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花说到美》——丰子恺

(一)


梅花开了!我们站在梅花前面,看到冰清玉洁的花朵的时候,心中感到一种异常的快适。这快适与收到附汇票的家信时或得到full mark的分数时的快适,滋味不同。与听到下课铃时的快适,星期六晚上的快适,心情也全然各异,这是一种沉静、深刻而微妙的快适,是言语不能说明,而对花的时候,个人会自然感到。这就叫做“美”。

美不能说明只能感到。但我们在梅花面前实际地感到了这种沉静、深刻而微妙的美,而不求推求和说明,总不甘心。美的本身的滋味虽然不能说出,但美的外部的情状,例如原因或条件等,总可以推究而谈论一下,现在我看到了梅花而感到美,感到美而想谈美了。

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自古没有一定的学说。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曾在其《艺术论》中列述近代三四十位美学研究者的学说,而各人说法不同。要深究这个问题,当读美学的专书。现在我们只能将古代最著名的几家的学说,在这里略谈论一下。

最初,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样说:“美的东西,就是最适合于其用途及目的的东西。”他举房屋为例,说最美丽的房屋就是最适合用途、最适于居住的房屋。这的确是有理由的,房子的外观,无论何等美丽,而内部不不适于居人,绝不能说是美的建筑,不仅房屋为然,用具及衣服等亦是如此。大瓶的样子无论何等巧妙,倘内部不能盛水插花,下部不能稳坐桌子上,终不能说是美的工艺品。高跟皮鞋的曲线无论何等玲珑,倘穿了走路要跌跤,终不能说是美的装束。

“美就是适于用途与目的。”苏格拉底这句话,在建筑及工艺上固然讲得通,但按到我们的梅花,就使人难解了。我们站在梅花前面,实际地感到了梅花的美。但没花有什么用途与目的?梅花是天教它开的,不是人所制造的,天生出它来,或许有用途与目的,但人们不能知道。人们只能站在它前面感到它的美。风景也是如此,西湖的风景很美,但我们绝不能想到西湖的用途与目的,只有巨人可拿西湖来当镜子。

这样想来,苏格拉底的美学说是专指人造的实用物而说的。自然及艺术品的美,都不能用他的学说来说明。梅花与西湖都很美,而没有用途与目的;姜白石(姜夔)的《暗香》与《疏影》为咏梅的有名的词,但词有什么用途与目的?苏格拉底的话,很有缺陷呢!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也是思想很好的美学者。他想补足先生的缺陷,说“美是给我们快感的”。这句话的确不错,我们站在梅花面前,看到梅花的名画,读到《暗香》《疏影》,的确发生一种快感,在开篇处我早已说过了。

然而仔细一想,这话也未必尽然。有快感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例如夏天吃冰淇淋,冬天捧热水袋,都有快感。然而吃冰淇淋与捧热水袋不能说是美的。肴饌入口时很有快感,然厨师不能说是美学家。罗马的享乐主义者们中,原有重视肴饌的人,说肴饌是比绘画、音乐更美的艺术。但这是我们所不能首肯的话,或罗马的亡国奴的话,照柏拉图的话做去,我们将与罗马的亡国奴一样了。柏拉图自己蔑视肴饌,这样说来绘画、音乐、雕刻等一切诉于美感觉的美术,均不足取了(因为柏拉图是一个轻视肉体而贵重灵魂的哲学家,肴饌是养肉体的,所以被蔑视)。故柏拉图的学说,仍不免有很大的缺陷。

于是,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再来修补先生学说的缺陷。但他对于美没有议论,只有对于艺术的学说。他说“艺术贵乎逼真”。这也的确是卓见。诸位上图画课时,不是尽力在要求画的像么?小孩子看见梅花,画五个圈,我们看见了都赞道:“画得很好。”因为很像梅花,所以很好。照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艺术贵乎自然的模仿,凡肖似实物的都是美的。这叫做“自然模仿说”,在古来的艺术论中很有势力,到今日还不失为艺术问的中心。

