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旅讯# 【#泰国力争今年国内旅游营业额达195亿美元# 】越通社4月8日消息,泰国国家旅游局正努力实现2022年国内旅行活动达1.6亿,营业额达6560亿泰铢(约合195亿美元)目标。泰国国家旅游局称,今年第一季度,泰国国内旅行活动达2970万个,同比增长73%,营业额达1.35亿泰铢,同比增长53%。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育塔萨日(Yuthasak Supasorn)表示,凭借放宽新冠疫情防控规定和接种率高,国内旅行活动开始复苏。育塔萨日预测,国内旅游市场今年将缓慢增长,远低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原因是居民对奥密克戎(Omicron)感到担忧。他认为,如果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率达70%,或各地方经济和旅游活动不受限制的话,今年下半年国家将迎来更多机会,以促进旅游市场发展。

【汕头活用“侨”元素打造文化名片 “岭南第一侨宅”成缩影】
俗话说:“潮汕厝,皇宫起。”意思即是潮汕民居是仿制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11月初,著名学者冯骥才来到潮汕地区,在参观了陈慈黉故居、永兴里潮汕古建筑民艺馆后,称赞潮汕“文化浓郁”,对潮汕古建筑给予“古艺集粹、当世精华”的高度评价,这又将大众的目光拉回于此。

潮汕建筑以民居和宗祠为代表,与嵌瓷、木雕、石雕、灰塑、彩绘、漆画等潮汕民间传统工艺相融合,包含“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多种建筑形式,具有其独特风格、建筑特色和美学价值,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汕头市澄海区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便是典型的潮汕传统民居,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侨宅,还有着“潮汕小故宫”的美称。近年来,经过一系列修缮活化,陈慈黉故居已成为许多游客潮汕之旅中最喜爱的游览景点之一,也是汕头市全力打造侨品牌的一处缩影。近日,羊城晚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探寻历史,近距离感受这座潮汕民居瑰宝的魅力。

桑梓情怀 旅泰华侨心系故乡

汕头市前美村是潮汕地区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村落”“中国最美乡村”,也是著名的侨乡,其中最负盛名的华侨当属旅泰的黉利家族——经历四代人近百年的打拼,黉利家族成为富甲南洋的豪商巨贾。整个家族中又以陈慈黉为代表人物,他成功开创了机械化加工稻米的先河,促进了泰国农业的发展,同时累积了巨大的财富。1903年,陈慈黉将业务交给次子陈立梅打理,随后返回故乡前美村。

漂泊多年的华侨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归乡后的陈慈黉开始在家乡兴建住宅,也就是如今著名的陈慈黉故居。这座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拥有506间厅房的建筑,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

“陈慈黉故居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善居室’。”前美村原党委副书记陈作松是村民口中的“陈慈黉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前美村民,他对陈慈黉故居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了解。他告诉记者,善居室自1922年始建,历时17年才建成;1998年,黉利家族“善居室”继承人陈天禧与前美村村委会对陈慈黉故居进行合作开发,增设陈慈黉侨史馆、潮汕民俗馆、潮州功夫茶馆等,打造潮汕地区旅游新亮点,以旅游促收入反哺文物保护。陈慈黉故居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广东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据悉,陈慈黉另外的三处宅第近年来也陆续修缮,善居室二期修缮工程即将开工。在陈慈黉故居的带动下,前美村推动“美食+旅游、农业+旅游”相结合的乡村发展模式,在前美古村侨文化旅游区建成传统文化体验区,建设潮侨文化展示馆等,为古村落保护活化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洋为中用 三种风格成就建筑瑰宝

