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联合攻关的“金川样本”

6月12日,第24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在甘肃省金昌市拉开序幕,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齐聚“镍都”,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新能源及配套产业、研究开发国家急需的镍钴新产品、建设智能工厂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正式启动新一轮科技联合攻关。

以创新、融合、携手共建新金川为主题的此次大会,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市人民政府承办。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刘维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王国法、冯夏庭、张平祥等出席会议。

“这次盛会既是一次跑好科技攻关‘接力赛’、描绘创新驱动‘热力图’、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的群英会,也是一次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的行动会,充满着共商、共创、共赢的格局情怀及价值追求,蕴涵着谋全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抉择及目标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金川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前在大会致辞时表示。

从1978年至今,已召开23次的金川科技攻关大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能源创新的技术高峰。通过大规模、跨行业、多层次、多学科的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联合攻关,形成开放型、联合式科技攻关模式,使科技创新成为金川的“传家宝”。“金川经验”“金川模式”成为国内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企业的典范,金川集团发展史也被业内称为“镍钴工业的科技进步史”。

科技兴企: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化系统化能力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表示,科技攻关,企业要冲锋陷阵、人才要担纲大任、政府要贴心服务。金川集团的发展实践,不仅树立了科技兴企的典范,也表明了甘肃的创新发展潜力巨大、充满希望。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

科技创新,企业既是“主体”又是“主力”。1958年,金川发现镍矿,金川集团通过探索和试验,研究掌握了适合金川镍矿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技术,短时间内打通试生产流程,于1964年产出金川第一批电镍。

在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金川被列为全国三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之一,金川集团进入“科技兴企”的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一批又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被解决,金川集团用技术创新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我国镍钴及铂族金属生产工艺的一项项技术空白。

2020年后,为适应加快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金川集团把技术进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抓手,开始了新一轮提高金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金川集团先后组织实施科研课题480余项,在镍钴及铂族金属采、选、冶及相关新领域,形成了一批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成套装备,使技术创新达到了新高度。

进入新时代,面对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金川集团把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金川集团以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为目标,建立并完善了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和适应公司新形势的科技创新绩效及考核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及激励机制,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了公司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金川集团的带头人,王永前认为,在谋全局、应变局过程中,金川集团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对策,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为第一遵循,把铸“魂”、固“根”、夯“基”作为第一使命,奋力走好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赶考之路。

优异成绩是金川集团创新路径的最好验证。“十三五”期间,金川集团成绩亮眼,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金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622亿元,同比增长5.81%。工业总产值1660亿元,同比增长44.2%,利润70.38亿元,同比增长111.61%。集团利税总额突破127亿元,其中利润70.38亿元,同比增长111.61%,位列世界500强第336位,中国500强第94位。在科技创新方面,“十三五”期间金川集团研发投入累计17.0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4.6%,并先后组织开展各类科研攻关课题306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超过60%。其中,《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冶金炉窑强化供热关键技术及应用》两项成果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数字的背后,是金川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化、系统化能力的体现。据了解,目前,金川集团已形成以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创新平台为依托,以镍钴研究设计院、兰州金川科技园等研发机构为核心,以二级单位工程技术研发力量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工艺优化和装备提升等技术研发不断取得新成果。同时,通过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金川集团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有效推动了科研能力提升和重大技术难题解决。

推动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60年发展历程中,金川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到实处,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完善公司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了下属经营主体和全体员工的创造潜能和活力。

在王永前看来,金川集团正是拥有“好”的制度体系、“能”的运营模式和“行”的企业文化,才使得各类资源要素的内在活力与外在张力全面释放,有力加强了改革攻坚与科技攻关的双重驱动,通过集聚一流创新资源、培育一流创效产业、对标一流创优标准、营造一流创业环境,金川集团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金川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前

助推强国: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添砖加瓦

企业除了靠科技自立自强,更要以己之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直以来,金川集团的科技创新立足金川资源优势,紧贴经济主战场,突出影响全公司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技术需求,突出制约公司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需求,突出节能减排等技术需求。

