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超话]#《大方等大集经》录出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大乘经能多利益无量众生。何以故?一切众生因大乘故,得人天乐及涅槃乐。世尊!夫大乘者,何法摄取?何法利益、何法难得、何法障碍、何因缘故名为大乘?

佛言:善男子!有一法摄取大乘,所谓初发菩提之心,既发心已修不放逸。
复有一法,明信业果。
复有一法,观十二缘。
复有一法,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乐修大慈。
复有一法,谓不退失菩提之心。
复有一法,所谓念佛。
复有一法,如法住已念于正法。
复有一法,以不退心念于众僧。
复有一法,不失道心念于净戒。
复有一法,远离烦恼心念于舍。
复有一法,欲得无量寂静之身专念于天。
复有一法,念欲安隐一切众生。
复有一法,勤行精进。
复有一法,欲令众生悉得解脱,得解脱已受于喜乐。
复有一法,乐求正法。
复有一法,远离退心为众说法。
复有一法,于听法者生爱念心。
复有一法,于说法者乐为供券。
复有一法,于正法中生药树想。
复有一法,于自己身生大医想。
复有一法,至心专念护持正法。
复有一法,绍隆三宝不令断绝。
复有一法,远离懈怠。
复有一法,所谓知足。
复有一法,于一切财无贪悭想。
复有一法,自持戒已能化毁禁。
复有一法,自修忍已,能化众生令离瞋心。
复有一法,得少利益生大恩想。
复有一法,少得恩分生大报想。
复有一法,自持净戒不轻毁禁。
福有一法,破于憍慢。
复有一法,至心求觅听法之人。
复有一法,离恶知识。
复有一法,至心修善。
复有一法,不随他意。
复有一法,调伏诸根。
复有一法,于法师心如如来想。
复有一法,不惜身命护持正法。
复有一法,行于世法不为沾污。
复有一法,不惜身命求于正法。
复有一法,调伏众生受苦不恨。
复有一法,众生不请乐为善友。
复有一法,于好物中心无贪着。
复有一法,乐念出家。
复有一法,乐称人善。
复有一法,乐求庄严菩提之法。
复有一法,于同师同学心无嫉妒。
复有一法,教化众生发菩提心,心无悔退。
复有一法,覆藏他过。
复有一法,求一切语。
复有一法,求一切作。
复有一法,所谓实语。
复有一法,发言之后要终其事。
复有一法,于善法所心无厌足。
复有一法,随所得物悉与人共。
复有一法,善知魔界。
复有一法,破坏憍慢修真实知。
复有一法,心乐寂静。
复有一法,离我我所。
复有一法,不自赞叹。
复有一法,随俗而行。
复有一法,修正命已乐于寂静。
复有一法,持净戒已思惟善法。
复有一法,修多闻已不生情慢。
复有一法,修善行已即住初地。
复有一法,修空三昧观于法性。
复有一法,得供养已其心不高。
复有一法,乐说世者不与同止。
复有一法,得如法物与同学共。
复有一法,真实方便。
复有一法,一切知已不生贪想。
复有一法,未学学已心不生悔。
复有一法,既学知已心不轻慢。
复有一法,遇骂辱已心不生瞋。
复有一法,供养、骂辱其心无二。
复有一法,闻说正法称赞善哉。
复有一法,为欲具足六波罗蜜常求庄严。
复有一法,信心不退。
复有一法,为菩提道求于庄严。
复有一法,受供养已常净己心,为令施主得大利益。
复有一法,具足七财。
复有一法,能破众生贫穷困苦。
复有一法,以善方便调伏众生。
复有一法,以四摄法摄取众生。
复有一法,不与众生而共诤讼。
复有一法,闻法之时于法师所不求其短。
复有一法,未得无上沙门果证心不生悔。
复有一法,常行世间,不为八法之所染污。
复有一法,常观己过。
复有一法,于举罪者不生瞋恚。
复有一法,见世间法其心生舍。
复有一法,不诳善友。
复有一法,先净其心教他令净。
复有一法,不为利养受持净戒。
复有一法,为增善法修集寂静。
复有一法,为于善法修净庄严。
复有一法,为净功德而修庄严。
复有一法,为净智慧而修庄严。
复有一法,修集无想三昧方便。
复有一法,如法而忍。
复有一法,修三解脱。
复有一法,知处非处。
复有一法,修舍摩他,为欲庄严毗婆舍那。
复有一法,知于解脱。
复有一法,观于三世等。
复有一法,谓不分别一切法界。
复有一法,一切法性不生不灭。菩萨摩诃萨观是百法,如是名为摄取大乘。

