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临《冥报记·卷中》

眭仁蒨者,赵郡邯郸人也。少有经学,不信鬼神,常欲试其有无。就人学之十余年,不能得见。后徙家向县,于路见一人,如大官,衣冠甚伟,乘好马,从五十余骑,视仁蒨而不言。后数见之,常如此。

经十年,凡数十相见。后忽驻马,呼蒨曰:“比频见君,情相眷慕,愿与君交游。”蒨即拜之,问:“公何人也?”答:“吾是鬼耳!姓成,名景,本弘农人。西晋时,为别驾。今任临胡国长史。”仁蒨问其国何在,王何姓名?答曰:“黄河以北,总为临胡国;国都在楼烦西北,沙碛是也。其王,是故赵武灵王,今统此国,总受太山控摄;每月各使上相朝于太山,是以数来过此,与君相遇也;吾乃能有相益,令君预知祸难而先避之,可免横害。唯死生之命,与大祸福之报,不能移动耳。”蒨从之。景因命其从骑常掌事,以是赠之,遣随蒨行:“有事令先报之,有尔所不知,当来告我。”于是便别,掌事恒随逐如从者。顷有所问,无不先知。

时大业初,江陵岑之象为邯郸令,子文本,年未弱冠;之象请仁蒨于家,教文本书。蒨以此事告文本,仍谓曰:“成长史谓曰,我有一事,羞君不得道;既与君交,亦不能不告君。鬼神道中亦有食,然不能饱,苦饥;若得人食,便得一年饱。众鬼多偷窃人食,我既贵重,不能偷之,从君请一餐。”蒨既告文本,文本即为具馔,备设珍羞。蒨曰:“鬼不欲入人屋,可于外边张幕设席,陈酒食于上。”文本如其言,至时,仁蒨见景两客来坐,从百余骑;既坐,文本向席再拜,谢以食之不精,亦传景意,辞谢。

初,文本将设食,仁蒨请有金帛以赠之;文本问:“是何等物?”蒨云:“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色涂大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文本如言作之。及景食毕,令其从骑更代坐食;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景深喜,谢曰:“因眭生,烦郎君供给,郎君颇欲知年寿命乎?”文本辞曰:“不愿知也。”景笑而去。

数年后,仁蒨遇病,不甚困笃,而又不能起。月余日,蒨问常掌事,掌事云:“不知。”使问长史,长史报云:“国内不知,后日因朝太山,为问消息相报。”至后月,长史自来报云:“是君乡人赵武,为太山主簿;主簿一员缺,荐君为此官。故为文案经纪召君耳。案成者,当死。”蒨问:“计将安出?”景云:“君寿应年六十余,今始四十;但以赵主簿横征召耳,当为君请之。”乃曰:“赵主簿相闻,眭兄昔与同学,恩情深重;今幸得为太山主簿,适遇一主簿缺,府令择人,吾已启公,公许相用。兄既不得长生,会当有死;死遇际会,未必得官。何惜一二十年,苟贪生也。今文书已出,不可复止;愿决作来意,无所疑也。”蒨忧惧,病愈笃。

景谓蒨曰:“赵主簿必欲致君;君可自往太山,于府君陈诉,则可以免。”蒨问:“何由见府君?”景曰:“鬼者可得见耳。往太山庙东,度一小岭,平地,是其都所,君往自当见之。”蒨以告文本,文本为具行装。数日,景又来告蒨曰:“文书欲成,君诉,惧不可免,急作一佛像,彼文书自消。”蒨告文本,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于寺西壁;既而景来告曰:“免矣。”

蒨情不信佛,意尚疑之;因问景云:“佛法说有三世因果,此为虚实?”答曰:“实。”蒨曰:“即如是,人死,当分入六道,那得尽为鬼?而赵武灵王及君,今尚为鬼耶?”景曰:“君县内几户?”蒨曰:“万余户。”又曰:“狱囚几人?”蒨曰:“常二十人已下。”又曰:“万户之内,有五品官几人?”蒨曰:“无。”又曰:“九品以上官几人?”蒨曰:“数十人。”景曰:“六道之内,亦一如此耳。其得天道,万无一人,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得人道者有数人,如君九品;入地狱者亦数十,如君狱内囚;唯鬼及畜生,最为多也,如君县内课役户。就此道中,又有等级。”因指其从者曰:“彼人大不如我,其不及彼者尤多。”蒨曰:“鬼有死乎?”曰:“然。”蒨曰:“死入何道?”答曰:“不知。如人知死,而不知死后之事。”