近年来,随着资源品质的不断下降,低品位、成分和性质复杂的镍、钴及铂族金属原料经济高效利用越来越重要,面对传统选冶技术处理中的回收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难题,金川集团先后突破了“特大型矿体大面积连续充填开采关键安全技术”、“高氧化镁难处理镍矿石高效选矿技术”、“不溶阳极法生产电积钴技术”、“复杂镍原料生产高品质镍盐技术”等关键技术,使金川镍的最低可采工业品位由0.5%降至0.3%,贫矿资源占比超过50%,实现了过去属于废弃资源的低品质高氧化镁镍矿重新资源化。此外,通过铜阳极泥处理新工艺、镍阳极泥中贵金属高效提取技术、贵金属一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超高浓度冶炼烟气制酸过程分流转化技术、低浓度SO₂烟气高效治理技术等研究攻关,金川集团建成了铜阳极泥稀贵金属综合回收、镍阳极泥硫磺回收、冶炼环保集气达标治理、年产5000吨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循环利等项目,有效解决了环保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科技创新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协作配合。联合攻关模式正是源于金川集团被反复验证过的成功之路。

金川集团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以深化新材料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有色金属新材料为突破点,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业态创新,从而构建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特色突出、科技赋能、效益显著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在发展过程中,金川集团“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依托自身镍产品优势,引入金昌宇恒镍网公司、扬帆飞翔工贸公司、金昌金惠澄镍网公司等镍网企业,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印花镍网生产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85%以上;依托铜产品优势,金川集团引入沈阳艾克电缆、弘瑞塑料制品公司、鑫富昌电缆公司等上下游企业,建成了西部地区最大电缆生产基地;依托金川特色的冶炼副产品,吸引甘肃高能中色环保科技公司、甘肃叶林环保科技公司、泵鑫旺达环保科技公司等企业先后落户金昌,形成了年处理冶炼副产品20万吨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通过紧密贴合国家战略,金川集团正逐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助推器”。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金川集团立足内需,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开拓市场,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为巩固资源优势,提高自有矿山出矿量、入选量,集团启动金川四矿区贫矿开采,加大金川贫矿资源开发利用;为增加硫化镍原料控制量,集团加快推进青海夏日哈木镍矿建设。金川集团正在用行动践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念。

抓住机遇:党建统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金川集团积极发挥甘肃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以镍钴资源技术优势加快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稀缺金属资源与先进材料领域科技领军企业,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现代产业链“链主”责任,保障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科技链安全,确保成为甘肃省工业与科技高水平发展的“主力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金川集团要精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正如王永前所强调,快速前行的发展路上,金川集团更要坚持组织力建设,高标准担当新作为。“我们要抓好党的建设,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好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抓好履职能力建设,持续在科技强国、工业强省、产城融合上奋勇争先,全力当好甘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是金川集团奋进新征程、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的重要一年,是金川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川集团将瞄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打造新时代新金川,聚焦“党建统领、改革统揽、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战略理念,力争从“规模倍增、结构优化、路径创新、党建保障”4个方面奋力突破,确保“十四五”末总体研发费用投入不低于55亿元;争取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5项以上、省级重点项目20项以上;在资源综合利用、镍钴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获授权专利2400件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以上,实现营业收入5200亿元、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再造一个新金川,奋力打造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来源:新华社

【“液态阳光”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新路径】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灿及其团队,历时20载攻克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而随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验证,使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了一条全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车辆离开兰州新区繁华的核心区,沿着笔直开阔的道路向西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化工园区。道路一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占地259亩,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说。

距离山丘不远,就是项目的主厂区,里面矗立着项目的核心设备——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空中穿梭交织的管道、高耸的反应塔,显示出十足的科技范儿。

“用山丘上光伏板发的电,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就生产出了甲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液态阳光’。”李春新尽量用最简要的语言道明了项目的原理。

甲醇,可作为燃料替代石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水制氢,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甲醇,在实验室早就在研究,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关键在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李灿院士团队所研发的高效催化剂。”李春新说,这一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等3个重要生产环节组成,其中,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后面两个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本身不会参与反应,却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全面提升效率。