阿难尊者宿世供养沙弥,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地藏论坛佛教APP)
阿难尊者宿世因供养沙弥令其安稳专心勤加诵经,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咸皆生疑:“贤者阿难,本造何行,获此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贤者阿难,本兴何福,而得如是无量总持?唯愿世尊!当见开示。”

  佛告诸比丘:“谛听着心!斯之总持,皆由福德。乃往过去阿僧祇劫,尔时有一比丘,畜一沙弥,恒以严敕,教令诵经,日日课程,其经足者,便以欢喜,若其不足,苦切责之。于是沙弥,常怀懊恼,诵经虽得,复无食具,若行乞食,疾得食时,诵经便足,乞食若迟,诵则不充,若经不足,当被切责,心怀愁闷,啼哭而行。时有长者,见其啼哭,前呼问言:‘何以懊恼?’沙弥答曰:‘长者当知!我师严难,敕我诵经,日日课限,若其足者,即以欢喜,若其不充,苦切见责。我行乞食,若疾得者,诵经即足,若乞迟得,诵便不充,若不得经,便被切责。以是事故,我用愁耳。’于时长者,即语沙弥:‘从今以往,常诣我家,当供饮食,令汝不忧,食已专心勤加诵经。’于时沙弥,闻是语已,即得专心勤加诵学,课限不减,日日常度,师徒于是,俱同欢喜。”

  佛告比丘:“尔时师者,定光佛是。时沙弥者,今我身是。时大长者,供养食者,今阿难是。乃由过去造是行故,今得总持,无有忘失。”

  尔时诸比丘,闻是说已,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贤愚经》卷第十

阿难因宿世供养沙弥令得沙弥得安诵经,缘是福报愿求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
===============================
昔无数世时。有一佛图。中有沙门数千余人止住其中。遣诸沙弥数百人行分卫供给众僧。日输米一斛。师便兼课一偈。有一沙弥。时过市中行且诵经。时肆上有贤者。见沙弥行诵。礼而问曰。道人行何所说。答曰。分卫给僧兼诵一偈。贤者又问。若无事可诵几偈。答曰。可得十余偈。又问。分卫几日。曰九十日。当输九十斛米。贤者谓诵道人。但还安意诵经。我当相代出米。沙弥大喜。贤者与米九十斛。还报师已便闲读经。经三月通千四百偈。启师。诵经已讫。要当诣檀越家试之。师即听。诣贤者所报曰。蒙君重惠得安诵经。今经已止故来说之。沙弥诵文句。流利无有踬碍。贤者欢喜稽首为礼。愿我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及到佛出世现为弟子。名曰阿难。常侍世尊特独辩通博闻第一。师曰。时贤者今阿难是。夫劝助学者志求愿功德不虚。缘是福报随愿而得如是也。须弥山南有一大树。高四千里。诸钵叉鸟栖宿其上。树常不动。有小鸟形类鹑鴳。住止其上。树即振摇。钵叉鸟语树神言。无知我身将重而初不动。小鸟未宿反更振动。树神言。此鸟虽小从大海底来纯食金刚。金刚为物所堕之处无不破坏。所以大怖不能自安。经以为喻。若有凡人解深经一句口诵心念。身中三毒四魔八万垢门皆不能自安。何况博采众法为世桥梁者也。《杂譬喻经》

阿难宿世因缘。阿难宿世造诸善根,藉彼善根乞种种愿,而得成就如今贤者阿难。
========
又于一时。长老阿难。被诸梵行大德人辈劝请。令彼奉侍世尊。从尔已来。尽心尽力。意行调适。如来所说。悉皆受持。从如来口所闻之事。或世间事。或出世事。悉能受持。永不忘失。若有人来咨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以是因缘。世尊集众。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于我声闻弟子之中。多闻利智。侍者之内。阿难比丘。是其人也。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长老阿难。于往昔时。造何善根。藉彼善根。今生释种大豪姓家。巨富饶财。大有势力。乃至一切无所乏少。复以何业。今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若闻世间出世间事。永不忘失。若有诸人来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世尊复记谓诸比丘。若知于我声闻弟子多闻智慧强记不忘最第一者。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过去世中。久远之时。还于此处波罗奈城。有王治化。名曰梵德。彼王尔时生于二子。一名喜根。二名婆奴(隋言月)。二子之内。喜根为大。其大子者。本性调善。贤直柔和。多有慈心。畏惧诸罪。厌离爱有。其彼王子。见其城内为诸王事之所逼切。悬官苦恼。杀害无穷。多有系闭。所谓枷锁杻械囹圄。地牢固禁。斩截手足。割其耳鼻。挑其眼目。既见此事。遂作是念。我之父王。百年已往。我身云何当治王位。我今知用如此王位。欲作何事。及我身命。亦知何用。所以者何。今见一切诸众生辈。以种种苦逼切其身。如我今者。不如舍家出家修道。作是念已。诣父母边。白言。父母。我欲舍家出家修道。