蒨问曰:“道家章醮,为有益否?”景曰:“道者,天帝总统六道,是谓天曹;阎罗王者,如人间天子;太山府君如尚书令,录五道神如诸尚书。若我辈国,如大州郡。每断人间事,道上章请福,天曹受之,下阎罗王云:‘某月日,得某甲诉云云,宜尽理,勿令枉滥。‘阎罗敬受而奉行之,如人之奉诏也。无理不可求免,有枉必当得申,何为无益也。”

蒨又问:“佛家修福何如?”景曰:“佛是大圣,无文书行下。其修福者,天神敬奉,多得宽宥。若福厚者,虽有恶道文簿,不得追摄。此非吾所识,亦莫知其所以然。”言毕,去。蒨一二日能起,便愈。

文本父卒,还乡里,蒨寄书曰:“鬼神定是贪谄,往日欲郎君饮食,乃尔殷懃;比知无复厚利,相见殊落漠。然常掌事犹见随,本县为贼所陷,死亡略尽;仆为掌事所导,常使贼不见,竟以获全。”(贞观十六年九月九日,文官赐射于玄武北门;文本时为中书侍郎,与家兄太府卿、及治书侍御史马周、给事中韦琨、及临对坐,文本自谓诸人云尔。)
#唐临##冥报记# #岑文本#