实验室里,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复杂漫长,且条件也相对苛刻,而没有实现大规模化工业过程。而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则极大加快了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的进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使工业化生产“液态阳光”变为了现实。

“通俗地讲,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出甲醇的过程,它将无形的太阳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当中,因此,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甲醇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李春新进一步解释说。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顾问、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有贤认为,“液态阳光”合成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将二氧化碳变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划时代地解决了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的利用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之所以被大量排放,是因为它无法被大量利用,产生不了价值。而在‘液态阳光’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变成了重要原料,有了利用的价值。”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

催化技术重大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不远处就是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和星海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大连化物所是一座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所,催化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自1983年到大连化物所读研究生以来,李灿院士不断向着一座又一座催化领域高峰努力攀登。“液态阳光”则是李灿和他的团队在催化剂研究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液态阳光’合成成功,实际上就是催化技术的成功。”近期,记者专程前往大连化物所,对李灿院士进行了专访。李灿介绍说,“液态阳光”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大幅提升了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两个生产环节效率。

也就是说,李灿团队分别攻克了两大催化技术。

以电解水制氢为例: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大,生产出同样体积的氢气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但使用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电催化剂后,单位时间内电解的氢气量大幅增加。

“以前,一小时能够出几百立方米氢气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可以出1000立方米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李灿说。

制氢速度提升的同时,还有成本的下降。

传统制氢,每产生1立方米氢气大概需要耗5度以上的电能,但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把生产1立方米氢气的耗电量降至4.3度。

“别小看这0.7度,一方省下0.7度,1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又要省下多少电,这个量大得不得了。”李灿说,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干。

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往往充满着艰辛。

“液态阳光”的成功,研制出具有很强靶向性的催化剂是关键。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李灿院士团队没有放弃。

“加入催化剂后,要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醇,而不是甲烷之类的其他物质。”李灿院士说。

与实验室环境不同,工业合成“液态阳光”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杂质、水、温度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比如:要确保催化剂耐高温,温度升高不会被烧死、烧结。同时,工业二氧化碳含有大量杂质,有毒化作用,这又需要催化剂要特别“皮实”,既要在温度高的时候不怕烧结,又要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粗粮杂粮”原料过来能够被消纳。

“一般的催化剂很怕水,温度高的时候,水对催化剂的破坏很严重,而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李灿说。

通过许多次攻关,一系列问题最终逐一得到解决。

2020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而“液态阳光”项目运行数据也显示,项目运行1000小时的时候,催化剂依然没有明显失活,抗中毒和抗烧结良好,达到了推广条件。这意味着“液态阳光”这一科技成果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为下一步建设10万吨级、百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清洁的甲醇。”李灿说。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总占地面积289亩,投资约1.4亿元的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呈液体状的粗甲醇第一次从设备终端的管道中流出。

“电是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水是普通的工业用水,二氧化碳是从合成氨工厂尾气中捕获的,完全实现了绿色生产。”李灿院士团队的王集杰博士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着放大效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利用小型设备在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与大型生产装置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在实验室里,最初放入反应管的催化剂只有1克,成功后,我们把量放大100倍以上,也就是加入100克催化剂再看结果,成功了,才有了进行工业试验的基础。”王集杰说。

从试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到完成工业中试,是“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一次大跨越。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可年产甲醇1000吨,反应器中投入的催化剂达到了1.6吨,是原始试验的160万倍,达到了项目的工业化示范作用。

“现在的任务是进行推广应用,建设10万吨级甚至规模更大的项目。”王集杰说。

新技术能否被推广,还要算经济账。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关负责人、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锦算过一笔账,在这一项目中,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为3000元。而以传统的煤化工方式生产,每吨甲醇的成本约为2000元。

3000元与2000元,貌似“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缺乏竞争力。

“项目的二氧化碳是购买的,因此增加了500元的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项目很有可能‘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二氧化碳,从而使‘液态阳光’成本大幅降低。”姜锦说。