潮汕金漆木雕、石雕、嵌瓷、彩绘……环顾陈慈黉故居,多种潮汕传统工艺随处可见,放眼望去只觉雕梁画栋、色彩斑斓,这正是潮汕传统民居及建筑的重要艺术特点。比如在庭院的入口处精美金木石雕,以花鸟、祥禽为主,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一些屋檐墙瓴则用彩绘和彩瓷进行点缀,色彩缤纷,极具观赏性。记者穿梭于不同的庭院中发现,每间院子并不是同一个模板复制而成,而是各有各的特色和韵味,竟连地砖的样式也不尽相同,可谓是“一庭一风景,一院一世界”。

另一方面,陈慈黉故居也将诸多东南亚及欧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比如用于装点门窗的几何形瓷片是明显的伊斯兰风格,以蓝色、绿色、黄色为主,形状是国内建筑风格中少有的三角形和菱形;罗马柱、石膏泥塑和大理石板材等的运用体现着欧洲建筑的风格;各式各样的花纹瓷砖颇具古典色彩,从动植物到文字字母再到多种题材的组合,充满着文化碰撞迸发的想象力,让人时而联想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时而又像走进一幅写意的中国画。

中西合璧,洋为中用,陈慈黉故居既有潮汕民宅建筑的严密与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又有西方建筑的敞亮典雅,不仅是潮侨文化的缩影和见证,也是潮侨文化的“活字典”,更是潮汕建筑学上的教科书。据了解,该故居建造时所用到的玻璃、地砖、石材等建筑材料多从欧洲、东南亚和上海等地运来,历经百年色泽仍艳丽如新。

“这座古宅处处都有着工匠精神,偌大的院子里,随便走到哪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它的精致和用心。”陈作松随手指了指身旁一根的梅花形石柱介绍道,“比如这根石柱,虽然造型繁复,但它的柱础、柱身与柱头都是出自一根石料,是用银元手工打磨、精雕细琢而成,并非多部分衔接起来的。潮汕有句俗话叫‘慈黉起厝,好慢孬猛’,这就是说陈慈黉非常注重建筑质量,只求好、不求快的匠人精神。”

活化利用 汕头打造多维立体侨文化空间

1996年时,陈慈黉故居还是前美村村委的办公点。近年来,陈慈黉故居的变化非常明显。陈作松告诉记者:“首先是社会意识改变了,最明显的是游客和乡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其次是自陈慈黉故居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有了资金和项目后,这座潮汕侨领故居的活化程度、保护投入力度都得到极大提高,接下来,还希望有更多的举措和规划。”

正如陈作松所感受到的,日渐提高的活化意识、全力打造的侨品牌,正是汕头市近些年致力思考的方向。为此,汕头也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记者从汕头市侨务局了解到,近年来,汕头聚焦城市根脉文化传承,着力打造“一街、一馆、十村”的多维立体侨文化空间,升级改造华侨历史文化博览街区,积极规划建设潮汕华侨博物馆,大力建设十个兼具“潮”“侨”文化特色的“最美侨村”,凸显侨乡魅力,构筑潮侨精神家园。与此同时,进一步梳理凝练华侨文化旅游资源,将樟林古港、陈慈黉故居、前美古村侨文化旅游区等华侨文化资源纳入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十大文旅精品线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游径”中,串珠成链,打造华侨文化旅游线路、华侨寻根文化线路,吸引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旅游观光、回汕寻根探访,唤醒海外华侨华人乡愁记忆,凝聚侨乡向心力量。

此外,2021年初,汕头正式启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八个一批”工程,明确提出做好侨批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推动侨批记忆工程,加快汕头侨批文物馆的整合提升。借助大型展馆,开辟侨批精品展区,同时生产侨批文化相关衍生品,通过制作生产侨批仿真件、与中国邮政汕头分公司合作设计制作侨批纪念邮册等,多措并举提高侨批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着力传承弘扬华侨的家国情怀。

文脉一线

探寻陈慈黉故居

走入一幅恢弘精致的水墨长卷

羊城晚报记者到达前美村陈慈黉故居的当天上午,天气晴好、万里无云。在蓝天的映衬下,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潮汕传统建筑显得古朴安静又富有生命力。