然而仔细想一想,这一说也不是健全的。倘艺术贵乎自然模仿,凡肖似实物的都是美的,那么,照相是最高的艺术,照相师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了。用照相照出来的景物,比用手画出来的景物逼真的多,则照相应该比绘画更贵了。然而,照相终是照相,近来虽有进步的美术照相,但严格地说来,美术照相只能算是摄制的艺术,不论视为纯正的艺术。理由很长。简言之:因为照相中缺乏人的心的活动,故不能成为正格的艺术。画家所画的梅花,是舍弃梅花的不美的点,而仅仅取其美的点,又助长其美,而表现在纸上的。换言之,画中的梅花是理想化的梅花,画中可以行理想化,而照相中不能磨。模仿与理想化——此二者为艺术成立的最大条件。亚里士多德的话,偏重了模仿而疏忽了理想化,所以也不是健全的学说。

以上所说,是古代最著名的三家的美学说。近代的思想家,对于美有什么新意见呢?德国有真善美合一说及美的独立说,二说正相反对。略述如下:

近代德国美学家鲍姆加敦说:“圆满之物诉于我们的感觉的时候,我们感到美。”这句话道理很复杂了。所谓圆满,必定有种种的要素。例如梅花,仅仅5个圆圈,不能称为圆满,必有许多花,又有蕊,有枝,有纤,或有盆,总之,不是单纯而是复杂的。但一味复杂而没有秩序,例如在纸上乱瞄了几百个圆圈,又不能称为圆满,不能成为画。必须讲究布置,还有统一,方可称为圆满。故换言之,圆满就是“复杂的统一”。做人也是如此的:人格。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与感情,而又有统一的见解的人,方能具有圆满的人格。我们用意志来力求这圆满,就是“善”;用理智来认识这圆满,就是“真”,用感情来感到这圆满,就是“美”。故真、美、善是同一物,不过或诉于意志,或诉于理知,或诉于感情而已。——这叫做真善美合一说。

反之,德国还有温科尔曼和雷迅两人,完全反对包姆加敦,说美是独立的。他们说:“美与真善不同,美全是美,除美以外无他物。”

在国力强大后,曹魏到底要把拳头打在哪一个敌人身上呢?曹魏起初的战略是西守东攻、先吴后蜀。公元221年夷陵之战时,刘晔向曹丕建议联合蜀汉并力消灭吴国,明确提出了曹魏先吴后蜀的战略步骤。

曹丕就统一的战略问题曾问计于贾诩。贾诩回答说:“吴蜀虽然是蕞尔小国,但拥有山水的险要。刘备有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明白虚实,陆逊精通兵势,他们不是据守山林,就是陈舟江湖,都难以短期攻灭。陛下贸然以天威临之,也没有胜利的把握。臣以为当今应该先文后武,修文德以服远人。”在这里,贾诩没有正面回答谁先谁后,只是主张先文后武,恢复经济,与吴蜀相持,等待形势的转化。但是从曹丕坚持发动的攻吴战役来看,仍是贯彻先吴后蜀的战略。

为什么曹魏确立先讨伐东吴的战略呢?

在吴、蜀第一次同盟期间,东吴是抗击曹魏军队的主力。东吴不断在东部战线发动进攻,吸引了曹魏的主要精力,蜀汉对曹魏的威胁也许还有汉中山林的阻隔,但东吴对曹魏构成的威胁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曹军军锋首先指向东吴是很自然的。事实上,除了进军边关、关中、汉中的少数几年时间里,曹军的主力一直停留在中原中南部和东部,很自然地将东吴作为了首要敌人。赤壁之战后曹军收缩至襄阳、樊城一线,并经营大别山区的江夏郡北部和合肥地区,采取“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的先吴后蜀战略。

如果先进攻蜀汉,曹魏怕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曹魏担心自己的主力身陷巴蜀的崇山峻岭和羊肠小道之中,难以脱身。这样就可能耗费太多,动摇曹魏在东方的江北防线。毕竟在公元220年前后,曹魏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同时应付东西两场主力决战。

夷陵之战后,东吴强而蜀汉弱。东吴是同盟内战的胜利方,实力超越了蜀汉。曹魏面临的战略选择就好像是一位猎人看到两虎相争后一只老虎重伤、一只老虎轻伤,你是先去打那只轻伤的老虎呢,还是先打那只重伤的老虎呢?后一种选择可以置重伤的老虎于死地,但是之后你要面对那只已经休整恢复的轻伤老虎。因此,在蜀汉暂且不足虑的情况下,曹魏先考虑东吴这只轻伤的老虎。