在合成“液态阳光”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电价也对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3000元的成本是按每度电0.20元的价格计算的,现在有些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对“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推广前景,姜锦充满信心。

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之所以将甲醇称为“液态阳光”,是因为太阳的能量被一步步转移到了甲醇中。项目落户兰州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当然,这也同兰州新区对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18年考察对接到2019年开工,再到2020年建成试运行,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从土地、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姜锦说。

在王集杰看来,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近一半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如果能将这些二氧化碳捕集用于制造甲醇,按1.4∶1的二氧化碳投入和甲醇产出比例,就等于全国每年在减排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够生产出35亿吨甲醇,社会效应无法估量。

王集杰说,目前工业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人们还可以对轮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

“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完成工业化验证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已经有多家企业来对接合作,有的已经进入合同起草阶段,很快就有10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启动建设。”王集杰说。

太阳能为动力,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来源:甘肃日报)

【#专家谈# 马广奇:建设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西部高地”】中华五千年历史悠久,经济思想源远流长,经济发展曾在世界上长期领先。但现代“经济学”却是舶来品,无论是主流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经济学,现代经济学都是从西方传来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的经济学如何发展或构建,中国经济学教育如何创新和跟上,是一个急不得又慢不得的历史性战略性话题。

陕西作为高校聚集地一直是经济学教育重镇,被誉为"经济学家的摇篮”。在世界经济中心东移、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新时代,陕西高校应该有所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西部高地“,发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西部声音",为中国特色经济学构建和中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空间分布及陕西定位

从空间分布上看,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学主要有两大中心。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在京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代表,包括后来的北大光华、清华经管等共同构成的经济学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基于官方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雄厚基础和传统的苏联经济学体系,以中国经济发展政策需要为导向的经济学群体,长期居于中心地位,“政策味”更浓一些。二是以上海、武汉等地,以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为主要代表,以引进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西方范式为蓝本,解释和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所形成的经济学群体,也是一个中心,“学术味”更浓一些。无论是经济学研究成果,还是经济学大学教材来看,大体是这样的特点,呈现这样的空间格局。其他地方高校不同时期虽然也有亮点出现,但都没有形成集群,只能算是中国经济学版图里的“星星之光”。

陕西一直是中国经济学教育的重镇,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名噪一时。表现在,西北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实力超群,以何炼成为代表的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科研和教学成就显赫一时,培养了张维迎、张曙光、刘世锦、栗树和等一大批著名经济学家,成为中国“经济学家的摇篮”。同期,原陕西财经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经金学院)的“应用经济学”实力不凡,以冯大麟、江其务、邢润雨等为代表的金融经济学影响很大,陕西财经学院1986年获批的“金融学”博士点,是西部最早的经济学类博士点,比西北大学还要早几年,培养的江小娟等一些经济学家以及金融、财经等主要经济行业的高层领导精英人才群星闪耀。不过,新世纪以来,随着商业化大潮的冲击和陕西区域经济实力不济,陕西高校的经济学实力也不断式微,风光不再。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北大学的理论经济学排名A-,西安交通大学的应用经济学排名A-,分别位于全国第9、第10名,不再领先,大体处于“第一方阵”的末尾。

二、新时代陕西经济学的发展出路

在新时代,陕西经济学如何定位布局,如何调整优化,如何特色发展,能不能保持优势,成为中国经济学的西部学派,或者成为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西部高地”,发出中国经济学的“西部声音”,是我们这一代在陕经济学人的角色与责任的历史拷问和担当。

下一步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从国际全国的大视域里,宏观定位,把握方向,战略布局,扎实推进。这里抛砖引玉,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两个龙头,各自归队。以西北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为龙头,其他高校各自归队。这两个高校在全国排名虽然滑落,但还没有掉出“第一方阵”,依然具有传统优势,自然是“核心”和“龙头”。西北大学主要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在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方面,尤其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构建方面有所作为;西安交通大学主要以“应用经济学”为主,在产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其他在陕高校,可以以自己现有的学科、专业为基础,立足于各自优势,自觉归队,在区域经济学、特色经济学领域精耕细作,增光添彩,群星闪耀。