“规模宏大”是访客对陈慈黉故居的第一印象。如今被称为陈慈黉故居的,仅是原十余座中的四座,是1910年后陈慈黉及其家族在前美兴建的“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其中,最引人瞩目、修缮完好的便是“善居室”。

据介绍,“善居室”占地面积6861平方米,共有厅房202间,建筑结构是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驷马拖车”风格,为双层四进式宅第建筑,四周及后胞均为两层洋楼,厢房仿北京故宫的东西宫建筑,各成若干院落,前后天桥密布,处处相通,也是四座建筑中最为豪华、最为庞大的一座。

探馆途中,听到解说员介绍这样一则趣闻——民间戏说当年陈家雇了一名专门开窗关窗的佣人,自晨起开始将所有窗户打开,便到了午饭时间;再将所有窗户关上后,此时太阳就落山了,可见其恢弘。

初入善居室,只见白墙灰瓦,几棵榕树亭亭如盖,木雕、石雕等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点缀着庭院,犹如一幅水墨画卷。但仔细观察,窗上蓝绿相间的陶瓷贴片又杂糅了一丝南洋风情,全因旅泰华侨陈慈黉在回归故土后也不忘将东南亚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居室中来。

小路曲折迂回,通向每个不同的庭院,顺着楼梯,记者走上二层观景台,将一众故居风景尽收眼底,连绵的屋顶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宅第之间并非完全封闭,二楼的长廊将它们连接起来,萦回曲折,宛若迷宫,但每个院落也有属于自己的大门和厅房,建筑群整体统一又相对独立。

“陈慈黉故居是我们这几天潮汕之旅中最喜欢的地方,既包含了咱们中国传统元素,又点缀了西方和东南亚元素。”刚随家属迁至广东的张女士与李女士,最近利用闲暇时间走了不少地方,对于陈慈黉故居的古朴气质,他们评价颇高。李女士边忙着拍照边笑着说:“我们早就发了朋友圈和小视频了,给我们点赞的人还不少呢!”