尔时父母。报其子言。汝身是我所爱之子。不离心意。瞻看无厌。我等宁死。不能别汝。我等但使身命存在。终不相放。如是再过。喜根童子。白父母言。父母当知。我今必定舍家出家。唯愿父母。哀愍许我。如是数数咨请父母。而彼父母。遂即听许舍家出家。而告之言。汝是我子如汝所乐。随汝意也。尔时梵德喜根王子。以其父母许得出家。至于他日。舍家剃发。次第修道。而悟缘觉。能作神通变化之事。放光放水。回天动地。兴云致雨。如是等事。皆悉能办。彼辟支佛。作如是念。我为何事。而得出家。如是之事。我今已办。已得己利。所作已办。我今可往本生之地。怜愍父母诸眷属故。及余众生。令作福田。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次第游行。至波罗奈。至彼国已。依住彼城父王梵德庵罗林内。

尔时梵德。传闻他说。喜根童子。已成大仙。还来于此。住我境界。我今可往至喜根边。显现于彼。问讯慰喻。时梵德王。以大势力。严盛威风。示现神德。从城而出。有四兵众。前后围绕。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遥见父来。而作是念。此诸人辈。梵德王等。大有威力。我慢贡高。我若随宜。在彼前者。梵德王等。必不敬我。作是念已。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坐卧经行。半身放烟。半身出火。身上放火。身下出水。示现如是种种神通。

时梵德王。诸臣百官。见彼尊者大圣辟支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彼等见已。作如是念。我之童子。虽舍王位今得出家。已成大仙。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其心尔时即大欢喜。踊跃无量。遍满其体。不能自胜。诣彼喜根辟支佛所。王既渐进。佛复下空。王到其所。欢喜敬仰。时辟支佛。下住地上。即便坐于所敷之座。

尔时梵德。到辟支边。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坐一面已。时辟支佛。少说诸法。令王欢喜踊跃无量。显示善事。

尔时大王。从辟支佛。听闻法已。欢喜踊跃。白辟支言。善哉大仙。今受我请。常住我家。我为尊者。当作伽蓝经行房窟四事供养。心所乐者。悉皆办与。若欲哀愍诸众生故。村落城邑。欲行乞食。任意所行。我不障碍。辟支佛尊。默然而受父王所请。于时彼王。见彼尊者喜根缘觉默然受请。即办种种诸供养具。经行房窟。四事供养。悉持施与。自余须者。一切办给。

尔时喜根辟支仙人。为欲怜愍诸众生故。入城乞食。如此之时。即得入城。其月王子。日别至于喜根仙人辟支佛边。承事供养。于诸法中。心有所疑。时时往问彼辟支佛。其辟支佛。或被婆奴王子所问。默然不答。唯于诸指。出其光炎。尔时婆奴。作如是念。此辟支佛。大有神通。而无才辩。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告婆奴言。婆奴王子。汝来出家。汝今若其不肯出家。我定知汝命终之后。必堕恶道。若其出家。汝亦应当成就大仙。有大神通。尔时婆奴。诣向父母。白如是言。善哉父母。喜根仙人。今已出家。我今意欲随出家也。唯愿父母。哀愍许我。而彼父母。遂不许可。婆奴王子。犹故数数至彼喜根仙人之所。承事供养。其辟支佛。复数语彼婆奴王子。汝当出家。婆奴王子。复报兄言。父母今日决不听我舍家事云何也。