2、存量优化,增量调整。陕西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涉及经济学教育的高校很多,经济学专业全面,存量很大。应该以存量优化为主,同时注意增量调整。具体来说,陕西经济学高校中,双一流院校提质增效,双非院校拾遗补缺,三本院校注重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总体上,各高校存量优化,增设应以“新兴”专业为主。

3、注重“交叉”,培育新的增长点。

(1)文科与理工的交叉。经济学的数学化促进了经济学的科学化,这依然是基础;经济学的工程化,促进了经济学的应用化,扩展了经济学的领域范围。好的经济学成果一定是经济学思想与数理工具的完美结合。所以,经济学作为文科的第一显学,与理工科的交叉势不可挡。陕西高校工科基础强大,应该注意发挥这一优势。

(2)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现代经济学250年,管理学大约100年,原来就没有管理学,管理学是经济学社会分工和市场竞争原理在现实商业活动和企业运行应用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而分立出来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原本不分家,我国在80年代只有经济学大类,90年代末才增加了“管理学”大类。西安交通大学的“管理学”是中国现代管理学源头,多年来全国居冠。陕西经济学可以发挥这一优势,不要人为强调经管的界限和藩篱,旗帜鲜明在全国倡导经管合流。

(3)理论与实践的交叉。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是灰色的,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长青”。西方经济学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西方经济理论越来越解释不了中国独特的经济增长现象。所以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东方,尤其是转移到中国,能够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中国式经济学具有土壤,不是凭空捏造、胡思乱想,需要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思考,需要有革命性的升级换代。陕西经济学人可以在这方面重点思考,有所作为,尤其是对后进国家或区域崛起的经济学理论创新方面有所贡献。

4、注重优势与特色的发挥。陕西经济学高校较多,而且各高校的特色鲜明,除了西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长安大学的交通运输经济,西安财经大学的统计学,陕西科技大学的丝路金融经济,西安科技大学的能源经济,地区高校的区域经济学等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强项,可以相对分工,继续强化,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陕西经济学教育“众星捧月、群星闪耀”的局面。

5、保留个性和“单打独斗”。强调整体、鼓励合作并不是不要发挥个性。文科并不像工科那样需要实验室,必须组建学术团队,需要系统性的整体性的兵团作战;文科包括经济学是一种发散性的理性思维,需要的是灵光一闪,一支笔、一台电脑就够了,主要是有没有思想,有没有经济学思想,有没有板斧,掌握不掌握数理工具,完全可以单打独斗,炸掉碉堡。刻意组建的所谓团队只能编写教材,或者完成课题,写不出有见解的论文,形不成独创性的专著,别指望出现有价值能够存世的科研成果。陕西学界人才济济,文化基因独特,又有不回头的愣劲和精益求精的韧劲的整体地方性格,就像文学界的陕军一样,都是个人独唱逐步形成合唱的文化群落崛起。所以,陕西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应该营造有利于个性发挥的氛围,在经费支持下,给与“科研特区”,板凳坐得十年冷,期待水落石出,等待大部头的存世成果的出现。

