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心语[超话]#[心]#感恩#

人生在世,不可能有一帆风顺,当挫折和失败来临时,也就是说,不要一味的埋怨和抱怨,其实,经历了,跌倒了再爬起来,勇敢面对要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因而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真诚的感恩逆境,经历过它让人精神富有终身享用,让您我都存感恩,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兼程,感恩的人总是知足!

晚安亲们!

#台湾新闻学泰斗李瞻委托女儿回拜大陆学者方汉奇:望百岁再相聚#
农历春节将至,无数真挚的祝福跨越海峡两岸,直抵人心。

此前,1月25日,一则题为“96岁大陆新闻学泰斗方汉奇先生和岛内98岁新闻学泰斗李瞻先生拜年”的短视频在海峡两岸新闻学界、业界引发关注。

4天后,李瞻委托女儿李世宁女士录制的一段回拜视频在网络热传,细数70载友谊,望百岁再相聚。

视频中,李世宁代表父亲李瞻向方汉奇的新年祝福表示了感谢:“我们非常感谢您的新年祝贺,家父看了非常的感动。后来,又陆陆续续看到很多的留言及祝福,让我们倍感温馨。”她也提到了代父回拜的原因——“可惜我的父亲年事已长,无法像您一样侃侃而谈,所以由我代言”。

李世宁转达了父亲李瞻的感谢:“汉奇兄,我们相识超过七十载,历经战乱颠沛流离,又得以再次重逢,真是何其有幸,如今我俩已过珍寿之年,回想我们各自在两岸致力于新闻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深感欣慰。期许彼此继续保持身体健康,百岁能再聚首,衷心感谢您的问候与祝福,新年快乐!事事顺心!”

“最后,我谨代表我们一家人,给方伯伯拜个早年,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李世宁在视频末尾祝福称。

此前,方汉奇通过视频向李瞻拜年称:“士毅兄(李瞻字士毅)你好,快过年了,祝你和全家新年快乐。我们有多年不见了,但是一直在想念着你,我说话就96(岁)了,你比我还年长几岁,快是百岁老人了。”他表示:“说话就是新年了,借这个机会,给你们全家拜个年,拜个早年,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百岁都不在话下,相期以茶,超过一百岁,谢谢!”

△1月25日,一则题为“96岁大陆新闻学泰斗方汉奇先生和岛内98岁新闻学泰斗李瞻先生拜年”的短视频在海峡两岸新闻学界、业界引发关注。

李瞻先生祖籍山东寿光,1925年生,1956年获台湾政治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历任新闻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他主讲新闻史、比较新闻学、太空传播等课程。李瞻于1963年和1972年两次赴美国留学,从事研究工作。

1967年,李瞻获台湾当局教育部门文科学术奖金和金质学术奖章,1975年获曾虚白学术基金会新闻学术著作奖。他曾任台湾当局教育部门国语词典新闻与大众传播学学术辞汇主编,台湾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门主编,还曾担任过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大众传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李瞻著有《世界新闻史》《英美电视制度之分析》《太空传播的发展及其影响》《比较新闻学》(又名《新闻学》),编有《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方面的论文集)等。他是台湾著述较丰、影响较大的新闻学者之一。

作为祖籍山东的知名学者,李瞻多次回大陆讲学,尤其是2009年前后,李瞻在山东省内的山东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多次设坛开讲。

学界当时评价其:具有中西两种教育背景,文化视野开阔,一生治学严谨,学术著作等身,成就斐然。李瞻教授原籍潍坊寿光,博闻强记,思维敏捷。他积40年治学经验及人生体验和观察,就为学之道、儒家学术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创业之道及做人做事原则作了深入浅出地阐述,风格严谨缜密、平易朴实,使人受益匪浅。

同为山东人的台湾大学前校长孙震如此形容这位老友兼同乡:李瞻兄像“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的范仲淹。

1982年,李瞻向台湾当局建议开放大陆探亲,举行两岸政治谈判,以示追求和平之决心,后被逐步采纳实行。李瞻开始与大陆新闻学者进行书信往还,为两岸新闻学界的进一步交流提供了可能。七年之后,两岸新闻学术交流开始了破冰之旅。

1989年9月1日,台湾新闻院校教授访问团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邀请,来到久违的北京进行访问。该访问团里的学者,来自台湾最优秀的新闻院校,其中就包括政治大学李瞻教授。也正是在这次访问中,时任中国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立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何梓华与资深教授甘惜分、方汉奇等,共同邀请李瞻先生到北京参加两岸新闻教育会议。

此后,李瞻先生多次到大陆访问交流,参加新闻学术会议,举行新闻学术报告,参观大陆新闻媒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另一方面,在李瞻先生的积极努力下,大陆学者到台湾进行访问交流的愿望得以实现。1993年6月25日,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召开“中文传播暨教学国际研讨会”,35位大陆新闻传播学者被邀参会,这是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大陆新闻传播学者首次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早在1989年那次“破冰”的人民大学会议之后,李瞻教授便积极促成大陆学者首次访台事宜,并于1990年与“中国新闻学会”共同向大陆学界发出邀请。首次访台计划虽有波折,但在李瞻教授等两岸学者的积极推进之下,大陆学者首次大规模访台最终得以于1993年成行。