尔时王子婆奴。面上色相。出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喜根辟支仙人。告婆奴言。汝来婆奴。汝必当须舍家出家。何以故。汝熟相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婆奴。至父母边。白言。父母。唯愿放我舍家出家。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亦即诣向自父母边。白言。父母。汝等当放婆奴出家。所以者何。其相出现。七日之内。定当命终。以此因缘。父母必当与彼别离。以是定故。宁放出家。在于法内。取于命终。莫令在家取命终也。父母报言。婆奴王子。于七日内。必取命终。与我别者。我今当许舍家出家。

婆奴王子。当于尔时即剃须发。着袈裟衣。其出家已。于七日中。供养恭敬。事彼喜根。时辟支佛。教授威仪。过六日已。至其七日。定知命终。哀愍彼故。从坐而起。飞腾虚空。经行坐卧。放烟放火。隐身不现。种种神通。婆奴仙人。见彼喜根辟支佛尊。于虚空中。现于种种神通变化。见已心生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合十指掌。顶礼向彼辟支佛尊。既顶礼已。发如是愿。愿我来世。恒值如是辟支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闻已。悉令通解。又愿我身。于彼圣人。得为侍者。供养彼圣。又愿来世。得诸神通。所有威力。皆如此佛。若有来问我之义者。我悉为解。令彼欢喜。又愿生生世世之中。不在恶道。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于七日内。供养于彼辟支佛尊。受教法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以欢喜心。供养喜根辟支佛故。以彼业报。今得生于释种之家。而于彼边。乞如是愿。愿我生生世世之中。不堕恶道。以彼业报。所生之处。不曾堕于恶道之中。唯生人天。流转往反。受大快乐。而于彼时。复作是愿。愿我来世。值遇如是教师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一闻。即得知解。以是业报。今得值我如是教师。又于我边。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其于彼时。乞如是愿。愿我来世。若当值遇如是教师。我于彼边。得作侍者。供养彼圣。藉彼业报。今于我边。得作侍者。供养于我。其于彼时。又乞是愿。我于来世。得大神通。得大威力。藉彼业报。今得成于如是大圣。得大威力。其于彼时。又乞是愿。若有人来问所疑者。我悉为彼分别解说。令心欢喜。藉彼业报。今日阿难。有人来问心中所疑皆悉为解。令心欢喜。

尔时佛复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波罗奈城。其城有一大富长者。名曰僧萨陀那(隋言王安)。其彼长者。大富饶财。多有生业。犹如毗沙天王无异。家中日别恒有五百辟支佛。来向其家食。其时而有一辟支佛所持之钵。下底尖小。如牛乳形。其钵所安。或在草上。或帘箔上。随即倾倒。不得安住。彼时长者僧萨陀那。有一女子。可喜端正。女相具足。其女见彼辟支佛钵倾倒不住。即自脱钏。奉辟支佛。而白之言。唯愿大仙。取此钏用安其钵下。尔时彼仙。为怜愍故。即取此钏。用安其钵。而彼钵盂。遂不倾动。于时彼女。既见此钵更不倾动安住钏上。欢喜踊跃。遍满其礼。不能自胜。心发是愿。如此仙人安钏上。不倾不倒。我于来世。所闻如是。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令忆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长者家女。今为谁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由于彼时。以欢喜心。自脱手钏。以奉尊者辟支仙人。安置钵器。因发是愿。如此仙人。以钵安钏不倾倒故。愿我来世。若有所闻。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皆忆持。永不忘失。由彼业缘。今所闻事。悉不遗忘。
《佛本行集经》
阿难尊者宿世供养沙弥,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
https://t.cn/A6M9lAOe
(出处: 地藏论坛-佛教APP)#佛教# #地藏论坛# #地藏论坛佛教app# #佛教APP# #阿弥陀佛# #佛法看世间##佛教音乐##佛教[超话]##世界佛教论坛超话#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本事經》裡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意思是說,世間有智慧的人,都會對父母特別恭敬,恆時供養,讓父母心生歡喜。

釋迦牟尼佛在多部經典中宣說了子女孝順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1.世間和出世間的恩德有四種:第一種就是父母恩。