先吴后蜀战略的表现是曹魏把军队主力集中在东线,营造江北防线,与东吴频繁拉锯。在西线,曹魏只在关中保留不多的部队,陇右也零散布置一些部队,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刘备死后,曹魏的西部战线好几年寂然无声。因为这边一直没出什么事情,所以曹魏也就没有增加军队、加强驻防,这些情报自然都流入了汉中。它可能导致了魏延提出直取长安的冒险计划。最后诸葛亮出陇右,攻曹魏不备,凉州三郡很快就纳土归降。曹魏朝野震惊。最后还是皇帝御驾亲征,西部防线才不至于溃败。

曹魏先伐东吴的政策在东部并没有取得进展。曹魏与东吴在淮南荆北地区形成了胶着对峙的形势。面对东吴坚固的防线,曹魏也转入了防御,构建江北防线,实行以静制动、伺机进攻的策略。

曹魏在与敌人邻接的前沿地区和中原南部构筑纵深防线,点、线、面相结合,军事攻防和经济恢复相结合。江北防线第一道是防线六镇,东起广陵、合肥到襄阳。其中襄阳、合肥为前沿重镇,与孙吴的江陵、皖城相对峙。第二道是防线三镇,南阳、安城、寿春。中原后方的军镇是第三道防线。曹魏在重镇囤积了大量粮草和军队,派驻重要将领指挥。重镇周围,曹魏还进行屯田,作为长久之计。因为江北中部大别山和桐柏山横亘其间,曹魏的整个防线划分为荆州和扬州两大战区,分别由驻扎在襄阳的荆州牧和驻扎在合肥的扬州牧指挥。

司马昭上台后,曹魏的军事战略扭转为先伐蜀后攻吴。

东部战线的形势变化是战略转变的首要原因。曹魏在东吴那仿佛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面前没有得到太大的便宜。相反,曹魏后期镇守扬州的连续三任藩镇都发生叛乱。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率大军亲自镇压,耗费了大量军力、物力、财力才收复了扬州。扬州每次叛乱获罪者都数以万计,内战动摇了江北防线。尽管战后东吴无力北伐,但曹魏也无力越过江北防线发动南征了。

蜀汉实力的衰落也使其自身进入了曹魏的进攻视野。蜀汉在诸葛亮后期就已经消耗巨大。诸葛亮的接班人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只能以部分兵力骚扰陇右。而蜀汉内部的宦官干政、派系之争和意见分歧都使本来就发展不顺的国家雪上加霜。蜀汉在后期甚至不能保持汉中北部与关中连接地区的全面防御,收缩兵力到秦岭南麓的各重要据点。这样就使得曹魏消灭蜀汉的成本大大降低,胜利的希望大大提高了。

司马家族自身的发家过程也是重要原因。司马懿开始掌握兵权就是与曹真一起负责曹魏的西部战线,与诸葛亮斗智斗勇。曹真被诸葛亮斗死了,司马懿活了下来,而且始终掌握着曹魏在西部的军队。西线的不断征战使得朝廷重视司马懿,司马懿得以加官晋爵,要兵给兵,要粮给粮。可以说,西部战线是司马家族真正积累军事和政治资本、起家揽政的基地。司马家族熟悉对蜀汉作战,对西部战线有感情。

这些因素的累积,使得蜀汉取代东吴成为曹魏的首攻方向。

(摘自《外交力:三国的深层逻辑》)