方汉奇出生于1926年12月,广东普宁人,1949年毕业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新闻系,先后在上海新闻图书馆、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工作。1958年,方汉奇随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全体师生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9年被评为副教授,1983年被评为教授,1985年起任博导,2004年退休。方汉奇退休后继续担任博导,并于2005年被评为荣誉教授,2009年被评为荣誉一级教授。

此外,方汉奇还曾任中国新闻学会常务理事、首都新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

据《光明日报》2017年9月刊文介绍,方汉奇是新中国资历最深、教龄最长的新闻史学家之一,他所著的《中国近代报刊史》订正前人错误200余处,是迄今为止被引证最多的新闻学专著,而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等书籍也被誉为国内新闻史研究最权威的教材。

有着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最高奖项之称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礼2017年9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方汉奇与经济学家刘诗白同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两位老先生年龄均超90岁,教龄逾70年。

关于方汉奇先生的颁奖词如此写道:“先生以毕生心力,七十余年如一日,潜心治学中国新闻史,为新中国新闻学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这位母亲值守十年护学岗,却从未接送过自己的儿子!

母亲,是一份终身的职业

这个职业,没有任何报酬,全年无休

交警,是一份光荣的职业

这个职业,保护一方平安,风雨无阻

而当“母亲和交警”这两个不同的身份重叠在同一个人的身上时,却总是伴随着太多的遗憾。

吴慧娟是珠海交警机动大队的一名执勤辅警,主城区多所小学的护学岗是她每天固定的工作场所。

选择交警这份工作,每天都要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无论是节庆假日,还是休息时刻,只要有需要,吴慧娟总是第一时间赶赴工作岗位,而对于自己孩子的家长会,她却几乎从未出现过……

守护平安 护学岗上的十年坚守

从2011年至今,吴慧娟的交警生涯已经步入第十个年头了,在这十年间里,她的身影一直活跃在珠海各个小学的护学岗中。

在每天学生上下学的高峰时段,她都会提前到当天的岗位上,针对上下学高峰期带来的交通拥堵,对过往车辆进行管控、分流,指挥校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安全通行,有序停放,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确保学校门口及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

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风雨交加,像这样的日复一日的护学工作,吴慧娟一直在坚持着,而正是这份坚持也给她带来了数不清的感动。

“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束花就是在护学岗上!”吴慧娟说道:“在执勤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小朋友给我们递一瓶水,道一声‘您辛苦了’,临近过节的时候也会给我们送一枝花。”

这种暖心的场景时有发生,在吴慧娟看来,小朋友的这些举动虽然简单,却是表达了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肯定,这些瞬间,她都感觉心里特别地温暖。

当一份无所求的付出得到回应的时候,再辛苦也许都是值得的吧。可是,对比起面对工作时的自豪,对于自己的孩子,吴慧娟却多了一份亏欠。

聚少离多 孩子眼中的忙碌妈妈

“小豪上幼儿园三年了,我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接送孩子上下学更是一次都没有过。”提起孩子,每天忙碌在护学岗上的吴慧娟满是愧疚。

据她讲述,吴慧娟的丈夫也是一名辅警,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因此,6岁的儿子小豪现在由斗门的爷爷奶奶在照顾。作为一个双警家庭,吴慧娟一家三口能够团聚的机会每个月只有一次。

因为工作原因,能和先生一起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粗算下来一个月恐怕也只有1-2天,所以每一次我们都会很珍惜。”每次休假,吴慧娟都会和先生一起带小豪去绿道或者是公园走走,享受为数不多亲子时光。

也许正是因为聚少离多,小小的年纪里,小豪便有了与年纪不符的责任和担当,在他的潜意识里,“妈妈一直很忙” 。吴慧娟回忆起孩子时总是满眼心疼,“当别的同龄小朋友都还在妈妈怀里撒娇时,小豪会因为担心麻烦妈妈,即便是在幼儿园受伤了也不愿意告诉我。”

但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小豪仍然希望妈妈能够陪伴自己成长。

吴警官红着眼眶回忆道:“每次要回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他都会问一遍‘妈妈,我能不能留在你身边,我不想回去’。”在孩子的心中,有父母陪伴的时光也许就是最好的。

不曾后悔 服务于民的自豪选择

尽管工作繁忙,尽管不得不牺牲自己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吴慧娟还是不曾后悔选择这份工作。“也许是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警察梦吧,做这份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至少我的孩子还是会因为妈妈而感到自豪。”

吴慧娟告诉我们,现在每次带小豪出去玩,在路上遇到正在执勤的同事时,他都会指着同事对身边的人说:“看!我妈咪也是这样的!”

在珠海交警的队伍里,和吴慧娟一样的交警妈妈不在少数,她们自从选择了交警这份职业后就时刻坚定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对于工作,她们风雨无阻,日夜坚守。可是对于孩子,她们更多的却是亏欠。

儿子给妈妈亲手做的

母亲节礼物

今天是母亲节,又恰逢周末,许多交警依然是在路面上忙碌,正是他们的恪尽职守,道路交通才能安全通畅。但在这个日子里,请不妨留意,也许就在你我的身边,也有一位“吴慧娟”,正期待着回到家中时的一句“妈妈,母亲节快乐!”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祝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责任编辑:许莹莹]

文章来源 珠海交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无法原谅你,也提不起一丝勇气恨你。
  • 把孩子的玩具随手送给别人,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 今天和你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是真的爱你
  • 比起五美的爱情观,《欢乐颂》的男性角色更奇葩
  • 最新电影搜索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
  • 十二星座护内排行榜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