2.母親對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萬億年)的時間來說也說不完。媽媽思念孩子,沒有什麼比得上。從懷孕開始十個月,行住坐臥受苦惱卻不能說出來。想要吃什麼穿什麼,雖然得到了也不歡喜,擔憂的心沒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著好好生下這個孩子。當遇到產難時,就像百千把刀來割。如果平安生下孩子,大家都歡歡喜喜,寶寶一聲哭啼,十個月受的苦,媽媽都忘光了,就像聽到美妙的音樂一樣快樂。寶寶睡在媽媽的肚子裡,由媽媽的甘露泉餵養,這個恩德,就算高山也比這低,就算大海也比這淺'a1H绻軌螂S順母親,不違背母親的心意,天人都要護念他,福德是無盡的。如果用一劫的時間,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軀的肉來養父母,這樣都不能報答父母對我一天的恩。

3.世界上誰最富有,誰最貧窮?家裡有媽媽在,這叫做富。媽媽不在,叫做窮。媽媽在的時候,叫做日中,媽媽不在了,叫做日落。媽媽在時,叫做月明,媽媽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養父母,這和供養佛的福德是一樣,沒有差別的。

4.有福的人,請一百個持戒高僧大德,一百個仙人,一百個朋友到裝滿七寶的地方,供養百千種上妙珍膳,垂瓔珞,以百寶莊嚴床臥具,以百藥治療病。就這樣做百千劫,這樣得到的福德,還不如一念孝順心,用一丁點東西,供養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養父母功德的百千萬分之一。

5.佛說:從地上積累珍寶,積累到二十八天,拿這麼多珍寶去佈施別人,不如供養自己的父母。

6.最大的善,不會大過孝;最大的惡,不會大過不孝。

7.世上要是沒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8.如果把父親放在左肩上,母親放在右肩上,這樣千萬年,衣被飲食,床座臥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屎尿,也報不了父母恩。

9.在家居士,如果不供養父母師長,這是「失意罪」。

10.修世間法的時候,要從供養父母師長裡修。

11.我曾經因為四件事情捨棄我的生命,一是,為破眾生各種煩惱。二是,為了讓眾生平安快樂。三是,為了除掉自己貪著自己的身體。四是,為了報答父母生我養我的大恩。

12.我不但今天讚歎孝順父母,我在無量劫中經常讚歎的。

13.如果人少許供養父母,這樣獲得的福德無量,而少許不順父母,罪也無量。

14.有八種人,你要毫不猶豫的去佈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遠來之人、六遠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5.有四種恩最難報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來恩,四是法師恩。所以供養這四種人,會得到無量福報。

16.用飯食供養賢聖,這不如孝順侍奉父母親。

17.我世世都奉持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後成為天中之天,三界獨步。

18.世上的父母應該極親極愛的,可是眾生輕慢父母不尊重;我現在為了摧伏這種我慢,所以為此出家救護。

19.菩薩世世都用時令鮮果供養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薩世世都這樣對父母——如果父母睡著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聽的聲音。如果有好吃的,不會獨吃,總是先給父母吃。

20.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獄。

21.眾罪最惡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2.如果不孝順父母,自己的東西都拿給妻子兒女,或者把父母的東西,自私給妻子兒女。父母好話,自己不肯聽從,甚至為護老婆而罵父母,這種人叫做「世間最大劫賊'a1埂?

23.不孝父母,輕慢尊長,將墮落三惡道。

24.想往生西方淨土,要修三種福。第一種就是孝順供養父母師長,不殺生,修十善業。第二種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儀。第三種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也勸別人讀。

25.得到大財物,要先供養父母師長和尚法師。

26.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孝養父母,衣服飲食,房舍臥具,乃至身肉骨髓。因為這樣孝順供養父母的因緣,自致成佛。

27.眾僧是出三界的福田,父母是三界內的最大勝福田。

28.佛告訴迦葉長老說,眾生惱亂父母,讓父母心憂惱,得多病報。供養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報。對父母沒有愛敬心,得丑陋報;愛敬父母尊長,得端正報。

29.佛對阿難說,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慈心孝順供養父母,這個功德殊勝難量。我過去世,慈心孝順,供養父母,甚至捨身肉濟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這個孝順供養父母的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為孝順父母的福報。