【迭代:一颗砀山梨背后的产业竞争格局,砀山水果如何突围】就像一条大河,砀山的水果产业总能在竞争的落差中找到奔流的动能。
  166年前黄河改道北徙,在砀山县境内留下一条46.6公里的废河道。黄河流经砀山期间,有记载的决口和泛滥多达五十余次。
  黄河走了,结束了长期洪涝灾害,留下了漫天黄沙,“张嘴沙打牙,庄稼被打瞎”。在这片270平方公里的独特沙土地上,诞生了世界最大的梨园和著名的砀山水果产业。
  第一次产业红利
  砀山酥梨大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为了治理风沙,砀山动员全县在黄河故道载种耐盐碱、耐旱涝的梨树。几年后,黄河故道上游170公里的兰考县,也是为了治沙,焦裕禄选择了速生的泡桐。当年的选择,为兰考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
  焦裕禄去世几十年后,桐木成材。兰考木匠将泡桐木制成灶台风箱,贩卖到上海。老师傅发现桐木声音通透、传导性不错,加上抗腐耐热、不易变形,于是便找到兰考当地木匠制作音板。
  生长在兰考沙土中的泡桐,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成就了质地疏密适度、纹理天然美观等特点。现在兰考制作的乐器,不仅销往全国,还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近期网上爆火的山东曹县,出口到日本的棺材,用的也是兰考的泡桐。
  相比兰考泡桐,砀山酥梨成名更早,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史。明万历、清乾隆时还被列为贡品。
  “砀山酥梨最大的特点,就是历经多年,它还是它。”砀山县副县长陈新启介绍,两千多年中历经各种灾害,每次都可能导致品种进化或退化,但其酥脆浓甜的特征,被稳定地保留下来。
  “酥脆浓甜”,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非常稀缺,全国水果商人汇集砀山抢梨,到90年代中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地头收购价每斤接近2元,一亩梨园就是一个万元户。
  尾随水果商人到来的是各地的梨苗商人,他们把砀山酥梨引种到了江苏、陕西、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新疆等地。到2004年,除砀山本地有50万亩连片种植的砀山酥梨外,全国各地引种面积近500万亩,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梨树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加之砀山酥梨丰产的特性,其产量更是占到全国梨产量的48%。
  产量的激增让产品的势能快速耗散,2003年和2004年,产地批发价降到了90年代的五分之一。
  砀山必须找到新的竞争落差。
  第二次产业升级
  第一次砀山水果产业红利,是有和无的竞争。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水果市场从供给短缺向供给过剩转变,很难再出现一个爆品通吃的机会。第二次产业升级,应该比什么?
  砀山县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4111”计划,三年后又修订为“3211”计划,即保留优质砀山酥梨30万亩,通过高接换头发展优质新品种及加工品种20万亩,发展优质黄桃等杂果10万亩,更新苹果新品种,稳定面积10万亩。
  “高接换头”是果树的一种快速迭代技术,保留原来果树,在树冠部位换接其他品种。好处是能节省从树苗到成年的时间,代价是无法改变树型、树间距,从而给第三次产业升级埋下了伏笔。
  砍结果的树,嫁接新树苗,是一次巨大的冒险。谁也不敢保证新产品一定成功,果农动力不足,有人喊出了“不换思想就换头”的口号,鼓励把酥梨的头换成黄冠梨和翠玉梨的头。
  黄冠梨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于1977年以雪花梨为母本、日本砂梨“新世纪”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黄冠梨有三个特点最让当时砀山水果产业的决策者心动,第一残渣少,第二酸甜适口,第三成熟时间早,比酥梨早了一个月。
  第一和第二个特点弥补了酥梨风味的不足,第三个特点则拉长了砀山产区梨的销售期,避免集中上市。
  除了河北黄冠梨,还从山东引进了日韩梨和其它国内外较先进的梨、苹果等名特优新果树16种,品种上百个。
  梨的品种多了,总产量还要降下来,替代梨的产品是黄桃。目前砀山是世界第三大黄桃产区,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30万吨。
