售渠道生产出来:平均拍摄时间不到10天,制作预算几乎不超过15,000美元。这些电影放在露天市场销售,每张碟片仅售2美元。电影主要的发行渠道高度依赖国内的传媒盗版网络,这个网络不仅将电影传遍尼日利亚,还将其带出了国门,传遍了世界。虽然畅销,制作人却得不到回报。
尼日利亚政府曾在1993年成立NFVCB 用于电影产品监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明显。虽然这些年经历了“Nollywood”品牌建立,很长时间的技术革新,但是这种制作发行模式已经深远地影响了非洲电影电视制作行业,并且被沿用至今。
近几年,非洲内容市场逐渐产生了变化,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付费电视运营商等给予非洲影视内容以传播平台;非洲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院线的持续增多;破局者的加入,互联网渠道逐渐兴起;人们正在恢复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外界投资的持续增多;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非洲各国对盗版的持续打击。
1非洲付费电视运营商对于非洲的内容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Africa Magic 是南非报业集团旗下MultiChoice的分支机构,实际是由在DSTV及GOTV平台上播出的6个电影电视剧频道组成,这些频道在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50多个非洲国家播出,并且大受欢迎,已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也未非洲电影带来了持续的资金与平台支持。
Africa Magic Viewers' Choice Awards (AMVCA)是由Multichoice组织颁发的年度奖项,旨在表彰在电影电视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首届颁奖典礼与2013年3月9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举行,并在50多个国家现场直播,如今已经成为非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盛典。这样的颁奖盛典为非洲影视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African Movie Channel UK Limited于2005年在英国注册成立,在英国伦敦及尼日利亚拉各斯设有办事处,该公司旗下的AMC MOVIES 等一系列电影电视频道于2006年4月开始运营,为非洲及欧洲地区展示Nollywood及非洲其他地区电影电视剧,该公司还在2007年5月推出全球在线的On-Demand 频道,与英国电信(BT)合作在其BT Vision 下载上店提供电影电视剧的付费下载业务。
来自中国的付费电视品牌StarTimes 在其付费电视平台上也有引进AMC 等非洲影视频道,并且创办了如ST Nollywood等独家影视频道,并已形成独立的影视品牌,该公司还结合非洲多语言特色,扶持并创办了小语种影视频道。
2 经济缓慢复苏,非洲人逐渐回到电影院观看电影
《The Wedding Party》(中文译名婚礼派对)是2016年由尼日利亚很受欢迎的电视频道EbonyLife TV制作, Kemi Adetiba执导的浪漫喜剧,该电影于2016年9月8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及2016年11月26日在拉各斯的Eko Hotel 和 Suites首演。于2016年12月16日在全球发行,成为尼日利亚历史上电影票房收入最高的本土电影。2017年由续集The Wedding Party 2打破纪录。
在2016年,尼日利亚具有规模的电影院只有25家,而《The Wedding Party》为EbonyLife TV赚到了150万美金,可查到的数据显示,2017年尼日利亚电影屏幕总计为114块,相较之前有所增长。
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年轻人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已经不是一件稀罕事儿,在笔者看来,尼日利亚的电影院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舒适环境,3D、MAX、VIP厅于一体的高级别电影院,其电影票价一般在3000-6000当地币(10-20美金)不等;其次是与大型商超Shoprite 配套的大众电影院,环境较差,一般不会配套3D影厅,其票价为2000当地币(6美金)左右;另外还有分布在其他地区的小型影院,这样的影院一般观影效果会差一点,票价会在500-2000当地币(1.5-6美金)。
非洲的连锁影院也不鲜见,Silverbird Galleria公司成立于2004年,其母公司Silverbird Group是由Ben Murray-Bruce 于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的开展媒体与房地产业务的公司,并首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建成了五屏电影院,为尼日利亚电影开创了新的纪元,该公司在西非地区拥有最大的连锁电影院,拥有70多块电影屏幕集中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阿布贾、哈克特等地,同时他们的电视频道Silverbird TV也在各大付费电视平台上播出。