卷六
青原下五世石霜诸禅师法嗣大光居诲禅师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京兆人也。初造石霜,长坐不卧。麻衣草屦,亡身为法。霜遂令主性空塔院。一日,霜知缘熟,试甚所得。问曰:“国家每年放举人及第,朝门还得拜也无?”师曰:“有一人不求进。”霜曰:“凭何?”师曰:“他且不为名。”霜曰:“除却今日,别更有时也无?”师曰:“他亦不道今日是。”如是酬问,往复无滞。盘桓二十余祀,众请出世。僧问:“祇如达磨是祖否?”师曰:“不是。”祖曰:“既不是祖,又来作甚么?”师曰:“祇为汝不荐。”曰:“荐后如何?”师曰:“方知不是祖。”问:“混沌未分时如何?”师曰:“时教阿谁叙?”上堂:“一代时教,祇是整理时人手脚,直饶剥尽到底,也祇成得个了事人,不可将当衲衣下事。所以道四十九年明不尽,标不起,到这里合作么生?更若忉忉,恐成负累。珍重!”九峰道虔禅师瑞州九峰道虔禅师,福州人也。尝为石霜侍者。洎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座曰:“先师有甚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座曰:“这个祇是明一色边事。”师曰:“元来未会先师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座已脱去。师拊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住后,僧问:“无间中人行甚么行?”师曰:“畜生行。”曰:“畜生复行甚么行?”师曰:“无间行。”曰:“此犹是长生路上人?”师曰:“汝须知有不共命者。”曰:“不共甚么命?”师曰:“长生气不常。”师乃曰:“诸兄弟还识得命么?欲知命,流泉是命,湛寂是身。千波竞涌,是文殊境界。一亘晴空,是普贤床榻。其次,借一句子是指月,于中事是话月,从上宗门中事,如节度使信旗相似,且如诸方先德,未建许多名目指陈已前,诸兄弟约甚么体格商量。到这里不假三寸试话会看,不假眼耳试采听看,不假试辨白看。所以道:声前抛不出,句后不藏形。尽乾大地都来,是汝当人个体,向甚么处安眼耳鼻舌?莫但向意根下图度作解,尽未来际亦未有休歇分。所以洞山道:“拟将心意学玄宗,大似西行却向东。”珍重!”问:“承古有言,向外绍则臣位,向内绍则王种,是否?”师曰:“是。”曰:“如何是外绍?”师曰:“若不知事极头,祇得了事,唤作外绍,是为臣种。”曰:“如何是内绍?”师曰:“知向里许承当担荷,是为内绍。”曰:“如何是王种?”师曰:“须见无承当底人,无担荷底人,始得同一色。同一色了,所以借为诞生,是为王种。”曰:“恁么则内绍亦须得转?”师曰:“灼然!有承当担荷,争得不转?汝道内绍便是人王种,你且道如今还有绍底道理么?所以古人道:绍是功,绍了非是功。转功位了,始唤作人王种。”曰:“未审外绍还转也无?”师曰:“外绍全未知有,且教渠知有。”曰:“如何是知有?”师曰:“天明不觉晓。”问:“如何是外绍?”师曰:“不借别人家里事。”曰:“如何是内绍。”师曰:“推爷向里头。”曰:“二语之中,那语最亲。”师曰:“臣在门里,王不出门。”曰:“恁么则不出门者,不落二边。”师曰:“渠也不独坐世界,里绍王种名,外绍王种姓。所以道:绍是功,名臣是偏中正。绍了转功,名君是正中偏。”问:“诞生还更知闻也无?”  师曰:“更知闻阿谁?”曰:“恁么则莫便是否?”师曰:“若是,古人为甚么道诞生王有父?”曰:“既有父,为甚么不知闻?”师曰:“同时不识祖。”问:“古人云:直得不恁么来者,犹是儿孙。意旨如何?”师曰:“古人不谩语。”曰:“如何是来底儿孙?”师曰:“犹守珍御在。”曰:“如何是父?”师曰:“无家可坐,无世可兴。”问:“诸圣间出,祇是个传语底人,岂不是和尚语?”师曰:“是。”曰:“祇如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为甚么唤作传语底人?”师曰:“为他指天指地,所以唤作传语底人。”  僧礼拜而退。问:“九重无信,恩赦何来?”师曰:“流光虽遍,阃内不周。”曰:“流光与阃内相去多少?”师曰:“绿水腾波,青山秀色。”问:“人人尽言请益,未审师将何拯济?”师曰:“汝道巨岳还曾乏寸土也无?”曰:“恁么则四海参寻,当为何事?”师曰:“演若迷头心自狂。”曰:
“还有不狂者么?”师曰:“有。”曰:“如何是不狂者?”师曰:“突晓途中眼不开。”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更问阿谁?”曰:“便恁么承当时如何?”师曰:“须弥还更戴须弥。”问:“祖祖相传,复传何事?”师曰:“释迦悭,迦叶富。”曰:“如何是释迦悭?”师曰:“无物与人。”曰:“如何是迦叶富?”师曰:“国内孟尝君。”曰:“毕竟传底事作么生?”师曰:“百岁老人分夜灯。”问:“诸佛非我道,如何是我道?”师曰:“我非诸佛。”曰:“既非诸佛,为甚么却立我道?”师曰:“适来暂唤来,如今却遣出。”曰:“为甚么却遣出?”师曰:“若不遣出,眼里尘生。”问:“一切处觅不得,岂不是圣?”师曰:“是甚么圣?”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岂不是圣?”师曰:“是圣境未忘。”曰:“二圣相去几何?”师曰:“尘中虽有隐形术,争柰全身入帝乡。”问:“古人道:因真立妄,从妄显真。是否?”师曰:“是。”曰:“如何是真心?”师曰:“不杂食是。”曰:“如何是妄心?”师曰:“攀缘起倒是。”曰:“离此二途,如何是本体?”师曰:“本体不离。”曰:“为甚么不离?”师曰:“不敬功德天,谁嫌黑暗女。”问:“尽乾坤都来是个眼,如何是乾坤眼?”师曰:“乾坤在里许。”曰:“乾坤眼何在?”师曰:“正是乾坤眼。”曰:“还照瞩也无?”师曰:“不借三光势。”曰:“既不借三光势,凭何唤作乾坤眼?”师曰:“若不如是,髑髅前见鬼人无数。”问:“一笔丹青为甚么邈志公真不得?”师曰:“僧繇却许志公。”曰:“未审僧繇得甚么人证旨,却许志公?”师曰:“乌龟稽首须弥柱。”问:“动容沈古路,身没乃方知。此意如何?”师曰:“偷佛钱买佛香。”曰:“学人不会。”师曰:“不会即烧香供养本爷娘。”师后住泐潭而终,谥大觉禅师。

  
佛教诸乘诸宗,
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

忏悔又分事忏、
理忏。
  
事忏,
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

诚恳坦白发露过错,
表示悔过,

“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 金光明经 》卷二 )。
  
大乘《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

如《 法华忏法 》、
《 金光明忏法 》、
《 药师忏法 》、
《 华严忏法 》、
《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
《 梁皇宝忏 》、
《 慈悲水忏 》、
《 大悲忏 》等,

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

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
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

诵念其
“ 百字名 ”
( 咒语 )
而忏悔,

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
“ 四加行 ”之一。

事忏忏至罪障消除,
有严格标志,
称“ 见罪净相 ”。

依《 准提陀罗尼经 》所说,

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
光明,

或梦见听闻佛法,
吐恶食,
或吐或饮乳及酪,

或梦见日月、
空行母、
猛火、
水牛、
黑色人、
僧尼、
乳树、
象、
牛王、
山、
狮子座、
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
又名“ 实相忏悔 ”、
“ 无相忏悔 ”,