三、结论与展望

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应该崛起,也能够崛起。陕西高校的经济学教育,不能只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既要兵团作战,也要个性发挥;不能小家子气,需要一定气场气派;不能随波逐流,而要随波逐浪;通过整体规划和学术特区,形成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西部高地”,发出中国经济学的“西部声音”,为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学教育以及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陕西省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2.累了就回家 带一身烟火再出发13.曾经拼了命的想逃离的地方 是现在最想回去的地方14.生活让我懂得了 回家的诱惑。天呐…原来被治愈是那么简单的事本南方爱雪
  • #佐卡伊-首饰盒#初恋时的吻,是轻吻是试探,是彼此手指指间轻轻触碰,颤栗感传遍全身。热恋时的吻,是深吻是占有,是恨不得将对方融进身体,感情如引燃核弹。
  • 妈妈是漂亮金点,爸爸是肥嘟嘟双血统有证书金渐层哈哈哈~小猫咪们刚落地还没睁眼,有喜欢的阔以提前预定哦,品相性格出来了就会大大涨价啦!上一窝的小哥哥小姐姐见图~还
  • 如果前面的下跌是放量下跌,那么后期想要快速上涨只能是走出涨停板了,还有就是想要快速上涨一般都是需要有一个放量的过程,否则也是很难走出快速上涨的走势来的。做突破要
  • 今日头条 在很多人认为,高速开车无需什么多大的技术含量,车少人也少,只需踩踩油门和刹车,一路前行即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交警部门给出的报告,诸多重大的交通事
  • #大妈的精选# 贵州茅台集团出品:贵州老窖老坛酒53°扫码价999元/瓶 粉丝特惠价500ml/瓶¥199 可全网比价哈(这个酒,我已经买了让朋友试过了,味
  • 1、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细节,昨天我说的很清楚,现在大盘的震荡指标KD已经在日线级别出现死叉了,同时上方又有3150的压力,所以这里是不能乱追高的。同样的分时形态
  • #上海珠宝设计培训#2022线上线下同步直播课程:《高级珠宝设计师创业孵化课程》-《振兴中国工艺》-《重拾手作传统》#上海珠宝设计培训#《用心铸造》《传承工艺》
  • 如果有一定的审美,像这小两口的家一样,布满各种绿植和鲜花,把生活过成了诗,又美又治愈,不管在家呆多久都不觉得腻。外国人就是特别喜欢折腾房子,喜欢自己布置和DIY
  • -week 12-最近最爱的“豆乳生巧燕麦”作早饭的日子可能要被迫叫停了;实验还是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结果也不都是好的,但也有新的收获;从实验室跑出去才发现拖鞋
  • 我拉黑你这不很正常吗,还要专门发个帖在那说[汗]你看看帖子下有哪个在帮你的[允悲][允悲][允悲],最后只想说,换位思考,不要只顾着自己的感受,有时候换位思考,
  • 同时,店内装潢也较鲜明和有特色,最经典的是,当患者进入店内后,“牙管家,管到100岁”这句话,可以说是直击心智,一句话就让患者“秒懂”这家机构想要传达的服务形式
  • #电视剧少年歌行[超话]#我真的好喜欢无心啊,身负魔功却不作恶,邪魅纯真还有担当,他跟忘忧大师的师徒之情狠狠赚了我一把眼泪[泪]希望剧里好好搞,一把子期待了[打
  • 我许愿辰乐的每一天都要快乐 希望我也会陪你度过一次又一次的生日 希望我会早早地去见你在现在听你唱歌啊[打call](图片是姐妹帮带的^^)[打call]真实地一
  •  四小时虽布林带处于上扬姿态,但K线连阴有继续下行寻找支撑的需求,整体形态上稀释放量,力度薄弱。  四小时虽布林带处于上扬姿态,但K线连阴有继续下行寻找支撑的
  • 【#辽宁#沈阳歇马夜市来了】作为沈阳市沈河区“四带两圈”夜经济发展规划中最具有融合性的商业街区,沈河区嘉里城歇马夜市现已开市。购买方式:在嘉里城小程序即可购买哦
  • 我喜欢肖战演戏灵动传神[心] 我喜欢肖战努力勤奋聪慧[心] 我喜欢肖战心灵手巧细腻[心] 我喜欢肖战善良有爱坚强[心] 我喜欢肖战成熟懂事有格局[心] 我喜欢肖
  •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
  • 【我们的印象】#我们的当打之年穿搭图鉴# #我们的当打之年全阵容剧照# 人生并非只有坦途,甘甜与苦涩俱是生活本味。此次成为护旗手也让三位小球员的目标更加坚定:“
  • 2022.11.23Twitter STU48#テレ東音楽祭# 2022冬⛄️✨非常感謝大家!!在這之後也請繼續讓氣氛嗨起來感想請到#STU48_2回目のテ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