  黄桃最常见的吃法是做成罐头,特别在西北省份,黄桃罐头是很多人童年的小确幸。西北人更偏爱黄桃罐头的味道吗?
  砀山虹桥食品公司负责人徐奥提出了另一种解释,砀山本地水果罐头厂,早期并不做水果罐头,而是蔬菜罐头,西北和东北冬季缺少蔬菜,是罐头的主要销售地。吃菜难解决后,工厂更新产品,黄桃罐头取代蔬菜罐头,在成熟渠道的北方市场继续销售。
  稳定的供给和成熟的销售渠道,才催生出了特定区域的口味偏好。
  罐头把砀山的水果产业从农业升级到了工业,不仅消化了非商品果,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2020年全县水果加工产值190亿元, 黄桃罐头产量国内第一。
  控产量,引进新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水果加工业,一套组合拳,砀山水果产业完成第二次升级。
  第三次产业竞争
  第三次升级最难,因为正在进行中。
  很难说,第三次产业升级始于何时,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电商入场后,传统水果销售中的一些旧壁垒被推平,取而代之,新的规则建立起来。
  第一个被打破的旧壁垒是靠信息差赚钱。
  水果商人纪宗文经营皖北最大的冷库已11年,滚动投资8000万元,建成2万吨库。各地水果商人把收购的果子存放在冷库中,等待最好的销售时机。2017年,纪宗文和妹妹纪盼在拼多多开店,做起了电商。
  “以前给各地供货,报价都不一样,南京的价格和上海的肯定不一样。”纪宗文说,经过层层中间商,消费者在每一个水果摊上买的价格也不一样。
  电商入局后,价格透明,中间商很难再靠信息不对称赚钱。
  第二个被打破的是品类壁垒。砀山的水果不仅要与其它产区水果竞争,甚至还要和全世界优势产区的水果竞争。
  砀山不仅要和河北、山东的梨产区竞争,全国1400万亩的梨,还要和3000万亩的苹果,3700万亩的柑橘,2200万亩的西瓜,1300万亩的桃,1000万亩的葡萄等大宗水果竞争。
  近年来拼多多上不断出现新品爆款水果,会理软籽石榴,丹东99草莓,四川爱媛果冻橙,福建涫溪蜜柚,云南石林人参果,这些水果单价高,抢走了一大批爱尝鲜的年轻人。进口的智利车厘子、新西兰猕猴桃、泰国榴莲、越南芒果等水果,给消费者提供了来自全世界的选择。
  世界变平了,竞争再次升级。
  竞争不再是某几个批发商之间的博弈,而是产区和产区间的比赛。一颗小小的水果,越来越成为从育种、标准化种植、现代产业链、销售通道、快速获取市场信息、准确决策到打造品牌的全方位比拼。
  2019年砀山县政府选择3000亩集中连片优质梨园,建设集“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农旅相结合”为一体的“一号梨园”,代表了砀山梨种植的最高水平。
  一号梨园使用了大量传感器、自动杀虫装置、水肥一体化等设施,砀山县梨树研究中心主任田娟希望这个高标准梨园不仅用于示范,还要解决普通梨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开设了辅导班,免费向种植户介绍标准化生产。
  然而梨农年纪偏大,很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对设施投入的账算不清,加上梨树历史悠久,很难改变树型、树间距,机械化潜力有限。
  砀山的黄桃罐头产业也面临类似问题。徐奥自2015年接手家族罐头厂后,每年都改造生产线,但挖桃核只能靠双手,占用全厂40%的工人。招人成了徐奥的一件大事。
  另一家1.5万吨的玄庙镇冷链物流产业园里的水果,30%的量走线上,“其中99%通过拼多多销售”,冷库负责人蒋松林计划今年再扩建5000吨厂房。除了这两家规模最大的冷库,砀山还建设了140多座中小型冷库,总容量20万吨。冷库能把砀山梨的销售周期拉长三个月。
  砀山水果产业的参与者,正用各自的方式加入第三次产业升级,寻找或制造新的“竞争落差”。
  新的变量
  在第三次产业升级中,电商是一个新增重要变量。
  砀山重视发展农产品电商,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电商销售额从2015年的10.4亿元,增长为2020年的60亿元,年均增长率41.7%。目前有十多万人从事电商、物流、包材相关产业。
  除了能看到的拓阔销路,增加就业,拼多多还以产业安全阀的功能,更深入地参与到了砀山水果产业的机理中。
  纪宗文和妹妹纪盼合理利用线上可以快速大量走货的特点,发明了新的商业模式,为冷库客户提供“仓储+垫资+代销”服务。
  商家缺乏资金收购水果,纪宗文提供1∶1垫资,商家把收购的水果存在冷库,纪宗文收取冷藏费。如果行情好,商家出货获利,皆大欢喜。如果行情不好,纪宗文可以通过自己的拼多多店铺快速出货,按止损价“平仓”。
  通过这种创新,纪宗文为十几个合作商家,既提供了贷款又规避了风险。
  徐奥创新了另一种模式,他为代工的贴牌商提供“代工+兜底销售”服务,让合作伙伴放心下单,如果行情不好,他用自己的拼多多网店帮客户销售,快速回款。徐奥得到代工费,还能让生产线稳定开机,保持最大产能,降低了生产边际成本。