即依佛法真理,
观业从心起,
由自心妄想而生,
妄想依缘而生,

即生即灭,
无实自性,
本来是空,
如空中风,
无所依止。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偈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
因与绝对真理 ——

本来空性相契合,
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 、对治现行力。

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
如读诵大乘经,

观空、
无我,

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

及以虔敬心、
忏悔心塑画佛像、
供养佛和佛塔,

礼佛、
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
密乘经典中,

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

如《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经、
思第一义甚深空法,

“ 一弹指顷,
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 金刚经 》说
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

《 观无量寿经 》说
临终者至心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一声,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想佛的形相、
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

《 大悲心陀罗尼经 》说
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

“ 得无量福,
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

持诵此菩萨
“ 大悲咒 ”,
一宿满七遍,

“ 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

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


“ 一切重障恶业,
并皆灭尽,
更不受三恶道报,
常生佛前 ”,

然“ 唯除一事 :
于咒生疑者 ”。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

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与众生虔诚敬仰心、
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 、遮止力。

指严格遵守以
“ 防非止恶 ”
为旨的佛教戒律,

谨言慎行,
不作诸恶,
奉行诸善,

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 、依止力。

指皈依佛法僧三宝,

发普度、
普利一切众生的
“ 菩提心 ”,

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

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

随心转、
消,

但是否转、
消,

须具严格条件。

如前所述,
事忏须修到
“ 见相 ”,
方算见效;

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
与空性真实相契,

《 永嘉证道歌 》曰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
指明了自心佛性,
证见空的本面,
其境界相当高深,
非可轻易达到。

若不能
“ 了 ”,
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
偿还宿世所欠的债。

可消可转之业,

主要指非决定心作、
作已有悔的
“ 不定业 ”。

《 优婆塞戒经.业品 》说 :
  
“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
是业可转,
或果报定应后受者,
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

佛典中说,
以佛力之大,
亦难卒灭定业,

但也非绝对不可灭,
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

智者大师
《 法华文句 》卷十说 :

“ 若其机感厚,
定业亦能转。”

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

可以转、
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
虽可奏效,

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
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
两者大有区别。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说,

若破犯杀、盗、淫、妄( 语 )的
“ 根本戒 ”
( 性戒 ),

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
重新受戒,
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
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

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

僧尼戒条规定,
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

( 僧团不接受其悔,
非驱逐不可 )的。

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

“ 今天先尽情作恶,
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 ”
等副作用。

附 :

野孤禅 ”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
流传着一则著名的
“ 野孤禅 ”公案
( 参禅故事 ),

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

故事说 :
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每日上堂,
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
听毕随众僧散去。

有一天,
众僧散去后,
老人独自留下来,

百丈乃问 :
“ 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

老人回答 :
“ 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
曾住此山为大禅师,

有学禅者请教 :

‘ 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
( 被因果律束缚 )吗?’

我答 :
‘ 不落因果。’

因为答错,
遭受恶报,
堕为野狐,
已经五百生,
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

百丈说 :
“ 你只管问。”

老人便问 :
“ 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

百丈答 :
“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告辞说 :
“ 金也脱野狐身,
住在山后,
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

百丈乃命维那师
( 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 )
敲钟召集僧众,

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
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
( 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
  
迦叶佛
( 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 )时的一位大禅师,

因为答徒众所问,
一字之差,
修行一世,

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
此事的确发人深省。

这禅师答错的,
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 :

依佛法修行,
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

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

禅师的答案,
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说他答错了,

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

“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

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
因果律,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
是铁的自然规律,

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
不得随意超越。

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
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

受“ 金枪马麦 ”

( 被木片伤足、
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 )之报,

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

尽管已证阿罗汉,
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

被人打死、
杀死。

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

《 优婆塞戒经 》说,

依佛法修行,
只有修到阿那含果
( 第三果 )

和阿罗汉果,
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

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
轻业不受,

不是一修行便可转、
消业报。

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

忽略了可转、
消宿业的条件,

未能将真、
俗二谛统一

( 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 ),

堕于
“ 恶取空 ”的边见、
断见,

会起使人纵心放任、
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

令学人智眼不明,
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
因此应堕于畜生道,
受痴暗无智之报。

然毕竟善根不浅,
五百世后,
得遇百丈禅师说法,
当下解脱。

百丈回答
“ 不昧因果 ”,

与“ 不落因果 ”
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这个“ 昧 ”字非常关键,
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
只能如实认识,

“ 不昧 ”,
与常人的
“ 不明 ”有别,

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 现前心通,
前后生事犹如对见 ”