30.如果讓父母生氣,子女會遇到生活中的各種不順,牴觸頂撞父母,沖父母發脾氣,很快就會有不順。

願所有眾生都能夠孝順父母,供養父母。願我們把一切佈施、一點一滴善行的功德全部都迴向給父母。願一切如母眾生皆能遠離痛苦煩惱,究竟解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点意外的是,该片跟冯小刚并无关系,而且电影《甲方乙方2》这次并无葛优参演,由乔杉、黄才伦等主演,而此次电影《甲方乙方2》少了冯小刚,主演少了葛优票房究竟能否大
  • 就是,啊,生活多美好啊[音乐]然后想要去记录许多细碎的光。#闪暖不完全记录# 这个配色可能是传说中的大地之母吧从大地中脱胎而来温柔坚韧的力量在她心中贮藏质朴的衣
  • rjl#任嘉伦长意#rjl#任嘉伦与君初相识#为爱蓄力 欢迎你的嘉入 [中国赞] 一起靠近光 追随光[打call] 追一个人就像追一颗星星,星星好美,逃开所有尘
  • 一个可能很长很长但是很高兴的内鬼局记录 第一局国王大道:没有截图但是我忘记看内鬼了 第二局暴雪世界:我和丸子是内鬼但是他这个猪!@一只小丸子vvanzi 他不知
  • ⚠️往这瞅[悠闲] 哺乳期宝妈的牛逼反馈伊美瘦奶茶的神奇效果[憨笑][憨笑]一个套餐还没用完,还有小8️⃣袋呢1️⃣2️⃣斤妥妥滴木了开个玩笑❥❥多大一坨肉
  • 新乡调研,是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围绕 “1+8”的“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系列调研的“收官”之站,凸显了新乡在郑州都市圈建设以及全省发展大局中的特殊位置
  • ★详情请拨打:【0512-57819998】地址,昆山市长江北路388号(中环北线长江路口向北600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店咨询购买,详情见下表:HFP X 双
  • #股市老枪[超话]#生命的轨迹,无疑是一条蜿蜒起伏的曲线,且毫无规律可言。生命的轨迹,无疑是一条蜿蜒起伏的曲线,且毫无规律可言。
  • #摩登兄弟[超话]# [微风]#刘宇宁不说再见片尾曲#[微风]《鲜厨100第二季》 完美收官[干杯]帅气宁专注做事的一天[心]认真打工的男人最有魅力啦[嘻嘻]厨
  • #平安出行365# 【九龙坡区交巡警开展摩托车违法行为专项治理】为有效减少摩托车、电动车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加强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近日,交巡警西彭大队积极开
  • 腹有诗书的人,不会将自己囿于生活的鸡毛蒜皮,也不会困于一时的人生低谷。漫漫人生,跌跌撞撞,不知不觉,行至中年,渐渐悟出,真正想要的,莫过于一份真真切切的安稳与
  • #代理[超话]##代理##杂货铺代理# 日纯·利+ ͏ 为我的‮子崽‬开心 600一‮ 天‬一个‮也月‬有2.3w了真的‮常非‬ 在家发G就可以实现很多人看‮起
  • 专家: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差距将逐步减少 最终齐头并进那么,若抛开美元的霸权地位,人民币是否能超越当前排名第二的欧元呢在刘志勤看来,欧元的背后是将近三十个国家的综合
  • ——《普门品》偈句观音菩萨,本名观世音,梵语音译为"阿那婆娄吉低输"或"阿婆卢吉低舍伐罗",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
  • 只是……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她就闭了闭眼的功夫,再醒来就变成了一只猫?帅哥电脑里又为什么会有自己的死亡信息?
  • ♥红​心‎猕‎猴桃​3.5斤‎零​售​:3⃣️5⃣️元包‎邮​熟​软​之​后​的‎红​心猕‎猴‎桃​,就‎是不一​样​!从‎3⃣️年​前‎我们‎做助​农公​益享
  • 所以两个人在一起,当你真的很在意一些东西时,你可以直接和他说,因为可能有些男生真的猜不透女生的心理。而且我觉得有个脑洞大开的男朋友挺好玩的,虽然他能在某个瞬间把
  • 不管是誰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消費者》☺️不管景氣好壞我們都需要花錢每日消費日常生活每天刷牙洗臉洗澡洗頭~家庭用品每天洗碗洗衣抹地洗奶瓶~美容護膚有時間每
  • 奢侈品回收 被遗忘了七年的香奈儿Cf回收 奢侈品回收 被遗忘了七年的香奈儿Cf回收前几天有个小姐姐来出手香奈儿CF包包,看着成色像闲置未使用(99新)[得意],
  • 要是还能保持一份孤独,不人云亦云,不趋炎附势,那已经算是这时代的杰出者了。可是云深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所以当他在办公室门外听到朱旧同别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