  通过电商,徐奥还能更敏锐感知市场变化。年轻人误解水果罐头有防腐剂,不爱买,他就开发新品,发现酸奶西米露水果罐头卖得不错,立即上新品,现在销售额已超过了传统水果罐头。
  拼多多自2019年推出新品牌计划,帮助有产品能力的代工厂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给出产品建议,帮助中国制造业建立自己的品牌。截至2020年,已有1500余家企业参与定制化生产,产生4000多款定制化产品、4.6亿笔定制化订单。
  2019年砀山在建设一号梨园的同时,还申请了商标,却发现已被河北的一家企业注册,无奈改为“梨园一号”。“坐高铁有可能看到我们的广告,‘梨,还是砀山的好’。”砀山县农业局副局长曹爱平希望砀山水果不仅要做响区域公共品牌,还要打造几个著名的企业品牌,但这件事政府只能帮忙,最终还是要靠企业家。
  43岁的退伍军人王小辉经营的“吾家吾村”拼多多店铺,去年卖出了6000万元砀山水果,今年目标是1个亿。王小辉的策略是严控发货品质,自建发货标准,对果形、成熟度、颜色、大小都有要求,希望在线上建立自己的品牌。
  截至2021年3月底,在拼多多上,已有2645款农(副)产品销量超过10万+,越来越多的产区利用“新农具”找到竞争落差。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全球领先,农产品上行是所有电商中最困难的。平台与商家长期合作,形成了很好的产业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华认为,新电商不仅是一次机会,更越来越成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公共设施”。把销量暴增的短期红利,转化为产区综合优势的长期红利,将是未来竞争的重点。
  表1:166年前,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北徙,在砀山县境内留下一条46.6公里的废河道。在这片270平方公里的独特沙土地上,诞生了世界最大的梨园和著名的砀山水果产业。王从启|摄
  表2:如何在传承2500年经典品种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形势进行品种引进、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创新,是当地政府、水果行业和果农多年来持续积极面对的关键问题。王从启|摄
  表3:水果商人纪宗文经营皖北最大的冷库已11年,滚动投资8000万元,建成2万吨库,成为当地很多果农和企业的“稳定器”。王从启|摄
  表4:2019年砀山县政府选择3000亩集中连片优质梨园,建设集“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农旅相结合”为一体的 “一号梨园”,代表了砀山梨种植的最高水平。王从启|摄
  表5:7月8日,前来砀山调研的两位人大教授与当地拼多多商家直播卖梨。电商是一次机会,也是一个工具,把销量暴增的短期红利,转化为产区综合优势的长期红利,将是未来竞争的重点。王从启|摄
  表6:参军22年的退伍军人王小辉经营的拼多多店铺,去年卖出了6000万元砀山水果。图为他在果园里查看今年砀山梨的长势。王从启|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瑞典VS英格兰】玉函运动城带你竞猜赢好礼!
  • 内马尔回家 网友神P图:终于接上内马尔了
  • 巴西送上乌龙球大礼,1比2输给比利时。| 头条体育
  • [新闻]周琦今日夏联首秀10分5篮板,火箭战胜步行者!
  • 有爱!国际足联邀泰国受困少年足球队赴俄观看世界杯决赛
  • 男子护犊抱摔6岁儿童致胸椎压缩性骨折 已被刑拘
  • 高晓松回应世界杯假球论:我意淫的 当我胡说八道
  • 英球迷欢庆遭毁容:伤口离眼睛很近差点伤到眼睛 体重张胖点就好了
  • 乌拉圭球员哭了!乌拉圭不敌法国无缘4强
  • 重庆市赵为粮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 五星巴西惨遭遗憾出局,世界杯变成了欧洲杯!
  • 女儿NeiNei成绩单上热搜, 吴尊: NeiNei真的比我还红吗?
  • 菲律宾男子自制电椅处死蟑螂被批虐待动物
  • 【视频福利】朱一龙的早安问候+爆笑花絮
  • 如果101女孩们去演戏
  • 潘粤明已经红到可以躺着挣钱了?
  • 蔡依林《倒带》法语版 ღ 蔡依林说法语好可爱
  • 吴宣仪被迫参赛?孙俪为什么不拍戏?Angelababy近况?
  • 黄晓明: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
  • 毛晓彤陈翔分手?朋友圈内涵对方?是女方捉j还是联合炒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