(《 传灯录 》卷二八 )。

据说摩诃目犍连、
狮子尊者,

不是不知宿业果报,
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
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
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
《 证道歌 》所说的

“ 刹那灭去阿鼻业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

是从真谛的角度,

肯定证会实相
( 空性 )
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

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
修行者观修实相,
当达见道前
“ 四加行位 ”的第二位
“ 忍位 ”时,

便已转、
消重业,

不堕恶道,
继而入见道位以上,
便永断恶道之因,
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

禅宗说的
“ 证实相 ”与
“ 了 ”,

一般指见道,
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
若未达“ 了 ”,

对不起,
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
去偿还宿债。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大乘的菩萨,
则于初僧祇之终,
终四善根之加行,
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颖随行】最美的童话――赵丽颖】凉凉的秋日,因你的出现,而有了暖意\n\n你给的惊喜,像茉莉散发的清香,让我着迷\n\n是小仙女儿来了,没错,就是你\n\n
  • 幸运只是生命的一种偶然,遇见谁,都会灿烂,得之,亦喜,错之,不悲,生命之花,都会凋零,只是,有的,艳丽多点,有的,凋零早点。但是本书的结尾的说明很有趣,关于让我
  •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他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
  • ”#肖战[超话]# 晚安 好梦温柔以待万物,万物亦报之以歌,哪怕世人给予你伤痛,你却依然坚守善良。你向阳而生,我就不会看到黑暗,只愿未来的日子,一路繁花相伴!
  • 我:地球是蓝色的,她是最美的星球~小姑娘还想接着问,被我打断了,她总是在要睡觉的时候就会开始十万个为什么[汗]要是白天有这么好学我应该很感动[二哈]想到前天晚上
  • 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和外资企业代表的发言,部分省人大代表围绕助企纾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调研# 大力推动开放
  • 试问:一个不法商贾与贪官污吏,通过非法手段,给家里一下子搜刮来了万贯家财,还想它们跟普通人一样的吃喝拉撒睡,可能吗?️#温州领养#英短蓝白,脾气性格好,一岁
  • 目前,可以通过佳学基因致病基因鉴定进行确诊,也为后代的优生优育提供了遗传咨询依据。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由基因和外界因素共同影响的常见精神类
  • 气象台8月2日16时发布未来72小时天气预报:#贵州主要城市天气预报# 贵阳:今天夜间多云 明天白天晴 22到31℃,后天多云午后有分散阵雨或雷阵雨 22到3
  • 我们还成立了金耳朵实验室,来帮助音频工程师设计出拥有出色音质的产品,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地严苛专业,我相信这也是哈曼集团旗下各个品牌的产品一直备受赞誉的原因。
  • 【转存】看淡人生的佛语句子,句句真谛,点透人生! 1. 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 经过9年的发展,Creamistry已经在美、韩、印等5国开设近200家门店,来自全球的成熟实践经验为中国门店保驾护航。未来Creamistry也将根据中国市场
  •  踮起脚会缩短爱的距离,这样会不稳定;弯下腰获取平和,这样会很累;平视周围的景色吧,寻找美好,制造快乐,这,就是你的世界。 踮起脚会缩短爱的距离,这样会不稳定;
  • @微博航空 @空中客车 @春秋航空@春秋旅游 #A321neo#该架飞机在德国汉堡完成总装,并于今年九月初调机至空中客车天津交付中心。自搭载LEAP-1A发动机
  • 阴宅风水葬法八:骑 龙龙神尽处有突兀之结,案迫前砂,而穴露其气不聚,后龙垒来,草蛇灰线,过脉分明,穴须退后高扦,取骑龙下,深井放棺,填补明堂,以全造化也。阴宅风
  • 26.要长大,要可爱,但不要变成各种奇奇怪怪的不可爱的人。10.“我还好,你也保重”11.总有一片晚霞会经过你的头上,总有一个人在的等着爱你一场。
  • 一直以来,中国体育彩票开奖都有着一套非常严谨的流程,无论是数据封存、计奖验奖,还是摇奖设备的保管与使用,均会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秉公而行。开奖信息及时发布党的十八
  • 据悉,该短报文芯片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的大众手机“一号双网”设计,首次实现大众智能手机卫星通信能力,有效解决“不在服务区”
  • Surface换屏幕立等可取.微软_Surface_全系维修及尽在北京蓝伟博达Surface维修站24小时电话:139-1101-0142 刘工送修地址:北京市
  • #被遗忘的时光#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呜呜呜看了#范丞丞被遗忘的时光# 以后真的和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 最初以为是什么小奶狗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