据普华永道2018年9月发布的2018-2022非洲地区娱乐与媒体展望报告(Entertainment and media outlook: 2018 – 2022 An African perspective)中指出尼日利亚2016-2017年电影院线收入年增长率高达40.7%,2017年其电影院线总收入为1300万美金,在2018-2022年,院线收入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0%以上,2022年将有望达到1900万美金。
3 破局者的华丽入场,带来了非洲影视的新活力
IROKO 一直被冠以非洲Netflix的称号,以带动非洲电影走向数字平台的破局者著称,如今IROKO向用户提供电影电视剧点播网站及APP服务,据行业观察者数据显示IROKO目前在全球拥有30.8万付费用户,而其在尼日利亚之外的用户占据月60%的比重。IROKO对非洲用户及其他地区用户进行区别收费,非洲地区用户只需支付10美金年费,而其他地区用户需支付50美金,如今IROKO每年约有750万美金投入到非洲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上。
IROKO由Jason Njoku 和 Bastian Gotter于2011年创立,短短几年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其发展史也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最初Jason Njoku 发现自己很难在线上渠道搜索到Nollywood电影,于是他从Nollywood的制作人手中购买了一些电影的线上传播版权,在YouTube上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频道,这些电影超出预期地受到人们的喜爱,获得了很多播放及订阅用户。之后IROKO获得了高盛、Canal+以及老虎环球基金的支持,得以搭建自有平台,并推出了电视频道IROKO TV在StarTimes 及 MultiChoice 平台上播出。
如今,Nollywood电影在线上平台中已经不是稀缺资源,在笔者对尼日利亚YouTube用户最受欢迎的频道调研发现,Top10的收欢迎频道中Nollywood影视剧占据4位,并且第一、第二位都是Nollywood电影相关。
随着非洲移动互联网进程的推进,传统电视台、付费电视供应商也在逐步向线上转移,视频类运营公司将非洲本地化内容,尤其Nollywood影视剧作为保持竞争力的利器。
非洲的人口结构良好,尼日利亚人口平均年龄为18岁,25岁以下人口占比60%,年轻人是线上内容的主要消费力量,2018年非洲智能手机普及率为32%,总人口达到13亿,线上内容平台将在不久之后成为影视内容竞争的主战场,也是尼日利亚电影走向成功的重要根据地。
不得不说,Nollywood以及非洲电影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来自外部的持续投资将是未来Nollywood发展的关键。从自身而言,电影内容、拍摄质量、发行体系建设、盗版管控都是未来需要积极去应对的挑战。
尼日利亚的电影行业为尼日利亚人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国民收入,尼日利亚政府表示希望通过推动Nollywood的发展来促进国家从石油经济的转型。
“我们需要Nollywood去歌颂我们的民族英雄”,尼日利亚电影人Udé如是说。作为投资人,在关注投入回报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对非洲文化的尊重与传播,用非洲方式去讲述非洲故事。
2018年11月,迪士尼公司发布了首支《狮子王》先导预告片,预告片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全球轰动,这部1994年制作发布的非洲题材动画电影将以“真人版”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将人们的视野拉回了非洲大地。25年过去,狮子王“辛巴”回归,而他脚下的王国却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阳照常升起在非洲大地上,“Hakuna matata”,我的耳边不时传来少年时的乐曲,这句源自斯瓦西里语的语句意为“没有问题,不用担心!”。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熟悉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伊总统拒外长辞呈,为什么?
  • 吴亦凡林俊杰同框,胡子拉碴胖好多,网友:高晓松说的没错!
  • 江疏影被拍成1米3,沈月和小学生一般高,明星都逃不过抓拍
  • 2019年度市级部门预算公开水平进一步提升
  • 约基奇36+9+10掘金胜雷霆 乔治25分维斯22+14+9
  • 《东宫》或有两版结局,粉丝各执一词,“东宫女孩”的选择亮了!
  • 吴亦凡自称小胖子,怎么回事?
  • 巴声称击落两架印战机(现场视频)
  • 韩国空军一架F-15K战机撞山坠毁
  • 大韩航空长公主家暴丈夫视频 上门女婿也不好做啊
  • 国际数学大赛中国选手“全军覆没”,这道题竟无一人做对…
  • 深圳GDP首超香港,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第一城
  • 河北猪瘟,究竟怎么办?
  • 阿丽塔“烧钱”黑科技大揭秘!
  • 华为5G折叠屏手机来了!定价17500,凭什么这么贵?
  • 食品安全地方考核,条码追溯平台召回系统提高管理!
  • 乐清”失联男孩“母亲被公诉
  • 洱海开车拍照被罚?官方:对当事人罚款2000元!
  • 油价将迎四连涨,92号油或进入7元时代(附2019年2月26日最新油价)
  • 【足坛速递】切尔西处罚凯帕;前枪手中场挂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