生活高低起伏,谁都免不了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碰到看不惯的人。如果学不会调整心情,动辄生气抱怨,到头来,吃亏的反而是自己。成年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控制情绪的能力。因为管理情绪,其实就是在管理人生。要想让生活慢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处世,不怨天尤人,不乱发脾气。面对不如意之事,我们应该做的,是化生气为争气。工作中得不到赏识,那就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感情中付出没有回应,那就把精力用来好好爱自己,使自己拥有无可替代的魅力。跳出负面的思维框架,多用积极的心态思考,保持冷静沉稳,自会发现:心情变得晴朗时,问题也在迎刃而解。永远没有人能阻止我们去感受更好的世界,因为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世界。让情绪靠岸,让心情回暖,带上笑容迎接每一个挑战,你其实就已经赢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后主攻手术的医生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
  • [吃瓜]变化发生的那一刻出现在——X主动上前帮好朋友把头发上的黏着的礼花碎屑拿掉(你们可以回去看,从这里开始,N整个人都不对劲了[吃瓜]那就暂时理解成吃醋)[摊
  • 9.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7.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给你小心心]】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春已大半,你还在蹉跎光阴吗?[给你小心心]】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春已大半,你还在蹉跎光阴吗?
  • 就是会嫉妒别人的啦!其他一些有的没的在市区内狂乱走路两万步,不知道要去哪但就是坐了很多公交车走了很多路,总之走的挺快乐!
  • 当当:京东:【“下雨”相关的英语口语表达】1. It rained cats and dogs last night. 昨晚雨下得很大。*(come) rain
  • 和嘲笑打压我想让我放弃和把我推到法律那边去被他们另一波安排贿赂的个别人间败类的人操作掌控!连看门狗他们都会被约谈的只会多供不会少供多人间败类心理!
  • 于是便想起了今年过年时,爸爸说老家蒙童湾要建宗庙,发起了募捐,当时我是不明白募捐的意义何在的,甚至有些抵触,可能是与我很少进宗祠有关,常年生活在母亲这边,看着表
  • ” 又说:“不可以吃辣椒,不听难受的是你自己,特别是那个以后......” 于是他只好讪笑着从碟子里夹了一只虾,快到嘴边的时候,忽然心生一计,把虾往温客行嘴里送
  • 马思纯则是延续了她在戏外带给人敏感温柔的感觉,很多场面比如米佧坚持不顾自己组的训练成绩也要帮助其他组先救助伤员这样非常容易变“圣母”的剧情,马思纯恰好能用她的那
  • 照亮 2022年“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比赛优秀作品刊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当天玲珍就住院了,我成了她的主管医生,第二天上手术前,玲珍为了让爷爷不
  • 主要还是花费和做事上面的问题,没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不应该做某些事情。如果是公司具备那样的条件,然后又到达那个程度的时候,这样的处理方式确实是必要。
  • 他们数十年来只专注于关节健康问题,公司只生产两款保健品——人适用的立骨诺关节营养素和宠物适用的安它诺,数十年来专注于不断打磨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效果,从PCSO-
  • 太久没去,他们都开始卖蛋糕了,看着很好吃,买回来一个草莓蛋糕,松松软软果然好吃。想要去闭口,搭配着素姬水杨酸一起用的,闭口比较顽固,暂时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还要
  • 你的野蛮叫我遍体鳞伤你的粗鲁叫我彻底绝望心对你彻底的死了不会对你抱有任何幻想我没有了火热与激情你的无知击碎了我的所有梦想伤痛会慢慢的愈合而心伤了不会不会再回到当
  • 山里人凌晨两三点钟就要上山采蕈,趁露珠未干,把蕈采下来,当地人管采蕈叫“捉蕈”或蕈与人参相似,长脚会跑,故有“捉”字一说,采摘之难,可见一斑,松树蕈稀少难觅,到
  • 烙在骨血深处,经年不灭️貌美开朗医生X斯文败类娱乐大亨️文案:画重点:本文男主人格分裂,不喜勿入盛欢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两个人的时候,穿着陆靳言的衬衫在他面前
  • 】近日,魏杰教授在博商会上表示:“长效机制一期上马,所以,房价基本上是被稳住了。活动详情请见:#广州房产#【魏杰:投资别买房子,风险已经越来越高!
  • 茶从来不说话,因为滋味自在人心,我的孔墨茶庄,真诚邀您品鉴!还有山地车,老是容易溅得一身泥!邻居要和我一起去上滑板课吗,夜晚迎着风吹的滋味一定会很棒的~(以最终
  • 在非免疫细胞中发现这种类似洗涤剂的分子,“为身体中的任何细胞都可以成为免疫系统一部分的观点提供了更多证据”未参与该研究的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免疫学家Carl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